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曆史上最混亂的朝代之一,在亂世之中,無數道教人物一展風流,引領中國道教在文化大潮中前行。


    連年的戰亂,百姓慘死,看不見未來,文人士族深陷傾軋爭鬥的旋渦,宗教無疑就成了人們的精神上的寄托和依賴,所以,道教和佛教都有了迅速發展的機會和土壤。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道教發展的黃金時期,道教曾一度登上神壇成為國教,道士們參政議政,享受著皇家和士大夫的尊崇,積極投身於佛道大辯論之中,在佛道之爭時兩度滅佛,雖隻是刹那芳華,也足夠道士們自傲了。也是在這一時期,道教真正走向了成熟,從而進入了儒、釋、道鼎足三分的時代。


    南北朝時期是道教的勃興時期,也是道教蛻變的時期,在道教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宗教形式、理論、內容逐步完善,積極借助政治、參與政治,從而獲得外來的支持。麵對佛教迅速發展的壓力,從義理、經籍、科儀等諸多方麵取得突破,最終能夠成為國教,為後世道教的發展打下了基礎。


    張角的太平道起義失敗,宗教引起了統治階級的警惕。曹操收攏、掌控方士,遷移漢中張魯的五鬥米道教徒北遷以充實長安及三輔,雖然表麵上看起來是分散了五鬥米道,降低了其對統治者的威脅,但客觀上看,卻使五鬥米道在北方獲得了更加廣泛的傳播,而且隨著永嘉南渡而流入江南,一飲一啄,曹操當年也不會想到自己的舉動,為道教發展所起到的推動作用吧。


    經過永嘉之亂和八王之亂的中華大地,窩裏鬥,外族入侵,門閥爭權引領社會的流行時尚,帶給了人民苦難的同時,又形成了複雜豐富的文化格局,帶來了文化的大融合、民族大融合。此時的儒學沒落勢微,道教方興未艾,玄學又成為時尚潮流,誰也沒注意到,一直不顯山露水的佛教悄然中壯大了,從此,儒、釋、道、玄多元文化相互激蕩,相互糾纏,爭鬥也就成為了這一時代的主旋律。


    葛洪對道教的貢獻和成就,似乎是被他在醫學方麵的成就所掩蓋,是他開始把玄學和道教納為一體,將方術與神學納為一體,將丹鼎與符水納為一體,並給後世追求仙道的道門眾人樹立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榜樣。當然,他在強調煉形立德為修真必由之途,確立道教的神仙理論體係,都足以讓後世記住他的名字。


    對於寇謙之,我們需要一分為二來看,他改革道教,一定程度上統一了北方的混亂的道教,但是卻把遵循封建禮法作為修仙的首務,煉形諸術降為輔助地位,這無疑是在特殊的環境,特殊的曆史時期的無奈的選擇。他提倡“誦誡”來約製人心,密切宗教與皇權的關係,這是對道教一大改變,從此北方道教以新天師道大行其世,所以,中國道教界不應該忘記這位先驅。


    隨著來自佛教的壓力日增,東晉興起了一股以造作道書、傳授經籙為首要任務的道教經籙派,使道教向義理化演變,出現了上清、靈寶和三皇三係經法。陸修靜擔負起了總括三洞的重任,奠定了後世纂修《道藏》的基礎。他極力倡導齋戒儀範,宣揚內持齋戒,外持威儀,對以煉形為主的金丹道,以存想為主的上清道作出了巨大變革。


    陶弘景是另一位影響著後世道教發展的重要人物,他以茅山上清經法為主,對內兼容諸道派之要法,力闡道教,對外吸收儒、釋之宗教思想,以法不偏執、三教調和為宗旨,開創了道教上清茅山宗。經過他的整理發展,茅山宗大行其道,三茅及魏華存、楊羲成為祖師,對上清派的繼承和發展上無出其右。茅山派對後世道教的發展,特別是唐代的道教,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


    在北方道教發展史上,樓觀道派憑借其天時、地利,特別是積極參與佛道之爭,占有了一席之地。樓觀道力闡老子之道,宣揚老子西升和化胡之說,利用《西升級》和《化胡經》,使道教開始卷入了佛道之爭的旋渦,成為兩教千年無法釋懷的糾結,也促使了道教的發展。


    雖然有著上述這些道門高人的辛苦努力和付出以外,不可避免的也會出現孫恩、李弘等為代表的打著道教的名義發動農民起義的人。如果這些人真的是為了窮苦大眾能吃飽飯,結束苦難的生活為目標的話,後世也會給他們一個公正的評價,但這些人受自身的文化、眼界、格局等限製,不是為了權勢、財富,就是為了報複、仇視,把農民起義當成達成私欲的途徑,道教則成為他們蠱惑和控製底層民眾的最佳工具,這無疑是在給中國道教抹黑,甚至一定程度上危害了道教的健康發展。


    最後,我們又通過郭璞,了解了道教的另一個分支:易學、風水,這些同樣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使道教文化更加豐富多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