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青囊經》是黃石公所作,這位老兄眾道友們應該都知道吧,就是傳說中三試張良並傳下兵法的道門神仙,留下的著作有素書和三略。至於《青囊經》是不是真的是黃石公所作,就不好考證了,當然是不是郭璞寫的,這也不好說,總之,這應該算是我國第一部風水方麵的著作了,它對我國風水學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可以說它確立了風水學發展的總體方向和基礎體係,堪稱風水學發展的基石。


    郭璞受到《青囊經》的啟發,進一步完善、發展了自己的風水學理論,無論《葬書》是否真的是他所作,都不能否認裏麵引用的《青囊經》的思想和內容,二者之間存在著繼承和發展的關係。後世風水大家楊筠鬆同樣也極其重視此經,由他傳承下來的楊公風水,則更加完善,這個就暫且放下不多講了。


    《青囊經》很短,很精練,僅四百餘字,但內容卻極為豐富,展開了講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明白的,所以下麵就簡單講一下上卷的內容,體會一下我國古代風水文化的博大精深。


    整部經書開篇第一句是“天尊地卑,陽奇陰耦”,天地混沌初開以後,這個傳說最典型的就是盤古開天地了,道教也基本上認可這個說法,在前麵講三洞經書的時候也提及過,古道教元始天王就是盤古。按照這個說法,天地初開以後,清氣上升為天,濁氣下降為地,這樣宇宙分了天地、尊卑、陰陽、奇偶,總之就是從此出現了對立麵,這應該屬於哲學範疇了。是不是感覺挺簡單?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嘛,有人講解,和自己看書是不一樣的,再看下一句。


    “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為朋,四九為友,五十同途,闔辟奇耦”:前麵提到過河圖和洛書,這是中國古代極具傳奇色彩的兩張圖,很多修真小說裏都會提到這兩張圖,在易學文化裏占有重要的地位,要說易學起源於這兩張圖也不為過。這裏不能詳細講這兩個圖,隻能簡單講個大概,因為裏麵的內容太多。


    道友們可以畫一個或搜一個河圖,對照著圖聽我講會更清楚,自己畫也很簡單,一張紙,分上下左右中五個區,上麵畫兩個黑點和七個空心圓,大小一致就可以,下麵畫六個黑點和一個空心圓,左邊畫八個黑點和三個空心圓,右邊畫四個黑點和九個空心圓,中間畫十個黑點和五個空心圓,好了,這就是傳說中的、名氣很大的河圖了。至於河出圖,洛出書的傳說,也不講了,畢竟河圖和洛書的來源問題隻是個傳說。


    在易學裏,河圖是代表先天,而洛書則代表後天的,先講一下河圖,洛書稍後再講。道教文化中對於先天和後天的定義和理解,大體就是先天是一種形而上的、神秘的、虛幻的、宇宙形成前就存在的,而後天則是一種形而下的、真實的、物理的、宇宙形成後而發展出來的等等。道教的修煉,本質上就是追求把後天的人體轉為先天的境界去,所以有順行為人,逆行為仙的說法,這些後麵也都會講到。


    好了,畫好了河圖以後,就解釋一下這幾句話的意思。實際上細心的道友應該已經發現了,在不同的方位畫的點和圓的數目,就是一六、二七、三八、四九、五十這五對,至於共宗、同道之類的說法,本質上是一迴事,不必深究,當然了,古人在用詞上肯定是比較講究的,有興趣的道友可以自己研究一下。問題的本質,是為什麽要一六、二七……這種組合,為什麽又分成黑點和圓?


    這裏有包含了天、地、陰、陽、五行變化等諸多玄奧,首先這裏的圓就代表陽、天、奇,黑點則代表陰、地、偶,它們實際上是對天文星宿的一種劃分,五行文化也來源於此圖,數學界也對它有深入的研究。總體來說,可以從象、數和理這三大方麵研究河圖,相關的學術文章極多,道友們可以看看。這一段就是說的河圖的象,其中一六就是一陰一陽,居北方玄武位,五行為水。注意風水界的方位和傳統的地圖方位是相反的,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所以北是在下麵,是一和六兩組點圓的組合。二七同樣一陰一陽,居南方朱雀位,五行為火,三八在東方青龍位,五行為木,四九在西方白虎位,五行為金,五十在中央,是個奇點,五行為土,這就是道友們常聽說的四象,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更深層次的東西以及數和理的內容,就不再多說了。


    下一句“五兆生成,流行終始,八體洪布,子母分施”:五兆就是五行,中國的五行文化在第一卷給道友們講過了,道教認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說無極而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都表達一個意思——宇宙生成的概念,這也是一個宗教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這裏是說,宇宙從混沌未分的無極狀態,發展成太極,就是道教的標誌性的陰陽魚,這個圖後麵還會講到。太極就分出了陰陽了,然後就涉及了從先天狀態到後天,後天就產生了五行、八卦等等。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中五立極,臨製四方,背一麵九,三七居旁,二八四六,縱橫紀綱,陽以相陰,陰以含陽,陽生於陰,柔生於剛,陰德洪濟,陽德順昌,是故,陽本陰,陰育陽,天依形,地附氣,此之謂化始”:這一段講的是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的確定。前四句就是先天八卦,道友們可以再找張紙,在上麵先寫個乾,下麵寫個坤,這就是天地定位,乾為天在上,坤為地在下。左邊寫個離,右邊寫坎,這就是水火不相射,離為火,坎為水。個人認為這一句裏不應該有這個“不”字,應該是水火相射。乾左邊寫兌,右邊寫巽,坤左邊是震,右邊是艮,山澤通氣是說兌和艮兩卦相對,兌就是澤,艮就是山。最後的雷風相薄指震和巽兩卦,同樣相對,震為雷,巽為風。這就是一個完整的先天八卦圖,還可以給每一卦配上數字,分別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道友們可以按順序把這八個數字連一條線,這就是一幅先天太極圖。易學裏對先天八卦分析非常深入,無論從哪個方麵看,它都是一種理想的、平衡的、穩定的、符合陰陽理論的完美情況。


    後六句是後天八卦,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先畫一個九宮格,然後分別順序填入。中五立極,就是說中宮的五。道友們都聽說過道士步罡踏鬥,做法事的時候,步法就是從中央的五開始,然後按數字順序踏每一步,就是在這九個格子裏循環走動。對照這個九宮格,後麵的幾句應該就好理解了,這就是洛書,就是九宮格裏填入這九個數字而形成的。


    接下來,還是按順序在每一格裏填入八卦,分別是巽、離、坤、震,中央的五那一格不填,然後是兌、艮、坎、乾,這樣得到的就是後天八卦,後天八卦的每一卦也就對應一個數字。相比先天八卦,後天八卦就是一種不平衡的、不穩定的圖形,為什麽,講起來也複雜了,還是那句話,有興趣私下交流。


    當然了,洛書分析起來相比河圖要複雜些了,道友們可能聽說過戴九履一,左三右七……,這其實也是說的洛書,對照圖上的九個數字,一看就明白了。


    以上是《青囊經》的第一部分,講了宇宙的起源、河圖五氣、洛書方位、先天後天的發展、陰陽二氣、五行、八卦的產生及相互的作用、影響,萬事萬物的演化和發展盡含其中,稱為化始。


    有些道友可能有疑問,這裏講的應該全是易學的基礎啊,好像不是專門講的風水啊?風水是易學的一個分支,當然離不開最基礎的五行、八卦這些內容了,特別是五行和先、後天八卦,這在風水學裏無處不用的,隨便說個簡單的例子,風水學的水法裏有消水和亡水兩個概念,這就是對先、後天八卦最直接的一種應用。


    第二部分開始,講起來就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就不詳細說了。簡單講,第二部分是講天體、星宿和大地的山川河流的分布之間的關係、相互影響,講陰陽平衡的重要性,講氣的的問題,特別是陰宅的先、後天通氣的問題等,是一種天地間形氣與方位關係的問題,稱為化機。


    第三部分則更具體地講氣的影響、存在,利用後天的有形的地理要素,風水師可以通過各種手段來調節、順應、理順氣,追求一種完美的演化過程。天地間的形、氣、方位及各種法則的綜合運用,稱為化成。


    這部分裏提到了“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這是《葬書》中的風水的定義的來源。這部分的內容同樣提到了很多道門的技術,比如“順五兆,用八卦、排六甲、布八門、推五運、定六氣”,當然在風水學中,所用的遠不止這些,這些內容也絕不是隻用在風水學裏,所以說易學的博大精深,窮一生能研究透一門已屬難得了。


    所以,短短四百多字的《青囊經》,其內容展開的話,相當駁雜,這和道教的另一部經典《陰符經》類似,同樣短小精悍,同樣博大精深。道教的典籍中,能稱得上是經的真正的經書並不多,其地位都不亞於儒家的四書五經,所以,《青囊經》能夠以經來命名,這就足以說明它在道教界的地位和價值了。


    下麵再簡單聊幾句《葬書》,首先要說明,這部風水奇書到底是不是郭璞寫的,曆代學者持否定意見的居多,多數人認為是後人托他的名而作。有關這方麵的考證,就不多講了,基本上認定此書成書於北宋末到南宋初這段時間,後經多次刪改、注釋,現存宋、元、明多種版本,但內容大同小異。


    總之,郭璞精通了《青囊經》以後,易學又大成,從而作了《葬書》或形成了《葬書》的主要的理論,說明這兩部書存在的內在關係,是一個體係,特別是經過後世曆代風水師的改進發展,從而形成了日漸完善的造葬文化。無論如何,裏麵是有大量的或者說主要的核心內容是出自郭璞的。


    《葬書》的名氣自然是極大的,不是專業研究風水的道友也應該都聽說過。這部書的核心是以地理相術為主,根據山、水等形勢分析不同的生氣、吉兇,是一種氣、勢、形相互結合的風水理論,在現代風水學稱為巒頭派。


    《葬書》是目前已經發現的文獻中最早定義風水的著作,估計都聽說過“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而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這個說法。這裏麵就是古今風水學的總綱和關鍵,是風水堪輿學的核心。氣是關鍵,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也是風水點穴的首要遵守的理論。所謂人死,實際上就是斷了氣,天地萬物生則有生氣,氣沒了也就成了死物,這也是道教對生命形態的一種認識,所以風水學也不會跳出這個根本。


    郭璞的風水理論,極重水的作用,這應該是受到了天師道的影響。前麵講過,天師道有三官手書,後來的孫恩也是深信水解成仙,對郭璞的風水學理論有著直接的影響。


    《葬經》的方法篇中有“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的說法,這個觀點對後世風水界影響極大,先後出現了各種水法,比如黃泉水、來水、去水、天門、地戶、山環水抱、明堂水、消水、亡水等等,大量關於水法的理論,特別是近代,山管人丁水管財,水是和財運分不開的,特別是陰宅,則有大量水法用於點穴。


    至於生氣,當然也是風水中極重的因素了,“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郭璞所謂的生氣就是一種五行之氣,氣分陰陽,行則萬物生發,聚則山川融結。氣聚之處,才可以尋找好穴,陽宅、陰宅都如此,那麽氣遇水則止,所以水才如此重要。


    上麵說到的楊筠鬆同樣也極重視《青囊經》,他在風水界的地位和影響幾乎和郭璞是齊名了,他的風水傳承至今也沒有中斷,就是常說的楊公風水,對中國的風水文化發展貢獻極大,後麵有機會還會和道友們聊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