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漢朝剛剛傳入中國時,為了能快點站穩腳跟,迅速發展起來,無論是外來和尚也好,本土和尚也好,都在朝九晚五,嗯,工作量有點不夠,差不多朝五晚九吧,總之就是非常努力地翻譯經書,積極宣揚佛法。佛經這東西,現在隨處可見,道友們沒看過的話可以找一部看看,比如心經、壇經、金剛經之類的,還是挺難的。當時的古佛經比這些經書要更深奧,推廣起來也不是很容易,於是,大和尚們也有樣學樣,學著道士們經常深入基層,憑借醫術治病救人,這是一條能迅速得到人們的認可的捷徑。


    初期的傳教對象不太可能是貴族、士人,他們精神、物質上都豐富著呢,不好忽悠,那是以後的發展對象。那麽百姓呢,大都是沒有什麽文化的大老粗,對宗教的態度其實特別單純,他們關心的不是你的教義是否高深,再高深他們也不懂,他們看的是你的法力高不高,能不能解決我的實際困難,精神上的也好,病體上的也好,要不然讓你所崇奉的神靈有什麽的弄點神跡出來大家看看也行!想當年的張角的太平道如此,三張的五鬥米道也如此,光憑一張三寸不爛之舌,沒有符水治病的手段,十寸長的舌頭也不管用,沒實惠誰跟著你去造反?


    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魏晉時期有一種“六部七宗”的說法,大體就是說隨著諸位高僧的夜以繼日地譯經傳法,各種佛經數量逐漸增加,僅般若部就出現了七個分支,其中就包括下麵要提到的道安,他是本無宗的代表,其他就不細講了。當時佛教的經義的壯大,實際上也表示了佛教的勢力在壯大,顯露出來的是佛教要在華夏大地落地生根搶生意的意願。但是佛教畢竟是一種泊來的思想,要想立刻突破華夏傳統思想文化的陣地,最有效地應該是利用一個媒介,自然地融入到漢族文化中,而不是殺出一條血路來。有著哲學、宗教學性質的黃老學說和道教的方術玄學就成了佛教從大師們的是最佳的選擇。


    當然,上層社會是絕對要交好的,沒有他們的認可是絕對不行了。所以,為了得到廣大士族、貴族的認可,般若學就成了名僧們與名流們相互交流的主要武器,大和尚們在和士人們聚會閑聊時,人家聊起了黃老和玄學,他們在很親切、自然地嗯、啊的應和的同時,也會借機把般若大法隆重推薦出來,為了能更愉快地聊下去,士人們也會主動了解和尚們的思想,於是,佛教就成功地借助玄學破冰,漸漸吸引了很多士人和儒家,算是立住了腳跟。雖然這棵小草還很柔弱,隻能依附儒家和道教,但最終還是邁出了第一步。


    魏晉時期,以老莊為中心的玄學盛行,前麵也提到過,魏晉風流、清談誤國嘛,這客觀上促使了道教的快速發展,佛教也跟著水漲船高,同樣興盛起來,並且已經發展出很大的勢力。比如前麵講到盧循割據廣州時,就與佛教相互保持互不侵犯的和平外交政策,劉裕南下追著盧循往廣州打的時候,同樣也不敢侵犯沿路的佛寺的利益。古今中外,過去未來,隻有強者之間才有真正的平等,落後就要挨打,這都可以說是真理了,如果佛教是個軟杮子,早被人曬成杮餅子了。


    此時,佛、道之間的關係早就不再那麽單純了,兩者之間雖然依舊在很多地方相互借鑒,共同發展,但是為了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可和支持,為了得到更高的地位,也為了爭奪信眾和利益,兩教不可避免的出現了思想鬥爭,從開始的誰是正宗,誰是老大的爭鬥,向著正統、蠻夷,甚至正邪之爭的趨勢發展著。


    想當年老子他老人家肯定沒有想到,他的一次簡單的西行,衍生出樓觀道的兩部重要的經書,一部《西升經》,一部《化胡經》,於是,佛、道兩教就開始了是老子教化了釋迦牟尼還是釋迦牟尼教化了老子的問題上的展開了激烈地辯論……你說您老人家好好在圖書館裏喝喝茶,看看報多好,沒事非要出去溜達這麽一趟,弄得後輩們吵了好幾百年。


    道友們都知道老子化胡和尹喜之類的應該是傳說,那麽《西升經》自然也就不太可能是尹喜寫的了。葛洪在《神仙傳》中就提到過這部經書,所以推斷此經成書大約在魏晉時期,有學者推測是梁諶所作,也有人說是葛洪所作,但一直沒有直接證據。


    《化胡經》全稱是《明威化胡經》,雖沒有準確的證據,但由佛教、道教等各方麵的一鱗半爪的史料來分析,作者可能是西晉的王浮。王浮和梁諶差不多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這在一些史料中可以推斷出來,在此不過多論說了。道友們有興趣的話可以讀讀近現代學者這方麵的研究文章,每個人說的都好像很有道理,分析得頭頭是道,但是又都拿不出準確的證據,當然,如果哪位朋友有準確的史料,證實兩經作者及準確的成書時間等,期望不吝賜更。


    《西升經》雖然主要是對《道德經》進行闡述,但有明顯的化胡貶低佛教的內容,所以我們不難看出,兩經的共同之處就是不同程度的通過講老子西升化胡這件事,來貶低和排斥佛教,借老子來對抗釋迦牟尼的。道教認為佛教是老子西行後教化胡人後發展而來的,所以佛教自然就是小弟,道教是大哥了。隻不過當時佛教勢微,反而對這種負麵的宣傳有些喜歡,因為這樣反而起到宣傳自己的目的了。


    總之,這兩部樓觀道派的重要經書,都在極力宣揚老子的道和老子西升化胡的同時,也促使著樓觀道派的教義從宣揚煉形轉為發展義理,最終歸納出了“神生形”和“形神合同,固能長久”的理論。


    那麽為什麽會有老子化胡這種說法,總得有個原因吧?簡單說,佛教傳入中國之時,老子化胡的說法就有了,對於國外來的這個宗教,我大華夏人民很自然地認為這是老子去了西方時,在印度教化了那些夷族之地的胡人,最後建立了佛教,那麽佛教的佛,自然就是老子的學生了。比較早的記載,可以從《後漢書》的襄楷、楚王英等列傳中查到,可見在漢末時就有了化胡的說法。《三國誌》中也明確說老子西行是去了天竺,教化了包括浮屠在內的二十九個弟子,說明當時國內儒家也好,道教也好,都普遍認可了老子化胡的說法了。


    為了打壓佛教,道教就在誰才是正宗上做起了文章。信仰之爭,肯定不能如潑婦罵街一樣,更不能赤膊上陣,自己也掉架兒,信徒還不嚇跑了?大家都是文明人,所以,還是要在地位高低上爭一爭,首先要先把對方壓在下麵,這樣才能達到打擊對手,抬高自己的目的。


    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佛道兩教就《西升經》和《化胡經》展開了辯論,佛道之爭由此展開。而由於樓觀道派認為老子是他們的老祖師爺,並把《道德經》視為本派至高寶典,一直堅定不移得認為老子化胡說,尊《老子西升經》《老子化胡經》《老子開天經》為教派寶經,所以才深深地卷入了佛道之爭的漩渦。


    更深層次的學術問題,我們就不探討了,還是那句話,那是專業學者的問題,我們隻要知道大概為什麽就可以了。


    此時的佛教,早已不是柔弱的小草,已經長大了,是可以和道教爭奪陽光的巨樹了,也有了足夠的底氣和道教掰掰手腕了,你再這樣貶斥我當然就不行了,忍你很久了知道嗎?


    於是,鳩摩羅什引入的大乘般若學四論,以涅盤佛性和頓悟成佛說,主動出擊,從而成為了擺脫佛教一直是附屬地位的轉折點。


    麵對佛教這種迅猛地發展勢頭,剛剛發展起來的道教頓感壓力山大,刺激著道教自身發展的同時,道士們看到和尚也不會有好臉色,你們這些化外蠻夷,敢來搶地盤、搶信徒,太歲頭上動土,容我好好想想,再閉關修煉幾年,到時再出來收拾你們。


    這一階段的佛道之爭,實際上多數還是限製在誰是老大上的你來我往,對於義理方麵的內容,雙方都很默契地極少涉及,為什麽?說白了很簡單,宗教根本或本質上都差不多,就是神的存在性,神是能滅還是不能滅之類的這一套,這方麵相互攻擊那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昏招,辯倒了別人也相當於辯倒了自己,大家都是在封建王權下混飯吃的,相互克製的爭爭鬧鬧總體還可控。


    雖然說這是一種地位上的相爭,爭來爭去總會有控製不住情緒的時候,有時候矛盾也會激化,大家相互問候問候對方的家族女性也不是不可能的,漸漸地,這種相爭就會升級。


    不知道眾位道友是否意識到了,這種貌似沒什麽意義的老大地位之爭背後的事實,就是佛教已經站穩了,甚至地位並不弱於道教了,否則那就不會有爭論,而是直接驅逐出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