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係統地歸納一下陶弘景在著作、思想、醫學、科技等各方麵的成就,作為對這位茅山宗師的總結。


    首先明確陶弘景的身份,在《茅山誌》中,他是被列為上清派的第九代宗師,同時也是茅山宗的實際上創派宗師,而茅山宗也是傳承上清經係的。


    上清派的第一代是從魏華存開始的,依次傳承為楊羲、許謐、許翽、馬郞、馬罕、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到下一篇時,上清道士還會繼續活躍出場的。這些人物多數已經講過了,這裏的馬郞和馬罕是兄弟倆,傳說是因為護經有功才被列入宗師序列的,現存的文字記載很少,孫遊嶽雖然提及幾次,但並未係統講過此人,實際上他對上清派的貢獻也不小。


    有了前輩們的辛苦付出和豐碩的成果,陶弘景可以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了,單說最近的這兩位師門前輩,陸修靜生平總括三洞,力闡道教,孫遊嶽則甄汰九流,潛神希微,這師徒二人在道教界都稱得上是宗師級的人物,給陶弘景開創了大好地局麵。作為二人的傳人的陶弘景,也沒有讓所有人失望,在道教上取得的成就絲毫不比他們差,在很多領域同樣表現出色。


    在政治上,陶弘景成就完全可以比肩北方的國師寇謙之,著名的山中宰相完全夠資格和國師pk。他歸隱茅山後就潛心著述,而且還攻讀了雙學曆,佛道雙修,對陸修靜改革後的道教成果進一步總結、完善、提煉和補充,形成了更加完善、豐富的南朝的道教教義、儀軌,而且又發展了丹道理論。沒辦法,醫術高的人都喜歡煉丹,誰也不能阻擋道士們煉丹追求長生的夢想和腳步,總之,這一切最終都成為茅山宗綿延不衰的堅實基礎。


    一、著作


    陶弘景一生勤於著述,內容涉及道教、天文曆法、醫藥、地理、冶金、文學、佛教等諸多領域,自己本專業道士方麵的著作有《真誥》《真靈位業圖》《合丹藥諸法式節度》《集金丹黃白方》《太清諸丹集要》等道教典籍三十二部,共二百二十三卷。


    他所撰寫的跨專業的其他方麵的著作有《學苑》一百卷,《孝經集注》《論語集注》《帝代年曆》《本草集注》《效驗方》《補闕肘後百一方》《古今州郡記》《圖象集要》及《玉匱記》《七曜新舊術疏》《占候》《合丹法式》等,史書稱這些著作他生前都是秘而不傳的,死後才由弟子們流傳開來。此外,還有已經開始撰寫尚未完稿的作品約有十部,也全部留給了眾弟子。


    前麵提到過幾次顧歡,他除了是南齊的大臣以外,還有個身份是上清派的道士或者說是位道教的忠實粉絲。為了自己的宗教信仰,為了提高自己家的上清經的地位,他曾經寫過一部叫《真跡》的作品,裏麵記載了楊羲和許謐二人得神授傳經的故事,但這部書影響和宣傳的效果並不是很好。


    陶弘景感覺顧歡的這個思路還不錯,書也寫的不錯,有進一步操作的價值和潛力可以挖掘,於是就對《真跡》一書的內容進一步加工後,創作了《真誥》一書。對了,上一章提及的《夷夏論》就是出自顧歡之手,這位是一個夷夏之辯的積極倡導推動者,後麵講到佛道之爭時,顧歡還會出場。


    首先這部作品的名字就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意思是真人口授之誥,大體也是表明書中的內容全是我按真人的原話記錄下來的,品質那是有保障的,權威性毋庸置疑,同時再借助他本人的地位和影響力,宣傳效果比《真跡》就強了許多。


    《真誥》對於研究陶弘景道教思想有很大的價值,比如他和陸修靜一樣極重上清經,他的存神、行氣、辟穀、針灸等煉養理論及對漢魏以來的道教曆史、人物等記載,同樣是極具研究價值,這些稍後再加以總結。


    《真靈位業圖》則是陶弘景的另一部重要的道教作品,書中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神仙譜係,共包括七個位階,下一章再詳細聊。


    陶弘景在煉養方麵的成就,則以《養性延命錄》為代表,他是極為重視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修真養生精神和方法的,主張形神雙修,養性與煉形並重,這些思想對後世道教影響極大,同樣稍後再總結。


    陶弘景在其他領域的作品,諸如曆法、文學、丹道等,下麵再分別聊。


    二、醫學成就


    醫道不分家這也是老傳統了,也有十道九醫的說法,陶弘景的醫術之高是公認的,而且醫學上的成就幾乎遮蓋了他在其他領域的成就。前麵提到過,他生在醫道世家,爺爺“兼解藥性,常行拯救為務”,老爸“深解藥術”,再加上他自己後天的努力,所以陶弘景在醫學、藥物學、藥性等方麵的有很高的成就也就不難理解了。實際上,曆史上還有很多廣為人知的名醫道士,很多人隻知道他們是名醫但不一定知道他們實際上是道士,比如葛洪、孫思邈、張景嶽等等。


    陶弘景的醫德還是極讚的,這些在一些文獻上有記載,當然,行醫、治病救人一直是道教人士傳道立教的重要手段,是每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成功道士的必修課,這一點實際上古今都差不多。道友們如果關注一下西方基督教傳入中國的曆程就能發現,傳教士們除了帶來了西方的科技、商品以外,西醫也是他們迅速得到地方認可、接受並融入的重要手段。


    陶弘景在醫藥方麵的成就,實際上與道教的煉養理論也是緊密相關的。他的醫學方麵的思想和仙道貴生一致,醫道最終是為了煉養服務,是為了長生服務,這才是醫道為什麽是高道們的必修課的原因。至於治病救人,那隻是副產品,您沒見過道士在商業街開個醫館,天天坐那裏給人開方治病的吧。


    《本草經集注》是陶弘景的最重要的一部醫學著作,這部書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來源。一是《名醫別錄》,這是魏晉以來的藥物集成的一部本草書,另一部是《神農本草經》,這是漢代的一部經典醫書。陶弘景就是從《名醫別錄》中精選出365種藥物,與《神農本草經》合在一起,最後改編成了這部《本草經集注》,裏麵共記錄了730種藥物,其中從《名醫別錄》中引用的藥物用黑墨水書寫,而引自《神農本草經》中的藥物則是用紅墨書寫。個人不負責任猜測啊,這個紅墨估計是用朱砂為主料的,因為陶弘景在煉丹時這東西可是必用品。嗯,當然了,這部書最終也就成了一本古代的雙色版圖書,視覺上應該不錯,很先進的樣子。


    在這部書中,陶弘景主要的貢獻是首創了草藥的分類法,嗯,應該說是藥物的分類法。他是按玉石、草本、蟲獸、果、菜、米食、有名未用這七大類別對藥物進行了分類,又進一步按藥性把藥物細分為寒、微寒、大寒、平、溫、微溫、大溫和大熱八種。


    對於臨床應用的大量藥物,還有更細致的分類,比如治風的能用藥物類(防風、防己、秦艽、獨活等),治黃疸能用藥(茵陳、梔子、紫草、白蘚皮等)等。此外,書中還記錄了大量的藥物的產地、采集、療效、藥物的性味、形態、鑒別和炮製方法等。


    陶弘景的這種藥物分類方法對後世影響極大,隋唐以後的本草學的分類就是以《本草經集注》的分類方法為藍本的。


    陶弘景的其他醫學方麵的著作還包括《陶隱居本草》《藥總訣》等,此外,他還整理過《補闕肘後百一方》,《效驗實用藥方》五卷,《集藥訣》一卷,《靈方秘奧》三卷,《養性延命錄》二卷,《服草木雜藥方》一卷,《集金丹藥百要方》一卷,《服雲母諸石藥消化三十六水方》一卷,可惜的是這些寶貴的醫書流傳下來的極少,大多亡佚了,著實令人扼腕。


    我本人不懂中醫,也不懂藥物,陶弘景在醫藥學方麵的成就,也足夠我這個外行人了解他的不平凡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