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陸修靜後,南朝道教史上成就最高者應該就是陶弘景了。從本章開始,就分享一下他的生平及其在道教史上所取得的成就。


    姓名:陶弘景


    民族:漢


    籍貫:丹陽秣陵(今江蘇省南京市)


    出生時間:公元456年(劉宋孝建三年)


    去世時間:公元536年(梁大同二年)


    職業:道士,兼職宰相


    主要著作:《真靈位業圖》《本草經集注》《集金丹黃白方》《華陽陶隱居集》《古今刀劍錄》……


    主要成就:開創茅山宗,藥物分類,藥性分類,製定神仙譜係,提出形神兼修……


    陶弘景一生曆經了南朝的宋、齊、梁三個王朝,了解南北朝曆史的道友清楚,南朝的宋、齊、梁、陳四朝國祚都不長,陶弘景成長於劉宋時期,混跡官場、四處旅遊於南齊時代,而真正活躍在梁朝,極受梁武帝蕭衍器重。


    陶弘景一生積極推動儒、釋、道三教融合,是藥物、醫學、丹道上集大成者,同時提出的形神兼修的道教煉養思想,並製定了七級的道教神仙譜係,特別是開創了茅山上清派,並事實上避免了南朝的道教走上北天師道那條一代而終的道路。總體上說,陶弘景是一位博學多才,在天文曆算、地理、藥物、中醫、經學、兵器鑄造、養生、丹道等方麵都有很高的成就,文科和理科學習成績都不錯好學生。


    對於這樣一位如此多才多藝的道教宗師,我們還是先聽聽他的故事再說吧,故事以《梁書》和《南史》的記載為主。


    上一章剛講完的陸修靜,雖然在道教史上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卻沒有被列入正史,這是他和寇謙之、陶弘景的不同之處。寇謙之和陶弘景呢,二人雖然都入了正史,但同樣都沒有被單獨列傳,寇謙之記載於《魏書》的釋老誌裏,陶弘景則是出現在《梁書》處士傳和《南史》隱逸傳裏,這當然不是說明寇謙之和陶弘景在道教方麵貢獻或成就比陸修靜高,隻是因為這二人在政治糾葛方麵比陸修靜更深,寇謙之是國師,而陶弘景則有山中宰相之名,這二位可都是享受了正國級的待遇了,所以才入了正史。


    陶弘景出身中醫世家,爺爺叫陶隆,史書稱其“姿態雄美”,常去健身房的道友們應該見過很多這種類型的人,基本上就是那種又高又帥,肌肉發達但線條還特別流暢的那種,有陽剛氣的那種型男,這和現在有些國人喜歡的那種有點娘的所謂小鮮肉是本質上不同的。


    陶隆懂些醫術,醫術高低不好說,但武力值應該還不錯,曾跟隨劉宋孝武帝劉駿討伐劉劭,這段曆史前麵講陸修靜時簡單提及過,陸修靜就是在那段時間逃離南京的,為了那座位,已經沒有人性了,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翻翻南北朝曆史研究一下,這裏就不多說了。


    爺爺陶隆就是在這次討逆行動中立了功,所以就被封為晉安侯,出任王府參軍,不過後來受小人排擠,被外放了。


    陶弘景的老爸叫陶貞,作過孝昌縣令,書法極好,但從那時候家境就有點衰落了。當時的孝昌就是現在武漢市北邊不遠的孝昌縣,屬孝感市。劉駿即位後大力倡導孝道,於454年新設了一個縣,就是這個孝昌縣,之所以叫孝昌,原因是當地民風淳樸,孝行昌隆。按時間推算,陶貞可能是孝昌縣的第一任縣長兼縣委書記,不過由於手頭沒查到孝昌縣誌,希望道友們能確認的話告知。


    老生常談了,每當重要人物出場必須是自帶特效的,陶弘景自然也不能例外。傳說陶弘景的老媽有一天夢到了一條沒尾巴的青龍從自己懷中飛出,並且還有兩個人手執香爐來到家裏,醒來後就對身邊人說:“哎呀,這次懷的肯定是個男孩,將來成就非凡,就是怕沒有後代啊”,由此看來,老媽至少也是位易學高手,這預測能力,也沒誰了。


    果真,不久後老媽就懷孕生下了陶弘景。老媽怎麽說的,怎麽做的真偽就不再考證了,因為人家的母親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裏做過多少夢,真的夢到青龍一點也不奇怪對不對。不過經後世高人解讀,裏麵還是有玄機的。首先這條龍沒有尾巴,證實了代表陶弘景沒有結婚生子。其次是兩個人執香爐,一個代表佛,一個代表道,寓意他後世佛道雙修。嗯,前麵那是《南史》裏記載的,後麵是我分析的。


    這裏還有個小問題需要囉嗦幾句,就是有關陶弘景生卒時間,史書、道書等記載有些出入。


    《梁書》記載,陶弘景是在大同二年過世的,壽八十五歲,和唐朝李渤的散文“梁茅山貞白先生傳”裏記載的一致。大同二年是536年,按85歲推算他的出生時間應是451年,即劉宋元嘉二十八年,所以曆代有些人,包括現在有些學者寫論文還在用451年。


    但《南史》則準確記載陶弘景生於宋孝建三年丙申歲夏至日,即456年6月19日。同樣,據陶弘景的侄子陶翊在《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中記載,他是生於孝建三年太歲丙申四月三十日甲寅夜半,那年應該有個閏月。肖綸在“陶君碑”中記載是大同二年卒,春秋八十有一。再結合傳記中的生平和一些時間節點分析,可以推斷陶弘景的準確生卒年應該是生於456年,並不是451年,卒於536年,壽81歲。


    詳細的考證,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參看程喜霖老先生的《論陶弘景生卒年與遁入道門的原因》一文。


    還有就是他的出生地同樣也有很多學者發文考證,雖然對丹陽秣陵大家都沒異議,不過大家還是想定位得更精確一點,最好是定位到是哪個村的。最終圈定在今天的南京市區東南雙橋門北街南、旭光儀器廠附近,我對南京不熟悉,查了一下地圖,這個儀器廠沒找到,大體位置還是可以確定的,有興趣的道友可以參考華海清、李彤等學者的論文。


    好了,陶弘景的出生時間和地點就確定了,故事繼續。


    陶弘景從小就聰穎好學,就算家境不好了,但讀書人家裏肯定是少不了各種書的,所以從小就廢寢忘食,博覽群書,數量應該是過萬卷了,而且琴棋書畫無一不精,放到現在就是天才少年,別人家的孩子。史書上記載,隻要遇到不懂的東西他一定要弄明白,隻要有自己不知道、不懂的,就感覺是件很沒麵子的事。


    四、五歲時,陶弘景就堅持不懈地用草棍在灰土上練字,那位可能說了,爺爺和老爸都是當官的,就算官不大,也不至於買不起紙筆吧?實際上,自從他的爺爺被排擠出京都以後,家境就開始衰落了,到陶弘景出生時已經算是比較貧苦了,這和葛洪小時候有點類似。


    十歲時,陶弘景得到了一本葛洪寫的《神仙傳》,在古代,這類書對人的吸引力是極強的,差不多相當於現在小孩子看《西遊記》,成年人看網絡上的修仙小說的感覺。陶弘景真對這本書真的是如獲至寶,手不釋卷,晝夜研讀,從此埋下了對神仙的無限向往,小小年紀就說出了“仰青雲,睹白日,不覺為遠矣”這樣的話來。


    陶弘景在十五歲作了一篇駢體文“尋山誌”,表達出一種對隱逸生活的濃濃地傾慕之情。這篇文章網上也很容易找到,類似嶽陽樓記、滕王閣序,讀起來音韻鏗鏘,辭藻華麗,很能表現出陶弘景的語言駕馭能力和文學功底。


    想想自己十五時還在讀中學,唉,往事不可追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