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經籙派的第二個分支是三皇派,其代表經書就是《三皇經》。《三皇經》早已亡佚,考證它的來曆,大體上有三條來路,但最終都歸到葛洪身上了。
一是帛和的帛家道流傳下來的一卷三皇天文大字。帛家道前麵提到過幾次,帛和這個人不太好考證,但在《神仙傳》裏有他,於吉的《太平經》據說還是他傳授的。帛家道主要影響的區域在中原及江浙一帶,不過基本上是在上流社會流行,有全套的祭祀儀式,與魏晉時流行的巫道有關係,如“劾召鬼神”之類的,總之就是把自己搞得神神秘秘的。
二是葛玄傳給了弟子鄭隱《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經鄭隱再傳給葛洪。葛洪說鄭隱曾經告訴過他,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和五嶽真形圖,這個三皇內文在《抱樸子》裏提到過多次,由此可以說明三皇經由葛玄一脈傳下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三是由鮑靚傳給葛洪。還記得前麵講寇謙之時,成公興打算帶寇謙之入山修道時提到嵩嶽時的一句話嗎?大家不記得的話可以迴頭看看本卷第十章,他說鮑靚前輩曾在此山一石洞中得到真經《三皇文》而修成正果。《雲笈七簽》道學傳》《教義樞》等典籍中均記載著葛洪的老丈人鮑靚寫的三皇經,隻是在時間上稍有不同,但這些說法考證均不足。
鮑靚應該是在綜合了巫道和帛家道的信仰,再把神仙鬼怪、神仙信仰等等,融合在一起後創作了三卷《三皇內文》,先發表的叫《小有經》,後發表的叫《大有經》。鮑靚傳給葛洪的主要內容就是“劾召鬼神”,這和帛家道內容就一致了。什麽意思呢?實際上這裏麵有兩個含義,一是學習了此經後,就具有了召喚鬼神的能力,二是召來鬼神後要幹什麽。肯定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與眾不同的本領,而是為了請鬼神泄露天機,知道一些想知道的或別人都不知道的事,具體是什麽,你自己想吧。
三皇經究竟是如何傳到葛洪的,我們暫且不再細究了,反正這三種說法相互間都有聯係,總之最後傳到了葛洪。葛洪之後楊羲等人也傳過《三皇經》,來曆基本上就是從葛洪那裏傳下去的,據說陸修靜得到了《大有經》,傳給了弟子孫遊嶽,再傳給了陶弘景,經陸修靜、陶弘景等對其增衍了齋儀等而成三洞之一的洞神經十四卷。
三皇派的道士修行以符咒為主,也有係統的齋醮、朝儀及授度等儀式,祭祀時還保留著帛家道或巫道的酒及血食的供奉,由於三皇經的失傳,更多的三皇派的內容考證比較困難,這裏就不再多講了。
經籙派的第三個代表是靈寶派,是繼上清派以後,另一個對道教教義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的分支。靈寶派的教義比較人性化,比如重視眾生性命,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這種既接地氣,又高大上的教義,自然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靈寶派發展才會後來居上超過上清派。
道友們要注意,這裏所說的靈寶派是指的古靈寶派,區別於後文要講到的三山符籙的閣皂山靈寶派,算是它的前身。靈寶派的名字,自然是取自靈寶經的,而靈寶經的靈寶二字,則可能是出自《太平經》中的神靈寶貴之意,不過沒有直接的證據,歡迎道友們考證。那麽靈寶派是怎麽來的呢?
大約在400年洪家族出了一位叫葛巢甫的道士,經考證應該是葛洪哥哥的孫子,在葛氏家族中成就應該是僅次於葛洪了。如同楊羲、許謐二位一樣,葛巢甫製造出來三十多卷靈寶部經後,為了提高自己和出產的經書的地位,葛巢甫抬出了一位叫元始天尊的至高神。有一天葛巢甫約元始天尊來喝茶,兩人坐著邊喝茶邊聊些風花雪月,慢慢的葛巢甫就引向了正題,說你看我把你抬出來了,是想讓你坐上道教至高神的寶座的,要不也對不起咱們兩人的身份是不是。不過這事還真有點難度,咱們兩個要精誠合作,這樣吧,您受點累,穿越迴後漢三國時代,這對您來說也是小事,那裏也挺熱鬧的,好不好?迴去以後,記得找到我的老祖宗葛玄,然後傳給他真經……先別拒絕,知道你肚子裏沒貨,這不提前給你準備好了嘛,喏,三十多卷呢。
於是,受葛巢甫委托,元始天尊就迴到了那個令無數穿越迷向往的三國時代,在天台山上把葛玄後輩子孫準備的經書傳授給了他。當然,也有道教典籍記載的是元始天尊安排手下人來傳經的,嗯,這些都是小節。
這些經書在葛氏家族一直傳承下來,其中當然不會少了葛洪,最後又傳到了總策劃葛巢甫手裏,從此葛氏一族在道教界地位大增。由於葛巢甫對葛氏一脈作出的巨大貢獻,所以學術界就稱這個以他們葛氏為核心的小教團為葛氏道,核心代表人物葛巢甫也被頒發了小金人……嗯,是最高貢獻獎和最高成就獎。
據《雲笈七簽》和《真誥敘錄》等記載,從葛玄開始到葛巢甫,葛氏道創作的一係列經書統稱為古靈寶經係,學術界又把古靈寶經分成了元始舊經和新經兩部分。
元始舊經一般是指《靈寶五篇真文》,也有叫《靈寶五符經》,簡稱《五符經》,以及由它演化出來的一些經書,這部經書號稱有十部三十六卷,能度天人,決定著宇宙演化,是眾經的祖宗,道經本源,這個牛吹的的確有點大了。當然,有關元始舊經考證方麵爭議還是很大的,道友們隻要大致有個了解,學術性太強的東西是那些專家學者關心的。
這部牛大了的寶經在天界也享受著極高的待遇,本來是珍藏在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宮中的,天界的諸神都得小心尊奉著,逢年過節時還要過來集體齋戒行禮,表達如銀河般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就是這麽一部連天上諸神都要當祖宗一樣供起來的寶經,卻由元始天尊他老人家傳給了我們葛家老祖,可見葛氏道是如何受天界重視,起點是如何之高,所修道法是如何之正宗。
剛說了元始天尊可能感覺自己地位太高,親自下凡傳經有點丟麵子,所以就派了手下來降授,比如《靈寶略記》中記載的是派來了太上玄一三位真人來降授,這三位真人分別是第一真人鬱羅翹、第二真人光妙音、第三真人真定光。在敦煌本的《靈寶經目》記載的元始舊經《太上洞玄靈寶真一勸誡法 輪妙經》中,說葛玄接受過兩次降授,在上麵三真人降授那一次之前,還有一位太極真人徐來勒,傳給了葛玄這部法 輪經,並且說要提攜他當三洞大法師。
這裏就涉及三洞的概念了。古靈寶經是最早提出三洞經書這個說法的,比如《靈寶赤書五篇真文》這部經書就是道和元氣的化身,而它一分為三後,就演化出了上清、靈寶和三皇這三洞寶經,也就是說上清經、靈寶經和三皇經這三洞經書都來源於《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同時確立了元始天尊為三洞經書共同教主的老大地位,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完整的三洞概念,這和後世道藏的三洞經書結構是一致的。
雖然至今學者們還對元始舊經與葛氏一脈是否有關係爭議還挺大的,這方麵的考證的確有難度,但總體來說,古今道教界還是比較公認三十五卷元始舊經和新經,是葛玄經過兩次神授而來,是作為葛氏道、靈寶派的典籍流傳下來的。而新經中,《靈寶度人經》簡稱《度人經》,則認為是由葛巢甫所作。
靈寶經係傳到陸修靜後,對它進行了增修、立成儀軌,新、舊經書總計整理出了五十五卷,從此靈寶派的影響逐漸擴大,加之其普度眾生、超度三界的思想,流行程度超越了上清派。陸修靜還寫過一篇師告丹水文,也提及了元始舊經的神授及流傳情況,而且從文中也可以看出陸修靜對靈寶經是非常尊崇的,甚至還有按靈寶經的教義整合上清經的意圖,可見古靈寶經的確有著過人之處,這位葛巢甫確實是位高人。
一是帛和的帛家道流傳下來的一卷三皇天文大字。帛家道前麵提到過幾次,帛和這個人不太好考證,但在《神仙傳》裏有他,於吉的《太平經》據說還是他傳授的。帛家道主要影響的區域在中原及江浙一帶,不過基本上是在上流社會流行,有全套的祭祀儀式,與魏晉時流行的巫道有關係,如“劾召鬼神”之類的,總之就是把自己搞得神神秘秘的。
二是葛玄傳給了弟子鄭隱《三皇內文天地人》三卷,經鄭隱再傳給葛洪。葛洪說鄭隱曾經告訴過他,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內文和五嶽真形圖,這個三皇內文在《抱樸子》裏提到過多次,由此可以說明三皇經由葛玄一脈傳下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三是由鮑靚傳給葛洪。還記得前麵講寇謙之時,成公興打算帶寇謙之入山修道時提到嵩嶽時的一句話嗎?大家不記得的話可以迴頭看看本卷第十章,他說鮑靚前輩曾在此山一石洞中得到真經《三皇文》而修成正果。《雲笈七簽》道學傳》《教義樞》等典籍中均記載著葛洪的老丈人鮑靚寫的三皇經,隻是在時間上稍有不同,但這些說法考證均不足。
鮑靚應該是在綜合了巫道和帛家道的信仰,再把神仙鬼怪、神仙信仰等等,融合在一起後創作了三卷《三皇內文》,先發表的叫《小有經》,後發表的叫《大有經》。鮑靚傳給葛洪的主要內容就是“劾召鬼神”,這和帛家道內容就一致了。什麽意思呢?實際上這裏麵有兩個含義,一是學習了此經後,就具有了召喚鬼神的能力,二是召來鬼神後要幹什麽。肯定不是為了好玩,也不是為了顯示自己有與眾不同的本領,而是為了請鬼神泄露天機,知道一些想知道的或別人都不知道的事,具體是什麽,你自己想吧。
三皇經究竟是如何傳到葛洪的,我們暫且不再細究了,反正這三種說法相互間都有聯係,總之最後傳到了葛洪。葛洪之後楊羲等人也傳過《三皇經》,來曆基本上就是從葛洪那裏傳下去的,據說陸修靜得到了《大有經》,傳給了弟子孫遊嶽,再傳給了陶弘景,經陸修靜、陶弘景等對其增衍了齋儀等而成三洞之一的洞神經十四卷。
三皇派的道士修行以符咒為主,也有係統的齋醮、朝儀及授度等儀式,祭祀時還保留著帛家道或巫道的酒及血食的供奉,由於三皇經的失傳,更多的三皇派的內容考證比較困難,這裏就不再多講了。
經籙派的第三個代表是靈寶派,是繼上清派以後,另一個對道教教義進一步改革和發展的重要的分支。靈寶派的教義比較人性化,比如重視眾生性命,以濟世度人為立教宗旨,這種既接地氣,又高大上的教義,自然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靈寶派發展才會後來居上超過上清派。
道友們要注意,這裏所說的靈寶派是指的古靈寶派,區別於後文要講到的三山符籙的閣皂山靈寶派,算是它的前身。靈寶派的名字,自然是取自靈寶經的,而靈寶經的靈寶二字,則可能是出自《太平經》中的神靈寶貴之意,不過沒有直接的證據,歡迎道友們考證。那麽靈寶派是怎麽來的呢?
大約在400年洪家族出了一位叫葛巢甫的道士,經考證應該是葛洪哥哥的孫子,在葛氏家族中成就應該是僅次於葛洪了。如同楊羲、許謐二位一樣,葛巢甫製造出來三十多卷靈寶部經後,為了提高自己和出產的經書的地位,葛巢甫抬出了一位叫元始天尊的至高神。有一天葛巢甫約元始天尊來喝茶,兩人坐著邊喝茶邊聊些風花雪月,慢慢的葛巢甫就引向了正題,說你看我把你抬出來了,是想讓你坐上道教至高神的寶座的,要不也對不起咱們兩人的身份是不是。不過這事還真有點難度,咱們兩個要精誠合作,這樣吧,您受點累,穿越迴後漢三國時代,這對您來說也是小事,那裏也挺熱鬧的,好不好?迴去以後,記得找到我的老祖宗葛玄,然後傳給他真經……先別拒絕,知道你肚子裏沒貨,這不提前給你準備好了嘛,喏,三十多卷呢。
於是,受葛巢甫委托,元始天尊就迴到了那個令無數穿越迷向往的三國時代,在天台山上把葛玄後輩子孫準備的經書傳授給了他。當然,也有道教典籍記載的是元始天尊安排手下人來傳經的,嗯,這些都是小節。
這些經書在葛氏家族一直傳承下來,其中當然不會少了葛洪,最後又傳到了總策劃葛巢甫手裏,從此葛氏一族在道教界地位大增。由於葛巢甫對葛氏一脈作出的巨大貢獻,所以學術界就稱這個以他們葛氏為核心的小教團為葛氏道,核心代表人物葛巢甫也被頒發了小金人……嗯,是最高貢獻獎和最高成就獎。
據《雲笈七簽》和《真誥敘錄》等記載,從葛玄開始到葛巢甫,葛氏道創作的一係列經書統稱為古靈寶經係,學術界又把古靈寶經分成了元始舊經和新經兩部分。
元始舊經一般是指《靈寶五篇真文》,也有叫《靈寶五符經》,簡稱《五符經》,以及由它演化出來的一些經書,這部經書號稱有十部三十六卷,能度天人,決定著宇宙演化,是眾經的祖宗,道經本源,這個牛吹的的確有點大了。當然,有關元始舊經考證方麵爭議還是很大的,道友們隻要大致有個了解,學術性太強的東西是那些專家學者關心的。
這部牛大了的寶經在天界也享受著極高的待遇,本來是珍藏在太玄都玉京山紫微上宮中的,天界的諸神都得小心尊奉著,逢年過節時還要過來集體齋戒行禮,表達如銀河般滔滔不絕的敬仰之情。就是這麽一部連天上諸神都要當祖宗一樣供起來的寶經,卻由元始天尊他老人家傳給了我們葛家老祖,可見葛氏道是如何受天界重視,起點是如何之高,所修道法是如何之正宗。
剛說了元始天尊可能感覺自己地位太高,親自下凡傳經有點丟麵子,所以就派了手下來降授,比如《靈寶略記》中記載的是派來了太上玄一三位真人來降授,這三位真人分別是第一真人鬱羅翹、第二真人光妙音、第三真人真定光。在敦煌本的《靈寶經目》記載的元始舊經《太上洞玄靈寶真一勸誡法 輪妙經》中,說葛玄接受過兩次降授,在上麵三真人降授那一次之前,還有一位太極真人徐來勒,傳給了葛玄這部法 輪經,並且說要提攜他當三洞大法師。
這裏就涉及三洞的概念了。古靈寶經是最早提出三洞經書這個說法的,比如《靈寶赤書五篇真文》這部經書就是道和元氣的化身,而它一分為三後,就演化出了上清、靈寶和三皇這三洞寶經,也就是說上清經、靈寶經和三皇經這三洞經書都來源於《靈寶赤書五篇真文》,同時確立了元始天尊為三洞經書共同教主的老大地位,說明當時已經有了完整的三洞概念,這和後世道藏的三洞經書結構是一致的。
雖然至今學者們還對元始舊經與葛氏一脈是否有關係爭議還挺大的,這方麵的考證的確有難度,但總體來說,古今道教界還是比較公認三十五卷元始舊經和新經,是葛玄經過兩次神授而來,是作為葛氏道、靈寶派的典籍流傳下來的。而新經中,《靈寶度人經》簡稱《度人經》,則認為是由葛巢甫所作。
靈寶經係傳到陸修靜後,對它進行了增修、立成儀軌,新、舊經書總計整理出了五十五卷,從此靈寶派的影響逐漸擴大,加之其普度眾生、超度三界的思想,流行程度超越了上清派。陸修靜還寫過一篇師告丹水文,也提及了元始舊經的神授及流傳情況,而且從文中也可以看出陸修靜對靈寶經是非常尊崇的,甚至還有按靈寶經的教義整合上清經的意圖,可見古靈寶經的確有著過人之處,這位葛巢甫確實是位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