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後世的上清派把魏華存推上了第一代真人,也就是開派的始祖的位置,但真正讓上清派發展起來的,是魏華存一脈的弟子們,主要有楊羲、許謐和許翽,以及後麵要介紹的陸修靜、孫遊嶽和陶弘景等人。


    許謐(305-367年)是上清派的第三代宗師,和葛洪是老鄉,句容人,出身士族家庭,做過很多年公務員,應該算是個高富帥,後來歸隱茅山,成為受人尊敬的上清真人。他的哥哥許邁是天師道祭酒李東的弟子,也是得道之人,所以許家是信奉天師道的世家,這也從側麵說明天師道側重於走的上層路線的改變。


    總之許謐也是位天師道的忠實粉絲,也算位高權重,家裏也不差錢,所以在首都建業(南京)有房子,在老家茅山不僅有房子還有別墅。從小受家族影響,對修仙那是相當的有興趣,最喜歡做的就是在家裏開壇做法,還自封為壇主,對於同道中人自然就極為熱情。楊羲是上清派的二代宗師,是來參加許謐組織的各種活動中最積極的一個。


    楊羲是魏華存兒子劉璞的弟子,上清派沒有把劉璞列為二代宗師,原因不詳,估計是在上清派發展中沒有什麽貢獻吧。楊羲的記載不多,其人多才多藝,流傳下來很多不錯的詩歌,從小又有些特異功能,所以在道教上成就很大。據道教的典籍記載,楊羲老家好像是吳郡的,這個實在是不好考證,後來搬到了句容,離楊謐住得近了,就有了和楊謐交往的條件。


    許謐對楊羲的文采和道法極為佩服,二人相交密切,後來幹脆就把他推薦給了短壽的會稽王司馬元顯。


    在多年的交往過程中,許謐和楊羲二人相互印證,寫了很多經書。為了有說服力,二人商量了一下,選擇了一種技術性比較強、可信性比較高的形式,就是扶乩來給這些經書進行包裝。當然幹活的主要是楊羲,許謐是領導,因為人家有錢有勢嘛,當然要負責策劃和指揮。


    通過扶乩,“通靈接真”,說“紫虛元君上真司命南嶽魏夫人”顯神,傳給他們《上清真經》三十一卷,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真經是一本接一本出世,最終形成了被上清派奉為諸經之首的《上清大洞真經》,又叫《三十九章經》或《大洞真經》《洞經》,當然這部經書也掛在了魏華存的名下了。


    《上清大洞真經》正式出版,實際上是受葛洪的神仙理論的影響,也是為了適應統治階級的需要的必然結果,它標誌著以符籙為主的天師道進一步與丹鼎派融合,開始向著煉養方向轉變。從此,那種再利用廉價的、技術含量低的符水去籠絡底層的民眾,利用宗教手段來煽動起義的模式越來越沒市場了,大家都開始研究層次、品味更高的養生、長生了,這才是成功人士們喜歡的,至於底層的百姓,會更加敬畏有地位的道長的。


    實際上,早在楊羲到來之前,許謐就已經在夥同他人炮製道書了,這個合夥人叫華僑,當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那種歸國華僑。華僑這人挺神秘的,可能類似於現在那些巫婆、神漢之類的,有些通靈能力或特異功能,也不好考證來曆,大家就一聽吧。他是來找許謐學道的,兩人就通過華僑的通神的能力,用神降方式編了不少上清經書,但是華僑由於泄露天機受罰,二人合作就改為扶乩方式請神傳經了。楊羲來了以後,主要工作自然就交給楊羲做了,最後都由楊羲用一手漂亮的隸書記錄下來。


    繼楊、許二位造經大師之後,上清派的另一位道士王靈期又對上清經書進行了增修,大約有五十多篇。王靈期的資料很難考證,但這位仁兄肯定是位文科高才生,最擅長的就是把枯燥無味的文章改得花團錦簇,華美異常。他先從許翽的兒子許黃民那裏求得上清經文,然後加以潤色修改,正是由於他的出色的文采,這些潤色後的經書大受追捧,流傳更盛,對於上清派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後來,又有眾多後人對這些經書傳抄、刪改,興致來了還要發揮一番,加上還有大量的盜版和偽經出現,所以,要想把上清經係搞清楚,說實話是真難,不同時代有不同版本,同一時代也有不同版本,改來改去反正就不知道我是誰,我要到哪裏去,嗯,哲學三大問題都差不多適用了。


    到最後,作為上清派的實際開創人,楊羲和許謐二人具體生產了多少卷、多少部經書,當時就沒辦法分辨了,到今天更是難以考證了。當然,也有一種說法是陶弘景開創的上清派,還是茅山宗的祖師,反正都是一家人,功勞都不小,肥水也沒流走,肉也在鍋裏,就不爭論了。


    北周的甄鸞在《笑道論》中提到了陸修靜曾記錄過楊羲和許謐製造的具體經卷數目,“上清經一百八十六卷,一百二十七卷行世”。陸修靜生活地時間離這二位很近,而且從他的身份地位,及其對經書的整理工作方麵的貢獻來看,這一數字還是相當可靠的。前麵也提到過這位甄鸞,是位數學家,又精通天文曆法,但信的是佛教,而“三武一宗”滅佛的四位皇帝中,就包括北周武帝,所以他才給皇帝上書,希望通過打擊道教來挽救佛教。《笑道論》就是甄鸞給皇帝上的這份書,寫得挺長的,分了三卷三十六條,分別笑了三洞真經的三十六部,還是非常有水平的,可以一讀。具體三洞真經怎麽迴事,我們現在講的上清經係就是其中一洞,正在為三洞作鋪墊。


    除了陸修靜提供的這個數字以外,最可靠的應該是陶弘景編纂的上清經目,因為這位道士學識、水平還是很高的,他生活的時代離這些經書出世的時間也不太遠,可惜早已失傳,所以不能和陸修靜的數字相互印證了。


    經過曆朝曆代的代道教圈內人士及近現代學者普遍認可的《上清大洞真經》,大體上可以從三部文獻裏麵歸納出來。一是《真誥敘錄》裏麵提到的《上清經》《黃庭經》《七元星圖》《靈寶五符》《西嶽公禁山符》《中黃製虎豹符》等;二是《雲笈七簽》中所說的《太上寶文》《八素隱書》《靈書紫文》《紫度炎光》《石精玉馬》《神虎真文》《高仙羽玄》等;三是《茅山誌》中所說的《太上三天正法經》和《上清經述》中所說的《治精製鬼法》。以上這些,除了《黃庭經》,其他的基本上可以歸到楊羲和許謐名下,所以這二位才華、水平還是相當高的。


    四川大學劉琳教授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楊羲與許謐父子造作上清經考》,考證了經三人之手的三十多部經書,並把每部經書為什麽是由這三位製造的給出了解釋,有興趣的道友可以看看。


    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道教界都要感謝陸修靜、顧歡、陶弘景這些高人,正是因為他們以極為耐心、細致的工作態度,對這些經書進行了整理,勉強理清了上清經係的脈絡,要不後人們的考證工作幾乎無從下手了。


    上清派的煉養方麵的特點,上一章大體已經介紹過了,整體看,上清派以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為最高神靈,以存思、煉神為主要修煉方法,引天地神靈入體,使體內之神和外界之神相感應,得道飛升上清天,比天師道的太清天級別更高,這也可以反映出士族們那種高於百姓的清高追求。義理方麵,上清經係又太過雜亂,而且是一個幾乎包羅了道教全部內容的體係,如煉丹、符籙、科儀、醫藥、養生、齋醮、經戒等,當然還是比較否定外丹和房中術的。


    上清派對後世道教影響深遠,百年後,上清經傳至陶弘景,陶弘景在茅山廣傳經法,開創了茅山宗,嗯,就是大家熟知的茅山道士的那個茅山,所以大家看過我的書以後,再和朋友聊天時就可以說說茅山宗是怎麽來的了。到唐代時,上清派一度成為道教的主流思想,茅山道士更是名人輩出。宋代以後,道教各派開始合流並最終發展成為正一和全真兩大教派,其中上清派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後文自有交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