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再簡單聊聊靈寶派的修行、教義等方麵的內容,僅作簡單了解。


    靈寶派和上清派在很多地方是相近或相同的,比如存神、誦經、修功德等,同時,又和後世的正一派一樣重視符籙及科教,有完善的齋戒禮拜儀式。不過和傳統的天師道不同的是,靈寶派不怎麽重視丹鼎,什麽內丹、外丹什麽的都是小道,隻有存思、禮拜這種修行法門才是長生大道。另外就是對房中術也顯得非常鄙視,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靈寶派這方麵表現出來的進步性還是值得肯定的,想想眾弟子整天想著雙修、美女、隔壁寡婦之類的,那成何體統!由此看來,這個房中術也真是張道陵先生的敗筆,誰都對它表示不屑,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後麵我們還會專門講一個專攻雙修之術的教派。


    不過我們還是要理解張道陵先生,如果他不給後輩子孫留下房中秘術,老張家怎麽保證能傳承千年?如果他主張出家修行,老張家豈不早就絕根了,天師的位置怎麽能在自己家裏流傳下去呢?同樣,葛氏家族也是要傳宗接代,不能為了靈寶派貢獻整個家族不是,所以雖然看不起房中術,但至少得讓葛氏一族一直傳承下去,說到底還是離不開人倫大道嘛。


    在靈寶經係中,地位最高的經書是《度人經》,也可以說是靈寶派的核心教義,在整個道教界中也享有非常高的地位,以至於在明代的《正統道藏》中把它收錄為首經,奉為萬法之宗。如果葛巢甫知道自己的作品在後世得到了如此之高的推崇,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肯定要對自己的策劃能力表示應該打一百分,簡直比自己的寫作能力水平還高啊。


    說了半天,那麽《度人經》為什麽會得到道教界如此之高的認可呢?從它的教義方麵可以簡單看出一些端倪,它主要宣揚的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並且重新構建了以中央玉京元始天尊為至高神,包括了三界、五帝、十方、三十二天帝以及地府酆都的,有神有鬼的,完整的神鬼係統,這裏麵當然有自己家的長輩葛洪的功勞。


    在靈寶派的教義中,進一步發展了上清派的守身中之神的存神思想,認為天天傻坐那存思效率太低,你得改,提高效率。怎麽改呢?曰修齋、曰敬香、曰誦經,music準備,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服裝、道具樣樣齊備,沐浴、齋戒,總之就是設計了一整套莊嚴、神聖的齋醮頌讚儀式,這樣才能得到神靈的認可,等晚上你就算躺床上存思,神靈都願意來找你。


    總之,靈寶派認為天上的諸神7x24小時,眼都不眨地監視著我們的一言一行,道友,要慎言慎行,敬神之心不能一刻放鬆啊。隻有那些時時行香、時時誦經,祈福消災的人才能達到神的要求,所以,我們的口號是:凡人也可修仙!心誠的人可以得到神的保佑,可以把自己的訴求告訴神靈,祈求神靈滿足自己的願望,這個也比較接地氣,這才是靈寶派最吸引人的地方。


    還有一個比較特別的問題要交代幾句,就是靈寶派是學術界公認的與佛教關係最緊密的道派,為什麽這麽說呢?古靈寶經中有很多明顯是吸收佛教思想的地方,簡單舉一個例子,更多的內容就不展開了。


    古靈寶經借鑒了佛教的三乘觀念,把三洞經書視為大乘,而其他教派的經籍則統統歸到小乘那邊。至於為什麽這麽劃分,理由就是我們家的三洞經書都是度人濟世的,這才是真正的大公無私的、高尚的、純粹的教義。而你們那些隻為自己長生的功法,怎麽有資格和我們比。後來上清派並沒有厚著臉皮一直以大乘自居,而是進一步把三洞經書分出了大乘、中乘和小乘。


    有關佛教的三乘概念,限於自己的佛學知識淺薄,隻能大概解釋一下。從《西遊記》裏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這些說法,去過西藏的道友肯定也在那邊聽到過藏傳佛教修的也是大乘佛法,這就是佛教的三乘思想。查了一下,三乘這個詞是從梵語triniyanani而來的,大概的意思就是把我們這些在人間受苦受難的可憐人成功地送到極樂世界享福去的意思,當然不是活著的時候,是死了以後啊。根據怎麽去的方式不同,又分為三種就是三乘功法,其中聲聞乘和緣覺乘這兩乘隻能把自己送到極樂世界,管不了別人,所以就叫小乘。而另一種菩薩乘則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打包一起都送到極樂世界去,所以叫大乘。大約的意思就是隻為了自己的就是小乘,還能想著別人的就是大乘。


    古靈寶經就是引入了佛教的這種思想,認為自己的教義很高尚,我們是為了濟世度人的,天下為公,值得每個人都點讚,所以我們的教派那是助人為樂的大乘境界,這是區別於其他教派那種隻為自己獨自追求長生,不顧他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的最大不同之處。


    關於靈寶派的更多的內容,限於個人水平及專業性、考證難度等諸多原因限製,就不再班門弄斧了,現代學者的研究非常係統和專業,有興趣私下我們可以再交流。


    至此,就簡單講完了上清、三皇和靈寶這三大符籙教派。三皇經係、靈寶經係和上清經係的出現雖有先後,但到了南朝劉宋時期,最終被陸修靜融匯到了一起,傳到陶弘景時又進一步加以發揮和擴充,最終形成了道教界著名的以上清經係為主體的經籙派,學術界通常稱為上清派。


    這三大經係,就是世道藏的三洞結構的基礎,不過因為現在的這三洞經書南方口味太重,嗯,就是有明顯的南方特色,它們的三一觀念貶低其他教派的經書,這種不太合適的行為自然不會被道教界接受。道教是中國的道教,又不是你們南方人的道教,這麽貶低別人抬高自己有意思嗎?所以後世道藏就對三洞分類方法作了改變,你好我好大家好,和氣生財才是王道嘛,後文我們再詳細介紹道藏的演化。


    到唐代時,上清派已經發展到了和丹鼎派、符籙派平起平坐的規模,形成了以經法相授為主體的一個大宗派了。別的先不說,隻說在它的曆代傳承體係中,出現的大量道教史上牛人級的人物,比如剛講到的魏華存、楊羲,後麵要講的陸修靜、孫遊嶽、陶弘景、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著名詩人李白也是其中之一,有這些人物存在的教派哪裏還能簡單得了。


    如果大家對上清派還是不太熟悉的話,那麽應該都聽說過茅山宗、茅山道士吧,那是出名的能捉鬼,上清派的別稱就是茅山宗,當然也有人稱茅山派,總之是一迴事。為什麽茅山宗的道士會抓鬼?因為《三皇經》就是“劾召鬼神”的,這是人家的看家吃飯的本領,這下明白了吧?嗯,是不是有點糊塗?天師道、上清派、符籙派、經籙派、茅山宗、葛氏道……到底之間有什麽關係,實際上它們歸根到底還是由天師道,是學者們對不同時期道教的分類劃分,都是在天師道的基礎上演化而來,最終又迴歸天師道的,所以前麵才把張道陵稱為中國道教的始祖。北宋時,上清派和龍虎山、閣皂山同為道教三大符籙派,號稱三山符籙,也是由張天師家裏統領的,後麵還會再聊到。上清派和龍虎山大家都清楚,這個閣皂山也在江西,葛玄當年曾在此山修煉,所以又叫葛嶺,葛氏道就把閣皂山視為了自留地,靈寶派自然就以閣皂山為中心,視為家族道教的發祥地了。經籙、符籙到宋以後的區別已經很不明顯了,現在基本上是隻提符籙而很少提經籙了。而靈寶派最終在元朝並入了正一道,正合了分久必合的自然規律。


    最後,我們簡單分析、歸納一下,為什麽上清經係為主的經籙派會在東晉時興起?這個在前麵基本已經講過了,包括魏晉風流、清談誤國,天天隻談老莊,不敢談政治的大環境,造就了道教的迅速成長;葛洪結合玄學和儒學創立了以金丹道為中心的神仙理論體係;來自佛教的壓力,佛教東傳,越來越多的佛經被翻譯後大行於世,刺激著道教的義理化進步,實際上刺激著天師道的發展、完善自己的義理,以便有資格參與進佛、道、儒的鬥爭之中。當然,受黃由起義、孫恩起義等幾乎沒怎麽消停過的起義衝突的影星,統治階級需要的是一種既可以幫助教化、統治百姓,又能夠掌控的道教,所以才有了符籙派的興起,然後再向著經籙派轉變的必然過程,歸根到底,還是道教在適應社會的發展而進行的自然的變革。到劉宋時期以後,一直視自己為道教正統的天師道初心不改,堅定不移地走自己正統的道路,但來自佛教的壓力,使得它不得不接受從自己演化出去的上清、靈寶及三皇這三洞經書。不接受也不行啊,義理方麵自己一直是弱項,是短板,也隻有這樣,才能夠保住自己中國道教老大的地位,才能夠有實力投入到和佛教的生死之爭中。佛、道這場生死鬥爭,後麵再和道友們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