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魏伯陽之所以出名,在道教有很高的地位,原因就是他寫了《參同契》。那麽這究竟是一部什麽書,有什麽地位,有什麽影響呢?自古以來,這部書就有萬古丹經之王的美譽,也有人稱它為丹經之祖,通過這些稱唿,不知道大家能不能體會出一點它的地位。


    首先要明確兩個問題。


    第一,關於《參同契》的作者雖然有些不同的聲音和爭議,但大量的史料卻可以考證魏伯陽是它的真正作者,如葛洪的《神仙傳》、唐代劉知古的《日月玄樞入篇》、後蜀彭曉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以及《隋書》《舊唐書》《席上腐談》等史料,均提及了魏伯陽著《參同契》。


    第二,確定《參同契》成書的年代,這對於考證魏伯陽的生卒年和經曆幫助很大。通過下麵一些史料,我們小心推斷,大膽假設:


    魏伯陽是被葛洪收錄在《神仙傳》的,下麵馬上就會講到葛洪,兩個人生活的時間相差不足百年,所以葛洪所記載的內容,參考價值相對要高一些。據《神仙傳》記載,“伯陽作參同契,五行相類,凡三卷……而儒者不知神仙之事,反作陰陽注之……”,至少說明在葛洪那個年代《參同契》已經存在,並且有了相當的流傳度,要不哪來的大儒作注,所以,證明該書在魏晉之前完成的;


    南北朝名道陶弘景在《真誥》中記錄了記載了魏伯陽把該書傳授給了淳於叔通,而淳於叔通在漢桓帝時期曾任洛陽令,由此可知該書最晚成書也是漢桓帝時;


    唐代陸德明在《周易釋文》中,宋俞琰在《席上腐談》中,均提及虞翻曾為《參同契》作過注,而虞翻是三國時吳人,說明三國時該書已存在了。


    根據上麵內容,可以得到該書應該是在漢順帝到桓帝時代而作的結論。這裏就有問題了,漢桓帝死於168年,169年父親自殺時,魏伯陽剛滿18歲,也就是說,按這個結論,魏伯陽是在18歲前就寫完了這部書的。如果大家讀過《參同契》的話就能知道,這不太可能是一個剛成年的人所能完成的。所以,個人觀點看來,通過道教典籍來考證史實確實有點難度,相比來說,佛教典籍要可靠得多,後文自會有這方麵的實例。


    既然正史中查不到,道書又不可靠,所以《參同契》的成書年代,也隻能大膽假設了。個人觀點,至少應該是魏伯陽隱遁以後,並且是後半生才開始編寫的。真正對現實失望,才會全情寄於修道;全情寄於修道,才會有大量的實踐經驗,才會在丹道上有所突破,才會係統地梳理所學理論。總之,沒有多年的大量的實踐和豐富的理論知識相結合,是不可能寫出如此巨作的。如果魏伯陽26歲入山,經過十幾年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積累後,從四十多歲開始寫書,是個比較合理的推斷。當然,天才的世界不是我等凡人所能夠妄斷的,真相是什麽,依舊需要繼續尋找。


    囉嗦了這麽多,是該正式解釋一下《參同契》到底是一部什麽奇書了。


    實際上已經多次提及,《參同契》是一部丹經,是一部道家煉丹的經典,曆朝曆代的名儒高道均尊為萬古丹經之王的典籍,總體看似解說周易,實際上是假借爻象,來講煉丹的著作。這是一種官方式的解釋,似乎說明不了什麽吧。曆代名家對它的介紹很多,我們就不一一引用了,僅引用當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對《參同契》的評價,“這一本書在中國整體文化裏,占有非常重要的分量,古人更直指《參同契》是千古丹經之鼻祖。古今以來,尤其是講修道的神仙之學,要煉丹法,要返老還童求得長生不老之術,這是一本非讀不可的秘密典籍。不僅如此,它可以說既是哲學的又是科學的,很多相關學理,都來自這本書。現在西方人研究中國古代科學發展史,也把《參同契》看成是化學、地球物理、天文等等學問的重要源頭。隻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往往忽略了這一本書,原因之一,是這本書實在很難研究”。


    相信大家通過南師的解釋,應該知道《參同契》是一部怎麽樣的作品了,當然,不認真看完它,不真正看懂它,是無法真正理解它的、定義它的。


    再解釋一下書名,相信多數人也是有點不明白的,三個字都認識,放在一起就不懂了,隻有看起來很不普通的樣子。書名和書裏的內容一樣,每個字都暗含玄機,甚至有些人把書名分析了十個層次的意境,當然他們都是比較專業的、陽春白雪的。至於我輩俗人,同樣借用南師的解釋,簡單明了,“參就是參合,同就是相同”,“就是參合三種原則相同的學問,熔於一爐。這三種學問就是老莊、道家的丹道,還有《易經》的學問”,“是老莊的思想觀念、《易經》的變易法則,丹道的修煉方法”,這是南師對參同二字的解釋。契字曆代解釋比較多,也有一些爭論,但總體上普遍認可的是契合之意,就是把上述三種學問契合到一起。


    唉,書名解釋起來就不容易,如果再和道友們一起探討書中的精微妙義,實在有點惴惴。


    魏伯陽那個時代,煉丹術其實已經發展得相當完善了,《漢書》《史記》等史書中都有不少相關記載。因此,有人提出,他是在李少君的煉丹術的基礎上發展成自己的丹道,並建立起完善的金丹道。我們前麵提到過漢武帝和李少君,這位李少君就是最早把煉金術和神仙術結合起來的高人之一。從燒煉黃白之物到煉金丹,並認為吃了金丹就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長生不死,成就金丹大道,這是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的誘惑。《參同契》被曆代道教人物視為經典,自東漢綿綿相傳,並發展成了後世道教的一個重要流派——丹鼎派。


    由於丹鼎派並不是一個門派,而是相對於後世道教的符籙派而言的,也是對道教中煉金丹、求仙求長生為主的各道派的一個統稱。後世的葛洪、呂洞賓、張伯端等很多人都是煉丹的名家都受到這部書的影響,又發展出了內丹和外丹體係,後麵會逐一介紹。


    說到曆代名家對《參同契》進行研究並作過注解的,其中有些是道教中的大咖,諸如陸西星、陳致虛、劉一明等,這些人後麵都會專門講到。還有一些諸如朱熹、徐文長等耳熟能詳的名人,也都不務正業的研究這部道家典籍,也可以從側麵說明此書的魅力之大了。不過,不是專業人士,即使你儒學功底再高,道教典籍也不一定能研究明白,所以南師就在《我說參同契》一書中親筆寫下了幾句話,第一句就是“宋儒朱熹化名鄒?注參同契是大笑話”。朱老夫子和道家的一些故事,大家可以自己找找,從我輩後人的觀點來看,情有可原吧,這裏真的不能展開說了,要不就得從程朱理學到王陽明的心學沒完沒了了,自己這瓶子底的一點水,hold不住。


    在國際方麵的影響,網上看到的,但沒有找到實際刊物證實,大家權且一聽,如果哪位道友能提供實證就更好了。1932年,中山大學化學係教授吳魯強先生(梁啟超女婿)曾與麻省理工學院的davis合作,把《參同契》翻譯成英文並發表,從此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很多國家都對它有所關注,因此可以稱得上世界上第一部古化學著作,所以這部中國的奇書在國際上同樣有一定的影響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