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提到,西漢初期,方士們的日子很不好過,既沒有強大的理論體係支撐,又沒有科學技術保證,僅靠嘴上忽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為了擺脫這種聲名越來越狼藉的境遇,也為了自己一直享受美好的生活,他們走上了兩條改革之路,一條選擇了創新發展黃老道,一條則是深入發展了鄒衍的方仙道。


    到東漢晚期,黃老道市場規模擴大,發展日趨成熟,進而又出現了兩個分支。一個分支走的是親民派,就是底層群眾路線,與民間的宗教相結合,代表的就是太平道和五鬥米道;另一分支則走權貴路線,遊走於仕宦豪門之間,專攻養生以及科研,比如煉丹之類的物理學、化學研究。


    走群眾路線的張角和張道陵前麵已經介紹過了,由於魏伯陽所取得的成就,為金丹派打開了一條坦途,從而成為走權貴路線的代表人物。照例先看簡曆:


    姓名:魏伯陽


    道號:雲牙子


    民族:漢


    籍貫:會稽上虞(今浙江寧波上虞)


    出生時間:公元151年


    去世時間:公元221年


    職業:道士、煉丹家


    主要著作:《周易參同契》《周易五相類》


    生平很簡單,似乎也很普通,對道教不太了解的人可能都沒聽說過魏魏伯陽這個人,那麽大家看完這部分內容後,相信會知道這是一個多麽不簡單人。如果先透露一點的話,大家看他的職業煉丹家,煉丹大家都知道,以前就講到過方士中有很多煉丹家,後世會煉丹的道士就更多了,可以說丹藥就是道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魏伯陽則稱得上是煉丹的鼻祖。


    魏伯陽差不多是和張角、張修、張魯生活在一個時代,去世那年正好是劉備稱帝,然後張飛被殺,對照《三國演義》,這樣大家就對他的生活時代有個清晰的認識了。


    據《後漢書》記載,魏伯陽出身高貴,算是書香門第,老爸魏朗曾當過尚書,絕對算是官二代的人物。因為父親對魏伯陽的影響巨大,所以先簡單介紹一下魏朗。


    魏朗是位大儒,人品、才情俱佳,在當時是有名的“八俊”之一,後來因為黨錮之禍被罷官,就是前文提及的桓帝和靈帝時期的兩次黨錮之禍,因此魏朗出現在《後漢書?黨錮列傳》裏。


    前麵分析過桓靈二帝時期的怪圈,那時文人士大夫們在不正確的時間,采取了不正確的清議行為,同時觸動了官宦和外戚兩大集團的利益,結果是一敗塗地。


    根據時間計算,魏朗應該是在桓帝時期,公元166年的黨錮之禍被罷官的,那時魏伯陽尚未成年。所幸的是,魏朗隻是被開除,而且正是迴家後的這段時間,他總結了自己的所學,寫了不少文章。


    根據史書上的記載,大體可以確定魏朗還算是個清官,是個正麵人物,我查到了這麽兩句話,“性矜嚴”、“屢陳便宜,有所補益”。魏朗治家也很嚴謹,儒學功底不錯,要不也不會成為“八俊”中人,所以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魏伯陽從小就打下了極深的儒學功底,對於他改學道學及編著《參同契》起到了很大作用。如果道友們有興趣,後麵可以和大家探討一些《參同契》裏的一些內容,拋開裏麵的內容是否高深不提,單從文采上看,大家就能體會出魏伯陽在儒學方麵的造詣有多深了。


    如果就這樣父慈子孝的繼續下去的話,曆史上可能會多一位政府官員,但是接下來發生的事,完全改變了魏伯陽的人生軌跡。


    169年,靈帝時的黨錮之禍最終爆發,百餘人受牽連而死,就算罷官在家的魏朗也沒能躲過去,“以黨被急征”,魏朗也自知迴應必死,走到丹陽(安徽當塗)牛渚山時便自殺了。那一年,魏伯陽年滿18歲。


    魏伯陽受其父的遭遇及家境巨變的影響,加之在外出遊曆時也看盡了社會的黑暗現狀、世態炎涼,早就有了逃避的心理。父親死後的幾年裏,除了學習以外,魏伯陽開始整理父親的遺稿,最後編成《魏子》三卷。


    176年,黨錮再起,這次波及範圍更大,很多人被牽連五族,婦孺老幼都遭難。魏伯陽也受到波及,被迫遁入山中,從此避世修行。從此以後,開始了每天煉丹、吐納,追求長生不老的修道生活,隻有得道飛升才是正理,世俗的權利、金錢終究是一場空。那一年,魏伯陽26歲。


    佛為渡人,道則渡己,雖然有些片麵,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佛道的不同之處。人為什麽會產生這種隻求自己成仙的思想呢?因為在亂世,我個人的能力有限,成不了救世主救別人,那隻能救自己了。於是,後世的道士們也就紛紛尋覓名山大川,避世修煉成為主流,偶有耐不住寂寞下山的,也隻是個別現象。


    由於魏伯陽沒有進入仕途,所以正史上基本上沒有他的痕跡,道教典籍記載雖然很多,但隻能當故事看看,所以很多有關他的生平經曆也隻能通過各方麵的資料來推測,而他的思想則主要通過研究《參同契》的內容提煉。所幸,大家最關心的還是魏伯陽的學術。


    在前麵,我們也提及到,魏伯陽是生活在一個儒學把讖緯視作時尚、文人士大夫喜歡黃老之學的時代,也是一個政治腐朽、社會動蕩不安的時代,在家教、社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魏伯陽愛好廣泛,虛心好學,但又厭煩了官場,除了博覽儒家學術,精通讖緯神學之外,又受到民間的神仙方術、黃老學說的影響,尤其喜歡黃老道學。由於生活在一個富足的家庭,魏伯陽也就有條件如同孫悟空那樣,很小就四處遊曆,訪師問友,求取道術了。傳說他的足跡曾到達過長白山,並且遇到一位真人傳授了一部叫《龍虎經》的丹書,迴家後,就開始結合易經、黃老、煉丹術等,精研《龍虎經》,學習煉丹技術。隱遁山林以後,更是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丹道研究之上,終於在丹道理論和實踐上達到了巔峰。


    根據曆代道教相關典籍記載,魏伯陽至少有兩個弟子,一個叫徐從事,一個叫淳於斟,又叫淳於叔通,按那時起名的習慣,叔通可能是他的字吧。這兩個人正史上也沒查到,道教典籍中的資料也不多,之所以單獨在這裏交代一下,主要是因為魏伯陽他們三人的關係,道教界存在幾個版本的說法。


    一種說法是徐從事最早參研龍虎天文的,然後寫了《參同契》的上篇,再傳給了魏伯陽,魏伯陽又寫了中篇,淳於叔通最後完成了下篇,這裏還有個講究叫三才之道。道教中三才一般是指天、地、人,這在道教中是個重要的概念。


    另一種說法是《參同契》本來是一位叫淩陽子的仙人所作,在崆峒山上傳給了徐從事,徐從事再傳給了淳於斟,至於魏伯陽,可能是隻做了點修訂工作。


    還有一種說法,《參同契》作者就是徐從事,徐從事是位真人,徐真人原來在青州做過從事。徐真人讓魏伯陽為書的前篇作了注解,讓淳於斟“補續其類”,最後完成書的編寫,二人才得到徐真人傳授此經。


    根據這些說法,大體可以推斷的確有此二人的存在性,而且都和魏伯陽有關係,徐從事是位當從事的官員的可能性也比較大,至於淳於斟也可能是桓帝時期的一位縣長。這也大概說明了沒點地位的人,確實是沒錢學煉丹,而且還要是讀過書的幹部,能學得懂《參同契》這麽高深的學問吧。


    最後還有一個小問題,前麵說魏伯陽是走權貴路線的代表,為什麽呢?


    魏伯陽因父親受黨錮之禍影響,家破人亡,最後自己也被迫隱遁深山,那麽他和走權貴路線有何關係?其實道理很簡單,無論魏伯陽是否結交權貴了,但煉丹這個行業絕對不是平民百姓玩得起的,溫飽都成問題的人,是沒有錢買材料煉丹的,甚至燒火的柴都不一定買得起。也就是說,至少是不差錢的人才有可能加入煉丹界,而這些人又怎麽可能和底層人民打成一片呢?他們向服務的對象推銷的是自己的學識和丹藥,也隻有權貴才有興趣,也才買得起。所以,高投入、高消費的行業,麵向的對象也隻有權貴,那些金丹派的道士們,最終都是高門大戶,甚至是皇家的座上賓。


    下麵,我們再花些筆墨,說說《參同契》這部奇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