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小劇情,實際上給大家展示了一些《太平經》的內容,這也是甘忠可和於吉的思想成就。張角所得於吉傳承,基本上是全盤接受,而實際上就是道教正統的黃老學說的一次政治上的嚐試。東漢末年全國各地方政令混亂,疫病流行,天災人禍下民不聊生。張角能夠把道家的讖緯學說、民間的巫術、醫術進行優化整合,走出了一條從治病救人到宣揚神鬼教義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革命道路。無論是十幾年的傳教準備、起義前的精密布局,還是在對未來的總體規劃,從細節到宏觀,張角都是很用心地在做了。比如,細節方麵,張角從包裝上下足了功夫,披發麻衣,九節杖從不離手,絕對仙風道骨,讓人一看就有種莫名的崇敬感的形象。治病時隨手畫符,咒語一出,紙符迎風自燃,用水一衝就是包治百病的良藥,收獲的是門人弟子及教眾們的無限敬畏。當然了,符水這東西主要還是起個心理作用,但是病人喝下去十之七八能治愈,當然病愈的因素很多,比如感冒好幾天了,本來自己也要好了,喝碗熱水,加上這是仙長給的仙藥,心情自然就極佳,也有利於感冒快點好起來。假如喝了符水不但病沒好,甚至還掛掉了,那當然是壞事做得太多,又和仙道無緣,命中注定該死,或者你心不誠,神仙自然也不會救你。總之,仙法咒語,加上三寸巧舌,自然無往不利了。
宏觀大方向上,張角能夠在全國布局起事,又能建立整套的作戰方案等等,都體現出他的大局觀方麵的能力。
既然下足了功夫,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麵又都是前景看好,自然就應該無往而不利了,事實也證明了起義初期也的確如此。於是,短期內,張角從大批擁躉中,精選出資質上佳者收為入室弟子,麵授機密後,分派四方擴大戰果去也。三兄弟則坐鎮中軍,統籌全局。
時間終於到了公元184年,張角期待的甲子年,這個已經百孔千瘡的龐大帝國失去了曾經的生機,而靈帝和京都的高官們,依舊享受著燈紅酒綠的奢靡。此時的張角和已經遍及了青、徐、幽、冀等八州的數十萬教眾,也在緊張和對美好的未來憧憬中等待著。我們常說中國有九州,實際上在東漢時,全國是有十三個州的,也就是說,張角的觸角差不多是遍布全國了。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了,張角如此大規模地發展教派組織,各級政府難道就不知道?還是知道了也不聞不問?
我們可以從《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中找到原因,其中有這麽一句,“……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萬數。郡縣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這段描寫的情節是起義前一年,就是183年的情況。準確的數字記不太清了,東漢時全國人口最多時是數千萬的,而到漢末,就銳減到幾百萬了,幾百萬人口是個什麽概念,比現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人口可能還要少了。在如此之少的人口下,張角發展了幾十萬教眾是個什麽概念,而且這麽點兒教眾居然能造成和今天的春運、國慶小長假出行高峰這樣的盛況,就這樣政府都還自以為是好事,這樣的大漢王朝不滅亡都沒天理了。所以,我們也能從側麵看得出,除了大boss依舊是玩命的敗國以外,首都的高官顯貴和地方的官員們,心思差不多全在如何把地皮刮得更幹淨些上麵了吧。
按《後漢書·皇甫嵩傳》所說,在張角正式起義之前,一件意外發生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叫馬元義的人,也是張角的一個得力的手下,被任命為大方的渠帥,負責在鄴的一切事宜。鄴在三國是個很有名的戰略要地,喜歡三國和三國遊戲的道友應該知道,大體是在河南和河北交界的地方,也就是說在邯鄲和安陽之間。從鄴的位置的重要性上也能看得出,馬元義實際上是很受張角信賴的。
馬元義工作也非常努力,不辭辛苦,多次往返於荊州、揚州和京師等地聯絡起義的事情,為張角的革命大計四處奔波,順便還發展了兩個內線,一個叫封諝,另一個叫徐奉。此二人是十常侍集團裏的重要人物,至於為什麽放棄大好前程和張角的義軍扯上關係是個謎,但和馬元義來往是事實,同時也答應起義時會做內應。
本來計劃得很完美,十拿九穩的行動,卻在內部出了個叛徒。張角有一個叫唐周的弟子,此人的信息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隻知道也是位濟南的山東大漢,就是悄悄地寄出了一封檢舉信,把張角給出賣了。《資治通鑒》裏這麽說的“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既然唐周能夠上書,且能最終送到皇帝的桌子上,理應是位官員才對。當漢靈帝聽說在自己的地盤上竟然有人要造反推翻他的統治,肯定是龍顏大怒,除了對張角的行為感到生氣外,應該還對自己知道得如此之晚感覺氣憤,自己這是養了一群什麽手下啊!幸好在我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還有忠義之士棄暗投明,要不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結果正在洛陽搞地下活動的馬元義被逮了個正著,被暴怒中的皇帝給車裂了。順藤摸瓜,封諝和徐奉也被抓,又牽連出近千與張角有關的弟子教眾一起誅殺。對於張角這條大魚自然不能放過,派人加急去抓。
張角得到消息後,原本自己選定起義的黃道吉日是三月初五,隻能事急從全了。於是在公元184年二月“晨夜馳敇”,通知各方負責人“一時俱起”,於是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提前一個月正式發動。
起義各方扛起了早就準備好的黃色大旗,頭上包著黃巾,張角三兄弟分別打起了天公、地公、人公將軍的大旗。一時間,八州具動,殺進官府,“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十幾天就在地圖上搞出了一大片黃色。再後麵就和《三國演義》裏麵大家熟知的那些情節差不多了,黃巾軍成了劉備、曹操等人賺取軍功的踏腳石,為他們的成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後,最終被多方鎮壓。當然,在正史中,184年的關鍵圍剿行動中,曹操的確是參與了,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皇甫嵩、朱俊、盧植、王允等人。
張角在起義不久後就病死了,史書上記載是八月。在兩個弟弟領導下,黃巾起義又堅持了幾個月就基本被剿滅,張梁十月戰死,張寶十一月也被殺,張角最終還被從棺材裏拖出來戮屍。此後,各地黃巾軍陸續堅持了二十多年,最終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隨著消失的,還有太平道。大家如果有興趣查查中國的編年史,184年的中國,所有的大事基本上都和黃巾起義有關,可見這次起義對整個國家影響有多大。
從各方麵看,張角都是信奉黃老之學和《太平經》,太平道也有了道教作為一個宗教相對完整的體係,並且張角還開創了利用宗教奪取政權的先河,其後張魯的政教合一的政權以及太平天國的起義,都走的是與張角相似的道路。張角兄弟三人被殺,各地殘存的黃巾軍被剿滅後,太平道也隨著消亡,張角也與中國道教的開派祖師的桂冠擦肩而過。
簡單總結一下張角在中國的道教發展史上的作用吧:首先,張角繼承了甘忠可、於吉一脈的道統,把《太平經》的思想廣泛傳播開來,雖然起義失敗,但這些思想的影響卻沒有消失。其次,張角把道教發展成為正式的宗教,構建起相對完整的宗教體係,對後世的道教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最後,張角發動的黃巾起義,開創了政教合一的起義模式,從根本上動搖了漢朝的統治,令漢朝名存實亡。
和張角相比,西部的張家就幸運得多了,接下來就看看張道陵和他的後代子孫們。
宏觀大方向上,張角能夠在全國布局起事,又能建立整套的作戰方案等等,都體現出他的大局觀方麵的能力。
既然下足了功夫,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麵又都是前景看好,自然就應該無往而不利了,事實也證明了起義初期也的確如此。於是,短期內,張角從大批擁躉中,精選出資質上佳者收為入室弟子,麵授機密後,分派四方擴大戰果去也。三兄弟則坐鎮中軍,統籌全局。
時間終於到了公元184年,張角期待的甲子年,這個已經百孔千瘡的龐大帝國失去了曾經的生機,而靈帝和京都的高官們,依舊享受著燈紅酒綠的奢靡。此時的張角和已經遍及了青、徐、幽、冀等八州的數十萬教眾,也在緊張和對美好的未來憧憬中等待著。我們常說中國有九州,實際上在東漢時,全國是有十三個州的,也就是說,張角的觸角差不多是遍布全國了。
有人可能會有疑問了,張角如此大規模地發展教派組織,各級政府難道就不知道?還是知道了也不聞不問?
我們可以從《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中找到原因,其中有這麽一句,“……八州之人,莫不畢應。或棄賣財產,流移奔赴,填塞道路,未至病死者亦以萬數。郡縣不解其意,反言角以善道教化,為民所歸”。這段描寫的情節是起義前一年,就是183年的情況。準確的數字記不太清了,東漢時全國人口最多時是數千萬的,而到漢末,就銳減到幾百萬了,幾百萬人口是個什麽概念,比現在一個三線城市的人口可能還要少了。在如此之少的人口下,張角發展了幾十萬教眾是個什麽概念,而且這麽點兒教眾居然能造成和今天的春運、國慶小長假出行高峰這樣的盛況,就這樣政府都還自以為是好事,這樣的大漢王朝不滅亡都沒天理了。所以,我們也能從側麵看得出,除了大boss依舊是玩命的敗國以外,首都的高官顯貴和地方的官員們,心思差不多全在如何把地皮刮得更幹淨些上麵了吧。
按《後漢書·皇甫嵩傳》所說,在張角正式起義之前,一件意外發生了。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叫馬元義的人,也是張角的一個得力的手下,被任命為大方的渠帥,負責在鄴的一切事宜。鄴在三國是個很有名的戰略要地,喜歡三國和三國遊戲的道友應該知道,大體是在河南和河北交界的地方,也就是說在邯鄲和安陽之間。從鄴的位置的重要性上也能看得出,馬元義實際上是很受張角信賴的。
馬元義工作也非常努力,不辭辛苦,多次往返於荊州、揚州和京師等地聯絡起義的事情,為張角的革命大計四處奔波,順便還發展了兩個內線,一個叫封諝,另一個叫徐奉。此二人是十常侍集團裏的重要人物,至於為什麽放棄大好前程和張角的義軍扯上關係是個謎,但和馬元義來往是事實,同時也答應起義時會做內應。
本來計劃得很完美,十拿九穩的行動,卻在內部出了個叛徒。張角有一個叫唐周的弟子,此人的信息基本上也是一片空白,隻知道也是位濟南的山東大漢,就是悄悄地寄出了一封檢舉信,把張角給出賣了。《資治通鑒》裏這麽說的“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既然唐周能夠上書,且能最終送到皇帝的桌子上,理應是位官員才對。當漢靈帝聽說在自己的地盤上竟然有人要造反推翻他的統治,肯定是龍顏大怒,除了對張角的行為感到生氣外,應該還對自己知道得如此之晚感覺氣憤,自己這是養了一群什麽手下啊!幸好在我的人格魅力感召下,還有忠義之士棄暗投明,要不自己怎麽死的都不知道。結果正在洛陽搞地下活動的馬元義被逮了個正著,被暴怒中的皇帝給車裂了。順藤摸瓜,封諝和徐奉也被抓,又牽連出近千與張角有關的弟子教眾一起誅殺。對於張角這條大魚自然不能放過,派人加急去抓。
張角得到消息後,原本自己選定起義的黃道吉日是三月初五,隻能事急從全了。於是在公元184年二月“晨夜馳敇”,通知各方負責人“一時俱起”,於是轟轟烈烈的黃巾起義提前一個月正式發動。
起義各方扛起了早就準備好的黃色大旗,頭上包著黃巾,張角三兄弟分別打起了天公、地公、人公將軍的大旗。一時間,八州具動,殺進官府,“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十幾天就在地圖上搞出了一大片黃色。再後麵就和《三國演義》裏麵大家熟知的那些情節差不多了,黃巾軍成了劉備、曹操等人賺取軍功的踏腳石,為他們的成長作出了巨大貢獻後,最終被多方鎮壓。當然,在正史中,184年的關鍵圍剿行動中,曹操的確是參與了,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皇甫嵩、朱俊、盧植、王允等人。
張角在起義不久後就病死了,史書上記載是八月。在兩個弟弟領導下,黃巾起義又堅持了幾個月就基本被剿滅,張梁十月戰死,張寶十一月也被殺,張角最終還被從棺材裏拖出來戮屍。此後,各地黃巾軍陸續堅持了二十多年,最終徹底消失在曆史長河中,隨著消失的,還有太平道。大家如果有興趣查查中國的編年史,184年的中國,所有的大事基本上都和黃巾起義有關,可見這次起義對整個國家影響有多大。
從各方麵看,張角都是信奉黃老之學和《太平經》,太平道也有了道教作為一個宗教相對完整的體係,並且張角還開創了利用宗教奪取政權的先河,其後張魯的政教合一的政權以及太平天國的起義,都走的是與張角相似的道路。張角兄弟三人被殺,各地殘存的黃巾軍被剿滅後,太平道也隨著消亡,張角也與中國道教的開派祖師的桂冠擦肩而過。
簡單總結一下張角在中國的道教發展史上的作用吧:首先,張角繼承了甘忠可、於吉一脈的道統,把《太平經》的思想廣泛傳播開來,雖然起義失敗,但這些思想的影響卻沒有消失。其次,張角把道教發展成為正式的宗教,構建起相對完整的宗教體係,對後世的道教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最後,張角發動的黃巾起義,開創了政教合一的起義模式,從根本上動搖了漢朝的統治,令漢朝名存實亡。
和張角相比,西部的張家就幸運得多了,接下來就看看張道陵和他的後代子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