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人物也僅僅是道教人物,即使在道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正史上能夠被濃墨重彩地寫上一番的也沒幾位,張角也如此。查了很多史料,張角的出身、學曆、職業、家庭成員、出生年月等等很難找到,籍貫也隻知道是钜鹿人,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邢台市的巨鹿縣。史書上能找到的信息基本上就是他們三兄弟從創業開始到失敗的這一段曆史,而且基本上是把他們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冠以“黃巾賊”的否定的態度,至於以前如何那根本就不屑關心,更不值得浪費寶貴的筆墨了。但是,在中國道教史上,張角甚至差點成為開教祖師,在曆史上,也開創了政教統一的農民起義先河。


    還是先看簡曆:


    姓名:張角


    民族:漢(應該是)


    籍貫:冀州钜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巨鹿縣)


    出生時間:不詳,肯定是東漢


    去世時間: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也是黃巾起義的那一年)


    職業:道士兼赤腳醫生、太平道創始人、黃巾起義領袖


    職稱:大賢良師、天公將軍(自封的,均未經過權威機構認證)


    張角是怎麽和為什麽接受的道教傳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能在亂世中發展出幾十萬教眾,並且走上了起義的道路,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


    首先,我們可以推測出張角的出身成分不高,至少不可能是官二代或富二代。為什麽呢?因為他早期直到起義前,一直專職或兼職做著赤腳醫生這個職業。我國古代人均壽命很低,甚至解放前人均壽命也才三十多歲。原因自然是很多的,但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醫學發展水平太低。


    在天命觀的影響下,人生了病,往往會認為是自己做了什麽錯事壞事而受到的報應,如果是做了天怒人怨的錯事,那應該就不隻生病這麽簡單了。而古人治病的手段也簡單,利用簡單、原始的草藥認識加上一些神鬼的儀式,也就是在精神上和肉體上雙管齊下。如果病被治好了,那就是上天原諒了你的過錯,治不好那一定是你惡貫滿盈,認命就對了。所以,在古代,甚至在現代,神鬼、巫覡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其根源當然是人類對冥冥中的老天爺的莫名的敬畏和崇拜心理作祟。


    張角是位心理學高手,研究水平也不低,感覺至少達到博士層次了。他利用自己掌握的醫學知識,具體多少我們不清楚,當然這並不重要,再加上學習了《太平清領書》中的道術,會畫符、會咒語,這就具備了當一名醫生的基本條件。在漢末那個黑暗時代,饑荒、疫病流行,實踐自己的醫術那是極方便的,於是張角便踏上了四處為人治病,順便宣傳自己的教義的旅程。即使在數年後太平道發展到了相當規模後,他依然不忘初心,把兼職赤腳醫生這一職業進行到底。《三國誌?張魯傳》注引《典略》中有一段記載,“光和中(公元179-184年),東方有張角,……角為太平道。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為符祝,教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雲此人不信道。”


    早期的張角是什麽裝束行醫的我們不得而知了,但此時的張角已經相當牛了,手下有幾十萬教眾,門人弟子還不少,身份地位高了,裝備自然也要升級了,這樣才能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能襯托出強大的氣場。這裏重點解釋一下張角手裏的九節杖,其實這東西說白了就是一根有九個節的竹杖,但它的存在意義卻不簡單,因為它是仙人專用的道具,所以那時的張角應該是感覺自己身份已經很不簡單的,最終的期望也是要和神仙看齊。


    通過對張角在起義前的傳道或行醫這些行為可以看出,張角一直是靠行醫討生活的,而那時的官二代和富二代們是不會幹這些工作的,還有個原因就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多少也能在曆史上有留下點痕跡才對,所以張角出身至少不會很高。


    也許有人會提出反對意見,張角識字啊,要不怎麽看書,怎麽開藥方?其實漢代的教育發展水平還是很不錯的,大家自己可以查一下,漢代時,人們的識字率相當高,普通百姓認識點字一點也不少見,所以由張角識字就得出他出身還不錯的結論是站不住腳的。


    如果上述推斷正確,那麽張角出身比較低,自然就和底層的人民接觸得多,自然最了解底層人民的想法和苦難。通過多年的傳道,麵對百姓、自大的忠實信徒們對太平生活的渴望感觸極深,加之有一眾親信弟子的擁護,可能還時不時地勸進之類的,張角漸漸對天下有了野望。


    張角最後決定起義絕不是一時衝動的想法。在起義前,張角有十數年的行走天下的經曆,直接、間接得把《太平經》思想傳播給幾十萬人。我們可以得出推論,至少要經過多年的細致謀劃,精心準備才能在那個通訊、交通極端落後的時代,組織、發動一場如此大規模的起義的。


    我們可以通過構想一個小場景,通過三兄弟的對話,把起義的一些思想展示給大家。


    時間大約是漢靈帝建寧年間(公元168-172年)的某一天,在今天的河北邢台巨鹿縣的一個普通的小村中,張角正在和兩個兄弟張寶和張梁,謀劃著一件震驚天下並且撼動了大漢帝國根基的壯舉。


    張角指著桌子上的一堆破舊的竹簡對兩個兄弟說:“我自從拜在於吉仙師門下,得仙師垂青而授《太平青領書》一百七十卷,雖然我數年苦心精研,奈何資質有限,不能窺得金仙大道,長生的事希望不大了。仙法沒學成功,但裏麵的天下太平的治國大道卻深有感悟,當今天下民不聊生,漢朝皇帝也管不好國家,正是你我兄弟建立無上霸業,取代他的好時機。”


    好東西自然不能獨享,張角應該少不得把真經傳授給兩個兄弟,所以張梁和張寶二人也自然篤信仙道仙法,積極響應大哥的號召。兄弟二人也有自己的想法,對張角說:“我們多年來跟隨大哥踏遍數州,也長了不少見識,眼見天下百姓盡受官府盤剝,更有背井離鄉、易子而食者。你我兄弟行醫濟世,頗得民心,如果起事相信信徒和百姓自當響應追隨,不過造反這可是大事,敗則夷滅九族,還是要慎重行事啊。”


    “兩位兄弟所言極是,當下正應把一切事宜謀劃萬全。我先把所思一一陳說與二位兄弟,大家一起商定就是。”


    “善。“兩兄弟齊聲應和,並作小學生上課狀。


    “首先,”張角對兄弟二人的表現甚為滿意,便沉吟著慢慢將謀劃多年來的想法道了出來:“要想讓百姓追隨,得讓他們看到希望,所以我們得先起個高大上的名字,一定要響亮些的。”


    “大哥可有主意了?”


    “當然,太平道!”張角抬關45度望天,一副高人狀。


    “有何說道?”兩個兄弟一臉懵懂。


    “仙師早年傳我真經就說,此經能度人成仙,又能創萬世太平,而太平道,其文約,其國富,天之命,身之寶。雖說我成仙路斷了,但可以憑借真經成就帝王之學,可以號令天下,推行太平之道。至高尊神中黃太一開天辟地後造化萬物,傳道於黃帝和老子是為什麽呢,所圖唯望致太平,弘揚太平大道,使天下不再有剝削和壓迫,不再有詐騙和偷盜,不再有饑寒和病痛,解救萬民於水火。現在,仙師又所傳真經給我,你我兄弟又怎麽能辜負他老人家的一片信任,所以,我們要創造一個太平治世,就叫太平道。你二人自得我傳授道法經年,當知如今漢室以火為德,自為蒼天。而火生土,土則為黃是為黃天,代漢者當為土,代蒼天者當為黃天。你我當把這些年忠於我們的弟子門眾組織起來謀劃起義大事,須皆著黃衣黃巾,這就是順應天意。“


    “大哥說的對啊。”張寶、張梁二人頻頻點頭稱是。


    “大哥還想到了個口號,今後你我兄弟再外出聯絡弟子時,可以讓他們廣為傳頌。”


    “什麽口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張寶、張梁兄弟二人拜服。


    “我們還要完善出太平道的綱領、奮鬥目標、教義、稱號、教區的組織機構、儀式、活動內容、你們傳教方式等諸多典章細節,所幸仙師所授真經中俱已言明,你我依法照做即是”。


    “還請大哥明示。“張寶、張梁目露渴求,張角心情舒暢。


    於是張角便引經據典,細細結合《太平經》中的內容,把傳教、起事的諸多事宜詳細解說給兄弟二人,為了不浪費大家時間,簡單歸納一部分分享給大家。


    張角自封為“大賢良師”,源於《太平經》卷九十“今行逢千斤之金,萬雙之璧。不若得明師乎?……學而不得明師,知何從得發乎?治國欲樂安之,不得大賢事之,何從得一旦而理乎?”以及卷九十八“眾星億億,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國一賢良也”。前麵幾句話意思很明了,後麵這句簡單解釋一下。蚑是一種小蟲,這裏就是說天下那些普通人說得再多,做得再多,都比不上有一個好皇帝。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得出,於吉還是接受了甘忠可的政治上的觀點,在當時的環境下也不可能脫離開政治。這裏還得囉嗦幾句,在網上大家可以查詢到很多有價值的文獻,這對於每個人都是極好的,但是網上的這些資料錯漏也比較多,而大多數人在引用時也不太認真,所以真正需要這些資料時,還是要花費些時間逐字檢查才可以。


    張角還自稱“天公將軍”,兩個弟弟也有自己的稱號,張寶稱“地公將軍”,張梁稱“人公將軍”,這裏用的天、地、人的頭銜同樣出自《太平經》,兄弟三人把這天地人一分正好。《太平經》裏講天、地、人的內容隨處可見,就不再一一引用了,後世道教也同樣有大量典籍來講述天、地、人,這是道教的一個永恆的話題。至於“公”是一種很尊貴的稱唿了,“將軍”當然就是能帶兵打仗,是軍事首領的稱唿。


    張角還自稱“黃天”。黃巾軍中有三十六個方,又有大方和小方之分,每方由渠帥帶領,都是用“黃巾“為標識的,這此同樣是從《太平經》中來的,卷六十九中有一句“水王則火少氣,火少氣則化成灰,化成灰則變成土,便名為火,付氣於土也”。張角宣揚奉天地、順五行,按照鄒衍的五德理論和五行理論,漢主火德,當前已經走向了窮途末路,就是說這把火快滅了。因為火生土,所以該土德的王朝接班。土的顏色是黃的,所以張角就自領了”黃天“作為一個頭銜,讓部下都著“黃巾”,這樣也算是人為的把自己的五行屬性變成了土,將來取代漢朝也就是順應五行、天運,感覺心裏更有把握了吧。


    張角把起義的日子選定在“甲子”年,起義的口號中“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這當然也和《太平經》有關了。比如在《太平經》卷三十九中這麽講的,”甲,天也,綱也,陽也……凡物生者,皆以甲為首,子為本“。實際上在我看來,張角是有些強迫症,很固執得認為甲子年才是元氣初生,萬象更始,世上一切將重新開始,隻有這一年開創的新朝代才最完美。


    稍微科普一下,大家都知道我國古代計年法是用天幹加地支的方法吧,天幹有十個,就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個,這個大家就更熟悉了,分別對應了我們的十二屬相,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計年、計月、計日都是用一個天幹加一個地支的組合,甲子、乙醜,循環下來正好是六十對,又叫六十花甲子。當然計時就直接用地支,不再用組合了,因為一個時辰兩小時,正好十二個地支夠用了。就算現在,我們也常說正當午時、寅吃卯糧之類的,所以傳統的計時方法並未完全消失。當然,這個天幹地支組合起來,裏麵還有很多的學問,廣泛應用在易學各分支裏麵,要想講透估計得單開幾章了,有興趣的道友我們私下裏再探討。大家可以看到,甲子正是這六十組中的第一對,也分別是天幹和地支的第一個,所以在道家,就認為是一個新的開始,張角自然也就想討個吉利了。實際上也是甲子年起義的話,時間上也比較合適,假如再過幾十年才輪到甲子年,張角也就沒這種想法了,而那一個甲子年就是公元184年。


    張角在外出傳道時,手不離手的並不是《太平經》,而是一支九節竹杖。也許有人早有疑問了,為什麽是九節而不是隨便一根竹竿或木棍呢?這裏就涉及到一些關於數字方麵的傳統文化了。理工生比較熟悉進製方麵的東西,二進製、八進製、十六進製等,我們常用的十進製,九就是最大一個個位數了,再大就需要用多個數來組合,所以在我國,九往往表示一個極致或一種高位。《太平經》卷四十二”治得天心意,使此九氣合和,九人共心,故能致上皇太平也。如此九事不合乖作,不能致太平也。此九事乃更迭相生成也“,其他卷中也多次涉及到九數,正是因為九為極數,所以張角認為九節竹杖才符合他的身份。至於木棍,要找一節有九個節的太難了。實際上,在中國民間也有傳說,九節杖是仙人喜歡使用的,張角取九人九氣的道理,認為手拿這根竹杖,從心理上、從氣度上就可以讓他產生一種天上地下唯我獨尊的感覺,就可以節製宇宙萬物,度人得道了吧。


    在太平道的傳播過程中,教眾有“叩頭思過”的一種儀式,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悔過,從而得到上天的原諒,從此才能百病不侵。在自《太平經》卷九十七是這麽講的,”今欲解此過,常以除日於曠野四達道上,四麵謝叩頭,各五行先上視天,迴下叩頭於地“。


    同樣,張角把符咒燒成灰,放到水裏給人治病的辦法,則源於《太平經》卷五十、卷九十二等很多相關的內容,這裏就不一一羅列了。符水、思過這幾招,同樣也是後文要講到的張天師一家的看家手段,後世道教在符咒方麵更是加以深入發展,形成了一整套符法體係。


    關於咒,實際上就是前麵提到過的早期的祝,簡單理解就是天上的神仙的語言,所以咒語才能夠有如此大的威力,這在《太平經》裏也有描述,說祝就是天上的神語,不小心傳了下來,被道人們學會了。後來,在道士之間又出現了一種叫“祝讖書”的小本子,裏麵收集了各種咒語,作為職業道士,隨身都要裝一本。


    綜上所述,實際上張角的太平道已完全具備了一個宗教所應該具備的主體要素,所以說,太平道也是道教正式發展成熟,成為宗教的開始。


    至此,兄弟二人已對張角和《太平經》崇拜得五體投地。於是張角便給二人布置作業:“為兄數次外出,足跡遍及天下各州,不止我們冀州疫情嚴重,百姓已無活路,青、徐、豫、荊等州亦同,正是發展太平道的絕佳時期。你我兄弟三人分頭到各州,以符水為救治災民,廣傳教義,廣收弟子門人,為將來大事做好謀劃。”


    見二人再異議,便接著道:“初時人少,尚好聯絡管理,人多路遠就多有不便了。仙師說中黃太一把天下分了三十六方,我們便依此把各州教眾也分成三十六方,每方各派一可靠弟子為渠帥統領,大方萬人,小方數千人,便於統一調度,甲子年各方共同起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中國道教也有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才差八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才差八鬥並收藏中國道教也有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