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去吧,既然有信在,也說了你可以入京師,那便無礙,你去看看吧,好好看清楚皇上的想法。”
朱紹烱無法拒絕,隻好應是。
朱恭枵囑咐道:“輕車上陣,不要帶太多人。”
朱紹烱點頭。
離開王宮,迴到世子府後,朱紹烱便準備赴京。
隻不過王爺叮囑,他也無法攜帶過多家眷,便隻帶了三兩長隨,儀仗也沒帶,便沿著官道悄摸入京。
……
孫傳庭也在這時候接到了旨意,他便開始安排離開後的事情。
說是安排,其實也沒有什麽事情好安排的。
他單獨約見了楊知府。
“你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官,陪著我幹了好些事情,除了有時候性格軟,幾乎別無挑剔,鬆江府好不容易成就如此局麵,萬不可重蹈覆轍。”
楊知府趕緊說道:“下官省得。”
孫傳庭道:“我與陛下提過你,我走之後,不會再找人接任,會以你為首,你好好的為皇上把鬆江府管理好,剛定下的諸多商稅可不能改。”
楊知府猶豫了一下,道:“稅務是否過於繁重?”
孫傳庭冷笑一聲:“繁重?何以繁重之說?商稅,早該提高了!鬆江府鼓勵經商,製造如此寬鬆的營商環境,不提高商稅,談何發展?而且,京師也同步進行了商稅改動。”
楊知府歎了口氣。
孫傳庭道:“你也別歎氣,鬆江府實施的好,便會推行附近州府,隨後是整個南直隸、整個大明都會推行,你這裏用皇上說的,就是先行試驗區,未來的鬆江,必定是大明最為繁華的地方,你任重道遠啊。”
楊知府頓時彷徨起來:“下官……下官……下官恐難以值得皇上信賴。”
孫傳庭道:“是因為老夫信你,所以皇上也信你,老夫信你,是因為你做出的事情,你也需相信自己,好了,多餘的話就不多說了,祝你在任上越來越好,也祝這鬆江府越來越好。”
楊知府趕緊舉杯迴敬:“為孫禦史高升賀。”
孫傳庭輕笑一聲:“何以高升,不過是換個地方,去北直罷了。”
二人談笑間結束了宴席,而孫傳庭也結束了鬆江府這趟行程。
第二日的臨別之際,鬆江府楊知府帶著衙門上下以及各縣趕來的流民百姓前來送行。
孫傳庭笑道:“都說了不用送,何以興師動眾?”
楊知府也笑道:“民眾得知您要走,非要出來送行,我身為父母官,可阻止不了他們,這也代表著您深得民心。”
張長安紅著眼帶著一眾流民上前,開始給孫傳庭下跪。
孫傳庭皺眉道:“這是做什麽?”
張長安紅著眼道:“我……我多虧孫大人才餓不死,如今更是有了田,種上了田,孫大人就是青天大老爺,如今您要走,我們無以為報,隻有磕頭送行。”
“是啊,孫大人,給您磕頭了!”
“給您磕頭!”
眾人紛紛磕頭。
孫傳庭忽然有些感慨,似乎心中有所觸動,他連連讓大家起身。
隨後張長安又抬出了數十把萬民傘,比起尋常萬民傘不同,上邊掛滿的都是粗麻,有些字體一看都是出自同一個人手筆,顯然是許多人不會寫字讓人代筆。
有些連粗麻都沒有,便是一株稻穗、一顆掛著小小的番薯胚胎的薯藤。
張長安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我們都沒怎麽做過這種東西……做的不好看,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若在其他地方,都是些紳民領著頭做,會做的非常體麵,但顯然鬆江府不具備這些條件,一些鄰府過來的商家倒是想做,卻不敢,麵對這位,還是隱身比較好。
聽了張長安的話,孫傳庭卻笑道:“好看的很,老夫很喜歡。”
張長安頓時高興笑起來,領著百姓親手送上了萬民傘,以及懇切要求孫傳庭留靴。
官員離任留靴,代表著官員在任極得人心,百姓不願意讓其走,抱靴而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傳統。
孫傳庭從善如流,親自奉上一隻靴。
告別了流民以及鬆江百姓,孫傳庭開始了迴京之旅。
而與此同時,南京的諸多官員也再次開始串聯。
似乎是見彈劾孫傳庭以及稅監起效,認為皇上終於“改邪歸正”肯聽人言了,這極大鼓舞了言官的人心和底氣。
“鬆江府加如此重的商稅,簡直駭人聽聞!這孫傳庭走則走矣,竟然還留下這種惡行!”
韓爌府內大堂,韓爌麵無表情的聽著眼前這些官員討論。
李標自從鬆江府事畢後,便直接告辭歸鄉,一時間南京隻剩下他,他本來也想走,但是眾員極力勸解挽留,讓他一時間也難以走人。
而隨著兩次彈劾奏效,不管他願不願意,他家也幾乎成了一個官員的串聯場所。
南京都察院禦史方建白接上了話茬:“如此與民爭利之行為倘若鋪張開來,豈不是盤剝民財?豈能容之?”
另一名科道給事中蔡策也點頭道:“正是如此,據說京師亦是試行商稅,我們當聯合京師同僚,一同上疏皇上,孫賊如此誤國,豈能再容他?”
方建白道:“不但要取消鬆江府以及京師新加之商稅,還當以原先商稅削減,甚至免除,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是。”
蔡策連連點頭,扭頭望向韓爌詢問:“韓公以為如何?”
韓爌不是什麽政治小白,知道皇上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彈劾,才召迴各地稅監以及召迴孫傳庭。
如今他們竟以此鼓舞人心打算再接再厲,韓爌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這些人難道就不懂見好就收?
五年計劃四個大字放在那裏,難道就不看的嗎?
整個增加榷關商稅環節,朝廷畢自嚴為首、還有曹於汴、解學龍、沈惟炳、薑兆張、楊鶴、申用懋、張鼎延、蔣允儀、陳良訓、劉學詩、王相說等人一同上議,這些人中不也有東林出身?難道他們也傻嗎?
韓爌有些疲憊,他未能起複就罷了,如今還陷入南京這種泥潭中,少了錢謙益在中樞作為依仗,南京代表著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這些言官官員缺乏根本信息也缺乏基本政治素養,根本就沒有戲可唱。
這些人怎麽就看不明白?
和國家大計唱反調,焉能有好?
韓爌原本不想多言,但出於人道主義,還是小心提醒他們。
他道:“還需謹慎,眼下五年大計壓下,商稅增加本就是應有之理,不止江南商人、浙商承利已久,如今為國也應當出一份力。”
蔡策說道:“五年大計我等自然知道,我們亦支持朝廷努力恢複歲入,南直隸清丈我們未曾反對,可恢複歲入未嚐需要加重百姓負擔,神宗時期商稅都未曾如此之重!”
方建白也點頭認同。
韓爌頓時想罵人了,這些人隻看到了商稅加重,卻沒看到朝廷鼓勵營商,隻看到害,卻看不到利,真是對牛彈琴。
韓爌也知道,南京陪都特殊,許多商人在京師討不著好會轉而求其次來尋南京的政治資源,這些人也不知道收了蘇商還是徽商晉商等商幫多少銀子,擱這搖旗呐喊施展政治影響力。
反正以上的商幫韓爌也隻對蘇商熟,但再熟,也應當量力而行才是。
見勸不通,韓爌也懶得理會了,任由他們計劃,他則打定主意盡早離開南京。
南京的諸官員們動作也很快,決定了此事上奏後,便開始先以南京給事中彈劾孫傳庭商稅製,然後北京聯絡上的給事中給予配合,再到南京禦史們上奏減免商稅。
一切都十分嫻熟。
隻經過三天,奏疏便雨下般呈到了禦桌。
看到這些搞事的奏疏,朱由檢勃然大怒,直接當著內閣麵斥道:“言官就是這樣做事的嗎?他們當真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體會百姓疾苦!朕決定了!”
朱由檢直接走下台階繼續狠厲說道:“科道官員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革命再教育很有必要,六月一批,將都察院、六科官員分批次送往陝北、遼東、西南。”
眾內閣大臣懵了。
什麽上山下鄉貧下中農革命教育他們聽不懂,但是他們聽懂了,皇上這是要將所有言官發配到動亂地區去。
頓時個個急眼了,怎麽能這樣兒戲?
人家上個奏疏而已,你上火幹啥啊?你不是一直都按下留中嗎?不鳥他們不就行了,何必在意……
“皇上息怒……”
“皇上!息怒啊!此事萬萬不可!”
“這些言官是有不妥,但是這也是他們的職責……皇上,還請息怒!”
眾閣臣一個個已經顧不得什麽了,隻想著趕緊壓下皇上的怒意,這真要是發中旨出去,這好不容易有了中興氣象的朝局豈不是瞬間打破?
“那就統統送遼東去!不是現在的遼西,是以前的遼東!”朱由檢像是更加生氣了,直接說道。
眾閣臣一愣,遼東不是早失陷了?
朱由檢沒好氣道:“就是送去給建奴,讓他們天天給黃台吉上上言,這樣建奴便不攻自破了!”
眾閣臣這才恍然,敢情皇上在說氣話。
紛紛鬆了口氣。
不過眾人心裏也是對這幫屁事不幹的言官有了抱怨。
朱紹烱無法拒絕,隻好應是。
朱恭枵囑咐道:“輕車上陣,不要帶太多人。”
朱紹烱點頭。
離開王宮,迴到世子府後,朱紹烱便準備赴京。
隻不過王爺叮囑,他也無法攜帶過多家眷,便隻帶了三兩長隨,儀仗也沒帶,便沿著官道悄摸入京。
……
孫傳庭也在這時候接到了旨意,他便開始安排離開後的事情。
說是安排,其實也沒有什麽事情好安排的。
他單獨約見了楊知府。
“你是個好人,也是個好官,陪著我幹了好些事情,除了有時候性格軟,幾乎別無挑剔,鬆江府好不容易成就如此局麵,萬不可重蹈覆轍。”
楊知府趕緊說道:“下官省得。”
孫傳庭道:“我與陛下提過你,我走之後,不會再找人接任,會以你為首,你好好的為皇上把鬆江府管理好,剛定下的諸多商稅可不能改。”
楊知府猶豫了一下,道:“稅務是否過於繁重?”
孫傳庭冷笑一聲:“繁重?何以繁重之說?商稅,早該提高了!鬆江府鼓勵經商,製造如此寬鬆的營商環境,不提高商稅,談何發展?而且,京師也同步進行了商稅改動。”
楊知府歎了口氣。
孫傳庭道:“你也別歎氣,鬆江府實施的好,便會推行附近州府,隨後是整個南直隸、整個大明都會推行,你這裏用皇上說的,就是先行試驗區,未來的鬆江,必定是大明最為繁華的地方,你任重道遠啊。”
楊知府頓時彷徨起來:“下官……下官……下官恐難以值得皇上信賴。”
孫傳庭道:“是因為老夫信你,所以皇上也信你,老夫信你,是因為你做出的事情,你也需相信自己,好了,多餘的話就不多說了,祝你在任上越來越好,也祝這鬆江府越來越好。”
楊知府趕緊舉杯迴敬:“為孫禦史高升賀。”
孫傳庭輕笑一聲:“何以高升,不過是換個地方,去北直罷了。”
二人談笑間結束了宴席,而孫傳庭也結束了鬆江府這趟行程。
第二日的臨別之際,鬆江府楊知府帶著衙門上下以及各縣趕來的流民百姓前來送行。
孫傳庭笑道:“都說了不用送,何以興師動眾?”
楊知府也笑道:“民眾得知您要走,非要出來送行,我身為父母官,可阻止不了他們,這也代表著您深得民心。”
張長安紅著眼帶著一眾流民上前,開始給孫傳庭下跪。
孫傳庭皺眉道:“這是做什麽?”
張長安紅著眼道:“我……我多虧孫大人才餓不死,如今更是有了田,種上了田,孫大人就是青天大老爺,如今您要走,我們無以為報,隻有磕頭送行。”
“是啊,孫大人,給您磕頭了!”
“給您磕頭!”
眾人紛紛磕頭。
孫傳庭忽然有些感慨,似乎心中有所觸動,他連連讓大家起身。
隨後張長安又抬出了數十把萬民傘,比起尋常萬民傘不同,上邊掛滿的都是粗麻,有些字體一看都是出自同一個人手筆,顯然是許多人不會寫字讓人代筆。
有些連粗麻都沒有,便是一株稻穗、一顆掛著小小的番薯胚胎的薯藤。
張長安有些不好意思說道:“我們都沒怎麽做過這種東西……做的不好看,還望大人不要見怪……”
若在其他地方,都是些紳民領著頭做,會做的非常體麵,但顯然鬆江府不具備這些條件,一些鄰府過來的商家倒是想做,卻不敢,麵對這位,還是隱身比較好。
聽了張長安的話,孫傳庭卻笑道:“好看的很,老夫很喜歡。”
張長安頓時高興笑起來,領著百姓親手送上了萬民傘,以及懇切要求孫傳庭留靴。
官員離任留靴,代表著官員在任極得人心,百姓不願意讓其走,抱靴而泣,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種傳統。
孫傳庭從善如流,親自奉上一隻靴。
告別了流民以及鬆江百姓,孫傳庭開始了迴京之旅。
而與此同時,南京的諸多官員也再次開始串聯。
似乎是見彈劾孫傳庭以及稅監起效,認為皇上終於“改邪歸正”肯聽人言了,這極大鼓舞了言官的人心和底氣。
“鬆江府加如此重的商稅,簡直駭人聽聞!這孫傳庭走則走矣,竟然還留下這種惡行!”
韓爌府內大堂,韓爌麵無表情的聽著眼前這些官員討論。
李標自從鬆江府事畢後,便直接告辭歸鄉,一時間南京隻剩下他,他本來也想走,但是眾員極力勸解挽留,讓他一時間也難以走人。
而隨著兩次彈劾奏效,不管他願不願意,他家也幾乎成了一個官員的串聯場所。
南京都察院禦史方建白接上了話茬:“如此與民爭利之行為倘若鋪張開來,豈不是盤剝民財?豈能容之?”
另一名科道給事中蔡策也點頭道:“正是如此,據說京師亦是試行商稅,我們當聯合京師同僚,一同上疏皇上,孫賊如此誤國,豈能再容他?”
方建白道:“不但要取消鬆江府以及京師新加之商稅,還當以原先商稅削減,甚至免除,讓百姓休養生息才是。”
蔡策連連點頭,扭頭望向韓爌詢問:“韓公以為如何?”
韓爌不是什麽政治小白,知道皇上肯定不是因為他們彈劾,才召迴各地稅監以及召迴孫傳庭。
如今他們竟以此鼓舞人心打算再接再厲,韓爌也不知道該說什麽好。
這些人難道就不懂見好就收?
五年計劃四個大字放在那裏,難道就不看的嗎?
整個增加榷關商稅環節,朝廷畢自嚴為首、還有曹於汴、解學龍、沈惟炳、薑兆張、楊鶴、申用懋、張鼎延、蔣允儀、陳良訓、劉學詩、王相說等人一同上議,這些人中不也有東林出身?難道他們也傻嗎?
韓爌有些疲憊,他未能起複就罷了,如今還陷入南京這種泥潭中,少了錢謙益在中樞作為依仗,南京代表著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這些言官官員缺乏根本信息也缺乏基本政治素養,根本就沒有戲可唱。
這些人怎麽就看不明白?
和國家大計唱反調,焉能有好?
韓爌原本不想多言,但出於人道主義,還是小心提醒他們。
他道:“還需謹慎,眼下五年大計壓下,商稅增加本就是應有之理,不止江南商人、浙商承利已久,如今為國也應當出一份力。”
蔡策說道:“五年大計我等自然知道,我們亦支持朝廷努力恢複歲入,南直隸清丈我們未曾反對,可恢複歲入未嚐需要加重百姓負擔,神宗時期商稅都未曾如此之重!”
方建白也點頭認同。
韓爌頓時想罵人了,這些人隻看到了商稅加重,卻沒看到朝廷鼓勵營商,隻看到害,卻看不到利,真是對牛彈琴。
韓爌也知道,南京陪都特殊,許多商人在京師討不著好會轉而求其次來尋南京的政治資源,這些人也不知道收了蘇商還是徽商晉商等商幫多少銀子,擱這搖旗呐喊施展政治影響力。
反正以上的商幫韓爌也隻對蘇商熟,但再熟,也應當量力而行才是。
見勸不通,韓爌也懶得理會了,任由他們計劃,他則打定主意盡早離開南京。
南京的諸官員們動作也很快,決定了此事上奏後,便開始先以南京給事中彈劾孫傳庭商稅製,然後北京聯絡上的給事中給予配合,再到南京禦史們上奏減免商稅。
一切都十分嫻熟。
隻經過三天,奏疏便雨下般呈到了禦桌。
看到這些搞事的奏疏,朱由檢勃然大怒,直接當著內閣麵斥道:“言官就是這樣做事的嗎?他們當真是不食人間煙火,不體會百姓疾苦!朕決定了!”
朱由檢直接走下台階繼續狠厲說道:“科道官員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革命再教育很有必要,六月一批,將都察院、六科官員分批次送往陝北、遼東、西南。”
眾內閣大臣懵了。
什麽上山下鄉貧下中農革命教育他們聽不懂,但是他們聽懂了,皇上這是要將所有言官發配到動亂地區去。
頓時個個急眼了,怎麽能這樣兒戲?
人家上個奏疏而已,你上火幹啥啊?你不是一直都按下留中嗎?不鳥他們不就行了,何必在意……
“皇上息怒……”
“皇上!息怒啊!此事萬萬不可!”
“這些言官是有不妥,但是這也是他們的職責……皇上,還請息怒!”
眾閣臣一個個已經顧不得什麽了,隻想著趕緊壓下皇上的怒意,這真要是發中旨出去,這好不容易有了中興氣象的朝局豈不是瞬間打破?
“那就統統送遼東去!不是現在的遼西,是以前的遼東!”朱由檢像是更加生氣了,直接說道。
眾閣臣一愣,遼東不是早失陷了?
朱由檢沒好氣道:“就是送去給建奴,讓他們天天給黃台吉上上言,這樣建奴便不攻自破了!”
眾閣臣這才恍然,敢情皇上在說氣話。
紛紛鬆了口氣。
不過眾人心裏也是對這幫屁事不幹的言官有了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