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首先要做的,就是從福建路向西進兵,克複江西,為什麽上來就是江西,因為江西是他的故鄉。
故鄉,是很多正能量生長的地方,文天祥一如既往這樣去想。
他一開始隻是招募了幾百人的隊伍,但是,打到江西,人越打越多。為什麽呢?
主要有兩個方麵原因,一方麵,在江西,蒙古人駐軍特別少,而且主要以投降的宋人為主,這樣的軍隊,除了蒙古人比較能打以外,宋人基本上是牆頭草,兩邊倒,見到文天祥的軍隊會投降,當然,如果蒙古大部隊再一次殺一個迴馬槍,他們自然也會向蒙古人投降。而蒙古人又太少,所以文天祥還是能打過,用術語來說,他打擊的是敵人的薄弱環節,這種戰略戰術是非常正確的。另一方麵,江西是文天祥的老家,當地人是文天祥的老鄉,文天祥到那裏拉起一支隊伍,號召力自然是比其他地方要大。而且,當地人為了保衛桑梓(家鄉,文末有注釋:桑梓為什麽可以指代家鄉),建立起許多地方基層的團練武裝,文天祥收編了很多這樣的部隊,大大增強了文天祥所統領軍隊的實力。
文天祥一舉收複了江西的十幾個縣,一直給他玩心眼、使絆子的張世傑與陸秀夫聽到、收到了他在前線的捷報也真心的為他點讚,這時,宋末三傑覺著大宋中興有望,竟然破天荒的團結了一次,張世傑與陸秀夫不僅好好的輔佐小皇帝宋端宗,而且在得知文天祥的部隊高歌猛進之後,開始在後方為文天祥和前線的部隊籌措軍餉。
《詩經》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其此之謂也!
難得的團結。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就算宋末三傑團結如一人,力量也是相當的大。
可惜,隻是團結了一小段時間。不僅如此,文天祥及其所率領的部隊所取得的的勝利,也都是暫時的勝利,這些勝利,撿漏的戰鬥比較多,真正意義上的殲滅戰,對元朝部隊造成大規模殺傷的戰鬥,很少,不好意思,我說錯了,是沒有。
在南安軍,這位國朝的狀元郎遭遇了他人生中在軍事上的第一次滑鐵盧,文天祥慘敗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什麽叫“一旅才興,便成齏粉。”
兵敗如山倒,擋也擋不住。
大宋王朝也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
試看下一章節《南安軍,零丁洋》。
故鄉,是很多正能量生長的地方,文天祥一如既往這樣去想。
他一開始隻是招募了幾百人的隊伍,但是,打到江西,人越打越多。為什麽呢?
主要有兩個方麵原因,一方麵,在江西,蒙古人駐軍特別少,而且主要以投降的宋人為主,這樣的軍隊,除了蒙古人比較能打以外,宋人基本上是牆頭草,兩邊倒,見到文天祥的軍隊會投降,當然,如果蒙古大部隊再一次殺一個迴馬槍,他們自然也會向蒙古人投降。而蒙古人又太少,所以文天祥還是能打過,用術語來說,他打擊的是敵人的薄弱環節,這種戰略戰術是非常正確的。另一方麵,江西是文天祥的老家,當地人是文天祥的老鄉,文天祥到那裏拉起一支隊伍,號召力自然是比其他地方要大。而且,當地人為了保衛桑梓(家鄉,文末有注釋:桑梓為什麽可以指代家鄉),建立起許多地方基層的團練武裝,文天祥收編了很多這樣的部隊,大大增強了文天祥所統領軍隊的實力。
文天祥一舉收複了江西的十幾個縣,一直給他玩心眼、使絆子的張世傑與陸秀夫聽到、收到了他在前線的捷報也真心的為他點讚,這時,宋末三傑覺著大宋中興有望,竟然破天荒的團結了一次,張世傑與陸秀夫不僅好好的輔佐小皇帝宋端宗,而且在得知文天祥的部隊高歌猛進之後,開始在後方為文天祥和前線的部隊籌措軍餉。
《詩經》曰:“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其此之謂也!
難得的團結。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就算宋末三傑團結如一人,力量也是相當的大。
可惜,隻是團結了一小段時間。不僅如此,文天祥及其所率領的部隊所取得的的勝利,也都是暫時的勝利,這些勝利,撿漏的戰鬥比較多,真正意義上的殲滅戰,對元朝部隊造成大規模殺傷的戰鬥,很少,不好意思,我說錯了,是沒有。
在南安軍,這位國朝的狀元郎遭遇了他人生中在軍事上的第一次滑鐵盧,文天祥慘敗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什麽叫“一旅才興,便成齏粉。”
兵敗如山倒,擋也擋不住。
大宋王朝也進入了最後的倒計時。
試看下一章節《南安軍,零丁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