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新政(十六)
皇帝的這個疑問讓宋文遠錯愕了好一會兒,然後才苦笑著說道:“陛下!老百姓有句俗話,‘借米能下鍋,要米下不了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凡是要貸款的肯定都是急用錢,貸款的期限還沒到,哪裏能夠要得到錢。
而一旦形成擠兌,百姓對錢莊已經失去了信任,不管錢莊怎麽解釋百姓也不會相信。
他們最相信的一定是實實在在錢拿到手,若是錢莊不能拿出現金來,憤怒的百姓很有可能會將錢莊拆了。”
皇帝雖然沒見過擠兌這樣的場麵,但是卻明白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民變,民變有多可怕,作為大周帝國的掌舵者怎麽可能不知道民變是帝國很大的威脅。
“若是朝廷派出的官吏借著監督的權力巧立名目盤剝錢莊怎麽辦?”
宋文遠苦笑道:“陛下說的這種情況那是吏治問題,若是吏治不靖就算是再好的政策也都成了害民之政。
治國先治吏,陛下若是沒有厘清吏治的決心,我們還有什麽勇氣去實施新政?”
皇帝沉默了良久歎息一聲道:“話雖如此,可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想要控製住人的貪欲何其難也,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朝代能夠真正的厘清吏治。”
宋文遠也是有些感慨,公務犯罪別說是現在這個皇權時代,就是後世普遍進入民權時代。貪腐依然是各個國家最大的頑疾。
不過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僅看官吏是否貪腐,更要看官吏的施政能力。
一個沒有能力的官員,就算一文不貪也一樣是祿蠹。
宋文遠沒有就吏治問題繼續說下去,吏治問題背後還牽涉到俸祿薪酬的保障。
若是官吏的薪俸不能維持體麵的生活,那麽就算律令再嚴格,甚至嚴酷到如朱八八一般,依然擋不住貪腐。
吏治問題的根本是犯罪的成本與收益是否成正比,若是貪腐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廉潔奉公,什麽樣的條令律例都擋不住貪腐。
官吏的俸祿標準就是一個很有技巧的數字,一個九品的最底層官吏他的收入是多少,才能讓其將貪欲之手伸出來的時候仔細想想是否值得。
見宋文遠半天沒說話,皇帝有些失望地感慨道:“也是,人心都是利己的,就連皇家也不能免俗,更別說其他人家。
朕也沒想過能夠徹底的根除貪腐,隻希望這些人能夠收斂一些。”
“陛下!與貪腐問題相比,更嚴重的是濫用公權力,朝廷賦予官吏的權力本來是輔助朝廷管理國家,不是用來謀私的。
可是得到權力的官吏卻想著謀取私利,謀私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是官吏治下的百姓。
百姓並不知道這是官吏的個人行為,他們會將這些個人行為歸罪於朝廷。
最終會因為這一次次的失望,導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最終倒黴的還是朝廷,他們這些人大不了投降,做下一家的忠臣。”
皇帝也是無奈地說道:“這都是老生常談,可是想要改變又談何容易,官吏都覺得這天下是皇家的,又如何能夠當成自家的事業來做。”
“這就需要製度來製衡官吏的行為,用一套激勵製度調動官吏的積極性。
現有的官吏考核機製並不完善,比如政績的考核就需要很大的調整。”
皇帝嘴角上翹,如同偷吃了雞的黃鼠狼。他可是知道宋文遠肚子裏的東西就是需要慢慢往出擠。
不擠一擠都不知道他的肚子裏有多少幹貨,帶著得意的微笑,皇帝問道:“那要如何改變官吏審核製度?”
宋文遠沒有看到皇帝笑容背後隱藏的深意,抬起頭看著皇帝的臉說道:“陛下!吏治問題自古都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任何朝代想要治理天下都都離不開官吏,而官吏的腐敗又會將天下擾亂。
曆朝曆代都是在這樣一個治亂循環的過程中不斷前行,後人不斷總結前人的教訓,又在犯著新的錯誤。
想要實現吏治保持一定的清廉尺度,任何製度都不能一成不變,所謂的祖製不能改變就是一句最扯淡的話。
若是都遵循祖製不變,那麽我們應該還住在山洞裏茹毛飲血。”
皇帝皺眉,有些不悅地說道:“若是不遵守祖製,皇家又如何保證順利傳承。
憑什麽全天下的百姓要認我郭家是天子?”
“陛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什麽都是天注定,就沒有不滅的王朝了。
老百姓心裏有一杆秤,若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老百姓瘋了才會造反。
若是朝堂昏庸,地方官吏貪腐,惡霸橫行,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不造反就沒有活路,換成陛下您怎麽選擇?”
皇帝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道:“文遠!這便是朕支持你推行新政的根本原因。
富國強兵,強的不僅僅是國,還有民。
百姓生活富裕、活的有尊嚴,不會被當成隨意辱罵的豬狗,百姓才會對朝廷有向心力。
不管是哪一個朝代,皇家的本心也不希望百姓衣食無著,百姓安居樂業是華夏百姓最樸實的感情。
可是想是一迴事,做又是一迴事,不然也不會有流民,也不會有百姓造反的情況。”
“陛下!國家大政目標是什麽,政策的傾向性指向誰,誰就是獲益者。
比如朝廷出台的各種政策,都是有利於讀書人,因此讀書人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甚至已經能夠左右朝政的走向。
而普通百姓承擔著國家最重要的賦稅、徭役,卻承受著不公正的待遇。
承擔了責任,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對於百姓來說什麽好處都沒有,卻要背負著沉重的枷鎖,百姓憑什麽要支持朝廷,要對朝廷忠心。”
“若是不給讀書人好處,誰又願意讀書入仕,朝廷總不能依靠隻知舞刀弄槍武夫治國吧!”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當官需要書讀的特別好,事實上一個優秀的官吏,需要的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
這種能力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提高,一個經驗豐富的官吏處理政務的能力,遠不是一個新科進士能比的。”
皇帝的這個疑問讓宋文遠錯愕了好一會兒,然後才苦笑著說道:“陛下!老百姓有句俗話,‘借米能下鍋,要米下不了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凡是要貸款的肯定都是急用錢,貸款的期限還沒到,哪裏能夠要得到錢。
而一旦形成擠兌,百姓對錢莊已經失去了信任,不管錢莊怎麽解釋百姓也不會相信。
他們最相信的一定是實實在在錢拿到手,若是錢莊不能拿出現金來,憤怒的百姓很有可能會將錢莊拆了。”
皇帝雖然沒見過擠兌這樣的場麵,但是卻明白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民變,民變有多可怕,作為大周帝國的掌舵者怎麽可能不知道民變是帝國很大的威脅。
“若是朝廷派出的官吏借著監督的權力巧立名目盤剝錢莊怎麽辦?”
宋文遠苦笑道:“陛下說的這種情況那是吏治問題,若是吏治不靖就算是再好的政策也都成了害民之政。
治國先治吏,陛下若是沒有厘清吏治的決心,我們還有什麽勇氣去實施新政?”
皇帝沉默了良久歎息一聲道:“話雖如此,可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想要控製住人的貪欲何其難也,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朝代能夠真正的厘清吏治。”
宋文遠也是有些感慨,公務犯罪別說是現在這個皇權時代,就是後世普遍進入民權時代。貪腐依然是各個國家最大的頑疾。
不過看一個國家的發展不僅僅看官吏是否貪腐,更要看官吏的施政能力。
一個沒有能力的官員,就算一文不貪也一樣是祿蠹。
宋文遠沒有就吏治問題繼續說下去,吏治問題背後還牽涉到俸祿薪酬的保障。
若是官吏的薪俸不能維持體麵的生活,那麽就算律令再嚴格,甚至嚴酷到如朱八八一般,依然擋不住貪腐。
吏治問題的根本是犯罪的成本與收益是否成正比,若是貪腐帶來的好處遠大於廉潔奉公,什麽樣的條令律例都擋不住貪腐。
官吏的俸祿標準就是一個很有技巧的數字,一個九品的最底層官吏他的收入是多少,才能讓其將貪欲之手伸出來的時候仔細想想是否值得。
見宋文遠半天沒說話,皇帝有些失望地感慨道:“也是,人心都是利己的,就連皇家也不能免俗,更別說其他人家。
朕也沒想過能夠徹底的根除貪腐,隻希望這些人能夠收斂一些。”
“陛下!與貪腐問題相比,更嚴重的是濫用公權力,朝廷賦予官吏的權力本來是輔助朝廷管理國家,不是用來謀私的。
可是得到權力的官吏卻想著謀取私利,謀私的過程中受到損害的是官吏治下的百姓。
百姓並不知道這是官吏的個人行為,他們會將這些個人行為歸罪於朝廷。
最終會因為這一次次的失望,導致活不下去的百姓揭竿而起,最終倒黴的還是朝廷,他們這些人大不了投降,做下一家的忠臣。”
皇帝也是無奈地說道:“這都是老生常談,可是想要改變又談何容易,官吏都覺得這天下是皇家的,又如何能夠當成自家的事業來做。”
“這就需要製度來製衡官吏的行為,用一套激勵製度調動官吏的積極性。
現有的官吏考核機製並不完善,比如政績的考核就需要很大的調整。”
皇帝嘴角上翹,如同偷吃了雞的黃鼠狼。他可是知道宋文遠肚子裏的東西就是需要慢慢往出擠。
不擠一擠都不知道他的肚子裏有多少幹貨,帶著得意的微笑,皇帝問道:“那要如何改變官吏審核製度?”
宋文遠沒有看到皇帝笑容背後隱藏的深意,抬起頭看著皇帝的臉說道:“陛下!吏治問題自古都是一個矛盾的問題,任何朝代想要治理天下都都離不開官吏,而官吏的腐敗又會將天下擾亂。
曆朝曆代都是在這樣一個治亂循環的過程中不斷前行,後人不斷總結前人的教訓,又在犯著新的錯誤。
想要實現吏治保持一定的清廉尺度,任何製度都不能一成不變,所謂的祖製不能改變就是一句最扯淡的話。
若是都遵循祖製不變,那麽我們應該還住在山洞裏茹毛飲血。”
皇帝皺眉,有些不悅地說道:“若是不遵守祖製,皇家又如何保證順利傳承。
憑什麽全天下的百姓要認我郭家是天子?”
“陛下!得民心者得天下,若是什麽都是天注定,就沒有不滅的王朝了。
老百姓心裏有一杆秤,若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老百姓瘋了才會造反。
若是朝堂昏庸,地方官吏貪腐,惡霸橫行,百姓民不聊生,老百姓不造反就沒有活路,換成陛下您怎麽選擇?”
皇帝深以為然地點點頭道:“文遠!這便是朕支持你推行新政的根本原因。
富國強兵,強的不僅僅是國,還有民。
百姓生活富裕、活的有尊嚴,不會被當成隨意辱罵的豬狗,百姓才會對朝廷有向心力。
不管是哪一個朝代,皇家的本心也不希望百姓衣食無著,百姓安居樂業是華夏百姓最樸實的感情。
可是想是一迴事,做又是一迴事,不然也不會有流民,也不會有百姓造反的情況。”
“陛下!國家大政目標是什麽,政策的傾向性指向誰,誰就是獲益者。
比如朝廷出台的各種政策,都是有利於讀書人,因此讀書人的話語權越來越重,甚至已經能夠左右朝政的走向。
而普通百姓承擔著國家最重要的賦稅、徭役,卻承受著不公正的待遇。
承擔了責任,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福利,對於百姓來說什麽好處都沒有,卻要背負著沉重的枷鎖,百姓憑什麽要支持朝廷,要對朝廷忠心。”
“若是不給讀書人好處,誰又願意讀書入仕,朝廷總不能依靠隻知舞刀弄槍武夫治國吧!”
“自古以來我們都有一個誤區,總以為當官需要書讀的特別好,事實上一個優秀的官吏,需要的實際處理政務的能力。
這種能力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地摸索提高,一個經驗豐富的官吏處理政務的能力,遠不是一個新科進士能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