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大理寺後,林哲吩咐大理寺主薄寫一份奏折,把今晚發生的事簡單概述一下。
主要寫二個人,一個是黑店的幕後老板梁王,另一個自然是諫院的劉羽,其他小蘿卜頭則暫時不寫。
大理寺主薄文筆不錯,加之他參與了今晚的行動,情況熟悉的他沒用多久便寫好了這份奏折。
林哲看後也沒怎麽修改,便揣進了袖中,林哲看上朝之事準備妥當了,便抓緊時間休息了。
這日的早朝依就在大慶殿。
林哲這次到的比較早,早早在自己的位子上站好了,值得開心的是太子趙寬也到了,不過沒來那麽早而己。
太子一進來便看到林哲,想跟林哲聊幾句,皇帝來了,太子隻能站迴自己的位子。
皇帝的精神狀況依舊不佳,似乎沒睡好。
林哲等行完大禮之後便遞上折子上奏了。
“官家,昨日大理寺接獲線報,講東京汴梁城有一家黑店,集青樓與賭場於一身,林某當即集合了大理寺所有人馬來了一個大包圍,現場抓獲多名朝廷命官,其中就有劉知諫。”
“這裏要著重講一下劉知諫,劉知諫見有大理寺的人來抓捕,他馬上對自己身在青樓的事情進行了狡辯,他辯稱他是微服查訪黑店的,不過據接待劉知諫的小娘子供認,劉知諫享受了黑店的全套服務,並且由一名商人全程支付了費用。”
“林某當即扣留了劉知諫,今天特意帶來交於官家處置,另外據黑店管事指認,黑店幕後老板是梁王,不知梁王對此事如何看待?梁王有什麽要解釋的?”
林哲的話讓眾臣驚了一跳,僅僅過了一個晚上,大家心目中的神店就這麽被林哲搗毀了,以後大家歡樂又少了一個去處。
那個劉知諫也是的,出來玩不挑時候,被抓就已經夠丟臉了,怎麽還讓這位林大人拿到朝堂上來說?
劉知諫被抓後沒做事麽?昨晚就應該出錢搞定這位林大人,這位林大人那麽缺錢,給他一點錢不就完事了麽?
眾臣很不理解劉知諫,卻不知這頭的梁王趙雍更著急,林哲直接指證他就是黑店的幕後老板,且要聽他解釋,這麽大的鍋怎麽解釋?
此刻的梁王趙雍六神無主,他隻能望向陸知心,他想陸知心在這個關鍵時刻幫他擋一下,這比他自己說要好的多,豈料陸知心看都沒看梁王趙雍一眼。
梁王趙雍大所失望,就在梁王趙雍以為自己要孤身一人麵對時,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林哲提出了質疑。
“林大人,你怎麽一口咬定梁王就是幕後老板?梁王在你眼中那麽不堪麽?為這點小錢開黑店?”
中書侍郎郭亦鎮表麵上站中立的立場,實則想找林哲的茬。
林哲冷冷掃了一眼全場。
“郭大人,這可不是林某的猜測,而是黑店管事的招認以及黑店所有帳冊一致指向了梁王,這些難道還不夠嗎?”
“如果不夠,那隻好麻煩郭大人你講講,究竟要什麽樣的證據才可以證明幕後老板是梁王,以此為例,是不是以後所有案子都要以郭大人講的證據作為證據,否則郭大人就不認可?”
林哲抓住中書侍郎郭亦鎮講的不放,他要中書侍郎郭亦鎮講什麽樣的證據才可證明梁王趙雍是幕後老板。
中書侍郎郭亦鎮才不會講這個。
“林大人,你不要混淆視聽,你所謂的證據必須經的起推敲才行,你能擔保黑店管事沒有誣陷嗎?”
“至於帳冊都是人做出來的,哪個沒有作假?咱們有個時候看事情不能隻看表麵,梁王俸祿那麽豐厚,不愁吃不愁穿的,他有必要撈那點髒錢麽?”
郭亦鎮很狡猾,一口一個髒錢,從側麵有力的支撐了梁王的形象。
林哲對郭亦鎮的狡辯很是不屑。
“郭大人,虧你活了這麽大年紀,你知道黑店是怎麽收費的麽?黑店收費那是相當的貴,每進一個人收一萬貫,一萬貫是個什麽概念,大家應該是知道的。”
“這麽高的收費標準,完全是衝著東京汴梁城的達官貴人去的,梁王在這方麵可是下了血本的,毫不誇張的說,梁王要不了多久就會富可敵國,或者說梁王己經富可敵國了。”
林哲很沉穩的把黑店的老底掀了起來,這引發了大臣的非議。
陸知心為平息議論,出聲了。
“林大人,店子收費高,也不見的店子就是梁王開的,如果林大人因此認定就是梁王開的,那說明你對梁王有偏見,換而言之你是不是想刻意抹黑梁王?”
陸知心為梁王趙雍仗義執言,這下沒人敢私底下非議了。
林哲立馬跟進。
“陸中書,你怎麽敢一口咬定黑店不是梁王開的?這是不是說明你知道黑店是誰開的?如果陸中書知道請明說,如果陸中書你不知道黑店是誰開的,那請陸中書別急著為梁王開脫。”
“梁王畢竟是王爺,普天之下誰敢誣陷一位王爺?其實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略知一二的,那就是查一下梁王的財產,看梁王的財產有沒有多的不得了?”
林哲要求梁王趙雍公布財產,這引起了梁王趙雍的極大反感。
“林大人,你這樣就過分了,你既無法定本王的罪,又哪來的勇氣要求本王公開資產,本王就沒有一點個人隱私麽?隻能任由你們擺布麽?”
梁王趙雍不是善茬,他也會耍耍性子。
林哲麵色平平。
“梁王,因為你是梁王,所以大理寺還未動手,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依你所犯之事早逮到詔獄去吃餿飯了,林某隻是有一點不懂,你衣食己無憂,為何還要開黑店來賺錢,你很缺錢嗎?”
林哲義正言詞反問梁王趙雍,梁王趙雍似乎答不上來。
中書侍郎郭亦鎮趕緊上前替梁王趙雍解圍。
“林大人,你自己也講了,梁王衣食無憂,那梁王怎麽可能去開黑店?反觀梁王對你己經夠忍讓了,林大人你為何不能對梁王客氣一點?再說你僅有刁民的證供和假的帳冊,這能指證梁王麽?”
郭亦鎮膽子也蠻大的,連證供和帳冊都還沒看就一言否定了。
太子趙寬有些受不了郭亦鎮了,他衝郭亦鎮喊道:“郭侍郎,你有查案的經驗嗎?你啥都沒看怎麽就能否定?莫非大宋律以後要靠邊了,以後查案的事由郭侍郎你說了算?”
趙寬說這話就是要打擊郭亦鎮,誰知郭亦鎮不受打擊,平靜的很。
“太子殿下,事關梁王,豈能兒戲,況且梁王一向規矩,他豈會開黑店,下官這麽做也是為了維護皇家的尊嚴,如果連尊貴的王爺也能任人誣陷,試問天底下還有公義麽?”
中書侍郎郭亦鎮聲音很大,似乎想在聲音上壓倒太子。
趙寬哪能讓郭亦鎮壓倒。
“郭侍郎,你處心積慮護著梁王,莫非你也有份參與黑店?你們那個黑店真是黑呀,進一個人收一萬貫,虧你們想的出,你們真把東京汴梁城的有錢人當豬在宰。”
趙寬一口一個豬,讓在場去過黑店的大臣們很是鬱悶。
大家原以為在黑店花一萬貫很劃算,經太子這麽一說,大家立馬有一種被宰的感覺。
中書侍郎郭亦鎮冷冷麵對太子趙寬的指責,先來了一番否認。
“太子殿下,請不要胡亂猜測,下官一向清廉,怎會參與這種禍國的黑店?不光下官沒可能參與,梁王亦無可能參與。”
中書侍郎郭亦鎮再次堅定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林哲快步向前,而後質問郭亦鎮。
“郭侍郎,你案情都不清楚,你憑什麽對案子說三道四?你這種行為分明是幹預大理寺查案,郭侍郎你也是朝廷老臣了,難道不知幹預查案是要受罰的嗎?”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點不怕林哲的質問,大聲迴應質問。
“林大人,本官問心無愧豈怕你胡說,本官倒想問問你,你為何如此草率對待梁王?究竟有沒有把梁王放在眼裏?”
中書侍郎郭亦鎮針鋒相對,根本不作任何退讓。
林哲一時拿中書侍郎郭亦鎮沒辦法,隻能跟中書侍郎郭亦鎮硬爭。
參知政事錢伯華忙出來勸架。
“各位,都少說幾句,畢竟是牽連到梁王,須謹慎對待,切不可上了別人的當了,現在大家對案子有分歧就該擱置爭議日後再處理。”
錢伯華想把事情擱置起來,這樣就有可能不了了知。
林哲正欲反駁錢伯華,刑部侍郎曾墨有本起奏了。
“官家,昨日汪伯全的幾個兒子擊登文鼓狀告大理寺卿林大人,他們指責林大人無端抓捕他們,用來威脅他們的老爹認罪,他們在得知老爹自刎後,一致懷疑他們的老爹是被謀害的,他們要求全麵徹查此案。”
刑部侍郎曾墨這個點掐的好,恰好在林哲與中書侍郎郭亦鎮難解難分之時,既拯救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又成功把話題轉移到林哲身上了。
林哲可不會退縮。
“曾侍郎,郭侍郎剛在這慷慨激昂要維護王爺的利益,他的話剛講完你就幫起謀害王爺的兇手來了,你這是什麽意思?”
“大宋朝什麽時候這麽隨便了,已經認罪伏法還可以擊登文鼓?林某現在要鄭重告訴你,不要以為擊登文鼓就有理,天下沒這麽多理。”
林哲根本沒把邢部侍郎曾墨說的放在眼裏,還狠批了曾墨一頓。
曾墨一臉的無辜。
“林大人,這是登文鼓院轉來的案子,本官隻是盡職辦理而已,如果林大人有意見大可向登文鼓院提出。”
刑部侍郎曾墨甩鍋給登文鼓院,他以為這樣就與他無關了。
林哲依就追著刑部侍郎曾墨不放。
“曾侍郎,你沒有一點辯知能力嗎?登文鼓院吃屁,你們刑部也跟著吃嗎?你也不看看承王案是在哪定的,你們是不是又收了汪家餘孽的好處,特意弄這麽一出,其目的就是為了拯救汪家餘孽。”
林哲越講越猛,刑部侍郎曾墨已經被講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林哲見曾墨無話可答,又趁勢重提了劉羽的事,要求皇帝嚴懲劉羽。
皇帝本就對劉羽無好感,這個劉羽平時囉嗦也就算了,更可氣的是他己經淪為陸知心的爪牙了,此時不給予嚴懲更待何時。
陸知心瞧見皇帝要對劉羽下狠手,立馬出來阻止。
“官家,僅聽林大人的一麵之詞就處罰諫官太不合適了,應該再查一查,有了實據之後再行處置那才妥當。”
陸知心必須要救劉羽,劉羽這廝不錯,是一個好幫手,以後絕對有用的著劉羽的地方,如果放任不救,是必寒了底下人的心。
皇帝有些發愣,畢竟陸中書己經開口了,如果執意處置劉羽,似乎又會起大波瀾。
林哲見皇帝在猶豫,忙催促皇帝。
“官家,劉大人肆意妄為,不嚴懲對不起大宋朝廷,且劉大人是現場被逮,這還不能處罰嗎?”
林哲催皇帝下旨,皇帝卻對此有顧慮,皇帝今日似乎有些忌憚陸知心,陸知心不鬆口,皇帝不敢做決定。
林哲心裏很是窩火,皇帝究竟怎麽了?怎麽那麽在乎陸知心的態度?
要是這樣的話,上迴在青樓逮到中書侍郎郭亦鎮,也應該是現在這樣子。
但那次陸知心明顯服軟,這次也沒過多久,風向怎麽就變了?陸知心現在可以左右皇帝了麽?
陸知心見皇帝沒有迴應林哲,他膽子大了起來,他要求林哲立刻放人,讓劉知諫接受正規的調查。
還正規調查?大理寺不夠正規麽?林哲一肚子火氣要出。
林哲表示大理寺乃獨立的判案衙門,陸中書此舉越線了,有幹預判案的嫌疑。
林哲這架勢似乎在警告陸知心,林哲太不把陸知心當迴事了。
錢伯華又跳出來好心勸林哲。
“林大人,如果你是秉公判案,你何懼他人來複查案件,咱們就算劉知諫有宿娼行為,你如實判了,劉知諫不是還有上訴的權力麽?案子既然上訴了,判案衙門就得換一個,這個簡單的道理林大人你不懂麽?”
錢伯華振振有詞,可他似乎什麽都不懂,林哲也懶得解釋。
“錢大人,你怕是老糊塗了,大理寺乃大宋朝最高判案衙門,它所做出的判決沒人能更改,且現在不是討論劉知諫有沒有罪的事,而是討論如何處罰劉知諫,這麽淺顯的道理你不懂麽?”
林哲這口氣有點大,眾臣憤憤不平者大有人在。
眾臣一致認為林哲不對,想淩駕於中書大人之上。
大理寺什麽時候變的這麽厲害了?有沒有把中書大人放在眼裏?
眾大臣想到這便一齊看向他們的主心骨陸知心,希望陸知心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住這位林大人。
可陸知心現在哪壓得住林哲,陸知心隻能示意中書侍郎郭亦鎮上前理論,替他訓一訓這位狂妄的林大人。
一臉不爽的中書侍郎郭亦鎮隻得硬著頭皮上,他先是跟林哲講了一通大道理,而後講了劉知諫的清廉。
這麽一位清官出現在黑店肯定是在辦什麽大事,大理寺抓他絕對是誤會了。
況且劉知諫身為言官過去也曾多次深入現場調查,大理奇以此抓捕真的是過了。
郭亦鎮算是巧言善辯了,他給劉知諫出了一個很合理的理由。
林哲絕對不會接受郭亦鎮給出的理由。
“郭侍郎,你講的有點道理,不過據大理寺的調查,劉羽就是宿娼,劉羽在明知自己是宿娼的情況下拒不認罪,情節不是一般惡劣。”
“按宋律來講是要當嚴懲,如果你們還替劉羽開脫,那大理寺將被迫做出反應依宋律從嚴處罰劉羽。”
林哲說要依宋律從嚴處罰劉知諫,這讓中書侍郎郭亦鎮很意外,中書侍郎郭亦鎮沒想到林哲這麽強硬。
未經朝會同意就想處罰正四品京官,這可是大宋朝開朝以來的頭一迴,這位林大人真敢這麽幹麽?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知道,不過中書侍郎郭亦鎮倒希望林哲這麽幹。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大家的憤怒,才能更好的反擊這位林大人。
“林大人,你還有沒有規矩?未經官家同意,你哪來的權力處罰正四品京官?”
郭亦鎮的態度很是強硬,似乎要從氣勢上碾壓林哲。
林哲自然要針鋒相對。
“郭侍郎,大理寺不受你節製,你沒有資格對大理寺指手劃腳,林某在這鄭重提醒,由於你們肆意包庇劉知諫,等散朝後大理寺就會處罰劉知諫,先杖責二十大板。”
“你敢?”
郭亦鎮突地一聲大喝,把在場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
郭亦鎮一下子這麽猛,眾臣頗感意外,在眾臣的眼裏郭亦鎮從不輕易發火,尤其是在朝堂之上,郭亦鎮彬彬有禮很有大家風範。
今日這種情況想必是真著急了,郭亦鎮為他人利益不惜發火也太有品了,眾大臣不由向郭亦鎮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郭亦鎮見大家都在關注他,他更來神了。
“林大人,本官再度重申,大理寺沒有權力私自處罰朝廷命官,林大人你如果一意孤行的話會被認為藐視中書門下,按律是要遭處罰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開始用中書門下威脅林哲了,中書侍郎郭亦鎮似乎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趕林哲從嚴處罰劉知諫。
皇帝對郭亦鎮這架勢是非常不滿的。
“郭侍郎,朕先不說大理寺處罰之事,朕奇怪中書門下處罰大理寺卿之事,依朕的理解,大宋朝再怎麽亂也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皇帝總算開始偏袒林哲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內心一陣欣喜,因為他的目的達到了,有了皇帝的支持,林哲不處罰劉知諫才怪。
顯而易見眾大臣對於這個結果是非常失望的,雖然他們知道皇帝會支持林哲,但沒想到會支持的這麽快,皇帝這是在變相助長林哲處罰劉知諫。
陸知心立馬出手了,要是陸知心再不出手,恐怕林哲就要嚴懲劉羽了。
“官家,對於劉知諫的問題是不是要慎重一點?劉知諫是言官之首,多年以來一直為朝事仗義執言,肯定得罪了不少人。”
“如果處罰錯了,那影響就大了,林大人初入官場自然不懂這個,其實處罰一個人是不用著急的,你還怕他跑了麽?”陸知心穩妥的來了一番迂迴。
陸知心曆經宦海幾十年,他的這番話很是老道,眾臣一致附議。
皇帝麵對眾臣的附議,似乎就不那麽意誌堅定了,這涉及到給不給陸知心麵子的問題,如果連這點麵子都不給,那會顯得皇帝不大氣。
林哲很機警,他見皇帝要讓步了,便出麵阻止。
“陸中書,你此話差矣,劉知諫身為言官之首,更應以身作則而不是身在黑店還百般狡辯,至於處罰隻能是快,豈能以各種理由搪塞,其實大理寺對劉知諫已經是夠寬容了,處罰他隻是為了更好的警示。”
“如果今日推遲處罰甚至於沒有處罰了,那會助長劉知諫的囂張氣焰,你們知不知道昨日劉知諫那個囂張勁,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理寺不抓他都對不起每月領的俸祿,劉知諫是以一己之力逼大理寺抓他。”
林哲講的比陸知心多,簡直沒給陸知心一點麵子。
趙寬也耐不住寂寞,他上來就幫腔要求嚴懲這類看上去很清廉,實際上卻很齷齪的官員。
趙寬的搭腔簡直太完美了,基本定了處罰劉知諫之事。
陸知心恨恨的看了一眼林哲。
“林大人,你對別人這麽嚴格,不知你對自己如何?汪伯全的幾個兒子狀告你,按律你該停職待查。”
陸知心在劉羽這事上失了麵子,他自然要在其他地方找迴來,汪伯全兒子狀告林哲之事便是很好的找點。
林哲則冷冷迴應陸知心。
“陸中書,汪伯全的幾個兒子在案發前逃離東京汴梁城,大理寺依律抓捕,並早己發了通緝令,怎麽現在這麽隨便了麽?通緝犯都可擊登文鼓反告了?”
林哲把通緝犯的標簽往汪伯全幾個兒子身上一貼,你們還能怎麽地。
陸知心很是惱火,怎麽條條道都讓這位林大人堵死了,這哪成。
“林大人,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你弄的,你說汪伯全幾個兒子是通緝犯他們就是,你說劉知諫宿娼劉知諫便宿娼,什麽都由你說你定了,你這是要幹嘛?”
陸知心一副質問口吻,他要強力反擊林哲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見形勢開始轉變了,他立馬過來幫腔。
他指責林哲一手遮天,承王案至今尚有諸多疑點都無法解釋,以此為戒,可能所有經林大大查辦的案子都有問題,都必須強力複查。
林哲一臉無視完全沒理郭亦鎮,還是在跟陸知心說。
“陸大人,你對大理寺可以有質疑聲,但你不能幹預大理寺查案,畢竟大理寺是專業的,這是底線。”
“還有一點必須講的,可能都是陸中書的人出事,導致陸中書心有不甘,林某可以理解但隻能是理解,另外林某建議劉知諫知法犯法,按律杖責二十大板,官降二級。”
林哲幹脆利落迴了陸知心的質問,對於郭亦鎮的指責則沒有迴應,林哲似乎是不屑迴應他。
郭亦鎮感覺自己受到了蔑視,他又朝林哲發起了一輪言語指責卻沒什麽用,大局似乎己經定了。
此刻的皇帝早就想散朝了,每次早朝都爭這些,不煩嗎?皇帝想到這臉一拉,便吩咐內侍官宣布退朝。
眾大臣很不甘心就這樣退朝了,他們拚命推選了一人去攔皇帝,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樞密使龐賢東。
整個早朝龐賢東一語不發,早就有臣子看他不順眼了,攔皇帝的任務自然就該龐賢東出馬了。
龐賢東體胖,走路頗有些費勁,加之皇帝走的快,龐賢東想趕上皇帝還真不易,不過龐賢東手氣好,他拉住了皇帝長長的衣角。
皇帝走的好好的,忽然覺得被什麽東西拽住了一樣,走路開始吃力了,皇帝扭頭一看,原來是龐賢東扯住了衣服。
皇帝當下很不高興,問:“龐樞密,你想幹嘛?”
龐賢東訕訕的笑了笑。
“官家,別誤會,微臣隻是應大家的請求想跟官家講一句話。”
皇帝一臉的不耐煩。
“龐樞密,都散朝了,有事下次說。”
龐樞密搖了搖頭。
“官家,情況緊急還是得先說一說。”
皇帝對此很是不耐煩。
“龐樞密,你先放手,扯著衣服成何體統。”
龐樞密說:“官家,微臣己經鬆手了,是這樣子的,大臣們都對原大理寺卿高力赫遇害案心存疑惑。”
“大家認為林大人並沒有真正查明原大理寺卿遇害案,而是敷衍了事了,大家要求重查原大理寺卿遇害案,把案子交給一個可靠的人去查。”
皇帝一聽要重查高力赫案,他想都沒想立刻拒絕。
“龐樞密,有時間多幹點正事,這個案子己經過了。”
皇帝的態度有些冷淡,似乎對高力赫案不感興趣。
龐賢東卻生怕皇帝借機溜掉,他先是擋住皇帝的去路,而後說道:“官家,這是眾位臣工的一致要求,希望官家慎重考慮一下。”
“龐樞密,不用考慮了,朕覺得此案己了結,再查就是浪費人力物力了。”
皇帝仍是拒絕,不給龐賢東一點機會。
中書侍郎郭亦鎮和刑部尚書曹百裏這會趕了過來,他倆你一言我一語輪番向皇帝進言,其進言的核心就是要重查高力赫案。
皇帝煩躁死了,又拉不下臉訓斥這三人,正左右為難,林哲趕來了。
“三位大人,有事慢慢講,不要圍著官家,官家操勞國事甚是辛苦,也該官家休息了。”
林哲這話就是要讓皇帝迴宮,重查高力赫案,你們說查就查麽?你們不要想的太美了。
龐賢東還是不肯放手。
“林大人,也就一句話的事,隻要官家表態重查高力赫案就行,曹尚書願意著手查辦。”
林哲眨了眨眼。
“龐樞密,此乃國家大家,豈能匆忙決定,況且此案由大理寺審結,兇犯也已服法,還有什麽可查的?”
林哲邊說邊向龐賢東擠了過去,林哲就是要把龐賢東擠開,好讓皇帝脫身。
龐賢東退了一步便不肯退了,似乎是明白林哲的意思了。
“林大人,可不可以別擠?這裏本來就狹窄,你還拚命擠?”
龐賢東臉皮真厚,在這攔著皇帝卻嫌林哲擠了他。
“龐樞密,你還知道擠嗎?你肆無忌憚的擋著官家的去路又是什麽道理?莫非你認為官家可以擋,你卻連擠都不行。”
林哲早就想說龐賢東了,正好借這個機會一並說了。
郭亦鎮忙替龐賢東解釋。
“林大人,龐樞密心憂天下,他也是心急高力赫案,如果官家首肯,朝早散了。”
“郭侍郎所言極是,刑部願意全力接手高力赫案,重審此案把真相查出來。”
刑部尚書曹百裏看準機會,他快快的接了一口。
林哲手一揮,說:“三位大人,高力赫案是大理寺審結的,不可能再發迴重審,三位大人要是再阻攔官家迴宮,那官家將被迫動用武力。”
林哲代表皇帝對龐賢東他們發出了武力威脅,皇帝正有此意,不然自己還脫不了身。
龐賢東見事已至此,不得己隻能將路讓了出來。
皇帝誰也沒看,從容和內侍走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此很是不服。
“林大人,你這麽怕重查高力赫案,你心裏是不是有鬼?其實大家早就看出了,高力赫遇害最得益的就是你,你現在又不準重查,這說明你與高力赫案有關連。”
中書侍郎郭亦鎮是真急了,不然不會講這話。
林哲懟了郭侍郎一句一派胡言,林哲懟完便走了,太子還在等著呢。
主要寫二個人,一個是黑店的幕後老板梁王,另一個自然是諫院的劉羽,其他小蘿卜頭則暫時不寫。
大理寺主薄文筆不錯,加之他參與了今晚的行動,情況熟悉的他沒用多久便寫好了這份奏折。
林哲看後也沒怎麽修改,便揣進了袖中,林哲看上朝之事準備妥當了,便抓緊時間休息了。
這日的早朝依就在大慶殿。
林哲這次到的比較早,早早在自己的位子上站好了,值得開心的是太子趙寬也到了,不過沒來那麽早而己。
太子一進來便看到林哲,想跟林哲聊幾句,皇帝來了,太子隻能站迴自己的位子。
皇帝的精神狀況依舊不佳,似乎沒睡好。
林哲等行完大禮之後便遞上折子上奏了。
“官家,昨日大理寺接獲線報,講東京汴梁城有一家黑店,集青樓與賭場於一身,林某當即集合了大理寺所有人馬來了一個大包圍,現場抓獲多名朝廷命官,其中就有劉知諫。”
“這裏要著重講一下劉知諫,劉知諫見有大理寺的人來抓捕,他馬上對自己身在青樓的事情進行了狡辯,他辯稱他是微服查訪黑店的,不過據接待劉知諫的小娘子供認,劉知諫享受了黑店的全套服務,並且由一名商人全程支付了費用。”
“林某當即扣留了劉知諫,今天特意帶來交於官家處置,另外據黑店管事指認,黑店幕後老板是梁王,不知梁王對此事如何看待?梁王有什麽要解釋的?”
林哲的話讓眾臣驚了一跳,僅僅過了一個晚上,大家心目中的神店就這麽被林哲搗毀了,以後大家歡樂又少了一個去處。
那個劉知諫也是的,出來玩不挑時候,被抓就已經夠丟臉了,怎麽還讓這位林大人拿到朝堂上來說?
劉知諫被抓後沒做事麽?昨晚就應該出錢搞定這位林大人,這位林大人那麽缺錢,給他一點錢不就完事了麽?
眾臣很不理解劉知諫,卻不知這頭的梁王趙雍更著急,林哲直接指證他就是黑店的幕後老板,且要聽他解釋,這麽大的鍋怎麽解釋?
此刻的梁王趙雍六神無主,他隻能望向陸知心,他想陸知心在這個關鍵時刻幫他擋一下,這比他自己說要好的多,豈料陸知心看都沒看梁王趙雍一眼。
梁王趙雍大所失望,就在梁王趙雍以為自己要孤身一人麵對時,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林哲提出了質疑。
“林大人,你怎麽一口咬定梁王就是幕後老板?梁王在你眼中那麽不堪麽?為這點小錢開黑店?”
中書侍郎郭亦鎮表麵上站中立的立場,實則想找林哲的茬。
林哲冷冷掃了一眼全場。
“郭大人,這可不是林某的猜測,而是黑店管事的招認以及黑店所有帳冊一致指向了梁王,這些難道還不夠嗎?”
“如果不夠,那隻好麻煩郭大人你講講,究竟要什麽樣的證據才可以證明幕後老板是梁王,以此為例,是不是以後所有案子都要以郭大人講的證據作為證據,否則郭大人就不認可?”
林哲抓住中書侍郎郭亦鎮講的不放,他要中書侍郎郭亦鎮講什麽樣的證據才可證明梁王趙雍是幕後老板。
中書侍郎郭亦鎮才不會講這個。
“林大人,你不要混淆視聽,你所謂的證據必須經的起推敲才行,你能擔保黑店管事沒有誣陷嗎?”
“至於帳冊都是人做出來的,哪個沒有作假?咱們有個時候看事情不能隻看表麵,梁王俸祿那麽豐厚,不愁吃不愁穿的,他有必要撈那點髒錢麽?”
郭亦鎮很狡猾,一口一個髒錢,從側麵有力的支撐了梁王的形象。
林哲對郭亦鎮的狡辯很是不屑。
“郭大人,虧你活了這麽大年紀,你知道黑店是怎麽收費的麽?黑店收費那是相當的貴,每進一個人收一萬貫,一萬貫是個什麽概念,大家應該是知道的。”
“這麽高的收費標準,完全是衝著東京汴梁城的達官貴人去的,梁王在這方麵可是下了血本的,毫不誇張的說,梁王要不了多久就會富可敵國,或者說梁王己經富可敵國了。”
林哲很沉穩的把黑店的老底掀了起來,這引發了大臣的非議。
陸知心為平息議論,出聲了。
“林大人,店子收費高,也不見的店子就是梁王開的,如果林大人因此認定就是梁王開的,那說明你對梁王有偏見,換而言之你是不是想刻意抹黑梁王?”
陸知心為梁王趙雍仗義執言,這下沒人敢私底下非議了。
林哲立馬跟進。
“陸中書,你怎麽敢一口咬定黑店不是梁王開的?這是不是說明你知道黑店是誰開的?如果陸中書知道請明說,如果陸中書你不知道黑店是誰開的,那請陸中書別急著為梁王開脫。”
“梁王畢竟是王爺,普天之下誰敢誣陷一位王爺?其實還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略知一二的,那就是查一下梁王的財產,看梁王的財產有沒有多的不得了?”
林哲要求梁王趙雍公布財產,這引起了梁王趙雍的極大反感。
“林大人,你這樣就過分了,你既無法定本王的罪,又哪來的勇氣要求本王公開資產,本王就沒有一點個人隱私麽?隻能任由你們擺布麽?”
梁王趙雍不是善茬,他也會耍耍性子。
林哲麵色平平。
“梁王,因為你是梁王,所以大理寺還未動手,如果你是普通百姓,依你所犯之事早逮到詔獄去吃餿飯了,林某隻是有一點不懂,你衣食己無憂,為何還要開黑店來賺錢,你很缺錢嗎?”
林哲義正言詞反問梁王趙雍,梁王趙雍似乎答不上來。
中書侍郎郭亦鎮趕緊上前替梁王趙雍解圍。
“林大人,你自己也講了,梁王衣食無憂,那梁王怎麽可能去開黑店?反觀梁王對你己經夠忍讓了,林大人你為何不能對梁王客氣一點?再說你僅有刁民的證供和假的帳冊,這能指證梁王麽?”
郭亦鎮膽子也蠻大的,連證供和帳冊都還沒看就一言否定了。
太子趙寬有些受不了郭亦鎮了,他衝郭亦鎮喊道:“郭侍郎,你有查案的經驗嗎?你啥都沒看怎麽就能否定?莫非大宋律以後要靠邊了,以後查案的事由郭侍郎你說了算?”
趙寬說這話就是要打擊郭亦鎮,誰知郭亦鎮不受打擊,平靜的很。
“太子殿下,事關梁王,豈能兒戲,況且梁王一向規矩,他豈會開黑店,下官這麽做也是為了維護皇家的尊嚴,如果連尊貴的王爺也能任人誣陷,試問天底下還有公義麽?”
中書侍郎郭亦鎮聲音很大,似乎想在聲音上壓倒太子。
趙寬哪能讓郭亦鎮壓倒。
“郭侍郎,你處心積慮護著梁王,莫非你也有份參與黑店?你們那個黑店真是黑呀,進一個人收一萬貫,虧你們想的出,你們真把東京汴梁城的有錢人當豬在宰。”
趙寬一口一個豬,讓在場去過黑店的大臣們很是鬱悶。
大家原以為在黑店花一萬貫很劃算,經太子這麽一說,大家立馬有一種被宰的感覺。
中書侍郎郭亦鎮冷冷麵對太子趙寬的指責,先來了一番否認。
“太子殿下,請不要胡亂猜測,下官一向清廉,怎會參與這種禍國的黑店?不光下官沒可能參與,梁王亦無可能參與。”
中書侍郎郭亦鎮再次堅定的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林哲快步向前,而後質問郭亦鎮。
“郭侍郎,你案情都不清楚,你憑什麽對案子說三道四?你這種行為分明是幹預大理寺查案,郭侍郎你也是朝廷老臣了,難道不知幹預查案是要受罰的嗎?”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點不怕林哲的質問,大聲迴應質問。
“林大人,本官問心無愧豈怕你胡說,本官倒想問問你,你為何如此草率對待梁王?究竟有沒有把梁王放在眼裏?”
中書侍郎郭亦鎮針鋒相對,根本不作任何退讓。
林哲一時拿中書侍郎郭亦鎮沒辦法,隻能跟中書侍郎郭亦鎮硬爭。
參知政事錢伯華忙出來勸架。
“各位,都少說幾句,畢竟是牽連到梁王,須謹慎對待,切不可上了別人的當了,現在大家對案子有分歧就該擱置爭議日後再處理。”
錢伯華想把事情擱置起來,這樣就有可能不了了知。
林哲正欲反駁錢伯華,刑部侍郎曾墨有本起奏了。
“官家,昨日汪伯全的幾個兒子擊登文鼓狀告大理寺卿林大人,他們指責林大人無端抓捕他們,用來威脅他們的老爹認罪,他們在得知老爹自刎後,一致懷疑他們的老爹是被謀害的,他們要求全麵徹查此案。”
刑部侍郎曾墨這個點掐的好,恰好在林哲與中書侍郎郭亦鎮難解難分之時,既拯救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又成功把話題轉移到林哲身上了。
林哲可不會退縮。
“曾侍郎,郭侍郎剛在這慷慨激昂要維護王爺的利益,他的話剛講完你就幫起謀害王爺的兇手來了,你這是什麽意思?”
“大宋朝什麽時候這麽隨便了,已經認罪伏法還可以擊登文鼓?林某現在要鄭重告訴你,不要以為擊登文鼓就有理,天下沒這麽多理。”
林哲根本沒把邢部侍郎曾墨說的放在眼裏,還狠批了曾墨一頓。
曾墨一臉的無辜。
“林大人,這是登文鼓院轉來的案子,本官隻是盡職辦理而已,如果林大人有意見大可向登文鼓院提出。”
刑部侍郎曾墨甩鍋給登文鼓院,他以為這樣就與他無關了。
林哲依就追著刑部侍郎曾墨不放。
“曾侍郎,你沒有一點辯知能力嗎?登文鼓院吃屁,你們刑部也跟著吃嗎?你也不看看承王案是在哪定的,你們是不是又收了汪家餘孽的好處,特意弄這麽一出,其目的就是為了拯救汪家餘孽。”
林哲越講越猛,刑部侍郎曾墨已經被講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林哲見曾墨無話可答,又趁勢重提了劉羽的事,要求皇帝嚴懲劉羽。
皇帝本就對劉羽無好感,這個劉羽平時囉嗦也就算了,更可氣的是他己經淪為陸知心的爪牙了,此時不給予嚴懲更待何時。
陸知心瞧見皇帝要對劉羽下狠手,立馬出來阻止。
“官家,僅聽林大人的一麵之詞就處罰諫官太不合適了,應該再查一查,有了實據之後再行處置那才妥當。”
陸知心必須要救劉羽,劉羽這廝不錯,是一個好幫手,以後絕對有用的著劉羽的地方,如果放任不救,是必寒了底下人的心。
皇帝有些發愣,畢竟陸中書己經開口了,如果執意處置劉羽,似乎又會起大波瀾。
林哲見皇帝在猶豫,忙催促皇帝。
“官家,劉大人肆意妄為,不嚴懲對不起大宋朝廷,且劉大人是現場被逮,這還不能處罰嗎?”
林哲催皇帝下旨,皇帝卻對此有顧慮,皇帝今日似乎有些忌憚陸知心,陸知心不鬆口,皇帝不敢做決定。
林哲心裏很是窩火,皇帝究竟怎麽了?怎麽那麽在乎陸知心的態度?
要是這樣的話,上迴在青樓逮到中書侍郎郭亦鎮,也應該是現在這樣子。
但那次陸知心明顯服軟,這次也沒過多久,風向怎麽就變了?陸知心現在可以左右皇帝了麽?
陸知心見皇帝沒有迴應林哲,他膽子大了起來,他要求林哲立刻放人,讓劉知諫接受正規的調查。
還正規調查?大理寺不夠正規麽?林哲一肚子火氣要出。
林哲表示大理寺乃獨立的判案衙門,陸中書此舉越線了,有幹預判案的嫌疑。
林哲這架勢似乎在警告陸知心,林哲太不把陸知心當迴事了。
錢伯華又跳出來好心勸林哲。
“林大人,如果你是秉公判案,你何懼他人來複查案件,咱們就算劉知諫有宿娼行為,你如實判了,劉知諫不是還有上訴的權力麽?案子既然上訴了,判案衙門就得換一個,這個簡單的道理林大人你不懂麽?”
錢伯華振振有詞,可他似乎什麽都不懂,林哲也懶得解釋。
“錢大人,你怕是老糊塗了,大理寺乃大宋朝最高判案衙門,它所做出的判決沒人能更改,且現在不是討論劉知諫有沒有罪的事,而是討論如何處罰劉知諫,這麽淺顯的道理你不懂麽?”
林哲這口氣有點大,眾臣憤憤不平者大有人在。
眾臣一致認為林哲不對,想淩駕於中書大人之上。
大理寺什麽時候變的這麽厲害了?有沒有把中書大人放在眼裏?
眾大臣想到這便一齊看向他們的主心骨陸知心,希望陸知心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壓住這位林大人。
可陸知心現在哪壓得住林哲,陸知心隻能示意中書侍郎郭亦鎮上前理論,替他訓一訓這位狂妄的林大人。
一臉不爽的中書侍郎郭亦鎮隻得硬著頭皮上,他先是跟林哲講了一通大道理,而後講了劉知諫的清廉。
這麽一位清官出現在黑店肯定是在辦什麽大事,大理寺抓他絕對是誤會了。
況且劉知諫身為言官過去也曾多次深入現場調查,大理奇以此抓捕真的是過了。
郭亦鎮算是巧言善辯了,他給劉知諫出了一個很合理的理由。
林哲絕對不會接受郭亦鎮給出的理由。
“郭侍郎,你講的有點道理,不過據大理寺的調查,劉羽就是宿娼,劉羽在明知自己是宿娼的情況下拒不認罪,情節不是一般惡劣。”
“按宋律來講是要當嚴懲,如果你們還替劉羽開脫,那大理寺將被迫做出反應依宋律從嚴處罰劉羽。”
林哲說要依宋律從嚴處罰劉知諫,這讓中書侍郎郭亦鎮很意外,中書侍郎郭亦鎮沒想到林哲這麽強硬。
未經朝會同意就想處罰正四品京官,這可是大宋朝開朝以來的頭一迴,這位林大人真敢這麽幹麽?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知道,不過中書侍郎郭亦鎮倒希望林哲這麽幹。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激發起大家的憤怒,才能更好的反擊這位林大人。
“林大人,你還有沒有規矩?未經官家同意,你哪來的權力處罰正四品京官?”
郭亦鎮的態度很是強硬,似乎要從氣勢上碾壓林哲。
林哲自然要針鋒相對。
“郭侍郎,大理寺不受你節製,你沒有資格對大理寺指手劃腳,林某在這鄭重提醒,由於你們肆意包庇劉知諫,等散朝後大理寺就會處罰劉知諫,先杖責二十大板。”
“你敢?”
郭亦鎮突地一聲大喝,把在場所有的人都嚇了一跳。
郭亦鎮一下子這麽猛,眾臣頗感意外,在眾臣的眼裏郭亦鎮從不輕易發火,尤其是在朝堂之上,郭亦鎮彬彬有禮很有大家風範。
今日這種情況想必是真著急了,郭亦鎮為他人利益不惜發火也太有品了,眾大臣不由向郭亦鎮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郭亦鎮見大家都在關注他,他更來神了。
“林大人,本官再度重申,大理寺沒有權力私自處罰朝廷命官,林大人你如果一意孤行的話會被認為藐視中書門下,按律是要遭處罰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開始用中書門下威脅林哲了,中書侍郎郭亦鎮似乎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是趕林哲從嚴處罰劉知諫。
皇帝對郭亦鎮這架勢是非常不滿的。
“郭侍郎,朕先不說大理寺處罰之事,朕奇怪中書門下處罰大理寺卿之事,依朕的理解,大宋朝再怎麽亂也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皇帝總算開始偏袒林哲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內心一陣欣喜,因為他的目的達到了,有了皇帝的支持,林哲不處罰劉知諫才怪。
顯而易見眾大臣對於這個結果是非常失望的,雖然他們知道皇帝會支持林哲,但沒想到會支持的這麽快,皇帝這是在變相助長林哲處罰劉知諫。
陸知心立馬出手了,要是陸知心再不出手,恐怕林哲就要嚴懲劉羽了。
“官家,對於劉知諫的問題是不是要慎重一點?劉知諫是言官之首,多年以來一直為朝事仗義執言,肯定得罪了不少人。”
“如果處罰錯了,那影響就大了,林大人初入官場自然不懂這個,其實處罰一個人是不用著急的,你還怕他跑了麽?”陸知心穩妥的來了一番迂迴。
陸知心曆經宦海幾十年,他的這番話很是老道,眾臣一致附議。
皇帝麵對眾臣的附議,似乎就不那麽意誌堅定了,這涉及到給不給陸知心麵子的問題,如果連這點麵子都不給,那會顯得皇帝不大氣。
林哲很機警,他見皇帝要讓步了,便出麵阻止。
“陸中書,你此話差矣,劉知諫身為言官之首,更應以身作則而不是身在黑店還百般狡辯,至於處罰隻能是快,豈能以各種理由搪塞,其實大理寺對劉知諫已經是夠寬容了,處罰他隻是為了更好的警示。”
“如果今日推遲處罰甚至於沒有處罰了,那會助長劉知諫的囂張氣焰,你們知不知道昨日劉知諫那個囂張勁,簡直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大理寺不抓他都對不起每月領的俸祿,劉知諫是以一己之力逼大理寺抓他。”
林哲講的比陸知心多,簡直沒給陸知心一點麵子。
趙寬也耐不住寂寞,他上來就幫腔要求嚴懲這類看上去很清廉,實際上卻很齷齪的官員。
趙寬的搭腔簡直太完美了,基本定了處罰劉知諫之事。
陸知心恨恨的看了一眼林哲。
“林大人,你對別人這麽嚴格,不知你對自己如何?汪伯全的幾個兒子狀告你,按律你該停職待查。”
陸知心在劉羽這事上失了麵子,他自然要在其他地方找迴來,汪伯全兒子狀告林哲之事便是很好的找點。
林哲則冷冷迴應陸知心。
“陸中書,汪伯全的幾個兒子在案發前逃離東京汴梁城,大理寺依律抓捕,並早己發了通緝令,怎麽現在這麽隨便了麽?通緝犯都可擊登文鼓反告了?”
林哲把通緝犯的標簽往汪伯全幾個兒子身上一貼,你們還能怎麽地。
陸知心很是惱火,怎麽條條道都讓這位林大人堵死了,這哪成。
“林大人,所有這一切其實都是你弄的,你說汪伯全幾個兒子是通緝犯他們就是,你說劉知諫宿娼劉知諫便宿娼,什麽都由你說你定了,你這是要幹嘛?”
陸知心一副質問口吻,他要強力反擊林哲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見形勢開始轉變了,他立馬過來幫腔。
他指責林哲一手遮天,承王案至今尚有諸多疑點都無法解釋,以此為戒,可能所有經林大大查辦的案子都有問題,都必須強力複查。
林哲一臉無視完全沒理郭亦鎮,還是在跟陸知心說。
“陸大人,你對大理寺可以有質疑聲,但你不能幹預大理寺查案,畢竟大理寺是專業的,這是底線。”
“還有一點必須講的,可能都是陸中書的人出事,導致陸中書心有不甘,林某可以理解但隻能是理解,另外林某建議劉知諫知法犯法,按律杖責二十大板,官降二級。”
林哲幹脆利落迴了陸知心的質問,對於郭亦鎮的指責則沒有迴應,林哲似乎是不屑迴應他。
郭亦鎮感覺自己受到了蔑視,他又朝林哲發起了一輪言語指責卻沒什麽用,大局似乎己經定了。
此刻的皇帝早就想散朝了,每次早朝都爭這些,不煩嗎?皇帝想到這臉一拉,便吩咐內侍官宣布退朝。
眾大臣很不甘心就這樣退朝了,他們拚命推選了一人去攔皇帝,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樞密使龐賢東。
整個早朝龐賢東一語不發,早就有臣子看他不順眼了,攔皇帝的任務自然就該龐賢東出馬了。
龐賢東體胖,走路頗有些費勁,加之皇帝走的快,龐賢東想趕上皇帝還真不易,不過龐賢東手氣好,他拉住了皇帝長長的衣角。
皇帝走的好好的,忽然覺得被什麽東西拽住了一樣,走路開始吃力了,皇帝扭頭一看,原來是龐賢東扯住了衣服。
皇帝當下很不高興,問:“龐樞密,你想幹嘛?”
龐賢東訕訕的笑了笑。
“官家,別誤會,微臣隻是應大家的請求想跟官家講一句話。”
皇帝一臉的不耐煩。
“龐樞密,都散朝了,有事下次說。”
龐樞密搖了搖頭。
“官家,情況緊急還是得先說一說。”
皇帝對此很是不耐煩。
“龐樞密,你先放手,扯著衣服成何體統。”
龐樞密說:“官家,微臣己經鬆手了,是這樣子的,大臣們都對原大理寺卿高力赫遇害案心存疑惑。”
“大家認為林大人並沒有真正查明原大理寺卿遇害案,而是敷衍了事了,大家要求重查原大理寺卿遇害案,把案子交給一個可靠的人去查。”
皇帝一聽要重查高力赫案,他想都沒想立刻拒絕。
“龐樞密,有時間多幹點正事,這個案子己經過了。”
皇帝的態度有些冷淡,似乎對高力赫案不感興趣。
龐賢東卻生怕皇帝借機溜掉,他先是擋住皇帝的去路,而後說道:“官家,這是眾位臣工的一致要求,希望官家慎重考慮一下。”
“龐樞密,不用考慮了,朕覺得此案己了結,再查就是浪費人力物力了。”
皇帝仍是拒絕,不給龐賢東一點機會。
中書侍郎郭亦鎮和刑部尚書曹百裏這會趕了過來,他倆你一言我一語輪番向皇帝進言,其進言的核心就是要重查高力赫案。
皇帝煩躁死了,又拉不下臉訓斥這三人,正左右為難,林哲趕來了。
“三位大人,有事慢慢講,不要圍著官家,官家操勞國事甚是辛苦,也該官家休息了。”
林哲這話就是要讓皇帝迴宮,重查高力赫案,你們說查就查麽?你們不要想的太美了。
龐賢東還是不肯放手。
“林大人,也就一句話的事,隻要官家表態重查高力赫案就行,曹尚書願意著手查辦。”
林哲眨了眨眼。
“龐樞密,此乃國家大家,豈能匆忙決定,況且此案由大理寺審結,兇犯也已服法,還有什麽可查的?”
林哲邊說邊向龐賢東擠了過去,林哲就是要把龐賢東擠開,好讓皇帝脫身。
龐賢東退了一步便不肯退了,似乎是明白林哲的意思了。
“林大人,可不可以別擠?這裏本來就狹窄,你還拚命擠?”
龐賢東臉皮真厚,在這攔著皇帝卻嫌林哲擠了他。
“龐樞密,你還知道擠嗎?你肆無忌憚的擋著官家的去路又是什麽道理?莫非你認為官家可以擋,你卻連擠都不行。”
林哲早就想說龐賢東了,正好借這個機會一並說了。
郭亦鎮忙替龐賢東解釋。
“林大人,龐樞密心憂天下,他也是心急高力赫案,如果官家首肯,朝早散了。”
“郭侍郎所言極是,刑部願意全力接手高力赫案,重審此案把真相查出來。”
刑部尚書曹百裏看準機會,他快快的接了一口。
林哲手一揮,說:“三位大人,高力赫案是大理寺審結的,不可能再發迴重審,三位大人要是再阻攔官家迴宮,那官家將被迫動用武力。”
林哲代表皇帝對龐賢東他們發出了武力威脅,皇帝正有此意,不然自己還脫不了身。
龐賢東見事已至此,不得己隻能將路讓了出來。
皇帝誰也沒看,從容和內侍走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此很是不服。
“林大人,你這麽怕重查高力赫案,你心裏是不是有鬼?其實大家早就看出了,高力赫遇害最得益的就是你,你現在又不準重查,這說明你與高力赫案有關連。”
中書侍郎郭亦鎮是真急了,不然不會講這話。
林哲懟了郭侍郎一句一派胡言,林哲懟完便走了,太子還在等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