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哲都還沒出門口,沈玄就急衝衝進來了。
“大人,中書門下來人了,讓大人火速進宮到垂拱殿議事。”
林哲一怔,這個倒是沒想到,不過也好,該進宮去整頓內侍省了,上迴參知政事錢伯華給皇帝上的密折就一直沒搞清,他們是怎麽辦事的?
林哲有些脾氣,囑咐沈玄看好大理寺,便叫衛立帶上護衛出發了。
林哲這迴選擇坐轎,大理寺剛置辦了一頂官轎,林哲得坐坐,騎馬太冷了。
林哲入宮後沒先去垂拱殿,而是去了內侍省找吳嶺。
吳嶺作為內侍省的老大,對林哲的到來習以為常,他和之前一樣熱情的敷衍林哲。
林哲即便知道也不好說吳嶺,因吳嶺不是汴山書院的人,錢伯華上密折的事是不能讓吳嶺知道的。
但林哲照例要詢問內侍省的一些情況以及皇帝的近況,問這些雖沒多大用,但至少可以從氣勢上壓一壓吳嶺,你別太放肆了,內侍省還輪不到你做主。
吳嶺每次都揀好的說,這次亦不例外,仿佛內侍省在他的帶領下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林哲聽到這些就煩,也曉得吳嶺是個不安份的主,眼下又沒發現什麽離譜的事,林哲自然不好動吳嶺。
因林哲掂記密折的事,也沒在內侍省作過多停留,便直接去找了內侍省殿頭毛文平,看密折的事有無進展。
豈料林哲從毛文平的口中得知,就在昨日皇上的近身內侍全換人了,密折一事更不好查。
林哲非常吃驚,這麽重要的情況吳嶺剛才竟然沒說,這說明吳嶺的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吳嶺是能瞞著一定瞞著。
這事充分說明皇帝開始耍心眼了,皇帝對自己身邊的人有所懷疑了,所以才整的這麽一出。
而吳嶺那廝之所以不說此事,也是算準了即使他不講,林哲也應該不知曉。
還有一點,皇帝是昨日換的內侍,在這之前毛文平應該有大把時間查密折之事,但那麽多時間毛文平一直未有進展,毛文平現在把原因歸究於昨日皇帝換近身內侍了,這哪裏對的上?
林哲有些失落,隨口又問。
“官家新換的近身內侍來自哪?”
毛文平搖了搖頭。
“都是吳大人安排的,屬下基本不認識,那些新來的近身內侍有點狠,護官家護的有點緊,一般人根本近不了官家的邊。”
毛文平越講越玄乎,就毛文平這能力看來,指望他是指望不上了,林哲也不好過多責備他,由於時間的關係,林哲隻能先去垂拱殿了。
垂拱殿內,陸知心和錢伯華早到了,在他倆的身後是龐賢東、韓秉還有那個郭亦鎮,他們似乎都在靜靜的等林哲來。
陸知心這邊陣勢不太大,少了不少的跟班,皇帝也還未到,按理在垂拱殿議事皇帝是要來的。
林哲不管這麽多,照樣慢悠悠的進垂拱殿,然後選擇在一不顯眼處站好。
中書侍郎郭亦鎮見林哲來了,立馬轉向陸知心。
“中書大人,林大人來了,我們可以先問,官家可能還要等會再來。”
陸知心微抬雙眼,一副大家派頭。
“行吧,郭侍郎,你安排吧。”
中書侍郎郭亦鎮點了點頭,轉向林哲。
“林大人,今日召你來就是問你那幾起案子查得怎麽樣?還有大理寺遭血洗之事是怎麽一迴事?大理寺是不是疏於防範才讓歹人有機可乘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副油油的官腔,上來就準備給大理寺定罪名了。
林哲當然不得肯。
“郭侍郎,案子的事先不說,等你們把你們該辦的都辦完了,林某再行上報,至於大理寺遭血洗之事,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是大理寺人員素質太差不堪一擊,前大理寺卿要負主要責任,還有就是大理寺人員偏少,防範出錯在所難免。”
林哲很沉穩,把疏於防範的鍋踢給了命都沒了的前大理寺卿高力赫,還一味強調大理寺人員偏少才導致大理寺遭遇血洗狀況。
這就有些過份,但也不能怨林哲,因為林哲還留了點麵子給錢伯華,沒說錢伯華在大理寺遭遇血洗之前調他去中書門下,造成大理寺防衛上的空虛,才導致血洗案的發生。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林哲的這個迴複自然是不滿的,這位林大人太狡詐了,連死人都不肯放過,唯獨不肯認為自己有責任。
你現在不是署理大理寺麽?你沒責任哪誰有?
中書侍郎郭亦鎮依脾氣真想和林哲大吵一架,不為別的,隻為林哲上迴在青樓設計於他就值得吵,
可現在遠沒到吵的時候,等那些案子都搞定了,那才可以全力對付林哲,到那時一定一點情麵不留。
中書侍郎郭亦鎮痛定思痛,便迎上林哲的目光了。
“林大人,你的要求基本已滿足,等會官家來就會下旨升你到從三品,這應該能滿到你的意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也算是能忍的了,然這個怪不了誰,要怪隻能怪郭侍郎自己,誰讓你郭侍郎沒事找事要林哲去查案,用一句很簡單的話就可概括,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按常理一般人要是曉得自己要升官了,或多或少都會興奮,但林哲覺得自己在這保守了。
即便向他們提出升至正三品,正式就任大理封卿,他們為了三司使韓秉也會肯。
二是皇帝那似乎起了變故,可不能小看這一點,如果皇帝變卦和陸知心站一邊了,那就不是一般的慘,會是大崩盤。
盡管此刻心情不咋地,林哲還是要麵對這般如狼似虎的高官。
“郭侍郎,辛苦你了,天天為別人升官之事操勞,真是太有心了,大宋朝有你這樣侍郎真是一大幸事。”
林哲表麵上還是得恭維一下中書侍郎郭亦鎮。
郭亦鎮麵對林哲的恭維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他表現很沉穩,剛要迴應林哲,一內侍官進來了,邊走邊大聲高唿。
“官家來了。”
眾高官趕緊整肅衣冠準備行禮,林哲也跟著一陣手忙腳亂。
隨著內侍官二次高唿,皇帝一臉疲憊的走了進來,順勢便坐在了龍椅上。
眾高官不敢怠慢,趕忙行君臣大禮。
皇帝有些乏了,微抬右手便讓眾臣平身,而後吩咐內侍官頒旨,晉升林哲為正大理寺卿,從三品銜。
正大理寺卿!林哲聽到這眼前不由一亮。
雖然和之前講的一樣,隻升至從三品,但這是晉升為正大理寺卿,那就和先前大不一樣了,這絕對是一個大好事。
林哲趕忙謝主龍恩。
皇帝瞟了一眼林哲。
“都是自己人,不要講那麽多虛禮,平身吧。”
林哲再次謝主龍恩後起身了。
眾高官一臉懵逼,怎麽和先前講的不一樣呀,多了一個晉升為正大理寺卿,這是怎麽一迴事?
眾高官一齊看向中書侍郎郭亦鎮,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怎麽是晉升為正大理寺卿,他才入官場多久,怎麽就躋身這麽重要的官職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更是一頭的霧水,忙看向參知政事錢伯華,似乎在用眼神問錢伯華怎麽多了一個這個。
參知政事錢伯華迴了中書侍郎郭亦鎮一個眼神,表示不知情。
中書侍郎郭亦鎮手一攤,還是用眼神向參知政事錢伯華說這事,那就問問官家,這事是你經辦的,多了一個這個,你不問我們更不好問。
參知政事錢伯華一臉不悅,用眼神迴複中書侍郎,好好好,老夫馬上問,稍等。
參知政事錢伯華馬上著手怎麽開這個口。
皇帝先問林哲。
“林愛卿,幾起案子查得怎麽樣了?”
林哲如實迴複。
“官家,四起案子己查三起,隻有承王的案子尚在查,不過也快了,己查的三起案子均為承王府打手所做,這讓人非常意外。”
林哲語罷,從袖中掏出三本案本呈了上去。
一內侍接過林哲遞上的案本,轉手便呈給了皇帝。
皇帝看了看案本。
“林愛卿,承王的案子還須加緊,朕倒要看看是誰下的手。”
“好的,官家。”林哲小心應道,同時瞟了一眼陸知心,想看看他有啥表情。
中書侍郎郭亦鎮忍不住了。
“林大人,高大人怎麽會是承王府打手所殺?不知承王府打手為什麽要殺高大人?麻煩林大人把他們這個殺人動機講一講,大家也好了解一下。”
郭亦鎮很是會問,他挑了一個最難的問題出來。
也確實,高力赫案一點都不像承王府所為,高力赫案明顯利好林哲,承王府又不是傻子,替林哲掃障礙作甚。
林哲感覺有點難迴答,便先深吸了一口氣。
“郭侍郎,高大人與承王府有財物上的瓜葛,與馬爵爺案略有不同,馬爵爺是承王親自下令要殺了,而高大人則有可能是承王府打手私自作主殺的,打手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替承王掃清一切障礙,這與吏部尚書被殺案頗有相似,主子未有授權,底下人為表功把事幹了,再說一下承王案,這個案子比較特殊,究竟是誰有這麽大膽子敢動承王,郭侍郎你想過沒?”
林哲特意提到了承王案,林哲的意思很明確,你郭侍郎再在高力赫案上耍手段,那麽承王案極有可能往你郭侍郎身上扯。
郭亦鎮也是蠻有頭腦之人,一聽就明白了。
郭亦鎮有點心虛,可不想與承王案扯上。
“林大人,是你在查承王遇襲案,本侍郎怎麽能亂講,不過兇手可能又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郭亦鎮怕林哲牽扯他,忙給自己一個台階下來。
龐賢東不幹,他可不怕林哲牽扯他,他對林哲升任大理寺卿一職頗為不滿,他不吐不快。
“林大人,大理寺卿乃朝中重職,你能肯定你能勝任麽?如果不能,請及早提出來,免得日後受彈劾。”
龐賢東似乎沒把林哲放在眼裏,輕輕鬆鬆便向林哲發難。
郭亦鎮很欣賞龐賢東這一點,若不是今日情況特殊,他早助力龐賢東了。
林哲很不爽龐賢東這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德行,就龐樞密的能力而言,做一校尉還差不多,怎就做上了樞密使?
這絕對是上天跟大宋王朝開的玩笑。
“龐樞密,你憂國憂民之心實在是令人不知所措,不知你哪來的勇氣,自己的事情沒幹好,反倒有模有樣操心起別人的事情來,林某任大理寺卿乃官家的意思,你不滿意就是在質疑官家,就憑你那點能力,你配質疑官家麽?”
林哲一點情麵也沒給龐賢東留,照著龐賢東的腦門就是一通狠批。
龐賢東完全沒料到林哲會這麽不留情麵講他,他龐賢東好歹是正二品的高官,比林哲這個從三品高三級有多。
龐賢東不是很明白,林哲哪來的底氣說他。
“林大人,本樞密說你乃是給你一點薄麵,你有何德何能來說本樞密,再者本樞密在朝為官數十載了,就連過的橋都比你走的路還多,用得著你來教麽?”
龐賢東倚老賣老,一副吃定林哲的架勢。
林哲肯定不得退讓,要把龐樞密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龐樞密,年紀大不是一種錯,就怕利用自己年紀大來幹壞事,過橋和行路都一樣,你過的多隻能說明你年紀大了,並沒有什麽可值得炫耀的的。”
林哲不甘示弱,很隨意便迴擊了龐賢東。
錢伯華眼見龐賢東沒占到便宜,他趕緊出來幫腔了,幫完之後還特意提了大理寺遭血冼之事,企圖從這方麵對林哲實施打擊。
林哲早知道陸知心他們會再提這個,為避免被動挨打,林哲早做了這方麵的應對。
“錢大人,你不講林某還差點忘了大理寺遭血洗之事,這事其實不大,也就是承王府最頂尖的打手端了大理寺部分留守人員,這充分說明前大理寺卿高大人的手下不堪一擊,也正是因為林某接手時間很短,短時間內無法提升這些人的武力,同時大理寺還存在人員不足的諸多問題,所以很容易就被承王府那些最頂尖的打手各個擊破了,不過最關鍵的是錢大人的配合,你在大理寺最需要林某的時候把林某調到中書門下了,表麵上是讓林哲稟告案情,實際上可能是為了配合打手們的行動,血洗大理寺之後再針對林某,你這是在玩一箭雙雕嗎?”
林哲不單把大理寺遭血洗之事講的清清楚楚,還穩穩的把錢伯華拖了進來,指責錢伯華可能配合了打手們的行動。
這無疑是惹惱了錢伯華的,錢伯華豈能受這不白之冤。
“林大人,講話講理,你怎麽能憑白無故冤枉老夫?講老夫配合了打手們的行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指控,林大人你要是沒有真憑實據的話,老夫要反告你誣陷之罪。”
錢伯華振振有詞,似乎有些老羞成怒了。
林哲卻很淡定,幾乎沒什麽其他的想法。
“錢大人,你莫要講笑話,林某要是有真憑實據了,估計你就不能安能無恙的站在這了?再說林某隻是講有這種可能,錢大人你要是沒做,你不用這麽著急。”
林哲的本意是平複一下錢伯華的情緒,讓錢伯華不要那麽激動,可是錢伯華不買帳,他沒完沒了要林哲必須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這怎麽給你?難不成還得向你賠禮道歉不成?林哲不想再理錢伯華,錢伯華如此潑皮,似乎不在乎正二品朝廷命官的身份了。
皇帝看不下去了,一句話便製止了錢伯華的扯不清。
一直在一旁看熱鬧的陸知心鬆了一口氣,本來陸知心也想出麵勸住錢伯華的,別糾纏這些瑣事,可陸知心又擔心這樣會讓錢伯華有所誤解。
陸知心這麽一墨跡便讓皇帝搶了先,不過也好,至少沒讓錢伯華誤解,皇帝出麵明顯好過陸知心自己出麵。
陸知心又有些怪中書侍郎郭亦鎮,怎麽能看著錢伯華不顧大局撒潑呢?
陸知心忙用眼神掃中書侍郎郭亦鎮,意思是讓他出來收拾殘局,準備二次向林哲發難。
中書侍郎郭亦鎮再次臨危授命,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未敢造次,稍有頭緒便向林哲開火了。
“林大人,你現在可是大理寺的主官,不能一有問題便推給前任,大理寺遭血洗之事你不可能沒責任,隻不過責任有大有小而已,也可能是大理寺官少沒人幫林大人,所以才出現這麽多的問題,吏部應該往大理寺增派一名少卿去,填補大理寺官員的空缺,同時也方便加強大理寺的管控,還可保證林大人不會再出紕漏了。”
郭亦鎮把近期大理寺出的紕漏統統推給林哲,還大言不愧要加強大理寺的管控,增派官員到大理寺去。
這要是讓郭亦鎮的把戲得逞了,那大理寺還不翻天了麽?
林哲哪能容忍郭亦鎮對大理寺指手畫腳。
“郭侍郎,林某必須要向你解釋一下,大理寺為何會遭如此嚴重的血洗?主要是大理寺以前太過軟弱了,沒有先發製人的本能,林某在這強調一下,以後不會再有這種事發生了,大理寺從這開始將強硬起來,對每一個不懷好意者將先下手為強,還有就是郭侍郎你要搞清楚狀況,大理寺不缺當官的,倒是缺得力的衙役,你讓吏部派一個少卿過來管什麽用?大理寺缺啥你都沒搞清楚,你這樣瞎安排純屬沒事找事。”
林哲一口拒絕了郭亦鎮,不帶半點猶豫。
這讓郭亦鎮有些憤怒,郭亦鎮必須據理力爭。
“林大人,大理寺少卿可是朝廷專為大理寺專設的,你自己也是少卿出身,怎麽能翻臉不認少卿?還有你一味反對吏部派一名少卿過來是不是有私心?你想一個人在大理寺逍遙快活,這與規矩是不符的,況且朝廷為每一個官職的設定都有它的規矩,豈容你來改變。”
郭亦鎮三言兩語就把林哲所說推翻了,說句實在話,郭亦鎮的口才與能力還是不錯的,他曉得把規矩抬出來壓林哲。
這就比較考驗林哲的應變能力了,尤其是麵對郭侍郎所說的規矩。
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來反駁,隻怕這大理寺少卿是派定了。
在場的高官看到這不免有些高興了,這要是派了少卿進大理寺,充當一兩撥千金的攪屎棍,那一定要把大理寺攪一個天翻地覆才行。
在場的高官很樂意看到那樣的場景,畢竟大理寺倒了,林哲這個大理寺卿也就沒戲唱了,這就太好了。
林哲也深知這一點,他不能任由這狗屁規矩放人進來搗亂,雖然大理寺少卿隻是他的副手,作不得什麽主的,但來了就是一頭惡狼。
“郭侍郎,照規矩來是對的,可規矩也不是萬能的,死搬硬套規矩隻能說明你能力平平,不是朝廷的棟梁,如果做官隻須照搬規矩就行了,那郭侍郎你又憑什麽當中書侍郎?別人照搬不會比你差,也是可以當的,為啥偏偏你當?”
林哲不由分說從另一角度開始質疑郭亦鎮是怎麽做上中書侍郎的,這無疑是給郭亦鎮一個沉重打擊。
雖然郭亦鎮是正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但也禁不住林哲這樣質疑的,換句話講,就是郭亦鎮你太平庸了,極不適合坐中書侍郎這個位置。
郭亦鎮還是頭一迴被人質疑,平素哪有人敢這樣講他,敢的話他早翻臉不客氣了。
但現在可是在朝堂上,且皇帝就在那看著,不能來半點爆脾氣,否則隻會落人口實,還會被皇帝訓斥,郭侍郎你還有沒有規矩了?朝堂之上是你撒野的地方嗎?
想想皇帝可能的訓斥,郭亦鎮就後怕,他得小心應付這一茬。
“林大人,你這是混淆視聽混水摸魚,規矩就是規矩,即便你講岀一朵花來,該遵守的規矩還是得遵守。”
郭亦鎮板著一張臉,一副清官的派頭。
林哲也把精神勁卯足了,氣勢上決不能輸。
“郭侍郎,你作為一名朝廷命官講話要有分寸,朝堂上是你信口開河的地方嗎?你哪隻眼睛看到林某混淆視聽混水摸魚了?講到混水摸魚,其實你才是我大宋朝混水摸魚的高手,你怎麽好意思講林某?林某雖初入官場但也不會慣著你,還有你不要以為你在朝堂上有幫手就可以肆無忌憚,凡事都有意外的,你昨日沒遇上並不代表今日也不會遇上。”
林哲生怕在場的高官會起哄來幫郭亦鎮,他幹脆挑明了說,這樣一來在場的高官們都不好意思開口幫郭亦鎮了。
郭亦鎮這下有些不知所措,林哲的話讓他很是不安,他的小脾氣上來了。
“林大人,其他的就不扯了,就問你一句話,你為何要阻止吏部往大理寺派一名少卿?”
林哲給了一個強力迴複。
“郭侍郎,林某並沒反對吏部往大理寺派一名少卿,隻是事有緩急,大理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批精悍的衙役來保證大理寺的正常運常,並且所進之人必須經過林某的審核,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進人,讓吃閑飯混日子的進來,把大理寺搞得烏煙瘴氣不說,還讓整個大理寺毫無戰鬥力,倘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隻怕大理寺還會被血洗,到時候這個責任由郭侍郎你來負麽?至於吏部派少卿之事可暫緩,少一個官對大理寺而言沒啥影響,還能節約一些俸祿錢,要是少了精悍的衙役,估計對大理寺的辦案及守衛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林哲這番話一出,在場的高官幾乎都愣住了。
在林哲的言論當中,居然是兵比官重要,這是哪門子歪理?這怕是林哲為獨霸大理寺故意使的詐。
大家都知道要是沒有官,誰來安排兵做事以及怎麽做事?
兵根本隻會蠻力嘛,又不會識字寫字,連起碼的禮節都不懂,哪裏會是兵比官重要。
高官們這會是急於反駁林哲,可又擔心偷雞不成反遭林哲的吞噬,幾經折騰最終決定讓參知政事錢伯華上場駁斥。
錢伯華不負眾望,上場便將了林哲一軍。
“林大人,你這樣講就不對了,你這是完全沒有站在朝廷大局上看問題,一個朝廷沒有官能正常運轉嗎?兵到處都是,官還是比較的稀少的,你不能一概而論就此貶低朝廷官員的用處。”
錢伯華甚是狡詐,他上來就給林哲扣了一頂貶低朝廷官員的大帽子,這要是傳出去了,林哲豈不成了朝廷官員的公敵了。
林哲當然不能任由錢伯華這個老匹夫胡說一氣。
“錢大人,你作為大宋朝的老臣子這樣講就更不對了,林某哪裏沒有站在朝廷大局上看問題,錢大人你作為一個老臣子不應該犯這樣的錯,況且林某隻是講大理寺的問題,你扯朝廷大局幹啥?其實吧,每個人隻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方能穩定朝廷大局,就拿種地的農民來說吧,要是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大宋朝哪還有糧食,錢大人你口中的朝局能穩嗎?”
林哲一個簡單比方就駁得錢伯華體無完膚,這讓錢伯華很是難堪。
“林大人,你這是偷換概念,你滑頭的很,老夫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你糾纏,一句話,吏部派不派少卿去大理寺不是你所能決定的。”
錢伯華企圖一錘定音,蠻橫的完結這個問題的爭論。
林哲也不示弱。
“錢大人,這好象也不是你所能決定的,你激動過啥,還是由官家定吧。”
一聽要由皇帝來決定,眾高官一時慌了,他們實在是不敢去觸碰皇帝的底線。
剛好皇帝在一旁也聽煩了這些,他一臉嚴肅宣布了。
“鑒於大理寺的情況,朕毫無疑問的選擇支持林愛卿。”
皇帝這話讓眾高官很是不爽,雖然他們早有預料,但他們還是一臉的失望。
尤其是中書侍郎郭亦鎮,屢次攻擊林哲都失算了,不知心中的這口惡氣什麽時候才能出。
皇帝見眾人無反對,他才不願意再耗下長,趕緊吩咐內侍官宣布散朝。
眾高官很是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隻能是先行退朝再行商議。
林哲心裏其實巴不得早點散朝,在這鬥嘴風險係數太大了,搞不好就會陰溝裏翻船,讓高官們一把擼了,幸虧散了。
還是趕緊先去內侍省了解一下,皇帝今日為何如此疲憊。
雖然皇帝堅定的站在了林哲這一邊,但皇帝今日有點異常,且內侍省都都知吳嶺故意隱瞞皇帝換近身內侍之事,這明顯不對。
如不嚴懲這廝,日後說不定會被這廝給賣了,這廝的心著實壞了。
“大人,中書門下來人了,讓大人火速進宮到垂拱殿議事。”
林哲一怔,這個倒是沒想到,不過也好,該進宮去整頓內侍省了,上迴參知政事錢伯華給皇帝上的密折就一直沒搞清,他們是怎麽辦事的?
林哲有些脾氣,囑咐沈玄看好大理寺,便叫衛立帶上護衛出發了。
林哲這迴選擇坐轎,大理寺剛置辦了一頂官轎,林哲得坐坐,騎馬太冷了。
林哲入宮後沒先去垂拱殿,而是去了內侍省找吳嶺。
吳嶺作為內侍省的老大,對林哲的到來習以為常,他和之前一樣熱情的敷衍林哲。
林哲即便知道也不好說吳嶺,因吳嶺不是汴山書院的人,錢伯華上密折的事是不能讓吳嶺知道的。
但林哲照例要詢問內侍省的一些情況以及皇帝的近況,問這些雖沒多大用,但至少可以從氣勢上壓一壓吳嶺,你別太放肆了,內侍省還輪不到你做主。
吳嶺每次都揀好的說,這次亦不例外,仿佛內侍省在他的帶領下沒有最好隻有更好。
林哲聽到這些就煩,也曉得吳嶺是個不安份的主,眼下又沒發現什麽離譜的事,林哲自然不好動吳嶺。
因林哲掂記密折的事,也沒在內侍省作過多停留,便直接去找了內侍省殿頭毛文平,看密折的事有無進展。
豈料林哲從毛文平的口中得知,就在昨日皇上的近身內侍全換人了,密折一事更不好查。
林哲非常吃驚,這麽重要的情況吳嶺剛才竟然沒說,這說明吳嶺的膽子真是越來越大了,吳嶺是能瞞著一定瞞著。
這事充分說明皇帝開始耍心眼了,皇帝對自己身邊的人有所懷疑了,所以才整的這麽一出。
而吳嶺那廝之所以不說此事,也是算準了即使他不講,林哲也應該不知曉。
還有一點,皇帝是昨日換的內侍,在這之前毛文平應該有大把時間查密折之事,但那麽多時間毛文平一直未有進展,毛文平現在把原因歸究於昨日皇帝換近身內侍了,這哪裏對的上?
林哲有些失落,隨口又問。
“官家新換的近身內侍來自哪?”
毛文平搖了搖頭。
“都是吳大人安排的,屬下基本不認識,那些新來的近身內侍有點狠,護官家護的有點緊,一般人根本近不了官家的邊。”
毛文平越講越玄乎,就毛文平這能力看來,指望他是指望不上了,林哲也不好過多責備他,由於時間的關係,林哲隻能先去垂拱殿了。
垂拱殿內,陸知心和錢伯華早到了,在他倆的身後是龐賢東、韓秉還有那個郭亦鎮,他們似乎都在靜靜的等林哲來。
陸知心這邊陣勢不太大,少了不少的跟班,皇帝也還未到,按理在垂拱殿議事皇帝是要來的。
林哲不管這麽多,照樣慢悠悠的進垂拱殿,然後選擇在一不顯眼處站好。
中書侍郎郭亦鎮見林哲來了,立馬轉向陸知心。
“中書大人,林大人來了,我們可以先問,官家可能還要等會再來。”
陸知心微抬雙眼,一副大家派頭。
“行吧,郭侍郎,你安排吧。”
中書侍郎郭亦鎮點了點頭,轉向林哲。
“林大人,今日召你來就是問你那幾起案子查得怎麽樣?還有大理寺遭血洗之事是怎麽一迴事?大理寺是不是疏於防範才讓歹人有機可乘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副油油的官腔,上來就準備給大理寺定罪名了。
林哲當然不得肯。
“郭侍郎,案子的事先不說,等你們把你們該辦的都辦完了,林某再行上報,至於大理寺遭血洗之事,原因有很多,最關鍵的是大理寺人員素質太差不堪一擊,前大理寺卿要負主要責任,還有就是大理寺人員偏少,防範出錯在所難免。”
林哲很沉穩,把疏於防範的鍋踢給了命都沒了的前大理寺卿高力赫,還一味強調大理寺人員偏少才導致大理寺遭遇血洗狀況。
這就有些過份,但也不能怨林哲,因為林哲還留了點麵子給錢伯華,沒說錢伯華在大理寺遭遇血洗之前調他去中書門下,造成大理寺防衛上的空虛,才導致血洗案的發生。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林哲的這個迴複自然是不滿的,這位林大人太狡詐了,連死人都不肯放過,唯獨不肯認為自己有責任。
你現在不是署理大理寺麽?你沒責任哪誰有?
中書侍郎郭亦鎮依脾氣真想和林哲大吵一架,不為別的,隻為林哲上迴在青樓設計於他就值得吵,
可現在遠沒到吵的時候,等那些案子都搞定了,那才可以全力對付林哲,到那時一定一點情麵不留。
中書侍郎郭亦鎮痛定思痛,便迎上林哲的目光了。
“林大人,你的要求基本已滿足,等會官家來就會下旨升你到從三品,這應該能滿到你的意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也算是能忍的了,然這個怪不了誰,要怪隻能怪郭侍郎自己,誰讓你郭侍郎沒事找事要林哲去查案,用一句很簡單的話就可概括,早知今日又何必當初。
按常理一般人要是曉得自己要升官了,或多或少都會興奮,但林哲覺得自己在這保守了。
即便向他們提出升至正三品,正式就任大理封卿,他們為了三司使韓秉也會肯。
二是皇帝那似乎起了變故,可不能小看這一點,如果皇帝變卦和陸知心站一邊了,那就不是一般的慘,會是大崩盤。
盡管此刻心情不咋地,林哲還是要麵對這般如狼似虎的高官。
“郭侍郎,辛苦你了,天天為別人升官之事操勞,真是太有心了,大宋朝有你這樣侍郎真是一大幸事。”
林哲表麵上還是得恭維一下中書侍郎郭亦鎮。
郭亦鎮麵對林哲的恭維卻一點反應都沒有,他表現很沉穩,剛要迴應林哲,一內侍官進來了,邊走邊大聲高唿。
“官家來了。”
眾高官趕緊整肅衣冠準備行禮,林哲也跟著一陣手忙腳亂。
隨著內侍官二次高唿,皇帝一臉疲憊的走了進來,順勢便坐在了龍椅上。
眾高官不敢怠慢,趕忙行君臣大禮。
皇帝有些乏了,微抬右手便讓眾臣平身,而後吩咐內侍官頒旨,晉升林哲為正大理寺卿,從三品銜。
正大理寺卿!林哲聽到這眼前不由一亮。
雖然和之前講的一樣,隻升至從三品,但這是晉升為正大理寺卿,那就和先前大不一樣了,這絕對是一個大好事。
林哲趕忙謝主龍恩。
皇帝瞟了一眼林哲。
“都是自己人,不要講那麽多虛禮,平身吧。”
林哲再次謝主龍恩後起身了。
眾高官一臉懵逼,怎麽和先前講的不一樣呀,多了一個晉升為正大理寺卿,這是怎麽一迴事?
眾高官一齊看向中書侍郎郭亦鎮,那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怎麽是晉升為正大理寺卿,他才入官場多久,怎麽就躋身這麽重要的官職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更是一頭的霧水,忙看向參知政事錢伯華,似乎在用眼神問錢伯華怎麽多了一個這個。
參知政事錢伯華迴了中書侍郎郭亦鎮一個眼神,表示不知情。
中書侍郎郭亦鎮手一攤,還是用眼神向參知政事錢伯華說這事,那就問問官家,這事是你經辦的,多了一個這個,你不問我們更不好問。
參知政事錢伯華一臉不悅,用眼神迴複中書侍郎,好好好,老夫馬上問,稍等。
參知政事錢伯華馬上著手怎麽開這個口。
皇帝先問林哲。
“林愛卿,幾起案子查得怎麽樣了?”
林哲如實迴複。
“官家,四起案子己查三起,隻有承王的案子尚在查,不過也快了,己查的三起案子均為承王府打手所做,這讓人非常意外。”
林哲語罷,從袖中掏出三本案本呈了上去。
一內侍接過林哲遞上的案本,轉手便呈給了皇帝。
皇帝看了看案本。
“林愛卿,承王的案子還須加緊,朕倒要看看是誰下的手。”
“好的,官家。”林哲小心應道,同時瞟了一眼陸知心,想看看他有啥表情。
中書侍郎郭亦鎮忍不住了。
“林大人,高大人怎麽會是承王府打手所殺?不知承王府打手為什麽要殺高大人?麻煩林大人把他們這個殺人動機講一講,大家也好了解一下。”
郭亦鎮很是會問,他挑了一個最難的問題出來。
也確實,高力赫案一點都不像承王府所為,高力赫案明顯利好林哲,承王府又不是傻子,替林哲掃障礙作甚。
林哲感覺有點難迴答,便先深吸了一口氣。
“郭侍郎,高大人與承王府有財物上的瓜葛,與馬爵爺案略有不同,馬爵爺是承王親自下令要殺了,而高大人則有可能是承王府打手私自作主殺的,打手們的目的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替承王掃清一切障礙,這與吏部尚書被殺案頗有相似,主子未有授權,底下人為表功把事幹了,再說一下承王案,這個案子比較特殊,究竟是誰有這麽大膽子敢動承王,郭侍郎你想過沒?”
林哲特意提到了承王案,林哲的意思很明確,你郭侍郎再在高力赫案上耍手段,那麽承王案極有可能往你郭侍郎身上扯。
郭亦鎮也是蠻有頭腦之人,一聽就明白了。
郭亦鎮有點心虛,可不想與承王案扯上。
“林大人,是你在查承王遇襲案,本侍郎怎麽能亂講,不過兇手可能又會出乎大家的意料。”
郭亦鎮怕林哲牽扯他,忙給自己一個台階下來。
龐賢東不幹,他可不怕林哲牽扯他,他對林哲升任大理寺卿一職頗為不滿,他不吐不快。
“林大人,大理寺卿乃朝中重職,你能肯定你能勝任麽?如果不能,請及早提出來,免得日後受彈劾。”
龐賢東似乎沒把林哲放在眼裏,輕輕鬆鬆便向林哲發難。
郭亦鎮很欣賞龐賢東這一點,若不是今日情況特殊,他早助力龐賢東了。
林哲很不爽龐賢東這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德行,就龐樞密的能力而言,做一校尉還差不多,怎就做上了樞密使?
這絕對是上天跟大宋王朝開的玩笑。
“龐樞密,你憂國憂民之心實在是令人不知所措,不知你哪來的勇氣,自己的事情沒幹好,反倒有模有樣操心起別人的事情來,林某任大理寺卿乃官家的意思,你不滿意就是在質疑官家,就憑你那點能力,你配質疑官家麽?”
林哲一點情麵也沒給龐賢東留,照著龐賢東的腦門就是一通狠批。
龐賢東完全沒料到林哲會這麽不留情麵講他,他龐賢東好歹是正二品的高官,比林哲這個從三品高三級有多。
龐賢東不是很明白,林哲哪來的底氣說他。
“林大人,本樞密說你乃是給你一點薄麵,你有何德何能來說本樞密,再者本樞密在朝為官數十載了,就連過的橋都比你走的路還多,用得著你來教麽?”
龐賢東倚老賣老,一副吃定林哲的架勢。
林哲肯定不得退讓,要把龐樞密的囂張氣焰打下去。
“龐樞密,年紀大不是一種錯,就怕利用自己年紀大來幹壞事,過橋和行路都一樣,你過的多隻能說明你年紀大了,並沒有什麽可值得炫耀的的。”
林哲不甘示弱,很隨意便迴擊了龐賢東。
錢伯華眼見龐賢東沒占到便宜,他趕緊出來幫腔了,幫完之後還特意提了大理寺遭血冼之事,企圖從這方麵對林哲實施打擊。
林哲早知道陸知心他們會再提這個,為避免被動挨打,林哲早做了這方麵的應對。
“錢大人,你不講林某還差點忘了大理寺遭血洗之事,這事其實不大,也就是承王府最頂尖的打手端了大理寺部分留守人員,這充分說明前大理寺卿高大人的手下不堪一擊,也正是因為林某接手時間很短,短時間內無法提升這些人的武力,同時大理寺還存在人員不足的諸多問題,所以很容易就被承王府那些最頂尖的打手各個擊破了,不過最關鍵的是錢大人的配合,你在大理寺最需要林某的時候把林某調到中書門下了,表麵上是讓林哲稟告案情,實際上可能是為了配合打手們的行動,血洗大理寺之後再針對林某,你這是在玩一箭雙雕嗎?”
林哲不單把大理寺遭血洗之事講的清清楚楚,還穩穩的把錢伯華拖了進來,指責錢伯華可能配合了打手們的行動。
這無疑是惹惱了錢伯華的,錢伯華豈能受這不白之冤。
“林大人,講話講理,你怎麽能憑白無故冤枉老夫?講老夫配合了打手們的行動,這是一個很嚴重的指控,林大人你要是沒有真憑實據的話,老夫要反告你誣陷之罪。”
錢伯華振振有詞,似乎有些老羞成怒了。
林哲卻很淡定,幾乎沒什麽其他的想法。
“錢大人,你莫要講笑話,林某要是有真憑實據了,估計你就不能安能無恙的站在這了?再說林某隻是講有這種可能,錢大人你要是沒做,你不用這麽著急。”
林哲的本意是平複一下錢伯華的情緒,讓錢伯華不要那麽激動,可是錢伯華不買帳,他沒完沒了要林哲必須給他一個明確的說法。
這怎麽給你?難不成還得向你賠禮道歉不成?林哲不想再理錢伯華,錢伯華如此潑皮,似乎不在乎正二品朝廷命官的身份了。
皇帝看不下去了,一句話便製止了錢伯華的扯不清。
一直在一旁看熱鬧的陸知心鬆了一口氣,本來陸知心也想出麵勸住錢伯華的,別糾纏這些瑣事,可陸知心又擔心這樣會讓錢伯華有所誤解。
陸知心這麽一墨跡便讓皇帝搶了先,不過也好,至少沒讓錢伯華誤解,皇帝出麵明顯好過陸知心自己出麵。
陸知心又有些怪中書侍郎郭亦鎮,怎麽能看著錢伯華不顧大局撒潑呢?
陸知心忙用眼神掃中書侍郎郭亦鎮,意思是讓他出來收拾殘局,準備二次向林哲發難。
中書侍郎郭亦鎮再次臨危授命,深感自己責任重大未敢造次,稍有頭緒便向林哲開火了。
“林大人,你現在可是大理寺的主官,不能一有問題便推給前任,大理寺遭血洗之事你不可能沒責任,隻不過責任有大有小而已,也可能是大理寺官少沒人幫林大人,所以才出現這麽多的問題,吏部應該往大理寺增派一名少卿去,填補大理寺官員的空缺,同時也方便加強大理寺的管控,還可保證林大人不會再出紕漏了。”
郭亦鎮把近期大理寺出的紕漏統統推給林哲,還大言不愧要加強大理寺的管控,增派官員到大理寺去。
這要是讓郭亦鎮的把戲得逞了,那大理寺還不翻天了麽?
林哲哪能容忍郭亦鎮對大理寺指手畫腳。
“郭侍郎,林某必須要向你解釋一下,大理寺為何會遭如此嚴重的血洗?主要是大理寺以前太過軟弱了,沒有先發製人的本能,林某在這強調一下,以後不會再有這種事發生了,大理寺從這開始將強硬起來,對每一個不懷好意者將先下手為強,還有就是郭侍郎你要搞清楚狀況,大理寺不缺當官的,倒是缺得力的衙役,你讓吏部派一個少卿過來管什麽用?大理寺缺啥你都沒搞清楚,你這樣瞎安排純屬沒事找事。”
林哲一口拒絕了郭亦鎮,不帶半點猶豫。
這讓郭亦鎮有些憤怒,郭亦鎮必須據理力爭。
“林大人,大理寺少卿可是朝廷專為大理寺專設的,你自己也是少卿出身,怎麽能翻臉不認少卿?還有你一味反對吏部派一名少卿過來是不是有私心?你想一個人在大理寺逍遙快活,這與規矩是不符的,況且朝廷為每一個官職的設定都有它的規矩,豈容你來改變。”
郭亦鎮三言兩語就把林哲所說推翻了,說句實在話,郭亦鎮的口才與能力還是不錯的,他曉得把規矩抬出來壓林哲。
這就比較考驗林哲的應變能力了,尤其是麵對郭侍郎所說的規矩。
如果沒有合適的理由來反駁,隻怕這大理寺少卿是派定了。
在場的高官看到這不免有些高興了,這要是派了少卿進大理寺,充當一兩撥千金的攪屎棍,那一定要把大理寺攪一個天翻地覆才行。
在場的高官很樂意看到那樣的場景,畢竟大理寺倒了,林哲這個大理寺卿也就沒戲唱了,這就太好了。
林哲也深知這一點,他不能任由這狗屁規矩放人進來搗亂,雖然大理寺少卿隻是他的副手,作不得什麽主的,但來了就是一頭惡狼。
“郭侍郎,照規矩來是對的,可規矩也不是萬能的,死搬硬套規矩隻能說明你能力平平,不是朝廷的棟梁,如果做官隻須照搬規矩就行了,那郭侍郎你又憑什麽當中書侍郎?別人照搬不會比你差,也是可以當的,為啥偏偏你當?”
林哲不由分說從另一角度開始質疑郭亦鎮是怎麽做上中書侍郎的,這無疑是給郭亦鎮一個沉重打擊。
雖然郭亦鎮是正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但也禁不住林哲這樣質疑的,換句話講,就是郭亦鎮你太平庸了,極不適合坐中書侍郎這個位置。
郭亦鎮還是頭一迴被人質疑,平素哪有人敢這樣講他,敢的話他早翻臉不客氣了。
但現在可是在朝堂上,且皇帝就在那看著,不能來半點爆脾氣,否則隻會落人口實,還會被皇帝訓斥,郭侍郎你還有沒有規矩了?朝堂之上是你撒野的地方嗎?
想想皇帝可能的訓斥,郭亦鎮就後怕,他得小心應付這一茬。
“林大人,你這是混淆視聽混水摸魚,規矩就是規矩,即便你講岀一朵花來,該遵守的規矩還是得遵守。”
郭亦鎮板著一張臉,一副清官的派頭。
林哲也把精神勁卯足了,氣勢上決不能輸。
“郭侍郎,你作為一名朝廷命官講話要有分寸,朝堂上是你信口開河的地方嗎?你哪隻眼睛看到林某混淆視聽混水摸魚了?講到混水摸魚,其實你才是我大宋朝混水摸魚的高手,你怎麽好意思講林某?林某雖初入官場但也不會慣著你,還有你不要以為你在朝堂上有幫手就可以肆無忌憚,凡事都有意外的,你昨日沒遇上並不代表今日也不會遇上。”
林哲生怕在場的高官會起哄來幫郭亦鎮,他幹脆挑明了說,這樣一來在場的高官們都不好意思開口幫郭亦鎮了。
郭亦鎮這下有些不知所措,林哲的話讓他很是不安,他的小脾氣上來了。
“林大人,其他的就不扯了,就問你一句話,你為何要阻止吏部往大理寺派一名少卿?”
林哲給了一個強力迴複。
“郭侍郎,林某並沒反對吏部往大理寺派一名少卿,隻是事有緩急,大理寺現在最需要的是一批精悍的衙役來保證大理寺的正常運常,並且所進之人必須經過林某的審核,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隨意進人,讓吃閑飯混日子的進來,把大理寺搞得烏煙瘴氣不說,還讓整個大理寺毫無戰鬥力,倘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隻怕大理寺還會被血洗,到時候這個責任由郭侍郎你來負麽?至於吏部派少卿之事可暫緩,少一個官對大理寺而言沒啥影響,還能節約一些俸祿錢,要是少了精悍的衙役,估計對大理寺的辦案及守衛都會有不小的影響。”
林哲這番話一出,在場的高官幾乎都愣住了。
在林哲的言論當中,居然是兵比官重要,這是哪門子歪理?這怕是林哲為獨霸大理寺故意使的詐。
大家都知道要是沒有官,誰來安排兵做事以及怎麽做事?
兵根本隻會蠻力嘛,又不會識字寫字,連起碼的禮節都不懂,哪裏會是兵比官重要。
高官們這會是急於反駁林哲,可又擔心偷雞不成反遭林哲的吞噬,幾經折騰最終決定讓參知政事錢伯華上場駁斥。
錢伯華不負眾望,上場便將了林哲一軍。
“林大人,你這樣講就不對了,你這是完全沒有站在朝廷大局上看問題,一個朝廷沒有官能正常運轉嗎?兵到處都是,官還是比較的稀少的,你不能一概而論就此貶低朝廷官員的用處。”
錢伯華甚是狡詐,他上來就給林哲扣了一頂貶低朝廷官員的大帽子,這要是傳出去了,林哲豈不成了朝廷官員的公敵了。
林哲當然不能任由錢伯華這個老匹夫胡說一氣。
“錢大人,你作為大宋朝的老臣子這樣講就更不對了,林某哪裏沒有站在朝廷大局上看問題,錢大人你作為一個老臣子不應該犯這樣的錯,況且林某隻是講大理寺的問題,你扯朝廷大局幹啥?其實吧,每個人隻有做好自己的事情,方能穩定朝廷大局,就拿種地的農民來說吧,要是農民都不願種地了,大宋朝哪還有糧食,錢大人你口中的朝局能穩嗎?”
林哲一個簡單比方就駁得錢伯華體無完膚,這讓錢伯華很是難堪。
“林大人,你這是偷換概念,你滑頭的很,老夫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你糾纏,一句話,吏部派不派少卿去大理寺不是你所能決定的。”
錢伯華企圖一錘定音,蠻橫的完結這個問題的爭論。
林哲也不示弱。
“錢大人,這好象也不是你所能決定的,你激動過啥,還是由官家定吧。”
一聽要由皇帝來決定,眾高官一時慌了,他們實在是不敢去觸碰皇帝的底線。
剛好皇帝在一旁也聽煩了這些,他一臉嚴肅宣布了。
“鑒於大理寺的情況,朕毫無疑問的選擇支持林愛卿。”
皇帝這話讓眾高官很是不爽,雖然他們早有預料,但他們還是一臉的失望。
尤其是中書侍郎郭亦鎮,屢次攻擊林哲都失算了,不知心中的這口惡氣什麽時候才能出。
皇帝見眾人無反對,他才不願意再耗下長,趕緊吩咐內侍官宣布散朝。
眾高官很是不情願,但又無可奈何,隻能是先行退朝再行商議。
林哲心裏其實巴不得早點散朝,在這鬥嘴風險係數太大了,搞不好就會陰溝裏翻船,讓高官們一把擼了,幸虧散了。
還是趕緊先去內侍省了解一下,皇帝今日為何如此疲憊。
雖然皇帝堅定的站在了林哲這一邊,但皇帝今日有點異常,且內侍省都都知吳嶺故意隱瞞皇帝換近身內侍之事,這明顯不對。
如不嚴懲這廝,日後說不定會被這廝給賣了,這廝的心著實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