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所以會不遠千裏渡海跑到東北找金國結盟,都源自於童貫同誌的一次出使遼國。


    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八月,童貫陪翰林學士鄭允中一道出使遼國,沒想到在上京見到了天祚帝及其臣屬,因為自己宦官的身份備受嘲諷奚落。鬱悶的童貫例行公事完之後便與鄭允中打道迴府,走到半路上盧溝橋處住宿時,一個叫做馬植的遼國官員敲開了童貫的門。


    馬植家族世居幽州,本人擔任遼國光祿卿,對遼國上上下下內政外交了解的一清二楚,雖然早在北宋政和元年、遼國天慶元年,遼國還未顯示出亡國的征兆,但東北的女真部落已經開始逐步坐大。


    平定蕭海裏叛亂時女真兵就已經表現出遠勝於遼軍的戰鬥力,後來幾年遼國對女真諸部采取不管不問的態度,完顏部逐漸統一女真各部,馬植判斷,完顏部必將成為遼國心腹大患,而北宋完全可以趁此良機奪迴幽雲十六州,就憑天祚帝這種昏君,肯定無法阻止北宋和女真兩麵夾攻。


    童貫心動了。


    在神宗的戰略規劃中,盡複漢唐舊疆是他的終極夢想,而這其中收複幽雲十六州就是重要的戰略節點。甚至在在駕崩前,神宗都沒忘記這些戰略規劃,並且留下遺訓,能收複幽雲十六州的,封王爵,即使非皇室也應封異姓王。


    什麽宰相樞相太師太尉的,能異姓封王那才是天下至高無上的榮耀,政和元年的童貫已經官至檢校太尉,統管西北諸路軍政事務,作為一個宦官已經升無可升了。再往上升進入宰執,去朝中擔任宰相或者樞相機會渺茫,不如收複幽雲封個異姓王,童貫有了新的追求。


    童貫人在遼國,不方便直接帶馬植迴北宋,於是就在與馬植長談後選定了其他的時間“約期來歸”,讓馬植對遼國形勢審時度勢,約定歸宋之日,便是北宋收複幽雲十六州行動之日。


    遼天慶五年、北宋政和五年三月,馬植派人送密信給北宋朝廷,詳細介紹了阿骨打建國以及遼金對峙局勢,並準確的判斷了遼國必亡的結局,表示時機已到,希望大宋接納自己前來投奔。


    徽宗收到密信犯難了,接收吧,宋遼兩國關係一直友好,突然接收對方降官道義上說不過去,不接收吧,馬植是遼國漢人,北宋想要完成終極統一大業就不能不管這些漢人,不能丟了人心。


    拿不定主意的徽宗朝會上說出了他的顧慮,沒想到宰相蔡京和軍界大佬童貫兩人一致主張接收馬植-遼國眼看著要完犢子了,這時候還跟他講什麽仁義道德?


    於是在蔡京童貫的力主之下,北宋政和五年四月,馬植終於來到了他魂牽夢繞的故國北宋,進入到北宋京城開封,見到了宋徽宗。


    徽宗朝堂上親自接見了馬植,並與馬植就遼國的形勢做了深入的討論,在馬植的陳述下,北宋君臣終於了解到了遼國的真實形勢,遠比外交途徑得到的情況要惡化的多,介紹完遼國最新形勢後馬植建議,應當盡早起兵征伐,收複幽雲。


    是否直接出兵,朝廷分成了兩派,蔡京童貫主張直接出兵征伐幽雲,而樞相鄧洵武堅決反對出兵,並且拿太祖太宗朝舉例,當時曹彬潘美哪個不是一等一的名將?曹彬潘美尚且拿不下幽雲,現在又有哪名將領能帶兵拿下幽雲?


    鄧洵武挺幽默的,徽宗朝政和年間軍界最大的大佬就是童貫了,雖然樞密院總管所有武將,但樞密院畢竟是個朝廷機構不親自去前線打仗,童貫你不是很想打嗎?你不是自認為很能打嗎?我說你不如曹彬潘美你不反對吧?


    童貫恨得咬牙切齒卻沒辦法,因為徽宗經過考慮還是覺得輕易起兵伐遼太過冒險,最後拍板決定,河北諸軍嚴加防備不可輕舉妄動。


    徽宗要等待時機,沒想到時機很快就來了,政和七年六月,遼國遼東一批老百姓因為堅決不肯降金,乘船逃出老家,在海上漂流數日後來到了山東半島的登州。北宋朝廷也從遼國這批老百姓口中得知,阿骨打起兵以來屢戰屢勝,遼國遼東地區已盡數被金國占領,國家危在旦夕。


    金國既然打遼國一打一個準兒,那何不與金國結成同盟,借金國之力來消滅遼國,大宋坐收漁人之利?大聰明徽宗派遣使者經過數次接觸,終於與阿骨打達成了初步協議,即各自攻伐遼國,取其土地,幽雲十六州由北宋自行攻打。


    麵對北宋的熱情結盟,阿骨打的態度基本上就是沒什麽態度,女真人世居東北,對中原漢地本身也沒什麽興趣,你要收複幽雲你自己去打就行了,你要想結盟那咱就結盟,畢竟多個朋友比多個敵人強。


    而北宋這邊,徽宗卻對阿骨打的態度非常重視,感覺阿骨打這意思就是幽雲十六州已經許諾歸還給自己了,馬上派馬植帶著國書前去簽訂正式的盟約。


    值得一提的是,在宋金兩國數次往來使者過程中,高麗聽說了北宋要與金國結盟共同對付遼國,派人給徽宗進諫,說金國虎狼之國,絕不可交往,勸說徽宗不要招惹金國。


    當時高麗已經與金國達成了和平協議,實際上金國給高麗的條件甚至要比遼國的條件要好,當年遼國占領的保州(今朝鮮平安北道義州市)也歸還給了高麗。


    可高麗朝廷卻依然認為,金國不如遼國,金國不值得交往。


    金國到底咋樣,徽宗不知道,蔡京和童貫不知道,北宋滿朝文武沒一個人知道,但是與金國打了多年交道的高麗是知道的。然而高麗反對無效,徽宗吃了秤砣一般一定要跟金國交這個朋友,誰也攔不住。


    宣和二年四月,帶著國書的馬植經過長途跋涉終於在金上京見到了阿骨打,在呈遞了北宋國書並得到阿骨打首肯後,金國交換了本國的盟約國書,兩國盟約正式簽訂。


    完成任務的馬植剛想鬆一口氣,留了個心多看了一眼金國國書,誰知這一眼看的馬植急火攻心,原來金國的國書裏寫了“許燕京七州,不許雲州”。


    幽雲十六州幽雲十六州,光給幽州不給雲州這算什麽事兒?金國官員卻不這麽想,而是拿出徽宗禦筆親自寫的國書,上麵寫的清清楚楚,大宋要收迴“燕京舊地”。


    幽州治所幽州城又稱燕京,與雲州相隔數百裏,寫國書就是簽合同,合同裏不把條款寫清楚,等簽完約了才發現吃虧,這時候想反悔就難了。


    徽宗這個輕佻天子,曆代祖宗反複念叨的幽雲十六州,到他這兒都能簡寫成燕京舊地,可問題是你北宋人知道指代的幽雲十六州,人家金國憑啥就也默認是幽雲十六州呢?


    馬植身負皇命,雖然徽宗捅了個大簍子但還是據理力爭,拚命跟阿骨打反複扯皮,最終在馬植的不懈努力下,阿骨打同意:


    一、宋金兩國聯合滅遼,金國攻取遼上京、中京,北宋攻取遼南京,待天祚帝被俘後,遼西京一帶可交還給北宋;


    二、滅遼之後兩國以榆關為界,和平相處;


    三、北宋將給遼國的歲幣悉數移交金國;


    四、延邊榷場正常開放以利於兩國貿易。


    至此,宋金“海上之盟”正式簽訂。平心而論,這份協議勉強也算是份平等協議,尤其是其中的“以榆關為界”,榆關就是後來的山海關,關內有一部分領土屬於當時遼南京道管轄卻又非原幽雲十六州地區。要是真能以榆關為界,北宋當時的疆域就是低配版明朝,從幽州一帶到遼東除了走榆關外其他地方全是大山無路可走,榆關重要性不言而喻。


    後來明朝控製著山海關,國家都亡了清軍愣是打不進來,一旦北宋能占領榆關,對國家的安全形勢而言無異於天大的利好。


    然而這些條約卻有著致命的問題-都是阿骨打口頭答應的。


    根據阿骨打生平和後來表現,可以知道阿骨打是個言出必行的真君子,可問題是阿骨打活著肯定沒問題,金國都聽阿骨打的,阿骨打要是死了呢?


    宣和二年,阿骨打已經五十三歲了,這在宋代已經是不小的年齡了,萬一阿骨打病逝,其他人能承認口頭條約嗎?


    承不承認其實也不重要,國與國的交往中,條約從來都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能夠起決定因素的隻有一個,就是國力。


    那麽堂堂大宋帝國在自作聰明連國書裏領土都寫錯的宋徽宗的領導下,國力又怎麽樣呢?


    答案是國力相當之垃圾,兩國結盟之後金國很快便信守盟約進攻遼國,而此時北宋卻無法出兵,因為國內方臘起義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