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四月某一天,繁忙的開封城街頭突然出現一老一少兩人,一路走一路聚眾演講,吸引了大批吃瓜群眾圍觀,頗有些街頭藝人的風範。


    隻是這二位演講的主題實在太過驚悚:我,流落民間的皇子。


    宋朝時候可不興霸道總裁影視劇,兩人也不是說書的,而是真的在向老百姓介紹自己的身世,年輕人叫冷青,號稱自己是仁宗流落民間的皇子,當年自己母親曾經在宮中伺候仁宗,後來宮中失火,部分宮殿重修,不需要那麽多宮女了於是就遣散了一部分宮女,冷青母親因此離開,迴到家中發現自己已經懷孕,經過十月懷胎生下冷青。後來母親年歲漸高,病逝前告訴冷青是皇子。年長人叫全大道,是個和尚,冷青母親病逝後生活無處著落隻好流浪,全大道好心收留了他,得知他是當今皇子後願意常伴左右侍奉,現在跟隨皇子來到京城麵見聖上認祖歸宗。


    仁宗時年已經四十多歲了,之前最後一個小兒子夭折已經過去近十年,如果年輕人真的是仁宗兒子,那麽他將是大宋王朝毫無爭議的皇位繼承人。圍觀群眾越聚越多,消息傳到了衙門裏,當時的開封府知府叫錢明逸,錢明逸這個人能力很差,之前是靠著政治投機依附呂夷簡一步步升遷上來的,慶曆改革時在朝中唱反調彈劾範仲淹富弼,後來慶曆改革失敗,範仲淹等人遭貶,錢明逸再次投機成功,出任開封府知府。


    有些人就是在朝廷寫奏疏彈劾當噴子一流,到了地方當一把手需要殺伐決斷就不行了,歸根到底還是能力有限,根本就是個膿包。


    膿包錢明逸聽說有人自稱皇子頓感茲事體大,趕緊叫人把倆人帶迴衙門審問,人來了一進衙門,冷青一聲大喝,錢明逸安敢不起!


    也不知道是不是冷青身上真的有帝王之氣,坐在桌子後麵的錢明逸大人不自覺的就站了起來,他這一站起來旁邊的推官都驚呆了,這案子還沒審呢領導咋被對麵給唬住了,趕緊提醒他坐下審問。


    錢明逸這才想起來自己是主審官,迴了迴神兒,問冷青自稱皇子有何證據,冷青便把街頭演講的說辭又說了一遍,完了又拿出來一件龍鳳肚兜,說這就是自己身為皇子的證據。


    龍鳳肚兜是皇家專用衣物,按照宮廷製度,每位宮女在侍寢之後都會受賜一件龍鳳肚兜作為紀念品。經過專業鑒定對比,冷青所持龍鳳肚兜是真貨。


    可僅僅一件龍鳳肚兜也很難說明冷青就是皇子,錢明逸又問冷青和全大道二人,除此之外還有什麽別的能佐證冷青是皇子的。


    冷青說不上來,於是開始喃喃自語,而後開始像精神病一樣大喊大叫,錢明逸隻好安排先行關押。


    有皇子的證據但又證據不足,讓出示別的證據對方就開始發狂,這案子實在難判,錢明逸無從下手,最後以精神不正常的名義判處將冷青和全大道遣送到汝州統一安置。


    牽涉到真假皇子,關係實在太大了,仁宗自己前三個兒子全部夭折,如果這個皇子是真的那麽無異於天降大禮。錢明逸的判決上報中央後,仁宗召集朝議,最後決定無論冷青是否真皇子,必須一查到底,把真相查出來。


    徹查案件,官場混子錢明逸顯然是勝任不了的,經過深思熟慮,仁宗把這個重任交給了諫官包拯。


    諫官包拯不是個普通官員,而是仁宗朝當時的官場明星。


    包拯是廬州(今安徽合肥市)人,天聖五年二十八歲的包拯考中進士,被任命為建昌(今江西永修縣)知縣。本來高中進士步入仕途這是天大的好事,但包拯父母年紀大了難以跟隨包拯赴任,包拯又不願離開父母,於是他就辭官不受繼續待在廬州老家伺候父母。再後來,父母相繼病逝,朝廷召包拯進京聽候調遣,但是包拯以守孝為名,繼續待在老家,分別給父母守孝三年直到守孝期滿,景佑四年,三十八歲的包拯才啟程進京。


    從二十八歲到三十八歲,多麽黃金的人生,包拯全部用來給父母盡孝,雖說古代封建社會注重孝道,但犧牲自己仕途為父母盡孝的畢竟是少數,更何況這孝道守了十年。


    孝順的包拯被朝廷委派到天長(今安徽天長市)做知縣,遇上了一樁棘手的案子。當地一名百姓來告狀,說自己家的牛被人割了舌頭,請衙門做主找到罪犯。


    牛要是被割了舌頭就沒辦法吃草,久而久之就會餓死。牛主人為了減少損失最好的辦法就是把牛宰了吃肉,還得早點兒宰,宰晚了牛餓瘦了損失更大。可依照宋律,牛是生產工具,不能輕易宰殺,普通百姓擅自宰牛那是犯罪要被判充軍。


    包拯想了想告訴牛主人,讓他迴去盡管把牛宰了吃肉。


    牛主人懂法,知道擅自宰牛違法,向包拯表示不敢宰牛。包拯卻成竹在胸對牛主人說,此事悄悄行事切勿聲張,一切後果由包拯承擔。


    牛主人滿腹疑惑的迴去,按照包拯的要求宰了牛,也沒告訴別人。沒過幾天,有人來衙門狀告牛主人擅自再殺耕牛,包拯二話不說直接讓衙役把告狀的拿下,問對方為什麽割牛舌?


    告狀人裝糊塗,說不知道什麽割牛舌。


    包拯接著問他怎麽會知道牛主人宰牛?


    告狀人說自己親自到牛主人家查看了,發現牛被宰了才知道。


    包拯又問好端端的為什麽跑去牛主人家看人家有沒有宰牛?


    告狀人迴答不上來了,包拯替他說,就是因為他把人家牛舌割掉,牛主人為了減少損失無奈之下隻能宰牛,而等他看到牛主人宰牛之後跑來告狀,就是想誣陷牛主人。


    這下子,告狀的徹底泄氣了,一五一十全招了,跟包拯的推斷分毫不差,最後判告狀人挨了板子,並且要全部賠償牛主人損失。


    三年知縣任期很快結束,按照製度,進士任職地方結束後要進京述職,政績合格的是要提拔的。慶曆元年(公元1041年),包拯進京述職,受到仁宗褒獎,當時包拯住的旅館離當朝宰相呂夷簡家非常近,呂夷簡很欣賞包拯但礙於麵子又不好主動去找包拯,於是包拯麵完聖之後就等在家裏,以為包拯住的這麽近一定會親自來拜會拜會自己。可呂夷簡左等右等,等到最後也沒等到包拯,派家仆去打聽,原來包拯已經出發去端州(今廣東肇慶市)赴任了。


    呂夷簡雖然對包拯不太熟,但包拯對呂夷簡可太熟了,範仲淹、歐陽修這些大佬跟呂夷簡鬥法的事跡在北宋政壇廣為人知,包拯沒興趣依附呂夷簡,做官嘛,坦坦蕩蕩,大公無私。


    包拯第二次赴任的端州在當時是個非常有名氣的地方,因為盛產一種奢侈品“端硯”。端硯是硯台的一種,古時候讀書人寫字需要研磨,研磨肯定要有硯台,而端硯就是硯台中的極品,相傳端硯手感特別好,研出來的墨均勻書寫流暢。其實到今天端硯也很受追捧,隻不過現在寫書法的多用現成墨汁,研磨的少了,更多的是小圈子愛好而已。


    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好東西有時候往往不一定能給當地百姓帶來福祉,也可能帶來厄運,端州的端硯,遼東的海東青,都沒能造福當地百姓,反而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根據朝廷製度,端州每年要向朝廷上貢五十方端硯,端硯並不是隨地就能開采,而是要在西江北岸山上的幾個岩洞裏開采,岩洞裏有泉水流出,硯礦就在泉水下麵。想要開采端硯,就得先上山,再鑽洞,再下水,然後人工用鎬來鑿取。


    這種勞動方式,跟下井挖煤也沒什麽區別了。


    勞動人民再辛苦,也架不住當時達官貴人們的喜愛,朝廷規定五十方端硯,可在之前的曆任端州知府為了巴結權貴都是加大開采量,每年上百方的端硯進貢到開封,除了獻給中央之外還要給各個朝廷大員單獨送禮。每年因為開采端硯受傷的、致死的老百姓數不勝數,當地百姓苦端硯久矣。


    楚王好細腰,宮娥多餓死,包拯來了,要刹住這股不正之風。他向朝廷上梳,陳述開采端硯給當地百姓帶來的沉重負擔,請求將端州每年進貢端硯數量由五十方降為十方。


    奏疏上報上去,沒過多久朝中傳來仁宗詔書,準奏!


    簡直是天大的喜訊,端州百姓一下子減輕了負擔,不僅如此,包拯還規定,今後開采端硯一律按照朝廷規定數量開采,十方就是十方,多一方也不采。


    職場混跡多年,有時候捫心自問,如果是我麵對多年的慣例,已經習慣沉重負擔的下屬和苛刻要求的上級,即使不合理不公平,我會提出抗議嗎?


    我不會,我會保護好自己,做好上傳下達不招惹無妄之災,可難道進士出身的包拯不懂得這些嗎?包拯顯然是懂的,但心係百姓的包拯根本不在乎朝中非議或是政治風險,這是一個真正偉大的靈魂。


    治理端州三年民生大為改善,包拯再一次進京述職,這一次被朝廷任命為監察禦史,做了一名諫官。


    雖然擔任了諫官,但包拯孝子、斷案如神、大公無私的美名早已傳遍北宋官場,仁宗本人也是包拯的粉絲,非常喜歡這位德才兼備的官員,把真假皇子案交給包拯,仁宗一百個放心。


    包拯奉命辦案,馬上開投入到緊張的案情偵破工作中,經過大量的基層走訪、查證相鄰口供、尋找關鍵線索,終於把案情水落石出,冷青這個皇子是假的。


    包拯調查發現,冷青母親確實王氏確實曾在宮中侍奉過仁宗,龍鳳肚兜是真的,也確實因宮中大火後被遣散出宮。出宮之後王氏嫁給了冷青父親冷緒,在冷青出生前冷清父母已經生過一個女孩兒,也就是冷青的姐姐。且根據宮中起居注所記載,冷青姐弟倆生辰八字與王氏懷胎十月生產的日期對不上,不可能是皇嗣。


    冷青父母後來先後病死,家道中落,他本人遊手好閑不務正業於是日子過得越來越困難,四處漂泊號稱自己是皇子,無意間遇到和尚全大道。全大道本名高繼安,年輕時因犯罪被判充軍,後來假扮和尚依靠招搖撞騙結交權貴,遇見手持龍鳳肚兜的冷青便心生一計,打算到開封幹一票大的、,於是跟冷青計劃好到開封找皇上認親,如果騙過去了,那麽兩人一輩子榮華富貴甚至君臨天下,一旦被識破,馬上由冷青裝瘋賣傻以癲狂糊弄過去,避免被進一步審出破綻。


    案情真相大白,冷青和全大道無從抵賴供認不諱,兩人被依法處斬。


    冷青伏誅,仁宗百感交集,雖說皇子流落民間這種事實在罕見,但萬一是真的呢?漢武帝的戾太子伏誅多年之後還能從民間找到流落的皇嗣,仁宗太渴望這樣的奇跡也能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四十多歲的老皇帝膝下無子,於國於家都是重大的缺憾,仁宗雖貴為天子但天子也是人,也想要個和和美美的家。


    從小與母親骨肉分離,長大之後又眼睜睜的看著自己三個兒子先後夭折,縱使對家人有再多的愛也難以傾注,孤獨的仁宗轉身迴到宮中,把這份愛給了張貴妃。


    張貴妃父親早年中進士之後死於任上,母親含辛茹苦養育孩子終歸無力撫養,張貴妃機緣巧合下進了皇宮被宮人撫養。小張貴妃非常聰明伶俐,從小擅長跳舞,進宮後逐漸長大愈發漂亮,跳舞又跳得好,引起了仁宗的注意。


    史書記載張貴妃“善承迎”,長得漂亮跳舞跳的好會來事兒,父親是進士說明這孩子出身也好,仁宗是喜歡得不得了,給張貴妃一頓升遷,到了皇佑年間,張貴妃終於升到了貴妃級別。


    看過《甄嬛傳》的親們都知道,封建社會後宮裏,貴妃已經是很高級別了,況且張貴妃還是得寵的貴妃,一時間風頭無兩。張貴妃有個親伯父張堯佐,也是進士及第在外任職,當年張貴妃父親病逝後母親想要投奔伯父,結果張堯佐以路途遙遠為借口拒絕張貴妃母女來投奔。張貴妃後來發達了想要提拔自己娘家人,思來想去也沒什麽至親,隻剩這一個伯父,那就給伯父提拔提拔吧。


    麵對不計前嫌的侄女,張堯佐簡直大喜過望,於是在張貴妃的運作下,原本任開州(今重慶開州區)知州的張堯佐迴到開封一路提拔,最後做到了三司使的職位。


    三司使我們之前重點講述過,位高權重關係重大,能力如果不是特別過硬就不可能勝任得了,而張堯佐同誌靠著裙帶關係居然升任做了三司使,實在是無法服眾。處理完冒牌皇子後,諫官包拯向仁宗上梳,請求罷免張堯佐三司使之職。


    包拯接連上梳,仁宗不勝其煩,這老包沒完沒了了,可又不能駁斥他,畢竟包拯上梳大公無私沒一點兒毛病。終於在包拯的多次彈劾下,仁宗下詔罷免張堯佐三司使。


    伯父被彈劾罷官,張貴妃心裏自然是不好受,找到仁宗求情,既然沒了實權,整個虛職享受享受榮華富貴總可以了吧。在張貴妃的遊說下,仁宗同意授予張堯佐節度使和宣徽南院使的職務,享受個待遇安度晚年。


    節度使早在宋初就已經成了虛職隻享受待遇不領實權,宣徽院掌管祭祀、禮儀,分為南院北院,但常年來宣徽南院使和宣徽北院使也淪為虛職沒什麽實權。雖然都是虛職,但這兩個虛職地位很高,在朝中一向隻授予德高望重的大佬,而基於張堯佐這種攀親攀上來的官員,根本不夠格得到這樣的虛職。


    但是夠不夠格皇上說了算,仁宗答應了張貴妃,這事兒算是定了,畢竟天子一言駟馬難追。


    事情說定之後第二天仁宗上朝,張貴妃拉著仁宗的手一直走到宮門口還不忘提醒仁宗,官家不要忘了宣徽使,仁宗連連答應。走上大殿坐定,向群臣提起來給張堯佐授予節度使和宣徽使的事兒,意思是大家沒意見咱就這麽定了,沒想到這話剛一說完包拯就第一個反對。


    北宋的皇宮跟後來明清時候故宮那種不同,規模較小,尤其是平時上朝所在的垂拱殿,皇帝離臣子比較近,議事起來很方便。包拯這麽一反對,開始了滔滔不絕陳述反對的理由,畢竟進士出身學富五車,包拯這一說起來再也說不完了,而且越說越激動,說到高潮口沫橫飛,唾沫星子噴了仁宗一臉。


    仁宗真是有苦說不出,我收迴成命還不行嗎?最終在包拯的建議下,隻授予了張堯佐節度使的職務,沒有授予他宣徽使。


    退朝了,仁宗迴到後宮,張貴妃趕緊上來問宣徽使任命有無下詔,仁宗這才想起被包拯噴了一臉的唾沫,用袖子擦了一把臉鬱悶的迴答張貴妃,宣徽使宣徽使,你就知道宣徽使,不知道包拯是禦史嗎?


    張堯佐的好事兒被包拯攪黃了,可包拯對張堯佐並無個人恩怨,一切都是出於公心,彈劾完張堯佐之後,包拯又短暫的出任地方知州、開封府知府、嘉佑三年再次迴到中央,擔任諫官之首:禦史中丞。


    當了首席大諫官就要發揮諫官領導的作用,於是剛剛迴到中央的禦史中丞包拯上梳,提起了那個大家都心知肚明又長久以來都不太敢提的話題,勸諫仁宗立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