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封為福王並有了王府就如汽車開上高速公路項目一個接一個啟動,可就算是如此他仍然沒有忘記一件事。找了一個名為陳述的宦官,讓他去負責靈山島對岸小珠山下管理農莊。


    可以在靈山島對岸購地建設蔬菜及養殖基地,這是常洵就封福王條件之一。不過沒文臣同意的常洵這條要求,在那裏購買一些土地種菜、種果樹、養豬、養雞、養魚之類也不可能有人阻止。


    但辦在靈山島對岸的農莊這些項目雖然作為主要任務之一,處在四麵丘陵的農莊可還擔任著果樹改良任務,陳述之所以獲得這項任命,除了其它條件外他家是果農也是一個。


    當然這時代的果農種不出後世那樣的優良品質,關鍵在於他們缺乏改良品質,並擴大產量的技術而常洵卻知道,並且準備從這農莊開始試驗這些技術。不過需要改良的不僅是水果之類,還包括糧食作物等。


    隻是今年來不及了,至少要到冬季常洵會讓農莊挑選出一些識字又聰明肯幹踏實的年青人,到京城聽他講授改良種子的方法。


    或者說常洵不是農業專業講什麽課?可他至少知道異花授粉的雜交技術,嫁接加扡插無性繁殖等技術呀,有錢又有權,告訴了他們讓他們自己試就可以了。


    這就是有權有錢的好處,別人說異花授粉等被人笑話,常洵說那些人會照做,心裏不大相信也一樣。何況常洵並非瞎說,這技術可是後世成熟技術。


    這時讓他們試隻不過成功率大一點小一點,隻要有成績一步步前進終究比不做好,如麥子改良後每畝多收幾十斤全大明會增產多少?


    匆匆建立農莊還有一個原因,與萬曆攤牌獲得同意後常洵就派人去南方找土豆、紅薯、玉米等種子,來得及今年就種一茬。至於為什麽趕種一季也重要,因為這些種子還要馴化。


    與那些以為大明末年有了玉米、紅薯、土豆北方的糧荒就可以基本解決的人不同,常洵知道沒有那麽簡單。那些人是想當然了,將二十一世紀的產量打個折卻打折太小了,才得出這些一種一切ok的結論。


    雖說常洵不清楚具體數據,可隻用一件事就可以知道玉米之類在解放前後的產量。1958年中央有個農業發展綱要,這綱要就是要求農業努力提高產量,標準為江南年畝產稻麥等八百斤;長江黃河之間六百斤,黃河以北四百斤。


    這就是說那時玉米並不會達到四百斤的,因為長江黃河之間基本上二年三季為主。到那時才收這產量剛引種高產那有可能,實際上明末官府在山東推廣過玉米卻引起激烈反對。


    或者說官府工作方式有問題,不過產量也不可能很高,不然真缺糧的人還會願意試種一下的,效果好自然會慢慢傳開。


    當然玉米產量比麥子高一些外,對土地要求低一些,所以後來山東大部分糧食作物為玉米,稱之為六穀,可就算是如此也勉強糊口而已。


    那還是種了許久適應本地氣候條件了,一開始產量還要低。所以常洵要及早引進挑選出適應北方氣候的品種,再加以改良,幾十年後多不希望山東畝產六百斤他就滿意了。


    因為玉米當飼料比較好,還有秸杆處理好一樣可以當牛羊飼料。紅薯產量雖高能頂糧食就不會那麽誇張了,又不可能長期吃隻能救急,不過有可以做粉皮釀酒等好處引進與推廣種植勢在必然。而且也是有個適應本地氣候問題,所以要及早引進好。


    各項需要第一時間啟動及有條件馬上啟動的項目進入五月也基本上完成了,之所以啟動如此迅速順利並非常洵能力很強,更關鍵在於他自恢複了記憶,手勁能夠握筆,就開始讓侍候他的宦官多磨墨汁,又找來最粗鵝毛製筆書記。


    後麵見鵝毛書寫並不理想,依照後世鋼筆筆尖找首飾匠製作了黃銅沾筆。實際上沾筆是鵝毛筆到鋼筆之間的過渡在西方流行不短時間,可原子筆、水筆之類大興後鋼筆也幾乎不用了何況沾筆。


    還好常洵對鋼筆還有影響,另外沾筆隻是鵝毛筆的金屬化他能想到不奇怪。有了鵝毛筆及後麵的沾筆,常洵就可以快速記錄他迴憶起後世的各種知識、見聞,包括曆史、經濟、政治、工業、農業、地理、數理化、人物、、、反正無所不及,隻要記得就記錄下來,然後分門別類編輯整理。


    稍後又考慮何事如何啟動,如從什麽地方著手,找什麽人等等。不僅如此還將思考結果記錄下來形成草案,並附上所記得的相關資料。


    如冶金上他在技術上就記了坩堝、高爐、平爐、轉爐、、、;焦炭、石灰岩、、、;彈簧鋼、高炭鋼、合金鋼、鉻鋼、高錳鋼、、、;馬鞍山、大冶、遵化、鞍山、淮煤、萍鄉、、、等等所有關於這方麵的技術、原料、產品、鐵煤礦石等訊息。


    這樣的預案當然想到什麽記什麽想起一點記一點,因此有的名目就是一個名字,有的名目下麵有長短不一的介紹。比如馬鞍山下麵就記了大概位置,彈簧鋼下麵就記著矽、鉻、錳等可以提高彈性的礦物等等。


    有了預案常洵才能一下知道冶煉項目怎麽起步,結合他這時手下缺人,馬上占鐵礦造高爐不大可能也不大必要,隻有一個小王府這才決定從坩堝開始研究。


    雖說這不如自己占鐵礦辦冶煉廠建高爐,並且用大投資、高技術、低成本、高質量、高產量逐漸壟斷大明這方麵產業。甚至是下延到壟斷刀剪、農具、工具等產業產品有氣勢,而且是他也真有這樣的打算,可也不急於一時呀。


    況且坩堝在研究冶煉技術,生產種類繁多卻需求量不大的高品質、特殊鋼材,這時候還是繞不開的坎。因為高品質鋼所需的轉爐幾十年努力才能初步具備,坩堝冶煉代價大一些產量低一些,卻研究代價低響應快,容易先解決有無問題。


    這且不提五月中旬靈山島建設方案模型完成,常洵讓人將兩塊模板一起送進翊坤宮,這一天常洵也不去王府,就等模板送到向鄭貴妃介紹。


    作為有後世經曆的靈魂對最愛常洵的人,新常洵不可能如真是母子那樣的感情,至少多少存在一些旁觀者心理。可鄭貴妃在後麵曆史上的形象比較負麵,實際上也就是為常洵爭取位子一事引起的一些風波。


    這風波有撲朔迷離的''''梃擊案'''',與持續很久夾雜各種因素,本不甚必要的''''國本之爭''''。因為廢長立幼曆史上這一次之前之後都有,因此動搖了國本有幾?後麵''''聖明''''的''''我大清''''根本不管這一套,也不見同樣孔孟儒生出身文臣出聲。


    所以這次''''國本之爭''''有對鄭貴妃今後幹政擔心,有對萬曆的不滿等諸多因素,宗法因素有但更多為一個大帽子,並且並非是鐵帽子,而是文臣想戴就戴的帽子,如後麵第二代福王繼位時同樣東林黨為主的文臣就以立賢而不是立長加以反對,那麽這時不可以立賢嗎?


    ''''國本之爭''''文臣與萬曆的責任更大,鄭貴妃主要是愛子心切的母性本能為主,所以後世的負麵為主評價或形象不夠客觀。而且是鄭貴妃待人寬和大方,反倒是王皇後刻薄淩下,當然這也可能更多因不得寵引起的性格畸變不談。


    常洵作為人子受到鄭貴妃真誠關愛,在爭太子上因種種因素沒有配合她爭取,反而忽悠她同意比曆史上更早封為福王,並以三島為封地這一看起來不靠譜的選擇。


    雖說常洵這一選擇真有奧妙,在鄭貴妃有生之年也能看到兒子成為皇帝。可這時那是秘密,麵對雖同意卻憂慮猶存的鄭貴妃,常洵隻能先以這兩塊模板繼續忽悠寬慰其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