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助建造王宮的工部幾個大匠見了常洵設計的防波堤設計十分佩服,再看他準備水深六米線投下一些幾千斤以上的亂石,來源為山上工程挖出也十分讚歎。這一來除了港口其它地方大船根本無法靠攏島嶼,安全上十分有益費錢不多,可他們又沒有想到。


    再看城牆設計他們都是設計了一圈城牆,常洵卻是環繞全島邊緣削填如梯田築成高一丈多石牆二三層,另配一些更高一些的炮台、哨所。如此每一層高度不大卻是上下互相支援,拒敵於無法立足之地。


    因為敵人大船靠不攏,小船載一些人在很窄的淺灘兵力展不開,還受上麵炮擊。防禦效果比敵人上了島攻打宮牆還好,比僅造城牆花錢也不會多外,還有好處就是如此一來有一環島的寬闊平坦大路了,此對許多事都有好處。


    而且常洵在宮城所在也是如此設計,削山坡為城牆,再砌矮牆安全上比城牆不差什麽,居住在裏麵不會覺得壓抑封閉。加上周邊山林海洋盡收眼中,住宮中與隱居差不多。就差街市熱鬧與人氣,有此一島他們覺得常洵的選擇此島為王宮比大多數其他親王王宮更好。


    對常洵防船靠攏拋石頭、防波堤、削山坡環島作城牆等方法大唿奇思妙想十分佩服。可不僅如此常洵設計的王宮位置選擇,也與他們不一樣。


    他們的方案王城就放在靈山島主峰南邊,馬腚山與歪頭頂之間一個二三千畝的盆地上。而常洵的方案乃是放在歪頭頂,依山作城,甚至是設計了一些窯洞式、地坑式建築。


    這方麵常洵''''創新''''沒有讓那些大匠眼睛一亮,反倒是無一不責疑他的選擇,還指出山上受風取水困難。可常洵並非是不知這些,一般情況下確實是選擇盆地最合適也足夠大了。


    可是他們不知常洵打算,他的打算二三十年後肯定會住進皇宮的。就算是這二三十年中就藩不過二十年,但這時間主要還是會住在大員島,這靈山島乃是行王宮即臨時居住之處。


    可就算如此也不影響到王宮建造在盆地之中呀,為什麽他為安全大排其場,顯示真一輩子住這裏又放棄了盆地呢?


    那是原來常洵一早就準備把自己的核心工業與軍工業建在島上,畢竟大員島開發初期能夠順利將土地開墾出來就是勝利,等數年之後才能發展工業。


    可發展工業肯定愈早愈好,早一點技術儲備強一些外,也可以早掙錢為後麵發展提供經濟基礎。可太早如初期在大員島搞工業太吃力,人員、市場、原材料都不理想,放靈山島就問題不大。


    不僅為了發展工業,這靈山島建設好了普通工業一部分搬大員去了,一部分今後搬大陸去了,這島嶼還可以作為軍事工業基地與機秘技術研究中心。這一來需要嚴密安保,此時常洵不大建靈山島文臣們不可能太放心。


    本來為了他們放心而費巨資建設浪費了,如作為軍工基地等建設正好一舉二得。隻是最好的盆地隻能讓出來建造工廠了,知道常洵打算將盆地建造工廠這幾人才明白常洵為何將王宮建在山上。


    不過明白歸明白,常洵如此選擇他們仍然不能讚成,因為他們覺得常洵要辦工廠在大陸購地就可以,難道他的封地在三島在大陸購買一些地也會有人阻止不成?這話說的不錯,可他們不知道常洵辦的廠不是敏感就是為了保密。


    王宮地址最後還是常洵決定,因為這不是技術問題。隨後常洵要求在盆地水源建造一個封閉式大水窖,這是事關島上生計的大事受汙染了麻煩。還有盆地也要第一時間平整,劃出工業區、居住區與商業點等功能區並建造一些廠房、宿舍。


    當然王宮位置也要精細設計,設計好後放一些房子、大殿模型上去。這些完成了吳大有與他們這些人就去靈山島負責建設,優先項目為環島依山城牆、水下拋石、防波堤、造船場、盆地水窖、工廠與宿舍等等,宮牆與宮內建築遲一些再說。


    對這安排眾人也理解,那是因為常洵就藩起碼八年十年之後,資金也是逐年下撥,全麵推開不必要也沒錢開支。隨即眾人根據常洵決定完成最後的設計,常洵也算又暫時完成了一件事忙其它了。


    這時其它項目中有玻璃,玻璃生產常洵也是沒有接觸過、見到過的東西,可看小說知道與琉璃差不多,隻不過玻璃用沙子、長石、堿,與琉璃原材料不一樣生產工藝差不多,兩者隻是一層紙沒有捅破。


    還有琉璃這時生產工藝已經成熟,隻是被人當作飾品代替玉石生產,追求五顏六色、光潔燦爛;玻璃則當作器皿、防風采光等材料生產,追求透明、不透明也要低價大量生產,雙方一開始目的完全不同。


    知道這些區別這時候隻要有錢,或先學習琉璃生產再研製玻璃並不難了。因為有錢錢就可以請琉璃工匠根據自己所知的原料試驗就是,至於何時成功與脫色、運用投入大小及運氣等都是。


    因此常洵自己不懂欲生產玻璃條件不缺甚至屬十分優越,首先琉璃生產主要是為了皇家,如琉璃瓦這時其他人根本不允許用,隻有廟宇之類少許有之,琉璃工匠集中在京城,常洵找幾個最好的琉璃工匠無人拒絕,不廢吹灰之力。


    第二他有足夠的資金投入,不計戶部拿出來的''''公款''''安置費,隻要開口萬曆還明裏暗裏會撥給他一些錢。隻是常洵這時還未到設立一家又一家工廠大規模生產,暫時安置費也用不了沒有要。還有鄭貴妃也硬塞了一些,就這些也讓常洵投入玻璃研究足夠有餘了。


    這時他僅在王府起了一個小爐子,用坩堝讓一對父子琉璃工匠進行試驗。因為原財料砂子隻花點運費,堿用量不大,反倒是煤與坩堝成本大一點,可就算如此每日花費不過一二兩銀子,一年也用不了五百兩,那怕兩年有所成功也才一千兩。


    還有不必一下製出完全透明玻璃才算成功,比如淺綠、紫、紅等顏色,甚至是深一點也可以製作器皿或用作采光兼裝飾先賺一波大錢。並非是一定要做成玻璃鏡子才可以賺錢的,十八九世紀的教堂門窗就是五顏六色各種幾何圖形拚鑲的,那時還招人稀罕,普通人用不上呢。


    說到坩堝常洵還找了幾個有冶煉經驗的工匠,讓他們自己用坩堝試驗煉鋼。對此常洵能提供的點子就是坩堝材料要或可以摻入石墨,煤提高燃燒溫度可與木柴一樣處理,造渣可以用石灰岩,鼓風可以預加熱等等。


    另一個要求他們精確計量,與試驗過程都要做好記錄,每一次試驗完成都要總結經驗。這是這時代人缺乏的科學嚴謹的試驗方式,僅憑感覺可不行。而且是常洵還給所有參與試驗的工匠都講了優選法,優先法雖隻有0.618這數字運用好可以快速找到最合適配方。


    如此常洵一下鋪開了好多項目,好在這些項目試驗規模很小,講解布置後工匠不可能經常過來求助,大多數都是常洵隔幾天巡視之時對工匠說幾句。


    就這樣他從有了王府也一日比一日忙,而且他自己還親自領班帶領幾個小宦官試驗肥皂。為什麽自己試驗乃是找不到相關工匠,常洵雖然後世知識忘記太多,還是學過化學,在小說中也見到過如何製造肥皂,雖不大全麵還是可以試試的。


    而且他雖說親自領導其實動嘴不動手,與其它項目比隻不過其它項目工匠獨自在幹,這裏每一個細節都由常洵直接發出指令,由小宦官具體操作罷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