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元年。


    冬至。


    張宏祖展開一張圖紙,仔細又確認了一遍,眉頭微微皺了一下。


    手中的這個圖紙是來自於西洲之地,對金字塔的探究結果,繪製出來的圖紙。


    大乾第一次到達這個地方的時候,也被這種高大的建築給震驚到了。


    就算是有人見識到過秦皇陵的龐大,見到過漢昭陵的龐大,可在見到金字塔的時候,還是不免歎為觀止。


    “阿郎。”他副手趕過來,低聲道:“大都督那邊已經同意了,會派人過來駐紮在此地,保護我們的安危。”


    “嗯,你再去打聽一下,看能不能找到翻譯。”


    “當地人的話,根本就聽不懂,也就沒辦法溝通,更無法知道這幾座石塔到底是什麽時候建立起來的,又是如何建立起來的,能夠把這麽大的石頭從很遠的地方運送到這裏,這一個人工就是很難達到的,更別說,把這些石頭一層一層地累積起來。”


    “當真是鬼斧神工啊!”


    副手道:“喏。”


    真的很難想象,世界上竟然還有這麽龐大宏偉的建築。


    這裏,應該就是陛下所說的古埃及文明了。


    不愧是世界上最早誕生了文明的土地,擁有了文明的國家,竟然能夠建立起來如此高大的石塔。


    大乾古時候也有建造很大的高大建築,比如大石佛等。


    可那是用大石頭雕刻出來的。


    這座石塔是用一塊一塊大石頭壘砌起來的。


    工程量肯定是非常大。


    徐宏祖覺得自己這一次出海,是真的沒有白跑一趟。


    在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計算。


    他終於是算出來三座石塔的高度、寬度、長度等數據,頓時欣喜若狂。


    這是經過了幾十上百次的反複測算,更是有過人工親自測量等方式。


    最終得到了一個幾乎是非常接近的數據。


    徐宏祖攤開了宣紙,開始書寫,他要描述自己在古埃及的所見所聞。


    他要記錄自己測量這三座石塔的過程,以及數據,並且,還會繪圖。


    正麵、側麵、立體的全方位繪圖。


    當然,是沒有俯視圖的。


    徐宏祖想了一夜。


    終於是給石塔起了個名字。


    叫金字塔。


    他為此,可是找了十幾個翻譯。


    首先就是大食那邊會漢語的人,然後通過他認識另外一個翻譯,這個翻譯又認識這邊當地的人,會一些當地語言,又找了當地人。


    總之,就這樣下來。


    徐宏祖才算是了解了這個地方的曆史,勉強了解了金字塔的由來。


    和秦皇陵一樣,都是當地最高統治者的陵墓。


    以前,還覺得皇帝修建陵墓乃是一個浪費國家財力、人力等的行為。


    大乾兩位帝王都有修建大乾的陵墓,而當今陛下卻隻是簡單地修了修,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主張的便是不鋪張浪費。


    可如今,見到了金字塔之後。


    徐宏祖卻又覺得皇帝修建陵墓也沒什麽。


    這樣宏偉的建築,帶給後世人的感覺,是非常震撼的。


    也是曆史上,大乾盛世的見證。


    就好比,金字塔見證了古埃及文明的興盛。


    卻也見證了它的衰敗。


    由此,徐宏祖又聯想到了大乾的興盛,從而寫了一些警示的話語。


    等到他的報道被海商送到了京師,引起了一片轟動。


    首先就是歐陽修、張柬之等人。


    他們沒有想到,西方真的還有一個古埃及文明,不僅如此,這個文明古國還能夠建造那麽高大的石塔。


    如今,大乾有了水泥之後,也能夠建造高層了。


    最高已經和一座山差不多。


    站在最頂層,可以俯瞰一座都城。


    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建築已經是前古未有。


    誰知道。


    西方早就有能力人工建造一座高山了。


    不過,徐霞客所寫的感想,也是引人深思。


    這般建築確實宏偉高大,也足以證明了在這個地方,存在著一個文明古國。


    建造石塔的好壞,也就參半了。


    好處,自然是證明了自己的輝煌。


    可輝煌過後呢?


    如今的那個地方,已經是黃沙漫天。


    國主為了建造自己的陵墓,開山鑿石,破壞了本地的大環境。


    就好比大乾一直在開山,鑿青石一樣。


    若是一味地破壞生態,最後必然會被生態所滅亡。


    如若那時候的國主,能夠興修水利,能夠耕種樹木、防風固沙等,肯定會成為一片綠洲吧?


    大乾如今在西北、哈林城北開始種植防護林。


    為的就是阻止土地沙漠化。


    以前不懂。


    如今見了徐霞客的遊記,才明白過來,陛下所做的乃是萬世之功。


    這是為了保證中原大地不被沙漠吞噬啊!


    洪武元年。


    五月中旬。


    “嘀!”


    汽笛聲響起。


    “恐隆恐隆……。”


    “嗚……!”


    一輛十二節車廂的火車,緩緩地駛離了京師火車站。


    這是一條駛向吐穀渾的火車。


    全都是貨物。


    茶葉、白鹽、白糖、布匹、醋、醬油、食料等等。


    吐穀渾如今也在開發之中。


    因為這裏也有煤礦。


    除此之外,自然是為了西域絲綢之路。


    這裏可以往北,到達大食等地。


    一路上,也有不少都城。


    也可以拿到黃金、白銀、玉石、糧食等作為交換。


    大乾如今建立了四條道。


    京師至蘇州。


    京師至燕北。


    京師至哈林。


    京師至吐穀渾。


    九月之後。


    還要建立京師到瓊州的火車道。


    選擇最好的道路。


    遇到了小山,直接開山。


    遇到了大山群,需要繞路行。


    畢竟,大乾如今的技術還無法做到直接挖出一個長長的隧道來的。


    那就隻能繞行。


    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


    有了第四條火車道。


    大乾如今到達吐穀渾這個西北之地,也就更加方便了。


    不僅如此。


    也能通過這條道,開辟伊利到吐穀渾再到京師長安。


    到洪武二年。


    大乾的官道即將實現州和州之間的暢通。


    寬敞平坦的水泥路總長一直再不斷延伸,不斷提高。


    根據記載。


    大乾貞元三十年之後。


    地方上再也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農民造反之事。


    百姓們都安居樂業,也都想要維持著好不容易到來的大乾盛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