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幾上燈籠燭影搖紅,矮凳上混亂地放著蟒服和衣裙。


    繡榻帷幔上的瓔珞則是左右擺動,下端的紅穗子或以三高七低,或以八高二低的擺幅輕輕晃著,一道匹練月華悄然跳過帷幔。


    而帷幔中,足心朝天,過了一會兒,雪背如弓。


    初秋的月光透過窗紙暈灑進房間,蔥鬱雲鬢上的玉釵則是炫出一圈圈遠近不同的光芒,纖纖玉手捂住檀口,死死不發出一聲。


    過了許久許久,一直到後半夜,帷幔上的瓔珞流蘇,漸漸不再晃動,平靜下來。


    嶽紅翎瓊鼻膩哼一聲,隻見麗人釵鬢橫亂,美眸似張微張,直接倒在了蕭奕的寬闊的胸膛上。


    那張豐潤、白膩的臉頰上,更是彤彤如霞,顆顆汗珠在鬢發間,借著燈火映照,泛著瑩瑩光澤。


    蕭奕伸手摟著嶽紅翎的圓潤香肩,輕聲道:“這段時間,苦了你了。”


    因為要推行新政,導致東南士族出現了反抗,糾集了不少人,鬧出大的事端來。


    “還行吧,你是知道的,我更喜歡戰場。”


    嶽紅翎此時的聲音帶著幾分酥膩,臉頰滾燙如火,粉潤瑩光的桃唇輕啟,不似平日裏的那般英氣。


    凝了凝修眉,低聲問道:“有人還是對新政充滿抵抗,那些個讀書人又是慣會口齒伶俐,愚弄百姓的,就怕他們天天遊說,百姓們倒是信了他們的鬼話。”


    蕭奕聞言,輕輕地撫摸著嶽紅翎的後背,迴道:“我早就做好了準備,不然,為何要在一開始就籌建邸報?”


    “正所謂,日久見人心,孤隻要是堅持下去,老百姓的日子好過了,他們自然能感受到。”


    “讀書人再怎麽伶牙俐齒,那也有監察禦史、錦衣衛。”


    “況且,孤還有國子監、弘文館。”


    “天下的讀書人,到底還是站在孤這一邊的。”


    嶽紅翎玉顏緋紅,已經慢慢地恢複了元氣,柔聲道:“你有準備就行,國政上的事情,我不怎麽懂,也不想去懂,實在是太繁瑣了,不如上陣殺敵,就算是剿匪也行。”


    蕭奕麵帶微笑,雙眼看著嶽紅翎,也是滿含深情,低聲道:“嗯,孤知道,你且放心吧,不久之後,可能還會有仗讓你打的。”


    他對嶽紅翎是真的喜愛,或許是她身上帶著的那種英氣十足,不似女子柔弱的那股氣質,也可能是她性格上的大大咧咧,有一些像是前世的女子一樣,有一點兒不屬於這個時代。


    所以,也就越發顯得嶽紅翎和其他的女人不一樣。


    這次南巡之旅,肯定是要多陪陪嶽紅翎的。


    就相當於是蕭奕身邊的女秘書。


    就很行!


    嶽紅翎伸手把玩著蕭奕的頭發,輕聲道:“你這一次的東南問政做得不錯,連父親都說,你之手段,已經超過秦皇漢武,若是盛世來臨,你必定是千古一帝。”


    蕭奕抱起嶽紅翎,親了一口,輕聲說道:“那是自然,也不看看我是誰,千古一帝,我當定了。”


    嶽紅翎眉眼間也帶著欣喜,手指在蕭奕心口畫圈兒,柔聲道:“那好,那我就好好地輔佐千古一帝。”


    蕭奕帶著一絲壞笑道:“很好,我現在就好好地獎賞一下大乾最大的功臣吧。”


    “唔唔……。”


    ……


    蕭政所在的廂房之中,身穿白衣的他,更為俊秀,此時站在軒窗前的竹簾前,雙手抱著,目光平靜地眺望著河中夜景。


    “殿下。”


    身後傳來一道聲音,將蕭政的紛亂的思緒打斷。


    蕭政轉過身來,看著來人,問道:“這麽晚前來,所為何事?”


    趙高迴道:“在安北都護府那邊的探子得到消息,蒙元那邊似乎有異動。”


    這也就是蕭奕和嶽紅翎所言,還有一場仗要打的原因了。


    烏蘭巴圖。


    鐵木真病死。


    海都趁機掌權,成為了蒙元的新可汗。


    聽到趙高的稟報,蕭政心頭略有幾分異樣,輕說道:“這麽說,蒙元那邊已經有了新可汗?”


    趙高躬身迴道:“殿下一語言中,蒙元的可汗鐵木真在忽必烈戰亡的時候,就病死了,後來,蒙元貴族海都趁機打壓了阿裏不哥,成為了蒙元的新可汗。”


    “今年冬天,海都可能會帶兵扣關。”


    “安北都護府已經全麵戒嚴。”


    蕭政點點頭,說道:“嗯,本王已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趙高躬身道:“喏。”


    等到趙高走了之後,蕭政再一次看向了窗外。


    迴想這些時日,大哥的所作所為,每一步,似乎都有其深意,目光也是非常長遠。


    甚至是到現在,他都沒能推算出來,大哥到底要做什麽,又到底想要建立一個什麽樣的盛世。


    但是到目前為止,他也能推演出來一部分了。


    最起碼。


    東南問政。


    從此之後,這東南之地的士林將會被清洗一番。


    以前,東南能不能安定,是東南的兩個太守,以及東南的士族們說了算。


    而袁邵、董琢死了之後,那自然是東南的士族們說了算。


    當然,還要再加上他。


    不過嘛,蕭政在沒有完全勝算之下,是不可能那麽做的。


    完全就是吃力不討好,還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而這一次,大哥的東南問政,直接拔掉了那些個蠹蟲,讓東南之地恢複了清明。


    東南興,則大乾興。


    如今的東南已經是熱火朝天,連北地的一些百姓都在遷徙過來,因為這裏真的是一個繁華之地。


    隨著東南穩定,開始了更大麵積的耕種,從事生產、養殖等等,以後,燒鴨也能進入萬千之家。


    越是推演下去,也就越發現,大哥的那些新政,當真是治國之良策。


    “我不如也。”


    ……


    剛剛完成巡視江東造船廠,蕭奕就見到了一封足以引起他重視的奏章——《陳河事疏》。


    “臣竊聞帝王治天下,莫不順天應時,時和歲豐。今有殿下東南問政、廣納民言,乃是聖德君王之所為,是故天下當大興也。”


    “然臣以為經年以來,兩河之地,洪水泛濫,府縣官員無不束手無策,撫額長歎,是謂乏未雨綢繆者,而多臨渴掘井者……。”


    “故此,臣懇請殿下能治兩河之水,以防兩河洪水決堤,給兩淮地區的百姓造成災難,使得良田被淹、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


    這幾年,大乾還算是風調雨順。


    當然,旱災也有,隻是麵積不大,老天爺還算是庇佑著大乾,沒有出現那等赤地千裏的情況。


    可能,小冰河時代還沒有來臨吧。


    若是明末那樣的小冰河時期,蕭奕就算是再怎麽英明神武,那估計也束手無策。


    然而,這兩河的江水決堤,確實年年都有,且年年都要救災。


    確實是給兩淮的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損失,這些地方,到現在,都還荒著呢。


    包括開封城,就因為黃河的決堤,讓百姓苦不堪言,很多有一點兒辦法的,直接就舉家搬遷了。


    治理兩河,確實是一個大工程,卻也是一個不得不麵臨的問題。


    蕭奕堅持一個原則,那就是有問題,解決問題。


    “三寶,你去召大臣們前去議事堂,孤有事情要和他們商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