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知道,土地製度、賦稅製度、徭役製度,三者是分不開的。


    蕭奕改了土地製度,改了賦稅製度,那自然也要改徭役製度的。


    其實,徭役製度也早就改了。


    在兩年前,蕭奕除掉了奸相李林甫之後,就開始慢慢地改徭役製度了。


    以工代賑,就是對徭役製度的改革的一個點。


    賦稅製度自然是兩稅製,分夏秋兩季繳納。夏不過八月,秋不過次年二月,基本上是夏征麥,秋征米。


    這樣一來,百姓們也就不必還要拿著糧食去換錢,被糧商們坑一大袋子糧食。


    朝廷的糧倉也能得到維護,不至於讓邊關的將士們餓著肚子戍守邊關。


    稅率方麵,大乾也有了新規:官田每畝稅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重租田八升五合五勺,沒官田一鬥二升。


    當然,實際操作還是要看各個地方的發展階段,發展的狀態。


    像是安西都護府這邊,自然不可能很好地實施這種稅率,那自然要換成其他的規定。


    至於徭役,分為裏甲和雜役兩種。


    這種自然就要實行改革了。


    徭役的存在對於大乾的發展沒有太大的好處,工人這個階級在以工代賑之後已經形成。


    特別是很多被土地兼並影響的農戶,如今都成為了農民工。


    徭役中的裏甲其實就相當於是差役的臨時工,存在的本意是要幫助官府治理地方,但是存在的形式卻又是尷尬的。


    這就好比後世,臨時工是否具有執法權的問題了。


    所以嘛。


    地方上的治理,也就直接落實到了不良人的身上。


    不良人以後也將會是退伍之後的戰士們組成,也就是傾向於禁軍中的士兵,少部分,則是招收。


    “諸卿,如果你們是一個普通的自耕農,你每年在完成給朝廷交稅方麵,不願意麵臨的問題有哪些?”


    “自然是徭役,賦稅已經不算高了。”


    蕭奕到了東南最大的一個碼頭,看了看海商的發展,在這裏,不忘繼續開設自己的小課堂。


    “除了徭役,還有一方麵就是作為稅收繳納的糧食,這裏麵的門道可太多了,大鬥進小鬥出,大秤進小秤出,都是最基本的。”


    “水至清則無魚,朝廷也不可能要求每一位官吏都能剛正不阿,都能兩袖清風,都能兢兢業業,都能愛民如子。”


    “但是,朝廷可以杜絕官員們貪墨的越來越大,胃口越來越大,地方上的官員們全都是貪汙納賄之人。”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朝堂之上的官員,就要有個原則,‘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我們自身能堅持原則,能夠做到以身作則,自然也就讓下麵的人不敢亂來。”


    “徭役、糧食、耕牛與種子。”


    “百姓所求不過是吃飽穿暖,商人所求不過是名和利,士族們所求,也不過是名和利。”


    “那我們就想辦法,讓他們能有一個正確的獲得名和利的渠道。”


    “就比如這一次的東南問政大會,隻要是他們願意做一些符合朝廷原則的事情,每一年,給大乾禁軍送幾千隻燒鴨,給大乾禁軍送幾萬套戰袍,又或者是主動出錢修橋、修路、修運河,孤自然以誠相待。”


    這就是蕭奕的態度。


    很多官員,其實也被蕭奕的這種大動作,大手筆給震驚到了,或者說,他們很多人其實還是都存在於以前的那種治國理政的思維之中,甚至是還有人覺得要無為而治。


    可是無為就真的能夠治理好一個泱泱大國嘛?


    “殿下聖明!”


    蕭奕所言,對於黎民百姓來說,自然還是一個仁政。


    對於這些跟隨而來的大臣們來說,這是一個接近太子殿下的機會。


    聆聽聖訓。


    對於一個自耕農來講,沒有報酬自帶夥食去服徭役耽誤農事固然是一方麵。


    但服徭役期間受人奴役被人敲詐勒索,甚至會因官吏認定服徭役不合格而賠錢賠到傾家蕩產......乃至因無法顧家而導致家中妻女被人欺辱,這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麵。


    徭役,十倍苦於賦稅!


    可就算是如此,自古以來的封建王朝為何還要有徭役這一個國策呢?


    自然是因為錢財問題。


    這就好比,可以花費很少的錢,來治理地方。


    若是廢除了徭役。


    那官府的人手就不夠,人手不夠,就不好治理地方,可能連賦稅都收不起來。


    徭役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共服務的工程需要群體勞作,而從成本考慮,地方政府最合理的選擇就是無償征召自耕農。


    所以徭役的本質,其實一筆經濟賬。


    但是,大乾現在很缺錢嗎?


    這一次的南巡,抄了少說也有幾百家有錢的地主、鄉紳、豪商、士族了。


    還有不少寺廟、道觀等。


    更是再一次大力度地剿匪,那些個不從事生產,隻是靠著暴力手段去搶劫的水匪、山匪,他們所擁有的財富也不少。


    朝廷自然得到了一大筆錢。


    有了錢。


    還需要算什麽經濟賬嗎?


    況且,經濟賬根本就不是這麽算的。


    用徭役來填補官府人手不夠的問題,卻看不到冗官的問題。


    完全就是自欺欺人。


    徭役隻會增添底層百姓們的負擔,也隻會影響到糧食的產量。


    而糧食的產量卻又關係到生產力的問題。


    糧食不夠。


    養活不了那麽多的人。


    也就無法促進發展,人連溫飽都不能保證,又如何從事生產。


    就算是生產了,連溫飽都不能保證,手中又有幾個錢可以去用來當做是日常的花銷,大家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也都是保證餓不死,卻絕對不會有餘錢,這樣的大的農耕社會,又談什麽經濟賬?


    蕭奕要用這一次南巡的錢,來解決冗官和徭役的問題。


    建立地方上的綜合執法官署,最起碼,縣衙這個官署可做的事情,可代表的權威,絕對要大。


    但是同時,也要接受監督,監察禦史、錦衣衛、吏部,這三方的監管也要到位。


    如此一來,地方上的發展和生產才能安穩,大乾上下也能安穩。


    才能談中興大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