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病人懂得“經營”,才能活到天年

    第一節 不被疾病所左右

    疾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暴自棄

    在我的生活中,我最喜歡的植物是常春藤,它的花語是“感化”。在我看來常春藤意味著持久的堅持與希望。喜歡上它,隻是因為一個故事,可能您也聽過,就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為我們所講述的《最後的常春藤葉》,現在我再次講給您聽:

    一個學生名叫瓊西,她得了肺炎,醫生說恢複的希望隻有十分之一。瓊西心情落寞而絕望。當時正值深秋,她看著窗外對麵牆上的常春藤葉子不斷被風吹落,很是感傷。她說,最後的一片葉子代表她,當它落下時,就意味著自己也將獨自走上那神秘的、遙遠的死亡之途。

    可令人驚奇的是,那一片葉子竟然一直都未落下,一直閃著翠綠的希望。瓊西受到了巨大的鼓舞,她堅定了必須活下去的信念,綻放出往日的笑容。最終,瓊西戰勝了病魔,恢複了健康。

    而那最後一片常春藤葉依然留在古老的牆麵;它不是一片普通的葉子,那是畫家貝爾曼在下著暴雨的夜裏,在最後一片葉子飄落前,用心靈的畫筆為瓊西所畫的“常春藤葉”,“永不凋落”。

    這是一個善良而真實的謊言,誰能不為之動容呢?一片常春藤葉拯救了絕望的心靈,不落的葉子,延續了生命。我們有理由相信,能夠戰勝疾病的唯一方式不是那些藥物,而是我們自身的意識,是我們心中的那片常春藤葉。

    “意識”帶給我們的不單單是一個人思維的波動,更牽動著我們身體的免疫係統。隻要你相信自己有奇跡發生,那麽就能夠創造奇跡。醫學上有很多無法解釋的疑難問題,而我們用意識卻能達到;也許對許多問題而言,用科學的方法也得不到答案,可這不代表我們無法實現我們的想法。

    人的意識有一個宇宙,而這個宇宙的能量是我們沒法預測、想象的。就如前人預料的那樣,想象的空間無限,人類的極限也是無限的。那麽,對於疾病,當我們與它做鬥爭時,也需要用意誌來化解它。

    現年70歲的孫老先生,多年從事醫療行政管理工作,對於疾病會比其他人了解更多。而他也經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疾病痛苦。在2003年初,60多歲的孫老被確診為中晚期胃惡性腫瘤。

    一得知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孫老便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地步。本已是一位老人,此時的惡性腫瘤可謂雪上加霜,生的希望沒有了,而死神卻越來越近。沉重的心理壓力,導致孫老當時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在家人的竭力勸慰下,孫老終於同意接受治療。

    從抗拒到接受,最後再到與病魔抗爭,孫老的心路曆程不是一帆風順。但也正因為他選擇了麵對而不是自暴自棄,最終,孫老戰勝了心魔,戰勝了病魔。

    孫老說:在與疾病相伴的日子,我逐漸明白必須與病魔進行鬥爭,不能對抗腫瘤失去信心,我需要找到希望。隻要用堅定的心態去迎接病魔的挑戰,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孫老成功的抗病經曆,讓我們頗有感觸:其實病魔並不可怕,若降臨到自己頭上,首要工作是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保持心理平衡。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做到意誌堅定,定能創造奇跡!

    而且,無論怎樣,一旦遭遇了疾病,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最佳時間,要及時就醫,希望就會有。隻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們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請記得:真正的疾病來自我們的心靈。因此,我們也要堅定自己的信心,戰勝疾病靠醫生、藥物,更要靠我們堅強的意誌!

    疾病是根彈簧,你弱它就強

    疾病,意味著機體功能或器質的異常,是相對於健康而言。疾病有大有小,有重有輕;大,可到重要髒器心、腦、肝、腎發生病變,小至皮膚小小的癬症;重,可到無藥可醫的癌症晚期、艾滋病,輕至匆匆而過的傷風感冒。

    可無論疾病的輕重和大小,恐怕沒有人會傻傻得歡迎疾病的到來。因為疾病畢竟是一種異常,一種痛苦,一種偏離正常的狀態。可是,你的不歡迎,並不能阻擋不速之客的敲門。

    當疾病這根彈簧向你發出挑戰時,你該如何應戰出手呢?揮舞倚天劍、亮出屠龍刀便可斬斷彈簧?麵對此,還不如緊緊拉住彈簧,因為你強,它自然弱。

    接受疾病的事實,了解病情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把疾病當做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吧,開門迎接,斟一杯茶,靜靜的坐下來,敘敘舊,聊聊天。就如很久不見的友人,總有許多疑問需要解答。

    也許,在聊天的過程中,你便會了解疾病是為何而突然造訪,而它已發展到什麽樣的程度,你又需要做什麽來更好的進行補救治療……這些都是你需要認真了解的事情。隻有這樣,你才能在這場“彈簧大戰”中首戰告捷。

    不要做拒絕疾病,仇視疾病的愚昧之人,疾病與與健康沒有絕對的對立,否則,你隻會徒增對疾病莫名的恐懼和擔心。這種壓抑的心理狀態最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壓力,加重心靈的負擔,甚至進一步擾亂機體的平衡,降低抗病能力和修複更新的本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可疾病,的確是很正常的生物,隻要我們新陳代謝過程還沒有停止,就無法躲開疾病,因為我們無時無刻不在接觸細菌病毒,也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生存上的競爭。

    與醫生溝通,聽聽他的建議

    偶爾短時間的不舒服我們可以抵抗過去,自然修複,不過,要正確自檢,有必要時一定要去醫院看病,與醫生溝通,聽聽他們給出的診斷和建議。而且,即使疾病有所好轉,也不可就將醫生的話丟一邊,“治病要斷根”,不可半途而廢。否則,很可能為疾病提供卷土重來的機會。

    另外,有一些疾病並非一兩天便可以治愈的,吃藥打針可能也無法立竿見影。此時,不要過於懷疑醫生,懷疑疾病,要相信醫生,不可自行停藥或放棄治療。

    總之,任何情況下,都要調整心態,好好配合醫生的治療措施。在醫生的幫助下,幫你拉住這根彈簧,讓它逐漸弱下去。就將一次疾病治療作為自己健康的轉折點吧,以避免機體更大的創傷和損害。

    不要聽信無根據的“偏方”

    古羅馬哲人塞硫路斯曾歎息過“有些藥方比疾病本身更糟糕”。沒錯,疾病的產生,畢竟不隻是病菌與抗生素的個人恩怨而已。可有些人因為急著要治愈疾病而期望著有什麽“民間偏方”,可很多都是毫無根據的“騙方”,多騙人錢財,最終隻能“人財兩空”。甚至,還有人相信神婆這些無稽之談,在科學發展如此之快的今天,這樣的錯誤隻會成為疾病占據上風的助動器。

    所以,在認識到帶病生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的同時,我們應該學會在這頭積極地拉住“彈簧”,就要積極主動的采取有效措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絕不可胡亂吃藥,到處投醫,其結果隻能是花錢買罪受,甚至招來對肝腎等重要器官的更大傷害。

    麵對疾病,拿出強者風範

    麵對疾病這根彈簧,你想做強,就要有強者風範,不要聞病色變,唉聲歎氣,即使是絕症,也要鼓起最大勇氣與之鬥爭,將多活一天當作多賺一天。隻有擁有坦然的心態、豁達的性格、科學的態度,才是疾病真正害怕的克星。

    也許,你會說麵對死亡,怎能不害怕?是的,對生的渴求是我們的本能,但有時我們需要做出最壞的打算,以克服自己的恐懼,這樣反而更容易變得樂觀、堅強。而死亡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的現實,在一閉眼、一睜眼之間,我們需要隨時都做好“將每一天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度過”的準備,我們隻需為當下做更好的努力,那萬事萬物在眼裏就會與眾不同。

    而且,誰又真正了解生死呢?生是開始,死也未必就是結束。生死之間的過程,經曆才是唯一的擁有。真正的強者不會在乎結果。

    不要認為:健康的人一切都是完好,健康的人不會存在任何不適,健康與疾病是對立的極致。事實上,按這樣的標準來衡量,世界上就根本沒有一個真正的“健康者”!一位醫學專家說,這樣的人體隻能在解剖圖譜中才能找到。

    我們應該明白,在健康與疾病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你越過於害怕疾病,斤斤計較疾病,反而會使自己偏離健康狀態。疾病隻是一根彈簧,我們有辦法比它強。

    第二節 別自己嚇唬自己

    很多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國外有一位醫師說,“我相信、而且知道,沒有什麽病是治不好的。所謂的“絕症”都曾經被治好過。在我心中以及我所創造的世界,“無法治療”是不存在的。”而《黃帝內經》中也這樣說:“疾病無有不愈者,言不可治者,是因為未得真法矣。”

    從古至今,扁鵲、華陀、孫思邈等著名醫家都能因人、因時、因病,采用針炙、推拿、藥物等配以養生、食療、運動、鍛煉等綜合手段治好很多疑難雜證,幾乎沒有不治之症。

    可能,浮躁之人看到這些說法,多會表現出嘲笑、憤怒,甚至覺得在誇大其詞、胡說八道。但是,生活中總有這樣一些人:珍惜生命、渴望健康且擁有超常悟性,或是具有超常智慧並積極頑強地尋找希望與健康的治療方法,或是不認命且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並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在這些人心中,沒有治不好的病。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樣的說法太絕對,那麽我們可以這樣更為準確的說:“沒有治不好的病,隻有不能及時找到好的治療方法,先天的缺損除外。”

    癌症,曾一度被認為是“不治之症”。在上世紀90年代,世界衛生組織就宣告,45%的惡性腫瘤能夠治愈。時至今日,手術、放療、化療,再加上後來的生物治療、靶向治療……種種治療手段日新月異,令“不治之症”的癌症變身為可以治愈的疾病,這絕對是醫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絨癌

    絨癌可能是最早得到徹底治愈的癌症,多發於育齡女性。在上世紀50年代前,此病還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即使手術,死亡率仍會高達90%。不過如今,絨癌已經成為第一個可通過化療獲得根治的轉移性腫瘤,其死亡率從90%降至10%,並且不用切除子宮就可獲得痊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乳腺癌

    乳腺癌可以算得上是“早發現可獲得治愈”的典範。早期乳腺癌治愈率可高達90%以上,醫學檢查與自檢相結合,令越來越多的乳腺癌可以得到及早的診治,其整體治愈率也相應提高到70%~80%。

    宮頸癌

    疾病之所以難以治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不明。當醫學界發現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相關時,宮頸癌便成了“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症”。若是能做到早期發現,治愈率幾乎能夠達到100%。並且,自從宮頸癌疫苗最早被研發出來後,這一希望更是得到大大提升。

    而鼻咽癌也是如此,在醫學發現95%的鼻咽癌都是由eb病毒引起後,采取血清學檢查,鼻咽癌的早期診斷提高到了如今的70%~80%、而且,也使得早中期鼻咽癌病人大大提高了5年生存率,即使單用放療,也可以達到50%~70%。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隨著全反式維甲酸、三氧化二砷等藥物的出現,這一原來甚為危重的疾病,如今5年無病生存率已經超過90%,成為“人類曆史上第一種可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

    大腸癌

    大腸癌是綜合治療提高治愈率的代表。在手術、放化療等傳統癌症治療方法的基礎上,再加入內分泌、免疫等方法,使得綜合治療實力顯著提升。現在,大腸癌早期治愈率在80%以上,而中期也能達60%~70%。

    惡性淋巴瘤

    昔日,惡性淋巴瘤被認為是不可治愈的絕症,可近年來靶向治療藥物的問世,令它的5年生存率超過了50%。其中,早期霍奇金淋巴瘤的治愈率更是可達到80%以上。

    總之,在醫學日益發展的今天,麵對疾病,我們應該放鬆心情,相信醫學,堅信自己的病是可以治愈的。即使是癌症、精神病……所有的疾病總能找到方法,而你心中的肯定也是一劑良藥。

    很多病人都是被嚇壞的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魔鬼差小鬼到一個城市去傳播病菌,要它殺死一千人,可結果死的卻有兩千人。

    於是魔鬼就責問小鬼,小鬼迴答:“大王啊,我是遵命而行的,我殺的隻有一千人。”

    魔鬼說:“還想狡辯,現在明明死了兩千人,那另外一千人是怎麽迴事?”

    小鬼說道:“他們是因為懼怕而死,那些人疑神疑鬼,自己嚇死了自己。”

    這個故事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並不少見。很多時候,奪人性命的不是疾病本身,而是病人疑心太重,恐懼心太重,自己嚇死了自己。

    如非典型肺炎,就令不少人談非色變,即使在一些城市沒有非典病例,防病措施也做得比較充足,可最難以應對的還是在所有措施做足的同時依然懷有懼怕的心理。

    在非典流行的那年,有不少人在患了普通的感冒、發燒之際都不敢去醫院就醫,生怕到醫院被傳染了非典,於是自己在家胡亂吃些藥,實在受不住了才上醫院。這就是內心的懼怕心理在作怪。而有些人,感冒咳嗽沒有及時治療,又害怕染上非典,反而患上了更嚴重的疾病。

    同樣,有些人是患了癌症的病人,有些人意誌消沉、心靈背負了巨大的重擔的患者很快便離開人世,懼怕會讓疾病加速地吞噬人的生命,令死神的腳步更快。而那些意誌力堅強、心態樂觀的患者就可以活得長久些。

    有一位白血病患者這樣講述他的心路曆程:

    在我被查出白血病後,心中充滿了恐懼,我害怕死亡,感到人生已經是數著天數過日子了。家人幫助我,鼓勵我,為我找來很多有關白血病患者應注意的事項和有關的病例等內容的書,我看了大有收獲,在精神上有了安慰。我不斷地問自己:得了這種絕症該怎麽辦呢?等死嗎?還是讓血癌嚇死?

    在不斷地反問中我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是活,不想死,而要想延長生命必須有個好的精神狀態,不能讓病魔嚇死。我相信隻要在精神上藐視病魔,有個好的心態,有規律地生活,藥療、食療,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等綜合調理治療,康複是充滿希望的。

    治療的過程,讓我深深體會到:世界上的事,是複雜的,是多方麵因素構成的,人的一生是變化莫測。我堅定信念,向疾病作鬥爭,麵對現實,縱然是死也不怕,不給病魔嚇死的機會。有了信念,我積極尋醫,吃對症的藥。由於我對化療不適應,產生副作用就改為中醫中藥。雖然我還沒有徹底治愈,但見效很快,生存了3年,並且一天比一天好。

    麵對疾病,我們需要保持一種戰勝病痛的勇氣和必勝的信念。麵對懼怕,我們還需要擁有一種內心真正的平安。

    世上的平安有兩種,一種是外在的平安,一種則是內心的平安。前者的平安是在和平年代,有衣有食,環境安寧,生活富裕,身體安康。這種平安可能是短暫的,一旦遭遇環境突變,如大的瘟疫或是戰爭,其狀態會被立即打破。而後者的平安,是心靈的安康。即使環境、世事多變,可內心一直存有某種信念,在任何環境中都可處之泰然。

    英國泰晤士報曾經舉辦過一個繪畫比賽,題目為“平安”,結果獲選的作品並不是風和日麗、湖麵平靜的風景畫,而是一副在狂風暴雨中,小鳥在母親的翅膀底下安睡的畫麵。盡管外麵環境惡劣,風雨大作,可小鳥在母親的羽翼下依然安享平安,這種平安才是真正的平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人生不能沒有真正的信仰,信念給予人們勇氣,有力量戰勝惡劣的環境,擁有內心的安康,這種平安才是最真實的。當我們擁有最真實的平安,不論世事怎樣變幻、環境如何惡劣,我們都能平穩渡過一切困境。當疾病來臨時,希望我們不要懼怕,內心的力量讓我們堅強,趕走病魔。

    第三節 切莫輕視疾病

    積極治療,避免突發危機

    在我們的身邊總會發生一些猝死的現象。聽起來非常可怕,忽然之間,出現不適,唿吸心跳驟停,生命就這樣瞬間消失。是什麽導致了猝死呢?我們說,猝死並不是真的突然間沒有理由的發作,是潛在危機未被消滅所導致的爆發。

    具體來說,長期不良生活方式,加上高脂血症、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就會導致猝死的嚴重後果。麵對疾病,我們應關注身體所發出的健康信號,積極預防,積極治療,隻有如此,才能令機體康複,避免更大的危機來侵襲。

    認識猝死

    46歲患者,因過量飲酒,喪失意識,心髒驟停,經搶救,無力迴春;

    47歲患者,高血壓病史5年,突發胸前區疼痛伴有意識喪失,唿吸心跳驟停,經積極搶救仍沒能挽救生命;

    72歲患者,高血壓、冠心病史3年,突發胸前區不適,抽搐伴有意識喪失,經積極搶救,沒能恢複自主唿吸、心跳……

    這些令人遺憾的不幸的發生,都是猝死。也就是那些平素似乎健康的人由於潛在性疾病或功能障礙而突然出乎意料的死亡。

    發生猝死,是很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有些人本身就患有基礎病變、爆發疾病或是異常過敏體質等,這可以說是發生猝死的內在原因,如最常見的疾病:休克、心髒驟停、急性唿吸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肝功能衰竭或腎功能衰竭,腦死亡等。由於這些疾病沒有被重視,沒有得到及時積極的救治,會導致猝死。

    另外,抽煙飲酒、暴飲暴食、過度疲勞、精神緊張等因素有時也會成為突然死亡的誘因。

    防治病因,避免危險

    雖然猝死很可怕,但隻要我們了解其致病原因,從根本上進行預防,就能夠做到有效避免危險的突然降臨。

    首先,健康生活,規避誘因。

    猝死的常見誘因有煙酒過度、體力活動或疲勞過度,情緒緊張、激動等。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需要大力提倡,戒煙限酒,均衡營養,勞逸結合,精神愉悅等,

    這些說來都是老生常談,可能有很多朋友很是不以為然,但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甚至習慣可以決定生死。若能長期堅持良好習慣,最終我們會是最大的受益者,健康就是直接的迴饋。

    其次,定期體檢。

    定期體檢能夠幫助自己建立“參考值”,作為推斷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依據參考。建議年輕人可一年體檢一次,而中老年人最好每隔半年體檢一次。當然,定期體檢還需因人而異,根據檢查追蹤的項目而定。

    再次,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和冠心病緊密相關,肥胖、吸煙、體力活動少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也與冠心病及心髒性猝死有很大關係。

    這裏,我們需要特別提出的是高脂血症。有很多並不了解高脂血症,甚至有人即使自己得了高脂血症也不以為然。卻不知道,即便是輕度的血脂升高也有可能成為潛伏的健康“殺手”。

    血脂異常是中國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就是說高脂血症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的直接原因,一旦動脈粥樣斑塊堵塞,後果異常嚴重。

    而研究也表明,無論是高脂血症,還是心肌梗死、腦卒中、心髒猝死獨立而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當血脂輕度升高時,即使患者沒有任何不適症狀,也必須積極治療,做到防患於未然。

    最後,發作有先兆,及時就醫。

    不是所有的突發危機都毫無預兆,就像有些心髒性猝死是可以預見的。有文獻報道指出,80%的患者在發生猝死前有過不同程度的預兆:其中22%的患者會有心絞痛,15%的患者會出現唿吸困難等症狀。

    一般來說,如果有以下預兆時,必須在第一時間前往醫院檢查:發作性的胸部悶痛或是壓迫感;頭暈、乏力、心慌;突然出現出冷汗、胸痛、低血壓、唿吸困難等

    輕視疾病,如同輕視生命

    一天,一位年輕病人來到口腔科看急診,病人向醫生主訴病情為:牙齦出血。

    原來最近一個月來,他的牙齦偶爾出血,可由於工作比較忙,一直都沒在意。這天,是星期日,他抽空去一家醫院進行潔牙治療。當天晚上,全口牙齦出現廣泛滲血不止。

    醫生聽後,經過檢查後,給他用了一係列止血方法,才勉強將血止住。由於考慮到病人牙齦是非炎症性廣泛出血,因此,第二天就請了本院血液科的專家進行會診。後經過化驗檢查確診為早期急性白血病,於是讓病人住進醫院治療。

    當您看了這個病例,可千萬不要太緊張。並不是說每一位牙齦出血的病人都是白血病,患白血病的病人畢竟也隻有極少數,我們隻是想通過這樣一個病例真心的給出提示:不要輕視任何疾病,每一個異常都可關係到生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看看這樣的案例,它告訴我們小病不治,大病就來:

    家住郊區的陳大媽這兩天一直拉肚子,老往廁所跑。她平時身體很好,也就不當迴事,覺得很可能是吃錯東西了,也就沒去醫院看,還是照樣包攬屋內屋外的家務活。

    一天早上起床時,她突然偏癱了,左手左腳一下子就不聽使喚,嘴巴也歪向一邊,女兒急得連忙將母親送到了醫院急診室。到醫院一檢查,醫生告訴她這是中風後的偏癱。

    醫生告訴大媽和她的家人: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盡管看上去身體健康,其實都有腦血管硬化,有的還有動脈硬化斑塊,血液循環沒有那麽暢通。而劇烈腹瀉和大量出汗,都會導致血容量迅速減少,血液變得黏稠,流動緩慢,而在腦部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從而造成血流中斷,就會出現偏癱、口齒不清等中風症狀。因此,中老年人可不要輕視嘔吐、腹瀉、高燒、出汗這些小恙小疾。

    生活中,我們時常都會遇到這樣一些小病:如牙痛、嗓子痛、感冒、腹瀉等,可因為工作忙碌,很多人對這些小病不以為意。這樣往往忽視了初期的治療。可是您知道嗎?若是小病不除,就有可能引發大的病患,甚至危及生命。這絕不是嚇唬您,到時生了大病,後悔就晚了。

    牙周炎患者更易中風

    牙周炎就是牙周膜、牙骨質、牙槽骨等部位產生的炎症。它是症狀不明顯,且病程長的疾病,正因如此,難以引起人們的關注,根本沒拿它當迴事,殊不知它的危害卻是全身的,不單隻侵犯口腔。

    牙周細菌入侵人體血液係統後,會遭到血液免疫細胞的反擊,在這一過程中會產生一種膠狀物質,它附著在血管壁上,日複一日將阻塞血管,造成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從而促使血管淤阻和心髒功能發生異常。而這種物質若是隨血液流進大腦,就會阻礙血流,引發中風。

    因此,平時我們一定要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因牙周炎引起的口腔疾病。一方麵要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做到定期檢查牙齒,通過洗牙去除牙石,以保持牙齒清潔。

    另一方麵要加強對牙周炎的重視,一旦發現有牙齦出血等早期症狀後,就要及時去醫院進行治療,不可忽視小問題,更不要因擔心大問題出現而拒絕麵對小問題。

    感冒容易誘發慢性疾病

    感冒是上唿吸道感染疾病,分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感冒容易誘發一些慢性疾病,比如:肺心病、肺氣腫、慢性氣管炎、鼻咽炎等,而嚴重的還會引發病毒性心肌炎。

    而且,對有慢性唿吸道疾病史的患者來說,在得了感冒後更容易誘發以前的慢性病且加重病情。而反複感冒的人還會導致支氣管擴張。所以,以“小小”感冒為誘因,進而患上慢性疾病,會給健康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所以,感冒在初期我們要用藥物控製,避免病情再擴展。一般建議,用中藥治療感冒,但不是所有中藥都可以隨便吃。需在服用前仔細看清成分,了解藥效後才可服用,或是根據醫生的指導來用藥。

    扁桃體反複發炎,損害心肌

    提起扁桃體炎,很多人都會覺得沒什麽大不了,發炎的時候吃點藥、打幾次針,過幾天也就沒事了,可事實上扁桃體炎若不及時治療也會引發大患。

    扁桃體腺窩中有溶血性鏈球菌,當扁桃體反複發炎時會損傷心肌、心髒瓣膜、關節以及腎小球等,會引發腎衰竭、腎炎、病毒性心肌炎、風濕性心髒病、風濕性關節炎等,而這些疾病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要想根治也是很困難的。

    因此,扁桃體發炎一年超3次應做手術。有一些患者因為種種原因拒絕手術,或是拖延到一定時間才願意做。這些都是不利於健康的。

    另外,小兒扁桃體炎在沒有其他並發症的前提下,一般建議5歲以後再做手術,可是若已引起如唿吸困難、腺樣體肥大、睡眠打唿嚕、大腦缺氧、雞胸、聽力下降等問題,那麽即便是5歲以下也應及時切除,以免影響小兒的智力發育和身體發育。

    腹瀉可引發腦梗死、中風

    腹瀉不可小看,這在開篇案例中已有所介紹。腹瀉在許多方麵都會對腦供血產生不利影響,而一切可引起腦部血液供應障礙的有害因素都會誘發腦梗死。

    所以,平時我們應注意個人飲食衛生,防止腹瀉;而且,發病後不可大意,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在第一時間接受抗感染、補液、糾正水和電解質紊亂等係統治療,以更快地止住腹瀉、補足循環血量,以及消除酸中毒。

    而對於已出現早期腦心缺血症狀者,治療中還需及時活血化淤、改善腦心功能,才能夠抑製由腹瀉引起的連鎖器官損害,防止腦梗死的突發。

    總之,對於疾病,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它關乎健康與生命,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將一切傷害扼殺在萌芽之中。

    第四節 防微杜漸,小洞即補

    疾病無大小,微恙也傷身

    前麵我們說到偶爾生生小病,身體更強壯,因為偶爾生生小病,可以使我們的免疫防禦係統始終處在監視狀態,一旦疾病入侵,身體就會及時做出反應。但這並不是說,生了小病,就可以不重視,任其發展,否則就會後患無窮。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前天晚上和一個好友吃飯,好友看起來比半年前憔悴了許多,一問才知道她不久前做了一個手術,剛剛康複出院,而起因居然是腿上被燙了3個泡。

    前段時間,好友一直很忙,常常沒日沒夜的加班趕稿子。一天晚上,她起床上廁所,由於睡得暈暈沉沉地,一不小心把放在牆角的熱水瓶打碎了,熱水濺到了她的腿上,立即起了3個泡。起初並沒覺得有多麽嚴重,依然沒日沒夜的工作。

    後來,情況越來越嚴重,傷口久久不能愈合。無奈之下,隻好去了醫院,醫生埋怨她為什麽燙傷這麽久才來醫院,傷口太深了,醫生叮囑她盡量少動,迴家好好休息。可在家休息了幾天,就因為工作忙,出差去了外地。

    半個月後,醫生通知她必須接受手術治療,需要植皮。就這樣,拖來拖去,把原本可以用藥就能治愈的傷口拖到不得不上手術台。如今,傷口雖然愈合了,但腿上卻留下了一道永恆的疤痕,愛美的好友從此與漂亮裙子說再見。而這一切都源於好友的疏忽。

    大家對諱疾忌醫的故事都比較了解,說的是蔡桓公因為小病不醫最終導致一命嗚唿,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像蔡桓公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特別是一些老年人,更不能有小病就抗,大病才治的思想。

    就拿便秘來說吧,臨床上,老年人便秘是一種常見症狀,如果得了便秘,能做到早治療也並不可怕,也不會導致發生嚴重後果,但由於有很多老年人及家屬認為便秘是小毛病,而不引起注意,以致釀成意外發生。

    前不久,住在樓下的葉大爺就因為便秘引發了腦溢血,險些喪命。葉大爺原本患有高血壓,最近又得了便秘,如廁時,因用力過大,突然覺得頭暈目眩,一下栽倒在廁所裏,家人立即把他送到醫院,被診斷為腦溢血。

    還有感冒,別看這小小的感冒,它的威力也不小,對於老年冠心病患者,感冒可以誘發或加重病情,導致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對糖尿病患者,感冒可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響血糖穩定。

    就連最不起眼的倒睫都是不容忽視的,倒睫是眼睫毛向眼球方向內卷,使眼睫毛內倒刺激眼球。患者常有眼紅、畏光、流淚、眼痛和持續異物感,如不及時早期治療,就可能形成角膜白斑,有的會發生角膜潰瘍穿孔,嚴重的可使眼球內部感染而失明。

    由此看來,小病也可以釀成大患的,所以,生病之後,就一定要做到防微杜漸,對小病給予高度的重視,樹立“疾病無大小,微恙也傷身”的觀念,才能重獲健康,享受美好生活!

    大病還是小病,你會判斷嗎

    當你的身體出現一些不舒服的症狀時,有可能是不起眼的小病,但也可能是大病來臨的征兆。可是,我們該如何來判斷它們是“大”還是“小”呢?做出正確的判斷,就不至於耽誤治療,也不會過於緊張而讓人笑話。看看下麵五種常見不適的判斷方法,希望可以給你一點提示,但不可完全依靠這種判斷方法。

    頭痛

    1.小病信號。因工作壓力過大,精神疲勞、緊張;三餐吃不飽、血糖過低;長時間呆在溫度較高、空氣不流通的屋子裏等。這些原因所導致的頭痛雖然令人煩惱,不過並不危險。

    2.大病信號。若是大腦的一側反複出現持續性的、與心髒一同跳動的抽痛,並開始逐漸蔓延到整個大腦,那很可能是顳動脈炎在搗亂。這個病多發於老人,若處理不及時,將導致失明。

    若是頭痛很突然、程度嚴重,則有可能是中風或是腦動脈瘤的信號,應立刻撥打急救電話。

    若是頭痛伴隨發熱、脖子發僵等症狀,那麽很有可能是病毒或是細菌性腦膜炎,它可對大腦造成永久性傷害,不及時治療將會危急性命。

    腹脹

    1.小病信號。當吃了豆類食物或是吃得過多、過敏性腸道綜合征、月經來臨時,都會令腹腔有脹滿感。

    2.大病信號。若是腹脹經常出現,同時伴隨惡心、尿急、骨盆或是腹部疼痛和一吃就飽的症狀,那很有可能是早期卵巢癌的征兆。

    嘔吐

    1.小病信號。若是因為吃得過飽、酒或是咖啡喝得過多所導致,那麽服用中和胃酸的藥物就可以得到緩解,不用太擔心。

    2.大病信號。消化不良的感覺逐漸演變成肚臍周圍的疼痛,隨後疼痛又轉移至腹部右下方,那有可能是闌尾炎。

    若是吃了油膩食物後,腹部右上方出現由輕而重的疼痛,有可能是膽結石。

    若是每次運動後,總會感覺到消化不良,而且服用中和胃酸藥物也不見好轉,那很可能是心髒病。

    寒戰和發熱

    1.小病信號。若是症狀可在一周內減退,多喝水、多休息就能夠得到緩解,那麽盡管放心,多是由感冒引起的。

    2.大病信號。喉嚨疼痛、突然發燒、吞咽困難而且感到惡心,那有可能是肺炎的早期信號。

    體重突然減輕

    1.小病信號。若是你最近運動量增加、飲食減少,或者因失去工作、親人去世而情緒不好,那麽可不用擔心。

    2.大病信號。若是體重突然減輕5公斤,卻又找不到合理的解釋,那麽很可能是你的甲狀腺過於活躍或是患上了癌症。這時,檢查越及時,治療效果越好。

    若是在體重減輕的同時,還伴有疲勞、口渴、視力模糊等症狀,那麽請檢查一下血糖,看看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

    第五節 求醫不如求己

    醫生隻是扶著你走路的人

    生活中,因為疾病的存在而多了一類特殊人群:醫生。他們穿著白大褂,帶著聽診器,多數時總是很嚴肅。對醫生,我們總是充滿著敬畏之情,特別是“有病在身”的病人們,更將醫生視為“救星”。

    是的,疾病是醫生和病人共同的敵人。他們本就該是同一戰壕裏的戰友,唇齒相依、同心協力,共同麵對疾病,兩者應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然而,有不少病人生病時,就像溺水的小孩,牢牢的抓住醫生,認為治病隻是醫生的事,與自己沒什麽關係,更談不上積極配合;而有的病人又認為自己的病太嚴重,一度被悲觀消沉、自暴自棄的思想所籠罩;還有的病人又完全不相信醫生的建議,對開出的藥方也是將信將疑,治療停停走走……

    諸如這些行為,就是對醫生、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根本就沒有確立正確的的醫患關係,不明白醫生在疾病中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而錯誤的角色定位隻能貽誤疾病的診治。

    當身處疾病中時,我們需要醫生。但不能完全依賴醫生,也不能完全否定醫生,醫生隻是扶著我們走路的人。這就如孩提時,第一次學走路,是媽媽扶著我們,牽著我們的手一步一步開始邁步。他們是教練,是老師。因此,治病是醫生的事,更重要的也是自己的事。

    健康,隻有自己做到了才是硬道理

    曾經收到過這樣一條短信:

    “1+0”的健康定律:如果把人的健康比作“1”,其所擁有的一切財富比作“1”後麵的“0”,如:金錢、事業、愛情、家庭、榮譽、地位。有了“1”,後麵的“0”越多,人生才越有意義。如果“1”不存在了,那麽,將一無所有。

    當你看過這樣一條很有意義的短信後,我想無須太多的語言,就能明白什麽是最珍貴的。沒錯,沒有健康,一切皆空。

    而健康的擁有,靠不了任何人。不論是這個專家,還是那個營養師,或是某位醫生,他們可以給你很多關於健康的建議和意見,為你指點迷津。然而,隻有你自己切身實施、重視後才能有效。

    我們在生活中就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疾病的發生,同時正確對待疾病。不可早期漠視,晚期又亂投醫。特別是早期若不關心自己的病情,在麵對醫生的病情追問時,就無法提供準確而有效的信息,這樣很可能為治療造成困擾,甚至影響到健康的恢複。

    很多人會把這種不關心歸咎於工作繁忙,家庭事務煩瑣,生活壓力大,以及早期疾病征兆不明顯等原因。有很多慢性病在早期基本上沒有明顯症狀,忙碌的人們更容易因此而忽略,或是自行服用一些藥物了事。可是,這樣做在無形中將小病越拖越大,到最後非治不可了,又不得不花更多的精力、時間、金錢來醫治。

    所以,疾病發生時,最清楚的是自己,而不是醫生。我們必須在疾病開始時就投入關心,而不是單純的依靠醫生為我們解決疾病問題。

    走出陰霾天空,隻能依靠自己的意誌

    在疾病中,尤其是難治的疾病,心中有壓力是人之常情,而為患者排解壓力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家人需要給予關愛,朋友需要給予幫助,醫生需要給予鼓勵,這些都隻是旅途中的雙手,最重要的是患者自己的心理調節,依靠自身的意誌戰勝悲觀情緒。而且,臨床很多的案例也證明,心態影響著疾病的康複:一個擁有良好心態的病人比心態壞的病人康複率高。

    另外,患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調整心理素質的方法,比如:聽聽音樂、散散步等活動。當然,生病了還要注意勞逸結合,保持充足的睡眠,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

    康複更需要與醫生配合

    生病了,在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醫生並不起決定性因素,他可以給你好的治療方法,可是你若不積極配合,一切都是徒勞的。

    慢性乙肝是患者和家庭的長期困擾,有很多得了慢性乙肝的患者一開始總是將所有希望寄托在找到一位“神醫”。治療中一旦出現任何波折,病人心理上就會立刻產生巨大落差,轉而抱怨醫生技術,對治療的配合度下降,甚至到最後會對治療失去信心。其實,要想取得好的療效的前提應是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有的患者往往會滿足於一時的療效或是短期的好轉,過於樂觀,或是急於迴到工作與學習當中,沒有遵從醫囑按要求堅持完成治療,從而造成治療的前功盡棄,這樣就會給後續的治療造成更大困難。也有的患者盲目悲觀,短期治療還未見效果,就認為治療無效,從而放棄治療。卻不知,乙肝的治療需要一個過程。

    因此,隻有通過醫患間良好的配合,才可將治療的療效提高到最高,令患者最大可能的從中受益。

    古人雲“醫隻能治病,不能救命”。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無人可以取代。我們可以依靠醫生來想辦法,但在治病過程中所出現的困難,從生理到心理,這些是醫生以及任何人都無法替代克服的。所以,你必須拋開所有僥幸,踏踏實實的迎接每一個困難;堅持做好每一個有關健康的細節;積極學習更多有利於健康的常識,讓這些成為你生活中一件快樂的事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然,我們說醫生隻是扶著你走路的人,我們才是走路的主體。這強調了治病中,病人是關鍵,但絕不是說因此可以忽視醫生的重要性。我們隻是希望病人可以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正確看待疾病。而對於醫生,病人需懷抱相信與堅持的信念,與他們努力溝通;同時醫生自身也需要端正醫務態度,真正為病人著想,共同對待同一個敵人——疾病。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古希臘有這樣一個神話:

    宙斯得知普羅米修斯將天上的火種偷給了人類,便怒不可遏,決定懲罰人類。他下令將女人潘多拉送到人間,並讓她隨身攜帶一個密封的盒子作為嫁妝。好奇的潘多拉打開了盒子,於是各種惡習、災難和疾病立即從裏麵飛了出來。而盒子裏隻剩下惟一美好的東西:希望。可是希望還沒來得及飛出來,潘多拉便將盒子永遠地關上了。

    因此,人類開始不斷地受苦、被生活折磨,可是心中總是留有可貴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勵。在死亡以前,希望永遠存在,人生也絕對充滿了美好的希望。

    其實,在我們的手中,也有個這樣的盒子。那裏有疾病,但也有希望,而希望是自己;我們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當我們淪為了病人,一切都是那般狂亂而迷惘,若隻將希望寄托於醫生,而自己卻坐以待斃,那麽我們注定隻能被盒中的疾病所纏繞。

    當身體生病,當然需要聽從正規醫護人員的指導,采用適當的醫療方法,而也有的病,隻要多休息,時間就是最好的治療劑。如感冒這種小病,一年總要光顧自己幾次,若是自己懂得,感冒了,多喝水、多休息、少出門,這就是治療。

    有時我們身體上根本沒有病,但由於自己疑心“我有病”而成了疑心病。這樣的病隻有依靠自己才能治好。

    有一個年輕人,在二十歲左右,一位老師說:人常因疑心而成病,比如肺病。他聽了這句話以後,心裏一直掛念著,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都籠罩在肺病的陰影下。當然,這位年輕人自己也懂得調理、排遣,心裏也在想:我身體這麽好,怎麽可能會有肺病呢?不過多多少少還是受到那句話的影響。

    後來,有個人告訴那位年輕人,西紅柿可以治肺病。當時西紅柿價錢並不很貴,於是他買了一大籮筐的西紅柿,吃過以後,這為年輕人心裏想,這麽多的西紅柿應該可以把肺病治好了吧!從此以後他就再也沒有想過肺病這個問題。

    因此,有時身體上的疾病是自己的疑心製造出來的,正所謂心病還須心藥醫,這個心藥是自己。有時,身體上的疾病,隻要依靠自己適當的運動、飲食的調理,堅強的信念、樂觀的心情,自然不藥而愈。

    另外,身體的疾病應該做到預防重於治療,增強自己的免疫力,這才是最佳的保健之道。據研究,人體上大約有百分之九十的疾病,都與免疫係統失調有關。

    什麽是免疫係統呢?它就如一支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守衛著人體的健康,他能保護身體免遭病毒的侵害,還可清除代謝後的廢物,同時及時修補受損的器官、組織。再說簡單點,免疫力,就是一種抗體,能抵抗外物的入侵。在一般正常人的體內,都有很多好菌,可以抗擊不好的病菌,這就是抗體。

    有的人稍微受點涼,就容易感冒;而有的人,因為有足夠的抗體,所以一點點受涼根本威脅不到他。甚至一些傳染性疾病都奈何不了他。可若是缺乏抗體,那受感染的幾率就會加大。

    所以說,增強自身的免疫力很重要。了解了這一點,就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做有益於提高免疫力的活動,來保衛身體防線不被衝破。這時,你就是自己的醫生。如:保證充足的睡眠、每天堅持運動、攝取各種維生素、按摩身體、放鬆心情、開懷大笑等,都可以增加人體的免疫力。

    所以,在麵對各種疾病時,大家首先應該這樣想:自己要做自己的醫生。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身體有病,我們大可不必驚慌失措,應該學會自己做自己的醫師。

    要相信:隻要自己心理健全,就可以克服困難,戰勝病魔;堅定的毅力,可以克服一切的病苦。隻要心不苦,身就會不苦,疾病又何懼之有呢?

    第六節 健康靠經營

    管好嘴巴的進與出

    嘴巴是人身體的一個重要器官,不知道您是否真的了解它呢?首先我們看看嘴巴都有怎樣的功能,它至少有三個基本功能:

    第一,首當其衝是吃飯。若是這嘴巴出了問題,沒法吃飯了,那麽身體必定會因營養缺失而難以維持生命。在醫院裏看見病人插胃管,那是不得已而采取的臨時措施,若是長時間那樣,痛苦可就是難以想象了。

    第二,嘴巴是語言的工具。若是人沒有了嘴巴,那麽就將失去語言。

    最後,嘴巴還起著“兼職”的作用。若是鼻子出了毛病,嘴巴還可以幫助唿吸。

    當然,除了這幾個作用,嘴巴作為五官之一,也直接影響著人的形象。所以說,對人而言,嘴巴實在是太重要了。也正因為其重要,出問題的幾率就必然更高。嘴巴的進與出,關係到我們人體的健康大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首先咱們來說說這嘴巴的“進”。

    俗話說:“病從口入”。嘴巴把關不嚴,常常會給身體帶來疾病。過去因為窮,人們是饑不擇食,有啥吃啥,見啥吃啥,常常吃壞肚子。可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又出現了血糖高、血脂高,這些都是嘴巴惹的禍。

    秦爺爺雖已年屆古稀,可是精神飽滿,神采奕奕,從沒進過醫院。很多人常常向他討教健身秘方,他總是樂嗬嗬地說:“要管好自己的嘴巴。”

    他說,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還要管好嘴巴的“進”,就是平時的飲食。秦爺爺每頓飯都隻吃七分飽,即使擺在麵前的是山珍海味,他也權當是家常之菜,不多進食,更不貪食。

    秦爺爺最喜歡吃紅燒肉,可一般也隻吃一塊,不吃第二塊。平時吃飯也隻是一葷、一素、一湯,可謂清茶淡飯。有時全家一起吃飯,家人們出於關愛有時會勸他多吃一點,可他總是笑眯眯地說:“不可以依了那張嘴,它的胃口可大呢!”

    沒錯,很多人由於管不好自己的嘴巴,見了喜歡吃的食物就大吃一頓,逢朋友小聚更是喝得爛醉如泥,久而久之,高血壓、脂肪肝等與飲食有關的疾病就不知不覺地找上門來,到最後又什麽都不敢吃。仔細想想,真是得不償失啊!

    要管好自己的嘴巴,除了“進”,還要管好嘴巴的“出”,也就是管好從嘴巴裏說出的話。所謂:“禍從口出”。嘴巴雖然是用來說話的,但若說不好,便會招惹來麻煩甚至禍端。

    就像秦爺爺,他不僅僅可以做到在飲食上管好嘴巴的“進”,同時他也非常注意嘴巴的“出”。

    秦爺爺在小區裏的人緣很好。大家和他相處時,從未見他發怒。他與別人交談時總是如和風細雨,緩緩道來,語重心長,令對方聽得進,也喜歡聽。所以,不論大人、小孩都喜歡和他交談。盡管秦爺爺並不富裕,可是他活得健康樂觀,他的威望眾人皆知。

    嘴巴的“出”就是語言,它直接反映我們的內心情感。為了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學會心平氣和,不生氣,“怒則傷肝”。同時,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說起話來總是無所顧及,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吐為快,這樣往往容易傷人,而事後又會感到後悔、自責,也弄得自己心情不好。

    所以說,嘴巴的這兩大“進出口”功能,不但關係主人的健康,而且還決定主人的命運。進口關把握不好,“病從口入”,影響健康。有時問題不會太大,去趟醫院,吃點藥,打個針就過去了;但有時也會危及生命。

    其實,“管好自己的嘴巴”,就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心態和境界;是寬容的心態,是“與世無爭”的平和境界。若是帶著這種生活態度和心態去生活,就會多一份健康,少一份糾紛;有了這種境界,也才能真正享受生活所帶來的無限樂趣。當然,要管好自己的嘴巴並不容易,這需要我們不斷地“修煉”。

    運動好比人體的發動機,讓身體永遠保持活力

    人,是一架有骨、有肉、有血的“機器”。機器人長期不運動,會生鏽壞死。而人也一樣,長期不運動,就會生病早逝。“戶樞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於運動”,重點應在經常“運動”上下功夫。

    可能道理大家都懂,關鍵是提到日程實施,持之以恆。運動能夠活經絡,鍛煉筋骨,通氣血,防病治病延緩衰老,有益健康。不能說運動能令人長生不老,確肯定可以延年益壽,這無可非議。

    陳媽媽多年來被疾病纏繞,她的老伴對此有這樣的評語:“他人有的病你有,他人沒有的病你也有”。

    陳媽媽並不生氣,知道是玩笑話。不過,她說,也確實如此:“我們婚後不久,我就痔瘡開刀,之後是疝氣、前列腺增生開刀,到了國外不到四年,就開了兩次刀,共做過四次手術。不過,我從六十年代就堅持太極拳運動,你看我現在雖然是68歲的身體,可還健壯,這要得益於經常運動,鍛煉身體的結果。”

    陳媽媽就是這樣多年與運動相伴,除了太極拳,其他的活動,隻要有益於健康,就不受任何限製。

    陳媽媽就是在運動中治病,令身體保持活力。很欣賞陳媽媽的那句話:“我是哪裏有病痛,就運動哪裏,這是運動治病;沒有病痛的地方也運動,這是防病。”

    是的,不論您得了什麽病,隻要結合病情,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那麽都可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甚至會在疼痛初期起到止痛的作用。這樣長期堅持,不僅防治了疾病,還為人體衝了電,保持長久的活力。

    太極拳:利於緩解壓力

    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如果有焦慮情緒時,肯定會影響工作效率。焦慮情緒多是來自工作、生活的壓力,如果這樣的壓力不能及時得到舒解,時間長了會影響身心健康。

    實踐證明:慢動作的武術——太極拳對降低人體壓力水平確實很有療效。練太極拳時會令人體處於沉靜冥想的狀態,這種狀態可減少焦慮和緊張,降低血壓。

    有氧操:利於口腔健康

    有氧運動特別有益於身體各器官的健康,包括牙齒和牙齦。牙齦疾病會導致牙齒脫落,也會增加心髒病及糖尿病發生的危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病活到天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西江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西江月並收藏帶病活到天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