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廣順元年(951年),後周太祖郭威即位,以外甥李重進為殿前都指揮使,張永德為殿前都虞候,掌管殿前親軍。兩年後,郭威病危,傳位養子柴榮,臨終前特命李重進向柴榮行君臣之禮,以免其覬覦皇位。


    顯德元年(954年),周世宗柴榮即位,以姑表兄李重進為侍衛親軍馬步軍都虞侯,妹夫張永德接任殿前都指揮使,分掌侍衛親軍和殿前親軍。李重進、張永德本以姻親之故有意排擠,在數年間不次擢升,但後來都在戰爭中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才能。在決定後周生死存亡的高平之戰後,李重進戰功不俗,得到“使相“地位,拜歸德節度使、同平章事、充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其母福慶長公主追封燕國大長公主;而張永德以戰功加檢校太傅,授義成軍節度使,妻子壽安公主進封晉國長公主。


    李重進與張永德能力相當,歲數接近,就連資曆都差不多。非常奇妙的是,老實人張永德有一個特殊的毛病,那就是對上司非常恭順,堪稱忠心不二;對下屬仁慈寬厚,非常有德有量;可是對與他平級,資曆威望權力都相差不多的人,他就變得心胸狹隘毫厘必爭。李重進跟他旗鼓相當,張永德利用所有的機會,一直在柴榮耳邊打小報告。


    柴榮還京不久,張永德表奏李重進停留怠緩,不肯進兵,實有反叛之心。柴榮聞奏對眾臣道:“知臣莫若君。李重進忠勤其職,焉有反心?這是張永德捕風捉影耳。朕若下詔慰諭,反啟其疑,莫若故為不知,徐觀進取何如?”眾臣道:“主上之論甚善。”世宗即匿其事不問。


    不過李重進軍中已知張永德表奏之事,重進乃單騎至永德營中。軍士報知永德,永德問道:“他帶多少人來?”左右道:“隻單騎耳,別無隨從。”永德遂出門迎接。重進下馬,與永德挽手進營,二人分賓主而坐。永德吩咐部下擺酒款待,李重進從容宴飲。酒至半酣,重進謂永德道:“吾與公乃皇上至親,為國家大將,同心共濟,何用相疑?昔戰國時藺相如與廉頗,後私仇而先國難,人皆慕其義;今吾與公,幸得相與笑談,敢不效藺、廉之風、而多所猜忌耶?”永德拱手道:“小弟之過,今知罪矣。”由是二人冰釋前嫌,兩軍亦各相安。有詩為證:


    單馬趨營智識高,


    一時論說怨頓消。


    心交義合相歡洽,


    應是周王重俊豪。


    此時南唐主探聽張、李二將交怨,與群臣商議用反間之計,密將蠟書送與重進。重進拆開觀之,其書雲:


    將之有權無權,隻在時勢。今聞足下受周主之命,屯兵泰州城下,以絕南唐餉運,城孤勢殆,果幸計也。然吾守將劉仁贍,有匹夫不奪之誌,且城中府庫充足,嬰城以守,雖來百萬之師,未易窺也。近聞張永德心懷私怨,致書於朝,言足下停兵不進,似有陰謀。朝廷聞之,寧不疑乎?一朝兵權削去,放居散地,誠匹夫之不若矣。何如擁兵自守,為子孫之計之美也?不然,若肯傾心投款,孤當以重鎮封足下,決不相負。


    重進看罷書,勃然大怒道:“豎子此謀,欲反間吾君臣耶?”遂斬來使,以書呈報世宗。世宗大喜,謂群臣道:“重進不負於朕,斯言信矣。”群臣皆稱賀。範質奏道:“帥臣忠勤若此,何患南唐不滅乎?陛下但俟捷音而已。”世宗乃加授李重進為青州節度使,下詔在外將士,各宜用命。使臣頒旨,赴各軍宣示。


    顯德三年(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便在渦口,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南唐奉化軍節度使皇甫暉、常州團練使姚鳳率領號稱十五萬的軍隊,駐紮在清流關,趙匡胤率軍將其擊敗。趙匡胤追到城下,皇甫暉請布陣決勝,趙匡胤笑著同意。皇甫暉擺好陣式出戰,趙匡胤抱著馬脖子直衝南唐陣內,砍中皇甫暉的腦袋,將其與姚鳳一同擒獲。其父趙弘殷時任馬軍副都指揮使,率軍半夜時來到城下,傳唿開門,趙匡胤說:“父子誠然是至親,但是城門開關,卻是國家的事情。”等到天亮,趙弘殷才得以進城。


    不久趙匡胤攻下滁州,宰相範質奏請任命趙普為軍事判官,並安排到趙匡胤軍前效力,從此二人結緣。


    趙普與趙匡胤並非一家人,趙普是趙普,趙匡胤是趙匡胤,他們開始都不認識,毫無血緣關係,要不是機緣巧合,他們一輩子都不會扯上瓜棚搭柳的關係。


    趙普的祖籍在幽州薊縣,趙匡胤的祖籍在河北涿郡,二人並非宗族關係,隻不過都恰巧姓趙。趙普官宦世家出身,五代時為避戰亂,他的父親帶領全家先遷常州,後遷洛陽。趙普原在永興軍節度使劉詞手下任從事,做幕僚,頗有作為。劉詞去世前向朝廷推薦了趙普,雖然二人不同宗,但由於趙普做人的圓通,後來卻真的被趙匡胤的家族以宗族相待。當時,後周皇帝柴榮北擊遼國,南攻江淮,趙匡胤隨柴榮攻打滁州,正在用兵之際,他的父親趙弘殷突然病倒了,趙匡胤正在戰火之中,哪有時間照顧病中的父親?


    這時趙普平靜地站了出來“將軍,令尊交給我。你放心走吧。”


    趙匡胤深深拜謝了趙普,火速啟程趕赴揚州。趙普雖然是一個大大咧咧的男子漢,但十分善解人意,又非常勤快體貼,給趙弘殷侍湯送藥,極為周到,到柴榮一征結束,趙普又親自護送趙弘殷迴開封。但一生勞碌征戰的老將軍還是沒能活著迴到家鄉……


    就這樣,趙匡胤永遠失去了父親。雖宋史盛讚“勇於戰,謹於守”把父親都能拒之門外。但於人子之道來說,趙匡胤是不是太虧欠父親了呢?要知父親當時是特意來看他的。。。。。。


    趙弘殷死了,從此趙家再不把趙普當外姓人。他們永遠記得:最後陪伴在宣祖皇帝身邊的,是他們自己的兄弟趙普……


    從此趙匡胤對趙普另眼相看,“待以宗分”,也就是以宗族的情份對待他。趙匡胤曾經與他交談,覺得他很不尋常。有次軍隊捕獲盜賊一百多人,律當斬首,趙普懷疑其中有無辜的人,請匡胤訊問他們,後來得以存活的很多。


    卻說前吳主楊溥讓位李昪,病死丹陽,子孫徙居泰州,錮住永寧宮中,斷絕交通,甚至男女自為匹偶,蠢若犬豕。李璟因江北鏖兵,恐楊氏子孫乘勢為變。特遣園苑使尹延範遷置京口,統計楊氏遺男尚有六十餘人,婦女亦不下數十,延範承唐主密囑,竟將楊氏男子六十餘人驅至江濱一並殺死,僅率婦女渡江,楊氏遂絕。李璟歸咎尹延範,下令腰斬。尹延範有口難言,冤冤枉枉地受了死刑。


    後來唐主泣語左右道:“延範亦成濟流也。我非不知他效忠,因恐國人不服,沒奈何處他死刑呢!”遂命撫恤延範家屬,毋令失所。【魏成濟助司馬昭刺死曹髦,旋為司馬昭所殺。國將危亡,尚如此殘忍,莫謂李璟優柔。】


    嗣聞泰州被韓令坤取去,刺史方訥遁歸。馮延魯本為東都副留守,一時逃避不及,慌忙削發披緇,匿居僧寺。偏偏有人認識,報知周軍。似僧非僧的馮侍郎,竟被周軍尋著,把他牽出,當作豬奴一般捆縛了去。


    急得李璟心慌意亂,日夕召宋齊邱、馮延己等會議軍情。馮延己奏請司空孫晟、禮部尚書王崇質,齎表如周,願跟兩浙、湖南一樣奉周正朔。孫晟語延己道:“此行本當屬公,惟晟受國厚恩,始終當不負先帝,願代公一行,可和即和,不可和即死。公等為國大臣,當思主辱臣死的大義,毋再誤國。”


    延己慚不能答。惟更令工部侍郎李德明,與孫晟等偕行。孫晟遂草草整了行裝,與崇質、德明二人,兼程前進,直抵壽州城下,進謁周主。


    人無完人,南唐孫晟以忠直見稱,不過亦喜豪奢縱欲。史書上說他“事烈祖父子二十餘年,家益豪富”,每夜宴請賓客盡歡,而且從不設幾案,使眾美貌家妓各執一器,端菜的端菜,捧酒的捧酒,環立賓客左右而侍宴,還美其名曰“肉台盤”。


    孫晟與諸賓客在“肉台盤”簇擁下,邊觀賞美色,邊品嚐美酒,盡情歡娛。


    孫晟府上的“肉台盤”,“江南貴人多效之”,一度成為權貴們的一種時尚。


    卻說周主柴榮語唐使道:“汝主自謂唐室苗裔,應知禮義。我太祖奄有中原,及朕嗣位,已經六年有餘,汝國隻隔一水,從未遣一介修好,禮義何在?汝三人來此,是否欲說我罷兵?我非愚主,豈汝三寸舌所得說動?今可歸語汝主,亟來見朕,再拜謝過,朕或鑒汝主誠意,許令罷兵。否則朕即進抵金陵,借汝國庫資,作我軍犒賞。汝君臣休得後悔呢!”


    孫晟從容答道:“陛下南征不庭,敝國謝罪歸命。叛即討,服即舍,古來聖帝明王,大都如是。望陛下俯納臣言!”


    柴榮道:“欲朕罷兵,速將江北各州縣,悉數獻朕。休得遲疑!”


    孫晟正色道:“江北土地,傳自先朝,並非得自大周。且江南亦奉表稱臣,已不啻大周藩服,陛下何不網開一麵,稍假隆恩呢!”


    柴榮怒道:“不必多言,汝國若不割江北,朕決不退師!”


    隨又顧語李德明道:“汝來見朕,朕叫汝歸語汝主,自來謝罪,你覺得怎樣?”


    德明慌忙叩首,且憶及延己密囑,願獻濠、壽、泗、楚、光、海六州,更歲輸金帛百萬,乞請罷兵,當下便盡情吐出。周主道:“光州已為朕所得,何勞汝獻!此外各州,朕亦不難即取。惟壽州久抗王師,汝國節度使劉仁贍頗有能耐,朕卻很加憐惜,汝等可替朕招來!”


    德明尚未及答,孫晟目視德明,似含著一腔怒意。周主已經瞧透,索性逼孫晟前去招降仁贍。孫晟慨然請行。


    周主遣中使監晟,同至城下,招唿仁贍答話。仁贍在城上拜手,問晟來意。孫晟仰語道:“我來周營議和,尚無頭緒。君受國恩,切不可開門納寇,主上已發兵來援,不日就到了!”


    語畢自迴。中使入報周主,周主召孫晟叱責道:“朕令汝招降仁贍,如何反教他堅守?”


    晟朗聲道:“臣為唐宰相,好教節度使外叛麽?若使大周有此叛臣,未知陛下肯容忍否?”


    周主見他理直氣壯,倒也不能駁斥,便道:“汝算是淮南忠臣,奈天意欲亡淮南,汝雖盡忠,亦無益了。”


    隨命孫晟留居帳後,優禮相待。惟與李德明、王崇質商議和款,定要南唐獻江北地,方準修好。


    德明、崇質不敢力爭,但說須歸報唐主,當遵諭旨。周主乃遣二人東還,


    李德明、王崇質兩人還詣金陵,唐主聽說要獻江北,沉吟未決,宋齊邱從旁進言道:“江北是江南藩籬,江北一失,江南亦不能保守了。德明等往周議和,並不是叫他去獻地,如何反替周主傳詔,叫我國割獻江北呢?”


    李德明忍耐不住,竟抗聲答道:“周主英武過人,周軍氣焰甚盛,若不割江北,恐江南也遭蹂躪呢。”


    宋齊邱厲聲道:“汝二人也想學張鬆麽?張鬆獻西川地圖,古今唾罵,汝等奈何不聞!”


    王崇質被他一嚇,慌忙推諉,專歸咎李德明一人。於是樞密使陳覺,副使李征古,同時入奏道:“李德明奉命出使,不能伸國威,修鄰好,反而輸情強敵,自示國弱,情願割棄屏藩,坐捐要害,這與賣國賊何異!請陛下速正明刑,再圖退敵!”


    李德明聞言,越加暴躁,竟攘袂詬詈陳覺等人。唐主大怒,立命綁出李德明,責他賣國求榮的罪狀,梟首市曹。


    唐主命文縝為西麵行營應援使,彥華、仁肇,各授副將,再與周軍決戰。還有右衛將軍陸孟俊,也自常州率兵萬人,往攻泰州。


    周將韓令坤迴屯揚州,隻留千人守泰州城。泰州兵單力寡,哪裏敵得過陸孟俊,當然遁走,複被陸孟俊占去。陸孟俊欲進兵複取揚州。韓令坤聞之無心固守,將欲棄去。世宗聞此消息大驚道:“若唐兵複得揚州,大勢去矣。”急令趙匡胤領兵二千屯六合,以援揚州。匡胤領旨,兵至六合屯紮,下令道:“揚州兵過六合一步者,斬其足。”韓令坤聞令不敢棄城,遂嚴加防守。


    陸孟俊不管死活,領兵到了揚州,方就城東下寨。韓令坤聽報唐兵來到,即忙整兵出迎,兩下擺開陣勢。陸孟俊橫刀出馬,指令坤道:“汝周兵不早退走,獨守孤城,直欲吾取汝首級,以獻唐主耶?”韓令坤大喝道:“我中朝有百萬之師,平南唐在於指日;汝尚不自量力,強來戰鬥,我誓必殺汝,以伸士民之怨!”陸孟俊大怒,掄刀直取韓令坤。令坤舉刀相還。兩馬相交,雙兵並舉,好一場大戰。有詩為證:


    南兵遙對北兵營,


    滿穀連山遍哭聲。


    兵刃相迎一夜殺,


    平明流血浸空城。


    當下二將戰到三十餘合,陸孟俊招架不住,迴馬望本陣而走。韓令坤催動後軍追殺。陸孟俊正走之間,忽聽得山後一聲炮響,衝出一員大將,乃是元帥趙匡胤。趙匡胤得知揚州交兵,故此從六合殺來,正遇陸孟俊兵敗。那陸孟俊見是匡胤,驚得心膽皆裂,迴馬就走,恰好韓令坤追到。陸孟俊措手不及,被韓令坤生擒於馬上。唐兵大敗,四散而逃。趙匡胤見擒了陸孟俊,收兵迴六合去訖。


    韓令坤正擬將趙孟俊解送行在,偏是冤冤相湊,由愛妾楊氏出廳哭訴,要將孟俊剖心複仇。原來楊氏是潭州人,陸孟俊前時曾隨邊鎬往攻潭州,殺死楊氏家眷二百餘口。惟楊氏有色,為楚王馬希崇所得,充作妾媵。希崇降唐,出鎮舒州,留家屬居揚州。韓令坤得揚州城,保全希崇家屬。見楊氏華色未衰,勒令為妾。楊氏係一介女流,如何抵拒,隻好隨遇而安。今日楊氏聽說捉了陸孟俊,欲報前仇,故此哭上帳來。韓令坤聽言,即令押迴軍前,責之道:“汝今日怎不取我之頭,獻與唐主,博個節度使耶?既被吾擒,當取汝心肝,薦一杯酒。汝有何言?”陸孟俊道:“死則死矣,何有言耶?”韓令坤喝令左右將陸孟俊綁在木樁上,洗刷幹淨,活祭楊氏父母;然後挖心取肝臠割了事。


    南唐元帥李景達,聞陸孟俊敗死,急自瓜州渡江。行至六合縣附近,探知趙匡胤據守六合,料不是好惹的人物,便在六合東南二十餘裏安營設柵,逗留不進。趙匡胤早已偵悉,也按兵不動。諸將請進擊景達,趙匡胤道:“景達率眾前來,半道下寨,設柵自固,是明明怕我呢。今我兵隻有二千,若前去擊他,他見我兵寥寥,反足壯膽。不若待他來攻,我得以逸待勞,不患不勝。”


    果然過了數日,城外鼓聲大震,有唐兵萬餘人殺來,匡胤已養足銳氣,立即殺出,自己仗劍督軍,與唐兵奮鬥多時,不分勝負。兩軍都有饑色,各鳴金收軍。翌晨匡胤升帳,令軍士各呈皮笠,笠上留有劍痕,約數十人,便指示軍士道:“汝等出戰,如何不肯盡力!我督戰時,曾斫汝皮笠,留為記號,如此不忠,要汝等何用?”遂命將數十人綁出軍轅一一斬訖。部兵自是畏服,不敢少懈。


    匡胤即令牙將張瓊潛引千人出城,繞出唐軍背後,截住去路,自率千人徑搗唐營。唐營中方在早餐,驀聞周軍馳至,急忙開營迎敵。景達亦出來觀戰。不防周軍勇猛得很,個個似生龍活虎,不可捉摸,突然間衝入中軍,景達大吃一驚,勒馬返奔。景達奔去,軍中沒人主持,你也逃,我也走,反被周軍前截後追,殺斃了無數人馬。景達奔至江口,巧值周將張瓊列陣待著,要想活擒景達。景達帶著殘軍拚命衝出,覓舟徑渡。張瓊與匡胤合兵,追至江口,殺獲約五千人,餘眾多泅水遁去,又溺斃了數千。周軍凱旋還城。


    這次大戰,景達挑選精卒二萬人,自為前驅,留陳覺、邊鎬為後應。陳覺與邊鎬正要渡江,偏景達已經敗歸,精卒傷亡大半。趙匡胤兵隻二千,能把唐兵二萬人驅殺過江,自此威名大震。


    匡胤大勝,收軍迴營,諸將各各獻功。匡胤差人至世宗處報捷。世宗大喜,下令駕幸揚州。竇儀奏道:“今兵疲糧少,南唐屢敗於我,彼之用兵已無成矣。陛下宜迴駕大梁,命大將屯兵於緊要之處,以為進取之計,不出數月,彼之君臣必來納款也。”世宗準奏,即日下旨,車駕迴京。賴李重進攻圍泰州,張永德屯兵滁州,韓令坤坐鎮揚州,高瓊屯守六合。其餘文武官員隨駕班師。次日,車駕離境,一聲炮響,大小三軍徑往汴梁進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劉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劉華並收藏唐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