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姐姐即李克寧之妻,被賜死,妻子卻是唐莊宗從姊【輩分有點亂,孟知祥既是莊宗的舅舅又是姐夫】。 925年,後唐滅掉前蜀後,李存勖安排孟知祥擔任西川節度使。
同年四月,後唐內亂升級,李存勖被殺,李嗣源稱帝。此時孟知祥逐漸萌生了據蜀稱帝的念頭。他訓練兵甲擴充實力,先後增設了義勝、定遠、驍銳、義寧、飛棹等軍,分別由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親信將領統率。
卻說李繼岌率軍迴朝時,孟知祥曾征收六百萬緡用於勞軍。不過那會兒時間倉促,隻解送了四百萬緡,還剩下二百緡未曾交付。要是換作別人,就變成一筆糊塗賬了。李存勖死後,明宗李嗣源繼位。李嗣源對百姓好,但作為皇帝也不能過苦日子,就找土豪孟知祥要錢。孟知祥哪裏舍得?他上書給李嗣源說:“臣是個窮光蛋,天天喝稀飯,最多給您五十萬,再多拿不出了。”孟知祥的隔壁東川節度使董璋跟他一般心思,不過董璋做得比孟知祥更絕,隻答應給十萬。
得到如此答複,李嗣源氣得大罵:“四川天府之國,你們都喊沒錢,天下哪個還敢說有錢,你們把朕當做乞丐打發麽?”
孟知祥內恃帝戚外擁強兵,權勢日盛,唐廷頗加疑忌。客省使李嚴自請為西川監軍,嚴母麵諭道:“上次你倡謀伐蜀僥幸成功。今日還好再去麽?”
李嚴謂食君祿當盡君事,竟不遵母教請令即行。
孟知祥聽說來了監軍,親率大軍到邊境迎接,希望能嚇退李嚴。但李嚴神情自若,與孟知祥同至成都。孟知祥設宴招待。李嚴在席間出示詔書,要求孟知祥誅殺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監軍焦彥賓。孟知祥不滿地對李嚴說道:“公公前次奉使王衍,迴朝後即請莊宗伐蜀;莊宗信用公言,遂致兩川俱亡。如今各地藩鎮都已廢除監軍,你憑什麽到我這裏來?”
李嚴方欲答辯,孟知祥命令部將王彥銖動手。王彥銖不由分說便將李嚴拉下餐座,一刀砍作兩段。
孟知祥上表唐廷,誣李嚴他罪。唐主李嗣源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諭,乘便將孟知祥地妻子瓊華公主及兒子孟昶送去。孟知祥總算厚待李仁矩,遣歸洛陽申表稱謝,但心中不免藐視唐廷。
明宗為人寬厚溫和,但有時也帶有沙陀人的遺風,殺人輕率不顧後果。馬牧軍使田令方所養之馬瘦弱且死亡率高,論罪應處斬。安重海勸道:“使天下聞以馬故殺一軍使,是謂貴畜而賤人。”明宗認為他說得有理,就將田令方赦免了。明宗曾派迴紇人侯三銜命迴國。侯三到達甘肅醴泉縣時,因該地僻狹,平素未備驛馬,縣令劉知章外出打獵,未能將馬匹及時給侯三以致誤事。侯三返迴京城後告知明宗,明宗大怒,令人將劉知章鎖拿至京城問罪。安重誨認為誅殺劉知章不妥,力陳斬劉之害處,劉知章才得以幸免。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勢力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大禍害。安重誨深感藩鎮林立有礙集權,試圖在削奪藩鎮實權問題上能有所作為。
安重誨控製朝政,威懾百官,欺上瞞下,甚至明宗本人也畏他三分。夏州(今陝西靖邊縣)李仁福得知明宗喜好鷹鷂,便派人送來白鷹,安重誨拒絕納之。待他一離開,明宗心癢難撓,急忙派人將白鷹悄悄帶迴宮中,然後弄到京城西郊嬉戲,一邊玩,一邊仍心有餘悸地對隨從說:“不要讓安重誨知道。”
唐主正室是曹氏,隻生一女,封永寧公主;次為夏氏,生子從榮、從厚;妾為魏氏,就是李從珂生母。
曹氏年老色衰,李嗣源欲求別氏,卻無中意女子,常常遷怒於宮中彩娥。這天安重誨在相府廊下散步,隻見管家領來一位女子。安重誨問道:“管家身後所領何人?”
管家答道:“迴稟相爺,這女子自願到相府為奴。”
“哦。”安重誨打量女子一番,隻見她光景慘淡,用草枝束發,身上破衣爛裙多有補丁,安重誨用手托住女子下巴,但見她柳眉杏眼翹鼻朱唇,豐乳細腰饒有姿色。
安重誨對管家道:“先帶她梳洗一番,然後帶到書房來見我。”
“是,相爺。”管家微施一禮,便令此女子去洗漱更衣。
過了少時,管家把女子領進安重誨書房,安重誨再觀此女不禁暗暗叫絕,隻見她眉似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
安重誨問道:“丫頭,汝姓甚名誰,年方幾何,是何出身?”
女子答道:“小女本姓王,年方十九歲,家住邠州,五年前賣到大梁舊臣劉鄩府上為姬,賜名花見羞,後劉鄩納我為妾,家夫死後夫人掃我出門,方才流落到此。”
“好個花見羞,可惜紅顏薄命。”安重誨問道:“你在劉鄩府上可學得琴曲?”
花見羞答道:“琴箏琵琶略通一二。”
“妙!”安重誨歎道:“花見羞呀花見羞,觀你姿色,方知世間真有一笑傾城、再笑傾國之人。”
次日安重誨前往興聖宮求見明宗道:“陛下戎馬半生,久為國事操勞,恩澤千裏德被四海,身側卻無朝夕相伴之人,做臣子的內疚萬分。”
李嗣源道:“朕已年邁氣衰,哪裏還有少年之心。”
安重誨道:“陛下老當益壯雄風依舊!為臣府上新得一婢,有傾國傾城之貌,銷魂奪魄之眸。陛下若不嫌其出身卑微,臣願引此女子到宮中禦覽。”
李嗣源笑道:“後宮佳麗尚有數百,朕且不動色心。一落破女奴焉能使朕動心?”
安重誨道:“宮娥雖美但拘禮宮牆,野花雖輕卻別有芬芳。”
“哦!”李嗣源笑道:“愛卿既然一片美意,朕今晚宴請眾宮娥,若此女子豔壓群芳,朕當立其為妃,且厚報愛卿。”安重誨大喜,於是告退迴府去領花見羞。
天色稍晚月已映空,李嗣源在絳霄殿大擺筵宴。宴過少時,明宗傳旨召見佳人,花見羞頷首上殿緩緩下拜道:“奴婢花見羞拜見吾皇,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嗣源道:“花見羞,汝抬起頭來。”花見羞把頭一抬,眉目純情氣出蕊香,李嗣源神情專注暗自叫絕。
李嗣源與花見羞相視良久,安重誨道:“陛下,何不讓花見羞扶箏獻曲以助酒興。”
“如此甚好!”李嗣源道:“就令花見羞為朕演曲。”安重誨對花見羞揮手示意,花見羞跪坐箏前撥弦而唱道:
“日暮送晚霞,
飄離落京華。
青山納頑石,
黃河眷流沙。
顛沛尋一徑,
生身付天涯。
薄衣猶未補,
寒風送雪花。
朱門若惜螻蟻命,
隻求掩身三尺麻。”
箏曲唱完,明宗沉醉其中,當夜即令花見羞侍寢。
自從得了花見羞,李嗣源如獲至寶愛不擇手,老夫少妻相親相愛。王氏性情和婉應酬周到,每當嗣源早起,盥櫛服禦統由她在旁侍奉,就是待遇曹淑妃亦必恭必敬不敢少忤。及曹淑妃冊封皇後,乃密語王氏道:“我素來多病不耐煩勞,妹可代我正位中宮。”
王氏慌忙拜辭道:“後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當此尊位呢?”
既而六宮定位,曹氏總掌內權如同虛設,一切處置多出王氏主張。
王氏既已得誌,倒也顧念恩人,如遇安重誨請托,無不代為周旋。安重誨有數女,經王氏代為介紹,欲令皇子李從厚娶重誨女為婦,唐主恰也應允。偏偏安重誨入朝固辭。安重誨為什麽不願和天子結作親家呢?原來他受了孔循的愚弄。孔循也有一女,正運動作皇子妃,聽說安重誨行了先著不禁著急起來,他本來是個刁猾絕頂的人,便對安重誨說:“公職居近密,不應再與皇子為婚,否則轉滋主忌反將外調呢。”
安重誨喜內惡外,又與孔循為莫逆交,總道是好言進諫,定無歹意,因此力辭婚議。後來聽說孔循將自己的女兒運動做了皇子妃,安重誨不覺大怒,於是奏調孔循出外,充忠武軍節度使,兼東都留守,唐主勉從所請。
安重誨因功獲寵,成為權傾天下的人物。朝廷中軍政要務均予裁決。一次安重誨外出,路經禦史台門口,殿直馬延無意冒犯了他,他當即拔劍將馬延斬殺。宰相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能歌善舞,生得溫柔俏麗,安重誨欲納之為妾,遭到任圜拒絕,二人關係更趨惡化。後來朱守殷謀反,安重誨誣任圜與朱守殷合謀,派兵假傳聖旨到任家,逼他“聚族酣飲而死。”
成德節度使王建立也與安重誨有隙,安重誨說他陰懷異誌。王建立也奏重誨專權。唐主召令入都,王建立奉詔馳入朝堂,極言安重誨植黨營私,且說樞密副使張延朗以女嫁重誨子,兩人互相援引互作威福。唐主便召安重誨入殿語道:“朕擬付卿一鎮暫俾休息,權令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授外官。”
安重誨不待唐主說畢厲聲答道:“臣隨陛下數十年,值陛下龍飛九重,承乏機密又閱三載,天下幸得無事,今日將臣擯棄移徙外鎮,臣罪在何處敢乞明示!”
唐主拂袖遽起退入內廷。
卻說李從珂屢立戰功,唐主得國也虧他引兵先至。李從珂未免自恃,與安重誨勢不相下。一日與安重誨宴飲,彼此爭誇功績。李從珂畢竟是武夫,數語不合欲毆安重誨。安重誨自知不敵急忙走匿。越宿李從珂酒醒自悔鹵莽,至安重誨處謝過。重誨雖然接待,但不免懷恨在心。
卻說王德妃為了婚議漸疏重誨。是時德妃已進位淑妃,取外庫美錦造作地毯。安重誨上書切諫,引劉後事為戒。美人嗔怒,與安重誨兩不相容。安重誨欲害李從珂,王德妃偏陰護李從珂,究竟樞密權威不及帷房氣焰,安重誨計不得逞,隻好付諸緩圖。
長興元年早春,文武百官上殿早朝,百官伏地高唿萬歲。平身之後安重誨奏道:“臣近日理政有三件大事,請陛下聖裁。”
明宗道:“愛卿將三件大事奏來。”
安重誨道:“吳王楊溥自稱皇帝,國號為吳。荊南王高季興暗自向吳稱臣,對大唐不忠,臣請陛下出兵討伐,此一事也。西蜀離京千裏,臣請陛下效仿舊唐製,劃閬州,遂州為東川,東、西兩川分割而治,以免西蜀權勢過大,此二事也。潞王李從珂屯兵潞州,實乃一鎮藩王,乃是皇權所忌,請陛下罷免李從珂河中節度使一職。”安重誨奏完三事,滿朝文武交頭接耳一片嘩然。
明宗左右為難地說:“愛卿所奏三事,討伐荊南王高季興準奏,其餘二事待朕三思而定。”
數日之後,安重誨往宮中求見明宗再奏三事,明宗問道:“那日愛卿朝堂上所奏三事,荊南王高季興一貫反複,出兵討伐理所應當;蜀分兩川也可朝議;唯潞王李從珂無有過失,為何要罷免節度使之職?”
安重誨道:“李從珂身為陛下養子,卻有謀取正位之心,請陛下三思。”
唐主怫然道:“朕昔日被王彥章打落沁水河,賴他母子相救才得活命;朕今日貴為天子,難道不能庇護一兒嗎?以愛卿之見,潞王當如何處置?”
安重誨道:“若是強取,李從珂必反。陛下可削去封地置於京師。”
唐主道:“令他閑居私第也是重處了,愛卿不必再說!”
“臣遵旨!”安重誨辭別皇上迴轉府中。
安重誨剛迴相府,管家來報鄆州大將安休休求見。這安休休與安重誨之父安福遷乃是堂兄弟,安重誨對安休休也是恭敬有加。
安休休一見安重誨趕忙屈身行禮:“鄆州防禦使安休休拜見丞相大人。”安重誨趕忙扶起道:“叔父行此大禮,小侄怎受得起?快快請起。”安重誨把安休休讓到上座後問道:“叔父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安休休道:“敢問丞相,滿朝文武都說你奏請皇上討伐荊南,分治西蜀,削藩潞王,可是真事。”
安重誨道:“叔父所言句句是實。”
安休休雙眉緊鎖歎道:“賢侄,你好糊塗呀!”
“叔父何出此言?”安重誨問。
安休休道:“荊南王高季興人稱‘高賴子’,乃見利忘義之人,若以金帛誘之必然歸順,你卻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西蜀孟知祥擁兵過重,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單這兩件事也就罷了,偏偏還要奪潞王兵權,李從珂乃萬歲養子本無過失,又風傳什麽養子奪嫡,唯恐天下不亂。”
“侄兒乃一國之相,思君王之患,解君王之憂。莊宗皇帝乃武皇李克用嫡子,而當今萬歲乃武皇李克用麾下太保,聖上以養子之身奪嫡子之位;而李從珂也是萬歲養子,難免他將來不效仿聖上。潞王雖與本官有少年交情,但侄兒萬不敢因私廢公。”
安休休道:“治大國若烹小鮮。聖上休生養息,馮道無為而治,偏偏你杞人憂天以己度人!你擔心李從珂效仿萬歲,不等於是說聖上得位不正嗎?”
安重誨道:“男兒在世豈可無所作為明哲保身?侄兒所奏三事都是為了大唐千秋萬代基業,叔父且勿再勸。”
“哼!”安休休氣憤地說:“安福遷三兄弟為國盡忠,卻留下你這麽一個敗種,真乃家門不幸。”言罷甩袖而去。
安休休離開相府便奏請皇上告老還鄉,從此再也不問朝政國事。
同年四月,後唐內亂升級,李存勖被殺,李嗣源稱帝。此時孟知祥逐漸萌生了據蜀稱帝的念頭。他訓練兵甲擴充實力,先後增設了義勝、定遠、驍銳、義寧、飛棹等軍,分別由李仁罕、趙廷隱、張知業等親信將領統率。
卻說李繼岌率軍迴朝時,孟知祥曾征收六百萬緡用於勞軍。不過那會兒時間倉促,隻解送了四百萬緡,還剩下二百緡未曾交付。要是換作別人,就變成一筆糊塗賬了。李存勖死後,明宗李嗣源繼位。李嗣源對百姓好,但作為皇帝也不能過苦日子,就找土豪孟知祥要錢。孟知祥哪裏舍得?他上書給李嗣源說:“臣是個窮光蛋,天天喝稀飯,最多給您五十萬,再多拿不出了。”孟知祥的隔壁東川節度使董璋跟他一般心思,不過董璋做得比孟知祥更絕,隻答應給十萬。
得到如此答複,李嗣源氣得大罵:“四川天府之國,你們都喊沒錢,天下哪個還敢說有錢,你們把朕當做乞丐打發麽?”
孟知祥內恃帝戚外擁強兵,權勢日盛,唐廷頗加疑忌。客省使李嚴自請為西川監軍,嚴母麵諭道:“上次你倡謀伐蜀僥幸成功。今日還好再去麽?”
李嚴謂食君祿當盡君事,竟不遵母教請令即行。
孟知祥聽說來了監軍,親率大軍到邊境迎接,希望能嚇退李嚴。但李嚴神情自若,與孟知祥同至成都。孟知祥設宴招待。李嚴在席間出示詔書,要求孟知祥誅殺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監軍焦彥賓。孟知祥不滿地對李嚴說道:“公公前次奉使王衍,迴朝後即請莊宗伐蜀;莊宗信用公言,遂致兩川俱亡。如今各地藩鎮都已廢除監軍,你憑什麽到我這裏來?”
李嚴方欲答辯,孟知祥命令部將王彥銖動手。王彥銖不由分說便將李嚴拉下餐座,一刀砍作兩段。
孟知祥上表唐廷,誣李嚴他罪。唐主李嗣源再遣客省使李仁矩赴蜀慰諭,乘便將孟知祥地妻子瓊華公主及兒子孟昶送去。孟知祥總算厚待李仁矩,遣歸洛陽申表稱謝,但心中不免藐視唐廷。
明宗為人寬厚溫和,但有時也帶有沙陀人的遺風,殺人輕率不顧後果。馬牧軍使田令方所養之馬瘦弱且死亡率高,論罪應處斬。安重海勸道:“使天下聞以馬故殺一軍使,是謂貴畜而賤人。”明宗認為他說得有理,就將田令方赦免了。明宗曾派迴紇人侯三銜命迴國。侯三到達甘肅醴泉縣時,因該地僻狹,平素未備驛馬,縣令劉知章外出打獵,未能將馬匹及時給侯三以致誤事。侯三返迴京城後告知明宗,明宗大怒,令人將劉知章鎖拿至京城問罪。安重誨認為誅殺劉知章不妥,力陳斬劉之害處,劉知章才得以幸免。五代十國時期,藩鎮勢力成為威脅中央集權的一大禍害。安重誨深感藩鎮林立有礙集權,試圖在削奪藩鎮實權問題上能有所作為。
安重誨控製朝政,威懾百官,欺上瞞下,甚至明宗本人也畏他三分。夏州(今陝西靖邊縣)李仁福得知明宗喜好鷹鷂,便派人送來白鷹,安重誨拒絕納之。待他一離開,明宗心癢難撓,急忙派人將白鷹悄悄帶迴宮中,然後弄到京城西郊嬉戲,一邊玩,一邊仍心有餘悸地對隨從說:“不要讓安重誨知道。”
唐主正室是曹氏,隻生一女,封永寧公主;次為夏氏,生子從榮、從厚;妾為魏氏,就是李從珂生母。
曹氏年老色衰,李嗣源欲求別氏,卻無中意女子,常常遷怒於宮中彩娥。這天安重誨在相府廊下散步,隻見管家領來一位女子。安重誨問道:“管家身後所領何人?”
管家答道:“迴稟相爺,這女子自願到相府為奴。”
“哦。”安重誨打量女子一番,隻見她光景慘淡,用草枝束發,身上破衣爛裙多有補丁,安重誨用手托住女子下巴,但見她柳眉杏眼翹鼻朱唇,豐乳細腰饒有姿色。
安重誨對管家道:“先帶她梳洗一番,然後帶到書房來見我。”
“是,相爺。”管家微施一禮,便令此女子去洗漱更衣。
過了少時,管家把女子領進安重誨書房,安重誨再觀此女不禁暗暗叫絕,隻見她眉似遠山目如秋水,鼻似瓊瑤齒似瓠犀。
安重誨問道:“丫頭,汝姓甚名誰,年方幾何,是何出身?”
女子答道:“小女本姓王,年方十九歲,家住邠州,五年前賣到大梁舊臣劉鄩府上為姬,賜名花見羞,後劉鄩納我為妾,家夫死後夫人掃我出門,方才流落到此。”
“好個花見羞,可惜紅顏薄命。”安重誨問道:“你在劉鄩府上可學得琴曲?”
花見羞答道:“琴箏琵琶略通一二。”
“妙!”安重誨歎道:“花見羞呀花見羞,觀你姿色,方知世間真有一笑傾城、再笑傾國之人。”
次日安重誨前往興聖宮求見明宗道:“陛下戎馬半生,久為國事操勞,恩澤千裏德被四海,身側卻無朝夕相伴之人,做臣子的內疚萬分。”
李嗣源道:“朕已年邁氣衰,哪裏還有少年之心。”
安重誨道:“陛下老當益壯雄風依舊!為臣府上新得一婢,有傾國傾城之貌,銷魂奪魄之眸。陛下若不嫌其出身卑微,臣願引此女子到宮中禦覽。”
李嗣源笑道:“後宮佳麗尚有數百,朕且不動色心。一落破女奴焉能使朕動心?”
安重誨道:“宮娥雖美但拘禮宮牆,野花雖輕卻別有芬芳。”
“哦!”李嗣源笑道:“愛卿既然一片美意,朕今晚宴請眾宮娥,若此女子豔壓群芳,朕當立其為妃,且厚報愛卿。”安重誨大喜,於是告退迴府去領花見羞。
天色稍晚月已映空,李嗣源在絳霄殿大擺筵宴。宴過少時,明宗傳旨召見佳人,花見羞頷首上殿緩緩下拜道:“奴婢花見羞拜見吾皇,願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嗣源道:“花見羞,汝抬起頭來。”花見羞把頭一抬,眉目純情氣出蕊香,李嗣源神情專注暗自叫絕。
李嗣源與花見羞相視良久,安重誨道:“陛下,何不讓花見羞扶箏獻曲以助酒興。”
“如此甚好!”李嗣源道:“就令花見羞為朕演曲。”安重誨對花見羞揮手示意,花見羞跪坐箏前撥弦而唱道:
“日暮送晚霞,
飄離落京華。
青山納頑石,
黃河眷流沙。
顛沛尋一徑,
生身付天涯。
薄衣猶未補,
寒風送雪花。
朱門若惜螻蟻命,
隻求掩身三尺麻。”
箏曲唱完,明宗沉醉其中,當夜即令花見羞侍寢。
自從得了花見羞,李嗣源如獲至寶愛不擇手,老夫少妻相親相愛。王氏性情和婉應酬周到,每當嗣源早起,盥櫛服禦統由她在旁侍奉,就是待遇曹淑妃亦必恭必敬不敢少忤。及曹淑妃冊封皇後,乃密語王氏道:“我素來多病不耐煩勞,妹可代我正位中宮。”
王氏慌忙拜辭道:“後為帝匹,即天下母,妾怎敢當此尊位呢?”
既而六宮定位,曹氏總掌內權如同虛設,一切處置多出王氏主張。
王氏既已得誌,倒也顧念恩人,如遇安重誨請托,無不代為周旋。安重誨有數女,經王氏代為介紹,欲令皇子李從厚娶重誨女為婦,唐主恰也應允。偏偏安重誨入朝固辭。安重誨為什麽不願和天子結作親家呢?原來他受了孔循的愚弄。孔循也有一女,正運動作皇子妃,聽說安重誨行了先著不禁著急起來,他本來是個刁猾絕頂的人,便對安重誨說:“公職居近密,不應再與皇子為婚,否則轉滋主忌反將外調呢。”
安重誨喜內惡外,又與孔循為莫逆交,總道是好言進諫,定無歹意,因此力辭婚議。後來聽說孔循將自己的女兒運動做了皇子妃,安重誨不覺大怒,於是奏調孔循出外,充忠武軍節度使,兼東都留守,唐主勉從所請。
安重誨因功獲寵,成為權傾天下的人物。朝廷中軍政要務均予裁決。一次安重誨外出,路經禦史台門口,殿直馬延無意冒犯了他,他當即拔劍將馬延斬殺。宰相任圜府中有一歌妓能歌善舞,生得溫柔俏麗,安重誨欲納之為妾,遭到任圜拒絕,二人關係更趨惡化。後來朱守殷謀反,安重誨誣任圜與朱守殷合謀,派兵假傳聖旨到任家,逼他“聚族酣飲而死。”
成德節度使王建立也與安重誨有隙,安重誨說他陰懷異誌。王建立也奏重誨專權。唐主召令入都,王建立奉詔馳入朝堂,極言安重誨植黨營私,且說樞密副使張延朗以女嫁重誨子,兩人互相援引互作威福。唐主便召安重誨入殿語道:“朕擬付卿一鎮暫俾休息,權令王建立代卿,張延朗亦除授外官。”
安重誨不待唐主說畢厲聲答道:“臣隨陛下數十年,值陛下龍飛九重,承乏機密又閱三載,天下幸得無事,今日將臣擯棄移徙外鎮,臣罪在何處敢乞明示!”
唐主拂袖遽起退入內廷。
卻說李從珂屢立戰功,唐主得國也虧他引兵先至。李從珂未免自恃,與安重誨勢不相下。一日與安重誨宴飲,彼此爭誇功績。李從珂畢竟是武夫,數語不合欲毆安重誨。安重誨自知不敵急忙走匿。越宿李從珂酒醒自悔鹵莽,至安重誨處謝過。重誨雖然接待,但不免懷恨在心。
卻說王德妃為了婚議漸疏重誨。是時德妃已進位淑妃,取外庫美錦造作地毯。安重誨上書切諫,引劉後事為戒。美人嗔怒,與安重誨兩不相容。安重誨欲害李從珂,王德妃偏陰護李從珂,究竟樞密權威不及帷房氣焰,安重誨計不得逞,隻好付諸緩圖。
長興元年早春,文武百官上殿早朝,百官伏地高唿萬歲。平身之後安重誨奏道:“臣近日理政有三件大事,請陛下聖裁。”
明宗道:“愛卿將三件大事奏來。”
安重誨道:“吳王楊溥自稱皇帝,國號為吳。荊南王高季興暗自向吳稱臣,對大唐不忠,臣請陛下出兵討伐,此一事也。西蜀離京千裏,臣請陛下效仿舊唐製,劃閬州,遂州為東川,東、西兩川分割而治,以免西蜀權勢過大,此二事也。潞王李從珂屯兵潞州,實乃一鎮藩王,乃是皇權所忌,請陛下罷免李從珂河中節度使一職。”安重誨奏完三事,滿朝文武交頭接耳一片嘩然。
明宗左右為難地說:“愛卿所奏三事,討伐荊南王高季興準奏,其餘二事待朕三思而定。”
數日之後,安重誨往宮中求見明宗再奏三事,明宗問道:“那日愛卿朝堂上所奏三事,荊南王高季興一貫反複,出兵討伐理所應當;蜀分兩川也可朝議;唯潞王李從珂無有過失,為何要罷免節度使之職?”
安重誨道:“李從珂身為陛下養子,卻有謀取正位之心,請陛下三思。”
唐主怫然道:“朕昔日被王彥章打落沁水河,賴他母子相救才得活命;朕今日貴為天子,難道不能庇護一兒嗎?以愛卿之見,潞王當如何處置?”
安重誨道:“若是強取,李從珂必反。陛下可削去封地置於京師。”
唐主道:“令他閑居私第也是重處了,愛卿不必再說!”
“臣遵旨!”安重誨辭別皇上迴轉府中。
安重誨剛迴相府,管家來報鄆州大將安休休求見。這安休休與安重誨之父安福遷乃是堂兄弟,安重誨對安休休也是恭敬有加。
安休休一見安重誨趕忙屈身行禮:“鄆州防禦使安休休拜見丞相大人。”安重誨趕忙扶起道:“叔父行此大禮,小侄怎受得起?快快請起。”安重誨把安休休讓到上座後問道:“叔父遠道而來,不知所為何事?”
安休休道:“敢問丞相,滿朝文武都說你奏請皇上討伐荊南,分治西蜀,削藩潞王,可是真事。”
安重誨道:“叔父所言句句是實。”
安休休雙眉緊鎖歎道:“賢侄,你好糊塗呀!”
“叔父何出此言?”安重誨問。
安休休道:“荊南王高季興人稱‘高賴子’,乃見利忘義之人,若以金帛誘之必然歸順,你卻窮兵黷武勞民傷財;西蜀孟知祥擁兵過重,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單這兩件事也就罷了,偏偏還要奪潞王兵權,李從珂乃萬歲養子本無過失,又風傳什麽養子奪嫡,唯恐天下不亂。”
“侄兒乃一國之相,思君王之患,解君王之憂。莊宗皇帝乃武皇李克用嫡子,而當今萬歲乃武皇李克用麾下太保,聖上以養子之身奪嫡子之位;而李從珂也是萬歲養子,難免他將來不效仿聖上。潞王雖與本官有少年交情,但侄兒萬不敢因私廢公。”
安休休道:“治大國若烹小鮮。聖上休生養息,馮道無為而治,偏偏你杞人憂天以己度人!你擔心李從珂效仿萬歲,不等於是說聖上得位不正嗎?”
安重誨道:“男兒在世豈可無所作為明哲保身?侄兒所奏三事都是為了大唐千秋萬代基業,叔父且勿再勸。”
“哼!”安休休氣憤地說:“安福遷三兄弟為國盡忠,卻留下你這麽一個敗種,真乃家門不幸。”言罷甩袖而去。
安休休離開相府便奏請皇上告老還鄉,從此再也不問朝政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