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寶鈔之威(下)
現在大家都以能加入修路隊為榮,也以加入修路隊,為家勞體掙錢,來補貼家用而喜。
至於這些路驛處的東西何來?看看那往來的車馬,大家就會明白了。
從帝都而來的車馬,從舊路去的,盡為巨子突國公李楠萬珍坊出產的珍寶,精鹽,精鐵製品,香料,仙釀……
從南或從北而來的,盡為糧食牛羊,成群結隊的。甚至是礦石和黑石煤炭,更甚至是沿海,那無人問津的水草紫菜海帶等,被曬幹後,拿來帝都能換錢。
就連那臭氣熏天的孤島鳥糞,竟然都可以運到突國公聖母的封地,藍田縣大棚區換取寶鈔,再去用寶鈔,換取所需要的珍寶之類的……
在這個過程中,輕便保值的寶鈔,可是居功至偉。如若不信,你可用寶鈔去公主府勾兌現錢,直接帶走,公主府和突國公根本不會過問。
雖然因為未曾辦理所謂的存折和銀行卡,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誰在乎這些損耗?別說千分之幾了,就是百分之幾,他們也願意啊,因為如此倒騰一番,在遍地黃金似的帝都,很隨便的就賺取了寶鈔。
不過隨著攜帶不便的銅錢,在諸多南歸的商人那裏,成了運送的負擔後,在突國公聖名的擔保下,南邊甚至北邊來的商人,都私底下開始流通起了寶鈔,隻要是真的,在輕便的作用下,誰願意負帶著那麽重的銅錢,再辛辛苦苦的拉迴去進貨呢?
不但不方便,關鍵是危險係數還不低,南邊的山林之處,響馬可是不少,雖然因為突國公的威名,他們不敢明著來搶,但是暗地裏收點過路費,那還是方便的很。而目標巨大的“運銅”隊伍,可不就是人家眼裏的肥羊?
而換了寶鈔新幣的主,就算是被人搶了,隻要靜待幾日,絕對會寶鈔完璧歸趙!因為寶鈔識別器,隻要是你南歸丟失的寶鈔,備錄在檔的,絕對會抓獲壞人或者直接作廢。而你卻會得到新的補償,新的寶鈔,公主府為你奉上。
至於作廢的寶鈔怎麽識別,多簡單,每天都會更文於城圍處,那上麵的,他們初識的數字,對著號碼一看,就知道是否能用。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大額的寶鈔,編碼自己熟記於心,或者自己做個記錄,留在聖都。
如果出事,直接就近傳發,突國公留在南郡各州府的電傳,或者電台串接,也就是在所有的站驛處,都架設了所謂的傳法(發)台,大唐皇家禦林衛,也就是以前的百騎司部眾。他們會幫你沿途傳遞信息,直至公主府,公主府給事黃門侍郎,就會依照要求慣例,傳信於突國公,甚至是陛下他老人家。
而得了信息的安全部,也就是岑文本負責的部門,就會知會就近府衛,對案犯人員實施圍剿,甚至是抓捕。
其實這樣的毀舊換新的方式,對於貨幣發行的流通,有一定的風險和局限性,但是架不住突國公墨家巨子的威名在,以及大唐民眾的樸實善良。
換做後世,不說這樣弊端百出的辦法,光那層出不窮的造假,就夠大家喝一壺的了。
不過在這大唐,隨著餘杭郡錢塘府近區的馬匪,原宇文化及的手下,獨眼龍孔恩彪,因劫掠了富商大賈鄭鳳熾,販綢於京歸購的商隊,奪得三萬四千餘貞元,被其狀告、知於突國公,突國公大為震怒,出神鳥而翔南,即日於蘆湖中,當克其所部眾,活捉賊酋孔恩彪,商賈所損財務,盡數追迴。
獨眼龍孔恩彪於返京後三部會審,處以極刑,剝皮充草,奪魄拘魂於突國公之神器耳,遂為奴於陰陽間,不得再生。同時敕告天下,以儆效尤。使得天下所有亂賊,不敢出林半步,永遁千裏。
也就是這個孔恩彪,帶人打劫了,巨商鄭鳳熾往返於長安和餘杭的商隊,得了三萬四千多貞元,被李楠直接開著直升機,來了個降維打擊,活捉後還被帶迴長安審查後,直接執行了酷刑,剝皮充草,做成了標本,就連他的魂魄,都被李楠弄進了“神器”手機裏,從而嚇得其他各路山賊,逃到大山裏麵,再也不敢出來為禍一方了。
這次事的結果,就是再也沒有人敢去打寶鈔的主意了。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那千裏傳音的高頻對講機,以及電報傳發台,而它們的使用者,都是李二手下的百騎司,這樣的神器在手,可真的讓李二滿意的不行,關鍵是這些東西的架設,全被李楠交給了李二把控,為此李二感激的不行。
李二有種天下事,盡在朕之掌控中的感覺,天下諸事,都難逃其法眼一樣。所謂的垂拱而治的黃道境界,他李二都要快實現了。
說到垂拱而治,就不得不說一說古代締造盛世的幾種思想政治理論了。它們的產生和發展,以及作用,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古代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特別“玄學”的門派。讓曆朝曆代中,突顯出盛世繁華的景象。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盛世場景。
這些我們但凡能叫上名字的盛世,其背後必然會有“它”的影子。相傳它誕生於五千年前的軒轅黃帝,也有人說,他是道家思想中最銳利的矛。並且至今到現在,即使是在李楠所處的世界,依然影響力超凡,影響著中原大地。
說起李二的盛世,就不得不說說老子這個人,他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因為是和李唐王朝同姓氏,所以被李二他們一直以老道傳承為基礎,奉為老祖!
先普及一下哈,廣義上我們認知的道家,不等於李老道家,也不等於黃老道家。公元前485年,老子西出函穀關,遺留有道德經五千言,也正式確立了道家思想的開端學派。
此後的一百多年裏,先後出現了,貴己,全性保真的楊朱,和清靜無為,道化萬物,追求真我的莊子。
這也是後世人們談及道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消極、躺平等詞匯的根源。不過也的確是,不論是楊朱學派提出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還是莊子寧可留在家裏編草鞋,也要放棄楚威王邀他做國相的事。
乍一看,二者都像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麽,看起來,彷佛生來就像是要教會世人,如何躺平的道家學說,他們又是如何,成為締造盛世的治世之學呢?
黃老道家,誕生於戰國中期的稷下學宮,他們奉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也就是百家爭鳴的那個學霸集中營。
而在當時的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原本從陳國逃難至齊國的田氏,取代了原本齊國的薑氏政權。
也正是因為田氏得來的王位不太光彩,所以當時的齊國田氏,迫切的需要一門學說,來為自己正名。於是他們就開始了如下一番操作。
相傳老子的出身就是來自於陳國,於是就在齊國君王的推動下,稷君子們,就很自然的延用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但是又對比當時其他學說,比如儒墨兩家的學說顯學時,儒家有儒家聖人舜王舜,墨家有墨家聖人禹王大禹,均有這樣的上古聖人作伐。
這個時候,稷下學子們隻好把比這二位更早的聖賢,黃帝軒轅推到了台前,以此背書。又因當時齊國的薑姓是炎帝的後裔,於是田氏一族就聲稱自己是黃帝的後代,正好引用了黃帝戰勝炎帝,得天下的傳說。為陳國田氏取代齊國薑氏,而徹底找到了合法的的解釋,和曆史的根源。
而至此,也正如後世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將黃帝四經和老子抄寫到一起的黃老帛書的那般一樣,黃老道家正式應允而生!
而也同樣是因為這種官方背書的的情況下,黃老道家一度在當時出現了,黃老道家可以一度壓倒百家的盛況。田氏齊國也因此一度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為富強的國家。
直到戰國末期,齊國衰落,稷下學宮的學者們,也紛紛出走。時任秦國丞相的呂不韋,大肆召集門客,稷下諸子們便攜帶著黃老學說,紛紛投奔於他。
但直到秦王贏政一統天下,實行焚書坑儒,獨推法家為尊,黃老道家算是在這一時期,短暫的退出了曆史舞台。
那麽黃老道家,到底闡述的是一種怎樣的的思想呢?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西漢王朝正式確立,但此時的西漢王朝,正麵臨著無比尷尬的三個境地。
第一就是秦國當時變法失敗,當時百姓麵臨的嚴酷刑法,可謂是聞法色變。在治世層麵,已經完全不可能延用前朝的路線。
第二就是新朝建立,百廢待興,無論是百姓還是漢高祖劉邦,當時都沒什麽家底,以此可以去大興土木,去建立什麽禮樂設施,和圈養大批的儒生,去走儒家那一套,也行不通。
第三就是劉邦這個算是草根出身的帝王,對治世那一套確實不是很敏感,所以通俗易懂的黃老之學,就很自然的成為了西漢建立之初的不二之選。
其實黃老之學的治世之道,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無為”!其實這兩個字,也是我們對老子道家思想,誤會最深的兩個字。
而在五千字的《道德經》之中,無為二字出現了十二次之多,在另一本道家奇說《莊子》的《南華經》中,更是出現了六十八次。
其實這裏的“無為”,並不是什麽都不做的無所作為,而是無為而無所不為。那麽到底什麽是“無為”?
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中就有這樣的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仁慈,把萬物看成是草紮成的狗,聖人不仁慈,就會把百姓看成是草紮的狗。
這裏的芻狗指的是古代祭祀時,用到的一種低劣的貢品。咋一看,這兩句話的意思極為殘酷。其實這兩句話,就是對“無為”的最好的詮釋。
天地因為對萬物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所以不會刻意偏袒或憐憫任何一個人,世間萬物隻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既是天地的無為,也是萬物的無為。
而因此引申到治世。在西漢建立之初的社會環境,百姓已經經不起,任何有主觀意識的有為,於是西漢首先提出了無為而為的治世方略。
第一重法輕罰,指的是法令要簡約,刑網要寬疏,廢除前朝的酷刑,為百姓營造一個無為的生存環境。
第二就是重守輕更,指的是不要輕易變更百姓之前的生活習慣,盡量恪守舊製,以此形成一個無為的生活狀態。
第三就是重簡輕繁,盡可能的廢除一些儒家思想中的一切繁文縟節,詩書禮樂那一套,一切從簡。統治者要把自己,當作黃帝時期的那種部落首領,與百姓共同生息,以此樹立一個無為的形象。
第四就是重儉輕奢,減輕賦稅。比如漢文帝時期,準備建造一座露台,聽說要花費百金,這相當於十名宮女加起來的財產,他隻能作罷。
於是在這種無為的狀態下,百姓充分發揮出了自己主觀能動性。天下祥和藏富於民,民間有閑錢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一些不甘於隻種田的人。於是商業、礦業、手工業等,就很所以然的發展起來了。以此也就從無為,過渡到無不為,和無所不為了。
在西漢最富足的時期,到了什麽程度,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叫,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基於外,腐敗不可食。聽說是國庫裏的串錢的繩子,都腐朽壞了,錢數都無法數清。國家倉庫裏的粟米,多的都流了出來,甚至好多粟米腐爛的不能食用了。
而這也是黃老道家,在百廢待興之時,能締造這一盛事的特性,所以被後世學者始終傳承。這也是李二這位,勵誌要成為垂拱而治的皇帝,所期望的大唐。
本來因為突厥入關,差點再次逐鹿中原,誰知道天降神子,墨家巨子李楠,隻身滅胡,阻止了危機。現在又以寶鈔之威,圈天下之銅錢入京,雖然還沒有達到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叫,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基於外,腐敗不可食的地步。但這樣的盛事,明顯不遠矣。
現在大家都以能加入修路隊為榮,也以加入修路隊,為家勞體掙錢,來補貼家用而喜。
至於這些路驛處的東西何來?看看那往來的車馬,大家就會明白了。
從帝都而來的車馬,從舊路去的,盡為巨子突國公李楠萬珍坊出產的珍寶,精鹽,精鐵製品,香料,仙釀……
從南或從北而來的,盡為糧食牛羊,成群結隊的。甚至是礦石和黑石煤炭,更甚至是沿海,那無人問津的水草紫菜海帶等,被曬幹後,拿來帝都能換錢。
就連那臭氣熏天的孤島鳥糞,竟然都可以運到突國公聖母的封地,藍田縣大棚區換取寶鈔,再去用寶鈔,換取所需要的珍寶之類的……
在這個過程中,輕便保值的寶鈔,可是居功至偉。如若不信,你可用寶鈔去公主府勾兌現錢,直接帶走,公主府和突國公根本不會過問。
雖然因為未曾辦理所謂的存折和銀行卡,會收取一定的費用,但是誰在乎這些損耗?別說千分之幾了,就是百分之幾,他們也願意啊,因為如此倒騰一番,在遍地黃金似的帝都,很隨便的就賺取了寶鈔。
不過隨著攜帶不便的銅錢,在諸多南歸的商人那裏,成了運送的負擔後,在突國公聖名的擔保下,南邊甚至北邊來的商人,都私底下開始流通起了寶鈔,隻要是真的,在輕便的作用下,誰願意負帶著那麽重的銅錢,再辛辛苦苦的拉迴去進貨呢?
不但不方便,關鍵是危險係數還不低,南邊的山林之處,響馬可是不少,雖然因為突國公的威名,他們不敢明著來搶,但是暗地裏收點過路費,那還是方便的很。而目標巨大的“運銅”隊伍,可不就是人家眼裏的肥羊?
而換了寶鈔新幣的主,就算是被人搶了,隻要靜待幾日,絕對會寶鈔完璧歸趙!因為寶鈔識別器,隻要是你南歸丟失的寶鈔,備錄在檔的,絕對會抓獲壞人或者直接作廢。而你卻會得到新的補償,新的寶鈔,公主府為你奉上。
至於作廢的寶鈔怎麽識別,多簡單,每天都會更文於城圍處,那上麵的,他們初識的數字,對著號碼一看,就知道是否能用。而你需要做的,就是大額的寶鈔,編碼自己熟記於心,或者自己做個記錄,留在聖都。
如果出事,直接就近傳發,突國公留在南郡各州府的電傳,或者電台串接,也就是在所有的站驛處,都架設了所謂的傳法(發)台,大唐皇家禦林衛,也就是以前的百騎司部眾。他們會幫你沿途傳遞信息,直至公主府,公主府給事黃門侍郎,就會依照要求慣例,傳信於突國公,甚至是陛下他老人家。
而得了信息的安全部,也就是岑文本負責的部門,就會知會就近府衛,對案犯人員實施圍剿,甚至是抓捕。
其實這樣的毀舊換新的方式,對於貨幣發行的流通,有一定的風險和局限性,但是架不住突國公墨家巨子的威名在,以及大唐民眾的樸實善良。
換做後世,不說這樣弊端百出的辦法,光那層出不窮的造假,就夠大家喝一壺的了。
不過在這大唐,隨著餘杭郡錢塘府近區的馬匪,原宇文化及的手下,獨眼龍孔恩彪,因劫掠了富商大賈鄭鳳熾,販綢於京歸購的商隊,奪得三萬四千餘貞元,被其狀告、知於突國公,突國公大為震怒,出神鳥而翔南,即日於蘆湖中,當克其所部眾,活捉賊酋孔恩彪,商賈所損財務,盡數追迴。
獨眼龍孔恩彪於返京後三部會審,處以極刑,剝皮充草,奪魄拘魂於突國公之神器耳,遂為奴於陰陽間,不得再生。同時敕告天下,以儆效尤。使得天下所有亂賊,不敢出林半步,永遁千裏。
也就是這個孔恩彪,帶人打劫了,巨商鄭鳳熾往返於長安和餘杭的商隊,得了三萬四千多貞元,被李楠直接開著直升機,來了個降維打擊,活捉後還被帶迴長安審查後,直接執行了酷刑,剝皮充草,做成了標本,就連他的魂魄,都被李楠弄進了“神器”手機裏,從而嚇得其他各路山賊,逃到大山裏麵,再也不敢出來為禍一方了。
這次事的結果,就是再也沒有人敢去打寶鈔的主意了。在這個過程中,起關鍵作用的,就是那千裏傳音的高頻對講機,以及電報傳發台,而它們的使用者,都是李二手下的百騎司,這樣的神器在手,可真的讓李二滿意的不行,關鍵是這些東西的架設,全被李楠交給了李二把控,為此李二感激的不行。
李二有種天下事,盡在朕之掌控中的感覺,天下諸事,都難逃其法眼一樣。所謂的垂拱而治的黃道境界,他李二都要快實現了。
說到垂拱而治,就不得不說一說古代締造盛世的幾種思想政治理論了。它們的產生和發展,以及作用,在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古代曆史上,曾出現過一個特別“玄學”的門派。讓曆朝曆代中,突顯出盛世繁華的景象。比如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盛世場景。
這些我們但凡能叫上名字的盛世,其背後必然會有“它”的影子。相傳它誕生於五千年前的軒轅黃帝,也有人說,他是道家思想中最銳利的矛。並且至今到現在,即使是在李楠所處的世界,依然影響力超凡,影響著中原大地。
說起李二的盛世,就不得不說說老子這個人,他是道家思想的創始人,因為是和李唐王朝同姓氏,所以被李二他們一直以老道傳承為基礎,奉為老祖!
先普及一下哈,廣義上我們認知的道家,不等於李老道家,也不等於黃老道家。公元前485年,老子西出函穀關,遺留有道德經五千言,也正式確立了道家思想的開端學派。
此後的一百多年裏,先後出現了,貴己,全性保真的楊朱,和清靜無為,道化萬物,追求真我的莊子。
這也是後世人們談及道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消極、躺平等詞匯的根源。不過也的確是,不論是楊朱學派提出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還是莊子寧可留在家裏編草鞋,也要放棄楚威王邀他做國相的事。
乍一看,二者都像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那麽,看起來,彷佛生來就像是要教會世人,如何躺平的道家學說,他們又是如何,成為締造盛世的治世之學呢?
黃老道家,誕生於戰國中期的稷下學宮,他們奉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也就是百家爭鳴的那個學霸集中營。
而在當時的齊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原本從陳國逃難至齊國的田氏,取代了原本齊國的薑氏政權。
也正是因為田氏得來的王位不太光彩,所以當時的齊國田氏,迫切的需要一門學說,來為自己正名。於是他們就開始了如下一番操作。
相傳老子的出身就是來自於陳國,於是就在齊國君王的推動下,稷君子們,就很自然的延用了老子的道家學說,但是又對比當時其他學說,比如儒墨兩家的學說顯學時,儒家有儒家聖人舜王舜,墨家有墨家聖人禹王大禹,均有這樣的上古聖人作伐。
這個時候,稷下學子們隻好把比這二位更早的聖賢,黃帝軒轅推到了台前,以此背書。又因當時齊國的薑姓是炎帝的後裔,於是田氏一族就聲稱自己是黃帝的後代,正好引用了黃帝戰勝炎帝,得天下的傳說。為陳國田氏取代齊國薑氏,而徹底找到了合法的的解釋,和曆史的根源。
而至此,也正如後世1973年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將黃帝四經和老子抄寫到一起的黃老帛書的那般一樣,黃老道家正式應允而生!
而也同樣是因為這種官方背書的的情況下,黃老道家一度在當時出現了,黃老道家可以一度壓倒百家的盛況。田氏齊國也因此一度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為富強的國家。
直到戰國末期,齊國衰落,稷下學宮的學者們,也紛紛出走。時任秦國丞相的呂不韋,大肆召集門客,稷下諸子們便攜帶著黃老學說,紛紛投奔於他。
但直到秦王贏政一統天下,實行焚書坑儒,獨推法家為尊,黃老道家算是在這一時期,短暫的退出了曆史舞台。
那麽黃老道家,到底闡述的是一種怎樣的的思想呢?
公元前202年,漢高祖劉邦擊敗項羽,西漢王朝正式確立,但此時的西漢王朝,正麵臨著無比尷尬的三個境地。
第一就是秦國當時變法失敗,當時百姓麵臨的嚴酷刑法,可謂是聞法色變。在治世層麵,已經完全不可能延用前朝的路線。
第二就是新朝建立,百廢待興,無論是百姓還是漢高祖劉邦,當時都沒什麽家底,以此可以去大興土木,去建立什麽禮樂設施,和圈養大批的儒生,去走儒家那一套,也行不通。
第三就是劉邦這個算是草根出身的帝王,對治世那一套確實不是很敏感,所以通俗易懂的黃老之學,就很自然的成為了西漢建立之初的不二之選。
其實黃老之學的治世之道,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那就是“無為”!其實這兩個字,也是我們對老子道家思想,誤會最深的兩個字。
而在五千字的《道德經》之中,無為二字出現了十二次之多,在另一本道家奇說《莊子》的《南華經》中,更是出現了六十八次。
其實這裏的“無為”,並不是什麽都不做的無所作為,而是無為而無所不為。那麽到底什麽是“無為”?
老子的道德經第五章中就有這樣的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不仁慈,把萬物看成是草紮成的狗,聖人不仁慈,就會把百姓看成是草紮的狗。
這裏的芻狗指的是古代祭祀時,用到的一種低劣的貢品。咋一看,這兩句話的意思極為殘酷。其實這兩句話,就是對“無為”的最好的詮釋。
天地因為對萬物不帶有任何的感情色彩,所以不會刻意偏袒或憐憫任何一個人,世間萬物隻需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既是天地的無為,也是萬物的無為。
而因此引申到治世。在西漢建立之初的社會環境,百姓已經經不起,任何有主觀意識的有為,於是西漢首先提出了無為而為的治世方略。
第一重法輕罰,指的是法令要簡約,刑網要寬疏,廢除前朝的酷刑,為百姓營造一個無為的生存環境。
第二就是重守輕更,指的是不要輕易變更百姓之前的生活習慣,盡量恪守舊製,以此形成一個無為的生活狀態。
第三就是重簡輕繁,盡可能的廢除一些儒家思想中的一切繁文縟節,詩書禮樂那一套,一切從簡。統治者要把自己,當作黃帝時期的那種部落首領,與百姓共同生息,以此樹立一個無為的形象。
第四就是重儉輕奢,減輕賦稅。比如漢文帝時期,準備建造一座露台,聽說要花費百金,這相當於十名宮女加起來的財產,他隻能作罷。
於是在這種無為的狀態下,百姓充分發揮出了自己主觀能動性。天下祥和藏富於民,民間有閑錢的人多了,自然而然的就產生了一些不甘於隻種田的人。於是商業、礦業、手工業等,就很所以然的發展起來了。以此也就從無為,過渡到無不為,和無所不為了。
在西漢最富足的時期,到了什麽程度,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叫,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基於外,腐敗不可食。聽說是國庫裏的串錢的繩子,都腐朽壞了,錢數都無法數清。國家倉庫裏的粟米,多的都流了出來,甚至好多粟米腐爛的不能食用了。
而這也是黃老道家,在百廢待興之時,能締造這一盛事的特性,所以被後世學者始終傳承。這也是李二這位,勵誌要成為垂拱而治的皇帝,所期望的大唐。
本來因為突厥入關,差點再次逐鹿中原,誰知道天降神子,墨家巨子李楠,隻身滅胡,阻止了危機。現在又以寶鈔之威,圈天下之銅錢入京,雖然還沒有達到京師之錢,累百巨萬,貫朽而不可叫,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基於外,腐敗不可食的地步。但這樣的盛事,明顯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