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修建的石牆,前以坎子村為起點,後以大夏堡後第三座大山為終點。


    浩大的工程,讓大夏灣所有壯勞力和匠人,都參與其中。


    前後界線同時動工,吃食由紫玉全部提供。


    …


    最激動的莫過於坎子村人,當初村裏人都沒將紫玉的話當迴事兒。


    從大夏堡跑出的一小股蝗蟲,將村裏為數不多的莊稼禍禍得差不多。


    唯一的指望,就是埋在泥地裏的紅薯和鐵芋。


    村外動工的圍牆,給坎子村人帶來希望。


    提供飯食這一點,讓坎子村人全體參與勞動。


    其實,這也是紫玉變相地給坎子村人一條活路。


    坎子村人都很清楚,圍牆修好對他們的好處。


    坎子村人都特羨慕劉氏母女,被沙村長主動帶進坎兒村生活。


    隻要進入坎兒村,就代表著吃喝不用愁,住更是有建好的大房子。


    如今,堡主要在他們這裏修圍牆,還給他們做工的機會,無人不感激。


    …


    “堡主說了,從這一刻起坎子村人也屬於大夏灣的一部分。


    隻要大家勤勞肯幹,將坎子村當成自己的家來守護,就不會讓你們餓肚子。


    凡參與修建圍牆的成年人,不論男女一天的工錢為一升小麥。


    幫忙打雜的老人和小孩子半升小麥,堡主此舉是給你們活下去的希望。


    堡主還說了,明年會為你們預先提供糧種和農具。


    秋收後拿糧食來抵,按以前的市價來收取。


    每年評選最優的前三名,有機會住進坎兒村,孩子可以進入大夏書院免費上學。”


    盛管家站在一塊石頭上,大聲對坎子村的人說著規矩。


    接連幾個好消息,砸得坎子村人集體跪下磕頭致謝。


    拿不出任何東西來感謝的坎子村人,隻有用磕頭感謝才能表達他們的心意。


    “謝堡主救命之恩!我等誓死守衛坎子村!”


    戴江大唿出聲,坎子村人跟著他有一句學一句。


    …


    戴江已被正式任命為坎子村村長,每月有二十升小麥的補貼。


    他家孩子現在就可以入大夏書院就讀,食宿由大夏堡負責,與坎兒村在大夏書院上學的孩子們同吃同住。


    兩個兒子被妥善安置的戴江,選擇帶著家人留在坎子村,誓要做出一番成績來證明他是有用的。


    跟著盛管家一起出來的鐵蛋宣傳隊,更是將堡主和大夏灣的好細數一遍,給坎子村人好好洗腦一番。


    令坎子村人聽得神往不已,戴江越發相信上次見到的貴公子就是堡主。


    戴江為了證實他的猜測是正確的,找鐵蛋細打聽之下,一巴掌拍在大腿上。


    “果然是堡主!


    英明神武的堡主和姑爺,都是人中龍鳳。


    今生能得以見堡主和姑爺一麵,真是三生有幸。”


    好些村民聽出戴江話裏的意思,紛紛朝大夏堡方向跪下磕頭。


    “感謝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小民願誓死守護坎子村!”


    一群人這是將紫玉當成了菩薩下凡,盛管家聽得嘴角一抽。


    【他家小姐比觀世音菩薩能力強多了,哪個菩薩管過窮苦百姓的死活。


    受著信徒的朝拜,卻笑眯眯地看著世人受苦受難,而無動於衷。】


    起了逆反心的盛管家,不再把天上的神仙當成不可言說之事。


    遙不可及的神仙,還不如自家小姐有能耐。


    盛管家這種想法,在當下可謂是大逆不道,被人知道後很容易遭到攻擊。


    …


    一葉知秋的山林,逐漸被金黃色取代。


    進山掃蕩成了女人和孩子們的最愛,大夏書院借此放假七天。


    集體出動的大夏灣人,進山采集到的物資實行統一分配。


    山中野物、野果、草藥、菌菇等,都成為眾人采集的重點。


    由負責安全的陸通、洪飛揚帶隊,集體秋獵下逮大放小,以利於長期發展。


    有的放矢的采摘,平衡了山林中各種資源的發展,不會造成過量采摘而絕種。


    少有人涉足的深山,因為護衛隊經常進山訓練,周邊已很少出現猛獸。


    有著豐富的藥材和菌菇,也有叫不出名字的奇花異草。


    遇上稀奇古怪的植物,頭腦靈活的人則是挖幾株迴去,送到堡主府。


    每每如此,都會得到幾顆銀豆子的賞錢。


    而那些花草,則被栽在紫玉家周圍。


    …


    人多力量大,一年一次的秋獵收獲巨豐。


    第一日便滿載而歸,大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豐富的資源,讓大夏灣人眉飛色舞。


    七天采摘時間一過,便是收集枯枝斷樹。


    柴禾是每個家庭過冬的必備物,一個家庭想安全過冬,就得靠各自的努力。


    大夏灣的煤是有償供應,想燒煤就得拿糧食去換。


    將糧食視同生命的大夏村人,哪舍得用糧換煤。


    山裏有許多枯枝斷樹,隻要勤快些就不愁沒柴燒。


    組隊進山撿柴,安全有了保障,自是大受歡迎。


    幾日過去,各家各戶屋簷下都堆滿了木柴,進山的事才停下。


    …


    大夏灣人積極為過上安寧的日子準備時,遭受蝗災的北國已顆粒無收,全國上下陷入一片慌亂。


    不擅農事的北國人,占領地盤時一通燒殺擄掠,造成人口大量死亡與流失。


    被俘虜的白雲國人,生活在非打既罵的環境下,能種出什麽樣的莊稼可想而知。


    世代生活在馬背上的北莽人,讓他們自己去種地,很多人連苗和野草都分不清。


    高高在上的北莽人,端著勝利者的姿態,將白雲國人視同草芥。


    時常以射殺白雲國人為樂,重壓下必有反抗,這也是人口減少快的最主要原因。


    北帝對白雲國連發三道催糧聖旨,對白雲國同樣遭受蝗災的事隻字不提。


    北帝三道聖旨發出後,禦駕親征南下,在兩國交界處—赤城擺開陣式。


    …


    白雲國再次兵臨城下,恐慌情緒漫延。


    內憂外患的安泰帝,頒布一條新旨。


    【所有邊城人口不得逃離原址,將南方無業人口全部遷往邊城抗敵。】


    新旨一下,全國轟動。


    集聚了大量人口的江府平原,如同遭受地震一樣。


    所謂的無業人口,就是以乞討為主的人,又不願參與勞動的人。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鍋蓋小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鍋蓋小玉並收藏搬空仇家庫房後,攜物資度過災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