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長輩
祖母:孝莊文皇後(昭聖太皇太後)
父親: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
嫡母:孝惠章皇後(仁憲皇太後)
生母:孝康章皇後(慈和皇太後)
兄弟
順治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順治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
順治皇四子:和碩榮親王
順治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順治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順治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順治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
姊妹
順治皇長女
順治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
順治皇三女
順治皇四女
順治皇五女
順治養女:和碩和順公主
順治養女:和碩柔嘉公主
順治養女:固倫端敏公主
後妃
皇後(4位)
孝誠仁皇後,赫舍裏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
皇貴妃(3位)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1位)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妃(11位)
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裏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
嬪(10位)
熙嬪陳氏、僖嬪赫舍裏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貴人(6位)
郭貴人、布貴人、陳貴人、納喇貴人(驍騎校昭格之女)、納喇貴人(那丹珠之女)、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
庶妃(4位)
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兒子:
1:承瑞。生康熙6年9月。母,榮妃。卒康熙9年5月
2:承祜。生康熙8年12月。母,孝誠仁皇後。卒康熙11年2月
3:承慶。生康熙9年2月。母,惠妃。卒康熙10年4月
4:賽音察渾。生康熙10年12月。母,榮妃。卒康熙13年1月
5\/1:胤禔(保清)。直郡王(降)。生康熙11年2月。母,惠妃。貝子。卒雍正12年11月
6:長華。生康熙13年。母,榮妃。卒當天夭折
7\/2:胤礽(保成)。皇太子(廢)。生康熙13年5月。母,孝誠仁皇後。理密親王(追)。卒雍正2年12月
8:長生。生康熙14年6月。母,榮妃。卒康熙16年3月
9:萬黼。生康熙14年10月。母,通嬪。卒康熙18年1月
10\/3:胤祉。誠親王。生康熙16年2月1。母榮妃。卒雍正10年閏5月
11\/4:胤禛。雍親王。生康熙17年10月。母,孝恭仁皇後。世宗憲皇帝。卒雍正13年8月
12:胤禶。生康熙18年2月。母,通嬪。卒康熙19年2月
13\/5:胤祺。恆溫親王。生康熙18年12月。母,宜妃。卒雍正10年閏5月
14\/6:胤祚。生康熙19年2月。母,孝恭仁皇後。卒康熙24年5月
15\/7:胤佑。淳度親王。生康熙19年7月。母,成妃。卒雍正8年4月
16\/8:胤禩。廉親王(廢)生康熙20年2月。母,良妃。卒雍正4年9月
17\/9:胤禟。貝勒(廢)。生康熙22年8月。母,宜妃。卒雍正4年8月
18\/10:胤俄。敦郡王(廢)。生康熙22年10月。母,溫僖貴妃。輔國公。卒乾隆6年9月
19:胤?。生康熙22年11月。母,貴人郭絡羅氏。卒康熙23年6月
20\/11:胤禌。生康熙24年5月。母,宜妃。卒康熙35年7月
21\/12:胤裪。履懿親王。生康熙24年12月。母,定妃。卒乾隆28年7月
22\/13:胤祥。怡賢親王(世襲罔替)。生康熙25年10月。母,敬敏皇貴妃。卒雍正8年5月
23\/14:胤禵。(胤禎)。恂勤郡王。生康熙27年1月。母,孝恭仁皇後。卒乾隆20年1月
24:胤禨。生康熙30年1月。母,平妃。卒康熙30年3月
25\/15:胤禑。愉恪郡王。生康熙32年11月。母,順懿密妃。卒雍正9年2月
26\/16:胤祿。莊恪親王。生康熙34年6月。母,順懿密妃。卒乾隆32年2月
27\/17:胤禮。果毅親王。生康熙36年3月。母,純裕勤妃。卒乾隆3年2月
28\/18:胤衸。生康熙40年8月。母,順懿密妃。卒康熙47年9月
29\/19:胤禝。生康熙41年9月。母,襄嬪。卒康熙43年3月
30\/20:胤禕。簡靖貝勒。生康熙45年7月。母,襄嬪。卒乾隆20年1月
31\/21:胤禧。慎靖郡王。生康熙50年1月。母,熙嬪。卒乾隆23年5月
32\/22:胤祜。恭勤貝勒。生康熙50年12月。母,謹嬪。卒乾隆8年12月
33\/23: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生康熙52年11月。母,靜嬪。卒乾隆50年7月
34\/24:胤袐。諴恪親王。生康熙55年5月。母,穆嬪。卒乾隆38年10月
35:胤褑。生康熙57年2月。母,貴人陳氏。卒,當天夭折
女兒
1,康熙07年11月-康熙10年10月。母,庶妃張氏
2,康熙10年03月-康熙12年02月。母,端嬪
3\/2,康熙12年05月06日-雍正06年04月。母,榮妃。封號:固倫榮憲公主。配烏爾袞
4,康熙13年02月-康熙17年。母,庶妃張氏
5\/3,康熙13年05月06日-康熙49年03月。母,貴人兆佳氏。封號:和碩端靜公主。配噶爾臧
6\/4,康熙18年05月27日-雍正13年03月。母,貴人郭絡羅氏。封號:固倫恪靖公主。配敦多布多爾濟
7,康熙21年06月-本年08月。母,孝恭仁皇後
8,康熙22年06月-本年閏06月。母,孝懿仁皇後
9\/5,康熙22年09月22日-康熙41年07月。母,孝恭仁皇後。封號:固倫溫憲公主。配舜安顏
10\/6,康熙24年02月26日-康熙49年03月。母,通嬪。封號:固倫純愨公主。配策淩
11,康熙24年09月-康熙25年05月。母,溫僖貴妃
12\/7,康熙25年04月-康熙36年03月。母,孝恭仁皇後
13\/8,康熙26年11月27日-康熙48年06月。母,敬敏皇貴妃。封號:和碩溫恪公主。配倉津
14\/9,康熙28年12月07日-乾隆元年11月。母,貴人袁氏。封號:和碩愨靖公主。配孫承運
15\/10,康熙30年01月06日-康熙48年12月。母,敬敏皇貴妃。封號:和碩敦恪公主。配多爾濟
16\/11,康熙34年10月-康熙46年。母,庶妃王氏
17,康熙37年-康熙39年。母,庶妃劉氏
18,康熙40年-生即殤。母,敦怡皇貴妃
19,康熙42年-康熙44年。母,襄嬪
20,康熙47年-同年。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1,康熙10年10月28日-乾隆06年12月。母,恭親王福晉晉氏。封號:固倫純禧公主。配班第
外貌
法國傳教士白晉:“他威武雄壯,儀表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而稍顯鷹鉤狀。雖然臉上有一點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美好形象。”
荷蘭使節《韃靼旅行記》:“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穩重、舉止端莊的人,他那威嚴的外表,無論從那一方麵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與眾不同,能夠立即分辨出來,這是由於他想使自己的容態和舉止,讓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法國耶穌會士李明《中國現狀》:“據我所見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稱恣態優美,比我們稍胖些,但還達不到中國人所謂的‘富態’的程度。臉也稍寬,有痘痕,前額寬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國普通人小些。嘴美,頤和靄,動作溫柔,一切容態舉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見便引人注目。”
朝鮮使節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廣顙,頤稍殺,疏髯犯頰而斑白,雌雄眼,神氣清明。”
廢長城
清以前曆代王朝的國家“大一統”,表麵上是為長城所阻,實際上是傳統、狹隘的民族觀念製約著人們的思想。這種由區分“內中國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從清朝的康熙帝開始的。
康熙帝即位時,除了台灣,全國大陸重新實現了統一,當台灣歸入版圖後,清朝對全國的統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統”能否鞏固,尤其是能否進一步發展,同曆代一樣,關鍵取決於“三北”遊牧民族的動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長城又是一大關鍵。
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諸王、貝勒、大臣前往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約集內外蒙古來此“會盟”,定疆界,製法律,為外蒙的喀爾喀蒙古諸部編製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轄,從而實現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統一。蒙古問題宣告解決。
就在這次“會盟”之後,有大臣看到長城年久失修,建議撥款修理。康熙帝繼承皇太極、順治帝提出的“滿漢一家”的民族思想,進而又發展成為“中外一視”“天下一家”的“大一統”思想,發現長城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尤其不利於與“三北”遊牧民族的政治一體化,於是否定了修長城的建議,並說出了一段意義深遠的話: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法養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誌成城者也。”
康熙帝總結曆代修長城的曆史教訓,悟出一個治國的大道理:長城再堅固,也無法保障國家的安全,惟有“養好”百姓,讓他們高興,才會得到治國之本,邊境自固而無憂。這就是“眾誌成城”的意思。康熙帝決策廢棄長城,實際是拆除了分割廣大漢人與“三北”少數民族的一道隔離牆,不再有內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康熙帝廢除土石工程長城,力主構築一道“眾誌成城”的思想長城,是“大一統”理論的劃時代突破,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熙水泉
烏蘭布通之戰時,由於丘陵草原,草高林密,荒無人煙,沼澤很多,大軍飲水多以沼澤地積水為主。此水又鹹又苦難以下咽,感染腸炎和痢疾者甚多。將士每日行軍不足十裏,戰鬥力急劇下降。康熙看到此情此景心中非常著急,一邊命將士挖井,一邊設壇求雨,祈禱上蒼。康熙的誠意感動了上蒼,在將士們挖井處湧出一股山泉。將士們一邊歡唿雀躍,一邊狂飲,腹痛消失,精神倍增,一鼓作氣打敗了噶爾丹。
此泉四季清沏見底,沽沽不斷,即在零下四十度也不結冰。清軍將此泉命名為“康熙泉”,後人將此泉命名為熙水泉,流傳至今。
一說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巡視西拉木倫逢草原大旱。康熙在勘察途中發現此泉,隨即伸手入泉底,摸起一小石塊,在泉水中攪動。不一會兒烏雲密布,雷聲滾滾,真的下起雨來了,這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後來,人們為紀念康熙“攪泉祈雨”的故事,把該泉稱為“康熙泉”,又因該泉在場部西麵,習慣稱為“熙(西)水泉”,當地牧民至今還保留著“攪泉祈雨”的風俗。
長輩
祖母:孝莊文皇後(昭聖太皇太後)
父親: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
嫡母:孝惠章皇後(仁憲皇太後)
生母:孝康章皇後(慈和皇太後)
兄弟
順治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順治皇二子:愛新覺羅·福全
順治皇四子:和碩榮親王
順治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順治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順治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順治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
姊妹
順治皇長女
順治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
順治皇三女
順治皇四女
順治皇五女
順治養女:和碩和順公主
順治養女:和碩柔嘉公主
順治養女:固倫端敏公主
後妃
皇後(4位)
孝誠仁皇後,赫舍裏氏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孝懿仁皇後,佟佳氏孝恭仁皇後,烏雅氏
皇貴妃(3位)
敬敏皇貴妃章佳氏、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氏、愨惠皇貴妃佟佳氏
貴妃(1位)
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妃(11位)
順懿密妃王氏、純裕勤妃陳氏、惠妃納喇氏、榮妃馬佳氏、平妃赫舍裏氏、宜妃郭絡羅氏、宣妃博爾濟吉特氏、慧妃博爾濟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萬琉哈氏、良妃衛氏
嬪(10位)
熙嬪陳氏、僖嬪赫舍裏氏、端嬪董氏、靜嬪石氏、安嬪李氏、敬嬪王佳氏、襄嬪高氏、穆嬪陳氏、通嬪納喇氏、謹嬪色赫圖氏
貴人(6位)
郭貴人、布貴人、陳貴人、納喇貴人(驍騎校昭格之女)、納喇貴人(那丹珠之女)、袁貴人、藍貴人、尹貴人、文貴人、新貴人
庶妃(4位)
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張氏、庶妃王氏、庶妃劉氏
兒子:
1:承瑞。生康熙6年9月。母,榮妃。卒康熙9年5月
2:承祜。生康熙8年12月。母,孝誠仁皇後。卒康熙11年2月
3:承慶。生康熙9年2月。母,惠妃。卒康熙10年4月
4:賽音察渾。生康熙10年12月。母,榮妃。卒康熙13年1月
5\/1:胤禔(保清)。直郡王(降)。生康熙11年2月。母,惠妃。貝子。卒雍正12年11月
6:長華。生康熙13年。母,榮妃。卒當天夭折
7\/2:胤礽(保成)。皇太子(廢)。生康熙13年5月。母,孝誠仁皇後。理密親王(追)。卒雍正2年12月
8:長生。生康熙14年6月。母,榮妃。卒康熙16年3月
9:萬黼。生康熙14年10月。母,通嬪。卒康熙18年1月
10\/3:胤祉。誠親王。生康熙16年2月1。母榮妃。卒雍正10年閏5月
11\/4:胤禛。雍親王。生康熙17年10月。母,孝恭仁皇後。世宗憲皇帝。卒雍正13年8月
12:胤禶。生康熙18年2月。母,通嬪。卒康熙19年2月
13\/5:胤祺。恆溫親王。生康熙18年12月。母,宜妃。卒雍正10年閏5月
14\/6:胤祚。生康熙19年2月。母,孝恭仁皇後。卒康熙24年5月
15\/7:胤佑。淳度親王。生康熙19年7月。母,成妃。卒雍正8年4月
16\/8:胤禩。廉親王(廢)生康熙20年2月。母,良妃。卒雍正4年9月
17\/9:胤禟。貝勒(廢)。生康熙22年8月。母,宜妃。卒雍正4年8月
18\/10:胤俄。敦郡王(廢)。生康熙22年10月。母,溫僖貴妃。輔國公。卒乾隆6年9月
19:胤?。生康熙22年11月。母,貴人郭絡羅氏。卒康熙23年6月
20\/11:胤禌。生康熙24年5月。母,宜妃。卒康熙35年7月
21\/12:胤裪。履懿親王。生康熙24年12月。母,定妃。卒乾隆28年7月
22\/13:胤祥。怡賢親王(世襲罔替)。生康熙25年10月。母,敬敏皇貴妃。卒雍正8年5月
23\/14:胤禵。(胤禎)。恂勤郡王。生康熙27年1月。母,孝恭仁皇後。卒乾隆20年1月
24:胤禨。生康熙30年1月。母,平妃。卒康熙30年3月
25\/15:胤禑。愉恪郡王。生康熙32年11月。母,順懿密妃。卒雍正9年2月
26\/16:胤祿。莊恪親王。生康熙34年6月。母,順懿密妃。卒乾隆32年2月
27\/17:胤禮。果毅親王。生康熙36年3月。母,純裕勤妃。卒乾隆3年2月
28\/18:胤衸。生康熙40年8月。母,順懿密妃。卒康熙47年9月
29\/19:胤禝。生康熙41年9月。母,襄嬪。卒康熙43年3月
30\/20:胤禕。簡靖貝勒。生康熙45年7月。母,襄嬪。卒乾隆20年1月
31\/21:胤禧。慎靖郡王。生康熙50年1月。母,熙嬪。卒乾隆23年5月
32\/22:胤祜。恭勤貝勒。生康熙50年12月。母,謹嬪。卒乾隆8年12月
33\/23:胤祁。郡王品級誠貝勒。生康熙52年11月。母,靜嬪。卒乾隆50年7月
34\/24:胤袐。諴恪親王。生康熙55年5月。母,穆嬪。卒乾隆38年10月
35:胤褑。生康熙57年2月。母,貴人陳氏。卒,當天夭折
女兒
1,康熙07年11月-康熙10年10月。母,庶妃張氏
2,康熙10年03月-康熙12年02月。母,端嬪
3\/2,康熙12年05月06日-雍正06年04月。母,榮妃。封號:固倫榮憲公主。配烏爾袞
4,康熙13年02月-康熙17年。母,庶妃張氏
5\/3,康熙13年05月06日-康熙49年03月。母,貴人兆佳氏。封號:和碩端靜公主。配噶爾臧
6\/4,康熙18年05月27日-雍正13年03月。母,貴人郭絡羅氏。封號:固倫恪靖公主。配敦多布多爾濟
7,康熙21年06月-本年08月。母,孝恭仁皇後
8,康熙22年06月-本年閏06月。母,孝懿仁皇後
9\/5,康熙22年09月22日-康熙41年07月。母,孝恭仁皇後。封號:固倫溫憲公主。配舜安顏
10\/6,康熙24年02月26日-康熙49年03月。母,通嬪。封號:固倫純愨公主。配策淩
11,康熙24年09月-康熙25年05月。母,溫僖貴妃
12\/7,康熙25年04月-康熙36年03月。母,孝恭仁皇後
13\/8,康熙26年11月27日-康熙48年06月。母,敬敏皇貴妃。封號:和碩溫恪公主。配倉津
14\/9,康熙28年12月07日-乾隆元年11月。母,貴人袁氏。封號:和碩愨靖公主。配孫承運
15\/10,康熙30年01月06日-康熙48年12月。母,敬敏皇貴妃。封號:和碩敦恪公主。配多爾濟
16\/11,康熙34年10月-康熙46年。母,庶妃王氏
17,康熙37年-康熙39年。母,庶妃劉氏
18,康熙40年-生即殤。母,敦怡皇貴妃
19,康熙42年-康熙44年。母,襄嬪
20,康熙47年-同年。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1,康熙10年10月28日-乾隆06年12月。母,恭親王福晉晉氏。封號:固倫純禧公主。配班第
外貌
法國傳教士白晉:“他威武雄壯,儀表堂堂,身材高大,舉止不凡。他的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鼻尖略圓而稍顯鷹鉤狀。雖然臉上有一點天花留下的痘痕,但是絲毫不影響他的美好形象。”
荷蘭使節《韃靼旅行記》:“皇帝中等人材,是位慈祥、穩重、舉止端莊的人,他那威嚴的外表,無論從那一方麵看,即使放在千人之中,也與眾不同,能夠立即分辨出來,這是由於他想使自己的容態和舉止,讓人—看便是心地高尚的人所造成的。”
法國耶穌會士李明《中國現狀》:“據我所見皇帝身材比普通人稍高,堪稱恣態優美,比我們稍胖些,但還達不到中國人所謂的‘富態’的程度。臉也稍寬,有痘痕,前額寬大,鼻子和眼睛比中國普通人小些。嘴美,頤和靄,動作溫柔,一切容態舉止,都象是位君主,一見便引人注目。”
朝鮮使節金昌業《老稼齋燕行日記》:“廣顙,頤稍殺,疏髯犯頰而斑白,雌雄眼,神氣清明。”
廢長城
清以前曆代王朝的國家“大一統”,表麵上是為長城所阻,實際上是傳統、狹隘的民族觀念製約著人們的思想。這種由區分“內中國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從清朝的康熙帝開始的。
康熙帝即位時,除了台灣,全國大陸重新實現了統一,當台灣歸入版圖後,清朝對全國的統一始告完成。清朝的“大一統”能否鞏固,尤其是能否進一步發展,同曆代一樣,關鍵取決於“三北”遊牧民族的動向和清朝所采取的政策,其中如何看待長城又是一大關鍵。
康熙三十年(1671年),康熙帝率諸王、貝勒、大臣前往多倫諾爾(今內蒙古多倫),約集內外蒙古來此“會盟”,定疆界,製法律,為外蒙的喀爾喀蒙古諸部編製盟旗,使其接受清朝的管轄,從而實現了北部乃至西北的空前統一。蒙古問題宣告解決。
就在這次“會盟”之後,有大臣看到長城年久失修,建議撥款修理。康熙帝繼承皇太極、順治帝提出的“滿漢一家”的民族思想,進而又發展成為“中外一視”“天下一家”的“大一統”思想,發現長城的存在不利於國家的統一,尤其不利於與“三北”遊牧民族的政治一體化,於是否定了修長城的建議,並說出了一段意義深遠的話:
“秦築長城以來,漢、唐、宋亦常修理,其時豈無邊患?明末,我太祖統大兵長驅直入,諸路瓦解,皆莫敢當。可見守國之道,惟在修法養民,民心悅,則邦本得,而邊境自固,所謂眾誌成城者也。”
康熙帝總結曆代修長城的曆史教訓,悟出一個治國的大道理:長城再堅固,也無法保障國家的安全,惟有“養好”百姓,讓他們高興,才會得到治國之本,邊境自固而無憂。這就是“眾誌成城”的意思。康熙帝決策廢棄長城,實際是拆除了分割廣大漢人與“三北”少數民族的一道隔離牆,不再有內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康熙帝廢除土石工程長城,力主構築一道“眾誌成城”的思想長城,是“大一統”理論的劃時代突破,具有重大的曆史意義。
熙水泉
烏蘭布通之戰時,由於丘陵草原,草高林密,荒無人煙,沼澤很多,大軍飲水多以沼澤地積水為主。此水又鹹又苦難以下咽,感染腸炎和痢疾者甚多。將士每日行軍不足十裏,戰鬥力急劇下降。康熙看到此情此景心中非常著急,一邊命將士挖井,一邊設壇求雨,祈禱上蒼。康熙的誠意感動了上蒼,在將士們挖井處湧出一股山泉。將士們一邊歡唿雀躍,一邊狂飲,腹痛消失,精神倍增,一鼓作氣打敗了噶爾丹。
此泉四季清沏見底,沽沽不斷,即在零下四十度也不結冰。清軍將此泉命名為“康熙泉”,後人將此泉命名為熙水泉,流傳至今。
一說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巡視西拉木倫逢草原大旱。康熙在勘察途中發現此泉,隨即伸手入泉底,摸起一小石塊,在泉水中攪動。不一會兒烏雲密布,雷聲滾滾,真的下起雨來了,這雨一下就是三天三夜。後來,人們為紀念康熙“攪泉祈雨”的故事,把該泉稱為“康熙泉”,又因該泉在場部西麵,習慣稱為“熙(西)水泉”,當地牧民至今還保留著“攪泉祈雨”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