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族的宅院,一般是座北朝南。凡房舍,無論是三楹或五楹,都是在東端邊開門,開關如口袋,稱作“口袋房”。宅院通常是四方形,北側居中是正房,正房有三間至五間不等,每間寬四米左右,叫作丈二大屋。進門即是堂房,堂房內置爐灶、炊事用具。西間為天,稱上屋,由家中長輩居住,仍是“以西為尊”的民俗。東間居晚輩。院子左右建有東西廂房。西廂房多用二碾磨房和存放零雜物件,東廂房是糧倉。人口多的滿家,也可以住進西廂房。在宅院四周套上石牆,砌上門桉,則為四合院。在東北農村,這種院子多用細柞森杆圍成,稱為“障子”。“障子”也有自己的特點,便於通風適合院內種菜、栽果。普通滿家,蓋不起廂房,便在正房的東西一側,接上一個連山的小房,也叫耳房,或叫偏廈,用作倉儲。


    滿族官宦人家的住宅比較複雜,一般要建三進。第一進為二堂(穿堂客廳),三間、七間不等,二堂中間有前後二門,直通大堂。第二進為大堂,五至七間不等。中間兩間是辦事廳,兩側是客人休息室。第三進為內室,正中房間是直係家屬居所,東側居一般家屬。滿族人家庭院內,通常有一影壁,有磚砌的,也有木柵的。富貴人家的影壁上,塑有紅日或龍鳳圖案。影壁是掩體的演化,是一種安全設施。可是後來有些人對影壁作出人為的解釋,賦予它神奇色彩,說影壁是這一家的假麵,是用來防妖的。


    滿族鎮宅“石敢當”


    滿族鎮宅“石敢當”,立於胡同之口用來禁壓不祥的大石。此三字,始見於《漢史·急就篇》:“敢當,言所當無敵也”。又因東獄大帝泰山神執掌人間生死之故,在其上又冠以“泰山”二字,曰“泰山石敢當”。


    滿族鎮宅立“石敢當”習俗,在清代幾乎遍及城鄉。“石敢當”的埋立不是隨隨便便的,想怎麽立就怎麽立。滿族建房說道較多,以西為貴,近水為吉,風水吸關陰陽的規定為:山的南麵為陽,北麵為陰;水的南邊為陰,北邊為陽。並講究大門朝向,俗有“大門朝陽,子孫滿堂”。但是因環境迫使大門不能朝陽(一般朝陽指“向巳”,寺廟則“向午”),就將大門一側縮半尺或一尺,而使大門斜向陽。這樣,就需要在門前立“石敢當”。“石敢當”一般要求“高四尺八寸,寬一尺二寸,厚4寸,埋土八寸”。具體製作和豎立“石敢當”也有明確規定:“凡鑿石敢當,須擇冬至後五龍日(甲辰、丙辰、戊辰、庚辰、壬辰)、五虎日(甲寅、丙寅、戊寅、庚寅、壬寅)”。立“石敢當”時,隻許家人男性培土,不能讓外人看見。


    清代,齊齊哈爾城一帶,大都是八旗兵家眷聚集區,多建有明清北京滿洲四合院。如今建華區東二道街果氏古宅“大夫第”(即芝蘭莊)、建華區卜奎二道街的清代大草房,均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早先其門前或胡同均立“石敢當”。上世紀八十年代,如今建華區倭家胡同中段路東正對麵善家胡同東口,原是一座滿洲老式四合院,其西牆根處曾立有碾子山產石一塊陰刻“泰山石敢當”,字塗紅色油漆,石高三尺,寬一尺,厚半尺,埋土一尺,隨著歲月的流逝,城市老區改造,現已不存於世。


    滿族鎮宅立“石敢當”,房柱底埋“柱腳石”,宅前撒“石子”之習俗皆源於滿族口頭遺產說部(滿語稱“烏勒本”)的《天宮大戰》中創世女神“阿布卡赫赫”被狡猾的惡神“耶魯裏”騙進大雪山裏,她隻好啃石頭(滿語稱“倭赫”)充饑,就連住在山岩裏的火神“多闊霍”和石頭也被她吞進肚子裏,燒得她肢體融化,眼睛變成了日月,頭發變成了森林,汗水變成了江河。滿族說部《天宮大戰》有著相當凝重的曆史文化內涵,突出體現了滿族及其先世祖先對自然的崇拜。石頭不僅是女天神充饑的食物,而且是滿族先民肅慎(息慎)的生產和生活工具和戰鬥的武器。《竹書紀年》記載:“帝舜二十五年,息慎來朝貢弓矢”。直至科學發達的今天,人們仍用石頭為人類服務。石頭的品格也值得讚美:它質地堅硬,不怕風吹雨打,不畏冰雪嚴寒;友誼堅如磐石;寧為玉(石也)碎,不為瓦全。


    滿族鎮宅“石敢當”如今難以尋找,但立“石敢當”已演變為現代建築所立“奠基石”,石拴紅布,作為開工典禮之首儀,雖無鎮邪驅災之思,卻有求吉禱福之意。


    滿族民間文學,既有從肅慎、勿吉、挹婁、靺鞨、女真等先民那裏傳承下來的口頭創作,也有滿族問世後的作品,包括神話、說部、傳說、故事、民歌和說唱文學等。


    創世神話《天宮大戰》,描述三位始祖女神阿布凱赫赫、巴那姆赫赫、臥勒多赫赫開天辟地並降伏惡魔耶魯裏的情形,情節跌宕起伏,色彩神奇詭異,體現了原始藝術的超凡想象力。神話《女真定水》等,則展示了洪荒時代初民們與險惡大自然抗爭的無畏氣概。《長白仙女》是一則族源神話,稱本民族是天上仙女來長白山天池躬浴時,誤吞神鵲所銜朱果受孕,生下嬰兒的子孫,後被改敘作愛新覺羅家族的始祖神話,仍為民間婦孺皆知。此外,有關民間神職人員薩滿降妖禳災的神話,也多有流傳,其典型作品是《尼山薩滿》。


    “說部”是滿族民間文學特有樣式之一,它是一種由民間藝人創編並傳講的散文體長篇敘事文學,又被俗稱為“講古”,與中原市井間的說書藝術類似。每部作品的篇幅都很長,須把整部大作品分成若幹分部來逐次講述。搜集到的長篇說部作品有《東海窩集傳》、《紅羅女》、《金兀術的傳說》、《兩世罕王傳》、《東海沉冤錄》和《黑水英雄傳》等十幾部,普遍具有情節震撼人心、人物個性鮮明、語言氣勢奪人的藝術特點。因說部作品常以本民族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為題材,故多帶有曆史傳說性質。而短篇傳說在滿族民間也有很多,像《薩布素買軍草》、《火燒船廠》、《珍珠門》、《大馬哈魚》等,都是頗為膾炙人口的。


    民間故事,以反映階級社會現實生活者居多,《樺皮簍》、《淚滴玉杯》、《采珍珠》、《德青天斷案》、《一夜皇妃》、《祖宗婆》等,表現手法不拘一格,講述出民族社會生活百態,凸現了滿族人民的情感追求、是非觀念和價值取向。


    滿族民歌,可分為“薩滿祭祀歌”和“民間小唱”兩類。薩滿祭祀歌是舊時在聚族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場合由薩滿演唱的禮神之歌,其韻律、調式帶有濃烈的原始藝術氣息,所唱內容因不同氏族而異。民間小唱,又可細分為“漁獵歌”、“情歌”、“儀禮歌”、“時政歌”、“兒歌”等項,在不同的聚居地域,分別流傳著《跑南海》、《大風天》、《搖籃曲》、《子孫萬代歌》、《阿庫裏》、《出征歌》、《跑馬城》等謠曲。


    滿族的作家文學,一般認為當從滿洲民族形成之時計起,而不包含靺鞨、女真時代的文人創作。成書於17世紀上半葉的曆史典籍《滿文老檔》(額爾德尼、庫爾纏等著),中間的若幹部分已具有鮮明的文學性,可視作滿族書麵文學的濫觴。


    早期滿文著作,如《滿文老檔》、《太祖實錄》和圖理琛所著《異域錄》等,都是眾所周知的著作,學習滿文應用之書如《清文啟蒙》、《初學必讀》、《虛字指南》及《清文典要》等,是以漢文解釋滿語語法、讀法、書法及造句的書。滿譯的漢文名著極為普遍,漢文名著大多譯成滿文。官書不計外,民間說部如《三國演義》、《西廂記》、《紅樓夢》、《金瓶梅》、《聊齋誌異》等,均有滿文譯本。紮克丹所譯《聊齋誌異》,將原書神態畢現地譯出,文字表達達到了極高的境界。


    滿族文化的發展,還突出表現在滿族用漢文著書立說方麵。著名詞家納蘭性德所著《飲水詞集》和《側帽集》,清新自然,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正白旗包衣(家奴)曹雪芹所著《紅樓夢》,以封建貴族家庭生活為背景,廣泛反映了當時中國社會現實,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將中國古典小說創作藝術發展到了空前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居重要地位。清朝貴族昭梿所著《嘯亭雜錄》,就其耳聞目睹的清前期的製度、儀禮、事件、人物等,雜記成書,對研究滿蒙及清代曆史具有參考價值。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是北京歲時風土的記錄,現有多種外文譯本。滿族縣令和幫額所著《夜談隨錄》,反映了滿族下層的不滿情緒。清代滿族還出現了不少女作家,西林太清(顧太清)所著《天遊閣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此外還有科德氏著《琴譜》、完顏悅姑著《花堁閑吟》、庫裏雅令文著《香吟館小草》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色芬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下任縱橫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下任縱橫1並收藏國色芬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