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一切經濟行為都是交易行為,而交易行為的發生則有著其既定的必然法則,對於這些基本法則的認知,將決定著我們的經濟行為與思想。
第一節 自然世界的空間維度
本節導讀:空間維度是古老的人類對於交易法則最初的認知,龐大的商隊晝夜不息地穿行於空曠無人的地帶,在不同的地點,商品交易的價格是不同的,這就構成了人類經濟行為的過程。
(1)大馬士革的智者
在大馬士革,有四個兄弟,他們苦於生活的窮困,就去找一位智者尋求生路。
智者告訴他們說,自古以來,人類所有成功的交易都是建立在三個交易法則之上的,因為任何交易的成功隻有在每個交易者認為自己賺到了的情形下才會實現。那麽,一個人賣出某件東西而另外一個人購進,怎麽雙方都會認為自己賺到了呢?這是因為交易的三個法則在起作用。
第一個法則是空間,某樣東西在甲地可能已經賣到了最高的價格,但在乙地卻仍然有著充足的利潤空間。所以自古以來,商人就是年複一年地東奔西跑,他們把甲地的貨物運到乙地,再把乙地的貨物運到甲地,結果是每一樣東西都讓他們賺到了錢。
第二個法則是時間,某樣東西在不同的時間裏有不同的價格,秋天裏的糧食便宜,但到了冬天價格就高了起來,所以買賣糧食一定要秋天買進,而在冬春時節賣出。其他任何商品,也都遵循這樣一個法則。
第三個法則是人的想法,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人看來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古玩如果賣給收藏家,會賣到大價錢,但如果賣給乞丐,還不如他在街上隨手撿隻破瓦罐更有用。
智者最後說,任何時代的交易永遠隻是這三個法則,隻要你遵循了它,絕沒有理由忍受貧困。
四兄弟聽了,猶如醍醐灌頂,如夢初醒,於是他們謝過智者,就迴家去了。
迴去之後,老大將所有的家產賣掉,置辦了一支馱隊,買了許多貨物出發了。他走了之後再也沒有迴來,因為一夥強盜把他殺死在無人地帶,而他所有的貨物,也成了強盜們的財產。
老二也是把全部的家產賣掉,在秋收的時候用所有的錢買進了許多糧食。可是糧食太多了,他的庫房又太小,堆積得過高的糧食產生的熱量讓糧食自己燃燒了起來,結果老二發現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老三也把全部的家產賣掉了,他的家產原本不多,賣掉了也沒有多少錢。他拿著這些錢到了集市上,不管見到什麽一概都買下來,然後盡力地吹噓自己的這些貨物是多麽多麽的值錢,可是別人根本不相信他,結果老三餓死在他高價買下的貨物中。
老四呢?他先是學著老大用全部的家產購置了一支馱隊,但是沒有遇到強盜,因為他一直和別人結伴而行,當他一年後迴來的時候,他已經家境殷實了。因為外出販運的風險太大,所以第二年老四就留在了大馬士革,把他所有的錢一半用來建倉庫,另一半用來采購糧食,結果第二年他賺得比第一年更多。到了第三年,老四發現他已經不再需要費腦筋了,因為不管他買下什麽,都有人願意花更高的價格從他這裏買走,因為人們相信他有做生意的天才,他買下來的東西,肯定會有賺頭的。
經濟學感悟:遵循客觀法則必然會讓我們獲得成功,但首先我們必須要透徹地認識法則,從交易的角度上來說,除了成功法則,還有風險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2)皮薩阿姆城的行商
有一個商人,帶著一大批藥材經過皮薩阿姆城,碰巧城裏正在流行瘟疫,商人的藥材在當地獲得了高額的利潤。除此之外,皮薩阿姆城的治安官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將此視為榮譽,因為正是這個商人拯救了這座城市。於是第二年,商人又帶著大批的藥材來了,但是這一次,他卻遭到了當地人的痛打。遍體鱗傷的他被拋出了城外,而他的貨物,則被人一把火燒掉。這是因為去年的時候雖然他救活了許多人,但因為他帶來的藥材數量不足,仍然有許多人死於瘟疫,死者的家屬因此而怨恨他,所以就用這種方式迴報了他。
經濟學感悟:法則是一成不變的,但環境卻每時每刻都在起著變化,遵循法則而忽視環境,隻會收到違背法則的結果。
(3)販大蔥的商人
在匈牙利的塔博爾,有一位名叫伊格納茨的商人,他的行當主要是蔬菜販賣業,比如從阿拉伯運來芫荽,從德國運來鵪鶉蛋大小的馬鈴薯。他總是運一些當地缺乏的怪異蔬菜,以便賣個好價錢。
有一次,他從波斯尼亞運來了三車大蔥,當地居民很少能夠吃到這種味道辛辣又帶點兒奇特香味的蔬菜。而且這種蔬菜耐儲存,於是很快就被居民搶購一空,一捆蔥甚至可以賣到兩個金幣。蔬菜商人一下子就發了大財,他每天都樂滋滋地坐在小酒館裏一邊喝著啤酒,一邊數著錢。
嚐到了甜頭的商人很快又開始了他的采購之旅,這一次,他從俄國人那裏買了兩車大蒜。在品嚐了這種蔬菜後,他堅定地認為,這次的蔬菜一定會為他帶來更大的收益。當他興衝衝地把這些大蒜頭運迴塔博爾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變化,那些吃夠了大蔥的居民認為這個商人有欺騙他們的嫌疑,一捆蔥竟然值兩金幣,夠買一個豬頭的了,於是他們決定聯合抵製商人。
當商人把自己的大蒜頭拿到市場上時,這次他開價更高,一個蒜頭一金幣。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每個來買蒜的人都拎著一捆蔥,而這些居民的理論聽上去也很合理:既然蔥值兩個金幣,那麽索性放下一捆蔥,拿兩個蒜頭走好了。
經濟學感悟: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遵守交易法則是令我們盈利的必要條件,但這種法則卻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不確定的要素會令消費者的觀念發生轉變,從而使交易帶有較大的風險性。
(4)固執的老油漆匠
莫裏茲·馬勒爾大叔是一家生產宗教儀式用品公司的油漆匠。他是個老煙鬼,無論是幹絲瓜藤,還是紅茶末甚至是樹葉,他都能抽得津津有味。
馬勒爾大叔習慣去他家附近的煙葉販子那裏買煙葉,這並不是因為他懶得多走幾步,事實上,馬勒爾大叔不但一點兒不懶,相反他還是個勤快的人。但他就是喜歡去那裏買哈布斯堡地方產的煙葉,這種煙葉哪裏都可以買到,而且都比他家附近的煙葉販子賣得便宜。可他還是喜歡去那裏買,當別人問他為什麽總是在一個地方買煙葉的時候,他就摸摸腦袋,然後挺不好意思地說:“怎麽迴事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可以確定,我在這裏買了好多年,它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經濟學感悟:任何交換行為都有其存在的特定環境,它與這種環境存在著一種默契的共生關係。發生交換行為的雙方都熟悉並依賴於這個環境,不願意輕易作出改變。
(5)被沒收的糧食
在沙皇亞曆山大六世時代,別什科夫地區有一位名叫利曼諾夫的糧食商人,他從小就極富有經濟頭腦。在他成年後,他利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大搞糧食販賣,並因此發了大財。
在他33歲那一年,當他知道伏爾加河流域正在發洪水的時候,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那個地區的糧食一定泡了湯。於是他傾其所有,從波蘭和匈牙利收購了大批麵粉和小麥運往伏爾加河流域。
當他到達那一地區後,立刻以高出平時半倍的價格出售這些糧食。自然,饑餓的人民立即瘋狂搶購這些糧食。正當利曼諾夫為自己的英明決策感到慶幸時,一場意想不到的災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這一地區的密探向政府報告了利曼諾夫的投機行為,這一消息又被層層上報,很快就傳到了沙皇的耳朵裏。亞曆山大六世對他正在受災的人民感到十分悲憫,又為利曼諾夫如此的欺詐行為而大發雷霆,於是他命令立即調集大批糧食到這一地區,進行免費發放,當賑災糧到達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花高價購買利曼諾夫的糧食。同時沙皇命令該地區的憲兵立刻拘捕這個囤積居奇的小人。利曼諾夫這次的生意不但泡了湯,就連自己都賠了進去。
經濟學感悟:任何商業法則,都需要有其特定的存在環境,如果這種商業法則脫離了正常的交易環境,就會被其他的因素幹擾,從而影響到交易行為的正常進行。
(6)不被重視的數學教授
馮·博策海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德國人,但是很不幸,他卻長了一頭黑發和兩隻黑眼睛。其實這樣的相貌本來沒有什麽不好,隻不過有些像猶太人,但在腓特烈大帝統治下的德國,隻有金發碧眼的高大男子才算是正宗的德國人。這樣的相貌不會給他帶來任何便利,相反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博策海姆先生在大學畢業後取得了數學博士的頭銜。按照這樣的條件,他可以選擇去皇家科學院擔任研究員,然後領取豐厚的津貼,也可以選擇去大學裏當教授,照樣名利雙收。但是由於他的相貌,沒有一個地方願意接受他,所以他隻好去中學教數學課。即使在那裏,他也受盡了同事和上級的欺辱。
博策海姆先生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就決定離開德國。他來到了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在那裏有許多和他相貌相似的人,他很快就被奧地利的皇家科學院聘用為終身研究員,並在那裏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成果。
經濟學感悟: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同樣符合交易法則的規律,即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擁有懸殊的“交易價格”。
(7)虧本的中尉
霍舍依希中尉是奧地利帝國皇家陸軍的一名軍官,當他在盧普科夫地區駐紮的時候,他經常一個人出去找點兒樂子,在台球房和咖啡館裏認識了許多朋友。他們彼此感到十分默契,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
後來這些朋友陸續結婚,每一個都給霍舍依希中尉送來了請柬,自然,霍舍依希中尉在出席婚禮的時候會帶一大筆優厚的禮金。時間久了,他的薪水就全部用在了這方麵。他對此並不在意,認為等到他結婚的時候,這些禮金一定會收迴,朋友們會用同樣優厚的禮金來饋贈他。
這樣的情況過了兩年,霍舍依希中尉所在的部隊奉命調防,霍舍依希中尉也隻好離開盧普科夫地區,他指望的禮金自然也泡了湯。
經濟學感悟:任何一種交換行為都有其獨特的存在環境,離開了這個環境,這種交換行為就很難再繼續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8)歐洲最早的驢
我們今天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驢子這種動物,但在早年的歐洲,並沒有驢這樣一種動物,直到幾個旅行家把6頭驢從中東帶迴歐洲,那些大陸國家的市民才第一次見識了這種長耳朵的動物。
在最初的時候,市民們懷著極大的恐懼看待這種體型巨大的動物,它的叫聲既響亮又噪耳,又有巨大的耳朵和黑色的短毛,簡直像是神話傳說中的怪物。後來他們發現這種動物居然有巨大的力氣,可以和它的近親——馬相比,又隻吃幹草,於是這6頭驢就被市民們視為珍貴的動物,一頭驢的價格簡直可以買下一所房子。
人們對驢子的喜愛與日俱增,於是就有一大批人專門跑到中東去販驢。剛開始的時候這門生意可以賺到大錢,但隨著驢子的數量越來越多,驢子的價格也一跌再跌,人們也不再拿驢子當成寶貴的珍稀動物,最後,驢子就和牛馬一樣,淪落為普通的牲畜。
經濟學感悟:產品的售賣環境屬於交易法則中最重要的一條,當某種產品在一個環境內形成稀缺的時候,那麽這種產品必然會產生供不應求的良好經濟效應。
(9)買鞋子的騎士
在安條克城中,有一位名叫哈桑薩斯的小鞋匠,他從小跟著他的老師父學造鞋,足足學了十年,才算把這門手藝學到手,於是他就出了徒,離開他師父的作坊,開始自己單幹。
這位小鞋匠接到的第一單生意是為一個屠夫做一雙皮靴,因為這個屠夫看見軍人穿著皮靴很神氣,所以他也打算弄一雙穿穿。小鞋匠就量了一下他的尺碼,收了訂金後就開始裁剪皮革,夜以繼日地做皮靴。
由於屠夫要得太緊,這位小鞋匠趕製完左腳的靴子後,就疲憊不堪地睡著了。當他醒來的時候,忘記了屠夫的尺碼是8碼而不是9碼,於是他在做右腳鞋的時候,就做成了9碼。當屠夫上門試穿的時候,發現右腳在靴子裏來迴搖晃,簡直像插在壇子裏一樣,於是他就揍了小鞋匠一頓,拿迴了訂金。
傷心的小鞋匠坐在門口大哭,正巧一位騎士騎著馬從他門前經過,見到這樣的情形就讓隨從前去詢問,小鞋匠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騎士,想不到騎士竟然從馬上一躍而下,高興地說:“太好了,我的右腳受過傷,正愁買不到合適的靴子。”於是他就試穿了一下靴子,這雙靴子穿在他的腳上是那麽的完美、漂亮、威風,簡直就像是為了他專門定做的一樣,騎士為這件事情感到十分欣慰,就拿出雙倍的錢,買下了這雙靴子,並聘請這位小鞋匠從今以後專門為他做鞋子。
經濟學感悟:在許多時候,特定的產品隻擁有其特定的消費者,隻有尋找到適合的需求方,才能使交易成功地進行。
(10)比爾森的吉卜賽人
在1879年,比爾森有一個叫揚納切克的吉卜賽人,他因為宣傳叛亂,被判處絞刑,當絞索套上他脖子的時候,他毫不在乎地說:“情況會轉危為安的!”結果真被他猜中了,在最後一瞬間,他被釋放了,因為恰逢皇帝生日,在這一天不能對犯人處以絞刑。到第二天,剛要把他吊到絞刑架上絞死,這小子又遇到了奇跡。原來宮廷發生了政變,皇帝被推下了寶座,忽然間暴亂者占領了刑場,將這位煽動叛亂的家夥當成了當地的重要人物來歡迎。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星期,他就又被重新拉上了絞刑架,因為叛亂被鎮壓了下去,這一次才把他絞死。
第三天他得到了寬恕,因為所有事實表明,這件案子原來是另外一個叫揚納切克的人幹的。於是隻好把他從犯人墓地挖出來,給他恢複名譽,改葬到天主教徒的墓地。但是後來發現這個吉卜賽人不是天主教徒,而是個新教徒,於是隻好把他從墓地裏再挖出來,改葬到福音派教徒墓地。
經濟學感悟:我們所處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隻有善於把握環境的變化規律,具有較長遠的前瞻眼光,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節 隱匿利潤的時間維度
本節導讀:如果你聽說過期貨這個正在漸漸遠離經濟學的術語,那麽你就會知道這是經濟學法則中的時間維度悄然起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時間裏,商品的價格是完全不同的,這樣一來,時間和空間就構成了經濟學的最基本要素。
(1)怪異的商人
法國諾蘭地方來了一個奇怪的商人,他找到城裏的每一個鐵匠鋪,用很低的價格向鐵匠們購置了許許多多的生鐵。人們都嘲笑他,認為這個人是個神智不清的傻子。
一年以後,教皇宣布發起十字軍東征,號召基督徒們與異教徒展開聖戰。於是人人都想擁有一套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長矛,但是隻有那個商人才擁有大家想要的東西,他在這次戰爭中發了橫財,直到這時人們才開始佩服他的深謀遠慮。
經濟學感悟:時間的變化之所以帶來交易價格的變化,是因為商品在不同的環境中價值不同,隻要我們掌握了這條規律,就會更加理性地選擇自己的行為。
(2)費阿裏島的倒黴事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久很久以前,總有一夥海盜在潮水上漲時節襲擊費阿裏島。為了躲避這夥海盜,每年都會有許多居民活活餓死在他們藏身的山洞裏。商人洛爾奈奎斯特注意到了這種情形,於是他搶在豐收的季節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準備在海盜到來的時候狠狠地賺上一票。
海盜們真的來了,隻不過,登陸的海盜們首先襲擊的就是商人洛爾奈奎斯特的糧食倉庫。他們把倉庫中的糧食全部搬空,臨走之前又足足花費了兩天的功夫折磨洛爾奈奎斯特。但他還是幸運地活了下來,隻不過,從此以後人們都叫他乞丐洛爾奈奎斯特。
經濟學感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談到法則,那麽這就是交易場上決定性的規律和法則。
(3)退訂的戰艦
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被公認為世界海上強國,其戰艦製造業也和它的海軍一樣出色。當時,許多國家都從英國定製戰艦,意大利就是其中的一個。意大利在60年代末與英國海軍簽訂協議,要求英國提供技術最先進的戰艦給新建立起來的意大利海軍,並一下子訂購了6艘巡洋艦。
70年代,由於英國沉溺於過去的輝煌,並不願意建立一支完全依賴蒸汽機的海軍。英國艦船製造業獨霸天下的地位就逐漸被取代了。在英國艦船設計師看來,建立一支完全依賴蒸汽機的海軍太過冒險,所以他們在建造戰艦技術上依然采取了保守的方法。比如,新建造的戰艦仍然配備有全套風帆,盡管這已經不合時宜。炮塔的安置也十分保守,因為設計師們並不認為將大口徑的火炮安置在中央炮塔上是唯一選擇,他們仍然青睞於將大炮安置在兩舷。與英國人相反,德國人在建造船艦上采取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他們使用克虜伯的工藝處理方法進行表麵處理,使艦船裝甲硬度提高並變得輕巧。不僅如此,在艦體的設計上,設計師們也盡量采用先進的設計。
鑒於英國人和德國人在技術革新上的不同認識,看清了這一切的意大利海軍部毅然決定,退掉與英國簽訂的剩餘的艦船訂單,並把這一部分訂單轉給德國。因為合同上規定得十分清楚——隻需要最先進的技術設計,並需要進行同步的技術更新。
經濟學感悟:時間會帶來產品質量和設計上的巨大革新,隻有提供最優質產品的供給方,才會被更廣泛地接受。隻有掌握並遵循這種商業交換法則的經濟體,才會在商業競爭中保持最長久的生命力。
(4)鼓風機的發明
在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飯館裏都雇人來吹火,因為有一些大宗的烤物,必須用急火才能烤熟而不至於烤焦,所以有的時候,每個爐灶的灶眼要雇用5個人,手持吹火筒輪番上前向爐灶裏麵吹新鮮的空氣。有些人幹了幾十年,就再也用不著吹火筒,因為長時間的工作讓他們的嘴唇都變了形,向前撅起,看上去像一隻鴨子的嘴,稍微一用力就可以撅得很高,簡直是一根肉做的管子。
目睹了這樣的情況,一位名叫提烏阿斯的青年市民就發明了一項工具,那是一台用手搖動的鼓風機。他把這項發明賣給了一家飯館,得了一大筆錢並為此感到光榮,因為他可以用自己的發明賺錢了。但是過了三天,飯館的老板就把被火燒得焦糊的鼓風機拎到他家的門口,不但讓他退還全部的錢,還想要他包賠飯館失火的損失。其實這項發明在設計上不存在絲毫問題,隻是不能逆向搖動,因為那樣就不僅不能鼓風,還會產生強大的吸力,把爐灶裏的火倒吸到鼓風機裏,燒著了木製的葉輪。
但是這項發明最後仍然找到了合適的買家,那就是愷撒大帝。他把這項發明用在戰場上,當風向有利於自己或無風的時候,他就用鼓風機吹起石灰粉和磨碎的稻穀殼,以此來迷住敵軍的眼睛。
經濟學感悟:任何產品或交易行為都需要遵循客觀法則,這種法則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就是尋找適宜的時間和對象。
(5)出租床位的編輯
在19世紀60年代的佩特洛夫卡的普洛大街,有一所單身公寓,房子的主人是在《動物畫報》擔任編輯的斯卡羅先生。他自己住在單身公寓裏,每天早上八點,他就準時去上班。有一天他覺得自己一天隻有晚上待在公寓裏,為這幾個小時還要付整天的房錢,實在是太不劃算。於是他就找到他常去的那家咖啡館,和裏麵的一個侍應生商量,把自己的床租給他,因為侍應生的工作時間和他正好相反,他們都在夜裏做生意,白天睡大覺。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公寓,讓裏麵24小時都有人。考慮到白天的時間段比夜晚長,斯卡羅先生就要求侍應生付60%的房費,這樣一來,他每個月都能節省下數目不小的一筆錢。
經濟學感悟:俗話說生財有道,這種利用時間差賺錢的方法,正是交易法則的精髓所在。
(6)最早的期貨市場
在19世紀的芝加哥,由於外來人員逐漸增多,而且長時期地聚集在市區不願意離開,加之醫療水平逐步提高,所以人口數量一增再增。這樣一來,道路就不夠用,交通也顯得擁擠,城市化帶來的後果十分明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們在大街上被堵住之後,為了打發時間,就開始互相攀談,開始還是漫無邊際地閑聊,後來就轉化為洽談生意。在那時的芝加哥街道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有一船小麥,下月一號進入邁阿密港,經過鐵路可以運到芝加哥,有人要嗎?”
“我願意要。什麽價位?”
“8000美元成交。”
這個時候還可以聽到別的聲音:“根據我得到的消息,小麥要開始降價了。”剛才買了小麥的人就會表示:“我那一船小麥願意轉讓,5000美元有人要嗎?”
“我願意出5000美元。”
等兩天後又會有新的消息:“小麥的價格再次上漲了。”第二個買主會為此感到喜悅:“我的小麥轉讓。一萬兩千美元。”於是就會有新的買家接手,就這樣,一船小麥可能會被倒手幾十次,最後的買主就可以去提貨。後來甚至還出現了這樣的交易:“我在新墨西哥有一個甘蔗種植園,年產甘蔗五萬公斤,今年的甘蔗已經銷售完畢,現在願意用八萬美元包售明年全部產量,明年的這個時候平倉,有意者可以洽談。”在這樣的基礎上,期貨市場就逐漸被建立起來。
經濟學感悟:按照交易的時間商業法則,相同的貨物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可能有不同的價格,低買高賣的盈利規則就建立在最基本的時間商業法則上。
(7)傻瓜商人
在中世紀時期,法國勒萬地區來了一個商人,他大量收購土豆,並且價格非常高,幾個村莊的土豆都被他收購一空。村民們都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帽兒,要那麽多土豆幹嗎用呢,難道是拿來喂牲口嗎。
等到第二年春天,冬天的糧食被吃了個精光,而第二年的種子卻剛剛播下去,農民們缺乏食物,開始挨餓。這個時候,那個被稱為傻帽兒的商人又神奇地出現了,他還帶來了幾十大車的土豆,並開始公開售賣。這一次他的價格可不是去年冬天的收購價,足足高了一倍。但是正在忍饑挨餓的農民卻對此毫無辦法,因為如果他們不買,就很可能要被餓死。於是這些農民隻好拿出他們兩三年的積蓄,來買上幾百公斤的土豆。有心的村民計算了一下,一個土豆竟然可以賣到一隻雞的價錢,商人就此發了橫財。直到這個時候,農民們才發現真正的傻帽兒並不是這個商人,而是他們自己。
經濟學感悟:在交易活動中,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擁有相差懸殊的價格,當我們了解到這一點,就會在交易行為中加強自己的判斷能力,避免遭遇農民一樣的可憐處境。
(8)軍列上的食品供應
一戰剛開始的時候,一列捷克軍用列車滿載著士兵開往前線,每到一站都招待他們吃得飽飽的:這些大兵把鵝腿上的肉撕下來,蘸著巧克力醬吃;當他們穿過匈牙利的時候,每到一個車站都有人往車廂裏麵扔燒雞,他們隻挑雞腦髓吃;在考波什堡,南匈牙利的人把整塊整塊的烤豬肉往車廂裏丟,有一個下士竟然得到了一個整豬頭,他拿著這份禮物把那送豬頭的人打到三道鐵軌外麵;當他們到達克羅地亞的奧立克時,有兩個退伍軍人把一大鍋烤兔肉送到車廂裏,這些大兵實在撐得受不了,就潑了他們一頭。火車一停,他們就隻會到車廂外麵嘔吐。一位班長脹得讓戰友在他肚皮上擱了塊木板,然後像壓白菜一樣在上麵跳來跳去,讓他放了一長串屁才感到舒服了一點。在一個車站上,有些太太和小姐拿著啤酒和葡萄酒來孝敬他們,大兵們直接往啤酒桶裏撒尿,讓這些女士急忙跑開了。他們一路上喝得昏昏沉沉,連撲克牌都認不清。
這樣的情況到了波斯尼亞就忽然來了個大轉彎,不但沒有人再扔食物,甚至連水都喝不到一口。餓得發慌的士兵從地上揀起吃剩的骨頭重啃一遍。更有甚者,一位上士花掉10個克朗,從居民手裏隻買來五個生土豆。那時候一杯帶馬尿的井水,都能賣出五個哈萊什的好價錢。
經濟學感悟:交易法則是固定的,但交易的環境卻在不停地變化,當人過分依賴交易法則的時候,隻會被變換的環境懲罰。
第三節 主導交易價格的心理空間
本節導讀:與客觀世界的規律不同,經濟學還存在著一個更為神秘的心理空間。在這個空間裏,理性的思維主導著不同的主體,同樣的商品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價值。由此我們知道,經濟學在此空間已經步入了另一個難以測量的心理世界。
(1)畫家珂勒睦
珂勒睦居住在忒西爾城,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肖像畫家,他畫的人物像惟妙惟肖,當然價格也非常之高。有一天,有一個商人來找珂勒睦,他出了一個不算太低的價格,要求珂勒睦替他死去的父親畫一張肖像。珂勒睦隻能依據商人口述的特征來畫這張像,但這難不住珂勒睦,他很快就畫好了,這樣就賺到了他想要的足夠的錢。
一年之後,珂勒睦被國王叫到宮中,替王後畫像。在王宮,他驚訝地看到了他給那個商人的父親畫的肖像,於是他很小心地問王後這張畫像怎麽會在這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哦,是這樣的,”美麗善良的王後告訴他,“這是我去世的父親的肖像,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每天都在想念他,因此悒鬱不歡,愁眉不展。幸好有個商人拿了這幅肖像來到這裏,於是我請求國王用最富裕的城市治安官的代價,從商人的手中換到了這張畫。”
哦,原來我的畫像價格比我賣出的更高,珂勒睦悲憤地想著,然後他發現他竟然已經不會繪畫了。
經濟學感悟:某些特定的東西隻對某些特定的人才有價值或才有更高的價值,成功的商業行為就是找到這二者並使其對接。
(2)費塔爾城堡的故事
一位老騎士死了,他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座美麗的城堡,這座城堡是當地富人們都想擁有的。但是,這位繼承人很快發現他陷入了麻煩之中,因為他的父親除了這座城堡之外,再也沒有留給他一分錢。而維護這座城堡的日常開支,每天都要花掉一大筆錢。
年輕的繼承人隻能賣掉他的城堡,但是當地買主趁機壓低了價格,因為他們知道,像這樣的城堡,除了他們,在當地是不會找到別的買主的,所以他們當然有理由這樣做。最後他們提出了最低的價格250法郎,除此之外一個子兒也不會多給。
不過,年輕的繼承人也是一個聰明的家夥,他迴答說:“除非,你們給我10萬法郎,否則,你們會發現自己必須要為這筆生意支付更多的錢。”那些人哈哈大笑,趕走了這個年輕人。
年輕人迴去後,就在城堡門前插了塊牌子,上麵寫著:今日價格10萬法郎,明天將上漲到15萬法郎。然後他拆毀了城堡的外牆。城堡的買家很是吃驚地看到這件事發生,不明白年輕人在搗什麽鬼。
到了第二天,城堡門外的牌子上寫著:今日價格15萬法郎,明天將上漲到20萬法郎。然後年輕人命人拆除城堡的內牆,這時候買家急忙出麵幹涉:“你在幹什麽?你這個混蛋,如果你敢拆掉內牆的話,我一個子兒也不會付你的。”
“或許你不需要支付一個子兒,”聰明的年輕人告訴買家,“隻不過,等到你明天想要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必須要支付20萬法郎。而我可以發誓,你所買下的會是座連碟樓也沒有的城堡。”
果然,到了第三天,城堡的價格已經上漲到20萬法郎,而年輕人則已經著手拆除城堡的古老碟樓。此時,買家終於屈服了,他不得不支付了20萬法郎,卻隻得到了失去外牆和內牆的城堡。現在他終於後悔沒有早作決定了。他隻記得年輕人必須要把城堡賣掉,卻忘記了自己也有著非買不可的理由。
經濟學感悟:價格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而最終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主觀心理的影響。
(3)無恥的磨坊主
哈夫薩拉是捷斯基克隆諾夫地方的磨坊主。雖然他的長相兇惡,一臉克拉特諾什山神一樣的大胡子,但他卻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
一年秋天,因為收成比較好,他的磨坊生意也特別好,附近村莊的許多農民都把穀物拿到他這裏來處理。這樣一來,他和他的三個夥計就忙不過來了,於是他又從附近的村子裏招了一個名叫米哈依爾的青年來做幫手。
這個米哈依爾平時沉默寡言,看上去是個老實本分的家夥,每天似乎都在忙活著。但是哈夫薩拉慢慢發現,由米哈依爾管的那架磨的效率總是最低,經常一整天也磨不完三袋子小麥,這讓哈夫薩拉很不滿意。
更重要的是,這個米哈依爾在他九天的雇工生涯中,有兩天都泡在村裏的小酒館,跟那兩個寡婦東拉西扯。於是在第十天,哈夫薩拉辭退了米哈依爾,給了他100克朗作為工資,這在村子裏可是相當豐厚的一筆錢。
等米哈依爾離開哈夫薩拉的磨坊後,哈夫薩拉在他的床上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我在一生中見識過許多無恥的無賴,但是卻從來沒見過像您這樣無恥的家夥,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經濟學感悟:任何交換行為的交易價格製定,都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麵因素的影響,其中存在於個人心理上的主觀認知,是價格是否恰當公正的主要評判依據。
(4)黃油吞噬機
克拉塞維茨城的巴倫先生是個喜歡貪小便宜的家夥,他總是習慣於偷雞摸狗地搞一些零碎迴家,並為此沾沾自喜。
有一次,巴倫先生去城裏一家飯館吃飯,在那裏他點了一份麵包和一份牛排。他邊吃邊看桌子上擺的價目表,發現這兩樣東西竟然要25福林,這讓他感覺很不痛快,於是他就琢磨著怎樣才能把這次的損失補迴來。偷餐具或桌布是肯定辦不到的了,因為侍者就站在桌子旁邊;賴帳也不可能,看看門口那兩個健壯的保安就知道這簡直等於找死。忽然間,他盯上了桌子上的免費黃油,於是他就把黃油都舀出來塗抹他的麵包,一罐用完了就拿起鄰桌的,一連抹了六罐,直到把他的麵包抹得像金塊一樣才肯罷休。於是他心滿意足地吃掉了“金塊”。當他準備結賬離開的時候,飯館老板走了過來,對他說:“對不起,先生,這頓飯錢我不要了,但是——請你把黃油錢付給我好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濟學感悟:價格主要取決於主觀心理的影響,在交換行為中,這種影響就顯得尤為突出。
(5)苦澀的蘋果
卡爾托烏茲住在波蘭的達克爾。一年秋天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野遊,那天的天氣很熱,朋友們身上帶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他們感到口渴難耐。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眼尖的人發現路邊竟然有一棵野蘋果樹,樹上有許多已經成熟的野蘋果。同伴們連忙衝上去,爭先攀爬樹木,搶摘那些野蘋果。隻有卡爾托烏茲繼續他的行程,自顧自地往前走。
這讓一個過路的農民感到十分不解,於是便問他:“先生,為什麽您不去摘蘋果呢?難道您不感覺渴嗎?”
卡爾托烏茲迴答道:“蘋果樹在夏天就會開花,八月的時候就一定會結上滿滿一樹的果子。而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了,要是正常的話,蘋果一定會被摘走。這棵樹不但沒倒黴,反而結滿了蘋果,一定有什麽問題,而且又長在路旁,這麽多人從這兒經過,居然沒人去摘。所以嘛,按照我的想法,這些蘋果的味道一定不怎麽好。”
這個時候那幫攀爬果樹的同伴一邊往地上跳,一邊跺腳大罵:“這該死的蘋果樹,果實簡直就像老特拉福德地區的酸泡菜一樣難吃,而且樹上爬滿了刺人的毛蟲”。
經濟學感悟:在恰當的時間裏,商品的價格會按照其固定的使用價值來製定,所有看似便宜或唾手可得的利潤,往往都是靠不住的。
(6)時運不濟的手藝人
在大馬士革有一位手工藝者,名叫伊爾亞斯,是從君士坦丁堡搬遷到大馬士革的。他從16歲開始跟他的老爹學習製造雨具的手藝,學了三年後終於成為了熟練的匠人,於是他就離開了家,到大馬士革碰碰運氣。
當他來到大馬士革後才發現,這個地方是如此的幹燥,以至一年到頭也下不了一場雨。任憑他的雨具製造得多麽精巧漂亮、結實耐用,也無人問津。而且他還發現,越結實的雨具就越讓他倒黴,因為這東西總也不壞,也就不會有人來買新的。生計無著的他隻好改行學造船,學了3年之後,總算是把造船的竅門弄明白了。但是當他造好船後,發現幹旱的情況更加嚴重,連河都斷流了,這樣自然不會有人用得著船。
這個時候,倒黴的伊爾亞斯兩手空空。忽然基督徒對異教徒的聖戰爆發了,許多人都急於購置盔甲和兵器,於是他馬上飛奔到兵器鋪,開始重新學習手藝。但是不巧的是,當他可以獨立製造盔甲和兵器的時候,戰爭又結束了,沒人需要他的那些鐵片子。伊爾亞斯坐在家門口,覺得是真主賜給他的壞運氣。
忽然之間,伊爾亞斯覺得不能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他注意到在戰爭中許多人成了殘疾人無法行走,於是他就開始製造拐杖和手推車,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生意果然十分興隆。
經濟學感悟:我們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能否適應並遵循客觀的商業法則,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要對法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7)大仲馬低價買花瓶
曾寫過《基督山伯爵》等著名作品的法國作家大仲馬,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收藏花瓶,在他的家裏有許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花瓶。
有一次,他在街上閑逛,發現一家香水店裏擺著一件瓷製的花瓶。這個花瓶非常精美,白色的瓶身上畫著青色的花鳥,具有很強的東方韻味,這讓他感覺到非常奇特。於是他就走進這家店內,向店主說明了自己的身份,並提出要購買這隻花瓶。店主一見是大仲馬,立刻決定狠狠敲他一筆,所以當大仲馬提出願意付50法郎的時候,店主嚴肅地拒絕了他,交易隻好宣告破裂。迴到家裏的大仲馬仍然念念不忘那隻漂亮的花瓶,但是如果花高價買下來,又顯得很愚蠢,於是他就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第二天,一個年輕人走進了那家香水店,開口就要求用40法郎來收購那隻花瓶,店主拒絕了他。第三天,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店裏,他提出用30法郎來收購花瓶,這時候店主就感覺到十分不可思議。第四天的時候,居然有一個人隻願意出10法郎。第五天,當大仲馬來到這家香水店的時候,店主主動要求用50法郎來達成交易。
經濟學感悟:價格的製定要考慮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因素,這兩種因素互相製約,共同影響著價格的形成。
(8)屍體買賣案件
在中世紀的西班牙畢爾巴鄂,有一個叫桑迪內斯的中年人。一天他去河裏遊泳,但是不湊巧的是,他的腿正好抽筋了,於是他掙紮著向河邊遊去。更不走運的是,他的腳又被水草纏住了,於是桑迪內斯就沉到了河底,溺水身亡。
他的屍體被馬雅河上的一個漁夫撈了出來,漁夫認出他是城裏的桑迪內斯,於是就通知了桑迪內斯的家人。他的家人在悲痛之餘,拿出五個金幣準備答謝這位漁夫,但是漁夫的答複卻很令桑迪內斯的家人感到驚訝——他索價50個金幣,否則就拒絕把屍體交還給他們。兩邊僵持不下,於是就不歡而散。
桑迪內斯的家人找到了當地最有智慧的一位老人喬沙·潘,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喬沙·潘聽了之後很平靜地告訴他們:“你們不用著急,他留著這屍體也沒有用處,你們還擔心什麽呢?”於是桑迪內斯的家人就不再急著索要屍體,而是坐在家裏等。
這一下,漁夫就亂了手腳,把這麽一具死屍扔在自己家裏可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不但不吉利,而且最要命的是屍身會腐爛發臭。於是他也跑去向喬沙·潘請教。老人的迴答同樣平靜:“你不用著急,這具屍體隻有他們會要。你還擔心什麽呢?”這個時候,漁夫再和桑迪內斯的家人見麵,雙方就都變得謙恭起來,並表示願意坐在一起認真地談一下價格,最後各退一步,桑迪內斯的家人花了20個金幣買走了這具快要腐爛的屍體。
經濟學感悟:某些特定的東西隻對某些特定的人才有價值或才有更高的價值,當需求方和供給方能夠就這一點達成共識,交易關係就能夠建立起來。
第一節 自然世界的空間維度
本節導讀:空間維度是古老的人類對於交易法則最初的認知,龐大的商隊晝夜不息地穿行於空曠無人的地帶,在不同的地點,商品交易的價格是不同的,這就構成了人類經濟行為的過程。
(1)大馬士革的智者
在大馬士革,有四個兄弟,他們苦於生活的窮困,就去找一位智者尋求生路。
智者告訴他們說,自古以來,人類所有成功的交易都是建立在三個交易法則之上的,因為任何交易的成功隻有在每個交易者認為自己賺到了的情形下才會實現。那麽,一個人賣出某件東西而另外一個人購進,怎麽雙方都會認為自己賺到了呢?這是因為交易的三個法則在起作用。
第一個法則是空間,某樣東西在甲地可能已經賣到了最高的價格,但在乙地卻仍然有著充足的利潤空間。所以自古以來,商人就是年複一年地東奔西跑,他們把甲地的貨物運到乙地,再把乙地的貨物運到甲地,結果是每一樣東西都讓他們賺到了錢。
第二個法則是時間,某樣東西在不同的時間裏有不同的價格,秋天裏的糧食便宜,但到了冬天價格就高了起來,所以買賣糧食一定要秋天買進,而在冬春時節賣出。其他任何商品,也都遵循這樣一個法則。
第三個法則是人的想法,同一樣東西在不同的人看來價值是完全不同的,古玩如果賣給收藏家,會賣到大價錢,但如果賣給乞丐,還不如他在街上隨手撿隻破瓦罐更有用。
智者最後說,任何時代的交易永遠隻是這三個法則,隻要你遵循了它,絕沒有理由忍受貧困。
四兄弟聽了,猶如醍醐灌頂,如夢初醒,於是他們謝過智者,就迴家去了。
迴去之後,老大將所有的家產賣掉,置辦了一支馱隊,買了許多貨物出發了。他走了之後再也沒有迴來,因為一夥強盜把他殺死在無人地帶,而他所有的貨物,也成了強盜們的財產。
老二也是把全部的家產賣掉,在秋收的時候用所有的錢買進了許多糧食。可是糧食太多了,他的庫房又太小,堆積得過高的糧食產生的熱量讓糧食自己燃燒了起來,結果老二發現他已經走投無路了。
老三也把全部的家產賣掉了,他的家產原本不多,賣掉了也沒有多少錢。他拿著這些錢到了集市上,不管見到什麽一概都買下來,然後盡力地吹噓自己的這些貨物是多麽多麽的值錢,可是別人根本不相信他,結果老三餓死在他高價買下的貨物中。
老四呢?他先是學著老大用全部的家產購置了一支馱隊,但是沒有遇到強盜,因為他一直和別人結伴而行,當他一年後迴來的時候,他已經家境殷實了。因為外出販運的風險太大,所以第二年老四就留在了大馬士革,把他所有的錢一半用來建倉庫,另一半用來采購糧食,結果第二年他賺得比第一年更多。到了第三年,老四發現他已經不再需要費腦筋了,因為不管他買下什麽,都有人願意花更高的價格從他這裏買走,因為人們相信他有做生意的天才,他買下來的東西,肯定會有賺頭的。
經濟學感悟:遵循客觀法則必然會讓我們獲得成功,但首先我們必須要透徹地認識法則,從交易的角度上來說,除了成功法則,還有風險是我們必須要考慮的。
(2)皮薩阿姆城的行商
有一個商人,帶著一大批藥材經過皮薩阿姆城,碰巧城裏正在流行瘟疫,商人的藥材在當地獲得了高額的利潤。除此之外,皮薩阿姆城的治安官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並將此視為榮譽,因為正是這個商人拯救了這座城市。於是第二年,商人又帶著大批的藥材來了,但是這一次,他卻遭到了當地人的痛打。遍體鱗傷的他被拋出了城外,而他的貨物,則被人一把火燒掉。這是因為去年的時候雖然他救活了許多人,但因為他帶來的藥材數量不足,仍然有許多人死於瘟疫,死者的家屬因此而怨恨他,所以就用這種方式迴報了他。
經濟學感悟:法則是一成不變的,但環境卻每時每刻都在起著變化,遵循法則而忽視環境,隻會收到違背法則的結果。
(3)販大蔥的商人
在匈牙利的塔博爾,有一位名叫伊格納茨的商人,他的行當主要是蔬菜販賣業,比如從阿拉伯運來芫荽,從德國運來鵪鶉蛋大小的馬鈴薯。他總是運一些當地缺乏的怪異蔬菜,以便賣個好價錢。
有一次,他從波斯尼亞運來了三車大蔥,當地居民很少能夠吃到這種味道辛辣又帶點兒奇特香味的蔬菜。而且這種蔬菜耐儲存,於是很快就被居民搶購一空,一捆蔥甚至可以賣到兩個金幣。蔬菜商人一下子就發了大財,他每天都樂滋滋地坐在小酒館裏一邊喝著啤酒,一邊數著錢。
嚐到了甜頭的商人很快又開始了他的采購之旅,這一次,他從俄國人那裏買了兩車大蒜。在品嚐了這種蔬菜後,他堅定地認為,這次的蔬菜一定會為他帶來更大的收益。當他興衝衝地把這些大蒜頭運迴塔博爾的時候,情況卻發生了變化,那些吃夠了大蔥的居民認為這個商人有欺騙他們的嫌疑,一捆蔥竟然值兩金幣,夠買一個豬頭的了,於是他們決定聯合抵製商人。
當商人把自己的大蒜頭拿到市場上時,這次他開價更高,一個蒜頭一金幣。但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每個來買蒜的人都拎著一捆蔥,而這些居民的理論聽上去也很合理:既然蔥值兩個金幣,那麽索性放下一捆蔥,拿兩個蒜頭走好了。
經濟學感悟:在進行交易的時候,遵守交易法則是令我們盈利的必要條件,但這種法則卻不是一成不變的,許多不確定的要素會令消費者的觀念發生轉變,從而使交易帶有較大的風險性。
(4)固執的老油漆匠
莫裏茲·馬勒爾大叔是一家生產宗教儀式用品公司的油漆匠。他是個老煙鬼,無論是幹絲瓜藤,還是紅茶末甚至是樹葉,他都能抽得津津有味。
馬勒爾大叔習慣去他家附近的煙葉販子那裏買煙葉,這並不是因為他懶得多走幾步,事實上,馬勒爾大叔不但一點兒不懶,相反他還是個勤快的人。但他就是喜歡去那裏買哈布斯堡地方產的煙葉,這種煙葉哪裏都可以買到,而且都比他家附近的煙葉販子賣得便宜。可他還是喜歡去那裏買,當別人問他為什麽總是在一個地方買煙葉的時候,他就摸摸腦袋,然後挺不好意思地說:“怎麽迴事我也不清楚,但是有一點我可以確定,我在這裏買了好多年,它已經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了。”
經濟學感悟:任何交換行為都有其存在的特定環境,它與這種環境存在著一種默契的共生關係。發生交換行為的雙方都熟悉並依賴於這個環境,不願意輕易作出改變。
(5)被沒收的糧食
在沙皇亞曆山大六世時代,別什科夫地區有一位名叫利曼諾夫的糧食商人,他從小就極富有經濟頭腦。在他成年後,他利用自己獨到的眼光大搞糧食販賣,並因此發了大財。
在他33歲那一年,當他知道伏爾加河流域正在發洪水的時候,立刻敏銳地意識到那個地區的糧食一定泡了湯。於是他傾其所有,從波蘭和匈牙利收購了大批麵粉和小麥運往伏爾加河流域。
當他到達那一地區後,立刻以高出平時半倍的價格出售這些糧食。自然,饑餓的人民立即瘋狂搶購這些糧食。正當利曼諾夫為自己的英明決策感到慶幸時,一場意想不到的災禍降臨到了他的頭上。這一地區的密探向政府報告了利曼諾夫的投機行為,這一消息又被層層上報,很快就傳到了沙皇的耳朵裏。亞曆山大六世對他正在受災的人民感到十分悲憫,又為利曼諾夫如此的欺詐行為而大發雷霆,於是他命令立即調集大批糧食到這一地區,進行免費發放,當賑災糧到達的時候,就再也沒有一個人願意花高價購買利曼諾夫的糧食。同時沙皇命令該地區的憲兵立刻拘捕這個囤積居奇的小人。利曼諾夫這次的生意不但泡了湯,就連自己都賠了進去。
經濟學感悟:任何商業法則,都需要有其特定的存在環境,如果這種商業法則脫離了正常的交易環境,就會被其他的因素幹擾,從而影響到交易行為的正常進行。
(6)不被重視的數學教授
馮·博策海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德國人,但是很不幸,他卻長了一頭黑發和兩隻黑眼睛。其實這樣的相貌本來沒有什麽不好,隻不過有些像猶太人,但在腓特烈大帝統治下的德國,隻有金發碧眼的高大男子才算是正宗的德國人。這樣的相貌不會給他帶來任何便利,相反的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博策海姆先生在大學畢業後取得了數學博士的頭銜。按照這樣的條件,他可以選擇去皇家科學院擔任研究員,然後領取豐厚的津貼,也可以選擇去大學裏當教授,照樣名利雙收。但是由於他的相貌,沒有一個地方願意接受他,所以他隻好去中學教數學課。即使在那裏,他也受盡了同事和上級的欺辱。
博策海姆先生實在是無法忍受這樣的情況,就決定離開德國。他來到了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在那裏有許多和他相貌相似的人,他很快就被奧地利的皇家科學院聘用為終身研究員,並在那裏做出了許多重要的數學成果。
經濟學感悟: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同樣符合交易法則的規律,即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環境下,可能擁有懸殊的“交易價格”。
(7)虧本的中尉
霍舍依希中尉是奧地利帝國皇家陸軍的一名軍官,當他在盧普科夫地區駐紮的時候,他經常一個人出去找點兒樂子,在台球房和咖啡館裏認識了許多朋友。他們彼此感到十分默契,經常在一起吃吃喝喝。
後來這些朋友陸續結婚,每一個都給霍舍依希中尉送來了請柬,自然,霍舍依希中尉在出席婚禮的時候會帶一大筆優厚的禮金。時間久了,他的薪水就全部用在了這方麵。他對此並不在意,認為等到他結婚的時候,這些禮金一定會收迴,朋友們會用同樣優厚的禮金來饋贈他。
這樣的情況過了兩年,霍舍依希中尉所在的部隊奉命調防,霍舍依希中尉也隻好離開盧普科夫地區,他指望的禮金自然也泡了湯。
經濟學感悟:任何一種交換行為都有其獨特的存在環境,離開了這個環境,這種交換行為就很難再繼續下去。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8)歐洲最早的驢
我們今天可以在世界各地找到驢子這種動物,但在早年的歐洲,並沒有驢這樣一種動物,直到幾個旅行家把6頭驢從中東帶迴歐洲,那些大陸國家的市民才第一次見識了這種長耳朵的動物。
在最初的時候,市民們懷著極大的恐懼看待這種體型巨大的動物,它的叫聲既響亮又噪耳,又有巨大的耳朵和黑色的短毛,簡直像是神話傳說中的怪物。後來他們發現這種動物居然有巨大的力氣,可以和它的近親——馬相比,又隻吃幹草,於是這6頭驢就被市民們視為珍貴的動物,一頭驢的價格簡直可以買下一所房子。
人們對驢子的喜愛與日俱增,於是就有一大批人專門跑到中東去販驢。剛開始的時候這門生意可以賺到大錢,但隨著驢子的數量越來越多,驢子的價格也一跌再跌,人們也不再拿驢子當成寶貴的珍稀動物,最後,驢子就和牛馬一樣,淪落為普通的牲畜。
經濟學感悟:產品的售賣環境屬於交易法則中最重要的一條,當某種產品在一個環境內形成稀缺的時候,那麽這種產品必然會產生供不應求的良好經濟效應。
(9)買鞋子的騎士
在安條克城中,有一位名叫哈桑薩斯的小鞋匠,他從小跟著他的老師父學造鞋,足足學了十年,才算把這門手藝學到手,於是他就出了徒,離開他師父的作坊,開始自己單幹。
這位小鞋匠接到的第一單生意是為一個屠夫做一雙皮靴,因為這個屠夫看見軍人穿著皮靴很神氣,所以他也打算弄一雙穿穿。小鞋匠就量了一下他的尺碼,收了訂金後就開始裁剪皮革,夜以繼日地做皮靴。
由於屠夫要得太緊,這位小鞋匠趕製完左腳的靴子後,就疲憊不堪地睡著了。當他醒來的時候,忘記了屠夫的尺碼是8碼而不是9碼,於是他在做右腳鞋的時候,就做成了9碼。當屠夫上門試穿的時候,發現右腳在靴子裏來迴搖晃,簡直像插在壇子裏一樣,於是他就揍了小鞋匠一頓,拿迴了訂金。
傷心的小鞋匠坐在門口大哭,正巧一位騎士騎著馬從他門前經過,見到這樣的情形就讓隨從前去詢問,小鞋匠把情況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騎士,想不到騎士竟然從馬上一躍而下,高興地說:“太好了,我的右腳受過傷,正愁買不到合適的靴子。”於是他就試穿了一下靴子,這雙靴子穿在他的腳上是那麽的完美、漂亮、威風,簡直就像是為了他專門定做的一樣,騎士為這件事情感到十分欣慰,就拿出雙倍的錢,買下了這雙靴子,並聘請這位小鞋匠從今以後專門為他做鞋子。
經濟學感悟:在許多時候,特定的產品隻擁有其特定的消費者,隻有尋找到適合的需求方,才能使交易成功地進行。
(10)比爾森的吉卜賽人
在1879年,比爾森有一個叫揚納切克的吉卜賽人,他因為宣傳叛亂,被判處絞刑,當絞索套上他脖子的時候,他毫不在乎地說:“情況會轉危為安的!”結果真被他猜中了,在最後一瞬間,他被釋放了,因為恰逢皇帝生日,在這一天不能對犯人處以絞刑。到第二天,剛要把他吊到絞刑架上絞死,這小子又遇到了奇跡。原來宮廷發生了政變,皇帝被推下了寶座,忽然間暴亂者占領了刑場,將這位煽動叛亂的家夥當成了當地的重要人物來歡迎。但是僅僅過了一個星期,他就又被重新拉上了絞刑架,因為叛亂被鎮壓了下去,這一次才把他絞死。
第三天他得到了寬恕,因為所有事實表明,這件案子原來是另外一個叫揚納切克的人幹的。於是隻好把他從犯人墓地挖出來,給他恢複名譽,改葬到天主教徒的墓地。但是後來發現這個吉卜賽人不是天主教徒,而是個新教徒,於是隻好把他從墓地裏再挖出來,改葬到福音派教徒墓地。
經濟學感悟:我們所處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變化,隻有善於把握環境的變化規律,具有較長遠的前瞻眼光,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立於不敗之地。
第二節 隱匿利潤的時間維度
本節導讀:如果你聽說過期貨這個正在漸漸遠離經濟學的術語,那麽你就會知道這是經濟學法則中的時間維度悄然起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時間裏,商品的價格是完全不同的,這樣一來,時間和空間就構成了經濟學的最基本要素。
(1)怪異的商人
法國諾蘭地方來了一個奇怪的商人,他找到城裏的每一個鐵匠鋪,用很低的價格向鐵匠們購置了許許多多的生鐵。人們都嘲笑他,認為這個人是個神智不清的傻子。
一年以後,教皇宣布發起十字軍東征,號召基督徒們與異教徒展開聖戰。於是人人都想擁有一套堅固的盔甲和鋒利的長矛,但是隻有那個商人才擁有大家想要的東西,他在這次戰爭中發了橫財,直到這時人們才開始佩服他的深謀遠慮。
經濟學感悟:時間的變化之所以帶來交易價格的變化,是因為商品在不同的環境中價值不同,隻要我們掌握了這條規律,就會更加理性地選擇自己的行為。
(2)費阿裏島的倒黴事件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很久很久以前,總有一夥海盜在潮水上漲時節襲擊費阿裏島。為了躲避這夥海盜,每年都會有許多居民活活餓死在他們藏身的山洞裏。商人洛爾奈奎斯特注意到了這種情形,於是他搶在豐收的季節囤積了大量的糧食,準備在海盜到來的時候狠狠地賺上一票。
海盜們真的來了,隻不過,登陸的海盜們首先襲擊的就是商人洛爾奈奎斯特的糧食倉庫。他們把倉庫中的糧食全部搬空,臨走之前又足足花費了兩天的功夫折磨洛爾奈奎斯特。但他還是幸運地活了下來,隻不過,從此以後人們都叫他乞丐洛爾奈奎斯特。
經濟學感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如果談到法則,那麽這就是交易場上決定性的規律和法則。
(3)退訂的戰艦
19世紀60年代的英國,被公認為世界海上強國,其戰艦製造業也和它的海軍一樣出色。當時,許多國家都從英國定製戰艦,意大利就是其中的一個。意大利在60年代末與英國海軍簽訂協議,要求英國提供技術最先進的戰艦給新建立起來的意大利海軍,並一下子訂購了6艘巡洋艦。
70年代,由於英國沉溺於過去的輝煌,並不願意建立一支完全依賴蒸汽機的海軍。英國艦船製造業獨霸天下的地位就逐漸被取代了。在英國艦船設計師看來,建立一支完全依賴蒸汽機的海軍太過冒險,所以他們在建造戰艦技術上依然采取了保守的方法。比如,新建造的戰艦仍然配備有全套風帆,盡管這已經不合時宜。炮塔的安置也十分保守,因為設計師們並不認為將大口徑的火炮安置在中央炮塔上是唯一選擇,他們仍然青睞於將大炮安置在兩舷。與英國人相反,德國人在建造船艦上采取了許多技術上的革新,他們使用克虜伯的工藝處理方法進行表麵處理,使艦船裝甲硬度提高並變得輕巧。不僅如此,在艦體的設計上,設計師們也盡量采用先進的設計。
鑒於英國人和德國人在技術革新上的不同認識,看清了這一切的意大利海軍部毅然決定,退掉與英國簽訂的剩餘的艦船訂單,並把這一部分訂單轉給德國。因為合同上規定得十分清楚——隻需要最先進的技術設計,並需要進行同步的技術更新。
經濟學感悟:時間會帶來產品質量和設計上的巨大革新,隻有提供最優質產品的供給方,才會被更廣泛地接受。隻有掌握並遵循這種商業交換法則的經濟體,才會在商業競爭中保持最長久的生命力。
(4)鼓風機的發明
在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飯館裏都雇人來吹火,因為有一些大宗的烤物,必須用急火才能烤熟而不至於烤焦,所以有的時候,每個爐灶的灶眼要雇用5個人,手持吹火筒輪番上前向爐灶裏麵吹新鮮的空氣。有些人幹了幾十年,就再也用不著吹火筒,因為長時間的工作讓他們的嘴唇都變了形,向前撅起,看上去像一隻鴨子的嘴,稍微一用力就可以撅得很高,簡直是一根肉做的管子。
目睹了這樣的情況,一位名叫提烏阿斯的青年市民就發明了一項工具,那是一台用手搖動的鼓風機。他把這項發明賣給了一家飯館,得了一大筆錢並為此感到光榮,因為他可以用自己的發明賺錢了。但是過了三天,飯館的老板就把被火燒得焦糊的鼓風機拎到他家的門口,不但讓他退還全部的錢,還想要他包賠飯館失火的損失。其實這項發明在設計上不存在絲毫問題,隻是不能逆向搖動,因為那樣就不僅不能鼓風,還會產生強大的吸力,把爐灶裏的火倒吸到鼓風機裏,燒著了木製的葉輪。
但是這項發明最後仍然找到了合適的買家,那就是愷撒大帝。他把這項發明用在戰場上,當風向有利於自己或無風的時候,他就用鼓風機吹起石灰粉和磨碎的稻穀殼,以此來迷住敵軍的眼睛。
經濟學感悟:任何產品或交易行為都需要遵循客觀法則,這種法則的最重要要素之一就是尋找適宜的時間和對象。
(5)出租床位的編輯
在19世紀60年代的佩特洛夫卡的普洛大街,有一所單身公寓,房子的主人是在《動物畫報》擔任編輯的斯卡羅先生。他自己住在單身公寓裏,每天早上八點,他就準時去上班。有一天他覺得自己一天隻有晚上待在公寓裏,為這幾個小時還要付整天的房錢,實在是太不劃算。於是他就找到他常去的那家咖啡館,和裏麵的一個侍應生商量,把自己的床租給他,因為侍應生的工作時間和他正好相反,他們都在夜裏做生意,白天睡大覺。這樣一來就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公寓,讓裏麵24小時都有人。考慮到白天的時間段比夜晚長,斯卡羅先生就要求侍應生付60%的房費,這樣一來,他每個月都能節省下數目不小的一筆錢。
經濟學感悟:俗話說生財有道,這種利用時間差賺錢的方法,正是交易法則的精髓所在。
(6)最早的期貨市場
在19世紀的芝加哥,由於外來人員逐漸增多,而且長時期地聚集在市區不願意離開,加之醫療水平逐步提高,所以人口數量一增再增。這樣一來,道路就不夠用,交通也顯得擁擠,城市化帶來的後果十分明顯。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人們在大街上被堵住之後,為了打發時間,就開始互相攀談,開始還是漫無邊際地閑聊,後來就轉化為洽談生意。在那時的芝加哥街道上,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有一船小麥,下月一號進入邁阿密港,經過鐵路可以運到芝加哥,有人要嗎?”
“我願意要。什麽價位?”
“8000美元成交。”
這個時候還可以聽到別的聲音:“根據我得到的消息,小麥要開始降價了。”剛才買了小麥的人就會表示:“我那一船小麥願意轉讓,5000美元有人要嗎?”
“我願意出5000美元。”
等兩天後又會有新的消息:“小麥的價格再次上漲了。”第二個買主會為此感到喜悅:“我的小麥轉讓。一萬兩千美元。”於是就會有新的買家接手,就這樣,一船小麥可能會被倒手幾十次,最後的買主就可以去提貨。後來甚至還出現了這樣的交易:“我在新墨西哥有一個甘蔗種植園,年產甘蔗五萬公斤,今年的甘蔗已經銷售完畢,現在願意用八萬美元包售明年全部產量,明年的這個時候平倉,有意者可以洽談。”在這樣的基礎上,期貨市場就逐漸被建立起來。
經濟學感悟:按照交易的時間商業法則,相同的貨物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可能有不同的價格,低買高賣的盈利規則就建立在最基本的時間商業法則上。
(7)傻瓜商人
在中世紀時期,法國勒萬地區來了一個商人,他大量收購土豆,並且價格非常高,幾個村莊的土豆都被他收購一空。村民們都說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傻帽兒,要那麽多土豆幹嗎用呢,難道是拿來喂牲口嗎。
等到第二年春天,冬天的糧食被吃了個精光,而第二年的種子卻剛剛播下去,農民們缺乏食物,開始挨餓。這個時候,那個被稱為傻帽兒的商人又神奇地出現了,他還帶來了幾十大車的土豆,並開始公開售賣。這一次他的價格可不是去年冬天的收購價,足足高了一倍。但是正在忍饑挨餓的農民卻對此毫無辦法,因為如果他們不買,就很可能要被餓死。於是這些農民隻好拿出他們兩三年的積蓄,來買上幾百公斤的土豆。有心的村民計算了一下,一個土豆竟然可以賣到一隻雞的價錢,商人就此發了橫財。直到這個時候,農民們才發現真正的傻帽兒並不是這個商人,而是他們自己。
經濟學感悟:在交易活動中,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時間可以擁有相差懸殊的價格,當我們了解到這一點,就會在交易行為中加強自己的判斷能力,避免遭遇農民一樣的可憐處境。
(8)軍列上的食品供應
一戰剛開始的時候,一列捷克軍用列車滿載著士兵開往前線,每到一站都招待他們吃得飽飽的:這些大兵把鵝腿上的肉撕下來,蘸著巧克力醬吃;當他們穿過匈牙利的時候,每到一個車站都有人往車廂裏麵扔燒雞,他們隻挑雞腦髓吃;在考波什堡,南匈牙利的人把整塊整塊的烤豬肉往車廂裏丟,有一個下士竟然得到了一個整豬頭,他拿著這份禮物把那送豬頭的人打到三道鐵軌外麵;當他們到達克羅地亞的奧立克時,有兩個退伍軍人把一大鍋烤兔肉送到車廂裏,這些大兵實在撐得受不了,就潑了他們一頭。火車一停,他們就隻會到車廂外麵嘔吐。一位班長脹得讓戰友在他肚皮上擱了塊木板,然後像壓白菜一樣在上麵跳來跳去,讓他放了一長串屁才感到舒服了一點。在一個車站上,有些太太和小姐拿著啤酒和葡萄酒來孝敬他們,大兵們直接往啤酒桶裏撒尿,讓這些女士急忙跑開了。他們一路上喝得昏昏沉沉,連撲克牌都認不清。
這樣的情況到了波斯尼亞就忽然來了個大轉彎,不但沒有人再扔食物,甚至連水都喝不到一口。餓得發慌的士兵從地上揀起吃剩的骨頭重啃一遍。更有甚者,一位上士花掉10個克朗,從居民手裏隻買來五個生土豆。那時候一杯帶馬尿的井水,都能賣出五個哈萊什的好價錢。
經濟學感悟:交易法則是固定的,但交易的環境卻在不停地變化,當人過分依賴交易法則的時候,隻會被變換的環境懲罰。
第三節 主導交易價格的心理空間
本節導讀:與客觀世界的規律不同,經濟學還存在著一個更為神秘的心理空間。在這個空間裏,理性的思維主導著不同的主體,同樣的商品在不同人的心目中有著不同的價值。由此我們知道,經濟學在此空間已經步入了另一個難以測量的心理世界。
(1)畫家珂勒睦
珂勒睦居住在忒西爾城,他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肖像畫家,他畫的人物像惟妙惟肖,當然價格也非常之高。有一天,有一個商人來找珂勒睦,他出了一個不算太低的價格,要求珂勒睦替他死去的父親畫一張肖像。珂勒睦隻能依據商人口述的特征來畫這張像,但這難不住珂勒睦,他很快就畫好了,這樣就賺到了他想要的足夠的錢。
一年之後,珂勒睦被國王叫到宮中,替王後畫像。在王宮,他驚訝地看到了他給那個商人的父親畫的肖像,於是他很小心地問王後這張畫像怎麽會在這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哦,是這樣的,”美麗善良的王後告訴他,“這是我去世的父親的肖像,他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我每天都在想念他,因此悒鬱不歡,愁眉不展。幸好有個商人拿了這幅肖像來到這裏,於是我請求國王用最富裕的城市治安官的代價,從商人的手中換到了這張畫。”
哦,原來我的畫像價格比我賣出的更高,珂勒睦悲憤地想著,然後他發現他竟然已經不會繪畫了。
經濟學感悟:某些特定的東西隻對某些特定的人才有價值或才有更高的價值,成功的商業行為就是找到這二者並使其對接。
(2)費塔爾城堡的故事
一位老騎士死了,他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了一座美麗的城堡,這座城堡是當地富人們都想擁有的。但是,這位繼承人很快發現他陷入了麻煩之中,因為他的父親除了這座城堡之外,再也沒有留給他一分錢。而維護這座城堡的日常開支,每天都要花掉一大筆錢。
年輕的繼承人隻能賣掉他的城堡,但是當地買主趁機壓低了價格,因為他們知道,像這樣的城堡,除了他們,在當地是不會找到別的買主的,所以他們當然有理由這樣做。最後他們提出了最低的價格250法郎,除此之外一個子兒也不會多給。
不過,年輕的繼承人也是一個聰明的家夥,他迴答說:“除非,你們給我10萬法郎,否則,你們會發現自己必須要為這筆生意支付更多的錢。”那些人哈哈大笑,趕走了這個年輕人。
年輕人迴去後,就在城堡門前插了塊牌子,上麵寫著:今日價格10萬法郎,明天將上漲到15萬法郎。然後他拆毀了城堡的外牆。城堡的買家很是吃驚地看到這件事發生,不明白年輕人在搗什麽鬼。
到了第二天,城堡門外的牌子上寫著:今日價格15萬法郎,明天將上漲到20萬法郎。然後年輕人命人拆除城堡的內牆,這時候買家急忙出麵幹涉:“你在幹什麽?你這個混蛋,如果你敢拆掉內牆的話,我一個子兒也不會付你的。”
“或許你不需要支付一個子兒,”聰明的年輕人告訴買家,“隻不過,等到你明天想要買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必須要支付20萬法郎。而我可以發誓,你所買下的會是座連碟樓也沒有的城堡。”
果然,到了第三天,城堡的價格已經上漲到20萬法郎,而年輕人則已經著手拆除城堡的古老碟樓。此時,買家終於屈服了,他不得不支付了20萬法郎,卻隻得到了失去外牆和內牆的城堡。現在他終於後悔沒有早作決定了。他隻記得年輕人必須要把城堡賣掉,卻忘記了自己也有著非買不可的理由。
經濟學感悟:價格是客觀的,也是主觀的,而最終起著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主觀心理的影響。
(3)無恥的磨坊主
哈夫薩拉是捷斯基克隆諾夫地方的磨坊主。雖然他的長相兇惡,一臉克拉特諾什山神一樣的大胡子,但他卻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
一年秋天,因為收成比較好,他的磨坊生意也特別好,附近村莊的許多農民都把穀物拿到他這裏來處理。這樣一來,他和他的三個夥計就忙不過來了,於是他又從附近的村子裏招了一個名叫米哈依爾的青年來做幫手。
這個米哈依爾平時沉默寡言,看上去是個老實本分的家夥,每天似乎都在忙活著。但是哈夫薩拉慢慢發現,由米哈依爾管的那架磨的效率總是最低,經常一整天也磨不完三袋子小麥,這讓哈夫薩拉很不滿意。
更重要的是,這個米哈依爾在他九天的雇工生涯中,有兩天都泡在村裏的小酒館,跟那兩個寡婦東拉西扯。於是在第十天,哈夫薩拉辭退了米哈依爾,給了他100克朗作為工資,這在村子裏可是相當豐厚的一筆錢。
等米哈依爾離開哈夫薩拉的磨坊後,哈夫薩拉在他的床上發現了一張字條,上麵寫著:“我在一生中見識過許多無恥的無賴,但是卻從來沒見過像您這樣無恥的家夥,這根本不是錢的問題。”
經濟學感悟:任何交換行為的交易價格製定,都要受到主客觀兩方麵因素的影響,其中存在於個人心理上的主觀認知,是價格是否恰當公正的主要評判依據。
(4)黃油吞噬機
克拉塞維茨城的巴倫先生是個喜歡貪小便宜的家夥,他總是習慣於偷雞摸狗地搞一些零碎迴家,並為此沾沾自喜。
有一次,巴倫先生去城裏一家飯館吃飯,在那裏他點了一份麵包和一份牛排。他邊吃邊看桌子上擺的價目表,發現這兩樣東西竟然要25福林,這讓他感覺很不痛快,於是他就琢磨著怎樣才能把這次的損失補迴來。偷餐具或桌布是肯定辦不到的了,因為侍者就站在桌子旁邊;賴帳也不可能,看看門口那兩個健壯的保安就知道這簡直等於找死。忽然間,他盯上了桌子上的免費黃油,於是他就把黃油都舀出來塗抹他的麵包,一罐用完了就拿起鄰桌的,一連抹了六罐,直到把他的麵包抹得像金塊一樣才肯罷休。於是他心滿意足地吃掉了“金塊”。當他準備結賬離開的時候,飯館老板走了過來,對他說:“對不起,先生,這頓飯錢我不要了,但是——請你把黃油錢付給我好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濟學感悟:價格主要取決於主觀心理的影響,在交換行為中,這種影響就顯得尤為突出。
(5)苦澀的蘋果
卡爾托烏茲住在波蘭的達克爾。一年秋天他和幾個朋友一起出去野遊,那天的天氣很熱,朋友們身上帶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他們感到口渴難耐。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眼尖的人發現路邊竟然有一棵野蘋果樹,樹上有許多已經成熟的野蘋果。同伴們連忙衝上去,爭先攀爬樹木,搶摘那些野蘋果。隻有卡爾托烏茲繼續他的行程,自顧自地往前走。
這讓一個過路的農民感到十分不解,於是便問他:“先生,為什麽您不去摘蘋果呢?難道您不感覺渴嗎?”
卡爾托烏茲迴答道:“蘋果樹在夏天就會開花,八月的時候就一定會結上滿滿一樹的果子。而現在已經是九月中旬了,要是正常的話,蘋果一定會被摘走。這棵樹不但沒倒黴,反而結滿了蘋果,一定有什麽問題,而且又長在路旁,這麽多人從這兒經過,居然沒人去摘。所以嘛,按照我的想法,這些蘋果的味道一定不怎麽好。”
這個時候那幫攀爬果樹的同伴一邊往地上跳,一邊跺腳大罵:“這該死的蘋果樹,果實簡直就像老特拉福德地區的酸泡菜一樣難吃,而且樹上爬滿了刺人的毛蟲”。
經濟學感悟:在恰當的時間裏,商品的價格會按照其固定的使用價值來製定,所有看似便宜或唾手可得的利潤,往往都是靠不住的。
(6)時運不濟的手藝人
在大馬士革有一位手工藝者,名叫伊爾亞斯,是從君士坦丁堡搬遷到大馬士革的。他從16歲開始跟他的老爹學習製造雨具的手藝,學了三年後終於成為了熟練的匠人,於是他就離開了家,到大馬士革碰碰運氣。
當他來到大馬士革後才發現,這個地方是如此的幹燥,以至一年到頭也下不了一場雨。任憑他的雨具製造得多麽精巧漂亮、結實耐用,也無人問津。而且他還發現,越結實的雨具就越讓他倒黴,因為這東西總也不壞,也就不會有人來買新的。生計無著的他隻好改行學造船,學了3年之後,總算是把造船的竅門弄明白了。但是當他造好船後,發現幹旱的情況更加嚴重,連河都斷流了,這樣自然不會有人用得著船。
這個時候,倒黴的伊爾亞斯兩手空空。忽然基督徒對異教徒的聖戰爆發了,許多人都急於購置盔甲和兵器,於是他馬上飛奔到兵器鋪,開始重新學習手藝。但是不巧的是,當他可以獨立製造盔甲和兵器的時候,戰爭又結束了,沒人需要他的那些鐵片子。伊爾亞斯坐在家門口,覺得是真主賜給他的壞運氣。
忽然之間,伊爾亞斯覺得不能總是被人牽著鼻子走,他注意到在戰爭中許多人成了殘疾人無法行走,於是他就開始製造拐杖和手推車,專門為殘疾人服務。生意果然十分興隆。
經濟學感悟:我們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能否適應並遵循客觀的商業法則,做到這一點的關鍵就是要對法則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7)大仲馬低價買花瓶
曾寫過《基督山伯爵》等著名作品的法國作家大仲馬,有一個特別的愛好就是收藏花瓶,在他的家裏有許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花瓶。
有一次,他在街上閑逛,發現一家香水店裏擺著一件瓷製的花瓶。這個花瓶非常精美,白色的瓶身上畫著青色的花鳥,具有很強的東方韻味,這讓他感覺到非常奇特。於是他就走進這家店內,向店主說明了自己的身份,並提出要購買這隻花瓶。店主一見是大仲馬,立刻決定狠狠敲他一筆,所以當大仲馬提出願意付50法郎的時候,店主嚴肅地拒絕了他,交易隻好宣告破裂。迴到家裏的大仲馬仍然念念不忘那隻漂亮的花瓶,但是如果花高價買下來,又顯得很愚蠢,於是他就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第二天,一個年輕人走進了那家香水店,開口就要求用40法郎來收購那隻花瓶,店主拒絕了他。第三天,又有一個年輕人來到店裏,他提出用30法郎來收購花瓶,這時候店主就感覺到十分不可思議。第四天的時候,居然有一個人隻願意出10法郎。第五天,當大仲馬來到這家香水店的時候,店主主動要求用50法郎來達成交易。
經濟學感悟:價格的製定要考慮主觀和客觀兩方麵的因素,這兩種因素互相製約,共同影響著價格的形成。
(8)屍體買賣案件
在中世紀的西班牙畢爾巴鄂,有一個叫桑迪內斯的中年人。一天他去河裏遊泳,但是不湊巧的是,他的腿正好抽筋了,於是他掙紮著向河邊遊去。更不走運的是,他的腳又被水草纏住了,於是桑迪內斯就沉到了河底,溺水身亡。
他的屍體被馬雅河上的一個漁夫撈了出來,漁夫認出他是城裏的桑迪內斯,於是就通知了桑迪內斯的家人。他的家人在悲痛之餘,拿出五個金幣準備答謝這位漁夫,但是漁夫的答複卻很令桑迪內斯的家人感到驚訝——他索價50個金幣,否則就拒絕把屍體交還給他們。兩邊僵持不下,於是就不歡而散。
桑迪內斯的家人找到了當地最有智慧的一位老人喬沙·潘,把這件事情告訴給他。喬沙·潘聽了之後很平靜地告訴他們:“你們不用著急,他留著這屍體也沒有用處,你們還擔心什麽呢?”於是桑迪內斯的家人就不再急著索要屍體,而是坐在家裏等。
這一下,漁夫就亂了手腳,把這麽一具死屍扔在自己家裏可不是件值得慶賀的事情,不但不吉利,而且最要命的是屍身會腐爛發臭。於是他也跑去向喬沙·潘請教。老人的迴答同樣平靜:“你不用著急,這具屍體隻有他們會要。你還擔心什麽呢?”這個時候,漁夫再和桑迪內斯的家人見麵,雙方就都變得謙恭起來,並表示願意坐在一起認真地談一下價格,最後各退一步,桑迪內斯的家人花了20個金幣買走了這具快要腐爛的屍體。
經濟學感悟:某些特定的東西隻對某些特定的人才有價值或才有更高的價值,當需求方和供給方能夠就這一點達成共識,交易關係就能夠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