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養五蠹(求訂閱)


    李斯,是君王手中的一把好到,可以用來砍人。


    可也僅僅是如此而已。


    若是危機情況下,不可以托孤。


    因為沒有原則,沒有立場。


    反而,衛繚,王綰等,卻是有相應的立場。


    趙政沒有糾結,而是問道:“寡人,打算設立登聞鼓?”


    李斯似乎想到什麽,說道:“大王,這是何意?”


    趙政笑道:“堯置敢諫之鼓,舜立誹謗之木,寡人為何不敢設立登聞鼓!在鹹陽宮外,設立登聞鼓,民眾在地方受到怨屈,受到了諸多的不公,受到秦吏壓榨,皆是可以敲響鼓聲,向著寡人哭訴。”


    “寡人,會親自出麵,前去處理。若是寡人沒有時間,可讓三公九卿的官員,前去處理!”


    “同時設立投訴箱,民眾有了冤屈,可以無記名直接將自己的冤屈事情,寫在紙上,然後放入箱子當中,官員皆是要給予處理!”


    “李斯呀,你覺得如何?”


    李斯心中咯噔了一下,這一會大王不叫李卿,而是叫著李斯,可見對他很是不滿。


    李斯說道:“大王言之有理,民眾有冤屈,可敲鼓喊冤。可這樣越級上訪,越級舉報,終究是違背大秦的秩序,違背大秦禮法。若是民眾肆意的狀告官員,官員威嚴何在?可以設立登聞鼓,可要嚴格執法,要禁止誣告。”


    “首先,為了避免小人物肆意妄為,隻要敲擊登聞鼓喊冤,不論是對錯曲折,皆是要直接打二十大板,以示其不遵守禮法。稍後官吏,才會受理案件。”


    “其次,非有大事,非有重大冤屈,不得敲擊登聞鼓。上訴程序從基層到各衙門仍不得申冤者,方許擂鼓。如果訴訟人因為丟失一百錢,或是丟失一頭豬,誰家占了他家的地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縣令不僅不會受理,還會把他拖下去打一頓。”


    “此舉,可避免民眾亂敲鼓!”


    “如訊係申訴不實者,杖五十,所誣不實之事重於杖一百者,以誣告重罪論處。若曾經法司、督撫等衙門問斷明白而妄圖翻異者,追究教唆主使之人及控告者,俱杖一百、徒三年。”


    李斯說了很多,不是講述如何為民申冤,而是想著如何防止民眾亂告,較少頻率。


    趙政聽著,不由樂了。


    若是按照李斯的說法,這樣的登聞鼓,看似是讓底層民眾告狀,可事實上隻會淪為擺設。


    趙政笑道:“李斯呀,你覺得治下民眾,是順民好,還是刁民好?”


    李斯說道:“自然是順民好!”


    趙政笑道:“順民有順民的好處,刁民有刁民的好處。刁民,就是韓非筆下的五蠹。法家之學,就是要消滅五蠹。可五蠹真的被消滅幹淨了,國家也危險了……李卿呀,你處理政務能力優秀,有著丞相之才,可格局不夠高,很多事情看的不夠遠,這是伱不如韓非的……”


    “閑暇時刻,多看看韓非的書,順著讀一種感覺,逆著讀也是一種感覺……”


    李斯不解著。


    可秦王政已經開始趕人了。


    李斯無奈之下,隻能告辭離去。


    趙政微微搖頭。


    作為丞相,大的事情要管理,從軍隊的召集,糧食的征稅,賦稅的收集,官員的任命,還有各種開支,軍隊的預算等等;還有很多小事情,比如謀改革縣遭遇旱災,或是水壩壞了,或是處決某些罪犯等等,皆是要處理。


    至於想要抓大放小,想要自己管理大事情,讓底下人處理小事情,隻會讓下麵的人為所欲為,權力泛濫,民眾怨聲載道。


    在這一方麵,李斯很是合格。


    就連呂不韋也是不如他。


    可李斯的缺點也是明顯的,那就是對未來缺乏長遠的規劃,缺乏卓越的眼光。


    “順民有很多好處,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不懂得反抗;刁民有很多的缺點,可還是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懂得反抗。大秦想要延續下去,要適當的培養刁民,培養五蠹!”


    趙政歎息道。


    忽然感覺,大秦的五蠹太少,很多都被法家消滅幹淨了,這不好。


    缺少五蠹,缺少刁民的大秦,看似強大,可隻是紙糊的強大,可能一場風波,就是倒下了。


    為什麽一億人口的大明,打不過不足百萬人口的滿清;為何僅僅是兩萬英法聯軍,就是打的四億人口的滿清屈服。


    有很多的理由,可最大的理由,就是順民太多了。


    ……


    走出大殿,李斯的神情忐忑。


    有些不理解大王的意思是什麽。


    大王,似乎很是看重他,可似乎對他又是頗為失望。


    李斯心中忐忑,前去拜見衛繚。


    “拜見太尉!”


    李斯恭敬的說道,似乎謙遜有禮的樣子。


    衛繚也是笑道:“廷尉,最近可好?”


    李斯說道:“尚可!”


    衛繚文少:“廷尉,可有要事!”


    李斯說道:“大王打算設立登聞鼓,打算……”


    接著,把事情的始末說了出來。


    衛繚聽著,神情不變,卻沉思著。


    李斯也不打擾。


    許久後,衛繚開口道:“百家之學當中,各有優劣。大王精通百家之學,早期學習墨家之術,又是學了楊朱理論,又是向李名學習刑名,又是向荀況學習儒家之術,又是向呂不韋學習道家無為,商業之道。”


    “廷尉覺得,大王信奉哪一家?”


    李斯說道:“大王所學極為繁雜,可本質上卻是法家之人。大王看似貶低韓非,更是驅除韓非,可卻是經常翻閱韓非的竹簡。因為他有道理,反而要驅除韓非,反而要仔細翻閱,不僅要順著閱讀,更是要反著閱讀!”


    衛繚說道:“可大王也在變。天下七國當中,哪一國五蠹最多?”


    李斯說道:“齊國,還有楚國!”


    衛繚說道:“齊國五蠹眾多,權力下移,君王無權,反而下麵的臣子有權。地方的豪族,商人掌控權力,反而齊王的命令也隻是在臨淄有用,離開之後權力大大縮小。


    至於楚國,也是封君眾多,吳起變法想要削弱封君之權,可封君權力已經很大。楚王的權力受到封君的製約。”


    “秦國因變法起變得強大,可齊國,楚國卻是變法失敗,走向失敗!”


    “大王,是要向這兩個失敗的國家學習!”


    李斯不解道:“大秦有大秦的法度,為何要向失敗者學習!”


    衛繚說道:“他們是失敗者,可在某種程度上,又是成功者。成功者最大的忌諱,就是傲慢,不屑於學習那些失敗者。可失敗者身上也是有可取之處。”


    李斯說道:“大秦靠著法家之學而變得強大,為何要學齊國,學楚國,難道昏頭嗎?”


    衛繚笑著,笑而不語。


    李斯,處理政務能力很強,可政治嗅覺太差了。


    對於危機的洞察,對於未來的展望卻是有不足之處。


    戰國時代,七國爭雄,未來變得強大,彼此都在變法,主要是集中君權,削弱封君的權力,加大對底層民眾的壓製。


    隻有集權了,才能集中力量辦大事。秦國的成功,就是因為秦國集權最為成功。


    齊國,楚國等,昔日皆是可與秦國爭鋒一二,可因為集權上遜色很多,最後走向衰亡。


    當然集權失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兩國的成功。


    因為權力不再上而在下,導致這兩個國家很難滅亡。


    齊國被五國攻占,陷入了滅國的絕境當中,可硬生生的複國成功;楚國失去了都城,失去一半精華之地,可還是再次走向複興。


    他們好似蟑螂一般,命很硬很硬。


    就是因為集權不成功。


    可大秦卻是遜色很多。


    公族無權,世家無權,大夫封君無權,權力盡數在秦王。


    假如有一天,鹹陽被攻克了,秦王還能退守隴西,或是漢中,或是巴蜀等地,反攻成功,維係大秦國運嗎?


    很懸!


    這些,他隱約看到了一些。


    秦王政也是看到了。


    反而,李斯有些不解。


    李斯說道:“你以為大王將如何?”


    衛繚說道:“大王將奉行養五蠹之策!”


    李斯心中困惑著。


    ……


    不久之後,大秦頒布法令,在鹹陽宮門前,設立一口登聞鼓,隻要有天大的冤屈,就可在那裏哭訴。


    在那裏敲擊大鼓,鼓聲響動的時刻,秦王會為其申冤。


    當然了,也不是誰都能敲擊的。


    想要敲擊登聞鼓,還是有門檻的。


    昔日好友伍子胥以吳國軍力攻打楚國,攻入楚都郢,楚昭王出逃到隨。伍子胥掘楚平王墓鞭屍。申包胥逃到山裏,派人責備伍子胥。為複國,申包胥來到秦國請求幫助,一開始不被答應,申包胥便在秦朝廷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進,終於感動了秦國君臣,史稱“哭秦庭”。秦哀公親賦《無衣》,發戰車五百乘,遣大夫子滿、子虎救楚。吳國因受秦楚夾擊,加之國內內亂而退兵。


    若是有百姓,能在登聞鼓前,連續哭三天。


    秦王政才會親自去處理。


    至於平常的一些小事情,丟了一頭豬,丟了一隻雞,或是其他一些小事情,秦王根本不會理會。


    民眾無小事,很多的小事情匯聚起來,就是變成國家大事。


    處理好民眾各種小事情,就可國泰民安了。


    趙政也懂得這個道理,可他不會去做……因為他是秦王政。


    大鼓設立在那裏,還有一個箱子,可匿名舉報。


    隻可惜,連續一個月過去了,沒有人敲響鼓聲,似乎成了擺設。


    至於箱子裏麵,也沒有一封舉報信。


    似乎也是成為擺設了。


    趙政也不著急,而是耐心的等待。


    不久後,又是頒布一個命令,改革了軍功製。


    在新的法令當中,以秦王政七年開始,開始實行新的土地方案。


    在過去的時刻,大秦實行土地國有製度,或是土地君王所有製,所有的土地皆是屬於秦王的。


    秦王把這些耕地的使用權,冊封給有功的臣子,公士獲得一百畝耕地,一個房屋宅基地;上造獲得二百畝耕地,還有相應的宅基地。


    爵位越高,獲得耕地越多。


    可在秦王政七年開始,在秦舊地依舊的土地分配政策,可在新占領的土地上,卻是實行軍功製與分封製結合的新製度。


    公士,可獲得一百五十畝耕地,這些耕地不在關中地區,而是新的占領區。


    比如,攻占趙國南部十五個城池當中,這裏有大量的耕地,這些耕地都是陸續冊封給有功的將士。


    首先要明確一點,這些趙國的耕地,並不是無主的耕地,還是有趙人耕種。


    這些趙人,沒有土地所有權,卻是世世代代在這裏耕地,擁有使用權。


    趙政也不能一聲令下,驅趕這些趙人,然後分配給有功將士。


    這辦不到!


    同樣秦人數量有限,當耕地數量太多的時刻,不可能親自下地幹活,而需要雇傭大量的民眾耕地。


    於是,不僅要將這地耕地,冊封給有功將士,在上麵的人口、子女等,也是冊封給有功將士,形成食邑,並專門進行登記。


    秦國公士不僅獲得一百五十畝耕地,還獲得一百五十畝耕地上麵的趙國民眾,這些民眾從此依附這次公士身上,成為他的食邑;


    以此類推,爵位越高,功勞越大,獲得耕地和食邑越多。


    在過去的時刻,大秦境內就有大量的私奴,官奴等,占據秦國人口的上乘之多。


    可現在,又是擴大這些官奴的數量。


    趙國淪陷區,很多的民眾會淪為官奴,私奴。


    隨著軍功製,綁定著大量的耕地和人口,無數私奴的誕生,會誕生一個個小地主,大地主,乃至是大的封君。


    未來攻克六國的時刻,六國的很多耕地會賞賜給有功將士,會成為有功將士的食邑。


    小的食邑,僅僅是三五戶,大的食邑卻是有幾千戶,幾萬戶。


    秦國的製度進而商君之法,本質就是消滅封君,君王不斷集權;可在新的軍功製下,卻是形成一個大大小小的封君,一個個五蠹也是隨著誕生。


    至於這些大大小小的五蠹,未來會不會侵蝕秦國,毀滅秦國,趙政也顧不上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始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迦太基的失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迦太基的失落並收藏始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