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將相和裏麵被忽略的將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 作者:坐看閑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於是廉頗和藺相如就商議妥當,由藺相如作為陪臣與趙惠文王出席澠池上的秦趙兩國之會,故此才有了在宴會上,秦王哄騙趙王彈瑟並讓史官記錄下來,藺相如為了國家威嚴,不惜以“五步之內可濺秦王一身血”來威脅秦王,使得秦王心不甘情不願為趙王擊了一下缶等精彩表現。
正是由於這些表現,澠池之會後,趙惠文王迴國論功行賞,認為藺相如功勞卓絕,於是便將藺相如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這才有了後來的廉頗不滿藺相如、藺相如論秦昭襄王和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並定下刎頸之交等事。
澠池之會決定成行之後,藺相如陪同趙惠文王參與,但是廉頗也不是什麽也不做的,其還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留守國中,統領軍隊輔助趙國太子穩定人心以防備敵國來犯。
但是這隻是武將本分,在這次趙惠文王出行之時,廉頗還說出了一番精彩的說話,成為了後世不少文臣武將的榜樣。
那就是在廉頗率軍護送趙惠文王及藺相如等一行人到了邊境,雙方即將分別的時候,廉頗向趙惠文王諫言道:“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這話的意思就是,廉頗預計趙惠文王這次出行,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全部完畢,直到迴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趙王一行人超過三十天還沒有迴國,那就應該是出事了,那麽廉頗希望趙王為了國家著想,允許其扶立太子登位,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
趙惠文王聽了廉頗這番說活,認為相當在理,於是便同意了廉頗的建議,而當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硬懟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早命人探知趙國國中防禦嚴密,太子也在廉頗的輔助下穩守國中,故此秦昭襄王知道就算扣留下趙惠文王一行人,也於事無益,最後隻能讓他們一行人安全歸國。
所以後世不少人認為,藺相如敢在澠池之會上那麽強硬地懟秦昭襄王,其背後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於,趙國國中已有廉頗和太子做好準備,秦昭襄王就算想對趙惠文王做什麽,也是沒什麽用的。
所謂古有明訓,有了廉頗這個曆史明證在此,後世之人隻要稍稍學過曆史,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故此若是這次北伐的局勢真如諸葛老大所料,曹叡被逼困守洛陽,而勤王之兵久久不能越過馬鐵所部騎軍的封鎖,將洛陽從大漢包圍中拯救出來的話。
那麽曹魏不在洛陽的群臣和曹氏宗族,憑著廉頗這個例子,另立新主可謂是完全沒有顧慮的,看看後來明朝時候鼎鼎有名的大臣於謙怎樣做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這可不是為己謀私,完全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就算是將來舊主複辟,也極大可能免於秋後算賬的。
就看於謙前後之事,就算南宮複辟,朱祁鎮也不是很想殺於謙,甚至最後無奈殺了於謙,也沒有將其滅族,按理說於謙既然是以謀逆罪被處死,那麽抄家滅族也是常事。
而到了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就是那個寵愛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貴妃的成化皇帝)即位後,更是為於謙平反,不但赦免於謙兒子於冕之罪,讓其迴京為官,還恢複於謙的官職、賜祭,並在誥文中宣揚於謙的功勞。
等到了朱見深的兒子明孝宗朱佑樘(締造了“弘治中興”的弘治皇帝)執政的時候,更進一步,追贈於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湣,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按年節拜祭。
正是由於這些表現,澠池之會後,趙惠文王迴國論功行賞,認為藺相如功勞卓絕,於是便將藺相如拜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這才有了後來的廉頗不滿藺相如、藺相如論秦昭襄王和廉頗、廉頗負荊請罪、將相和並定下刎頸之交等事。
澠池之會決定成行之後,藺相如陪同趙惠文王參與,但是廉頗也不是什麽也不做的,其還有一項重要任務,那就是留守國中,統領軍隊輔助趙國太子穩定人心以防備敵國來犯。
但是這隻是武將本分,在這次趙惠文王出行之時,廉頗還說出了一番精彩的說話,成為了後世不少文臣武將的榜樣。
那就是在廉頗率軍護送趙惠文王及藺相如等一行人到了邊境,雙方即將分別的時候,廉頗向趙惠文王諫言道:“王行,度道裏會遇之禮畢,還,不過三十日。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這話的意思就是,廉頗預計趙惠文王這次出行,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全部完畢,直到迴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趙王一行人超過三十天還沒有迴國,那就應該是出事了,那麽廉頗希望趙王為了國家著想,允許其扶立太子登位,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
趙惠文王聽了廉頗這番說活,認為相當在理,於是便同意了廉頗的建議,而當藺相如在澠池之會上硬懟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早命人探知趙國國中防禦嚴密,太子也在廉頗的輔助下穩守國中,故此秦昭襄王知道就算扣留下趙惠文王一行人,也於事無益,最後隻能讓他們一行人安全歸國。
所以後世不少人認為,藺相如敢在澠池之會上那麽強硬地懟秦昭襄王,其背後原因有很大一部分在於,趙國國中已有廉頗和太子做好準備,秦昭襄王就算想對趙惠文王做什麽,也是沒什麽用的。
所謂古有明訓,有了廉頗這個曆史明證在此,後世之人隻要稍稍學過曆史,自然懂得其中的道理。
故此若是這次北伐的局勢真如諸葛老大所料,曹叡被逼困守洛陽,而勤王之兵久久不能越過馬鐵所部騎軍的封鎖,將洛陽從大漢包圍中拯救出來的話。
那麽曹魏不在洛陽的群臣和曹氏宗族,憑著廉頗這個例子,另立新主可謂是完全沒有顧慮的,看看後來明朝時候鼎鼎有名的大臣於謙怎樣做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這可不是為己謀私,完全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慮,就算是將來舊主複辟,也極大可能免於秋後算賬的。
就看於謙前後之事,就算南宮複辟,朱祁鎮也不是很想殺於謙,甚至最後無奈殺了於謙,也沒有將其滅族,按理說於謙既然是以謀逆罪被處死,那麽抄家滅族也是常事。
而到了朱祁鎮的兒子明憲宗朱見深(就是那個寵愛比自己大十七歲的萬貴妃的成化皇帝)即位後,更是為於謙平反,不但赦免於謙兒子於冕之罪,讓其迴京為官,還恢複於謙的官職、賜祭,並在誥文中宣揚於謙的功勞。
等到了朱見深的兒子明孝宗朱佑樘(締造了“弘治中興”的弘治皇帝)執政的時候,更進一步,追贈於謙為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號肅湣,賜在墓建祠堂,題為“旌功”,由地方有關部門按年節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