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和諸葛老大推導局勢多時,曾經假設過這種情況,若是如此,對大漢來說就是最理想的事情,如果曹魏朝野和宗族真的是立了曹植登位,那麽曹叡就算是再明智,也隻得向大漢求和,好盡快迴師與曹植好好理論。


    到了那個時候,大漢就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學學當年曹操對袁紹兩個兒子袁譚、袁尚的做法,穩坐釣魚台,讓曹叡和曹植兩人好好鬥上一鬥先。


    說真的,諸葛老大也曾說過,若是這種情況發生,大漢還真的不怕曹叡和曹植兩人會和好再一致對外。


    因為涉及名位之爭,尤其是皇帝之位如此敏感,看看後世明英宗朱祁鎮和景泰帝朱祁鈺的例子就可以明白了。


    故此後世諸多皇朝末年,就算起義軍蜂起,但是各起義軍的首領稱號,大多是什麽總管、什麽將軍之類的,鮮有稱王、稱公或是稱侯的。


    這是因為,王、公、侯這三級爵位都是皇朝頂級貴族,若無皇帝分封,自封這三級爵位的話,那麽就等於顯露自己不臣之心了,之後就算兵敗投降,也沒有哪個勢力會接受的。


    或許有人會說,那自封伯、子、男這三級爵位呢,這三級爵位由於地位在貴族裏麵極低,即使自封也沒有什麽號召力,反不如總管、將軍之類的稱號,既能表明自己隻是暫領一地,又能憑此號令屬下辦事,比伯、子、男這些稱號更是靈活自如呢。


    當然了,基本上起義軍初建之時,大多是沒有活路的行為,故此先稱什麽將軍之類都是常事,除非之後的形勢發展真的是一日千裏,那才會考慮是否稱王稱侯,不然的話,大多是保有將軍一級的稱號,靜待天時,看看天下究竟歸誰,再擇自己滿意的一方投誠,以換取定鼎之後的貴族爵位。


    但是如若自行稱公或是稱侯了,那麽等著自己的就是一條不歸路了,真的是隻能一往無前,毫無退路可言的了。


    故此曹魏一方真的撇開身陷洛陽的曹叡,另立曹植的話,那麽曹叡的選擇就真的是隻能不計代價與大漢議和,然後再揮軍與曹植爭一下皇位誰屬的了,不然的話,自己真的是無處容身的了。


    至於曹植一方,如果真的發展到這個情況的話,也自是隻能與曹叡硬扛到底,畢竟不論如何,就算投降,曹叡肯定是不會給他什麽好下場的。


    當然了,諸葛老大與我推導這個形勢的時候,認為發展到這個地步的話,基本上不大可能,因為曹叡還算明智,而且其自知本身有一個大缺點,那就是曹叡登位以為,還沒有子息。


    也就是說,曹叡並沒有合法的繼承者,不然的話,隻要他有繼承者的話,仿效當年曹操的做法,將繼承者托予心腹之人,入駐鄴城,那麽北方自平。


    但是其沒有繼承者的話,那麽一旦自身陷入險境,留在洛陽外的一眾文武及曹氏宗族會怎麽操作,基本上就是板上釘釘的了。


    畢竟早在戰國之時,著名的“將相和”事件裏麵就有提過,秦昭襄王欲集中國力攻打楚國,便想與趙國和好,於是派出使臣邀請趙惠文王到澠池相會。


    此前趙國與秦國因為“完璧歸趙”等事,已經是嫌隙叢生,如今秦昭襄王突然相邀,趙惠文王頓時心生疑慮,不想赴約。


    隻是當時按照國力,卻是秦強趙弱,所以廉頗和藺相如就勸諫趙惠文王,說如今秦國如狼似虎,若是趙惠文王不應秦昭襄王之約,不但得罪秦國,更顯得趙國對秦國感到怯弱,反而會立刻找來秦國的進攻,趙惠文王聽了此話,隻得勉為其難應下此約,準備動身出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坐看閑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坐看閑花並收藏命運三國龍套覓封侯之定鼎中原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