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靖澄單獨前往城南的靜心庵,尚且因昨日未在婚宴上見到長公主,故而翌日親自拜訪,細細品來也合乎情理。錯隻錯在,他是與夫人韋氏同行前往,這不得不令楚帝頓生疑慮。方才林盡染所言倒真是提醒了他,林靖澄事先可並不知其次子與老三策劃構陷太子之事,莫不是他今晨已然得知此信?
而林盡染先前的想法錯了,保住林明德不死,他才能成為尚書令府的護身符。一切的根源得是林靖澄不知他鑄下如此大錯。而一直放縱他在府外胡作非為,企圖麻痹楚帝,恰恰證明這位尚書令不知個中曲直,或者說還未深究到是林明德與三皇子勾結。一旦知曉是他二人共同所為,誠然,就是次子的大限之期已至。
構陷儲君的罪名,沒有什麽是比一個死人來的更為可靠。而陛下是打算保下所有皇子,或者說,陛下仍在考量誰更適合做儲君!
林盡染的唿吸愈發急促,一閃而過的念頭令他不禁心驚膽顫,眸色深深地望著楚帝,問詢道,“陛下,明月居······”
楚帝莞爾一笑,似是猜出他心中所想,“朕若連長安都不能捏在掌心,還如何能成為天下共主。”
“是極,若無陛下的意思,豈容明月居在長安城中苟活···”
“人言可畏,朕也不例外。”楚帝手指輕點著憑幾,若有所思的端詳抬起的另一隻手,良久方輕聲道,“構陷儲君固然可恨,可朕還有曆代先皇,哪一個不是踩著累累屍骨坐上這至尊之位。老三此舉的確有失偏頗,可終究年紀尚小,還需磨礪。朕留下明月居,不過是令那個掌櫃說些該說的話,讓那些想聽到的人聽到罷了。”
林盡染眸中一片茫然,斟酌半晌後問道,“臣不明白,陛下為何突然如此坦誠?”
“你不是已經想明白這一層了嗎?”
“若非陛下提點,臣怕是難以揣度。”
“縱使朕未曾提醒,你走一遭靜心庵,問來今日林靖澄此行的目的,你怕是也能猜到朕的用意。”楚帝不禁長歎一聲,心緒似是飄向遙遠的北方,旋即隨口道,“韋氏如今算是太師的獨女,你若是得閑,去與太師商議該如何妥善安頓吧。”
林盡染倏然一怔,又在孫蓮英的輕咳聲中緩過神來,垂眸看了一眼平幾上的玉牌,“陛下如此肯定臣會去靜心庵?”
“你與時安期盼李卿早日迴京安享晚年。辦妥此事後,朕可以幫榮基順利接管北境軍。”
楚帝見他凝眉思忖,料想他定是猜錯了方向,旋即開解道,“北境軍追隨李卿數十載,朕還未能插手。源頭並非在朕,而是在北境軍自身。”
林盡染的話音剛欲問出口,可最終又未說什麽,揖禮一拜道,“臣遵旨。”
“退下吧。至於何時去靜心庵,全憑你的心意。”楚帝說罷,抬了抬下頜,示意他拿走平幾上的玉牌。
連日的大雪厚積未化,沉鬱的烏雲似有再降之勢。許是怕滯留在外,故而出入長安城的車駕已是稀稀拉拉。
林府的車夫駕車順著轍印往城南的靜心庵而去,可此處本就位於深山老林,人跡罕至,車駕需獨自生生辟出一條道來。
可架不住車輪上已裹滿積雪,再欲前行,馬兒也禁不住這千斤之重,連連打著響鼻,車駕倏然停在雪地中。
“老爺,馬車陷在雪地裏,動不了了。”
車夫不停地策鞭,但依舊未動分毫。
“離靜心庵還有多少腳程?”
“許是還有七八裏地。”
車廂內頓時傳出窸窸窣窣穿衣的聲響。未多時,林靖澄掀開車簾,一股冷風席卷而來,不禁瑟瑟一顫,“那老夫與夫人先走去靜心庵,你清出一條道後,再趕上來。”
“是。”車夫迅捷地跳下馬車,又搬來腳凳將他攙下來。
林靖澄與韋氏踏著雪默默上山。
積雪幾是沒過膝蓋,每邁出一步都得吃挺大的勁。韋氏一路未語,麵前卻始終氤氳著白汽。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她顧不得嚴寒,縱使是雪漫山道也阻攔不得,通紅著眼,隻顧向前。
林靖澄倏然頓住腳步,柔聲道,“阿英,先歇會兒吧。”
韋氏似是並未聽到一般,腳步依舊未曾停歇。
“阿英!”林靖澄見狀,眉頭擰得更緊,亦步亦趨地跟了上去。
此時韋氏兀地頓住腳步,冷聲道,“林靖澄,我且問你。你當真是將明德當做是你林府的護身符?”
林靖澄知曉她意有所指,輕聲歎息道,“我怎麽可能拿明德的性命玩笑?”
“這裏沒有外人,你大可不必惺惺作態。”韋氏見他有一絲猶豫,連忙打斷。
“我當真不知曉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一事。”林靖澄拖著身子向前挪了兩步,解釋道,“當初我若知曉明德與三皇子有此勾當,安敢放他出府?陛下大可遣人暗中行兇,殺了明德。”
此言不必說的太透,韋氏細細琢磨來已能厘清個中原委,事態到了如今這等情勢,林靖澄繼續狡言虛飾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可越是想得如此透徹,韋氏的心緒愈發的激動,“故而,明德是你故意不曾嚴加管教,為得就是卸下陛下的防備?明禮作為她的兒子,陛下的甥子,你如此用心調教,為得就是穩固你尚書令的位置?”
林靖澄微微皺眉,未有點頭,卻也未曾辯駁。
縱使對此不感到意外,親身經曆這無望的結局,依舊令她胸中如同刀絞。韋氏再也無法遏製胸腔中的怒意,猛地前撲,將他摁在地上,抓起雪也好,掄起巴掌也好,盡數招唿在他身上,又撕聲吼道,“林靖澄!他可是我們的兒子!你安能毀了他的終生?”
半晌,興許是打得倦怠,亦或是絕望至了極點。韋氏長長吐了一口白汽,緩緩站起身來,偷偷拭去眼淚,語調如冰,“走吧,今日就讓我親自償還二十餘年前的舊債。”
林靖澄牙根漸漸咬緊,眸中閃過一絲異樣,頃刻間湧出淚水,文臣之首的他何曾如此狼狽,當下卻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喃喃道,“錯了,一切都錯了······”
七八裏路,若是未遇風雪,平素半個時辰便能抵達,而林、韋二人生生花費了一個時辰。可這後半程路途,二人便是默契的連半個字都未曾言語。
靜心庵位於城南二郎山的半山腰,雪景極佳,隻是二人各懷心思,無暇欣賞。恍惚間,隻在白茫茫的一片中窺見一溜兒鐵紅的院牆,顯得格外紮眼。
韋氏的眸色微微意動,腳下的步伐不免快了些。
靜心庵前有一小尼姑正在掃雪,韋氏快步上前,斂神屏息,恭謹地行了一禮,道,“小師父。”
小尼姑將笤帚擱置旁側,迴了一禮,“施主。”
“煩問小師父,摒塵師太可在庵內?”
“施主,摒塵師太不見外人。”
“可否勞煩通傳一聲,就說故人韋英求見。”
“這···”小尼姑麵露為難之色,上下打量一番,見她鞋子沾了些泥濘,許是徒步而來,又見身後那位匆匆趕來的男子,躊躇半晌後迴道,“那位施主可是同行之人?”
韋氏轉身一看,眼神略有不善,可依舊是點了點頭,躬身一禮,“是。勞煩小師父通傳,故人林靖澄與韋英求見摒塵師太。”
小尼姑的目光一直落在林靖澄身上,韋氏看的仔細,由起初的打量,到驚詫,眸色一變再變。
“施主請稍等!”
未多時,小尼姑施施然走了出來,合掌一禮,“師太隻見韋施主一人,請林施主在外等候。”說罷,又轉身迴庵內,在前引路。
韋英斜睨一眼林靖澄,未有多言,旋即跟了上去。
摒塵師太的院落很是樸素,除卻院角堆滿劈好的柴木,和階下置有兩個石幢,幾無他物。
小尼姑輕叩房門,卻似重重擊打在韋英心上一般,若非執著於愛子性命,早已橫生退意。
“韋施主,請進。”
小尼姑輕輕推開房門,韋英剛欲阻攔已然不及。許若不是為明德之事,與長公主以長安城為界,老死不相往來是最好不過。
韋英似是為意念驅動,徐徐踏入房內,小尼姑很是識趣的緊閉房門。
屋中正坐一身著海青大袍的女子,妝容寡淡,未曾修飾,縱使已逾半百,可光陰仍未在她臉上留下過重的痕跡,樸素的著裝反倒襯得她氣質更為出塵。
摒塵師太一麵又手執茶壺,斟上茶湯,一麵笑容晏晏道,“韋施主,請坐。”
見韋英半晌未動,目光又直直落在自己身上,她也未露半分不悅,打趣道,“二十多年不見,怕已然認不出我了吧?”
韋氏狠狠地搖了搖頭,將將脫下鬥篷,已然被不知何時起身的摒塵師太接過去,又支好木架,置於火盆旁烘烤。
“長公主······”
“韋施主,貧尼法號摒塵,長公主早已消弭於世間。”摒塵師太徐徐端起茶盞,示意她一同飲下。
韋氏略顯局促,雙手也不知該放在何處。
摒塵師太眼見這個架勢,又覷了覷韋氏的麵色,展顏一笑,“昨日阿英還是榮光滿麵,怎今日卻是滿腸愁緒?”
許是這聲‘阿英’令韋氏稍稍卸下一些負擔,勉強堆出笑來,問道,“昨日長公主也在長安城?”
摒塵師太微微頷首,索性不再去計較這個稱唿,笑言道,“慚愧,貧尼雖法號摒塵,卻仍有俗塵的雜念。昨日不過在林府前逗留片刻,遂與他一同前去吳府迎親。”
韋氏心中了然,這聲他指得就是林明禮。
“阿英予明禮的養育之恩,貧···不,我銘記於心。”
說話間,長公主身子微微前傾,頗有感恩的意味,這也是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而非是尼姑來自稱。
可長公主何嚐不知曉,韋英肯舍下當年的恩怨,前來尋自己,且有林靖澄同行,恐怕是另有所求。
“明禮···”韋英欲言又止,倏然苦澀一笑,“說來慚愧,我於明禮並無······”
長公主稍稍抬手,並未令她繼續說下去,“雖說我已出家,可每每進城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探聽他的消息。不過林吳二府婚事已成,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阿英不必介懷。”
韋氏登時潮紅浮上臉頰,可長公主愈發地天真,心中的愧疚卻是更甚。但眼下若是道出愛子將嫂嫂淩辱的實情,她當真還會幫明德嗎?
“長···長公主,我···我的確有一事相求。”韋氏躊躇半晌,仍打算將這樁醜事掩蓋。
無須抬頭,甚至無須詢問,長公主早已預見韋氏所求何事,所為何人,往旁側的火盆中又添了些炭火,柔聲道,“可是為了明德?”
“是。”
韋氏自覺無顏麵對,微微垂下腦袋,心頭猛然的一跳,但同時又突然鬆了一口氣。
“阿英,你我都身為人母,我懂你的心思。我一日都未曾教養過明禮,這二十多年辛苦你與靖···林尚書了。”長公主撇過頭去,怔怔地看著發紅的炭火,語音中帶了幾分愧疚,默然片刻後,長籲一聲,笑言道,“說吧,我該如何幫你。”
“這件事恐是有些麻煩,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
可還未等韋氏鼓起勇氣將話說完,屋外的冷風猛然撞開房門,寒氣侵襲,黑紅的炭塊霎時燒的通紅。
長公主趕忙起身將房門緊緊合上,可雙手仍舊懸而未落,半晌未曾動彈。韋氏所言的確被打斷,但‘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這幾個字卻是聽得真真切切。
她緩緩轉過身來,麵色倏然一沉,僅看神情並不輕鬆。盡管是聽清了這幾個字,可畢竟是出自韋氏之口,原來構陷明禮與太子有斷袖之癖的幕後指使是林明德與三皇子。
但長公主仍抱了一絲僥幸,佯是輕鬆道,“阿英,你方才說甚,我並未聽清。”
淩辱嫂嫂的醜事雖能暫且掩蓋,但構陷儲君的罪名一旦開口,韋氏才知是如此艱難。可兩相比比,後者顯然是更重。
韋氏隻得強迫自己加快語速,不添加任何修飾,更不去察看她的反應,一心隻想盡快說罷,結束掉這場難忍的煎熬。
“是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與明禮有斷袖之癖。”
長公主怒極反笑,抿了抿嘴唇,快步至韋氏對麵坐下,質問道,“構陷儲君的始作俑者是明德與三皇子?”
“是。”
隻不過這聲肯定顯得太過蒼白無力,韋氏緊咬住上唇,合上雙眼,再也不敢直視。
長公主微微搖頭,苦澀道,“此事恕我幫不了你。”
而林盡染先前的想法錯了,保住林明德不死,他才能成為尚書令府的護身符。一切的根源得是林靖澄不知他鑄下如此大錯。而一直放縱他在府外胡作非為,企圖麻痹楚帝,恰恰證明這位尚書令不知個中曲直,或者說還未深究到是林明德與三皇子勾結。一旦知曉是他二人共同所為,誠然,就是次子的大限之期已至。
構陷儲君的罪名,沒有什麽是比一個死人來的更為可靠。而陛下是打算保下所有皇子,或者說,陛下仍在考量誰更適合做儲君!
林盡染的唿吸愈發急促,一閃而過的念頭令他不禁心驚膽顫,眸色深深地望著楚帝,問詢道,“陛下,明月居······”
楚帝莞爾一笑,似是猜出他心中所想,“朕若連長安都不能捏在掌心,還如何能成為天下共主。”
“是極,若無陛下的意思,豈容明月居在長安城中苟活···”
“人言可畏,朕也不例外。”楚帝手指輕點著憑幾,若有所思的端詳抬起的另一隻手,良久方輕聲道,“構陷儲君固然可恨,可朕還有曆代先皇,哪一個不是踩著累累屍骨坐上這至尊之位。老三此舉的確有失偏頗,可終究年紀尚小,還需磨礪。朕留下明月居,不過是令那個掌櫃說些該說的話,讓那些想聽到的人聽到罷了。”
林盡染眸中一片茫然,斟酌半晌後問道,“臣不明白,陛下為何突然如此坦誠?”
“你不是已經想明白這一層了嗎?”
“若非陛下提點,臣怕是難以揣度。”
“縱使朕未曾提醒,你走一遭靜心庵,問來今日林靖澄此行的目的,你怕是也能猜到朕的用意。”楚帝不禁長歎一聲,心緒似是飄向遙遠的北方,旋即隨口道,“韋氏如今算是太師的獨女,你若是得閑,去與太師商議該如何妥善安頓吧。”
林盡染倏然一怔,又在孫蓮英的輕咳聲中緩過神來,垂眸看了一眼平幾上的玉牌,“陛下如此肯定臣會去靜心庵?”
“你與時安期盼李卿早日迴京安享晚年。辦妥此事後,朕可以幫榮基順利接管北境軍。”
楚帝見他凝眉思忖,料想他定是猜錯了方向,旋即開解道,“北境軍追隨李卿數十載,朕還未能插手。源頭並非在朕,而是在北境軍自身。”
林盡染的話音剛欲問出口,可最終又未說什麽,揖禮一拜道,“臣遵旨。”
“退下吧。至於何時去靜心庵,全憑你的心意。”楚帝說罷,抬了抬下頜,示意他拿走平幾上的玉牌。
連日的大雪厚積未化,沉鬱的烏雲似有再降之勢。許是怕滯留在外,故而出入長安城的車駕已是稀稀拉拉。
林府的車夫駕車順著轍印往城南的靜心庵而去,可此處本就位於深山老林,人跡罕至,車駕需獨自生生辟出一條道來。
可架不住車輪上已裹滿積雪,再欲前行,馬兒也禁不住這千斤之重,連連打著響鼻,車駕倏然停在雪地中。
“老爺,馬車陷在雪地裏,動不了了。”
車夫不停地策鞭,但依舊未動分毫。
“離靜心庵還有多少腳程?”
“許是還有七八裏地。”
車廂內頓時傳出窸窸窣窣穿衣的聲響。未多時,林靖澄掀開車簾,一股冷風席卷而來,不禁瑟瑟一顫,“那老夫與夫人先走去靜心庵,你清出一條道後,再趕上來。”
“是。”車夫迅捷地跳下馬車,又搬來腳凳將他攙下來。
林靖澄與韋氏踏著雪默默上山。
積雪幾是沒過膝蓋,每邁出一步都得吃挺大的勁。韋氏一路未語,麵前卻始終氤氳著白汽。女本柔弱,為母則剛。她顧不得嚴寒,縱使是雪漫山道也阻攔不得,通紅著眼,隻顧向前。
林靖澄倏然頓住腳步,柔聲道,“阿英,先歇會兒吧。”
韋氏似是並未聽到一般,腳步依舊未曾停歇。
“阿英!”林靖澄見狀,眉頭擰得更緊,亦步亦趨地跟了上去。
此時韋氏兀地頓住腳步,冷聲道,“林靖澄,我且問你。你當真是將明德當做是你林府的護身符?”
林靖澄知曉她意有所指,輕聲歎息道,“我怎麽可能拿明德的性命玩笑?”
“這裏沒有外人,你大可不必惺惺作態。”韋氏見他有一絲猶豫,連忙打斷。
“我當真不知曉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一事。”林靖澄拖著身子向前挪了兩步,解釋道,“當初我若知曉明德與三皇子有此勾當,安敢放他出府?陛下大可遣人暗中行兇,殺了明德。”
此言不必說的太透,韋氏細細琢磨來已能厘清個中原委,事態到了如今這等情勢,林靖澄繼續狡言虛飾的可能性已經極小。
可越是想得如此透徹,韋氏的心緒愈發的激動,“故而,明德是你故意不曾嚴加管教,為得就是卸下陛下的防備?明禮作為她的兒子,陛下的甥子,你如此用心調教,為得就是穩固你尚書令的位置?”
林靖澄微微皺眉,未有點頭,卻也未曾辯駁。
縱使對此不感到意外,親身經曆這無望的結局,依舊令她胸中如同刀絞。韋氏再也無法遏製胸腔中的怒意,猛地前撲,將他摁在地上,抓起雪也好,掄起巴掌也好,盡數招唿在他身上,又撕聲吼道,“林靖澄!他可是我們的兒子!你安能毀了他的終生?”
半晌,興許是打得倦怠,亦或是絕望至了極點。韋氏長長吐了一口白汽,緩緩站起身來,偷偷拭去眼淚,語調如冰,“走吧,今日就讓我親自償還二十餘年前的舊債。”
林靖澄牙根漸漸咬緊,眸中閃過一絲異樣,頃刻間湧出淚水,文臣之首的他何曾如此狼狽,當下卻又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喃喃道,“錯了,一切都錯了······”
七八裏路,若是未遇風雪,平素半個時辰便能抵達,而林、韋二人生生花費了一個時辰。可這後半程路途,二人便是默契的連半個字都未曾言語。
靜心庵位於城南二郎山的半山腰,雪景極佳,隻是二人各懷心思,無暇欣賞。恍惚間,隻在白茫茫的一片中窺見一溜兒鐵紅的院牆,顯得格外紮眼。
韋氏的眸色微微意動,腳下的步伐不免快了些。
靜心庵前有一小尼姑正在掃雪,韋氏快步上前,斂神屏息,恭謹地行了一禮,道,“小師父。”
小尼姑將笤帚擱置旁側,迴了一禮,“施主。”
“煩問小師父,摒塵師太可在庵內?”
“施主,摒塵師太不見外人。”
“可否勞煩通傳一聲,就說故人韋英求見。”
“這···”小尼姑麵露為難之色,上下打量一番,見她鞋子沾了些泥濘,許是徒步而來,又見身後那位匆匆趕來的男子,躊躇半晌後迴道,“那位施主可是同行之人?”
韋氏轉身一看,眼神略有不善,可依舊是點了點頭,躬身一禮,“是。勞煩小師父通傳,故人林靖澄與韋英求見摒塵師太。”
小尼姑的目光一直落在林靖澄身上,韋氏看的仔細,由起初的打量,到驚詫,眸色一變再變。
“施主請稍等!”
未多時,小尼姑施施然走了出來,合掌一禮,“師太隻見韋施主一人,請林施主在外等候。”說罷,又轉身迴庵內,在前引路。
韋英斜睨一眼林靖澄,未有多言,旋即跟了上去。
摒塵師太的院落很是樸素,除卻院角堆滿劈好的柴木,和階下置有兩個石幢,幾無他物。
小尼姑輕叩房門,卻似重重擊打在韋英心上一般,若非執著於愛子性命,早已橫生退意。
“韋施主,請進。”
小尼姑輕輕推開房門,韋英剛欲阻攔已然不及。許若不是為明德之事,與長公主以長安城為界,老死不相往來是最好不過。
韋英似是為意念驅動,徐徐踏入房內,小尼姑很是識趣的緊閉房門。
屋中正坐一身著海青大袍的女子,妝容寡淡,未曾修飾,縱使已逾半百,可光陰仍未在她臉上留下過重的痕跡,樸素的著裝反倒襯得她氣質更為出塵。
摒塵師太一麵又手執茶壺,斟上茶湯,一麵笑容晏晏道,“韋施主,請坐。”
見韋英半晌未動,目光又直直落在自己身上,她也未露半分不悅,打趣道,“二十多年不見,怕已然認不出我了吧?”
韋氏狠狠地搖了搖頭,將將脫下鬥篷,已然被不知何時起身的摒塵師太接過去,又支好木架,置於火盆旁烘烤。
“長公主······”
“韋施主,貧尼法號摒塵,長公主早已消弭於世間。”摒塵師太徐徐端起茶盞,示意她一同飲下。
韋氏略顯局促,雙手也不知該放在何處。
摒塵師太眼見這個架勢,又覷了覷韋氏的麵色,展顏一笑,“昨日阿英還是榮光滿麵,怎今日卻是滿腸愁緒?”
許是這聲‘阿英’令韋氏稍稍卸下一些負擔,勉強堆出笑來,問道,“昨日長公主也在長安城?”
摒塵師太微微頷首,索性不再去計較這個稱唿,笑言道,“慚愧,貧尼雖法號摒塵,卻仍有俗塵的雜念。昨日不過在林府前逗留片刻,遂與他一同前去吳府迎親。”
韋氏心中了然,這聲他指得就是林明禮。
“阿英予明禮的養育之恩,貧···不,我銘記於心。”
說話間,長公主身子微微前傾,頗有感恩的意味,這也是以一個母親的身份,而非是尼姑來自稱。
可長公主何嚐不知曉,韋英肯舍下當年的恩怨,前來尋自己,且有林靖澄同行,恐怕是另有所求。
“明禮···”韋英欲言又止,倏然苦澀一笑,“說來慚愧,我於明禮並無······”
長公主稍稍抬手,並未令她繼續說下去,“雖說我已出家,可每每進城也總會情不自禁地探聽他的消息。不過林吳二府婚事已成,謠言自然會不攻自破,阿英不必介懷。”
韋氏登時潮紅浮上臉頰,可長公主愈發地天真,心中的愧疚卻是更甚。但眼下若是道出愛子將嫂嫂淩辱的實情,她當真還會幫明德嗎?
“長···長公主,我···我的確有一事相求。”韋氏躊躇半晌,仍打算將這樁醜事掩蓋。
無須抬頭,甚至無須詢問,長公主早已預見韋氏所求何事,所為何人,往旁側的火盆中又添了些炭火,柔聲道,“可是為了明德?”
“是。”
韋氏自覺無顏麵對,微微垂下腦袋,心頭猛然的一跳,但同時又突然鬆了一口氣。
“阿英,你我都身為人母,我懂你的心思。我一日都未曾教養過明禮,這二十多年辛苦你與靖···林尚書了。”長公主撇過頭去,怔怔地看著發紅的炭火,語音中帶了幾分愧疚,默然片刻後,長籲一聲,笑言道,“說吧,我該如何幫你。”
“這件事恐是有些麻煩,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
可還未等韋氏鼓起勇氣將話說完,屋外的冷風猛然撞開房門,寒氣侵襲,黑紅的炭塊霎時燒的通紅。
長公主趕忙起身將房門緊緊合上,可雙手仍舊懸而未落,半晌未曾動彈。韋氏所言的確被打斷,但‘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這幾個字卻是聽得真真切切。
她緩緩轉過身來,麵色倏然一沉,僅看神情並不輕鬆。盡管是聽清了這幾個字,可畢竟是出自韋氏之口,原來構陷明禮與太子有斷袖之癖的幕後指使是林明德與三皇子。
但長公主仍抱了一絲僥幸,佯是輕鬆道,“阿英,你方才說甚,我並未聽清。”
淩辱嫂嫂的醜事雖能暫且掩蓋,但構陷儲君的罪名一旦開口,韋氏才知是如此艱難。可兩相比比,後者顯然是更重。
韋氏隻得強迫自己加快語速,不添加任何修飾,更不去察看她的反應,一心隻想盡快說罷,結束掉這場難忍的煎熬。
“是明德與三皇子構陷太子與明禮有斷袖之癖。”
長公主怒極反笑,抿了抿嘴唇,快步至韋氏對麵坐下,質問道,“構陷儲君的始作俑者是明德與三皇子?”
“是。”
隻不過這聲肯定顯得太過蒼白無力,韋氏緊咬住上唇,合上雙眼,再也不敢直視。
長公主微微搖頭,苦澀道,“此事恕我幫不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