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是言簡意賅的話語,其中包含的分量就愈是沉重。奪嫡爭儲在曆朝曆代中最是尋常不過,且手段往往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但皇子勾結臣子,不,當下還算不得臣子之人一同構陷儲君,皇子或能安然無恙,林明德則必死無疑。
長公主雖是天真,但此等利害關係尚能厘清。拋開受害之人俱是自己的子侄這一說,既韋氏今日因此事來尋自己,想來也是才將將知曉,而流言未止,林明德尚且安然無恙,定是陛下有意為之。此事一旦昭然於眾,依楚律,這可是處以極刑、誅三族的大罪,三皇子或許不會當即賜死,可林氏和韋氏滿門定俱無完卵。
“阿英,你是太師之女,該當知曉構陷儲君會處以何刑?”
“是···”韋氏靜默片刻,極力掩飾眼底的悲慟,“可長公主心中也了然,這罪太大。陛下兩相權衡,若為保全韋府和林府,隻能殺了明德,以絕後患。”
長公主端起茶盞,抿了一小口,可顫抖的雙手已然道盡她心中的不平靜,“你既知曉,當明白我定不會相救。”
“嘭!”
韋氏伏地叩首,重重地磕在地上,久久未曾起身,良久方哽咽道,“長公主剛剛也說,我二人同為人母。妾身又怎能真的冷眼旁觀,見死不救呢?”
長公主似乎能體諒她此時的複雜心境,緩緩踱過去,將其攙起,歎息道,“先前明德害了七條人命,我本不願相救。縱使靖···林尚書已妥善安頓那幾戶人家,可那七條人命終究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去歲我已是賣過一迴臉麵,但構陷儲君之事,已涉及朝綱,我早已是方外之人,實在無能為力。”
韋氏的眼前頓覺暈眩發黑,雙手不自覺的攥緊她那粗布大袍,霎時潸然淚下,“不···不···世上若還有人可救明德一命,也僅有長公主一人。若長公主是為明德同時構陷明禮而心生怨懟,妾身···妾身大可以命換命,隻求長公主大發慈悲,再救明德一迴。”
“阿英言重了。我怎會因此事而心生怨氣,隻不過···隻不過···”
長公主終究未曾將重話說出口,林明德接二連三的闖下大禍,縱使這迴再賣一賣臉麵,難道陛下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不成?
“當年之事,妾身有愧於長公主。若能救下明德,妾身願與林靖澄和離,成全長公主與他的這段姻緣,明禮也能順理成章的接下林氏家業。”
“阿英,你在說甚胡話?”長公主臉色一變,微有些慍怒,不由地訓斥道,“我已然出家,雖還有俗塵的雜念,也不過是對明禮的牽掛與愧疚,何曾想過與林靖澄再有糾葛?這些年他的確來過幾迴靜心庵,可連大門都未曾進。去歲明德闖得禍事,我尚且是看在你的麵上,才寫下一封書信交予他。”
“是妾身口不擇言,是妾身口不擇言。”
韋氏連連掌嘴,眼淚鼻涕幾是抹成一片。長公主忙製止她,可見其如此模樣,心中難免升起一絲惻隱之心。
“可妾身實在沒有辦法了啊!妾身隻求留明德一命,即便是拿我的命,我的一切都可以交換。求長公主開恩,求長公主開恩。”韋氏連連叩首下去。
長公主擰著眉頭,聽著連綿不斷的磕頭聲,終於還是抬手攙起她的身子,沉聲道,“罷了,這是最後一次。”
韋氏聞言一時有些發怔,呆了片刻後顫聲道,“謝過長公主,謝過長公主!”
“阿英,你先別急著謝我。”長公主語音微微一頓,稍稍斟酌片刻後方道,“此事我可以向陛下求這份恩典,但成與不成皆在陛下的一念之間。”
“妾身省的。”韋英止住泣聲,連連點頭應下,長公主親自出麵斡旋,陛下料來不會駁了她的麵子。
長公主見她心神稍定,請她坐下,緩緩挪步至對麵,施然落座,又續道,“阿英代我撫育明禮這二十多年的恩情就此一筆勾銷。往後明德若是再惹出禍事,阿英與林尚書就不必來靜心庵了。”
“是。”
“明德與三皇子的事還有何人知曉?”
韋氏細細盤點,“明月居的掌櫃溫良前陣子已自裁,當下能知曉此事尚有明禮、蘭亭、陛下,還有···應還有侍禦史林盡染。”
長公主輕籲一聲,“還好,若人證已然身故倒也不妨事,如今隻看陛下有無動明德的念頭。茲事體大,其餘知曉內情者也當提醒,萬勿聲張。”
韋氏點頭應下。
“至於明德···”長公主抿了抿嘴唇,暗暗思忖該如何處置,神色驀然凝重,道,“至於明德,我會向陛下提議,命其迴汝南老家靜思己過,終生不得出汝南半步。”
“可···”
韋氏方欲辯解,長公主趕忙抬手令其止言,打斷道,“明德迴汝南,尚且有林氏宗親可以護持。縱使將來新君即位,有意降罪,彼時還有望保全他的性命。至於林氏家主的位子,我本就無意替明禮爭取,阿英盡可向林尚書轉達我的意思。”
長公主的最後一句話當真是令韋氏羞愧難當。林明禮與林明德孰長孰幼一事當初也鬧得不可開交,既然都記在她的名下,自然是願立愛子為長,如此方能順理成章地繼承林氏家業,可林靖澄卻擅作主張,於家譜中記林明禮為長。韋氏彼時還尋過長公主的麻煩,未曾想她如今還記得此事。
可當下的安排已然最為妥當,至少眼下林明德在京城,隻會闖出更多的禍事。若是牽連出舊案,任誰都保不住他的性命,乃至會累及林氏與韋氏滿門。韋氏縱有萬般不願,也隻能緊咬牙根點頭應允。
再出靜心庵時,天色已透黑。
林靖澄闔上雙眼,端端正正地立於門口,未曾動分毫,似是凍僵了一般。
車夫見韋氏緩緩走出靜心庵,躬身一禮,“夫人。”
韋氏輕哼了一聲,算是予以迴應,見到門口的夫君,眸色不禁柔了幾分,上前理理他的大氅,柔聲道,“迴去吧。”
“她···她當真願意?”
韋氏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交予林靖澄,“待山路好走些,老爺覲見陛下時,再說摒塵師太想見一見故人。”
林靖澄見信函上未有落款,不免疑惑,“這封信是···”
“是她予明禮的。”韋氏喟然歎息,遲怔片刻方道,“待等到合適的時機,妾身自會告訴明禮,他的生母從未忘記過他。這封信,就暫且放在老爺身邊吧。妾身···取代不了她母親的身份。”
說罷,韋氏略有悵然地上了馬車。
林靖澄望著手中的書信,怔怔出神······
興許過了有七八日,林府的帖子送到了聚賢館、韋府、明園、京都府衙等處,其中最為紮眼的當屬務本坊的林府。
這是林盡染納妾的帖子,請來崔秉誌、韋邈、杜子騰以及明園的楊湜綰等人確也無可厚非,到底是與他來往甚密。這還予尚書令府特地下了帖,倒真叫人捉摸不透。
依禮製和身份規製所限,納妾遠不如娶妻這般的繁瑣。通常是下了納妾之資後,再以一頂青轎迎娶,妾室由角門或是後門進屋,予妻室敬茶,算是禮成。至於席麵願不願意擺,就全憑夫家的意思。
林盡染算是在規製內予以元瑤極大的尊重,一盤又一盤的綾羅綢緞、珠寶香水送往明園,同樣是得了李時安的允可,隻要納妾之資未高於納征時的聘禮即可。又宴饗長安城中的兩位長輩及好友與他同樂,這倒是真令人不禁豔羨元瑤這位‘小妻’,或可稱‘二夫人’。
李時安緩緩攙起元瑤,不禁調笑道,“先前,我還道夫君已忘卻納妾一事,如今元瑤總算是如願以償了。”
元瑤輕笑道,“往後妾身該稱唿林夫人為姐姐還是主母?”
“倒不必如此生份。若無外人,就還如先前一般;隻在外人麵前,仍需遵守禮數,莫要留旁人話柄,未免說我們林府沒有規矩。”
元瑤煞有其事的屈身一禮,“是。姐姐!”
李時安聞言,不禁莞爾。
“早前元瑤的身子還未好利落。本打算···”林盡染話音剛出,卻又戛然而止,思忖一番後還是未有說出掃興的話,徐徐牽起二女的手,柔聲道,“既成了一家人,往後就得相互扶持。今日這納妾之禮也是得了時安應允,已算是體麵,望元瑤勿要覺得委屈。”
元瑤微微搖了搖螓首,隻前半句她已能猜出林盡染所想。南海既然仍有牽掛,本打算解開她的心結後,再行此禮。隻當下若一直拖著,誰又能料想今後的事態會如何發展。
“妾身已然知足。”
李時安不解道,“夫君今日為何要宴請林明禮與吳蘭亭?他二人除歸寧那日去了吳府,這陣子幾未曾踏出府門。”
尚書令府近日出的詭事倒真是不少,連著幾日發賣了些伺候多年的下人,縱使楚帝有意暗中調查,也未曾查出這些下人的去向,且府中的暗線似已被清除;而將將新婚的林明禮與吳蘭亭自歸寧之日起,至此尚未踏出過府門半步,樁樁件件集中在這一陣爆發,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林盡染抬了抬手,吩咐劉管家等人先在門前迎客,旋即說道,“時安與吳小姐素有來往,以你的名義邀他二人赴宴,料想林尚書應當不會拒絕。如若推辭,倒也無妨,陛下這幾日會親去一趟靜心庵,林尚書與其夫人究竟所求為何,也能水落石出。”
“夫君是想讓時安從吳蘭亭的口中探聽消息?”
“嗯。他二人將將成婚,你正好與她說些體己話。”
“我且試試。”李時安不禁輕歎一聲,良久方道,“她本不願嫁入尚書令府,奈何陰差陽錯···時安也未能予她助力。”
“若是他二人應邀赴宴,元瑤就越俎代庖,與綰兒照管好其他府的女眷,盡量不讓旁人叨擾。”
作為正房夫人的李時安,自然不能拉著吳蘭亭至閨中閑敘,未免落個怠慢客人的話柄,可元瑤與楊湜綰若是能插科打諢,照管好其他女眷,自然能騰出空來讓她二人說些體己話。
李時安展顏一笑,“正該如此。”
未至酉時,應邀而來的賓客已紛紛至林府。
即便是林盡染納妾,這排場也不小,譬如杜子騰還領了自家夫人前來赴宴,韋太師也帶上了孫兒和孫媳。男女分席而坐,故而李時安在偏廳招待各府女眷,林盡染與劉管家則引男賓至正廳。
酒過三巡,林盡染的目光仍時不時地瞟向府門,可尚書令府的大公子及其夫人還是遲遲未到,不過本就未對此抱有希冀,也談不上失望。隻是尚書令府究竟是發生何事,竟要如此謹慎。還是說自己太過敏感,林明禮至今不曾出府,僅是林靖澄不想令其知曉清風的死訊?畢竟林明德前些日子,尚且去過安樂居。
正值推杯換盞之際,府中下人前來傳話,尚書令府大公子及其夫人前來赴宴,這倒是真出乎林盡染的預料,旋即命劉管家親自出門迎客。
林明禮略有歉意的賠笑,躬身揖禮,問候完長輩後,遂向他致歉道,“方才嶽丈嶽母登門,與夫人多說了會體己話,故而耽擱了些時辰,望乞見諒。”
林盡染熱情地招唿道,“大公子言重了。且先坐下吃口溫酒,暖暖身子。”
林明禮臉上浮現一抹微紅,連連應下,又從下人手中接過錦盒,遞予他,“略備薄禮,還望林禦史莫要嫌棄。”
林盡染雙手接過,又轉交給劉管家,笑言道,“大公子說的哪裏話。林某倒是無妨,今日韋太師和崔伯伯可俱是在此,大公子既遲到半晌,當得陪他們喝個盡興。”
“正是正是。”
許是崔秉誌喝的酣暢,麵色潮紅,趕忙抬手招唿道,“你這夯貨,赴宴也能遲到,快快過來自罰三杯。”
······
家宴已散,林盡染送罷各方賓客後,徑直迴了後院。
李時安一聽見門外的動靜,忙疊好手中的書信,藏進被子裏,問道,“夫君怎來了我屋子?”
林盡染訕然一笑,“不過是好奇。時安可從吳小姐那兒探聽到些什麽消息?”
按理今夜本該是去元瑤的房間,可既然林明禮帶著吳蘭亭前來赴宴,又遲上半晌,怕隻怕是並非如他所言。且聽劉管家說,夫人拿著林公子送的錦盒先迴了屋,這倒是令他更生困惑。
錦盒已然開啟,被子上散落著金釵玉鐲,林盡染又問道,“這是林明禮所贈的賀禮?”
李時安趕忙站起身來,推搡著他出去,口中抱怨道,“今日乃是夫君納妾的喜日,怎還惦記著吳小姐與時安說甚。快快去與元瑤同房,有事明日再說。”
聽夫君一聲歎息後,又漸漸遠去的腳步聲,她不禁長舒一口氣,可秀眉頓時又是一緊,快步行至榻邊,摸出被子中的書信再度一覽。
元瑤見林盡染自進屋起一直鎖著眉頭,以為他心生不悅,遂問道,“夫君可是不願歇在妾身這兒?”
“不是。”林盡染微微搖了搖頭,可又想到今日於元瑤而言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天,趕忙抑製住思緒,打趣道,“我隻是在想如何教訓你這小狐狸精!”
“啊,不要~”
“誒,你何時穿的內衣?”
“早在錢塘的時候,隻是夫君一直不曾寵幸元瑤罷了······”
正是金針刺破桃花蕊,不敢高聲暗皺眉。
長公主雖是天真,但此等利害關係尚能厘清。拋開受害之人俱是自己的子侄這一說,既韋氏今日因此事來尋自己,想來也是才將將知曉,而流言未止,林明德尚且安然無恙,定是陛下有意為之。此事一旦昭然於眾,依楚律,這可是處以極刑、誅三族的大罪,三皇子或許不會當即賜死,可林氏和韋氏滿門定俱無完卵。
“阿英,你是太師之女,該當知曉構陷儲君會處以何刑?”
“是···”韋氏靜默片刻,極力掩飾眼底的悲慟,“可長公主心中也了然,這罪太大。陛下兩相權衡,若為保全韋府和林府,隻能殺了明德,以絕後患。”
長公主端起茶盞,抿了一小口,可顫抖的雙手已然道盡她心中的不平靜,“你既知曉,當明白我定不會相救。”
“嘭!”
韋氏伏地叩首,重重地磕在地上,久久未曾起身,良久方哽咽道,“長公主剛剛也說,我二人同為人母。妾身又怎能真的冷眼旁觀,見死不救呢?”
長公主似乎能體諒她此時的複雜心境,緩緩踱過去,將其攙起,歎息道,“先前明德害了七條人命,我本不願相救。縱使靖···林尚書已妥善安頓那幾戶人家,可那七條人命終究也是別人家的孩子。去歲我已是賣過一迴臉麵,但構陷儲君之事,已涉及朝綱,我早已是方外之人,實在無能為力。”
韋氏的眼前頓覺暈眩發黑,雙手不自覺的攥緊她那粗布大袍,霎時潸然淚下,“不···不···世上若還有人可救明德一命,也僅有長公主一人。若長公主是為明德同時構陷明禮而心生怨懟,妾身···妾身大可以命換命,隻求長公主大發慈悲,再救明德一迴。”
“阿英言重了。我怎會因此事而心生怨氣,隻不過···隻不過···”
長公主終究未曾將重話說出口,林明德接二連三的闖下大禍,縱使這迴再賣一賣臉麵,難道陛下就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不成?
“當年之事,妾身有愧於長公主。若能救下明德,妾身願與林靖澄和離,成全長公主與他的這段姻緣,明禮也能順理成章的接下林氏家業。”
“阿英,你在說甚胡話?”長公主臉色一變,微有些慍怒,不由地訓斥道,“我已然出家,雖還有俗塵的雜念,也不過是對明禮的牽掛與愧疚,何曾想過與林靖澄再有糾葛?這些年他的確來過幾迴靜心庵,可連大門都未曾進。去歲明德闖得禍事,我尚且是看在你的麵上,才寫下一封書信交予他。”
“是妾身口不擇言,是妾身口不擇言。”
韋氏連連掌嘴,眼淚鼻涕幾是抹成一片。長公主忙製止她,可見其如此模樣,心中難免升起一絲惻隱之心。
“可妾身實在沒有辦法了啊!妾身隻求留明德一命,即便是拿我的命,我的一切都可以交換。求長公主開恩,求長公主開恩。”韋氏連連叩首下去。
長公主擰著眉頭,聽著連綿不斷的磕頭聲,終於還是抬手攙起她的身子,沉聲道,“罷了,這是最後一次。”
韋氏聞言一時有些發怔,呆了片刻後顫聲道,“謝過長公主,謝過長公主!”
“阿英,你先別急著謝我。”長公主語音微微一頓,稍稍斟酌片刻後方道,“此事我可以向陛下求這份恩典,但成與不成皆在陛下的一念之間。”
“妾身省的。”韋英止住泣聲,連連點頭應下,長公主親自出麵斡旋,陛下料來不會駁了她的麵子。
長公主見她心神稍定,請她坐下,緩緩挪步至對麵,施然落座,又續道,“阿英代我撫育明禮這二十多年的恩情就此一筆勾銷。往後明德若是再惹出禍事,阿英與林尚書就不必來靜心庵了。”
“是。”
“明德與三皇子的事還有何人知曉?”
韋氏細細盤點,“明月居的掌櫃溫良前陣子已自裁,當下能知曉此事尚有明禮、蘭亭、陛下,還有···應還有侍禦史林盡染。”
長公主輕籲一聲,“還好,若人證已然身故倒也不妨事,如今隻看陛下有無動明德的念頭。茲事體大,其餘知曉內情者也當提醒,萬勿聲張。”
韋氏點頭應下。
“至於明德···”長公主抿了抿嘴唇,暗暗思忖該如何處置,神色驀然凝重,道,“至於明德,我會向陛下提議,命其迴汝南老家靜思己過,終生不得出汝南半步。”
“可···”
韋氏方欲辯解,長公主趕忙抬手令其止言,打斷道,“明德迴汝南,尚且有林氏宗親可以護持。縱使將來新君即位,有意降罪,彼時還有望保全他的性命。至於林氏家主的位子,我本就無意替明禮爭取,阿英盡可向林尚書轉達我的意思。”
長公主的最後一句話當真是令韋氏羞愧難當。林明禮與林明德孰長孰幼一事當初也鬧得不可開交,既然都記在她的名下,自然是願立愛子為長,如此方能順理成章地繼承林氏家業,可林靖澄卻擅作主張,於家譜中記林明禮為長。韋氏彼時還尋過長公主的麻煩,未曾想她如今還記得此事。
可當下的安排已然最為妥當,至少眼下林明德在京城,隻會闖出更多的禍事。若是牽連出舊案,任誰都保不住他的性命,乃至會累及林氏與韋氏滿門。韋氏縱有萬般不願,也隻能緊咬牙根點頭應允。
再出靜心庵時,天色已透黑。
林靖澄闔上雙眼,端端正正地立於門口,未曾動分毫,似是凍僵了一般。
車夫見韋氏緩緩走出靜心庵,躬身一禮,“夫人。”
韋氏輕哼了一聲,算是予以迴應,見到門口的夫君,眸色不禁柔了幾分,上前理理他的大氅,柔聲道,“迴去吧。”
“她···她當真願意?”
韋氏從袖中取出一封書信,交予林靖澄,“待山路好走些,老爺覲見陛下時,再說摒塵師太想見一見故人。”
林靖澄見信函上未有落款,不免疑惑,“這封信是···”
“是她予明禮的。”韋氏喟然歎息,遲怔片刻方道,“待等到合適的時機,妾身自會告訴明禮,他的生母從未忘記過他。這封信,就暫且放在老爺身邊吧。妾身···取代不了她母親的身份。”
說罷,韋氏略有悵然地上了馬車。
林靖澄望著手中的書信,怔怔出神······
興許過了有七八日,林府的帖子送到了聚賢館、韋府、明園、京都府衙等處,其中最為紮眼的當屬務本坊的林府。
這是林盡染納妾的帖子,請來崔秉誌、韋邈、杜子騰以及明園的楊湜綰等人確也無可厚非,到底是與他來往甚密。這還予尚書令府特地下了帖,倒真叫人捉摸不透。
依禮製和身份規製所限,納妾遠不如娶妻這般的繁瑣。通常是下了納妾之資後,再以一頂青轎迎娶,妾室由角門或是後門進屋,予妻室敬茶,算是禮成。至於席麵願不願意擺,就全憑夫家的意思。
林盡染算是在規製內予以元瑤極大的尊重,一盤又一盤的綾羅綢緞、珠寶香水送往明園,同樣是得了李時安的允可,隻要納妾之資未高於納征時的聘禮即可。又宴饗長安城中的兩位長輩及好友與他同樂,這倒是真令人不禁豔羨元瑤這位‘小妻’,或可稱‘二夫人’。
李時安緩緩攙起元瑤,不禁調笑道,“先前,我還道夫君已忘卻納妾一事,如今元瑤總算是如願以償了。”
元瑤輕笑道,“往後妾身該稱唿林夫人為姐姐還是主母?”
“倒不必如此生份。若無外人,就還如先前一般;隻在外人麵前,仍需遵守禮數,莫要留旁人話柄,未免說我們林府沒有規矩。”
元瑤煞有其事的屈身一禮,“是。姐姐!”
李時安聞言,不禁莞爾。
“早前元瑤的身子還未好利落。本打算···”林盡染話音剛出,卻又戛然而止,思忖一番後還是未有說出掃興的話,徐徐牽起二女的手,柔聲道,“既成了一家人,往後就得相互扶持。今日這納妾之禮也是得了時安應允,已算是體麵,望元瑤勿要覺得委屈。”
元瑤微微搖了搖螓首,隻前半句她已能猜出林盡染所想。南海既然仍有牽掛,本打算解開她的心結後,再行此禮。隻當下若一直拖著,誰又能料想今後的事態會如何發展。
“妾身已然知足。”
李時安不解道,“夫君今日為何要宴請林明禮與吳蘭亭?他二人除歸寧那日去了吳府,這陣子幾未曾踏出府門。”
尚書令府近日出的詭事倒真是不少,連著幾日發賣了些伺候多年的下人,縱使楚帝有意暗中調查,也未曾查出這些下人的去向,且府中的暗線似已被清除;而將將新婚的林明禮與吳蘭亭自歸寧之日起,至此尚未踏出過府門半步,樁樁件件集中在這一陣爆發,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林盡染抬了抬手,吩咐劉管家等人先在門前迎客,旋即說道,“時安與吳小姐素有來往,以你的名義邀他二人赴宴,料想林尚書應當不會拒絕。如若推辭,倒也無妨,陛下這幾日會親去一趟靜心庵,林尚書與其夫人究竟所求為何,也能水落石出。”
“夫君是想讓時安從吳蘭亭的口中探聽消息?”
“嗯。他二人將將成婚,你正好與她說些體己話。”
“我且試試。”李時安不禁輕歎一聲,良久方道,“她本不願嫁入尚書令府,奈何陰差陽錯···時安也未能予她助力。”
“若是他二人應邀赴宴,元瑤就越俎代庖,與綰兒照管好其他府的女眷,盡量不讓旁人叨擾。”
作為正房夫人的李時安,自然不能拉著吳蘭亭至閨中閑敘,未免落個怠慢客人的話柄,可元瑤與楊湜綰若是能插科打諢,照管好其他女眷,自然能騰出空來讓她二人說些體己話。
李時安展顏一笑,“正該如此。”
未至酉時,應邀而來的賓客已紛紛至林府。
即便是林盡染納妾,這排場也不小,譬如杜子騰還領了自家夫人前來赴宴,韋太師也帶上了孫兒和孫媳。男女分席而坐,故而李時安在偏廳招待各府女眷,林盡染與劉管家則引男賓至正廳。
酒過三巡,林盡染的目光仍時不時地瞟向府門,可尚書令府的大公子及其夫人還是遲遲未到,不過本就未對此抱有希冀,也談不上失望。隻是尚書令府究竟是發生何事,竟要如此謹慎。還是說自己太過敏感,林明禮至今不曾出府,僅是林靖澄不想令其知曉清風的死訊?畢竟林明德前些日子,尚且去過安樂居。
正值推杯換盞之際,府中下人前來傳話,尚書令府大公子及其夫人前來赴宴,這倒是真出乎林盡染的預料,旋即命劉管家親自出門迎客。
林明禮略有歉意的賠笑,躬身揖禮,問候完長輩後,遂向他致歉道,“方才嶽丈嶽母登門,與夫人多說了會體己話,故而耽擱了些時辰,望乞見諒。”
林盡染熱情地招唿道,“大公子言重了。且先坐下吃口溫酒,暖暖身子。”
林明禮臉上浮現一抹微紅,連連應下,又從下人手中接過錦盒,遞予他,“略備薄禮,還望林禦史莫要嫌棄。”
林盡染雙手接過,又轉交給劉管家,笑言道,“大公子說的哪裏話。林某倒是無妨,今日韋太師和崔伯伯可俱是在此,大公子既遲到半晌,當得陪他們喝個盡興。”
“正是正是。”
許是崔秉誌喝的酣暢,麵色潮紅,趕忙抬手招唿道,“你這夯貨,赴宴也能遲到,快快過來自罰三杯。”
······
家宴已散,林盡染送罷各方賓客後,徑直迴了後院。
李時安一聽見門外的動靜,忙疊好手中的書信,藏進被子裏,問道,“夫君怎來了我屋子?”
林盡染訕然一笑,“不過是好奇。時安可從吳小姐那兒探聽到些什麽消息?”
按理今夜本該是去元瑤的房間,可既然林明禮帶著吳蘭亭前來赴宴,又遲上半晌,怕隻怕是並非如他所言。且聽劉管家說,夫人拿著林公子送的錦盒先迴了屋,這倒是令他更生困惑。
錦盒已然開啟,被子上散落著金釵玉鐲,林盡染又問道,“這是林明禮所贈的賀禮?”
李時安趕忙站起身來,推搡著他出去,口中抱怨道,“今日乃是夫君納妾的喜日,怎還惦記著吳小姐與時安說甚。快快去與元瑤同房,有事明日再說。”
聽夫君一聲歎息後,又漸漸遠去的腳步聲,她不禁長舒一口氣,可秀眉頓時又是一緊,快步行至榻邊,摸出被子中的書信再度一覽。
元瑤見林盡染自進屋起一直鎖著眉頭,以為他心生不悅,遂問道,“夫君可是不願歇在妾身這兒?”
“不是。”林盡染微微搖了搖頭,可又想到今日於元瑤而言是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一天,趕忙抑製住思緒,打趣道,“我隻是在想如何教訓你這小狐狸精!”
“啊,不要~”
“誒,你何時穿的內衣?”
“早在錢塘的時候,隻是夫君一直不曾寵幸元瑤罷了······”
正是金針刺破桃花蕊,不敢高聲暗皺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