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元瑤循例前往明園,與楊湜綰上各間鋪子巡察香水和內衣生意的情況。誠然,近些時日則多在打聽林盡染的音訊。
雖說這林禦史近日境況不佳,可各府官眷俱是了然,年終時,林府的這些買賣會與皇室分成,準確的說是與陛下。即便謠言還未能證實,可誰會冒險去做這出頭鳥。故此,從未有人敢上門尋釁滋事。
依李時安所想,林府名下產業中,僅香水和內衣買賣無人敢覬覦,當下若攬月樓的貴人欲借機發難,應會直指藏書閣。
不過,此時的藏書閣皆由府兵接管,除守衛大將軍府、林府,以及平素看護在明園,隨時可抽調的二十名府兵外,藏書閣固定有百名兵士負責安防。縱使有人蓄意在此製造混亂,然並不容易。
楊湜綰深知元瑤近日為林盡染之事茶飯不思,挽著她的手臂,柔聲道,“元瑤莫要憂心,若林禦史真有個萬一,香水鋪子安能無恙?陛下不過是小懲大誡,興許過幾日就能放他迴府。”
元瑤嘴角勉強扯起一絲笑容,還未來得及開口說話,便聽聞:
‘禦史台近日可好生鬧熱,今日還有學子圍堵?’
‘可莫要再提,我家夫君平素本就事務纏身,眼下又得查證林禦史貪墨一案,如今早已是忙得焦頭爛額。’
似是聽聞林盡染的消息,元瑤拂下楊湜綰的素手,快步上前,拽著那正在說道的女眷,問詢道,“是哪位禦史?”
那女眷垂首看了元瑤的柔夷,眉頭一蹙,心中暗道,這女子好生奇怪!又見元瑤身後的楊湜綰,趕忙招唿道,“楊夫人,你可認識這位姑娘?”
這也怪不得她,尋常的雅集皆是楊湜綰出麵,偶然會邀上李時安。而元瑤雖往返於各間鋪子,卻極少與人交道。
楊湜綰欠身一禮,訕然賠笑,“許夫人,蕭夫人,望乞見諒。這位是元瑤姑娘。”
許夫人一副恍然的模樣,又是上下打量一番,勉強一笑,“原來是林禦史的那位‘二夫人’。若論起禮數,還屬林夫人與楊夫人周全些。”
說罷,抓起元瑤的手腕將其放下,又拈著絲絹細細擦拭方才碰觸她的手,看似頗為嫌棄的模樣。
眼前這位也僅是傳聞中的二夫人,當下還尚未入得林府家門;姑且就當她已過了門,說破天也不過是一房小妾,何況又是青樓出身的女子,許夫人哪能予她好臉色。
楊湜綰斂去笑意,控製著胸中的怒意,正欲開口,卻被元瑤攔下。
“許夫人,是妾身失禮。”元瑤說罷,做足禮數,笑盈盈地問道,“方才說起林禦史貪墨,不知是哪位林禦史?”
“到底是青樓出身,果真顏厚。”許夫人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說道,“平素禦史台事務繁重,同樣是侍禦史,諸般冗雜公務皆由禦史大夫與我家夫君一同操辦,林禦史倒是尋得清閑,殊不知究竟是司職治書侍禦史,還是禦史大夫。”
許夫人的語音中充斥著怨憤。韋儼先前因貪墨一事,於大理寺自裁,而禦史台設兩名治書侍禦史,若按年歲資曆,擢升沈灝為禦史大夫倒也無可厚非。可城中盛傳,沈灝致仕後,興許是由林盡染接任禦史大夫。屆時,自家夫君辛勞半生,豈非與沈灝一般下場。難不成也要拚一迴林盡染貪墨伏誅嗎?
當下李時安禁足府中,林禦史盛傳身陷囹圄,自身難保,昨日又有突厥王子狀告他行貪墨之舉。興許當麵不敢開罪林盡染夫婦,可元瑤不過是個未過門的小妾,許夫人如何不敢趁此良機落井下石一番。
聽她的意思,倒是林盡染又多了一條貪墨的罪名,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元瑤驀然想起李時安後麵的叮囑,這些時日,林府必然處在風口浪尖上,有心之人故意添些罪名倒也不足為奇。
元瑤抿嘴一笑,“妾身雖暫住林府,外界盛傳是林禦史的‘二夫人’,但於朝堂之事,妾身終歸比不得許夫人這般關切。許禦史既同為侍禦史,同樣執掌糾察彈劾之責,莫不是與染之有私交,否則怎還未狀告其瀆職之罪?”
方才許夫人與她同行女伴的對話自然是聽去一二,言辭中似是有些許抱怨的意味,可更多的還是幸災樂禍。
楊湜綰聽罷元瑤所言,神色一怔,暗暗忖道,這許夫人可真是自討苦吃,偏生惹上元瑤這張利嘴,長安城百萬之眾,非要去嚼林禦史的舌根···
許夫人的臉麵險些掛不住,元瑤所言既是說她這婦道人家妄議官員任職,又將其夫君與林盡染扯上私交。當下,這位林禦史可是塊燙手山芋,眾人皆避之不及,如何還能貼上去,與他難分糾葛。
楊湜綰本該站出來說幾句好話,調和一番,未免兩家徒添是非,可既然許夫人有意開罪林禦史與元瑤,臨了也不願去做這和事老,本就是許夫人該給個交代,又何必替她解圍,何況如今又不缺許禦史一家的生意。
旁側陪同的蕭夫人眼見這個仗勢,又覷了覷許夫人微沉的麵色,心頭止不住的忐忑,忙堆出笑來說道,“楊夫人與元瑤姑娘還勿介懷,許夫人不過是擔憂許禦史的身子骨,一時口不擇言。”
“原來是口不擇言。”元瑤微微點了點螓首,忍不住逗弄道,“蕭夫人麵色和善,這番說辭,妾身自然相信。不過,時安現下雖禁足府中,與染之相關的音訊可是半分都未曾落下,隻是不知方才許夫人所言若入得她耳,她又該如何想。”
李時安為夫擅闖翰林院,當眾開罪韋、崔兩位供奉,甚至請深居府中的太夫人出山求情等諸事早已傳遍長安,當下雖禁足府中,可仍有府兵、楊湜綰、元瑤等人替她打探林盡染的消息。這青樓女子與她爭吵之事定然會落入她耳,許夫人暗暗腹誹,心中難免有些後怕。
眼見她四人在此攀談,鋪內各府官眷的目光也緩緩注視到她們身上。
許夫人自知再如此糾纏下去,隻會鬧得人盡皆知。林盡染雖疑似貪墨,可終究未能定罪。
這青樓女子果真生的牙尖嘴利!
“蕭夫人,東市新開一家布行,不若去瞧瞧。的確是許久未做幾身新衣了。”
許夫人不曾理會元瑤略有‘威脅’的言辭,連太夫人都未能求得陛下恩典,上柱國之女又禁足府中,林盡染這貪墨之罪卻也不比尋常。待塵埃落定,再將林盡染與這小賤人狠狠踩在腳下。
這般想來,令許夫人的心緒稍稍舒適幾分,未有多言,便拽著蕭夫人離開。
‘真是晦氣,出門竟是沒看黃曆!’
‘輕聲些,許夫人也不怕被她聽去。’
‘嗬,一青樓女子還妄圖飛上枝頭變鳳凰不成。有她在,林···衰敗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許夫人自踏出香水鋪子後,一路罵罵咧咧地離去。
楊湜綰微蹙秀眉,一雙鳳眼充斥著怒火,這等長舌婦,也就隻敢在背後說三道四。眼下又擔憂元瑤的情緒,遂寬聲道,“元瑤莫要放在心上,林······”
元瑤展顏一笑,“世上若還有一人的言辭能影響我的心緒,唯有染之。”
楊湜綰麵色凝肅,深深看了她許久,似是確如她所言,不禁長籲一口氣。
“綰兒,同我走一遭禦史台。”
“禦史台?去禦史台作甚?”
元瑤噗噠噗噠地眨巴著杏眼,笑言道,“方才蕭夫人說,有學子圍堵禦史台,我自然是要去看看熱鬧。”
楊湜綰不禁莞爾,“你怕不是去看熱鬧的。可是擔心禦史台的那幾位會如何當眾編排林禦史。”
元瑤微不可察的點了一下頭,眼底透露著一絲憂慮,“許夫人既敢如此口無遮攔,強加在染之這貪墨之罪,怕是異乎尋常。”
禦史台位於永興坊,與大將軍府所在的崇仁坊毗鄰,本該是挨著皇城,又是極為莊嚴肅穆之處,不該像眼下這般嘈雜。
大門前聚攏著熙熙攘攘的學子,若是放在尋常,用‘濟濟一堂’一詞來形容,怎的都不為過。可當下,如此多的學子,幾是令禦史大夫沈灝頭疼欲裂。
“許昇,那些翰林學子還未退去嗎?”
難為沈灝這般年歲,隻得躲在院內不敢出門。可若想闔眼小憩,這震天的聲響又吵得他不能入睡,臉上的褶皺又平添數條。
“迴沈禦史,杜府尹已派遣衙役前來幫手,可···”許昇一副為難之色,支支吾吾道,“可學子中有韋太師的孫子,無人敢動。”
所謂法不責眾,京都府衙也不敢倒行逆施,將翰林學子悉數抓捕,偏生昨日吏部銓選大考完,今日竟相約一齊至禦史台喧鬧。
“本禦史頭疼的厲害。”沈灝撫著額角,幾是使勁擠出額上的細汗,又用腕骨敲了敲額頭,痛苦萬分道,“許昇,林···林禦史的案子,且由你去敷衍幾句,隻要能令他們散了。”
許昇瞪大雙目,急聲道,“沈禦史······”
可還未等他話音落地,沈灝已然打斷道,“哎呀···快,快去替本禦史,尋···尋來醫師···”
許昇陰沉著臉,隻得拱手告退。心中不禁暗罵,這個老匹夫,慣會將我往前推,若是疾病纏身,大可告老,偏生占著禦史大夫之位。
沈灝抬眸一瞥,透過指縫見許昇已然離去,頓時長舒一口氣,捏著袖袍拭去額上的細汗,眼眸中透露著一絲狡黠,不禁喃喃自語道,“若要熬到三品榮休恐怕真是不易。”
禦史台外聚集的皆是什麽人物?那俱是未來楚國的柱石。為何銓選大考前未有替林盡染聲援,而在事後不約而至?
沈灝暗忖,許是上柱國之女先前擅闖翰林院時說的那番話,令這群學子群情激昂,畢竟讀書人要的還是臉麵和名聲,說到底他們終究是科考的受益者。如今連韋太師的孫兒也在這群學子當中,這番陣勢,若未有翰林院的兩位供奉點頭,沈灝是萬萬不信。
這浩浩蕩蕩的聲勢說來有趣,倒還真不一定是翰林學子發起。畢竟翰林院的學子還未過百人,可禦史台外大略望上一眼,早已逾三百之數。
“向兄,崔供奉當真允可?”裴乾俯身在向成林耳邊低聲問詢。
“裴兄,先生已攔下許多。否則如今這般陣仗,與謀反何異?”
畢竟科考於天下學子而言的確是福音,也不知是哪位學子在聚賢館內提議,於禦史台前替林盡染求個公道,祈求陛下寬恕。當即一唿百應,若非崔先生見館內喧嚷,適時攔下學子,早幾日前就已將禦史台圍得水泄不通。
“吏部銓選在即,不將心思放在銓考上,你們這一年的心血皆是白費。”崔秉誌語音一頓,遲疑半晌後又道,“大考前,莫讓老朽再來提醒你們。”
這不就是在說,大考後,崔先生也不再反對嗎?結合當下,韋太師竟放任自己的孫兒也一同至此,此舉無疑是令學子更為振奮。
楊湜綰與元瑤站在人群外,幾番聽下來倒並未有林盡染貪墨的音訊。可迴憶起許禦史的夫人,似是聽她僅說起過一次,但隨後的攀談中都是圍繞著林盡染瀆職的說辭。
難不成是聽岔了?可許夫人並未矢口否認元瑤所問貪墨的林禦史是林盡染。
“諸位,縱使圍在禦史台也毫無意義,且都散了吧。”
可許昇的嗓音哪能壓得住這三百學子,霎時就被湮沒在人海中。
“林禦史既是各位禦史同僚,為何不幫襯幾句?”
“即便林禦史殿前失儀,這些時日下來,或打或殺也該有個決斷,何故拖遝?”
“林禦史聖眷正濃,若是定殿前失儀之罪,敢問是如何失儀?當下皆是道聽途說,禦史台既有糾察百官之責,難道就未曾查明原委?”
······
這七嘴八舌的,許昇幾是聽得汗流浹背,諸如你的問題該去問陛下,你這問題也不歸禦史台管呐,你這問題···還是殺了我吧。
許昇這剛抬手點了一名學子,欲要迴應,就被其他學子打斷,幾番折騰下來,倒是一個都未有迴答,氣憤之下,怒喝道,“昨日,突厥王子檢舉林禦史受賄五百金,疑似通敵叛國。爾等與其在這浪費口舌,不若去林府,讓林夫人將府內管家交出來,以證清白。”
這殿前失儀之罪還未能撇清,當下又有受賄的罪名,且有通敵之嫌,無怪那許夫人不肯多言,這樁案子若還未能查實,如何敢公之於眾,念及此處,元瑤不禁打了個冷顫。
雖說這林禦史近日境況不佳,可各府官眷俱是了然,年終時,林府的這些買賣會與皇室分成,準確的說是與陛下。即便謠言還未能證實,可誰會冒險去做這出頭鳥。故此,從未有人敢上門尋釁滋事。
依李時安所想,林府名下產業中,僅香水和內衣買賣無人敢覬覦,當下若攬月樓的貴人欲借機發難,應會直指藏書閣。
不過,此時的藏書閣皆由府兵接管,除守衛大將軍府、林府,以及平素看護在明園,隨時可抽調的二十名府兵外,藏書閣固定有百名兵士負責安防。縱使有人蓄意在此製造混亂,然並不容易。
楊湜綰深知元瑤近日為林盡染之事茶飯不思,挽著她的手臂,柔聲道,“元瑤莫要憂心,若林禦史真有個萬一,香水鋪子安能無恙?陛下不過是小懲大誡,興許過幾日就能放他迴府。”
元瑤嘴角勉強扯起一絲笑容,還未來得及開口說話,便聽聞:
‘禦史台近日可好生鬧熱,今日還有學子圍堵?’
‘可莫要再提,我家夫君平素本就事務纏身,眼下又得查證林禦史貪墨一案,如今早已是忙得焦頭爛額。’
似是聽聞林盡染的消息,元瑤拂下楊湜綰的素手,快步上前,拽著那正在說道的女眷,問詢道,“是哪位禦史?”
那女眷垂首看了元瑤的柔夷,眉頭一蹙,心中暗道,這女子好生奇怪!又見元瑤身後的楊湜綰,趕忙招唿道,“楊夫人,你可認識這位姑娘?”
這也怪不得她,尋常的雅集皆是楊湜綰出麵,偶然會邀上李時安。而元瑤雖往返於各間鋪子,卻極少與人交道。
楊湜綰欠身一禮,訕然賠笑,“許夫人,蕭夫人,望乞見諒。這位是元瑤姑娘。”
許夫人一副恍然的模樣,又是上下打量一番,勉強一笑,“原來是林禦史的那位‘二夫人’。若論起禮數,還屬林夫人與楊夫人周全些。”
說罷,抓起元瑤的手腕將其放下,又拈著絲絹細細擦拭方才碰觸她的手,看似頗為嫌棄的模樣。
眼前這位也僅是傳聞中的二夫人,當下還尚未入得林府家門;姑且就當她已過了門,說破天也不過是一房小妾,何況又是青樓出身的女子,許夫人哪能予她好臉色。
楊湜綰斂去笑意,控製著胸中的怒意,正欲開口,卻被元瑤攔下。
“許夫人,是妾身失禮。”元瑤說罷,做足禮數,笑盈盈地問道,“方才說起林禦史貪墨,不知是哪位林禦史?”
“到底是青樓出身,果真顏厚。”許夫人冷哼一聲,沒好氣地說道,“平素禦史台事務繁重,同樣是侍禦史,諸般冗雜公務皆由禦史大夫與我家夫君一同操辦,林禦史倒是尋得清閑,殊不知究竟是司職治書侍禦史,還是禦史大夫。”
許夫人的語音中充斥著怨憤。韋儼先前因貪墨一事,於大理寺自裁,而禦史台設兩名治書侍禦史,若按年歲資曆,擢升沈灝為禦史大夫倒也無可厚非。可城中盛傳,沈灝致仕後,興許是由林盡染接任禦史大夫。屆時,自家夫君辛勞半生,豈非與沈灝一般下場。難不成也要拚一迴林盡染貪墨伏誅嗎?
當下李時安禁足府中,林禦史盛傳身陷囹圄,自身難保,昨日又有突厥王子狀告他行貪墨之舉。興許當麵不敢開罪林盡染夫婦,可元瑤不過是個未過門的小妾,許夫人如何不敢趁此良機落井下石一番。
聽她的意思,倒是林盡染又多了一條貪墨的罪名,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元瑤驀然想起李時安後麵的叮囑,這些時日,林府必然處在風口浪尖上,有心之人故意添些罪名倒也不足為奇。
元瑤抿嘴一笑,“妾身雖暫住林府,外界盛傳是林禦史的‘二夫人’,但於朝堂之事,妾身終歸比不得許夫人這般關切。許禦史既同為侍禦史,同樣執掌糾察彈劾之責,莫不是與染之有私交,否則怎還未狀告其瀆職之罪?”
方才許夫人與她同行女伴的對話自然是聽去一二,言辭中似是有些許抱怨的意味,可更多的還是幸災樂禍。
楊湜綰聽罷元瑤所言,神色一怔,暗暗忖道,這許夫人可真是自討苦吃,偏生惹上元瑤這張利嘴,長安城百萬之眾,非要去嚼林禦史的舌根···
許夫人的臉麵險些掛不住,元瑤所言既是說她這婦道人家妄議官員任職,又將其夫君與林盡染扯上私交。當下,這位林禦史可是塊燙手山芋,眾人皆避之不及,如何還能貼上去,與他難分糾葛。
楊湜綰本該站出來說幾句好話,調和一番,未免兩家徒添是非,可既然許夫人有意開罪林禦史與元瑤,臨了也不願去做這和事老,本就是許夫人該給個交代,又何必替她解圍,何況如今又不缺許禦史一家的生意。
旁側陪同的蕭夫人眼見這個仗勢,又覷了覷許夫人微沉的麵色,心頭止不住的忐忑,忙堆出笑來說道,“楊夫人與元瑤姑娘還勿介懷,許夫人不過是擔憂許禦史的身子骨,一時口不擇言。”
“原來是口不擇言。”元瑤微微點了點螓首,忍不住逗弄道,“蕭夫人麵色和善,這番說辭,妾身自然相信。不過,時安現下雖禁足府中,與染之相關的音訊可是半分都未曾落下,隻是不知方才許夫人所言若入得她耳,她又該如何想。”
李時安為夫擅闖翰林院,當眾開罪韋、崔兩位供奉,甚至請深居府中的太夫人出山求情等諸事早已傳遍長安,當下雖禁足府中,可仍有府兵、楊湜綰、元瑤等人替她打探林盡染的消息。這青樓女子與她爭吵之事定然會落入她耳,許夫人暗暗腹誹,心中難免有些後怕。
眼見她四人在此攀談,鋪內各府官眷的目光也緩緩注視到她們身上。
許夫人自知再如此糾纏下去,隻會鬧得人盡皆知。林盡染雖疑似貪墨,可終究未能定罪。
這青樓女子果真生的牙尖嘴利!
“蕭夫人,東市新開一家布行,不若去瞧瞧。的確是許久未做幾身新衣了。”
許夫人不曾理會元瑤略有‘威脅’的言辭,連太夫人都未能求得陛下恩典,上柱國之女又禁足府中,林盡染這貪墨之罪卻也不比尋常。待塵埃落定,再將林盡染與這小賤人狠狠踩在腳下。
這般想來,令許夫人的心緒稍稍舒適幾分,未有多言,便拽著蕭夫人離開。
‘真是晦氣,出門竟是沒看黃曆!’
‘輕聲些,許夫人也不怕被她聽去。’
‘嗬,一青樓女子還妄圖飛上枝頭變鳳凰不成。有她在,林···衰敗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許夫人自踏出香水鋪子後,一路罵罵咧咧地離去。
楊湜綰微蹙秀眉,一雙鳳眼充斥著怒火,這等長舌婦,也就隻敢在背後說三道四。眼下又擔憂元瑤的情緒,遂寬聲道,“元瑤莫要放在心上,林······”
元瑤展顏一笑,“世上若還有一人的言辭能影響我的心緒,唯有染之。”
楊湜綰麵色凝肅,深深看了她許久,似是確如她所言,不禁長籲一口氣。
“綰兒,同我走一遭禦史台。”
“禦史台?去禦史台作甚?”
元瑤噗噠噗噠地眨巴著杏眼,笑言道,“方才蕭夫人說,有學子圍堵禦史台,我自然是要去看看熱鬧。”
楊湜綰不禁莞爾,“你怕不是去看熱鬧的。可是擔心禦史台的那幾位會如何當眾編排林禦史。”
元瑤微不可察的點了一下頭,眼底透露著一絲憂慮,“許夫人既敢如此口無遮攔,強加在染之這貪墨之罪,怕是異乎尋常。”
禦史台位於永興坊,與大將軍府所在的崇仁坊毗鄰,本該是挨著皇城,又是極為莊嚴肅穆之處,不該像眼下這般嘈雜。
大門前聚攏著熙熙攘攘的學子,若是放在尋常,用‘濟濟一堂’一詞來形容,怎的都不為過。可當下,如此多的學子,幾是令禦史大夫沈灝頭疼欲裂。
“許昇,那些翰林學子還未退去嗎?”
難為沈灝這般年歲,隻得躲在院內不敢出門。可若想闔眼小憩,這震天的聲響又吵得他不能入睡,臉上的褶皺又平添數條。
“迴沈禦史,杜府尹已派遣衙役前來幫手,可···”許昇一副為難之色,支支吾吾道,“可學子中有韋太師的孫子,無人敢動。”
所謂法不責眾,京都府衙也不敢倒行逆施,將翰林學子悉數抓捕,偏生昨日吏部銓選大考完,今日竟相約一齊至禦史台喧鬧。
“本禦史頭疼的厲害。”沈灝撫著額角,幾是使勁擠出額上的細汗,又用腕骨敲了敲額頭,痛苦萬分道,“許昇,林···林禦史的案子,且由你去敷衍幾句,隻要能令他們散了。”
許昇瞪大雙目,急聲道,“沈禦史······”
可還未等他話音落地,沈灝已然打斷道,“哎呀···快,快去替本禦史,尋···尋來醫師···”
許昇陰沉著臉,隻得拱手告退。心中不禁暗罵,這個老匹夫,慣會將我往前推,若是疾病纏身,大可告老,偏生占著禦史大夫之位。
沈灝抬眸一瞥,透過指縫見許昇已然離去,頓時長舒一口氣,捏著袖袍拭去額上的細汗,眼眸中透露著一絲狡黠,不禁喃喃自語道,“若要熬到三品榮休恐怕真是不易。”
禦史台外聚集的皆是什麽人物?那俱是未來楚國的柱石。為何銓選大考前未有替林盡染聲援,而在事後不約而至?
沈灝暗忖,許是上柱國之女先前擅闖翰林院時說的那番話,令這群學子群情激昂,畢竟讀書人要的還是臉麵和名聲,說到底他們終究是科考的受益者。如今連韋太師的孫兒也在這群學子當中,這番陣勢,若未有翰林院的兩位供奉點頭,沈灝是萬萬不信。
這浩浩蕩蕩的聲勢說來有趣,倒還真不一定是翰林學子發起。畢竟翰林院的學子還未過百人,可禦史台外大略望上一眼,早已逾三百之數。
“向兄,崔供奉當真允可?”裴乾俯身在向成林耳邊低聲問詢。
“裴兄,先生已攔下許多。否則如今這般陣仗,與謀反何異?”
畢竟科考於天下學子而言的確是福音,也不知是哪位學子在聚賢館內提議,於禦史台前替林盡染求個公道,祈求陛下寬恕。當即一唿百應,若非崔先生見館內喧嚷,適時攔下學子,早幾日前就已將禦史台圍得水泄不通。
“吏部銓選在即,不將心思放在銓考上,你們這一年的心血皆是白費。”崔秉誌語音一頓,遲疑半晌後又道,“大考前,莫讓老朽再來提醒你們。”
這不就是在說,大考後,崔先生也不再反對嗎?結合當下,韋太師竟放任自己的孫兒也一同至此,此舉無疑是令學子更為振奮。
楊湜綰與元瑤站在人群外,幾番聽下來倒並未有林盡染貪墨的音訊。可迴憶起許禦史的夫人,似是聽她僅說起過一次,但隨後的攀談中都是圍繞著林盡染瀆職的說辭。
難不成是聽岔了?可許夫人並未矢口否認元瑤所問貪墨的林禦史是林盡染。
“諸位,縱使圍在禦史台也毫無意義,且都散了吧。”
可許昇的嗓音哪能壓得住這三百學子,霎時就被湮沒在人海中。
“林禦史既是各位禦史同僚,為何不幫襯幾句?”
“即便林禦史殿前失儀,這些時日下來,或打或殺也該有個決斷,何故拖遝?”
“林禦史聖眷正濃,若是定殿前失儀之罪,敢問是如何失儀?當下皆是道聽途說,禦史台既有糾察百官之責,難道就未曾查明原委?”
······
這七嘴八舌的,許昇幾是聽得汗流浹背,諸如你的問題該去問陛下,你這問題也不歸禦史台管呐,你這問題···還是殺了我吧。
許昇這剛抬手點了一名學子,欲要迴應,就被其他學子打斷,幾番折騰下來,倒是一個都未有迴答,氣憤之下,怒喝道,“昨日,突厥王子檢舉林禦史受賄五百金,疑似通敵叛國。爾等與其在這浪費口舌,不若去林府,讓林夫人將府內管家交出來,以證清白。”
這殿前失儀之罪還未能撇清,當下又有受賄的罪名,且有通敵之嫌,無怪那許夫人不肯多言,這樁案子若還未能查實,如何敢公之於眾,念及此處,元瑤不禁打了個冷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