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昇的這番言論無疑是在平湖中投下巨石,頓時掀起滔天巨浪。眾人幾是忘卻,在鴻臚寺客館內還住著突厥‘質子’阿史那步利設。可他又是林盡染奔襲突厥王庭生擒而來,若說這位王子未有怨氣,眾人怎會信服?
“許禦史,突厥王子是何人生擒,無須我等多言。當下,外邦王子告發我楚國禦史貪墨,嗬,未免貽笑大方!”
人群之中響起一陣輕蔑之聲,可又實實在在確是這個道理,引得周遭的學子連連附和。
楊湜綰彼時未在長安,林盡染生擒突厥王子之事也偶有耳聞,可敵國王子既有告發之舉,應也不是空穴來風,遂問向元瑤,“許禦史說這五百金一事,可能坐實?”
“突厥使團的確送過夫君五百金。”元瑤微微點了點頭,“時安早前與我提過一二,可她似乎未放在心上。”
“至元瑤今日出門前,禦史台可否命人前去林府傳喚管家?”
“未有。”
楊湜綰聞言,頓時眼眸微垂,鳳眼眯得狹長,思忖片刻後方道,“林府是陛下所賜,且府中管家可作林禦史受賄的人證,陛下安能不知這五百金一事?連林夫人都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想來已有應對之策。眼下,許禦史興許會煽動學子前往林府討要管家,元瑤還是得先迴去通知林夫人,好提前應對。”
許禦史大庭廣眾之下,談論還未坐實罪名的案子,恐是為動搖這些學子的心誌。畢竟人言可畏,楊湜綰雖不懂朝堂之事,可往返香水鋪子,聽各府官眷閑敘攀扯,倒也耳濡目染了些。
禦史大夫沈灝不過三五年就得致仕,禦史台當下兩位治書侍禦史,當屬林盡染接任的唿聲最盛。眼下他身陷囹圄,且謠言幾是漫天飛。許禦史若借勢踩上一腳,也不足為怪。
元瑤經楊湜綰這般提醒,似是有些明悟,今日眾位學子圍堵禦史台,興許是相約而來,隻為替林盡染求情,但時機是否過於巧合?
昨日銓選大考將將結束,與此同時,突厥王子又適時地狀告林盡染貪墨,若接下來許禦史攜領眾位學子前往林府,與管家對質受賄一事。不論是否坐實,林盡染在眾位學子心中的地位多多少少都會動搖。
攬月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削弱林盡染對天下讀書人的影響嗎?再論,圍堵禦史台的學子中若無韋晟這等背後有所依仗的人物,楚帝盛怒之下一並處置,屆時,陛下的聲望如何?而欲謀取前程的學子,難道不會對科考失望嗎?
故而今日學子圍堵禦史台,縱使與皇城僅有一牆之隔,若未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楚帝是萬萬不會出麵調解此事,何況禦史台本就執掌著糾察百官的之責,即便是禦史台本身,也得自查。
如此想來,攬月樓的目標恰恰相反,並非要針對林府名下的產業,而是徑直揪住往事,對林盡染予以重擊。
元瑤闔眼凝思,腦海中稍稍捋了一遍前因後果,片刻後緩緩睜開美眸,禁不住慨歎一聲,“攬月樓這步棋,下得可真是絕妙。”
正因如此,元瑤愈發地堅信李時安所述定然無虛,隻是林盡染究竟有何妙解,眼下他又究竟躲在何處默默窺視。
楊湜綰怔在原地,不敢講話,生生等元瑤開口之後,方才笑語,“看來,元瑤已有決斷。”
“恐怕得借調一下明園的府兵。”
旁側緘默不語的申越擰著眉頭,抱拳低聲道,“元瑤姑娘,明園的府兵雖可借調,但···”
話說到一半,申越抬眸覷向楊湜綰,吞吞吐吐卻也未能將後半句說出口。
畢竟明園的二十名府兵,名義上是護衛林盡染的房產,可終究有看管楊湜綰的這一層深意。
“無妨。我與綰兒同去林府,你且先去明園借調。倘若許昇當真煽動這三百學子一齊去林府,還是早做準備的好。”
元瑤瞧申越的神色,便知他有何心思。那與楊湜綰同行,總不至於多慮。
“是。”
申越抱拳應下,依元瑤的意思,駕著馬車先行前往明園調兵。
且說迴禦史台門前,許昇這番言論引得一片嘩然,爭議不休。
“既然諸位學子認為本禦史無中生有。”許昇當下氣的胡子一抖,拿出方才錄事遞來的狀紙,點著紙上的指印、落款說道,“昨日剛剛簽下的文書,又有落款和突厥王子的指印,難不成本禦史還能作假不成?”
此物一出,頓時令眾位學子不禁黯然,本就是為林禦史求個公道,未曾想他的罪名遠不止殿前失儀這麽簡單。
許昇見嘈雜之聲弱了一些,把文書又遞還給錄事,又忙將腰間略有鬆扯的玉帶提了一提,稍稍整理衣冠,道,“本禦史與諸位學子感同身受,也不願相信林禦史收受賄賂。可禦史台終究身負糾察百官,整肅清廉之責。若根子就是腐壞的,我等又有何顏麵行此權利。故而,無論是誰檢舉告發我禦史言官,禦史台定當一馬當先,以作表率。唯有自身幹淨了,這查腐反貪才能站得住、站得穩。”
‘好個厚顏無恥的許禦史,冠冕堂皇之詞皆被他說了去。言之鑿鑿地相信染之,倒是字字句句都在提染之貪腐。’元瑤秀眉微蹙,心中不禁暗罵。
若是不明所以之人聽罷許昇這番慷慨陳詞,還真當他是個公正無私的禦史。
“許禦史既有自查禦史台之誌,昨日外邦王子地上狀紙,為何至此還未去林府查證?”
元瑤心中不免咯噔一下,果然,這些學子並非全是說情之輩,早前就聽說無論是翰林學子也好,還是其他學子也罷,多數已投入二皇子和三皇子門下。興許,眼前的這群人當中,就夾有兩位皇子門下的學生。
許昇眉頭一攏,中間生生擠出幾道溝壑,喟歎道,“林禦史當下杳無音訊,林府又僅剩他夫人,縱使本禦史有意查探,恐是唐突冒昧,何況尚未能定下他貪墨的罪名。故而本打算將此案壓上幾日,待林禦史出現後,再與他和府上的管家當麵對質。”
“許禦史可是迫於大將軍府的威勢?”
許昇輕聲一笑,當即迴應發問的學子,“如何不懼?本禦史擔憂林夫人愛夫心切,會有糊塗之舉。故而此案自昨日起,刻意秘而不宣。既方才失口道出,眼下這趟林府之行,是非去不可了。還請諸位學子在府外做個見證。韋公子,可否同去?”
韋晟自立於禦史台門前就未曾發言,這也是其祖父的交代。似是木樁一般,雙手交疊在身前,直直地站在那兒,未有爭辯。
“韋府與林禦史尚有幾分淵源,如若開口,怕是有失公允。”韋晟倒也學起太師的模樣,說的雲裏霧裏,話裏話外也未曾說去或者不去。
“令尊是前任禦史大夫,祖父又是當朝太師,韋公子此言可實在過謙。”
許昇可不管韋晟在林府是否會替自己說話,林禦史貪墨五百金一事幾是板上釘釘,還能如何抵賴,縱使韋太師也說不出個‘不’字。可言辭中卻又著重強調一句‘令尊是前任禦史大夫’,這可是在提醒韋晟,令尊是因林盡染告發才進得大理寺,最終落得自裁的下場。
韋晟微微咬緊了牙根,其父死因歸根結底還得歸咎於自己中了攬月樓的圈套,且當初那本賬簿也是攬月樓刻意交予林盡染。如今已知攬月樓的幕後之人裏有二皇子,如何還能將怨氣都算在林盡染身上。
而韋晟的這番神態自然落入許昇的眼中,隻當這小子經這番提醒,終於想起是誰害死了他的父親。
打鐵還需趁熱呐,許昇往下走了幾步台階,身子微微前傾,恭謹道,“某孤木難支,若林禦史當真能洗脫嫌疑,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若是林夫人有意阻擾,或是這等消息早已傳迴林府,···”
語音此時一頓,望著韋晟的雙眸,高聲道,“彼時還望韋公子仗義執言。”說罷又是揖手一禮。
元瑤見到此等情狀,垂下眼簾,穩了穩神,予旁側的楊湜綰說道,“我二人先迴林府,也好早做準備。”
同樣是要去林府,她二人必須得趕在許昇之前先到,也好瞧瞧李時安是否真有應對之策。
在一片“我等也要同去”的唿聲中,元瑤與楊湜綰已踏入迴府的路途。
韋晟緩緩抬起手一壓,示意噤聲,又邁上台階兩步,餘光中掃了一眼許昇,頗帶了幾分警告的意味,遂高聲道,“許禦史方才所言不無道理,當下學子眾多,林夫人終究是婦人,我等皆在府外靜候。彼時隻將林府管家喚出來問個清楚,莫要擾了林夫人的清淨。真相還未明朗,還請諸位慎言,莫要汙蔑林府與大將軍府的名聲。”
當下關於林盡染的謠言實在太多,隻怕有心之人借機渾水摸魚。本就是虛無縹緲,硬說得煞有其事。
韋晟嘴上說得公允,然則還是替林盡染說了一句看似公道的公道話。
積善寺寒園內的一汪湖水,清如翡翠,透澈見底。本該是個意境幽涼之所,一時竟鬧熱片刻。
二皇子的身影從湖麵上匆匆掠過,徑直往閣樓而去。
剛推開房門,已見地上零星散落著斑駁的腳印。今日的這番動作自然是二皇子的手筆,未曾想其母妃也這般關注。
“母妃,何故這般匆匆將兒臣召來?”
二皇子的府邸落在永福坊,與永興坊不過是隔上兩條街,自然是會躲在暗處好好瞧瞧熱鬧。可才看到半途,就被母妃的心腹告知在寒園相見。
“這是林盡染設的圈套,不必再費心試探。”淑貴妃抿了一口茶,似是早已預料到一般。
二皇子聞言,微微怔神,頃刻又皺緊眉頭,緊閉房門,問詢道,“母妃可知曉他的行蹤?”
可淑貴妃並未迴應,反問一句,“手腳可還幹淨?”
“兒臣未曾出麵。”二皇子一甩寬鬆的袖袍,施然落座,身子稍稍前傾,迴道,“此事林尚書自是喜聞樂見,同樣有意試探。故而叮囑林夫人約上許、蕭二位夫人同去東市的香水鋪子,約定時辰又適時爽約,元瑤與那楊湜綰恰也出現在禦史台。眼下那數百名學子應已隨許昇前往林府與那管家當眾對質了吧。”
“將明園附近的好手悉數撤走。”
二皇子聽母妃這麽一說,頓時皺起整張臉,問詢道,“為何?明園的府兵極有可能會被元瑤調去護衛林府。縱使未有抽調,再覓良機,同樣可毀去明園內的藏卷。”
“那些藏卷放置在明園的暗室,除非王翮還挖有暗道可直通那座酒窖。”話到此處,淑貴妃的語音突然頓住,長歎一聲,“何況那些僅是謄本,真本仍在博陵郡。”
二皇子皺著眉頭,思忖片刻,隻得頷首應下,“明園的布置,兒臣迴去就撤走。至於藏書閣,兒臣再另覓他法。”
淑貴妃對這兒子一向信賴,行事也算周到,便由他做主不再多言。
母子二人緘默良久,二皇子終歸按捺不住心中的困惑,遂問道,“母妃可知染之設得是何圈套?”
畢竟林盡染消失已有十餘日,宮裏流出的消息總是隻言片語,且真假難辨。淑貴妃與二皇子這才徐徐布局,粗淺試探一番,既隻是試探,又怎能僅憑些許線索揣度林盡染究竟有何目的呢。
淑貴妃稍加思索,搖了搖頭,“林盡染行事的確謹慎。貪墨、通敵這兩條罪名,恐怕他也早已有了應對。”
二皇子唇角勾起一抹笑意,眼底滿是欣賞之色,細呷一口茶,徐徐道,“他向來留有後手。可惜,兒臣這迴始終未能猜到他藏在何處。興許正躲在哪個犄角,看吾等的笑話。”
淑貴妃的眸色深深,瞳孔似是聚焦在眼前的茶盞之上,低聲喃喃道,“大理寺?刑部天牢?皇家別苑?皇宮?亦或是就藏在大將軍府?”
“母妃說的這些地方,兒臣皆已查證,並無他的行蹤。”二皇子騰得升起一絲趣意,頓時玩心大起。這不正是貓抓耗子的遊戲嗎?
“林盡染消失那夜,是孫晏如予申越傳的信。”
“孫晏如?”二皇子有些迷惑,“是孫蓮英孫公公的子嗣吧?兒臣記得,孫晏如曾去江南傳達父皇口諭,申越該是認出他來才是。”
楚帝命孫晏如傳信,顯然是早早有意傳訊於李時安與元瑤,令她二人莫要憂心。誰能料到這一向聰慧的申越竟未能認出孫晏如,這才惹出後續的麻煩。隻是現下的境況僅用誤會來解釋實在蒼白,淑貴妃深知,陛下與林盡染定然別有目的。
“可惜,這位申護衛彼時未能識辨出孫晏如的音容,倒是令李時安好一陣心急。”淑貴妃難得展顏媚笑,稍稍一頓後,幽幽道,“這場戲唱得實在逼真,本宮險些也被蒙騙。”
“無妨,兒臣還有個法子,能嚐試逼他現身。”二皇子將盞中茶水一飲而盡,又重重擲於平幾上,放聲一笑。
“許禦史,突厥王子是何人生擒,無須我等多言。當下,外邦王子告發我楚國禦史貪墨,嗬,未免貽笑大方!”
人群之中響起一陣輕蔑之聲,可又實實在在確是這個道理,引得周遭的學子連連附和。
楊湜綰彼時未在長安,林盡染生擒突厥王子之事也偶有耳聞,可敵國王子既有告發之舉,應也不是空穴來風,遂問向元瑤,“許禦史說這五百金一事,可能坐實?”
“突厥使團的確送過夫君五百金。”元瑤微微點了點頭,“時安早前與我提過一二,可她似乎未放在心上。”
“至元瑤今日出門前,禦史台可否命人前去林府傳喚管家?”
“未有。”
楊湜綰聞言,頓時眼眸微垂,鳳眼眯得狹長,思忖片刻後方道,“林府是陛下所賜,且府中管家可作林禦史受賄的人證,陛下安能不知這五百金一事?連林夫人都未將此事放在心上,想來已有應對之策。眼下,許禦史興許會煽動學子前往林府討要管家,元瑤還是得先迴去通知林夫人,好提前應對。”
許禦史大庭廣眾之下,談論還未坐實罪名的案子,恐是為動搖這些學子的心誌。畢竟人言可畏,楊湜綰雖不懂朝堂之事,可往返香水鋪子,聽各府官眷閑敘攀扯,倒也耳濡目染了些。
禦史大夫沈灝不過三五年就得致仕,禦史台當下兩位治書侍禦史,當屬林盡染接任的唿聲最盛。眼下他身陷囹圄,且謠言幾是漫天飛。許禦史若借勢踩上一腳,也不足為怪。
元瑤經楊湜綰這般提醒,似是有些明悟,今日眾位學子圍堵禦史台,興許是相約而來,隻為替林盡染求情,但時機是否過於巧合?
昨日銓選大考將將結束,與此同時,突厥王子又適時地狀告林盡染貪墨,若接下來許禦史攜領眾位學子前往林府,與管家對質受賄一事。不論是否坐實,林盡染在眾位學子心中的地位多多少少都會動搖。
攬月樓的目的不就是為了削弱林盡染對天下讀書人的影響嗎?再論,圍堵禦史台的學子中若無韋晟這等背後有所依仗的人物,楚帝盛怒之下一並處置,屆時,陛下的聲望如何?而欲謀取前程的學子,難道不會對科考失望嗎?
故而今日學子圍堵禦史台,縱使與皇城僅有一牆之隔,若未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境地,楚帝是萬萬不會出麵調解此事,何況禦史台本就執掌著糾察百官的之責,即便是禦史台本身,也得自查。
如此想來,攬月樓的目標恰恰相反,並非要針對林府名下的產業,而是徑直揪住往事,對林盡染予以重擊。
元瑤闔眼凝思,腦海中稍稍捋了一遍前因後果,片刻後緩緩睜開美眸,禁不住慨歎一聲,“攬月樓這步棋,下得可真是絕妙。”
正因如此,元瑤愈發地堅信李時安所述定然無虛,隻是林盡染究竟有何妙解,眼下他又究竟躲在何處默默窺視。
楊湜綰怔在原地,不敢講話,生生等元瑤開口之後,方才笑語,“看來,元瑤已有決斷。”
“恐怕得借調一下明園的府兵。”
旁側緘默不語的申越擰著眉頭,抱拳低聲道,“元瑤姑娘,明園的府兵雖可借調,但···”
話說到一半,申越抬眸覷向楊湜綰,吞吞吐吐卻也未能將後半句說出口。
畢竟明園的二十名府兵,名義上是護衛林盡染的房產,可終究有看管楊湜綰的這一層深意。
“無妨。我與綰兒同去林府,你且先去明園借調。倘若許昇當真煽動這三百學子一齊去林府,還是早做準備的好。”
元瑤瞧申越的神色,便知他有何心思。那與楊湜綰同行,總不至於多慮。
“是。”
申越抱拳應下,依元瑤的意思,駕著馬車先行前往明園調兵。
且說迴禦史台門前,許昇這番言論引得一片嘩然,爭議不休。
“既然諸位學子認為本禦史無中生有。”許昇當下氣的胡子一抖,拿出方才錄事遞來的狀紙,點著紙上的指印、落款說道,“昨日剛剛簽下的文書,又有落款和突厥王子的指印,難不成本禦史還能作假不成?”
此物一出,頓時令眾位學子不禁黯然,本就是為林禦史求個公道,未曾想他的罪名遠不止殿前失儀這麽簡單。
許昇見嘈雜之聲弱了一些,把文書又遞還給錄事,又忙將腰間略有鬆扯的玉帶提了一提,稍稍整理衣冠,道,“本禦史與諸位學子感同身受,也不願相信林禦史收受賄賂。可禦史台終究身負糾察百官,整肅清廉之責。若根子就是腐壞的,我等又有何顏麵行此權利。故而,無論是誰檢舉告發我禦史言官,禦史台定當一馬當先,以作表率。唯有自身幹淨了,這查腐反貪才能站得住、站得穩。”
‘好個厚顏無恥的許禦史,冠冕堂皇之詞皆被他說了去。言之鑿鑿地相信染之,倒是字字句句都在提染之貪腐。’元瑤秀眉微蹙,心中不禁暗罵。
若是不明所以之人聽罷許昇這番慷慨陳詞,還真當他是個公正無私的禦史。
“許禦史既有自查禦史台之誌,昨日外邦王子地上狀紙,為何至此還未去林府查證?”
元瑤心中不免咯噔一下,果然,這些學子並非全是說情之輩,早前就聽說無論是翰林學子也好,還是其他學子也罷,多數已投入二皇子和三皇子門下。興許,眼前的這群人當中,就夾有兩位皇子門下的學生。
許昇眉頭一攏,中間生生擠出幾道溝壑,喟歎道,“林禦史當下杳無音訊,林府又僅剩他夫人,縱使本禦史有意查探,恐是唐突冒昧,何況尚未能定下他貪墨的罪名。故而本打算將此案壓上幾日,待林禦史出現後,再與他和府上的管家當麵對質。”
“許禦史可是迫於大將軍府的威勢?”
許昇輕聲一笑,當即迴應發問的學子,“如何不懼?本禦史擔憂林夫人愛夫心切,會有糊塗之舉。故而此案自昨日起,刻意秘而不宣。既方才失口道出,眼下這趟林府之行,是非去不可了。還請諸位學子在府外做個見證。韋公子,可否同去?”
韋晟自立於禦史台門前就未曾發言,這也是其祖父的交代。似是木樁一般,雙手交疊在身前,直直地站在那兒,未有爭辯。
“韋府與林禦史尚有幾分淵源,如若開口,怕是有失公允。”韋晟倒也學起太師的模樣,說的雲裏霧裏,話裏話外也未曾說去或者不去。
“令尊是前任禦史大夫,祖父又是當朝太師,韋公子此言可實在過謙。”
許昇可不管韋晟在林府是否會替自己說話,林禦史貪墨五百金一事幾是板上釘釘,還能如何抵賴,縱使韋太師也說不出個‘不’字。可言辭中卻又著重強調一句‘令尊是前任禦史大夫’,這可是在提醒韋晟,令尊是因林盡染告發才進得大理寺,最終落得自裁的下場。
韋晟微微咬緊了牙根,其父死因歸根結底還得歸咎於自己中了攬月樓的圈套,且當初那本賬簿也是攬月樓刻意交予林盡染。如今已知攬月樓的幕後之人裏有二皇子,如何還能將怨氣都算在林盡染身上。
而韋晟的這番神態自然落入許昇的眼中,隻當這小子經這番提醒,終於想起是誰害死了他的父親。
打鐵還需趁熱呐,許昇往下走了幾步台階,身子微微前傾,恭謹道,“某孤木難支,若林禦史當真能洗脫嫌疑,自然是皆大歡喜,可若是林夫人有意阻擾,或是這等消息早已傳迴林府,···”
語音此時一頓,望著韋晟的雙眸,高聲道,“彼時還望韋公子仗義執言。”說罷又是揖手一禮。
元瑤見到此等情狀,垂下眼簾,穩了穩神,予旁側的楊湜綰說道,“我二人先迴林府,也好早做準備。”
同樣是要去林府,她二人必須得趕在許昇之前先到,也好瞧瞧李時安是否真有應對之策。
在一片“我等也要同去”的唿聲中,元瑤與楊湜綰已踏入迴府的路途。
韋晟緩緩抬起手一壓,示意噤聲,又邁上台階兩步,餘光中掃了一眼許昇,頗帶了幾分警告的意味,遂高聲道,“許禦史方才所言不無道理,當下學子眾多,林夫人終究是婦人,我等皆在府外靜候。彼時隻將林府管家喚出來問個清楚,莫要擾了林夫人的清淨。真相還未明朗,還請諸位慎言,莫要汙蔑林府與大將軍府的名聲。”
當下關於林盡染的謠言實在太多,隻怕有心之人借機渾水摸魚。本就是虛無縹緲,硬說得煞有其事。
韋晟嘴上說得公允,然則還是替林盡染說了一句看似公道的公道話。
積善寺寒園內的一汪湖水,清如翡翠,透澈見底。本該是個意境幽涼之所,一時竟鬧熱片刻。
二皇子的身影從湖麵上匆匆掠過,徑直往閣樓而去。
剛推開房門,已見地上零星散落著斑駁的腳印。今日的這番動作自然是二皇子的手筆,未曾想其母妃也這般關注。
“母妃,何故這般匆匆將兒臣召來?”
二皇子的府邸落在永福坊,與永興坊不過是隔上兩條街,自然是會躲在暗處好好瞧瞧熱鬧。可才看到半途,就被母妃的心腹告知在寒園相見。
“這是林盡染設的圈套,不必再費心試探。”淑貴妃抿了一口茶,似是早已預料到一般。
二皇子聞言,微微怔神,頃刻又皺緊眉頭,緊閉房門,問詢道,“母妃可知曉他的行蹤?”
可淑貴妃並未迴應,反問一句,“手腳可還幹淨?”
“兒臣未曾出麵。”二皇子一甩寬鬆的袖袍,施然落座,身子稍稍前傾,迴道,“此事林尚書自是喜聞樂見,同樣有意試探。故而叮囑林夫人約上許、蕭二位夫人同去東市的香水鋪子,約定時辰又適時爽約,元瑤與那楊湜綰恰也出現在禦史台。眼下那數百名學子應已隨許昇前往林府與那管家當眾對質了吧。”
“將明園附近的好手悉數撤走。”
二皇子聽母妃這麽一說,頓時皺起整張臉,問詢道,“為何?明園的府兵極有可能會被元瑤調去護衛林府。縱使未有抽調,再覓良機,同樣可毀去明園內的藏卷。”
“那些藏卷放置在明園的暗室,除非王翮還挖有暗道可直通那座酒窖。”話到此處,淑貴妃的語音突然頓住,長歎一聲,“何況那些僅是謄本,真本仍在博陵郡。”
二皇子皺著眉頭,思忖片刻,隻得頷首應下,“明園的布置,兒臣迴去就撤走。至於藏書閣,兒臣再另覓他法。”
淑貴妃對這兒子一向信賴,行事也算周到,便由他做主不再多言。
母子二人緘默良久,二皇子終歸按捺不住心中的困惑,遂問道,“母妃可知染之設得是何圈套?”
畢竟林盡染消失已有十餘日,宮裏流出的消息總是隻言片語,且真假難辨。淑貴妃與二皇子這才徐徐布局,粗淺試探一番,既隻是試探,又怎能僅憑些許線索揣度林盡染究竟有何目的呢。
淑貴妃稍加思索,搖了搖頭,“林盡染行事的確謹慎。貪墨、通敵這兩條罪名,恐怕他也早已有了應對。”
二皇子唇角勾起一抹笑意,眼底滿是欣賞之色,細呷一口茶,徐徐道,“他向來留有後手。可惜,兒臣這迴始終未能猜到他藏在何處。興許正躲在哪個犄角,看吾等的笑話。”
淑貴妃的眸色深深,瞳孔似是聚焦在眼前的茶盞之上,低聲喃喃道,“大理寺?刑部天牢?皇家別苑?皇宮?亦或是就藏在大將軍府?”
“母妃說的這些地方,兒臣皆已查證,並無他的行蹤。”二皇子騰得升起一絲趣意,頓時玩心大起。這不正是貓抓耗子的遊戲嗎?
“林盡染消失那夜,是孫晏如予申越傳的信。”
“孫晏如?”二皇子有些迷惑,“是孫蓮英孫公公的子嗣吧?兒臣記得,孫晏如曾去江南傳達父皇口諭,申越該是認出他來才是。”
楚帝命孫晏如傳信,顯然是早早有意傳訊於李時安與元瑤,令她二人莫要憂心。誰能料到這一向聰慧的申越竟未能認出孫晏如,這才惹出後續的麻煩。隻是現下的境況僅用誤會來解釋實在蒼白,淑貴妃深知,陛下與林盡染定然別有目的。
“可惜,這位申護衛彼時未能識辨出孫晏如的音容,倒是令李時安好一陣心急。”淑貴妃難得展顏媚笑,稍稍一頓後,幽幽道,“這場戲唱得實在逼真,本宮險些也被蒙騙。”
“無妨,兒臣還有個法子,能嚐試逼他現身。”二皇子將盞中茶水一飲而盡,又重重擲於平幾上,放聲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