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陛下問‘會保全哪位皇子時’起,臣以為陛下與兩位皇子舐犢情深,是父子之情,此為家事,臣不便妄議。”
林盡染的語音幾是平靜到了極點,未起絲毫波瀾,或者說是近似冷酷才更為妥帖。可自古君臣父子,哪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與其迴答此等要命的問題,不若將它推迴去。
楚帝頓時發笑,似是欲言又止地點了點林盡染,良久才道了一句,“太師的神采,你倒是學去七八分。”
“也罷,朕不再難為你。”
楚帝在孫蓮英的攙扶下緩緩坐起身,扶正酒杯後又斟上佳釀,輕飄飄的問道,“聽聞吳蘭亭與時安也算閨中好友,染之就未有想替她求個恩典?”
“陛下會賞嗎?”
“吳蘭亭在芙蓉園內,欲借老二之口,將清風死訊告知林明禮,不曾想一語中的。倒不知她也是個謫仙人,如此能掐會算。”楚帝舉杯示意,旋即又一飲而盡。
林盡染擰著眉頭,脫口問道,“清風的死訊是陛下···”
可剛想說出口的話,又咽了下去,這樁命案是發生在昨夜,陛下縱使有意遣人行兇,今晨再將死訊傳出當也不及···不對,陛下本就會對清風下手。
“朕不過是將清風不生不死的消息,借太師之口,轉述予顧氏,畢竟各府官眷常有議論些京中趣聞,並不稀奇。不曾想,吳蘭亭倒也學了幾分為人處世之道,可終究是欠缺了些火候。”
“陛下料定吳蘭亭會有此舉?”
“朕也並非是謫仙人,不過確有試探之意。”
的確,陛下若是能算到吳蘭亭會在品香會上傳信於兩位皇子,聽來委實駭人了些。
緘默良久,楚帝把玩著手中的杯盞,若有所思地問道,“朕的聖旨裏,僅是命各方協辦婚事,卻未有提及‘賜婚’二字,染之可知是何意?”
吳蘭亭與李時安既是閨中好友,但有所求,定然會竭力相助。這不僅是予吳府和吳蘭亭的退路,同樣是林盡染和李時安為這好友幹涉婚事留有餘地。
依製,楚帝在下了這道聖旨以後,各方早該妥帖辦事才對。可當下,太師還未擬婚書,禮部以協辦吏部銓選為由,也無動靜,其他各辦也皆以或大或小的說辭未予處置。這已是予吳蘭亭充裕的時間,考慮林吳二府間的聯姻,以免日後尋上林盡染。畢竟,誰知他會用什麽伎倆,生生破壞這樁婚事。
然則,吳蘭亭的這張‘一語成讖’的紙條,把自己送進清風命案的漩渦之中。真兇雖死,但紙條上的消息,吳府小姐又是從何得知,本是指向林靖澄為幕後指使,可眼下的吳蘭亭莫非就未有嫌疑?
這張紙條出現的時機太巧,紙條上的信息太重,吳蘭亭對林明禮的試探,已是斷去楚帝暗中留下的唯一退路。
楚帝見林盡染默然不語,隨即命孫蓮英從禦案上取來紙條,將其示於林盡染眼前,“這張紙條,朕可以全當未曾看見。不過,老二和老三日後若借此發難,染之可承受得起包庇兇犯的罪名?”
林盡染眉睫微垂,凝視著紙條,苦澀的一笑。在去城外木屋的途中,他業已明了,吳蘭亭的試探沒錯,將紙條交予兩位皇子也沒錯,唯一錯的就是‘料事如神’地道出清風的死訊。奈何真兇溫良將將自戕,眼下若設法毀去這門親事,兩位皇子和林靖澄皆會憑借他們的手腕將林盡染與吳府打入萬劫不複。
長安城裏哪有堅不可破的盟友,就像未有永恆不變的敵人,僅有等價交換的利益。
殿內陷入一片沉寂。
少頃,林盡染緩緩起身,移步至燈旁,挪開燈罩,執起一旁的銀剪,剪斷已經爆頭的燈芯,漸已明亮、平穩的光明襯得他的麵龐宛若美玉曜光。
“陛下猜想臣可能會幹預吳蘭亭的婚事,就連聖旨都已留有餘地。臣實在不明白,陛下為何會如此寬容?嶽丈究竟是與陛下做甚交易?”林盡染的聲音驟然響起,幾番掙紮之下仍是拋出此問。
楚帝斜睨一眼林盡染的背影,輕笑道,“染之就不曾想,這般聰慧的臣子,難道就不值得朕如此重視?”
“那臣若是再進一步呢?”
“這步棋,並未在朕的預料之中。”
林盡染低低歎了口氣,驀地轉過身來,屈身一禮道,“林明禮與吳府的婚事,臣絕不幹涉。”
楚帝乍然起身,雙手托起林盡染,又拍了拍他的手臂,寬聲道,“吳蘭亭嫁予林明禮,朕定不會讓她委屈。”
“陛下此言還是說予吳尚書聽才更為妥當。”
未多時,孫晏如行色匆匆至安福門,左顧右盼之際,暮色重重之中發現一輛馬車,隨即上前提著嗓子,道,“你可是林府的車夫?”
申越正倚在車門上,稍作休憩,忽傳來一聲問詢,險些被驚嚇到,一個趔趄摔下馬車,又趕忙屈身一禮,“小人是林禦史府上的車夫申越,敢問有何吩咐?”
“申護衛,林禦史今日歇在宮裏,不必等候。”
“昂?”申越起初還未識辨出是何人的聲音,禁不住發出疑惑的聲響,可要再抬頭時,那位公公早已離去,消失在夜色之中,似是從未來過一般。
申越頓感困惑,也不知是誰來傳的話,還有姑爺怎又突然歇在宮中?卻也不容申越想出個因果來,隻得先駕車迴府稟報小姐。
翌日,林盡染依舊未曾迴府。
直至第三日清晨,元瑤再也按捺不住憂思,與李時安將申越喚至正廳內。可莫說是元瑤,連一向心有成算的李時安,也被此等情狀唬得茶飯不思。
“申越,前日夜裏,你可看清那傳話之人的相貌?”
李時安的聲音本就清冷,當下又因擔憂林盡染的安危,平添了幾分審問的意味。
申越頷首揖禮,戰戰兢兢地迴道,“小姐,元瑤姑娘,申越當時低著頭,未曾看到他的容貌。彼時宮裏的太監隻交代了一句姑爺會歇在宮裏,令申越不必再等,可直接迴府,至於旁的一概未說。待申越抬頭時,他已然離去。”
李時安秀眉微蹙,緘默良久,輕聲提點一句,“你先下去吧。還有在府裏,盡管稱元瑤為二夫人。”
“是。”申越低著頭,小步退出正廳。
元瑤現下並未有心思感動李時安的那番話,此時早已心神意亂。這可不比江寧的攬月樓,畢竟她曾是那裏的東家,到底是可以憑著任將軍的名頭耍些威風。可在長安城裏,一個行差踏錯,就是粉身碎骨。
“時安,可有應對之策?”元瑤的素手攥得李時安生疼,興許時下還未能意識,究竟使了多大的手勁。
李時安強忍著疼痛,寬聲道,“莫要自己嚇唬自己,夫君心思靈巧,且有武藝傍身,尋常人傷不到他。”
“可畢竟是在皇宮!”
對啊,畢竟是在皇宮。禁軍可都是好手,縱使林盡染武藝高超,以一敵十,那若是上百,若是上千呢。冷靜!冷靜!切莫自亂陣腳,李時安一遍遍地寬慰自己,林盡染可是上柱國的女婿,此等身份,就算要處置,陛下也該有個交代。
李時安抿著薄唇,佯是鎮定道,“今日我先去尋崔伯伯,他現下與太師同為翰林供奉,興許能探聽到些消息。你先去明園,諸多產業還需你來盯著,莫要出了差錯。”
元瑤幾是得咬破朱唇,思忖片刻後,又是一陣控製不住的失魂落魄。勉強安定心緒,方才點了點螓首,“先依時安的安排。”
可還未等采苓去取來帷帽,元瑤的手指不禁顫抖,藏於身側,緊緊握成拳,急聲道,“若有消息,定要差人來明園告知予我。”
李時安勉強擠出一絲笑意,接過采苓手中的帷帽,柔聲寬慰道,“且寬心,夫君定然無礙。”
望著李時安步履匆匆地出府,元瑤的目色空洞,往日如朱玉靈動的笑容,在這一瞬間光華散盡。可怔神片刻,似是已緩過神來,又小跑進了後院···
“申越,快些,先至聚賢館!”
李時安不複方才的鎮定,若是在元瑤麵前都失了分寸,整個林府怕是都得大亂,當下也顧不得其他,催著申越快些駕車。
離吏部銓考不過僅有數日,崔秉誌現下並未在聚賢館授課,得知消息後,又隻得轉向翰林院。
李時安斂眉垂目,素手攥成一團,抵住下頜,連手腕都有些微不可察地顫抖。
“小姐···”采苓在一旁看得亦是心急如焚,想說些勸慰的話,卻是哽在咽喉。當下自家小姐並非是要一個安慰,而是一個下落,自家姑爺的下落。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這才是最令小姐焦心的。
馬車的速度隻稍稍緩了一些,李時安掀開側簾,見已至翰林院,未等申越停穩車架,就已縱身躍下,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好在多踩了幾步,但也未有站住身形,就已要慌忙地入院。
院外的門丁伸手攔住擅闖之人,高聲問詢,“來者何人?”
“我夫君名喚林盡染,爾等讓開!”李時安的聲音清厲,抬手就要推開攔路的門丁。
“林盡染?林禦史並不在院內。”門丁未有絲毫退讓,並不會為這種名聲所唬住,殊不知是否誆人的。
李時安並未想因身份之事,與他二人多費口舌,旋即肅聲吩咐,“申越,拿下!”
申越終歸是出自北境軍,對付兩個門丁也不過是三兩招就將其製伏,抓著其中一名門丁問道,“崔供奉在哪裏授課?”
“那···那兒···哎喲···”
還未等門丁多說幾句,李時安已順著他指得方向,小跑而去。
‘嘭!’
李時安一把推開房門,屋內幾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可當下也顧不得羞赧,欠身一禮道,“崔先生,恕時安冒犯。可否移步,時安確有要事!”
崔秉誌還未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屋外已是聚滿侍衛,拔出橫刀,直指侵入者。
但他可不會看在李時安是老友之女的份上會有好臉色,頓時氣的吹胡子瞪眼,嗬斥道,“李時安!你這夯貨,老朽當初就是這麽教你規矩的?當此處是你的林府還是大將軍府!翰林院豈容你擅闖!莫說是你,即便你夫君林盡染要進這個屋,都得老老實實地在院外候著!何時這般的不知禮數,出去!”
李時安算是嬌生慣養,幾是從未聽過重話,饒是崔秉誌當初在大將軍府授業,也不曾說過半句不是,縱使聽得幾句粗鄙之詞,多是與其父閑敘時,才會口不擇言。
所幸有帷帽遮麵,李時安那泫然落淚之狀未能為旁人看去。方才崔先生的訓斥也稍稍震懾住她的心神,但仍是強忍著泣聲,顫著聲說道,“時安,請崔伯伯移步······”
未等李時安話音落地,崔秉誌指著院外,幾是咆哮之狀,“出去!”
細細算來,崔秉誌也是李時安的老師,這在長安城裏幾算人所共知之事。不曾想,連老友之女也未有留任何情麵。
可這也並不稀奇,正如他所言,連林盡染都得在院外等候,定得待他授完課之後,方能與其閑敘。
采苓見自家小姐何時受過這等委屈,敢怒卻也不敢言,這位先生的嚴厲,她是知曉的。
“小姐,可要將先生綁出去?”申越在身後低聲問道。
李時安未曾理會,再次欠身一禮,“時···時安在外等候。”說罷,遲怔幾息,隻得不舍地向屋外走去。
可終究是上柱國之女,侍禦史之妻。屋外的侍衛如何敢真對她怎樣,持著橫刀,指著李時安步步後退。
望著李時安柔弱且堅強的身影,似是看到老友那股與生俱來的倔強,崔秉誌眸色微閃,不免有一絲動容。
李時安向來是個識大體,知分寸的姑娘,崔秉誌自詡從未見她如此慌亂。起初的那聲崔先生,尚且證明她還能遵從禮數,可方才這聲崔伯伯,當真是已經突破她最後的心理防線。
崔秉誌似是如鯁在喉,卻又不敢吐露。麵色愈發的有些猙獰,踟躕不前,思忖良久,索性擰著眉頭,沉吟道,“韋晟,去將你祖父請來授課!”
老朽發誓,這是第一次破例,也當是最後一次!
還未等韋晟有所迴應,崔秉誌放下手中的典籍,負手離去。
林盡染的語音幾是平靜到了極點,未起絲毫波瀾,或者說是近似冷酷才更為妥帖。可自古君臣父子,哪是三言兩語便能說清,與其迴答此等要命的問題,不若將它推迴去。
楚帝頓時發笑,似是欲言又止地點了點林盡染,良久才道了一句,“太師的神采,你倒是學去七八分。”
“也罷,朕不再難為你。”
楚帝在孫蓮英的攙扶下緩緩坐起身,扶正酒杯後又斟上佳釀,輕飄飄的問道,“聽聞吳蘭亭與時安也算閨中好友,染之就未有想替她求個恩典?”
“陛下會賞嗎?”
“吳蘭亭在芙蓉園內,欲借老二之口,將清風死訊告知林明禮,不曾想一語中的。倒不知她也是個謫仙人,如此能掐會算。”楚帝舉杯示意,旋即又一飲而盡。
林盡染擰著眉頭,脫口問道,“清風的死訊是陛下···”
可剛想說出口的話,又咽了下去,這樁命案是發生在昨夜,陛下縱使有意遣人行兇,今晨再將死訊傳出當也不及···不對,陛下本就會對清風下手。
“朕不過是將清風不生不死的消息,借太師之口,轉述予顧氏,畢竟各府官眷常有議論些京中趣聞,並不稀奇。不曾想,吳蘭亭倒也學了幾分為人處世之道,可終究是欠缺了些火候。”
“陛下料定吳蘭亭會有此舉?”
“朕也並非是謫仙人,不過確有試探之意。”
的確,陛下若是能算到吳蘭亭會在品香會上傳信於兩位皇子,聽來委實駭人了些。
緘默良久,楚帝把玩著手中的杯盞,若有所思地問道,“朕的聖旨裏,僅是命各方協辦婚事,卻未有提及‘賜婚’二字,染之可知是何意?”
吳蘭亭與李時安既是閨中好友,但有所求,定然會竭力相助。這不僅是予吳府和吳蘭亭的退路,同樣是林盡染和李時安為這好友幹涉婚事留有餘地。
依製,楚帝在下了這道聖旨以後,各方早該妥帖辦事才對。可當下,太師還未擬婚書,禮部以協辦吏部銓選為由,也無動靜,其他各辦也皆以或大或小的說辭未予處置。這已是予吳蘭亭充裕的時間,考慮林吳二府間的聯姻,以免日後尋上林盡染。畢竟,誰知他會用什麽伎倆,生生破壞這樁婚事。
然則,吳蘭亭的這張‘一語成讖’的紙條,把自己送進清風命案的漩渦之中。真兇雖死,但紙條上的消息,吳府小姐又是從何得知,本是指向林靖澄為幕後指使,可眼下的吳蘭亭莫非就未有嫌疑?
這張紙條出現的時機太巧,紙條上的信息太重,吳蘭亭對林明禮的試探,已是斷去楚帝暗中留下的唯一退路。
楚帝見林盡染默然不語,隨即命孫蓮英從禦案上取來紙條,將其示於林盡染眼前,“這張紙條,朕可以全當未曾看見。不過,老二和老三日後若借此發難,染之可承受得起包庇兇犯的罪名?”
林盡染眉睫微垂,凝視著紙條,苦澀的一笑。在去城外木屋的途中,他業已明了,吳蘭亭的試探沒錯,將紙條交予兩位皇子也沒錯,唯一錯的就是‘料事如神’地道出清風的死訊。奈何真兇溫良將將自戕,眼下若設法毀去這門親事,兩位皇子和林靖澄皆會憑借他們的手腕將林盡染與吳府打入萬劫不複。
長安城裏哪有堅不可破的盟友,就像未有永恆不變的敵人,僅有等價交換的利益。
殿內陷入一片沉寂。
少頃,林盡染緩緩起身,移步至燈旁,挪開燈罩,執起一旁的銀剪,剪斷已經爆頭的燈芯,漸已明亮、平穩的光明襯得他的麵龐宛若美玉曜光。
“陛下猜想臣可能會幹預吳蘭亭的婚事,就連聖旨都已留有餘地。臣實在不明白,陛下為何會如此寬容?嶽丈究竟是與陛下做甚交易?”林盡染的聲音驟然響起,幾番掙紮之下仍是拋出此問。
楚帝斜睨一眼林盡染的背影,輕笑道,“染之就不曾想,這般聰慧的臣子,難道就不值得朕如此重視?”
“那臣若是再進一步呢?”
“這步棋,並未在朕的預料之中。”
林盡染低低歎了口氣,驀地轉過身來,屈身一禮道,“林明禮與吳府的婚事,臣絕不幹涉。”
楚帝乍然起身,雙手托起林盡染,又拍了拍他的手臂,寬聲道,“吳蘭亭嫁予林明禮,朕定不會讓她委屈。”
“陛下此言還是說予吳尚書聽才更為妥當。”
未多時,孫晏如行色匆匆至安福門,左顧右盼之際,暮色重重之中發現一輛馬車,隨即上前提著嗓子,道,“你可是林府的車夫?”
申越正倚在車門上,稍作休憩,忽傳來一聲問詢,險些被驚嚇到,一個趔趄摔下馬車,又趕忙屈身一禮,“小人是林禦史府上的車夫申越,敢問有何吩咐?”
“申護衛,林禦史今日歇在宮裏,不必等候。”
“昂?”申越起初還未識辨出是何人的聲音,禁不住發出疑惑的聲響,可要再抬頭時,那位公公早已離去,消失在夜色之中,似是從未來過一般。
申越頓感困惑,也不知是誰來傳的話,還有姑爺怎又突然歇在宮中?卻也不容申越想出個因果來,隻得先駕車迴府稟報小姐。
翌日,林盡染依舊未曾迴府。
直至第三日清晨,元瑤再也按捺不住憂思,與李時安將申越喚至正廳內。可莫說是元瑤,連一向心有成算的李時安,也被此等情狀唬得茶飯不思。
“申越,前日夜裏,你可看清那傳話之人的相貌?”
李時安的聲音本就清冷,當下又因擔憂林盡染的安危,平添了幾分審問的意味。
申越頷首揖禮,戰戰兢兢地迴道,“小姐,元瑤姑娘,申越當時低著頭,未曾看到他的容貌。彼時宮裏的太監隻交代了一句姑爺會歇在宮裏,令申越不必再等,可直接迴府,至於旁的一概未說。待申越抬頭時,他已然離去。”
李時安秀眉微蹙,緘默良久,輕聲提點一句,“你先下去吧。還有在府裏,盡管稱元瑤為二夫人。”
“是。”申越低著頭,小步退出正廳。
元瑤現下並未有心思感動李時安的那番話,此時早已心神意亂。這可不比江寧的攬月樓,畢竟她曾是那裏的東家,到底是可以憑著任將軍的名頭耍些威風。可在長安城裏,一個行差踏錯,就是粉身碎骨。
“時安,可有應對之策?”元瑤的素手攥得李時安生疼,興許時下還未能意識,究竟使了多大的手勁。
李時安強忍著疼痛,寬聲道,“莫要自己嚇唬自己,夫君心思靈巧,且有武藝傍身,尋常人傷不到他。”
“可畢竟是在皇宮!”
對啊,畢竟是在皇宮。禁軍可都是好手,縱使林盡染武藝高超,以一敵十,那若是上百,若是上千呢。冷靜!冷靜!切莫自亂陣腳,李時安一遍遍地寬慰自己,林盡染可是上柱國的女婿,此等身份,就算要處置,陛下也該有個交代。
李時安抿著薄唇,佯是鎮定道,“今日我先去尋崔伯伯,他現下與太師同為翰林供奉,興許能探聽到些消息。你先去明園,諸多產業還需你來盯著,莫要出了差錯。”
元瑤幾是得咬破朱唇,思忖片刻後,又是一陣控製不住的失魂落魄。勉強安定心緒,方才點了點螓首,“先依時安的安排。”
可還未等采苓去取來帷帽,元瑤的手指不禁顫抖,藏於身側,緊緊握成拳,急聲道,“若有消息,定要差人來明園告知予我。”
李時安勉強擠出一絲笑意,接過采苓手中的帷帽,柔聲寬慰道,“且寬心,夫君定然無礙。”
望著李時安步履匆匆地出府,元瑤的目色空洞,往日如朱玉靈動的笑容,在這一瞬間光華散盡。可怔神片刻,似是已緩過神來,又小跑進了後院···
“申越,快些,先至聚賢館!”
李時安不複方才的鎮定,若是在元瑤麵前都失了分寸,整個林府怕是都得大亂,當下也顧不得其他,催著申越快些駕車。
離吏部銓考不過僅有數日,崔秉誌現下並未在聚賢館授課,得知消息後,又隻得轉向翰林院。
李時安斂眉垂目,素手攥成一團,抵住下頜,連手腕都有些微不可察地顫抖。
“小姐···”采苓在一旁看得亦是心急如焚,想說些勸慰的話,卻是哽在咽喉。當下自家小姐並非是要一個安慰,而是一個下落,自家姑爺的下落。生死未卜,下落不明,這才是最令小姐焦心的。
馬車的速度隻稍稍緩了一些,李時安掀開側簾,見已至翰林院,未等申越停穩車架,就已縱身躍下,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好在多踩了幾步,但也未有站住身形,就已要慌忙地入院。
院外的門丁伸手攔住擅闖之人,高聲問詢,“來者何人?”
“我夫君名喚林盡染,爾等讓開!”李時安的聲音清厲,抬手就要推開攔路的門丁。
“林盡染?林禦史並不在院內。”門丁未有絲毫退讓,並不會為這種名聲所唬住,殊不知是否誆人的。
李時安並未想因身份之事,與他二人多費口舌,旋即肅聲吩咐,“申越,拿下!”
申越終歸是出自北境軍,對付兩個門丁也不過是三兩招就將其製伏,抓著其中一名門丁問道,“崔供奉在哪裏授課?”
“那···那兒···哎喲···”
還未等門丁多說幾句,李時安已順著他指得方向,小跑而去。
‘嘭!’
李時安一把推開房門,屋內幾是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她身上,可當下也顧不得羞赧,欠身一禮道,“崔先生,恕時安冒犯。可否移步,時安確有要事!”
崔秉誌還未從震驚中緩過神來,屋外已是聚滿侍衛,拔出橫刀,直指侵入者。
但他可不會看在李時安是老友之女的份上會有好臉色,頓時氣的吹胡子瞪眼,嗬斥道,“李時安!你這夯貨,老朽當初就是這麽教你規矩的?當此處是你的林府還是大將軍府!翰林院豈容你擅闖!莫說是你,即便你夫君林盡染要進這個屋,都得老老實實地在院外候著!何時這般的不知禮數,出去!”
李時安算是嬌生慣養,幾是從未聽過重話,饒是崔秉誌當初在大將軍府授業,也不曾說過半句不是,縱使聽得幾句粗鄙之詞,多是與其父閑敘時,才會口不擇言。
所幸有帷帽遮麵,李時安那泫然落淚之狀未能為旁人看去。方才崔先生的訓斥也稍稍震懾住她的心神,但仍是強忍著泣聲,顫著聲說道,“時安,請崔伯伯移步······”
未等李時安話音落地,崔秉誌指著院外,幾是咆哮之狀,“出去!”
細細算來,崔秉誌也是李時安的老師,這在長安城裏幾算人所共知之事。不曾想,連老友之女也未有留任何情麵。
可這也並不稀奇,正如他所言,連林盡染都得在院外等候,定得待他授完課之後,方能與其閑敘。
采苓見自家小姐何時受過這等委屈,敢怒卻也不敢言,這位先生的嚴厲,她是知曉的。
“小姐,可要將先生綁出去?”申越在身後低聲問道。
李時安未曾理會,再次欠身一禮,“時···時安在外等候。”說罷,遲怔幾息,隻得不舍地向屋外走去。
可終究是上柱國之女,侍禦史之妻。屋外的侍衛如何敢真對她怎樣,持著橫刀,指著李時安步步後退。
望著李時安柔弱且堅強的身影,似是看到老友那股與生俱來的倔強,崔秉誌眸色微閃,不免有一絲動容。
李時安向來是個識大體,知分寸的姑娘,崔秉誌自詡從未見她如此慌亂。起初的那聲崔先生,尚且證明她還能遵從禮數,可方才這聲崔伯伯,當真是已經突破她最後的心理防線。
崔秉誌似是如鯁在喉,卻又不敢吐露。麵色愈發的有些猙獰,踟躕不前,思忖良久,索性擰著眉頭,沉吟道,“韋晟,去將你祖父請來授課!”
老朽發誓,這是第一次破例,也當是最後一次!
還未等韋晟有所迴應,崔秉誌放下手中的典籍,負手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