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安深知吳蘭亭的脾性。譬如今日之事,此舉雖說是兵行險著,但吳蘭亭確也盡量做到了不損各方顏麵,算得上行事周密。
這自然與她那吏部尚書的祖父有關,畢竟吏部執掌天下文官的評核績考、升降考課、任免調動等諸多事宜。與各方的走動更是緊密,人情往來那自不必說。此等條件下,吳蘭亭總歸會耳濡目染些,心思靈活卻又不失周全,但本性還是純良的。
隻不過此計恐會引起尚書令府雞犬不寧,若僅為搏一絲退婚的機會,怕是會落個‘忤逆’、‘惡毒’的名聲。可畢竟出生這等門戶,就已喪失自主擇婿的權力,與其說是‘人’,倒不如說是個貼有價簽的交易品。但《詩經》中描述的那般自由婚戀,又實在是令吳蘭亭心馳神往。此次重陽詩會,正是她掙脫枷鎖,打破桎梏的最後希冀,眼下也隻能不擇手段的放手一搏。
“姐姐認為我該不該嫁?”
吳蘭亭止住哭音,淚眼婆娑地望向李時安,這番發泄後,神誌倒是更為清明,現下反倒是有些動搖。
李時安心疼她時下的柔弱無助,用絲絹拭去她眼角的淚水,微笑道,“婚姻大事關乎女子一生,卻又不能自己做主,時安也覺得甚為不公。夜裏輾轉難眠之際,時安與妹妹的想法一般無二,若將來的夫婿不甚如意,當也寧死不嫁。”
吳蘭亭的眸色一亮,似是覓到知音,“姐姐也曾如此想過?”
“可時安終究是順從父親的意思,嫁予染之。故而,時安並未有何金玉良言。不過,尚書令府還未行納征,尚有抉擇的餘地。若染之與時安能幫得上一二,妹妹但有所求,我夫婦二人定然不會推辭。”
‘的確,姐姐與林禦史是兩情相悅,又有上柱國親自求陛下賜婚,和自己這樁婚事終歸不同。莫非我也得賭上一賭不成?’吳蘭亭如是想到,思緒倒更為紛亂。
可當下也別無選擇,吳蘭亭隻得認命道,“也罷,既書童的死訊已傳出,妹妹隻能靜待林府大公子如何處置。”
彼時,芙蓉園終歸寂靜。
林明禮生生熬走那些心懷不軌的世家公子,立於石橋旁側,宛若守橋的石像,怔怔望著對岸出神。
然則,園外有兩位皇子留下的侍衛,園內雖說僅是些打雜的下人,可抵擋些紈絝子弟也不難,唯恐是要拿些身份說事。林明禮幾番斟酌,仍是自願留下來看護這些女眷。
元瑤與楊湜綰早已注意到對岸的林明禮,命人幾番規勸,依舊未能令他先行離去。打聽之下方才知曉,這位竟是尚書令府的大公子。
“那位林公子可是等候綰兒許久。”
楊湜綰這陣子與元瑤相處的很是融洽,互相打趣也是常有的。不過當下仍是出於女子本能的羞赧,嗔笑道,“元瑤這般天香國色,林公子怕是在等你。”
“夫君自然會在家中等我。”
元瑤算是在偷換概念,此林公子又非彼林公子,隨即輕輕推了一把楊湜綰,道,“快去與他道聲謝,我等好早些迴去。”
楊湜綰鳳眸一白,沒好氣地輕聲道,“你這狐狸精,天天念叨林禦史,就這般急不可耐地要迴去見心上人。”
這幾日是歇在明園,前陣子又是朝出暮歸,鮮有見到林盡染,難得將諸事了結,元瑤自然想早些迴去。見已被戳破心思,元瑤也未有惱意,隻揮揮手催她快些過去。
楊湜綰未有扭捏,隻戴上麵紗,提起裙擺,款步姍姍地邁過石橋。
林明禮不曾想對岸會有女子過來,見她體態婀娜,步步生蓮,一時間怔住神,呆滯在原地。
楊湜綰距林明禮僅三步之遙,頓時止步,隨即施以萬福,“妾身見過林公子。”
若說林明禮未曾見過女子,怕也言過其實。隻是多為伺候的下人或是僅有匆匆一瞥的青樓姑娘。與楊湜綰這等良家姑娘,不,嚴格來說該稱夫人才對,還是頭一遭對話,頓時不該如何自處。
林明禮緩過神時,連作揖的禮數都險些忘卻,所幸慌忙之間又將手勢調換迴來,語音中略有些倉促道,“姑娘···咳···姑娘有禮。”
誰又能想到,尚書令府的大公子,竟險些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楊湜綰強忍著笑意,仍維持不動聲色的模樣,輕聲道謝,“妾身深謝林公子在此看護。”
這迴話音聽得清楚,可林明禮卻又不得不沉淪在她那雙鳳眼之中。眸中那種閱遍繁華三千事,品盡人間煙火色的深邃與寒澈,與她那略帶沙啞與磁性的嗓音宛若天成,未有絲毫違和,予人一種別樣的視聽感受。
林明禮不知已遲怔多少次,隻覺麵頰滾燙,耳根有些發熱,支支吾吾道,“林某···昂,明禮···不不,我······”
說話間,手指不自覺的亂指,興許是連他也未曾意識到點向何處,目光直直地落在楊湜綰身上,長久移開不得。
楊湜綰有些慍怒,卻並未掛臉,隻覺林明禮的目光過於赤裸,雖未含輕薄之意,但那種眼神,澄澈中帶了一絲欣賞?可楊湜綰將它理解為品鑒,似是從未見過這般的珍品,故而產生一絲好奇和探求的欲望。
誠然,楊湜綰與這位林府的大公子素昧平生,可他的名聲倒也聽得幾分,一方麵有元瑤在替林盡染打探,其次,林吳二府的親事早已傳遍,商戶之間也常有私下議論。聽說是有斷袖之癖,如此竟還要與吳府小姐成親,當真是鮮廉寡恥,如此想來,成見更深。
“再次深謝。林公子若無他事,妾身先行告辭。”
楊湜綰本就是出於禮貌,特地道聲謝而已,可未曾想將自己當做擺件任由他欣賞。說罷,欠身一禮就要離去。
“姑娘且慢。”林明禮聽她語音有些微冷,頓感唐突冒昧,深揖一禮,以致歉意,訕然道,“林某孟浪,還請見諒。在下絕無輕薄之意。”
“不過是萍水相逢。”楊湜綰並未聽他多言,隻留下這一句話就已邁開步子離去。
林明禮扭捏片刻,壯著膽子,上前兩小步,仰首望著石橋上的楊湜綰,高聲問道,“敢問姑娘芳名?”
楊湜綰身形一怔,隻愣了兩息,又步履匆匆地下了石橋,口中喃喃自語,“還說未有輕薄之意。”
對岸的元瑤看了熱鬧,還未等楊湜綰近身,替她迴應,“她叫楊湜綰,公子可記好了?”說罷又是幾聲媚笑。
楊湜綰見狀,臊紅著臉,扽了扽元瑤的衣袖,嗔怪道,“說予他作甚?”
“能讓林大公子險些追上來問芳名的,綰兒還是頭一個。”元瑤笑臉盈盈地挽上楊湜綰的藕臂,調笑道,“看來你二人相談甚歡。雖說他現下已有親事,不若予他做妾如何?”
“那我還不如去靜心庵當個女和尚。”楊湜綰翻了翻白眼,一麵說起林明禮與她相見時是何等情狀,一麵往芙蓉園外而去。
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
林明禮望著楊湜綰的倩影怔怔出神,她不同於其他女子,無論是眼神還是聲音,諸如娘親、府中侍女、還有安樂居的姑娘,都未能像楊湜綰這般,令他如此清晰的銘記這雙鳳眼、這副嗓音。
‘不過是萍水相逢’,林明禮的耳畔不斷地迴響起楊湜綰的這句話。不知為何,除卻家人與林盡染之外,還有人能令他的心湖泛起漣漪。
“楊湜綰···”林明禮口中不斷地念叨這個名字,弟弟不就是想促成自己與她之間的姻緣嗎?或許是對楊湜綰這個名字太過熟稔,又或是她與林盡染有些淵源的緣故,否則方才又怎會如此。想到此處,林明禮不禁一聲喟歎,默默轉身離去。
日色漸晚,暮霞褪盡。
文英殿內燈火如晝,楚帝端坐在禦榻上品讀林盡染的那冊詩集,時而兩道濃密清晰的眉向中心一攢,時而又舒展麵容,會心一笑。
孫蓮英在一旁躬身問詢,“陛下還未用晚膳,奴才可要先備些?”
但楚帝的心思幾是集中在那冊詩集上,並未予他任何反應。孫蓮英隻得在一旁又輕聲喚著‘陛下?陛下?’
“什麽時辰了?”
“迴陛下,已近戌時。”
楚帝稍稍點頭,可目光仍在手中的詩集上,沉吟道,“那就再等等。”
隻話音剛落地,又抬首望向孫蓮英,“先備著吧,算著時辰也該來了。”
“誰該來了?”
孫蓮英聞言怔忡。早些時候,這京都府尹剛剛來過,迴稟城外命案,可至此也未有宣召,哪還有人會在此時進宮。可知遲疑片刻又驀地恍然,當下能不聽宣召就能進文英殿的,除了林禦史這位爺還能有誰,旋即屈身告退,準備晚膳。
楚帝不再理會,隻將目光又移至詩集上,低聲吟誦。
未多時,林盡染果真行色匆匆地踏進文英殿。與尋常不同,今夜可不等孫蓮英通傳就已火急火燎地入殿。
“臣,拜見陛下。”
楚帝嘴角微不可察的勾起一抹弧度,也不知是因為猜對林盡染會來,還是說品讀到詩集中的佳句。
“起身,一同用膳吧。”
杜子騰既將這樁命案通稟楚帝,自然是早早得了密旨。方才在與那明月居的掌櫃閑敘後,杜子騰就將進宮一事告知予他。林盡染自然是心領神會,馬不停蹄地就往宮裏趕。
楚帝隻吃了一口菜肴就已放下玉箸,直接將話題帶入重點,“染之認為,林明禮身旁的書童是何人所害?”
“不該是林尚書最有嫌疑嗎?”
林盡染見楚帝已動筷,也就不再拘束,今日東奔西跑,實在疲累,趁此時機趕緊吃上幾口。
“你且說說。”
林盡染坦然地迎視楚帝的眼睛,“林明禮與其書童的流言不止,眼下又與吳府的婚事將近,若不盡早除去‘禍害’,於這位大公子的名聲有百害而無一利;其二,林明禮當下禁足府中,而清風又被他安頓在城外,而此等命案若要傳進林明禮的耳朵裏,依林尚書的手段,怕是得要大婚之後,此等良機,林尚書又怎會放過。”
楚帝板著臉,擰著眉頭說道,“你又何必敷衍朕呢。”
“臣隻是做了絕大多數人應當有的判斷。”
“若再細細推敲呢?”楚帝低垂下眼簾,眸中的神情有些複雜。
林盡染餘光看向孫蓮英,徐徐挪動身子下榻,起身站在他旁側。
此舉倒是令楚帝和孫蓮英頓時摸不著頭腦。
林盡染的嘴唇翕動,神色淡然道,“細細推敲下,臣以為是陛下指使人殺害清風。”
果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孫蓮英聞言頓時身子一軟,踉蹌下險些摔倒,林盡染見狀趕忙將他扶穩,好生勸道,“孫公公還得再磨練磨練。”
孫蓮英的五官幾乎擰巴到一塊兒,趕忙伏地一拜,“奴才還是在殿外伺候吧,林禦史這話聽來實在駭人。”
“不過是個書童,朕殺就殺了。你這奴才,確如染之所言,是該好好磨練。”
楚帝未有辯駁,直直地將此命案攬的自己身上,又抬手示意林盡染坐下,“這可有何說辭?”
“陛下既與林明禮有些淵源,當和林尚書有一般心思。且還得加上一條,這樁命案若未能深究到底,兇犯就隻能是林尚書指使,此舉未損陛下分毫聲譽。”
“聽來的確有幾分道理。”
孫蓮英跪在一旁,縮了縮脖子,打了個激靈。心中暗忖,如此聽來這書童之死似乎又與陛下並無幹係?可轉念一想,即便有關係又如何,‘君要臣死,不敢不死’的道理還不明白嗎?何況又僅是個小小的書童。
“起來吧。”楚帝斜睨一眼孫蓮英,沒好氣地示意他退到一旁。
林盡染莞爾一笑,現下又將先前所述推翻,“但清風違犯宵禁禁令在先,陛下大可令巡防營衛隊將其杖殺,何須留他性命。”
清風進城,甚至到務本坊的消息,說未曾進陛下的耳目,林盡染是萬萬不信,若要殺清風,大可尋個光明正大的由頭,無須多此一舉。若是在林明禮之事上,楚帝與林靖澄的目的儼然別無二致。
楚帝抿嘴一笑,執起酒杯一飲而盡,“興許朕就是想讓林卿親自動手呢?”
這自然與她那吏部尚書的祖父有關,畢竟吏部執掌天下文官的評核績考、升降考課、任免調動等諸多事宜。與各方的走動更是緊密,人情往來那自不必說。此等條件下,吳蘭亭總歸會耳濡目染些,心思靈活卻又不失周全,但本性還是純良的。
隻不過此計恐會引起尚書令府雞犬不寧,若僅為搏一絲退婚的機會,怕是會落個‘忤逆’、‘惡毒’的名聲。可畢竟出生這等門戶,就已喪失自主擇婿的權力,與其說是‘人’,倒不如說是個貼有價簽的交易品。但《詩經》中描述的那般自由婚戀,又實在是令吳蘭亭心馳神往。此次重陽詩會,正是她掙脫枷鎖,打破桎梏的最後希冀,眼下也隻能不擇手段的放手一搏。
“姐姐認為我該不該嫁?”
吳蘭亭止住哭音,淚眼婆娑地望向李時安,這番發泄後,神誌倒是更為清明,現下反倒是有些動搖。
李時安心疼她時下的柔弱無助,用絲絹拭去她眼角的淚水,微笑道,“婚姻大事關乎女子一生,卻又不能自己做主,時安也覺得甚為不公。夜裏輾轉難眠之際,時安與妹妹的想法一般無二,若將來的夫婿不甚如意,當也寧死不嫁。”
吳蘭亭的眸色一亮,似是覓到知音,“姐姐也曾如此想過?”
“可時安終究是順從父親的意思,嫁予染之。故而,時安並未有何金玉良言。不過,尚書令府還未行納征,尚有抉擇的餘地。若染之與時安能幫得上一二,妹妹但有所求,我夫婦二人定然不會推辭。”
‘的確,姐姐與林禦史是兩情相悅,又有上柱國親自求陛下賜婚,和自己這樁婚事終歸不同。莫非我也得賭上一賭不成?’吳蘭亭如是想到,思緒倒更為紛亂。
可當下也別無選擇,吳蘭亭隻得認命道,“也罷,既書童的死訊已傳出,妹妹隻能靜待林府大公子如何處置。”
彼時,芙蓉園終歸寂靜。
林明禮生生熬走那些心懷不軌的世家公子,立於石橋旁側,宛若守橋的石像,怔怔望著對岸出神。
然則,園外有兩位皇子留下的侍衛,園內雖說僅是些打雜的下人,可抵擋些紈絝子弟也不難,唯恐是要拿些身份說事。林明禮幾番斟酌,仍是自願留下來看護這些女眷。
元瑤與楊湜綰早已注意到對岸的林明禮,命人幾番規勸,依舊未能令他先行離去。打聽之下方才知曉,這位竟是尚書令府的大公子。
“那位林公子可是等候綰兒許久。”
楊湜綰這陣子與元瑤相處的很是融洽,互相打趣也是常有的。不過當下仍是出於女子本能的羞赧,嗔笑道,“元瑤這般天香國色,林公子怕是在等你。”
“夫君自然會在家中等我。”
元瑤算是在偷換概念,此林公子又非彼林公子,隨即輕輕推了一把楊湜綰,道,“快去與他道聲謝,我等好早些迴去。”
楊湜綰鳳眸一白,沒好氣地輕聲道,“你這狐狸精,天天念叨林禦史,就這般急不可耐地要迴去見心上人。”
這幾日是歇在明園,前陣子又是朝出暮歸,鮮有見到林盡染,難得將諸事了結,元瑤自然想早些迴去。見已被戳破心思,元瑤也未有惱意,隻揮揮手催她快些過去。
楊湜綰未有扭捏,隻戴上麵紗,提起裙擺,款步姍姍地邁過石橋。
林明禮不曾想對岸會有女子過來,見她體態婀娜,步步生蓮,一時間怔住神,呆滯在原地。
楊湜綰距林明禮僅三步之遙,頓時止步,隨即施以萬福,“妾身見過林公子。”
若說林明禮未曾見過女子,怕也言過其實。隻是多為伺候的下人或是僅有匆匆一瞥的青樓姑娘。與楊湜綰這等良家姑娘,不,嚴格來說該稱夫人才對,還是頭一遭對話,頓時不該如何自處。
林明禮緩過神時,連作揖的禮數都險些忘卻,所幸慌忙之間又將手勢調換迴來,語音中略有些倉促道,“姑娘···咳···姑娘有禮。”
誰又能想到,尚書令府的大公子,竟險些被自己的口水嗆到。
楊湜綰強忍著笑意,仍維持不動聲色的模樣,輕聲道謝,“妾身深謝林公子在此看護。”
這迴話音聽得清楚,可林明禮卻又不得不沉淪在她那雙鳳眼之中。眸中那種閱遍繁華三千事,品盡人間煙火色的深邃與寒澈,與她那略帶沙啞與磁性的嗓音宛若天成,未有絲毫違和,予人一種別樣的視聽感受。
林明禮不知已遲怔多少次,隻覺麵頰滾燙,耳根有些發熱,支支吾吾道,“林某···昂,明禮···不不,我······”
說話間,手指不自覺的亂指,興許是連他也未曾意識到點向何處,目光直直地落在楊湜綰身上,長久移開不得。
楊湜綰有些慍怒,卻並未掛臉,隻覺林明禮的目光過於赤裸,雖未含輕薄之意,但那種眼神,澄澈中帶了一絲欣賞?可楊湜綰將它理解為品鑒,似是從未見過這般的珍品,故而產生一絲好奇和探求的欲望。
誠然,楊湜綰與這位林府的大公子素昧平生,可他的名聲倒也聽得幾分,一方麵有元瑤在替林盡染打探,其次,林吳二府的親事早已傳遍,商戶之間也常有私下議論。聽說是有斷袖之癖,如此竟還要與吳府小姐成親,當真是鮮廉寡恥,如此想來,成見更深。
“再次深謝。林公子若無他事,妾身先行告辭。”
楊湜綰本就是出於禮貌,特地道聲謝而已,可未曾想將自己當做擺件任由他欣賞。說罷,欠身一禮就要離去。
“姑娘且慢。”林明禮聽她語音有些微冷,頓感唐突冒昧,深揖一禮,以致歉意,訕然道,“林某孟浪,還請見諒。在下絕無輕薄之意。”
“不過是萍水相逢。”楊湜綰並未聽他多言,隻留下這一句話就已邁開步子離去。
林明禮扭捏片刻,壯著膽子,上前兩小步,仰首望著石橋上的楊湜綰,高聲問道,“敢問姑娘芳名?”
楊湜綰身形一怔,隻愣了兩息,又步履匆匆地下了石橋,口中喃喃自語,“還說未有輕薄之意。”
對岸的元瑤看了熱鬧,還未等楊湜綰近身,替她迴應,“她叫楊湜綰,公子可記好了?”說罷又是幾聲媚笑。
楊湜綰見狀,臊紅著臉,扽了扽元瑤的衣袖,嗔怪道,“說予他作甚?”
“能讓林大公子險些追上來問芳名的,綰兒還是頭一個。”元瑤笑臉盈盈地挽上楊湜綰的藕臂,調笑道,“看來你二人相談甚歡。雖說他現下已有親事,不若予他做妾如何?”
“那我還不如去靜心庵當個女和尚。”楊湜綰翻了翻白眼,一麵說起林明禮與她相見時是何等情狀,一麵往芙蓉園外而去。
風乍起,吹皺一池秋水。
林明禮望著楊湜綰的倩影怔怔出神,她不同於其他女子,無論是眼神還是聲音,諸如娘親、府中侍女、還有安樂居的姑娘,都未能像楊湜綰這般,令他如此清晰的銘記這雙鳳眼、這副嗓音。
‘不過是萍水相逢’,林明禮的耳畔不斷地迴響起楊湜綰的這句話。不知為何,除卻家人與林盡染之外,還有人能令他的心湖泛起漣漪。
“楊湜綰···”林明禮口中不斷地念叨這個名字,弟弟不就是想促成自己與她之間的姻緣嗎?或許是對楊湜綰這個名字太過熟稔,又或是她與林盡染有些淵源的緣故,否則方才又怎會如此。想到此處,林明禮不禁一聲喟歎,默默轉身離去。
日色漸晚,暮霞褪盡。
文英殿內燈火如晝,楚帝端坐在禦榻上品讀林盡染的那冊詩集,時而兩道濃密清晰的眉向中心一攢,時而又舒展麵容,會心一笑。
孫蓮英在一旁躬身問詢,“陛下還未用晚膳,奴才可要先備些?”
但楚帝的心思幾是集中在那冊詩集上,並未予他任何反應。孫蓮英隻得在一旁又輕聲喚著‘陛下?陛下?’
“什麽時辰了?”
“迴陛下,已近戌時。”
楚帝稍稍點頭,可目光仍在手中的詩集上,沉吟道,“那就再等等。”
隻話音剛落地,又抬首望向孫蓮英,“先備著吧,算著時辰也該來了。”
“誰該來了?”
孫蓮英聞言怔忡。早些時候,這京都府尹剛剛來過,迴稟城外命案,可至此也未有宣召,哪還有人會在此時進宮。可知遲疑片刻又驀地恍然,當下能不聽宣召就能進文英殿的,除了林禦史這位爺還能有誰,旋即屈身告退,準備晚膳。
楚帝不再理會,隻將目光又移至詩集上,低聲吟誦。
未多時,林盡染果真行色匆匆地踏進文英殿。與尋常不同,今夜可不等孫蓮英通傳就已火急火燎地入殿。
“臣,拜見陛下。”
楚帝嘴角微不可察的勾起一抹弧度,也不知是因為猜對林盡染會來,還是說品讀到詩集中的佳句。
“起身,一同用膳吧。”
杜子騰既將這樁命案通稟楚帝,自然是早早得了密旨。方才在與那明月居的掌櫃閑敘後,杜子騰就將進宮一事告知予他。林盡染自然是心領神會,馬不停蹄地就往宮裏趕。
楚帝隻吃了一口菜肴就已放下玉箸,直接將話題帶入重點,“染之認為,林明禮身旁的書童是何人所害?”
“不該是林尚書最有嫌疑嗎?”
林盡染見楚帝已動筷,也就不再拘束,今日東奔西跑,實在疲累,趁此時機趕緊吃上幾口。
“你且說說。”
林盡染坦然地迎視楚帝的眼睛,“林明禮與其書童的流言不止,眼下又與吳府的婚事將近,若不盡早除去‘禍害’,於這位大公子的名聲有百害而無一利;其二,林明禮當下禁足府中,而清風又被他安頓在城外,而此等命案若要傳進林明禮的耳朵裏,依林尚書的手段,怕是得要大婚之後,此等良機,林尚書又怎會放過。”
楚帝板著臉,擰著眉頭說道,“你又何必敷衍朕呢。”
“臣隻是做了絕大多數人應當有的判斷。”
“若再細細推敲呢?”楚帝低垂下眼簾,眸中的神情有些複雜。
林盡染餘光看向孫蓮英,徐徐挪動身子下榻,起身站在他旁側。
此舉倒是令楚帝和孫蓮英頓時摸不著頭腦。
林盡染的嘴唇翕動,神色淡然道,“細細推敲下,臣以為是陛下指使人殺害清風。”
果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孫蓮英聞言頓時身子一軟,踉蹌下險些摔倒,林盡染見狀趕忙將他扶穩,好生勸道,“孫公公還得再磨練磨練。”
孫蓮英的五官幾乎擰巴到一塊兒,趕忙伏地一拜,“奴才還是在殿外伺候吧,林禦史這話聽來實在駭人。”
“不過是個書童,朕殺就殺了。你這奴才,確如染之所言,是該好好磨練。”
楚帝未有辯駁,直直地將此命案攬的自己身上,又抬手示意林盡染坐下,“這可有何說辭?”
“陛下既與林明禮有些淵源,當和林尚書有一般心思。且還得加上一條,這樁命案若未能深究到底,兇犯就隻能是林尚書指使,此舉未損陛下分毫聲譽。”
“聽來的確有幾分道理。”
孫蓮英跪在一旁,縮了縮脖子,打了個激靈。心中暗忖,如此聽來這書童之死似乎又與陛下並無幹係?可轉念一想,即便有關係又如何,‘君要臣死,不敢不死’的道理還不明白嗎?何況又僅是個小小的書童。
“起來吧。”楚帝斜睨一眼孫蓮英,沒好氣地示意他退到一旁。
林盡染莞爾一笑,現下又將先前所述推翻,“但清風違犯宵禁禁令在先,陛下大可令巡防營衛隊將其杖殺,何須留他性命。”
清風進城,甚至到務本坊的消息,說未曾進陛下的耳目,林盡染是萬萬不信,若要殺清風,大可尋個光明正大的由頭,無須多此一舉。若是在林明禮之事上,楚帝與林靖澄的目的儼然別無二致。
楚帝抿嘴一笑,執起酒杯一飲而盡,“興許朕就是想讓林卿親自動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