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近未時末,詩會將散,林盡染正與眾人寒暄。
采苓施施然踱步而來,欠身一禮,低聲道,“姑爺,吳府小姐約夫人一同迴府,元瑤姑娘要與楊夫人先迴明園。姑爺隻能與申越一同迴去。”
林盡染隻遲疑片刻,在采苓耳邊低語幾句,旋即又點頭迴應,“無妨。今夜我會晚些迴來,讓時安不必等我。”
采苓看似有些惶然,但仍是應承下,小步快跑至西岸。
一旁的三皇子側耳聽得林盡染與府中侍女的對話,拱了拱他的胳膊,禁不住調笑道,“染之今夜還要去哪兒快活?是安樂居還是攬月樓?”
林明禮倒未將命案放在心上,莫說是他,即便是其他各府的公子和翰林學子,也未有記掛。命案?府衙最不缺的就是命案,若不與自身息息相關,誰又會關心長安城裏死了何人?至於杜府尹親自來請,誰不知府尹與林禦史有私交,且林禦史又有用指印查案的手段。故而,剛與三皇子迴園時,眾人也未曾問起,若真是甚了不得的人物,不必他們說,翌日就能傳遍長安。
說迴正題,林明禮聽三皇子問起林盡染今夜的行蹤,不免有些意動。畢竟其父說的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日,未至宵禁前,便還有時辰能與他閑敘攀談。方才也未能說上幾句,不是被其他學子打岔,就是他與兩位供奉和殿下聊的起勁。
“三殿下盡會打趣。晚些時候還得去趟京都府衙,還不知何時能迴府。”
“方才在城外···”三皇子頓覺不妥,閃爍其詞,瞥了一眼林明禮,趕忙揭過話題,“還是忙正事要緊。染之既要去京都府衙,還是早些去為好,莫要耽擱時辰。”
“老三說的是,此處還有楊夫人善後,吾會留下些親衛在園外守護,染之且寬心。”二皇子行至林盡染旁側,輕聲寬慰。
今日詩會也未出現紕漏,除卻中途城外這樁命案,林盡染應杜子騰之邀出城走了一遭,園內的集會辦得很是順遂。可詩會與品香會散後,難保有哪家的公子起了歹心,騷擾西岸的楊湜綰與元瑤。畢竟名義上而言,她二人皆還算不上林府的女眷,且園內侍奉的下人也無戰力。
二皇子聽林盡染說晚些時候去趟京都府衙,許是為在此替楊湜綰與元瑤站台,以免她二人被人騷擾。
林盡染淡然一笑,倒是確有此意。不過若尋常家的公子想去調戲元瑤,怕也得問過她手中那柄軟劍,雖未曾見她顯現身手,但手持利器,對付幾個紈絝,料來也落不了下風。
“也罷,染之先去一趟府衙,在此先行謝過二位殿下。”
林盡染揖手一禮,算是承下這份情。畢竟剛剛可也提醒了三皇子,若是好生利用這則消息,林、吳二府的聯姻之事一成,林靖澄還得感謝兩位皇子。
與韋太師和崔秉誌辭別一番,林盡染行色匆匆地離開芙蓉園。
正主既已離去,詩會也到了散場的時辰,其餘人也未有逗留,僅東岸還留下幾家公子,和西岸正在指揮善後的楊湜綰與元瑤。
“明禮怎還不走?”三皇子見林明禮在岸邊望著對麵怔怔出神,順著目光望去,似是落在楊湜綰與元瑤身上,遂笑言道,“那身著紫衫的是元瑤姑娘是染之未過門的二夫人;旁邊那位是楊夫人楊湜綰,是染之從錢塘帶迴的商人,雖為女兒身,可做生意的手段並不比男兒差。香水生意如此風生水起,她可占頭功······”
興許是聽到耳邊一直有人說話,林明禮這才緩過神來,長揖一禮道,“殿下恕罪,方才有些心事,想的出神。”
三皇子見老二仍在與親衛交代,遂在林明禮身旁打趣道,“元瑤姑娘是父皇欽點給染之的二夫人,隻是得等上柱國迴京後點頭應允。楊夫人雖說是有段不堪過往,但也是受人蠱惑,至此仍懷赤子之心頗為不易。現下又深得染之信任,掌控整個大楚的香水買賣。明禮不能娶她為妻,倒也可以納她為妾······”
林明禮難得鬧了個大紅臉,見三皇子所言愈發的不得體,似是有些慍怒,“林禦史既要去府衙協助處理要事,放心不下府中女眷,林某不過是欲盡些綿薄之力,還請殿下莫要玩笑。”
旁人若說是在此替林盡染看護女眷的安危,三皇子是萬萬不會相信,隻會道他盡會說些冠冕堂皇之詞。奈何此人是林明禮,就從未見過他會為哪個女子傾心,或者換言之,他進青樓是隻為在蕭牆下看一眼林盡染的詩詞,而非是進姑娘房中把酒言歡,花前月下。
三皇子一麵尷尬賠笑,一麵飛快地轉動腦筋,緘默幾息後,方徐徐道,“吾與二哥皆已留下親衛,明禮何故親自在此。今日詩會已甚是疲累,不若早早迴府歇息。”
林明禮臉色稍稍緩和些,連帶著語氣也柔軟許多,“深謝殿下關切,林某隻遠遠望著就好。待諸事了結,自會迴府。”
“林夫人呢?她興許還在等你一同迴去。”
林明禮眸色驀地有些黯然,“我娘···方才派侍女來問過···明禮···我···晚些時候還得去安樂居,我娘就先迴去了。”
“吾今日也想去安樂居飲酒賞舞,明禮可願同去?”三皇子眼裏滿是期待,卻未曾發覺他的異樣。
“三弟,明禮去安樂居不過去看一眼染之的詩詞。”二皇子的聲音驟響,笑盈盈地予林明禮頷首示意,又予老三說道,“方才還說讓明禮早些迴府,好生歇息,現下又怎換了主意?”
“二哥,你······”三皇子一時被氣得臉頰通紅,好個老二,在旁側聽了許久,此時倒是跳出來予林明禮解圍。
默然片刻,三皇子又展顏一笑,“吾與二哥許久未曾同去安樂居,不若一同前去?”
“中秋詩會不才在望仙樓······”
還未等二皇子將話說完,老三直接拽著他的胳膊離去,隻留下一道餘音,“明禮,改日再約,記得早些迴府。”
三皇子將其二哥拽上自家馬車,趕忙吩咐迴府,以免老二還要迴去。
二皇子一麵撫整袖袍,一麵不滿的問道,“三弟難道要向明禮隱瞞清風之死?”
許是碰上辭青迴城的人潮,車外的聲響頗為喧囂,二皇子也並未刻意壓抑語音。
“紙條交予染之後,他又給了杜子騰,以作證物。途中予吾分說其中的利害關係,故而···此事先暫且瞞下吧。”
二皇子身形一頓,遲怔片刻後,放下雙手,輕笑道,“無怪他會允吾等留下親衛,倒是有幾分禮尚往來的意思。”
“二哥已知曉他的心思?”
“染之可已猜出紙條是何人所書?”
三皇子微微頷首,“他猜的也是吳蘭亭,且這吳府小姐與他夫人有些交情,這才將紙條交予吾與二哥手中。”
二皇子長歎一聲,思忖良久才幽幽道,“這吳蘭亭倒是心有成算,料定我二人會顧及染之的顏麵,不會在詩會上將紙條交予明禮。染之又將紙條交予杜子騰,以作證物,可紙條若是出於吳蘭亭之手,又算得上什麽憑證。此舉亦是提醒我們莫要多事,暗中將清風之死告知林尚書,讓尚書令相機決斷,承我二人的情,以成全林、吳之間的婚事。可染之怎又突然會為明禮的婚事這般操心······”
三皇子倒未有老二這般多的心思,脫口而出道,“興許是不願毀去一樁姻緣。”
二皇子輕籲一聲,眼下想的再多也無用,既已離開芙蓉園,當下再去尋林明禮提起此事,不免顯得刻意。
“趁明禮未曾迴府前,可先去林府將此事告知林尚書。”
“紙條一事也得告知?”
“自然要說,連是誰送予我二人的都得說。否則,這份情,林尚書承得未免太輕了些。”
老三怔怔坐在那兒半晌,未發一語,心裏如同被一團棉絮堵住一般,說不出的難受。卻終歸忍不住說道,“你們這些耍心計手段的,心可真髒。”
二皇子笑了兩聲,“看來三弟是想明白了?”
“吾···”三皇子欲言又止,隻闔眼長歎一聲,“吾也髒。”
二皇子的笑容霎時凝滯,剛抬起的手又懸在半空,想要勸慰,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旋即無力地垂下那想拍拍弟弟胳膊的手···
話說,吳蘭亭邀李時安同坐馬車,欲送她先迴林府,一路上吳蘭亭好幾次想開口,卻又如鯁在喉。
“自上次雅集與妹妹可有半年未見,怎今日還生份了許多?”李時安倒是頗顯得熟絡,徑直端起座旁的水壺沏了兩盞茶,隻當是在自家的馬車。
吳蘭亭見狀,肩膀倒是鬆了一些,可柳眉依舊緊蹙,道,“哪是妹妹與姐姐生份,隻是···隻是···”
可半晌又未曾吐露一個字,素手攥得裙擺生緊,麵上仍是焦急之狀。
李時安不緊不慢地抿了一口茶,柔聲問道,“妹妹可是為婚事發愁?”
吳蘭亭躊躇良久,微不可查地點了點螓首,將身子稍稍傾向李時安,低聲道,“這門親事是祖父定下的,連我爹也是賜下聖旨後方才知曉,縱使有萬般不舍,但也隻能依從祖父的意思。”
“女子的婚事,豈容自己做主?”李時安說罷搖了搖頭,美眸微垂,似是迴憶往事,片刻後又展顏一笑,“當初姐姐的婚事也是父親做主,所幸遇見的是染之。”
吳蘭亭不禁一翻白眼,沒好氣地揶揄道,“妹妹哪有林夫人的福氣,能遇林禦史這等良人。”
李時安捂嘴一笑,“不日,姐姐亦可稱你為林夫人。”
“妹妹這林夫人與姐姐可是雲泥之別。”
吳蘭亭說罷眸色有些黯淡,可發白的指節儼然道盡她心中的無奈。今日這步險棋已是她的救命稻草,若是林明禮為書童與林尚書反目,再傳出些閑言碎語,興許這樁親事尚有迴旋的餘地。
縱使有陛下的賞賜,可終究不是賜婚,況且當下還未行納征之禮。
李時安見吳蘭亭如此模樣,不忍調笑,但此事幾已傳遍長安,親事哪是說退就能退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妹妹還能逃婚不成?”
吳蘭亭聞言,眸色一亮,緊緊抓著李時安的柔夷,高聲道,“姐姐此言···”可又覺得過於興奮,又倏地壓低語音,“姐姐此言有理,大不了逃婚就是。”
“彼時吳府上下又該如何自處?”
吳蘭亭的麵容又垮了下去,頷首看著腳尖,失望道,“妹妹莫非要搭上一生不成?”
李時安見她甚是頹唐,默然不語,抓起她的雙手,美眸流轉間斟酌些該如何寬慰吳蘭亭的話。良久方徐徐道,“姐姐雖鮮少出府,可林明禮的名聲也偶有耳聞。流言未起前,他為人謙恭,禮數周全,博聞強識,在長安城裏也算得上個有名的才子。聽聞,予他一冊書籍,僅是讀上一遍,就能記下七七八八。且迴京後,也未曾聽聞他進過明月居不是?”
“可···”吳蘭亭支支吾吾的,也未有駁斥,但片刻後,語音中仍有不滿地說道,“可他與書童仍是糾纏不清,聽說還給那書童買了地,就安頓在城外。”
李時安睜大美眸,又蹙著秀眉問道,“此事,姐姐倒未曾知曉。妹妹又是如何得知?”
“我···”吳蘭亭也不知該如何與李時安提及此事,畢竟不算光彩,且又有破壞這場品香會之嫌。躊躇良久,方才低聲迴道,“剛剛品香會上,妹妹見到林尚書的夫人,偷聽她與韋夫人間閑談,提及清風一事。聽說那書童為見公子一麵,犯了禁令,在務本坊北街被巡防營逮到,杖笞二十,不知生死,故而···故而···”
吳蘭亭提到此處時,實在感覺無顏麵對李時安,久久未能將話說下去。
“可是向東岸傳信?”李時安略有試探的問道。
吳蘭亭柳眉一挑,驚唿,“姐姐怎會知曉?”
“案上雖放有筆墨,是予各府官眷作詩之用,可多在品香。你既是我的好妹妹,遲來片刻,我又怎會不知。但見案上紙張缺有一角,就猜測是妹妹與東岸傳信。”
李時安雖未操持這場品香會,但歸根結底是自家產業,細微之處皆得留意。即便是吳蘭亭邀請一同迴府,當也在臨走前將各處看了一遍。
吳蘭亭訕然一笑,稍稍躬身,語音中略有歉意,“妹妹魯莽,險些害姐姐與林禦史在集會上出醜。然則實在無奈,故而有意將‘書童清風已死’的消息傳於兩位皇子。望他們在詩會散後,將此消息告知林府大公子,若他因書童之事與林尚書起了爭執,這門親事,妹妹還能去向爹爹求個恩典。”
“未曾想,妹妹一語成讖,清風果真已死。”
吳蘭亭瞪大美眸,嘴唇囁嚅著,卻也未能吐露半個字,大有泫然落淚之狀。
李時安輕撫她的後背,柔聲寬慰道,“清風之死與妹妹無關,大可寬心。”
“可···可···妹妹,從未想過他死。”吳蘭亭靠在李時安的肩上,低聲抽噎著,“妹妹···隻是想讓這位···林公子···急上一急。”
“姐姐相信你。”李時安摟過吳蘭亭,輕輕拍著她的手臂,柔聲道,“兇犯不日就可擒獲,妹妹無需擔心。”
采苓施施然踱步而來,欠身一禮,低聲道,“姑爺,吳府小姐約夫人一同迴府,元瑤姑娘要與楊夫人先迴明園。姑爺隻能與申越一同迴去。”
林盡染隻遲疑片刻,在采苓耳邊低語幾句,旋即又點頭迴應,“無妨。今夜我會晚些迴來,讓時安不必等我。”
采苓看似有些惶然,但仍是應承下,小步快跑至西岸。
一旁的三皇子側耳聽得林盡染與府中侍女的對話,拱了拱他的胳膊,禁不住調笑道,“染之今夜還要去哪兒快活?是安樂居還是攬月樓?”
林明禮倒未將命案放在心上,莫說是他,即便是其他各府的公子和翰林學子,也未有記掛。命案?府衙最不缺的就是命案,若不與自身息息相關,誰又會關心長安城裏死了何人?至於杜府尹親自來請,誰不知府尹與林禦史有私交,且林禦史又有用指印查案的手段。故而,剛與三皇子迴園時,眾人也未曾問起,若真是甚了不得的人物,不必他們說,翌日就能傳遍長安。
說迴正題,林明禮聽三皇子問起林盡染今夜的行蹤,不免有些意動。畢竟其父說的可是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日,未至宵禁前,便還有時辰能與他閑敘攀談。方才也未能說上幾句,不是被其他學子打岔,就是他與兩位供奉和殿下聊的起勁。
“三殿下盡會打趣。晚些時候還得去趟京都府衙,還不知何時能迴府。”
“方才在城外···”三皇子頓覺不妥,閃爍其詞,瞥了一眼林明禮,趕忙揭過話題,“還是忙正事要緊。染之既要去京都府衙,還是早些去為好,莫要耽擱時辰。”
“老三說的是,此處還有楊夫人善後,吾會留下些親衛在園外守護,染之且寬心。”二皇子行至林盡染旁側,輕聲寬慰。
今日詩會也未出現紕漏,除卻中途城外這樁命案,林盡染應杜子騰之邀出城走了一遭,園內的集會辦得很是順遂。可詩會與品香會散後,難保有哪家的公子起了歹心,騷擾西岸的楊湜綰與元瑤。畢竟名義上而言,她二人皆還算不上林府的女眷,且園內侍奉的下人也無戰力。
二皇子聽林盡染說晚些時候去趟京都府衙,許是為在此替楊湜綰與元瑤站台,以免她二人被人騷擾。
林盡染淡然一笑,倒是確有此意。不過若尋常家的公子想去調戲元瑤,怕也得問過她手中那柄軟劍,雖未曾見她顯現身手,但手持利器,對付幾個紈絝,料來也落不了下風。
“也罷,染之先去一趟府衙,在此先行謝過二位殿下。”
林盡染揖手一禮,算是承下這份情。畢竟剛剛可也提醒了三皇子,若是好生利用這則消息,林、吳二府的聯姻之事一成,林靖澄還得感謝兩位皇子。
與韋太師和崔秉誌辭別一番,林盡染行色匆匆地離開芙蓉園。
正主既已離去,詩會也到了散場的時辰,其餘人也未有逗留,僅東岸還留下幾家公子,和西岸正在指揮善後的楊湜綰與元瑤。
“明禮怎還不走?”三皇子見林明禮在岸邊望著對麵怔怔出神,順著目光望去,似是落在楊湜綰與元瑤身上,遂笑言道,“那身著紫衫的是元瑤姑娘是染之未過門的二夫人;旁邊那位是楊夫人楊湜綰,是染之從錢塘帶迴的商人,雖為女兒身,可做生意的手段並不比男兒差。香水生意如此風生水起,她可占頭功······”
興許是聽到耳邊一直有人說話,林明禮這才緩過神來,長揖一禮道,“殿下恕罪,方才有些心事,想的出神。”
三皇子見老二仍在與親衛交代,遂在林明禮身旁打趣道,“元瑤姑娘是父皇欽點給染之的二夫人,隻是得等上柱國迴京後點頭應允。楊夫人雖說是有段不堪過往,但也是受人蠱惑,至此仍懷赤子之心頗為不易。現下又深得染之信任,掌控整個大楚的香水買賣。明禮不能娶她為妻,倒也可以納她為妾······”
林明禮難得鬧了個大紅臉,見三皇子所言愈發的不得體,似是有些慍怒,“林禦史既要去府衙協助處理要事,放心不下府中女眷,林某不過是欲盡些綿薄之力,還請殿下莫要玩笑。”
旁人若說是在此替林盡染看護女眷的安危,三皇子是萬萬不會相信,隻會道他盡會說些冠冕堂皇之詞。奈何此人是林明禮,就從未見過他會為哪個女子傾心,或者換言之,他進青樓是隻為在蕭牆下看一眼林盡染的詩詞,而非是進姑娘房中把酒言歡,花前月下。
三皇子一麵尷尬賠笑,一麵飛快地轉動腦筋,緘默幾息後,方徐徐道,“吾與二哥皆已留下親衛,明禮何故親自在此。今日詩會已甚是疲累,不若早早迴府歇息。”
林明禮臉色稍稍緩和些,連帶著語氣也柔軟許多,“深謝殿下關切,林某隻遠遠望著就好。待諸事了結,自會迴府。”
“林夫人呢?她興許還在等你一同迴去。”
林明禮眸色驀地有些黯然,“我娘···方才派侍女來問過···明禮···我···晚些時候還得去安樂居,我娘就先迴去了。”
“吾今日也想去安樂居飲酒賞舞,明禮可願同去?”三皇子眼裏滿是期待,卻未曾發覺他的異樣。
“三弟,明禮去安樂居不過去看一眼染之的詩詞。”二皇子的聲音驟響,笑盈盈地予林明禮頷首示意,又予老三說道,“方才還說讓明禮早些迴府,好生歇息,現下又怎換了主意?”
“二哥,你······”三皇子一時被氣得臉頰通紅,好個老二,在旁側聽了許久,此時倒是跳出來予林明禮解圍。
默然片刻,三皇子又展顏一笑,“吾與二哥許久未曾同去安樂居,不若一同前去?”
“中秋詩會不才在望仙樓······”
還未等二皇子將話說完,老三直接拽著他的胳膊離去,隻留下一道餘音,“明禮,改日再約,記得早些迴府。”
三皇子將其二哥拽上自家馬車,趕忙吩咐迴府,以免老二還要迴去。
二皇子一麵撫整袖袍,一麵不滿的問道,“三弟難道要向明禮隱瞞清風之死?”
許是碰上辭青迴城的人潮,車外的聲響頗為喧囂,二皇子也並未刻意壓抑語音。
“紙條交予染之後,他又給了杜子騰,以作證物。途中予吾分說其中的利害關係,故而···此事先暫且瞞下吧。”
二皇子身形一頓,遲怔片刻後,放下雙手,輕笑道,“無怪他會允吾等留下親衛,倒是有幾分禮尚往來的意思。”
“二哥已知曉他的心思?”
“染之可已猜出紙條是何人所書?”
三皇子微微頷首,“他猜的也是吳蘭亭,且這吳府小姐與他夫人有些交情,這才將紙條交予吾與二哥手中。”
二皇子長歎一聲,思忖良久才幽幽道,“這吳蘭亭倒是心有成算,料定我二人會顧及染之的顏麵,不會在詩會上將紙條交予明禮。染之又將紙條交予杜子騰,以作證物,可紙條若是出於吳蘭亭之手,又算得上什麽憑證。此舉亦是提醒我們莫要多事,暗中將清風之死告知林尚書,讓尚書令相機決斷,承我二人的情,以成全林、吳之間的婚事。可染之怎又突然會為明禮的婚事這般操心······”
三皇子倒未有老二這般多的心思,脫口而出道,“興許是不願毀去一樁姻緣。”
二皇子輕籲一聲,眼下想的再多也無用,既已離開芙蓉園,當下再去尋林明禮提起此事,不免顯得刻意。
“趁明禮未曾迴府前,可先去林府將此事告知林尚書。”
“紙條一事也得告知?”
“自然要說,連是誰送予我二人的都得說。否則,這份情,林尚書承得未免太輕了些。”
老三怔怔坐在那兒半晌,未發一語,心裏如同被一團棉絮堵住一般,說不出的難受。卻終歸忍不住說道,“你們這些耍心計手段的,心可真髒。”
二皇子笑了兩聲,“看來三弟是想明白了?”
“吾···”三皇子欲言又止,隻闔眼長歎一聲,“吾也髒。”
二皇子的笑容霎時凝滯,剛抬起的手又懸在半空,想要勸慰,卻又不知該說些什麽,旋即無力地垂下那想拍拍弟弟胳膊的手···
話說,吳蘭亭邀李時安同坐馬車,欲送她先迴林府,一路上吳蘭亭好幾次想開口,卻又如鯁在喉。
“自上次雅集與妹妹可有半年未見,怎今日還生份了許多?”李時安倒是頗顯得熟絡,徑直端起座旁的水壺沏了兩盞茶,隻當是在自家的馬車。
吳蘭亭見狀,肩膀倒是鬆了一些,可柳眉依舊緊蹙,道,“哪是妹妹與姐姐生份,隻是···隻是···”
可半晌又未曾吐露一個字,素手攥得裙擺生緊,麵上仍是焦急之狀。
李時安不緊不慢地抿了一口茶,柔聲問道,“妹妹可是為婚事發愁?”
吳蘭亭躊躇良久,微不可查地點了點螓首,將身子稍稍傾向李時安,低聲道,“這門親事是祖父定下的,連我爹也是賜下聖旨後方才知曉,縱使有萬般不舍,但也隻能依從祖父的意思。”
“女子的婚事,豈容自己做主?”李時安說罷搖了搖頭,美眸微垂,似是迴憶往事,片刻後又展顏一笑,“當初姐姐的婚事也是父親做主,所幸遇見的是染之。”
吳蘭亭不禁一翻白眼,沒好氣地揶揄道,“妹妹哪有林夫人的福氣,能遇林禦史這等良人。”
李時安捂嘴一笑,“不日,姐姐亦可稱你為林夫人。”
“妹妹這林夫人與姐姐可是雲泥之別。”
吳蘭亭說罷眸色有些黯淡,可發白的指節儼然道盡她心中的無奈。今日這步險棋已是她的救命稻草,若是林明禮為書童與林尚書反目,再傳出些閑言碎語,興許這樁親事尚有迴旋的餘地。
縱使有陛下的賞賜,可終究不是賜婚,況且當下還未行納征之禮。
李時安見吳蘭亭如此模樣,不忍調笑,但此事幾已傳遍長安,親事哪是說退就能退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妹妹還能逃婚不成?”
吳蘭亭聞言,眸色一亮,緊緊抓著李時安的柔夷,高聲道,“姐姐此言···”可又覺得過於興奮,又倏地壓低語音,“姐姐此言有理,大不了逃婚就是。”
“彼時吳府上下又該如何自處?”
吳蘭亭的麵容又垮了下去,頷首看著腳尖,失望道,“妹妹莫非要搭上一生不成?”
李時安見她甚是頹唐,默然不語,抓起她的雙手,美眸流轉間斟酌些該如何寬慰吳蘭亭的話。良久方徐徐道,“姐姐雖鮮少出府,可林明禮的名聲也偶有耳聞。流言未起前,他為人謙恭,禮數周全,博聞強識,在長安城裏也算得上個有名的才子。聽聞,予他一冊書籍,僅是讀上一遍,就能記下七七八八。且迴京後,也未曾聽聞他進過明月居不是?”
“可···”吳蘭亭支支吾吾的,也未有駁斥,但片刻後,語音中仍有不滿地說道,“可他與書童仍是糾纏不清,聽說還給那書童買了地,就安頓在城外。”
李時安睜大美眸,又蹙著秀眉問道,“此事,姐姐倒未曾知曉。妹妹又是如何得知?”
“我···”吳蘭亭也不知該如何與李時安提及此事,畢竟不算光彩,且又有破壞這場品香會之嫌。躊躇良久,方才低聲迴道,“剛剛品香會上,妹妹見到林尚書的夫人,偷聽她與韋夫人間閑談,提及清風一事。聽說那書童為見公子一麵,犯了禁令,在務本坊北街被巡防營逮到,杖笞二十,不知生死,故而···故而···”
吳蘭亭提到此處時,實在感覺無顏麵對李時安,久久未能將話說下去。
“可是向東岸傳信?”李時安略有試探的問道。
吳蘭亭柳眉一挑,驚唿,“姐姐怎會知曉?”
“案上雖放有筆墨,是予各府官眷作詩之用,可多在品香。你既是我的好妹妹,遲來片刻,我又怎會不知。但見案上紙張缺有一角,就猜測是妹妹與東岸傳信。”
李時安雖未操持這場品香會,但歸根結底是自家產業,細微之處皆得留意。即便是吳蘭亭邀請一同迴府,當也在臨走前將各處看了一遍。
吳蘭亭訕然一笑,稍稍躬身,語音中略有歉意,“妹妹魯莽,險些害姐姐與林禦史在集會上出醜。然則實在無奈,故而有意將‘書童清風已死’的消息傳於兩位皇子。望他們在詩會散後,將此消息告知林府大公子,若他因書童之事與林尚書起了爭執,這門親事,妹妹還能去向爹爹求個恩典。”
“未曾想,妹妹一語成讖,清風果真已死。”
吳蘭亭瞪大美眸,嘴唇囁嚅著,卻也未能吐露半個字,大有泫然落淚之狀。
李時安輕撫她的後背,柔聲寬慰道,“清風之死與妹妹無關,大可寬心。”
“可···可···妹妹,從未想過他死。”吳蘭亭靠在李時安的肩上,低聲抽噎著,“妹妹···隻是想讓這位···林公子···急上一急。”
“姐姐相信你。”李時安摟過吳蘭亭,輕輕拍著她的手臂,柔聲道,“兇犯不日就可擒獲,妹妹無需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