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殿下所見,這紙條是出自何人之手?”林盡染順著馬車的起伏左右搖晃,笑容晏晏地看向三皇子。
三皇子是個直腸子,縱使有些心計手段,稍稍用心些當也能一眼識破,與那心思深沉的二皇子是兩個極端,方才懇請二皇子暫代主持詩會,而讓三皇子聯袂同行,詳盡紙條由來,也有這方麵的打算。
“聽聞染之有法子能令紙張顯現指印,當下僅吾、二哥、染之、侍衛及寫下紙條之人碰觸,芙蓉園內尋出是何人書寫的紙條,料來也算不得難事。”
“那何不直接令侍衛指認送紙條的侍女,由此就能知曉是何人所為。若依殿下所言,此舉大費周折不說,還會敗了西岸各府官眷的興致。”
三皇子撓了撓頭,訕訕一笑,“的確是此理,倒是吾畫地為牢了。不知染之有何想法?”
林盡染將紙條遞予杜子騰,以做證物,斟酌片刻,問道,“殿下可有想過,此信既是與尚書令府有關,為何不直接交予林夫人,亦或是交予林明禮?怎還要在二位殿下手中輾轉一番。”
“興許是林夫人已然知曉此事?或者信就是出自林夫人之手?”
林盡染有心引導,這症結然並不在林夫人身上,“若林夫人已經知曉此事,何故要在詩會上多此一舉,大可待詩會散了之後,再與長子言明。”
三皇子眉睫一跳,心中暗暗思忖:‘確如染之所言,若林尚書指使行兇,林夫人勢必還得將此事掩蓋下去,又怎會堂而皇之地告知他人?至於韋夫人,還得為獨子打算,暫且也不會去算計身居尚書令的妹弟。’
“杜府尹方才說,清風應死於昨夜或是今晨,可園中之人是如何得知清風死訊?須知,今晨是明月居的溫掌櫃來報的案,彼時我等已在芙蓉園中。如此推測,西岸中當有知曉清風之死的知情者或是行兇者才對。”
三皇子聞言,猛然一驚,急聲道,“吾是否要命人去通知二哥,仔細盤查?”
“殿下莫急,且聽林某把話說完。姑且將此人當做知情者,若是與林明禮有嫌隙,為何不直接將紙條交予他,反而是先給兩位殿下?”
“吾與二哥本打算詩會散後將此信交予明禮,陪他同走一遭城外。”
林盡染淡然一笑,又問到杜子騰,“杜府尹,前幾日書童清風犯禁,笞杖二十,可有此事?”
“是。彼時杜某吩咐衙役前去林府稟明原委,可府內下人告知清風早已被逐出府。最終還是明月居的溫掌櫃將人帶迴。據他陳詞,是清風執意要迴城外木屋,如此才將其送出城去。不過溫掌櫃每日帶著醫師前去探望,直至今晨要去予他上藥時,這才發現清風已死。”
“但問題就在,清風每日皆有人探望,無論是生是死,消息總能第一時間傳出。林明禮雖被禁足府中,可要知曉書童死訊,縱使林尚書刻意隱瞞,也不過是遲緩幾日。寫下這張紙條的人何故急於在詩會上將此事吿知二位殿下。”
杜子騰擰著眉頭猜疑道,“林禦史的意思是,若非兇犯實在猖狂至極,便是詩會上有人刻意要看林明禮的醜態?”
林盡染微微頷首,“轉交於兩位殿下手中,而非是林夫人及林明禮,此舉當也有保全我府臉麵的心思,未免壞了詩會和品香會上眾人的雅興。若如此推測,此人與我和時安應有些淵源,但又想看林明禮會否因書童之死而做出如何出格舉動。依林明禮今日之言行,似還未知清風受罰一事,否則今日即便未有出城探望,詩會上當也有思緒不寧之狀。而這張紙條,林某認為···”
“可是吳府小姐,吳蘭亭所書?”三皇子稍稍蹙眉,忍不住問詢,可心中暗暗思忖,‘原來老二是如此推測。無怪會揣度吳蘭亭有悔婚之意。’
林盡染的嘴唇微翹,笑言道,“吳府小姐與時安年紀相仿,往年集會都有接觸,雖算不上至交好友,但也算是有些交情。林、吳二府聯姻一事傳出,林某聽時安提起吳府小姐素有主見。此番許是以清風一事借機試探,倘若林明禮仍與書童糾纏不清······婚事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終究已上達天聽,若林明禮當下因書童之事鬧出醜聞,林某猜測,吳府小姐恐生悔婚之意。”
“父皇可下了旨意,這門親事還如何能退?”
“這些不過是林某無端的揣測罷了,無須當真。”
林盡染自然不會將此等猜想繼續說下去,接下來所言可涉及林靖澄的殺人動機。倘若私下與杜子騰閑敘倒也罷了,但馬車裏坐的可是三皇子,近日也有意拉攏林明禮,方才所述足以讓三皇子好生提醒這位尚書令府的大公子。
林明禮予書童尋得落腳之處在城外十裏的土坡下,屋舍前有幾分良田,一口水井,周遭圍有籬笆,隻看著有些簡陋,似是近日才將將修繕過。
“殿下,林禦史,小心腳下。”杜子騰在前引路,將二人引至院內,又接著說道,“聽聞林禦史在錢塘查案時,以拓下證物上的指印與眾人比對,繼而查出兇犯。故而,杜某吩咐衙役隻在屋外看守,連仵作都還不曾入內。”
“那位就是杜府尹方才說的,明月居的掌櫃溫良?”
三皇子與林盡染剛進小院,就瞧見衙役扣押著一名妖豔男子,身穿青衣綠袍,濃妝豔抹,甚是妖嬈,身姿體態若是與女子相比,也不遑多讓。
杜子騰揖手一禮,迴答,“殿下,正是他。”
三皇子稍稍蹙眉,神色似顯得有些不自然,勉強扯起一絲笑意,道,“吾方才將紙條的由來已詳盡告知杜府尹與染之。至於木屋···吾不便前去,隻在馬車內等候吧。”
林盡染與杜子騰隻當是三皇子從未親臨命案現場,頗感不適。
一路上,杜子騰將溫良所言都轉達的較為詳盡,可林盡染仍是擔心會錯漏細節,遂行至溫良麵前,詢問道,“溫良,聽來倒是個和善的名字。不知你與這書童如何相識?”
溫良眼底透露著幾分惋惜,又是斜睨一眼身後的衙役,有些惱怒道,“你們弄疼我了。”
“杜府尹,可否先暫且鬆開疑犯?”
杜子騰立於林盡染身後,隨即向身前的衙役擺擺手。
溫良稍稍輕撫手腕,莞爾一笑,夾著嗓子,媚聲道,“妾身深謝林禦史。”
‘妾身?’眾人在一旁聽得不禁有些惡寒,這溫良的喉結若是再小一些,興許就能信他是個女的。
林盡染縱使有這等心思,也未掛臉,語音較剛剛又嚴肅了幾分,“現下可能迴話?”
“大公子與清風外出遊曆前常去明月居,妾身怎會不識?”
“清風眼下不過是弱冠之年,難得溫掌櫃還能憶起他年少時的音容。”
溫良抿著紅唇,似是有些慨歎,“話雖如此。這不,前幾日清風來明月居尋妾身,打聽大公子的下落。若非他自報家門,妾身又哪能識得?”
“清風前幾日去過明月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林禦史的這首詞如今讀來,仍然令妾身動容。”說罷,溫良又將柔情似水的目光投向屋內,語音中又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清風於大公子的癡情又何嚐不令人豔羨。”
說罷,溫良的眸中噙著淚水,沉思良久才緩過神來,隨即欠身一禮,幽幽道,“難為林禦史能聽妾身的一番感慨。前幾日,妾身本意收留他在明月居,奈何這癡情人,連生死都不顧,許是聽聞大公子在安樂居,清風即便是冒著觸犯宵禁禁令也要去平康坊。終是為巡防營所擒,笞杖二十,昏死在坊外。”
溫良的語音驟然一頓,澀然苦笑,稍稍整理思緒後,道,“唯一依靠的公子不日成婚,現下又被趕出尚書令府,當真是個苦命人!那日,妾身見他如此失魂落魄的離開明月居,實在於心不忍。次日尋去務本坊,見北街有百姓圍觀,這才將重傷的清風帶迴寒舍。奈何他執意要迴到此處,稱大公子若尋他不到,定會心急。妾身委實拗不過,隻能將他送迴。此事城中的濟世堂的賴醫師亦可作證。昨日清風的熱病才退下,見他已無大礙,醫師這才令妾身每日來予他上藥。”
“這幾日可有其他人至此?”
溫良微微搖頭,“未有,至少妾身陪伴左右時,不曾瞧見。”
林盡染稍稍蹙眉,隻遲怔片刻,遂言道,“溫掌櫃雖為報案人,但當下所言終究是一麵之詞。不若先至府衙少坐片刻,待杜府尹勘察現場後,再做問詢。”
“妾身靜候林禦史。”
溫良倒未有想象中的慍怒,畢竟該交代的也已然言盡,若真有甚需額外盤問的,直接去明月居傳喚便是,何須至府衙小坐。且話中說的還是靜候林盡染來盤問,而非府尹杜子騰。
林盡染微微點頭,心中暗忖,‘此人莫不是早已猜出我會單獨問詢他,果真是有趣。’
杜子騰揮揮手,吩咐衙役將溫掌櫃先送迴府衙,好生看管。
木屋內的陳設簡單,頗為素雅,且滿屋一塵未染,看得出清風時常打掃房屋。裏屋的窗台下置有一張書案,案上放著幾冊手書,看書名似是源於藏書閣的謄本。
林盡染隻經過時瞥到一眼,紙上寫的似是《洛神賦》,而在其下似是《清平調》······倒都是寫絕色的詩賦。
緊跟著林盡染進屋的也僅有杜子騰與先前的仵作呂令史。
仵作俯下身子,從隨行的木箱中取出工具,細細勘驗。
等候的光陰,杜子騰在一旁說道,“染之,杜某趕至此處時,僅在屋外透過窗欞看上一眼,見清風躺在榻上,胸口插著匕首。想起你有這顯現指印的手段,當下要不試試,呂令史既在場,他也能學學這等神技。”
屋內僅有呂令史在,杜子騰也就稱林盡染為染之,若有旁人在場,還須得互稱官職。
“還是將匕首取出,帶迴府衙去甄別。杜兄可有命人查訪周遭的人家,有無察覺異樣?”
“溫良日間將清風送迴此處時,周遭的幾戶人家在外務農,未能親見。倒是方才去芙蓉園尋你,路過濟世堂時,問過賴醫師,這兩日的確來此醫治過清風。知曉他是尚書令府上的書童,很是盡心。”
盡管清風僅是個書童,可林明禮與他的關係,大街上隨意揪住個百姓,也當知曉這書童的分量。
未多時,呂令史起身迴道,“胸口這道是致命傷,生前也確遭杖笞,並無發現其他外傷。”
“那就先將清風的屍身帶迴府衙,彼時勞煩呂令史取出匕首,切勿碰觸柄身。”
杜子騰默然少時,禁不住問道,“染之不再查查其他線索?”
林盡染白了一眼,沒好氣地說道,“杜兄才是京都府尹。這等命案自然由你來查,我怎能越俎代庖。至於指印之事,我與呂令史自會比對。”
說罷又拍了拍杜子騰的胳膊,附耳輕聲道,“若真牽連尚書令,盡管將罪證送至我府上,染之定會在禦前參他一本。”
杜子騰訕然一笑,揖手作禮,“染之可切莫責怪杜某。”
林盡染早前就將指印查案之法教予杜子騰,而杜子騰此番哪是讓他來協助查案,分明就是拿他做擋箭牌的。畢竟眾人皆會下意識地認為是林靖澄指使人殺害清風,其目的是為長子的婚事掃除障礙。若是追查下去,萬一真牽連尚書令···杜子騰自詡可沒這本事與他抗衡。
“罷了,這出戲染之可是替你唱了。”林盡染擺擺手,頗為不在意的模樣,但緘默片刻又與杜子騰商議,“溫良既已送去京都府衙,可否令染之審上一審?”
杜子騰聽得微微有些怔住,“染之可是看出些端倪?”
“不曾。”林盡染輕歎一聲,“既溫良說要靜候本禦史,倒也可以聽聽他有何話要說。”
“也罷,杜某在府衙內靜候染之。殿下在外也等了許久,染之且先隨殿下迴芙蓉園。”
林盡染稍稍頷首,在杜子騰的陪同下出了屋子。
“令殿下久等,還請恕罪。”
林盡染掀開車簾,徑直坐於旁側。
彼時三皇子正擰眉出了半天神,連他上了馬車都未曾感知,嗓子剛想出聲卻又哽在咽喉,輕咳一聲後,道,“清風之死可有眉目?”
“命案哪是朝夕就能斷的。且先迴芙蓉園罷,出來許久,莫要令客人久等。”
“染之所言極是。”三皇子勉強扯起一抹笑意,遂令車夫策馬迴城。
三皇子是個直腸子,縱使有些心計手段,稍稍用心些當也能一眼識破,與那心思深沉的二皇子是兩個極端,方才懇請二皇子暫代主持詩會,而讓三皇子聯袂同行,詳盡紙條由來,也有這方麵的打算。
“聽聞染之有法子能令紙張顯現指印,當下僅吾、二哥、染之、侍衛及寫下紙條之人碰觸,芙蓉園內尋出是何人書寫的紙條,料來也算不得難事。”
“那何不直接令侍衛指認送紙條的侍女,由此就能知曉是何人所為。若依殿下所言,此舉大費周折不說,還會敗了西岸各府官眷的興致。”
三皇子撓了撓頭,訕訕一笑,“的確是此理,倒是吾畫地為牢了。不知染之有何想法?”
林盡染將紙條遞予杜子騰,以做證物,斟酌片刻,問道,“殿下可有想過,此信既是與尚書令府有關,為何不直接交予林夫人,亦或是交予林明禮?怎還要在二位殿下手中輾轉一番。”
“興許是林夫人已然知曉此事?或者信就是出自林夫人之手?”
林盡染有心引導,這症結然並不在林夫人身上,“若林夫人已經知曉此事,何故要在詩會上多此一舉,大可待詩會散了之後,再與長子言明。”
三皇子眉睫一跳,心中暗暗思忖:‘確如染之所言,若林尚書指使行兇,林夫人勢必還得將此事掩蓋下去,又怎會堂而皇之地告知他人?至於韋夫人,還得為獨子打算,暫且也不會去算計身居尚書令的妹弟。’
“杜府尹方才說,清風應死於昨夜或是今晨,可園中之人是如何得知清風死訊?須知,今晨是明月居的溫掌櫃來報的案,彼時我等已在芙蓉園中。如此推測,西岸中當有知曉清風之死的知情者或是行兇者才對。”
三皇子聞言,猛然一驚,急聲道,“吾是否要命人去通知二哥,仔細盤查?”
“殿下莫急,且聽林某把話說完。姑且將此人當做知情者,若是與林明禮有嫌隙,為何不直接將紙條交予他,反而是先給兩位殿下?”
“吾與二哥本打算詩會散後將此信交予明禮,陪他同走一遭城外。”
林盡染淡然一笑,又問到杜子騰,“杜府尹,前幾日書童清風犯禁,笞杖二十,可有此事?”
“是。彼時杜某吩咐衙役前去林府稟明原委,可府內下人告知清風早已被逐出府。最終還是明月居的溫掌櫃將人帶迴。據他陳詞,是清風執意要迴城外木屋,如此才將其送出城去。不過溫掌櫃每日帶著醫師前去探望,直至今晨要去予他上藥時,這才發現清風已死。”
“但問題就在,清風每日皆有人探望,無論是生是死,消息總能第一時間傳出。林明禮雖被禁足府中,可要知曉書童死訊,縱使林尚書刻意隱瞞,也不過是遲緩幾日。寫下這張紙條的人何故急於在詩會上將此事吿知二位殿下。”
杜子騰擰著眉頭猜疑道,“林禦史的意思是,若非兇犯實在猖狂至極,便是詩會上有人刻意要看林明禮的醜態?”
林盡染微微頷首,“轉交於兩位殿下手中,而非是林夫人及林明禮,此舉當也有保全我府臉麵的心思,未免壞了詩會和品香會上眾人的雅興。若如此推測,此人與我和時安應有些淵源,但又想看林明禮會否因書童之死而做出如何出格舉動。依林明禮今日之言行,似還未知清風受罰一事,否則今日即便未有出城探望,詩會上當也有思緒不寧之狀。而這張紙條,林某認為···”
“可是吳府小姐,吳蘭亭所書?”三皇子稍稍蹙眉,忍不住問詢,可心中暗暗思忖,‘原來老二是如此推測。無怪會揣度吳蘭亭有悔婚之意。’
林盡染的嘴唇微翹,笑言道,“吳府小姐與時安年紀相仿,往年集會都有接觸,雖算不上至交好友,但也算是有些交情。林、吳二府聯姻一事傳出,林某聽時安提起吳府小姐素有主見。此番許是以清風一事借機試探,倘若林明禮仍與書童糾纏不清······婚事既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終究已上達天聽,若林明禮當下因書童之事鬧出醜聞,林某猜測,吳府小姐恐生悔婚之意。”
“父皇可下了旨意,這門親事還如何能退?”
“這些不過是林某無端的揣測罷了,無須當真。”
林盡染自然不會將此等猜想繼續說下去,接下來所言可涉及林靖澄的殺人動機。倘若私下與杜子騰閑敘倒也罷了,但馬車裏坐的可是三皇子,近日也有意拉攏林明禮,方才所述足以讓三皇子好生提醒這位尚書令府的大公子。
林明禮予書童尋得落腳之處在城外十裏的土坡下,屋舍前有幾分良田,一口水井,周遭圍有籬笆,隻看著有些簡陋,似是近日才將將修繕過。
“殿下,林禦史,小心腳下。”杜子騰在前引路,將二人引至院內,又接著說道,“聽聞林禦史在錢塘查案時,以拓下證物上的指印與眾人比對,繼而查出兇犯。故而,杜某吩咐衙役隻在屋外看守,連仵作都還不曾入內。”
“那位就是杜府尹方才說的,明月居的掌櫃溫良?”
三皇子與林盡染剛進小院,就瞧見衙役扣押著一名妖豔男子,身穿青衣綠袍,濃妝豔抹,甚是妖嬈,身姿體態若是與女子相比,也不遑多讓。
杜子騰揖手一禮,迴答,“殿下,正是他。”
三皇子稍稍蹙眉,神色似顯得有些不自然,勉強扯起一絲笑意,道,“吾方才將紙條的由來已詳盡告知杜府尹與染之。至於木屋···吾不便前去,隻在馬車內等候吧。”
林盡染與杜子騰隻當是三皇子從未親臨命案現場,頗感不適。
一路上,杜子騰將溫良所言都轉達的較為詳盡,可林盡染仍是擔心會錯漏細節,遂行至溫良麵前,詢問道,“溫良,聽來倒是個和善的名字。不知你與這書童如何相識?”
溫良眼底透露著幾分惋惜,又是斜睨一眼身後的衙役,有些惱怒道,“你們弄疼我了。”
“杜府尹,可否先暫且鬆開疑犯?”
杜子騰立於林盡染身後,隨即向身前的衙役擺擺手。
溫良稍稍輕撫手腕,莞爾一笑,夾著嗓子,媚聲道,“妾身深謝林禦史。”
‘妾身?’眾人在一旁聽得不禁有些惡寒,這溫良的喉結若是再小一些,興許就能信他是個女的。
林盡染縱使有這等心思,也未掛臉,語音較剛剛又嚴肅了幾分,“現下可能迴話?”
“大公子與清風外出遊曆前常去明月居,妾身怎會不識?”
“清風眼下不過是弱冠之年,難得溫掌櫃還能憶起他年少時的音容。”
溫良抿著紅唇,似是有些慨歎,“話雖如此。這不,前幾日清風來明月居尋妾身,打聽大公子的下落。若非他自報家門,妾身又哪能識得?”
“清風前幾日去過明月居?”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林禦史的這首詞如今讀來,仍然令妾身動容。”說罷,溫良又將柔情似水的目光投向屋內,語音中又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清風於大公子的癡情又何嚐不令人豔羨。”
說罷,溫良的眸中噙著淚水,沉思良久才緩過神來,隨即欠身一禮,幽幽道,“難為林禦史能聽妾身的一番感慨。前幾日,妾身本意收留他在明月居,奈何這癡情人,連生死都不顧,許是聽聞大公子在安樂居,清風即便是冒著觸犯宵禁禁令也要去平康坊。終是為巡防營所擒,笞杖二十,昏死在坊外。”
溫良的語音驟然一頓,澀然苦笑,稍稍整理思緒後,道,“唯一依靠的公子不日成婚,現下又被趕出尚書令府,當真是個苦命人!那日,妾身見他如此失魂落魄的離開明月居,實在於心不忍。次日尋去務本坊,見北街有百姓圍觀,這才將重傷的清風帶迴寒舍。奈何他執意要迴到此處,稱大公子若尋他不到,定會心急。妾身委實拗不過,隻能將他送迴。此事城中的濟世堂的賴醫師亦可作證。昨日清風的熱病才退下,見他已無大礙,醫師這才令妾身每日來予他上藥。”
“這幾日可有其他人至此?”
溫良微微搖頭,“未有,至少妾身陪伴左右時,不曾瞧見。”
林盡染稍稍蹙眉,隻遲怔片刻,遂言道,“溫掌櫃雖為報案人,但當下所言終究是一麵之詞。不若先至府衙少坐片刻,待杜府尹勘察現場後,再做問詢。”
“妾身靜候林禦史。”
溫良倒未有想象中的慍怒,畢竟該交代的也已然言盡,若真有甚需額外盤問的,直接去明月居傳喚便是,何須至府衙小坐。且話中說的還是靜候林盡染來盤問,而非府尹杜子騰。
林盡染微微點頭,心中暗忖,‘此人莫不是早已猜出我會單獨問詢他,果真是有趣。’
杜子騰揮揮手,吩咐衙役將溫掌櫃先送迴府衙,好生看管。
木屋內的陳設簡單,頗為素雅,且滿屋一塵未染,看得出清風時常打掃房屋。裏屋的窗台下置有一張書案,案上放著幾冊手書,看書名似是源於藏書閣的謄本。
林盡染隻經過時瞥到一眼,紙上寫的似是《洛神賦》,而在其下似是《清平調》······倒都是寫絕色的詩賦。
緊跟著林盡染進屋的也僅有杜子騰與先前的仵作呂令史。
仵作俯下身子,從隨行的木箱中取出工具,細細勘驗。
等候的光陰,杜子騰在一旁說道,“染之,杜某趕至此處時,僅在屋外透過窗欞看上一眼,見清風躺在榻上,胸口插著匕首。想起你有這顯現指印的手段,當下要不試試,呂令史既在場,他也能學學這等神技。”
屋內僅有呂令史在,杜子騰也就稱林盡染為染之,若有旁人在場,還須得互稱官職。
“還是將匕首取出,帶迴府衙去甄別。杜兄可有命人查訪周遭的人家,有無察覺異樣?”
“溫良日間將清風送迴此處時,周遭的幾戶人家在外務農,未能親見。倒是方才去芙蓉園尋你,路過濟世堂時,問過賴醫師,這兩日的確來此醫治過清風。知曉他是尚書令府上的書童,很是盡心。”
盡管清風僅是個書童,可林明禮與他的關係,大街上隨意揪住個百姓,也當知曉這書童的分量。
未多時,呂令史起身迴道,“胸口這道是致命傷,生前也確遭杖笞,並無發現其他外傷。”
“那就先將清風的屍身帶迴府衙,彼時勞煩呂令史取出匕首,切勿碰觸柄身。”
杜子騰默然少時,禁不住問道,“染之不再查查其他線索?”
林盡染白了一眼,沒好氣地說道,“杜兄才是京都府尹。這等命案自然由你來查,我怎能越俎代庖。至於指印之事,我與呂令史自會比對。”
說罷又拍了拍杜子騰的胳膊,附耳輕聲道,“若真牽連尚書令,盡管將罪證送至我府上,染之定會在禦前參他一本。”
杜子騰訕然一笑,揖手作禮,“染之可切莫責怪杜某。”
林盡染早前就將指印查案之法教予杜子騰,而杜子騰此番哪是讓他來協助查案,分明就是拿他做擋箭牌的。畢竟眾人皆會下意識地認為是林靖澄指使人殺害清風,其目的是為長子的婚事掃除障礙。若是追查下去,萬一真牽連尚書令···杜子騰自詡可沒這本事與他抗衡。
“罷了,這出戲染之可是替你唱了。”林盡染擺擺手,頗為不在意的模樣,但緘默片刻又與杜子騰商議,“溫良既已送去京都府衙,可否令染之審上一審?”
杜子騰聽得微微有些怔住,“染之可是看出些端倪?”
“不曾。”林盡染輕歎一聲,“既溫良說要靜候本禦史,倒也可以聽聽他有何話要說。”
“也罷,杜某在府衙內靜候染之。殿下在外也等了許久,染之且先隨殿下迴芙蓉園。”
林盡染稍稍頷首,在杜子騰的陪同下出了屋子。
“令殿下久等,還請恕罪。”
林盡染掀開車簾,徑直坐於旁側。
彼時三皇子正擰眉出了半天神,連他上了馬車都未曾感知,嗓子剛想出聲卻又哽在咽喉,輕咳一聲後,道,“清風之死可有眉目?”
“命案哪是朝夕就能斷的。且先迴芙蓉園罷,出來許久,莫要令客人久等。”
“染之所言極是。”三皇子勉強扯起一抹笑意,遂令車夫策馬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