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裴乾在積善寺偶遇林盡染。未曾想,僅在傳聞中聽得的林禦史竟是這般平易近人,言辭中又無甚‘官僚習氣’,稍稍遲滯片刻後,迴道,“近些時日,向兄一直在謄抄手書,學生甚是豔羨,故而也想領這一份差事。”
林盡染淺淺一笑,並未言語,眸色深深地看向那西側院牆下的月光洞,遠遠望去也僅能窺得一角的灌木,好奇之下遂撐起紙傘緩緩踱去。
這月光洞上刻有‘寒園’二字,繁密的鬆林遮天蔽日,極目望去,還能隱隱綽綽地發現深處有座院落,頗為僻靜。曲徑通幽,滿是苔衣的青石板邊隨意散落著幾株蘭花,看來此處應是申越所說的‘文人雅士品蘭之處’。
既是四下無人看守,林盡染索性踏上這青苔遍生的小道。
“裴乾,你既與向成林相識,這等事盡可尋他去,又何必予林某說呢。”
林盡染的語音驟然響起,卻聽不出話中的鹹淡。倒是身後小心翼翼跟隨的裴乾聞言身子一顫,支支吾吾地迴道,“向···向兄師從崔大家,學生雖與他有私交,若是貿然提起此事,怕是令他為難。”
“你倒是有心。”
可說完此話,林盡染就未再多言語,隻循著石板路一路前行。未多時就瞧見一麵湖,而湖水闊蕩,上立有一座三層閣樓,卻僅有西側一條曲廊可徑直通達。
四望無人,好奇心驅使著林盡染沿著湖畔一路而去,可才剛剛踏足曲廊,隻聽得‘歘’一聲,箭鏃直直地紮在他的腳邊,僅是有幾寸。
難怪此處無人,料來是弓箭手藏於這密林之中暗暗看守。曲廊兩側的圍欄上皆放置著盆栽的蘭花,直至湖中的閣樓,如此看來,這應是二皇子的安排。
“姑爺!”
申越拔出橫刀,嚴陣以待,四處尋找突施暗箭之人。
“無妨。擅闖此處,本就是我們失禮在先。”
林盡染退後幾步,抬手將申越的刀壓了下去,又向射箭來的方向朗聲道了一句,“多謝!看得出,你並未有傷害林某的意思。”
可半晌都未能等來迴複,林盡染撇過頭去,眸色深深地看了一眼這處閣樓,剛要抬腳要走,便聽聞一聲,“林禦史若是要品蘭,須得貴人陪同,還望恕罪。”
林盡染隻稍稍頷首,又扽了扽在旁側被嚇得麵如土色的裴乾,“走罷,莫要發呆。”
能在二十丈開外,這般精準的將箭射在腳邊,林盡染的腦海中除卻禁軍外,就僅想起元瑤曾提過一嘴,伴在任來風左右的神秘弓箭手。畢竟二皇子與南海有些淵源,身邊若有南海的親衛,也不足為奇。
僅是方才那段小插曲,令裴乾不禁心中一凜,久久未曾緩過神來,步履蹣跚地原路返迴,興許是青苔易滑,險些趔趄下摔倒在地。
“前陣子,二殿下遍邀文人雅士,城中學子至積善寺品蘭。你可曾來?”
林盡染的話語輕徐,似方才那等險境都未能引起情緒的波動。
“啊?”裴乾腳下一滑,幸得申越在一旁攙扶,躬身道謝後,迴道,“那···那日,學生正於翰···藏書閣抄書,並不知此事。”
“今日無課?”
林盡染似是有一茬沒一茬地問起,可裴乾所言卻是處處透著破綻,興許是方才受了驚嚇,還未緩過神來,自然也就未曾斟酌好言辭。
“無···無課。”
可裴乾這兩句話說完,幾息間已緩過神來,麵色也漸漸恢複紅潤,微微躬身道,“學生失禮,還望林禦史恕罪。”
“若是遲遲未能選定立場,這等情景,往後怕是家常便飯。”
可林盡染的話令裴乾若有所思,選定立場?是何立場?當下二皇子與三皇子似是各憑手段,招攬門生,三皇子近日往藏書閣去的勤些,似是就為與向兄多多親近;崔先生座下還有一名喚曹意清的學子,與二皇子來往甚密,此次品蘭就有他在攢局。那林禦史是更看好哪位皇子?裴乾心中暗暗揣測。
恰逢一陣秋風拂過,大雄寶殿與後院藏經閣各層簷角所掛銅鈴一齊叮當作響,與這殿中傳來的幽幽梵音交織和鳴,令裴乾的心在此刻頓時沉靜清明。
畢竟是裴乾也有幾分急智,細細想來,這位林禦史似是未有聽聞與哪位皇子相交甚歡,即便三皇子與其相約同去過安樂居,可先前二人也算有嫌隙,這立場的含義怕是有些含糊不清。
裴乾的語音中帶有幾分試探,“學生的眼裏隻有家國,並無有旁的心思。”
興許是拿捏不準自己的態度,這句迴答可令他不甚滿意,林盡染語調未變,道,“若無旁的心思,今日怎來了積善寺?”
裴乾聞言,身形一怔,可又旋即跟上林盡染的腳步,心中暗忖,這等心計在林禦史麵前又怎能掩蓋住。
九月吏部銓選在即,攏共就三次機遇,且來年還得再開一迴科考,自此才會有三年一輪迴。當下還僅是七十餘名翰林學子競爭,可來年呢?又得添上數十名,甚至百餘名,且還是來自整個楚國的英才。若三次未能過銓選,那可是要前功盡棄,從頭再來。
再看當下學子心思活絡,裴乾若不為自己好好打算一番,可就真得聽天由命了。前陣子還能堅守風骨,不屑同流合汙,可隨波逐流者眾多,即便這些學子未能通過銓選,似也能撈個皇子府中的幕僚。
裴乾又怎會想不明白這立場是何物?可就是看的太明白,故而才如此猶豫未決,行差踏錯,莫說是國,怕是家都保不住。
“學生···學生···”裴乾咬著上唇,支支吾吾地未能吐露。身為翰林學子,且還是出類拔萃的那一類人,怎如今還尋不出個理由,這令他頗為懊惱。
“若真有意去謄抄手書,盡管去尋崔先生就是,何故特意來積善寺?”
“學生慚愧。”裴乾頓時止步,深深長揖一禮,內疚道,“今日本欲登門拜訪,卻擔心授人以柄,故而尾隨林禦史至積善寺。”
林盡染聞言倏然駐足,轉過身去,輕聲一笑,“崔先生那兒,林某不會多言,就靠你自己的誠心去打動他。至於吏部銓選,也無需擔憂,林某既身居治書侍禦史,若有不公,定會在陛下麵前秉公直言。”
裴乾渾身一顫,依舊躬著身,哆嗦道,“林···林禦史知曉?”
“你若真想投身於二皇子或是三皇子門下,又何須尾隨林某來積善寺呢?縱使未能親眼見到崔先生的手書,不還可以予向成林借來一覽嘛。”
林盡染迴敬一禮,也未有多言,遂步履匆匆地離開寒園。
方在廊廡下走了幾步,申越在旁側好奇地低聲問道,“姑爺是怎知曉裴公子是一路尾隨來的?”
林盡染沒好氣地白了一眼申越,“自然是在方才進寺時看到的。許是銓選在即,學子紛紛‘各投明主’,瞧他眼中的血絲,怕是幾天幾夜都難以入睡。”
“姑爺明察秋毫。”
“姑爺我是否明察秋毫不打緊。怎這陣子不見,你倒是這般馬虎大意,竟連有人尾隨都未曾察覺?若為嶽丈知曉,定得賞你軍棍。”林盡染側過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申越,似是要將他看穿。
申越趕忙抱拳一拜,道,“姑爺恕罪。申越···申越···是申越疏忽,此事今後決計不會發生。”
林盡染隻當他從北境軍退下久矣,未曾再追究,當即擺擺手,道,“先迴府罷。積善寺,隻得改日再來。”
“是。”申越拂去額間的冷汗,暗暗長舒一口氣。
可又說迴寒園的閣樓內。
一身盔甲侍衛,手持強弓,‘闥闥闥’地步入閣樓一層,抱拳半跪道,“二殿下,林禦史已離開積善寺。”
若非平素就有弓箭手暗藏在密林中,二皇子今日倒是要與林盡染在這閣樓內撞個正著。
二皇子不疾不徐地放下手中書籍,斟上一盞熱茶,溫聲道,“吾方才聽見還有一人?”
“迴二殿下,遠遠地聽林禦史叫他名字,似是喚作裴乾。”
“裴乾?”二皇子稍抬了抬下頜,闔眸凝思片刻,又是一副恍悟的模樣,道,“此人倒算是有些風骨,此次品蘭,曹意清就未能將他請來。”
稍稍呷了口茶,二皇子又品讀起那本書,笑問道,“你家將軍可有說何時來長安?”
“迴二殿下,未曾說起。”
“怕不是罷。”二皇子依舊慢條斯理地翻閱手中的書籍,隨即又揶揄道,“吾這不受寵的皇子,哪能令任將軍的親衛如此上心。就未曾予將軍說說吾的近況?”
“二殿下言重了,小人不敢。”
“下去罷。”可此聲卻非出自二皇子之口。
親衛霎時瞪大雙眼,如蒙大赦,趕忙迴道,“小人告退。”說罷,當即起身,並未有片刻停留,匆匆離去。
登時,閣樓上‘闥闥闥’地走下來一位美婦人,華韻柔美至極,舉手投足間盡顯媚態,施施然坐於二皇子身旁,朱唇輕啟道,“承熠,何故為難他呢。”
可二皇子放下手中書籍,不疾不徐地跪直身子,拱手拜道,“母妃,兒臣何曾為難。”
“這本詩集,你怕是讀了百遍了罷?”淑貴妃從桌案上拿起那本詩集,又拈著蘭花指小心翻閱,笑言道,“這位林禦史可曾有新書?”
“還未有。”
“可惜!”淑貴妃麵露甚為惋惜之狀,又禁不住嗔怪道,“承熠為何不放他進來,好讓母妃也瞧瞧這名動長安的林禦史?”
二皇子緘默良久,稍斂神色,正容道,“兒臣的確想收服他,可絕非易事。”
淑貴妃媚眼中露出一絲寒光,語音倏然冷肅,“如若不能為我兒所用,殺了他倒也無妨。”
“他還有大用處。”二皇子緩緩站起身來,負手在閣樓中踱步幾趟,抿唇卻欲言又止。
“承熠還有何打算?”
淑貴妃端起二皇子方才所用茶盞,旋即將剩餘茶湯一飲而盡。
“過幾日便是中秋,母妃若是想見見這林盡染,何不求父皇將他召進宮?”
淑貴妃緩緩起身,捂著嘴媚笑道,“若母妃所言,你父皇皆無有不依,這太子之位豈不早就是你的囊中之物?我母子二人,何故如此大費周折。”
“若依父皇對其恩寵,此事定會應下。”
“聽你這般說來,母妃倒是更想見上一麵。”
淑貴妃稍稍整理衣衫,笑言道,“前陣子,任將軍來信,問起林盡染和元瑤的近況,看似對他二人在長安的舉動頗為關注呐。”
“兒臣的確也想看看,他會如何解開攬月樓的死局。”
“罷了,打小你就有主意,隻是莫要擾了你舅父和任將軍的計劃。”說罷淑貴妃又體態妖嬈的踱步上了閣樓。
二皇子眸色倏地一冷,頓覺胸悶氣短,方欲說出的話又咽下喉嚨,冷哼一聲,旋即步履匆匆地出了閣樓。
今年的中秋較往年,於普通百姓眼中,並無甚異處,可於朝中百官而言,無異於改天換地。
按往例,若是要聽曲賞舞,楚帝大可命人將安樂居的歌姬舞伎帶入宮中,於麟德殿宴請百官,聽曲賞舞。但今年卻將這中秋宴安排在了安樂居的‘望仙樓’。
上迴在望仙樓宴饗群臣,還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楚帝即位後的第三年,通常是三年孝期後方能飲酒享樂。這幾是成了楚國每位皇帝登基後必做的一件事,算是個不成文的規定。
登頂十二層,結發受長生。這十二層是神仙居所,皇帝登頂望仙樓算是博個好彩頭。可縱觀楚國百年曆史,鮮有皇帝二次登頂,但科考之舉算得上是開創先河,如今又將酒這等官營之物,緩慢下放到民營,而酒醋同源,醋自然也是這般。諸多舉措大有‘藏富於民’之意,故而楚帝登頂望仙樓宴饗群臣,確也招惹不了非議。
自八月初十起,溪園早已由禁軍嚴加看管,而望仙樓從一層至十二層各囤放有十桶水,以備不時之需。而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六這兩日,安樂居拒不接客。
‘聽說此次中秋家宴,宴饗群臣是由淑貴妃向陛下建議的。’
‘我還聽說,陛下原本隻宴請三品以上官員,可為了林禦史,生生將品軼降到五品,且允林禦史在十二層一同享宴,這該是何等恩德。’
‘畢竟林禦史是提出科考的功臣,且看哪位臣子能從八品直接擢升至五品禦史的?聽聞,沈禦史致仕後,就是林禦史接任禦史大夫。’
······
林盡染方從明園駕車迴府,就聽到一路上的傳聞,不禁苦笑道,“這些謠言究竟是從哪傳出來的?”
李時安捂著嘴輕笑道,“可陛下對夫君的確是恩寵,在十二層享宴的幾是皇子、貴妃、太師一眾人等。”
“時安確定不與我同去?”
“這等場合,時安不便參加。且祖母和二嫂嫂還在府中等著團圓,還是明日你來大將軍府接時安罷。”
李時安要迴大將軍府,而元瑤並不能同去,隻得在明園與楊湜綰等人一同過節。自然就僅剩下林盡染在宴後該想著迴林府還是直接去大將軍府。
‘唏律律’
馬車應聲停在安樂居門前,林盡染縱身跳下馬車,徑直前往赴宴···
林盡染淺淺一笑,並未言語,眸色深深地看向那西側院牆下的月光洞,遠遠望去也僅能窺得一角的灌木,好奇之下遂撐起紙傘緩緩踱去。
這月光洞上刻有‘寒園’二字,繁密的鬆林遮天蔽日,極目望去,還能隱隱綽綽地發現深處有座院落,頗為僻靜。曲徑通幽,滿是苔衣的青石板邊隨意散落著幾株蘭花,看來此處應是申越所說的‘文人雅士品蘭之處’。
既是四下無人看守,林盡染索性踏上這青苔遍生的小道。
“裴乾,你既與向成林相識,這等事盡可尋他去,又何必予林某說呢。”
林盡染的語音驟然響起,卻聽不出話中的鹹淡。倒是身後小心翼翼跟隨的裴乾聞言身子一顫,支支吾吾地迴道,“向···向兄師從崔大家,學生雖與他有私交,若是貿然提起此事,怕是令他為難。”
“你倒是有心。”
可說完此話,林盡染就未再多言語,隻循著石板路一路前行。未多時就瞧見一麵湖,而湖水闊蕩,上立有一座三層閣樓,卻僅有西側一條曲廊可徑直通達。
四望無人,好奇心驅使著林盡染沿著湖畔一路而去,可才剛剛踏足曲廊,隻聽得‘歘’一聲,箭鏃直直地紮在他的腳邊,僅是有幾寸。
難怪此處無人,料來是弓箭手藏於這密林之中暗暗看守。曲廊兩側的圍欄上皆放置著盆栽的蘭花,直至湖中的閣樓,如此看來,這應是二皇子的安排。
“姑爺!”
申越拔出橫刀,嚴陣以待,四處尋找突施暗箭之人。
“無妨。擅闖此處,本就是我們失禮在先。”
林盡染退後幾步,抬手將申越的刀壓了下去,又向射箭來的方向朗聲道了一句,“多謝!看得出,你並未有傷害林某的意思。”
可半晌都未能等來迴複,林盡染撇過頭去,眸色深深地看了一眼這處閣樓,剛要抬腳要走,便聽聞一聲,“林禦史若是要品蘭,須得貴人陪同,還望恕罪。”
林盡染隻稍稍頷首,又扽了扽在旁側被嚇得麵如土色的裴乾,“走罷,莫要發呆。”
能在二十丈開外,這般精準的將箭射在腳邊,林盡染的腦海中除卻禁軍外,就僅想起元瑤曾提過一嘴,伴在任來風左右的神秘弓箭手。畢竟二皇子與南海有些淵源,身邊若有南海的親衛,也不足為奇。
僅是方才那段小插曲,令裴乾不禁心中一凜,久久未曾緩過神來,步履蹣跚地原路返迴,興許是青苔易滑,險些趔趄下摔倒在地。
“前陣子,二殿下遍邀文人雅士,城中學子至積善寺品蘭。你可曾來?”
林盡染的話語輕徐,似方才那等險境都未能引起情緒的波動。
“啊?”裴乾腳下一滑,幸得申越在一旁攙扶,躬身道謝後,迴道,“那···那日,學生正於翰···藏書閣抄書,並不知此事。”
“今日無課?”
林盡染似是有一茬沒一茬地問起,可裴乾所言卻是處處透著破綻,興許是方才受了驚嚇,還未緩過神來,自然也就未曾斟酌好言辭。
“無···無課。”
可裴乾這兩句話說完,幾息間已緩過神來,麵色也漸漸恢複紅潤,微微躬身道,“學生失禮,還望林禦史恕罪。”
“若是遲遲未能選定立場,這等情景,往後怕是家常便飯。”
可林盡染的話令裴乾若有所思,選定立場?是何立場?當下二皇子與三皇子似是各憑手段,招攬門生,三皇子近日往藏書閣去的勤些,似是就為與向兄多多親近;崔先生座下還有一名喚曹意清的學子,與二皇子來往甚密,此次品蘭就有他在攢局。那林禦史是更看好哪位皇子?裴乾心中暗暗揣測。
恰逢一陣秋風拂過,大雄寶殿與後院藏經閣各層簷角所掛銅鈴一齊叮當作響,與這殿中傳來的幽幽梵音交織和鳴,令裴乾的心在此刻頓時沉靜清明。
畢竟是裴乾也有幾分急智,細細想來,這位林禦史似是未有聽聞與哪位皇子相交甚歡,即便三皇子與其相約同去過安樂居,可先前二人也算有嫌隙,這立場的含義怕是有些含糊不清。
裴乾的語音中帶有幾分試探,“學生的眼裏隻有家國,並無有旁的心思。”
興許是拿捏不準自己的態度,這句迴答可令他不甚滿意,林盡染語調未變,道,“若無旁的心思,今日怎來了積善寺?”
裴乾聞言,身形一怔,可又旋即跟上林盡染的腳步,心中暗忖,這等心計在林禦史麵前又怎能掩蓋住。
九月吏部銓選在即,攏共就三次機遇,且來年還得再開一迴科考,自此才會有三年一輪迴。當下還僅是七十餘名翰林學子競爭,可來年呢?又得添上數十名,甚至百餘名,且還是來自整個楚國的英才。若三次未能過銓選,那可是要前功盡棄,從頭再來。
再看當下學子心思活絡,裴乾若不為自己好好打算一番,可就真得聽天由命了。前陣子還能堅守風骨,不屑同流合汙,可隨波逐流者眾多,即便這些學子未能通過銓選,似也能撈個皇子府中的幕僚。
裴乾又怎會想不明白這立場是何物?可就是看的太明白,故而才如此猶豫未決,行差踏錯,莫說是國,怕是家都保不住。
“學生···學生···”裴乾咬著上唇,支支吾吾地未能吐露。身為翰林學子,且還是出類拔萃的那一類人,怎如今還尋不出個理由,這令他頗為懊惱。
“若真有意去謄抄手書,盡管去尋崔先生就是,何故特意來積善寺?”
“學生慚愧。”裴乾頓時止步,深深長揖一禮,內疚道,“今日本欲登門拜訪,卻擔心授人以柄,故而尾隨林禦史至積善寺。”
林盡染聞言倏然駐足,轉過身去,輕聲一笑,“崔先生那兒,林某不會多言,就靠你自己的誠心去打動他。至於吏部銓選,也無需擔憂,林某既身居治書侍禦史,若有不公,定會在陛下麵前秉公直言。”
裴乾渾身一顫,依舊躬著身,哆嗦道,“林···林禦史知曉?”
“你若真想投身於二皇子或是三皇子門下,又何須尾隨林某來積善寺呢?縱使未能親眼見到崔先生的手書,不還可以予向成林借來一覽嘛。”
林盡染迴敬一禮,也未有多言,遂步履匆匆地離開寒園。
方在廊廡下走了幾步,申越在旁側好奇地低聲問道,“姑爺是怎知曉裴公子是一路尾隨來的?”
林盡染沒好氣地白了一眼申越,“自然是在方才進寺時看到的。許是銓選在即,學子紛紛‘各投明主’,瞧他眼中的血絲,怕是幾天幾夜都難以入睡。”
“姑爺明察秋毫。”
“姑爺我是否明察秋毫不打緊。怎這陣子不見,你倒是這般馬虎大意,竟連有人尾隨都未曾察覺?若為嶽丈知曉,定得賞你軍棍。”林盡染側過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申越,似是要將他看穿。
申越趕忙抱拳一拜,道,“姑爺恕罪。申越···申越···是申越疏忽,此事今後決計不會發生。”
林盡染隻當他從北境軍退下久矣,未曾再追究,當即擺擺手,道,“先迴府罷。積善寺,隻得改日再來。”
“是。”申越拂去額間的冷汗,暗暗長舒一口氣。
可又說迴寒園的閣樓內。
一身盔甲侍衛,手持強弓,‘闥闥闥’地步入閣樓一層,抱拳半跪道,“二殿下,林禦史已離開積善寺。”
若非平素就有弓箭手暗藏在密林中,二皇子今日倒是要與林盡染在這閣樓內撞個正著。
二皇子不疾不徐地放下手中書籍,斟上一盞熱茶,溫聲道,“吾方才聽見還有一人?”
“迴二殿下,遠遠地聽林禦史叫他名字,似是喚作裴乾。”
“裴乾?”二皇子稍抬了抬下頜,闔眸凝思片刻,又是一副恍悟的模樣,道,“此人倒算是有些風骨,此次品蘭,曹意清就未能將他請來。”
稍稍呷了口茶,二皇子又品讀起那本書,笑問道,“你家將軍可有說何時來長安?”
“迴二殿下,未曾說起。”
“怕不是罷。”二皇子依舊慢條斯理地翻閱手中的書籍,隨即又揶揄道,“吾這不受寵的皇子,哪能令任將軍的親衛如此上心。就未曾予將軍說說吾的近況?”
“二殿下言重了,小人不敢。”
“下去罷。”可此聲卻非出自二皇子之口。
親衛霎時瞪大雙眼,如蒙大赦,趕忙迴道,“小人告退。”說罷,當即起身,並未有片刻停留,匆匆離去。
登時,閣樓上‘闥闥闥’地走下來一位美婦人,華韻柔美至極,舉手投足間盡顯媚態,施施然坐於二皇子身旁,朱唇輕啟道,“承熠,何故為難他呢。”
可二皇子放下手中書籍,不疾不徐地跪直身子,拱手拜道,“母妃,兒臣何曾為難。”
“這本詩集,你怕是讀了百遍了罷?”淑貴妃從桌案上拿起那本詩集,又拈著蘭花指小心翻閱,笑言道,“這位林禦史可曾有新書?”
“還未有。”
“可惜!”淑貴妃麵露甚為惋惜之狀,又禁不住嗔怪道,“承熠為何不放他進來,好讓母妃也瞧瞧這名動長安的林禦史?”
二皇子緘默良久,稍斂神色,正容道,“兒臣的確想收服他,可絕非易事。”
淑貴妃媚眼中露出一絲寒光,語音倏然冷肅,“如若不能為我兒所用,殺了他倒也無妨。”
“他還有大用處。”二皇子緩緩站起身來,負手在閣樓中踱步幾趟,抿唇卻欲言又止。
“承熠還有何打算?”
淑貴妃端起二皇子方才所用茶盞,旋即將剩餘茶湯一飲而盡。
“過幾日便是中秋,母妃若是想見見這林盡染,何不求父皇將他召進宮?”
淑貴妃緩緩起身,捂著嘴媚笑道,“若母妃所言,你父皇皆無有不依,這太子之位豈不早就是你的囊中之物?我母子二人,何故如此大費周折。”
“若依父皇對其恩寵,此事定會應下。”
“聽你這般說來,母妃倒是更想見上一麵。”
淑貴妃稍稍整理衣衫,笑言道,“前陣子,任將軍來信,問起林盡染和元瑤的近況,看似對他二人在長安的舉動頗為關注呐。”
“兒臣的確也想看看,他會如何解開攬月樓的死局。”
“罷了,打小你就有主意,隻是莫要擾了你舅父和任將軍的計劃。”說罷淑貴妃又體態妖嬈的踱步上了閣樓。
二皇子眸色倏地一冷,頓覺胸悶氣短,方欲說出的話又咽下喉嚨,冷哼一聲,旋即步履匆匆地出了閣樓。
今年的中秋較往年,於普通百姓眼中,並無甚異處,可於朝中百官而言,無異於改天換地。
按往例,若是要聽曲賞舞,楚帝大可命人將安樂居的歌姬舞伎帶入宮中,於麟德殿宴請百官,聽曲賞舞。但今年卻將這中秋宴安排在了安樂居的‘望仙樓’。
上迴在望仙樓宴饗群臣,還得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楚帝即位後的第三年,通常是三年孝期後方能飲酒享樂。這幾是成了楚國每位皇帝登基後必做的一件事,算是個不成文的規定。
登頂十二層,結發受長生。這十二層是神仙居所,皇帝登頂望仙樓算是博個好彩頭。可縱觀楚國百年曆史,鮮有皇帝二次登頂,但科考之舉算得上是開創先河,如今又將酒這等官營之物,緩慢下放到民營,而酒醋同源,醋自然也是這般。諸多舉措大有‘藏富於民’之意,故而楚帝登頂望仙樓宴饗群臣,確也招惹不了非議。
自八月初十起,溪園早已由禁軍嚴加看管,而望仙樓從一層至十二層各囤放有十桶水,以備不時之需。而八月十五至八月十六這兩日,安樂居拒不接客。
‘聽說此次中秋家宴,宴饗群臣是由淑貴妃向陛下建議的。’
‘我還聽說,陛下原本隻宴請三品以上官員,可為了林禦史,生生將品軼降到五品,且允林禦史在十二層一同享宴,這該是何等恩德。’
‘畢竟林禦史是提出科考的功臣,且看哪位臣子能從八品直接擢升至五品禦史的?聽聞,沈禦史致仕後,就是林禦史接任禦史大夫。’
······
林盡染方從明園駕車迴府,就聽到一路上的傳聞,不禁苦笑道,“這些謠言究竟是從哪傳出來的?”
李時安捂著嘴輕笑道,“可陛下對夫君的確是恩寵,在十二層享宴的幾是皇子、貴妃、太師一眾人等。”
“時安確定不與我同去?”
“這等場合,時安不便參加。且祖母和二嫂嫂還在府中等著團圓,還是明日你來大將軍府接時安罷。”
李時安要迴大將軍府,而元瑤並不能同去,隻得在明園與楊湜綰等人一同過節。自然就僅剩下林盡染在宴後該想著迴林府還是直接去大將軍府。
‘唏律律’
馬車應聲停在安樂居門前,林盡染縱身跳下馬車,徑直前往赴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