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還不算太晚,正是夕陽將落未落之際,餘暉短暫。
須得經安樂居門前的侍衛細細核驗後方可入內,這一關僅是針對前院的官吏,再往後院去,穿過廊廡,要進溪園時,還得再檢查一道。此時便要上下搜身,查驗有無利器、毒藥或是其他物什,這才能算是能真正進得望仙樓。
將至申時,禮樂大作,絲竹管弦之音不絕於耳。
林盡染正百無聊賴地候著檢查,但見孫蓮英步履匆匆地從院內一路小跑出來,尖聲問道,“林禦史?林禦史已到否?”
一旁也不知是哪個部的官吏,趕忙扽了扽林盡染的衣袖,提醒道,“林禦史,林禦史?孫公公喚你呐。”
林盡染的心緒早已紛飛,經一旁的同僚提醒,這才高舉著手迴道,“孫公公,林某在這兒呐。”
“哎喲,林禦史,你可令老奴好找。”孫蓮英小步快走至林盡染麵前,一麵拽著林盡染的袖袍,一麵說道,“陛下賜你不必接受盤問,便可上樓。”
“這不合規矩啊~”
可這孫蓮英也不知哪來的力氣,又抓起林盡染的手腕就要往裏拽,“陛下的口諭,這可是天大的恩賜。”
“欸~欸~”
林盡染剛被拉進溪園,又一把掙脫孫蓮英的手,一甩袖袍,向園內的祁將軍,拱手道,“勞煩祁將軍還是例行盤查一番,不好落人口舌。”
“林禦史言重了,既是陛下的口諭,自然可免。”祁將軍忙不迭地抱拳迴敬一禮。
這陣子,他對林盡染可是再熟稔不過,一個連進文英殿,侍衛都不得阻攔之人。普天之下,怕是除了後宮,他當何處都能去得,況且又是孫公公來請,祁將軍又怎敢阻攔呢。
林盡染訕訕一笑,隻得在群臣議論之中與孫蓮英登樓。
這望仙樓的十一層,則是安頓了重臣的家眷,以彰顯楚帝對肱股之臣的重視。
“表兄!”
“表兄。”
雖說林明德與韋晟因銓選的緣故,幾是每日都能相見,可關係終究不若先前那般親近。畢竟韋晟終日在其祖父的看管下,溫習功課,並未能得出閑暇與其廝混,故而關係慢慢地也就稍稍疏遠了些。
僅是聽林明禮與林明德兩兄弟的語氣便能知曉,二人對其態度可謂大相徑庭。
韋晟躬身迴禮,“明禮,明德。”
而韋晟自是知曉林明德心中的怨氣,但當下的心境與去歲時已大有不同,忽視林明德後又轉向其兄長,寒暄道,“明禮,聽聞你外出遊曆歸家,表兄也未得出閑暇來看你,還望莫要怪罪。”
林明禮倏然一副惶恐模樣,深深長揖一拜,“明禮知表兄正專心應對銓選大考,不敢叨擾。去歲,明禮彼時人在東海,未能趕迴長安,望乞見諒。”
韋晟自知他說的是去年其父薨,而他未能趕迴見上一麵,眼底閃過一絲哀傷,旋即又壓了下去,抬手扶起林明禮,道,“此話言重了,彼時姑父與姑姑予韋府皆頗為照拂,明禮實不必放在心上。”
林明德嘟嘟囔囔了一句,“表兄也學起那副酸儒模樣,在明園時可沒這般正經!”
林明禮雖不知明園發生過何事,可嘴角的肌肉仍是止不住地一抽。抬首間,看表兄的臉色並無異常,許是話音低,未能聽去,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可擔憂表兄實則已然聽到,會向胞弟發難,旋即岔開話題,“還未得及向表兄道賀,連過科考及殿試兩道坎兒。相信銓選大考也定然能順利通過。”
“承明禮吉言。”韋晟麵容含笑,又甚是謙遜道,“此次科考終歸是試行,來年的科考可有鄉試、會試,比當下還要難上許多。明禮才學過人,抱玉握珠,可願一試?”
林明禮側過頭去看了一眼林明德,笑言道,“明禮誌在遊曆四方,許是年後又得出趟遠門。”
韋晟眉頭一蹙,心中暗忖,倒也偶爾聽祖父提起姑父家中的境況,隻是未有那般的詳盡。明禮不願科考入仕途,怕是有七八分在明德身上,而先前姑父對明德科考一事並未有何期待,隻因緣巧合下,明德挺到銓選大考,想來至這般境地,姑父應會為他好好打點一番。
可話語中仍好言勸道,“現下各地皆有興建貢院,明禮在外遊曆時不若去試上一試,興許往後陛下能允家中兄弟,同時在京為官?否則這般放棄,豈非埋沒你一身學識?”
“明德近些年來大有進益。此次科考,明禮若有參加,自詡也比不上明德,還是得精進些再考慮此事。”
這番言辭頗為謙遜、誠懇,但若說明德要比明禮強,韋晟是斷然不會相信。可如此聽來,明禮似不願與明德爭奪姑父家的產業,自知多勸無益,韋晟隻得識趣的談起它事。
“妹妹,你瞧這三個孩子相處的多好啊~”
顧氏在旁側端坐著,麵容含笑,頗為歡喜的模樣,手持杯盞與韋氏碰杯。韋晟現下甚是乖巧,且又有大好的前途,與韋太師的悉心教導自然是脫不開幹係,也算是實實在在地令她滿意了。
韋氏隻淡然一笑,碰杯後,語音中也聽不出個滋味,道,“晟兒畢竟是家中獨子,又日日聆聽家父的訓示,自然大有長進。妹妹還得整日苦惱,如何照拂這倆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真真是羨慕嫂嫂!”
林家兩兄弟和韋晟的對話自是落入兩位母親的耳中,可顧氏的話音中顯然有揶揄的成分,三個孩子相處的好?那其他的孩子呢?這一層可不單單有林府和韋府的家眷,六部尚書的家眷皆在此,可卻無人敢上來與他三人說話,這自然是有林明禮的緣故。顧氏所言,倒是羞臊得其他府的女眷一陣紅臉。
可韋氏的言辭已至敵我不分的程度,侄子的長進無疑是看在眼裏,言行舉止較去年,以脫胎換骨一詞形容也毫不為過,可偏偏顧氏的笑意真是猶如鋼針一般,往她心窩子紮。能得太師的親自指點足以令天下人豔羨,偏偏其父又以年邁,有心無力之語搪塞,韋氏也隻得作罷。
顧氏自是聽出韋氏的話中之意,原本也沒她所想那般炫耀的意思,可此刻若不說迴去,卻也難以咽下這口氣,“早勸妹妹莫要將水端的太平。終究得時不時地偏向明禮一下,又得時不時地偏向明德一下。不然一人得了娘的愛,卻又失了爹的寵。這水哪能一直端得平?”
說罷,又輕輕拍了拍嘴巴,蹙著細眉自責道,“瞧嫂嫂這張嘴,晟兒也沒個兄弟姊妹的,竟還敢來說教妹妹,真真是討打!妹妹可莫要怪罪。”
可語氣這般聽來,哪有半分懊悔的意味,話裏話外又捅了韋氏一刀子,林明禮的身世,旁人或許不曉內情,韋、林二府這幾位年長的,心裏可都跟明鏡似的。林明禮並非是韋氏親生,府內皆知她獨寵林明德,可偏她又在外人麵前說兄弟二人手心手背都是肉,眼下哪是在說韋氏一碗水端平,分明就是挖苦。
韋氏的臉色霎時漲成豬肝色,本是要當場發作,可又使出渾身解數抑製心中的怨氣,本唿吸略有些急促,現下也稍稍緩了些,旋即側過身去,寬慰道,“嫂嫂這是說的哪裏話。可憐哥哥才走,僅留下晟兒一根獨苗,爹多加照拂也是應該的,妹妹還得勸夫君也要多照顧些才是。”
說罷,韋氏施施然起身,行了萬福,柔聲道,“嫂嫂在此稍坐,妹妹與其他官眷再說些體己話。”
未等已麵如土色的顧氏點頭,便已轉身離去。
‘闥!闥!闥!’這登樓的腳步聲聽著委實沉重。
畢竟要爬上十二層,林盡染與孫蓮英額上早已冒汗,隻聽得林盡染喘著粗氣抱怨道,“孫···孫公公,陛下···也是···這麽爬···上來的?”
心中還有一句卻未曾說出口,‘也無怪此生隻在登基時會爬上一次’。
“陛···陛下···也歇上···片刻。未曾想,林禦史竟···竟要一口氣登頂。”孫蓮英趴在扶手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腿止不住地打著哆嗦,“老奴···今日登樓···兩迴,這身子···骨怕是累斷了去。”
林盡染畢竟年輕,喘允口氣後,又從懷中摸出一荷包,塞到孫公公手中。
這熟悉的觸感,令孫蓮英唿吸都遲滯片刻,精神大為一振,也分不清是還未喘勻氣,還是哆嗦的,“這···這···老奴···不好罷?”
“辛苦孫公公走這一遭,實在令染之過意不去。”
孫蓮英未有多言,眸色一喜,忙塞迴袖中,強直起身來,道,“快到了,老奴還有點氣力。”
二人才將將踏上台階,就見林明禮步履匆匆的走來,深深一禮,忙問道,“敢···敢問,可是林禦史?”
韋晟見狀,在旁側亦是拱手行禮,“孫公公,林禦史!”
得了表兄的確定,林明禮麵容更添一絲興奮,旋即又緩過神來,“孫公公,林禦史!”
“二位有何事?”
韋晟自不必說,林明禮他也是見過的。細細想來,倒也不奇怪,他二人的確是以尚書令及太師的家眷身份在此。
韋晟見林明禮良久未曾言語,急聲迴道,“並無它事,許是明禮聽聞此處的動靜,這才來瞧上一眼。”
“既然無事,本禦史與孫公公就先上樓了。”
見林盡染已然上樓,可一旁的林明禮卻仍遲怔在原地,韋晟連連扽了扽他的衣裳,問道,“怎失了神一般?你與他可有過節?”
可這般瞧來,倒也並未像是有過節的模樣,真要有,當如躲在身後默默駐足凝視的林明德一般才是,韋晟暗暗忖道。
林明禮語音頗為興奮地說道,“原來他就是林盡染林禦史,一直無緣相見,未曾想竟是以此等方式相遇。”
片刻後又是捶足頓胸,頗為懊惱的模樣,“方才未能多予他說上幾句,他那篇《共勉書》、《洛神賦》···明禮幾是能倒背如流。還有他那‘為生命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句。這等英才,我剛剛怎能走了神。表兄,你知道嗎···”
“且慢且慢!”韋晟連連製止林明禮繼續說下去,心中何嚐不知林盡染是何等分量,能令祖父——當朝太師都不吝讚美之詞誇獎。尤其是藏書閣的那冊詩集謄本,令他抄來後,祖父幾是每日都得品讀一篇,才能安然入睡。
“表兄可與他相識?”林明禮滿含希冀的眼光,望向韋晟,語音中甚至帶有幾分顫抖。
“相識···”此問倒是真令韋晟頓感為難,頗有些躊躇道,“怕是‘認識’一詞更為妥帖,表兄與他並無來往。”
林明禮身子頓時垮了下去,卻又倏地問道,“那表兄可知誰與他相熟?”
“崔先生呐。”韋晟脫口而出,反問道,“明禮這陣子未去聚賢館?”
“先生在授課,明禮怕多有叨擾。故而等先生休沐時才會登門,隻是這幾次先生都未在聚賢館內。”
韋晟沒好氣地橫了一眼,“你啊!這時候守這些規矩作甚,林盡···林禦史隔上一陣就會到聚賢館,亦或是翰林院,與其他學子一同聽課。待崔先生下課後,才進屋內與他閑敘片時。這些,你竟是都未有打聽?”
韋晟方才險些說出林盡染的名字,可談及此處時,語音中也不得不多了幾分慨歎,論學識、論地位都不比崔先生差到哪去,但依舊恭恭謹謹地在院外與其他學子聽課,未有半分恃才傲物的模樣,僅是這份心性就值得欽佩。
林明禮瞳孔一震,登時漲紅了臉,支支吾吾道,“我···這陣子皆在藏書閣,就祈盼能在那兒見上一次。”
“他已許久未去崇賢坊,聽聞他近日要在隆政坊買地,許是要在那裏興一座藏書閣。”
韋晟言語中多了幾分無奈,這個表弟平素隻知讀書,卻連這等隨口能打聽來的消息都未有過問,旋即又勸解道,“你若真想與他相識,不若多花點心思打聽打聽。”說罷遂拍了拍他的胳膊,又露出一絲苦笑,這才轉身離去。
林盡染與孫蓮英剛剛踏上十二層,樓內的目光齊刷刷地望向他二人。
原是楚帝就在樓梯口候著他們,這等恩寵倒真是令人豔羨。
“臣拜見陛下。”
林盡染自然知曉這等分量,頗為惶恐地深深一躬。
“免禮罷。”楚帝眉眼滿含笑意,雙手將林盡染攙起,又攥住他的手腕,將他引入席麵,笑言道,“往年上柱國若要在長安,定得陪朕一同賞月,過這中秋節。染之將江南的兩樁案子辦的甚合民意,這陣子又替朕分憂不少,今日就賜你替上柱國坐於此處。”
說罷就將他引到韋太師的旁側坐下,而抬眼對去的,正是林靖澄。不得不說,楚帝的這番舉動,真可謂是當眾扇尚書令的臉。
須得經安樂居門前的侍衛細細核驗後方可入內,這一關僅是針對前院的官吏,再往後院去,穿過廊廡,要進溪園時,還得再檢查一道。此時便要上下搜身,查驗有無利器、毒藥或是其他物什,這才能算是能真正進得望仙樓。
將至申時,禮樂大作,絲竹管弦之音不絕於耳。
林盡染正百無聊賴地候著檢查,但見孫蓮英步履匆匆地從院內一路小跑出來,尖聲問道,“林禦史?林禦史已到否?”
一旁也不知是哪個部的官吏,趕忙扽了扽林盡染的衣袖,提醒道,“林禦史,林禦史?孫公公喚你呐。”
林盡染的心緒早已紛飛,經一旁的同僚提醒,這才高舉著手迴道,“孫公公,林某在這兒呐。”
“哎喲,林禦史,你可令老奴好找。”孫蓮英小步快走至林盡染麵前,一麵拽著林盡染的袖袍,一麵說道,“陛下賜你不必接受盤問,便可上樓。”
“這不合規矩啊~”
可這孫蓮英也不知哪來的力氣,又抓起林盡染的手腕就要往裏拽,“陛下的口諭,這可是天大的恩賜。”
“欸~欸~”
林盡染剛被拉進溪園,又一把掙脫孫蓮英的手,一甩袖袍,向園內的祁將軍,拱手道,“勞煩祁將軍還是例行盤查一番,不好落人口舌。”
“林禦史言重了,既是陛下的口諭,自然可免。”祁將軍忙不迭地抱拳迴敬一禮。
這陣子,他對林盡染可是再熟稔不過,一個連進文英殿,侍衛都不得阻攔之人。普天之下,怕是除了後宮,他當何處都能去得,況且又是孫公公來請,祁將軍又怎敢阻攔呢。
林盡染訕訕一笑,隻得在群臣議論之中與孫蓮英登樓。
這望仙樓的十一層,則是安頓了重臣的家眷,以彰顯楚帝對肱股之臣的重視。
“表兄!”
“表兄。”
雖說林明德與韋晟因銓選的緣故,幾是每日都能相見,可關係終究不若先前那般親近。畢竟韋晟終日在其祖父的看管下,溫習功課,並未能得出閑暇與其廝混,故而關係慢慢地也就稍稍疏遠了些。
僅是聽林明禮與林明德兩兄弟的語氣便能知曉,二人對其態度可謂大相徑庭。
韋晟躬身迴禮,“明禮,明德。”
而韋晟自是知曉林明德心中的怨氣,但當下的心境與去歲時已大有不同,忽視林明德後又轉向其兄長,寒暄道,“明禮,聽聞你外出遊曆歸家,表兄也未得出閑暇來看你,還望莫要怪罪。”
林明禮倏然一副惶恐模樣,深深長揖一拜,“明禮知表兄正專心應對銓選大考,不敢叨擾。去歲,明禮彼時人在東海,未能趕迴長安,望乞見諒。”
韋晟自知他說的是去年其父薨,而他未能趕迴見上一麵,眼底閃過一絲哀傷,旋即又壓了下去,抬手扶起林明禮,道,“此話言重了,彼時姑父與姑姑予韋府皆頗為照拂,明禮實不必放在心上。”
林明德嘟嘟囔囔了一句,“表兄也學起那副酸儒模樣,在明園時可沒這般正經!”
林明禮雖不知明園發生過何事,可嘴角的肌肉仍是止不住地一抽。抬首間,看表兄的臉色並無異常,許是話音低,未能聽去,這才長長地舒了口氣。
可擔憂表兄實則已然聽到,會向胞弟發難,旋即岔開話題,“還未得及向表兄道賀,連過科考及殿試兩道坎兒。相信銓選大考也定然能順利通過。”
“承明禮吉言。”韋晟麵容含笑,又甚是謙遜道,“此次科考終歸是試行,來年的科考可有鄉試、會試,比當下還要難上許多。明禮才學過人,抱玉握珠,可願一試?”
林明禮側過頭去看了一眼林明德,笑言道,“明禮誌在遊曆四方,許是年後又得出趟遠門。”
韋晟眉頭一蹙,心中暗忖,倒也偶爾聽祖父提起姑父家中的境況,隻是未有那般的詳盡。明禮不願科考入仕途,怕是有七八分在明德身上,而先前姑父對明德科考一事並未有何期待,隻因緣巧合下,明德挺到銓選大考,想來至這般境地,姑父應會為他好好打點一番。
可話語中仍好言勸道,“現下各地皆有興建貢院,明禮在外遊曆時不若去試上一試,興許往後陛下能允家中兄弟,同時在京為官?否則這般放棄,豈非埋沒你一身學識?”
“明德近些年來大有進益。此次科考,明禮若有參加,自詡也比不上明德,還是得精進些再考慮此事。”
這番言辭頗為謙遜、誠懇,但若說明德要比明禮強,韋晟是斷然不會相信。可如此聽來,明禮似不願與明德爭奪姑父家的產業,自知多勸無益,韋晟隻得識趣的談起它事。
“妹妹,你瞧這三個孩子相處的多好啊~”
顧氏在旁側端坐著,麵容含笑,頗為歡喜的模樣,手持杯盞與韋氏碰杯。韋晟現下甚是乖巧,且又有大好的前途,與韋太師的悉心教導自然是脫不開幹係,也算是實實在在地令她滿意了。
韋氏隻淡然一笑,碰杯後,語音中也聽不出個滋味,道,“晟兒畢竟是家中獨子,又日日聆聽家父的訓示,自然大有長進。妹妹還得整日苦惱,如何照拂這倆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可真真是羨慕嫂嫂!”
林家兩兄弟和韋晟的對話自是落入兩位母親的耳中,可顧氏的話音中顯然有揶揄的成分,三個孩子相處的好?那其他的孩子呢?這一層可不單單有林府和韋府的家眷,六部尚書的家眷皆在此,可卻無人敢上來與他三人說話,這自然是有林明禮的緣故。顧氏所言,倒是羞臊得其他府的女眷一陣紅臉。
可韋氏的言辭已至敵我不分的程度,侄子的長進無疑是看在眼裏,言行舉止較去年,以脫胎換骨一詞形容也毫不為過,可偏偏顧氏的笑意真是猶如鋼針一般,往她心窩子紮。能得太師的親自指點足以令天下人豔羨,偏偏其父又以年邁,有心無力之語搪塞,韋氏也隻得作罷。
顧氏自是聽出韋氏的話中之意,原本也沒她所想那般炫耀的意思,可此刻若不說迴去,卻也難以咽下這口氣,“早勸妹妹莫要將水端的太平。終究得時不時地偏向明禮一下,又得時不時地偏向明德一下。不然一人得了娘的愛,卻又失了爹的寵。這水哪能一直端得平?”
說罷,又輕輕拍了拍嘴巴,蹙著細眉自責道,“瞧嫂嫂這張嘴,晟兒也沒個兄弟姊妹的,竟還敢來說教妹妹,真真是討打!妹妹可莫要怪罪。”
可語氣這般聽來,哪有半分懊悔的意味,話裏話外又捅了韋氏一刀子,林明禮的身世,旁人或許不曉內情,韋、林二府這幾位年長的,心裏可都跟明鏡似的。林明禮並非是韋氏親生,府內皆知她獨寵林明德,可偏她又在外人麵前說兄弟二人手心手背都是肉,眼下哪是在說韋氏一碗水端平,分明就是挖苦。
韋氏的臉色霎時漲成豬肝色,本是要當場發作,可又使出渾身解數抑製心中的怨氣,本唿吸略有些急促,現下也稍稍緩了些,旋即側過身去,寬慰道,“嫂嫂這是說的哪裏話。可憐哥哥才走,僅留下晟兒一根獨苗,爹多加照拂也是應該的,妹妹還得勸夫君也要多照顧些才是。”
說罷,韋氏施施然起身,行了萬福,柔聲道,“嫂嫂在此稍坐,妹妹與其他官眷再說些體己話。”
未等已麵如土色的顧氏點頭,便已轉身離去。
‘闥!闥!闥!’這登樓的腳步聲聽著委實沉重。
畢竟要爬上十二層,林盡染與孫蓮英額上早已冒汗,隻聽得林盡染喘著粗氣抱怨道,“孫···孫公公,陛下···也是···這麽爬···上來的?”
心中還有一句卻未曾說出口,‘也無怪此生隻在登基時會爬上一次’。
“陛···陛下···也歇上···片刻。未曾想,林禦史竟···竟要一口氣登頂。”孫蓮英趴在扶手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腿止不住地打著哆嗦,“老奴···今日登樓···兩迴,這身子···骨怕是累斷了去。”
林盡染畢竟年輕,喘允口氣後,又從懷中摸出一荷包,塞到孫公公手中。
這熟悉的觸感,令孫蓮英唿吸都遲滯片刻,精神大為一振,也分不清是還未喘勻氣,還是哆嗦的,“這···這···老奴···不好罷?”
“辛苦孫公公走這一遭,實在令染之過意不去。”
孫蓮英未有多言,眸色一喜,忙塞迴袖中,強直起身來,道,“快到了,老奴還有點氣力。”
二人才將將踏上台階,就見林明禮步履匆匆的走來,深深一禮,忙問道,“敢···敢問,可是林禦史?”
韋晟見狀,在旁側亦是拱手行禮,“孫公公,林禦史!”
得了表兄的確定,林明禮麵容更添一絲興奮,旋即又緩過神來,“孫公公,林禦史!”
“二位有何事?”
韋晟自不必說,林明禮他也是見過的。細細想來,倒也不奇怪,他二人的確是以尚書令及太師的家眷身份在此。
韋晟見林明禮良久未曾言語,急聲迴道,“並無它事,許是明禮聽聞此處的動靜,這才來瞧上一眼。”
“既然無事,本禦史與孫公公就先上樓了。”
見林盡染已然上樓,可一旁的林明禮卻仍遲怔在原地,韋晟連連扽了扽他的衣裳,問道,“怎失了神一般?你與他可有過節?”
可這般瞧來,倒也並未像是有過節的模樣,真要有,當如躲在身後默默駐足凝視的林明德一般才是,韋晟暗暗忖道。
林明禮語音頗為興奮地說道,“原來他就是林盡染林禦史,一直無緣相見,未曾想竟是以此等方式相遇。”
片刻後又是捶足頓胸,頗為懊惱的模樣,“方才未能多予他說上幾句,他那篇《共勉書》、《洛神賦》···明禮幾是能倒背如流。還有他那‘為生命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句。這等英才,我剛剛怎能走了神。表兄,你知道嗎···”
“且慢且慢!”韋晟連連製止林明禮繼續說下去,心中何嚐不知林盡染是何等分量,能令祖父——當朝太師都不吝讚美之詞誇獎。尤其是藏書閣的那冊詩集謄本,令他抄來後,祖父幾是每日都得品讀一篇,才能安然入睡。
“表兄可與他相識?”林明禮滿含希冀的眼光,望向韋晟,語音中甚至帶有幾分顫抖。
“相識···”此問倒是真令韋晟頓感為難,頗有些躊躇道,“怕是‘認識’一詞更為妥帖,表兄與他並無來往。”
林明禮身子頓時垮了下去,卻又倏地問道,“那表兄可知誰與他相熟?”
“崔先生呐。”韋晟脫口而出,反問道,“明禮這陣子未去聚賢館?”
“先生在授課,明禮怕多有叨擾。故而等先生休沐時才會登門,隻是這幾次先生都未在聚賢館內。”
韋晟沒好氣地橫了一眼,“你啊!這時候守這些規矩作甚,林盡···林禦史隔上一陣就會到聚賢館,亦或是翰林院,與其他學子一同聽課。待崔先生下課後,才進屋內與他閑敘片時。這些,你竟是都未有打聽?”
韋晟方才險些說出林盡染的名字,可談及此處時,語音中也不得不多了幾分慨歎,論學識、論地位都不比崔先生差到哪去,但依舊恭恭謹謹地在院外與其他學子聽課,未有半分恃才傲物的模樣,僅是這份心性就值得欽佩。
林明禮瞳孔一震,登時漲紅了臉,支支吾吾道,“我···這陣子皆在藏書閣,就祈盼能在那兒見上一次。”
“他已許久未去崇賢坊,聽聞他近日要在隆政坊買地,許是要在那裏興一座藏書閣。”
韋晟言語中多了幾分無奈,這個表弟平素隻知讀書,卻連這等隨口能打聽來的消息都未有過問,旋即又勸解道,“你若真想與他相識,不若多花點心思打聽打聽。”說罷遂拍了拍他的胳膊,又露出一絲苦笑,這才轉身離去。
林盡染與孫蓮英剛剛踏上十二層,樓內的目光齊刷刷地望向他二人。
原是楚帝就在樓梯口候著他們,這等恩寵倒真是令人豔羨。
“臣拜見陛下。”
林盡染自然知曉這等分量,頗為惶恐地深深一躬。
“免禮罷。”楚帝眉眼滿含笑意,雙手將林盡染攙起,又攥住他的手腕,將他引入席麵,笑言道,“往年上柱國若要在長安,定得陪朕一同賞月,過這中秋節。染之將江南的兩樁案子辦的甚合民意,這陣子又替朕分憂不少,今日就賜你替上柱國坐於此處。”
說罷就將他引到韋太師的旁側坐下,而抬眼對去的,正是林靖澄。不得不說,楚帝的這番舉動,真可謂是當眾扇尚書令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