謔,說這林盡染當著三皇子的麵,不僅由下官改自稱本禦史,又坦言他的確就是恃寵而驕,當即令在場之人臉色一變再變,這幾是赤裸裸地在眾人眼前開罪三皇子。
孫蓮英在三皇子府邸,得知林盡染與陳若棠突起爭執,遂小步快踱至文英殿將此事稟報楚帝。
“染之倒真是好膽,連如此災星都敢招惹。不過,縱使陳若棠今日未曾尋釁,染之未必會輕易放過他。”
楚帝一麵說著,一麵住筆,紙上寫的正是林盡染方才所說的策論,眉眼含笑,似是並未在意料之外,甚是惋惜道,“此論仍是意猶未盡,改日須得令他續上。”
對譙國公府家的小公爺也有所耳聞,可終歸是開國功臣,後世子孫承襲爵位,說到底不過是得先輩蔭庇。加之又有姻親這層關係,楚帝即便想有所處置,多半也是敲打老三,令其收斂。可老三嘛,雜念太多,這才放縱的陳若棠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可也有益處,假使陳若棠日後依舊這般無視法度,肆無忌憚,褫奪其襲爵資格,倒也落不著話柄,這才是真的‘捧殺’。但西蜀一帶眼下的確需要譙國公鎮壓,還不能傷他性命。
“若依先前三皇子的行事風格,即便林禦史占理,怕也撈不著好。”孫蓮英語音雖是不鹹不淡,可終究有偏袒林盡染之嫌。說罷就低下腦袋,甚是恭謹地站在楚帝旁側。
“他在試探朕,是否真會信守諾言,行偏愛袒護。同時,也在劃清與老三的界限,再次暗示朕,他不會介入黨爭。”
楚帝眸色深深,將禦案上的聖旨遞予孫蓮英,吩咐道,“既是如此,去宣旨罷。”
“老奴遵旨。”
孫蓮英雙手接過聖旨,屈身小步後退,方欲轉身前往朱雀大街,卻又被楚帝忽地喚住。
“方才在老三府上傳達口諭時,可有將朕賜染之可自由出入文英殿一事告知予他?”
孫蓮英雙手舉著聖旨,聞言,手禁不住地一抖,思忖片刻後,語音低了幾分,可仍怕楚帝怪罪,顫聲道,“迴稟陛下,奴才見小公爺的府兵向三皇子求救時,已有意提醒。”
“下去罷。承煒若還不明白,就將此口諭當眾再宣讀一遍,令旁人替他好好分辨清楚,朕究竟是何意。至於陳若棠,若譙國公還未迴長安,那就令他一直禁足府中罷。”楚帝抬抬手,令孫蓮英先去宣旨。
“奴才···奴才遵旨。”
孫蓮英有如方從河中蹚了一遍似的,內衫已然濕透。既早前在場,自然知曉陛下對林盡染那是實實在在的恩典,可依三皇子對內弟的包容放縱,怕現下已與林盡染針鋒相對上。
而陛下剛剛的口諭,可真是行袒護之實,還未弄清林陳相爭的原委,就令陳若棠禁足府中,直至譙國公返迴長安。須知,這般駐守邊境一帶的將領,皆是數年才能迴一趟長安述職,這道禁足的口諭,可要強使陳若棠安分幾載,這如何不是對林盡染的偏愛?
想到此處,孫蓮英的步子不禁邁地快了些,生怕這位爺還會做出如何出格之舉。
可說迴朱雀大街
西斜的光線透過茂密的槐樹葉斑駁的打在林盡染臉上,當下儼然是與三皇子對峙的模樣。
林陳之爭,積怨已久,過往皆是陳若棠前來尋釁,可縱使三皇子仍有意偏袒,這迴也僅能以林盡染當街行兇懲治為由質問,若是深究,鬧到楚帝跟前,終歸討不著便宜。但林盡染此舉如此乖張,當真令人迷惑。
可於林盡染而言,三皇子無論出不出麵,都會當街笞打。
“染之,可知你方才在說甚?”
三皇子眸色冷,語調更冷。話畢,已是咬緊後槽牙,頰邊的肌肉緊繃,林盡染這般猖狂的模樣令他頗為氣憤。可終究是上柱國家的女婿,這聲‘染之’已是他保留的最後一絲清明,此時還未能撕破臉麵,否則豈不是將此人生生往老二那處推。
林盡染冷哼一聲,當即高聲反問道,“依殿下言,今日本禦史就該在城外為小公爺所害,令內人於陛下麵前慟哭哀嚎,後再以《楚律》嚴懲小公爺,求個公道?倒不知,聆音閣的那次教訓,小公爺可曾記下?”
“你···”三皇子即便有話要說,也得生生咽迴去,當日杖打陳若棠自是已手下留情。畢竟譙國公是捏在手中的助力,以此換個‘未知’的林盡染,如何劃算?
可思忖良久,三皇子語音稍稍緩和些,道,“染之,若棠帶迴府之後,吾定會嚴加管教。今日之事,到此為止,就當是看在吾的麵上,如何?”
此言一出,惹得一旁的林明德與杜子騰頃刻瞠目。三皇子已然放低姿態,若是尋常人,早已是感恩戴德,畢竟混跡京城,如何能開罪國公府的同時,還能再得罪皇室?即便是上柱國在此,怕也不會再深究。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林盡染負手踱步,緩緩吟誦。言罷,俄而一聲輕笑,放肆狂言,“小公爺如此驕橫跋扈,看來與殿下難逃幹係···”
“好膽!”林明德未等林盡染將話說完,趕忙上前怒斥道,“你是何身份,竟敢與皇子這般說話。莫非是仗著上柱國的女婿,要翻了天不成?”
“原來是林公子,倒不知你這天指得是陛下,還是殿下?”林盡染眼簾稍垂,一眼寒光略過,旋即嗤笑道,“聽聞令尊老練圓熟,運籌帷幄,統領六部諸事遊刃有餘,不想林公子未曾傳承衣缽,言辭這般不得體。這金榜題名,翰林學子之名···嘖嘖嘖。”
這番言辭多少帶著些羞辱,不僅說林明德翰林學子的光環徒有其表,還將其父林靖澄都給貶了進去。老練圓熟、運籌帷幄、遊刃有餘,如此聽來,怎還有些刺耳?莫不是林明德這身光環,是尚書令暗暗使些手段?一時間圍觀之人已在竊竊私語,嘁嘁喳喳。
“你···你···”林明德的臉色漲的通紅,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兩步,支支吾吾道,“楚國的天···自然是···是當今聖上。”
可說罷,這拳頭捏的幾是肉眼可見的微顫,緘默良久,強忍著憤怒道,“你汙蔑小公爺仗勢欺人,可當下這副姿態,又是仗了誰的勢?”
“本禦史方才所言,你竟是沒聽見?”林盡染頗為無奈的雙手捂臉,稍稍揉搓一番,輕歎一聲,“也罷,那就再說一遍。本禦史的確是恃寵而驕,你林明德不過是個翰林學子,與其在此爭辯,還不如好好斟酌,如何在陛下麵前分說。適才所言,在場諸位都聽得清楚。”
旁側的杜子騰早已是目瞪口呆,剛剛已是極力扽了扽林盡染的袖袍,可依舊未能阻攔他這番猖狂之語,心中暗自忖道,‘染之今日怎行事如此乖張?這可是要將三殿下和尚書令皆得罪個遍呐!長安城說大不大,低頭不見抬頭見,又有何人會將事情做絕呢?’
“你!”
林明德隻得怒指林盡染,卻未能再言語。縱使有翰林學子的身份,可領七品俸祿,但也僅限於此,未領職務,也未有實權,故而不過是個虛名。宦海沉浮,仕途漫漫,日子且還長遠著呐。
三皇子眸色凜凜,竭力抑製心中的憤怒。但尚書令之子所言委實給他提了醒,看似言辭荒唐、行事乖張的林盡染與江南時的沉穩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其中莫非是有難以告人的目的?
“依染之所言,該當如何?”語音相較於方才已又緩上幾分,當下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三皇子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邀請道,“不若去吾的府中,小坐片刻,吾定會予你個滿意的答複。”
林盡染稍稍抬手,笑言道,“既本禦史有當街行兇之嫌,還是將此事交由陛下聖裁,未免某些人倒反天罡。”
言辭中還不忘調侃林明德適才所言頗為不妥,可眾人又都的的確確聽了去,眼下還如何能辯駁。
“這又何必呢?”三皇子已然又放低些姿態,心想,父皇所念幾是昭然若揭,此時假使授他以柄,陳若棠定遭嚴懲,若是因此他未能承襲爵位或是丟掉性命,與譙國公府的這段姻緣怕就失去所有意義,旋即笑言道,“染之不若直言,吾能辦到,定然不會推辭。”
“那本禦史且先一說,殿下就這般一聽?”林盡染嘴角勾起一抹難言的弧度。
三皇子微微頷首,手稍稍一抬,令他說下去。
林盡染徐徐踱步,語調放緩些,盡可能令在場人皆聽個清楚,道,“譙國公府的小公爺欲謀害本禦史三次,難保日後不生此心。故···”
“染之,吾擔保若棠絕···”
林盡染稍稍抬手,未能令三皇子打斷,遂繼續說道,“故而,小公爺若有再起賊心,任誰都求不了情。既殿下做得譙國公府的半個主,那就由三皇子行刑,如何?”
見他正要一口允下,林盡染語音一沉,正色提醒道,“殿下可莫要以為本禦史在玩笑,當著長安城的百姓在此,言出必行方是君子所為。本禦史說的是,要他性命!”
三皇子聞言,不禁擰著眉頭沉思,倘若內弟真真如此聽勸,倒也不會鬧出如此多的荒唐事,方才林盡染所言可說的清楚,若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允諾,往後未能兌現,豈不就成了笑話?且話中說的可是由自己行刑,無論是否取他性命,終歸得舍去不少。
“染之再好好斟酌,換個請求罷。若棠畢竟是譙國公府的小公爺,吾雖能做主他府中之事,但終究是吾的內弟。”
三皇子已是再三言明,陳若棠是其內弟,故定然不會應允林盡染的說辭。
林盡染不禁莞爾,戲謔道,“殿下怕是有所誤會。染之所言並非是請求,而是要求。若殿下作不得這主,那就隨本禦史前往文英殿罷?”
“林盡染,吾看在上柱國勞苦功高的份上,未與你計較,可莫要得寸進尺。”
稱唿是一變再變,三皇子幾是在憤怒的邊緣,明明是快六月的天,卻莫名的有一股寒氣,旁側的杜子騰連大氣都未敢喘一聲。
“今日,這罰酒,本禦史吃定了!殿下可是要為難本禦史這八品小官?”
若是在這朱雀大街上如此針對下去,即便林盡染未曾去告發陳若棠,這般情狀也逃不過父皇的耳目,三皇子眉頭擰得更緊,如是想到。一番權衡下,隻得先將此事暫且攬在自己身上,“來人!將···”
“聖旨到!”
人群外飄來一道尖聲高唿。
‘聖旨’二字比任何的言辭都得重上幾分,人群自覺的分開一條寬敞大道,孫蓮英高舉著聖旨,踱步至林盡染麵前,恭聲道,“林禦史,接旨罷!”
既是迎聖旨,在場之人皆紛紛跪迎,連三皇子也不得不俯身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監察禦史林盡染淑慎性成,勤勉柔順,克嫻內則,淑德含章,屢破江寧貪腐案,清池觀術士案,恪盡職守,忠貞清廉,深得朕心,著即冊封為治書侍禦史,兼領內閣大學士,著正五品軼。
欽此!”
孫蓮英將聖旨合上後,雙手遞予林盡染,笑言道,“林禦史,恭賀右遷。”
林盡染聞言,甚是恭謹地俯身一拜,遂接過聖旨,緩緩起身,“孫公公,若是得閑,至寒舍小酌幾杯,聊表謝意。”
“哎喲!如此,老奴隻得改日叨擾侍禦史。”孫蓮英微微躬身,言辭聽來雖頗為客氣,可倒真是應承下來。
朱雀大街上宣旨倒也不算鮮有,可適才開罪三皇子之人,還能擢升至治書侍禦史倒真是頭一遭聽聞。且聽二人對話,這楚帝身旁的近侍太監對其還甚是謙和恭謹。如此說來,林禦史,哦不,侍禦史這恃寵而驕一詞若是這般說來,也並非是信口雌黃。
孫公公轉過身去,向將將起身的三皇子說道,“陛下口諭,責令譙國公府陳若棠即日起禁足府內。譙國公一日未迴,則一日不得出府。”
三皇子聞言,臉色倏然一變,即便心有怨憤,可仍是強顏一笑道,“兒臣遵旨。”
“孫公公,敢問陛下還有其他口諭?林···”林明德拱手一禮,方才險些喊出林盡染的名字,頓覺不妥,稍稍平息片刻,又盡可能地溫聲道,“侍禦史這般行徑,陛下可知曉?”
“林公子,陛下隻令老奴宣旨,旁的一概未提。”孫公公一麵說著,一麵搖著頭,稍頓了頓語音,又溫聲提醒道,“陛下本是命老奴予殿下帶句話,可適才已在府上提起,望殿下好自為之。”
此言一出,驚得他瞳孔一震,半晌都未曾緩過神來,便是林明德在一旁連連喚著‘殿下’,這才堪堪令他恢複神智,可彼時,孫蓮英一眾人等皆已趁他怔神間告辭離去,圍觀百姓也帶著震驚四散。
孫蓮英在三皇子府邸,得知林盡染與陳若棠突起爭執,遂小步快踱至文英殿將此事稟報楚帝。
“染之倒真是好膽,連如此災星都敢招惹。不過,縱使陳若棠今日未曾尋釁,染之未必會輕易放過他。”
楚帝一麵說著,一麵住筆,紙上寫的正是林盡染方才所說的策論,眉眼含笑,似是並未在意料之外,甚是惋惜道,“此論仍是意猶未盡,改日須得令他續上。”
對譙國公府家的小公爺也有所耳聞,可終歸是開國功臣,後世子孫承襲爵位,說到底不過是得先輩蔭庇。加之又有姻親這層關係,楚帝即便想有所處置,多半也是敲打老三,令其收斂。可老三嘛,雜念太多,這才放縱的陳若棠如此不知天高地厚。
可也有益處,假使陳若棠日後依舊這般無視法度,肆無忌憚,褫奪其襲爵資格,倒也落不著話柄,這才是真的‘捧殺’。但西蜀一帶眼下的確需要譙國公鎮壓,還不能傷他性命。
“若依先前三皇子的行事風格,即便林禦史占理,怕也撈不著好。”孫蓮英語音雖是不鹹不淡,可終究有偏袒林盡染之嫌。說罷就低下腦袋,甚是恭謹地站在楚帝旁側。
“他在試探朕,是否真會信守諾言,行偏愛袒護。同時,也在劃清與老三的界限,再次暗示朕,他不會介入黨爭。”
楚帝眸色深深,將禦案上的聖旨遞予孫蓮英,吩咐道,“既是如此,去宣旨罷。”
“老奴遵旨。”
孫蓮英雙手接過聖旨,屈身小步後退,方欲轉身前往朱雀大街,卻又被楚帝忽地喚住。
“方才在老三府上傳達口諭時,可有將朕賜染之可自由出入文英殿一事告知予他?”
孫蓮英雙手舉著聖旨,聞言,手禁不住地一抖,思忖片刻後,語音低了幾分,可仍怕楚帝怪罪,顫聲道,“迴稟陛下,奴才見小公爺的府兵向三皇子求救時,已有意提醒。”
“下去罷。承煒若還不明白,就將此口諭當眾再宣讀一遍,令旁人替他好好分辨清楚,朕究竟是何意。至於陳若棠,若譙國公還未迴長安,那就令他一直禁足府中罷。”楚帝抬抬手,令孫蓮英先去宣旨。
“奴才···奴才遵旨。”
孫蓮英有如方從河中蹚了一遍似的,內衫已然濕透。既早前在場,自然知曉陛下對林盡染那是實實在在的恩典,可依三皇子對內弟的包容放縱,怕現下已與林盡染針鋒相對上。
而陛下剛剛的口諭,可真是行袒護之實,還未弄清林陳相爭的原委,就令陳若棠禁足府中,直至譙國公返迴長安。須知,這般駐守邊境一帶的將領,皆是數年才能迴一趟長安述職,這道禁足的口諭,可要強使陳若棠安分幾載,這如何不是對林盡染的偏愛?
想到此處,孫蓮英的步子不禁邁地快了些,生怕這位爺還會做出如何出格之舉。
可說迴朱雀大街
西斜的光線透過茂密的槐樹葉斑駁的打在林盡染臉上,當下儼然是與三皇子對峙的模樣。
林陳之爭,積怨已久,過往皆是陳若棠前來尋釁,可縱使三皇子仍有意偏袒,這迴也僅能以林盡染當街行兇懲治為由質問,若是深究,鬧到楚帝跟前,終歸討不著便宜。但林盡染此舉如此乖張,當真令人迷惑。
可於林盡染而言,三皇子無論出不出麵,都會當街笞打。
“染之,可知你方才在說甚?”
三皇子眸色冷,語調更冷。話畢,已是咬緊後槽牙,頰邊的肌肉緊繃,林盡染這般猖狂的模樣令他頗為氣憤。可終究是上柱國家的女婿,這聲‘染之’已是他保留的最後一絲清明,此時還未能撕破臉麵,否則豈不是將此人生生往老二那處推。
林盡染冷哼一聲,當即高聲反問道,“依殿下言,今日本禦史就該在城外為小公爺所害,令內人於陛下麵前慟哭哀嚎,後再以《楚律》嚴懲小公爺,求個公道?倒不知,聆音閣的那次教訓,小公爺可曾記下?”
“你···”三皇子即便有話要說,也得生生咽迴去,當日杖打陳若棠自是已手下留情。畢竟譙國公是捏在手中的助力,以此換個‘未知’的林盡染,如何劃算?
可思忖良久,三皇子語音稍稍緩和些,道,“染之,若棠帶迴府之後,吾定會嚴加管教。今日之事,到此為止,就當是看在吾的麵上,如何?”
此言一出,惹得一旁的林明德與杜子騰頃刻瞠目。三皇子已然放低姿態,若是尋常人,早已是感恩戴德,畢竟混跡京城,如何能開罪國公府的同時,還能再得罪皇室?即便是上柱國在此,怕也不會再深究。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林盡染負手踱步,緩緩吟誦。言罷,俄而一聲輕笑,放肆狂言,“小公爺如此驕橫跋扈,看來與殿下難逃幹係···”
“好膽!”林明德未等林盡染將話說完,趕忙上前怒斥道,“你是何身份,竟敢與皇子這般說話。莫非是仗著上柱國的女婿,要翻了天不成?”
“原來是林公子,倒不知你這天指得是陛下,還是殿下?”林盡染眼簾稍垂,一眼寒光略過,旋即嗤笑道,“聽聞令尊老練圓熟,運籌帷幄,統領六部諸事遊刃有餘,不想林公子未曾傳承衣缽,言辭這般不得體。這金榜題名,翰林學子之名···嘖嘖嘖。”
這番言辭多少帶著些羞辱,不僅說林明德翰林學子的光環徒有其表,還將其父林靖澄都給貶了進去。老練圓熟、運籌帷幄、遊刃有餘,如此聽來,怎還有些刺耳?莫不是林明德這身光環,是尚書令暗暗使些手段?一時間圍觀之人已在竊竊私語,嘁嘁喳喳。
“你···你···”林明德的臉色漲的通紅,不自覺地往後退了兩步,支支吾吾道,“楚國的天···自然是···是當今聖上。”
可說罷,這拳頭捏的幾是肉眼可見的微顫,緘默良久,強忍著憤怒道,“你汙蔑小公爺仗勢欺人,可當下這副姿態,又是仗了誰的勢?”
“本禦史方才所言,你竟是沒聽見?”林盡染頗為無奈的雙手捂臉,稍稍揉搓一番,輕歎一聲,“也罷,那就再說一遍。本禦史的確是恃寵而驕,你林明德不過是個翰林學子,與其在此爭辯,還不如好好斟酌,如何在陛下麵前分說。適才所言,在場諸位都聽得清楚。”
旁側的杜子騰早已是目瞪口呆,剛剛已是極力扽了扽林盡染的袖袍,可依舊未能阻攔他這番猖狂之語,心中暗自忖道,‘染之今日怎行事如此乖張?這可是要將三殿下和尚書令皆得罪個遍呐!長安城說大不大,低頭不見抬頭見,又有何人會將事情做絕呢?’
“你!”
林明德隻得怒指林盡染,卻未能再言語。縱使有翰林學子的身份,可領七品俸祿,但也僅限於此,未領職務,也未有實權,故而不過是個虛名。宦海沉浮,仕途漫漫,日子且還長遠著呐。
三皇子眸色凜凜,竭力抑製心中的憤怒。但尚書令之子所言委實給他提了醒,看似言辭荒唐、行事乖張的林盡染與江南時的沉穩相比,簡直判若兩人,其中莫非是有難以告人的目的?
“依染之所言,該當如何?”語音相較於方才已又緩上幾分,當下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三皇子勉強擠出一絲笑意,邀請道,“不若去吾的府中,小坐片刻,吾定會予你個滿意的答複。”
林盡染稍稍抬手,笑言道,“既本禦史有當街行兇之嫌,還是將此事交由陛下聖裁,未免某些人倒反天罡。”
言辭中還不忘調侃林明德適才所言頗為不妥,可眾人又都的的確確聽了去,眼下還如何能辯駁。
“這又何必呢?”三皇子已然又放低些姿態,心想,父皇所念幾是昭然若揭,此時假使授他以柄,陳若棠定遭嚴懲,若是因此他未能承襲爵位或是丟掉性命,與譙國公府的這段姻緣怕就失去所有意義,旋即笑言道,“染之不若直言,吾能辦到,定然不會推辭。”
“那本禦史且先一說,殿下就這般一聽?”林盡染嘴角勾起一抹難言的弧度。
三皇子微微頷首,手稍稍一抬,令他說下去。
林盡染徐徐踱步,語調放緩些,盡可能令在場人皆聽個清楚,道,“譙國公府的小公爺欲謀害本禦史三次,難保日後不生此心。故···”
“染之,吾擔保若棠絕···”
林盡染稍稍抬手,未能令三皇子打斷,遂繼續說道,“故而,小公爺若有再起賊心,任誰都求不了情。既殿下做得譙國公府的半個主,那就由三皇子行刑,如何?”
見他正要一口允下,林盡染語音一沉,正色提醒道,“殿下可莫要以為本禦史在玩笑,當著長安城的百姓在此,言出必行方是君子所為。本禦史說的是,要他性命!”
三皇子聞言,不禁擰著眉頭沉思,倘若內弟真真如此聽勸,倒也不會鬧出如此多的荒唐事,方才林盡染所言可說的清楚,若是在眾目睽睽之下允諾,往後未能兌現,豈不就成了笑話?且話中說的可是由自己行刑,無論是否取他性命,終歸得舍去不少。
“染之再好好斟酌,換個請求罷。若棠畢竟是譙國公府的小公爺,吾雖能做主他府中之事,但終究是吾的內弟。”
三皇子已是再三言明,陳若棠是其內弟,故定然不會應允林盡染的說辭。
林盡染不禁莞爾,戲謔道,“殿下怕是有所誤會。染之所言並非是請求,而是要求。若殿下作不得這主,那就隨本禦史前往文英殿罷?”
“林盡染,吾看在上柱國勞苦功高的份上,未與你計較,可莫要得寸進尺。”
稱唿是一變再變,三皇子幾是在憤怒的邊緣,明明是快六月的天,卻莫名的有一股寒氣,旁側的杜子騰連大氣都未敢喘一聲。
“今日,這罰酒,本禦史吃定了!殿下可是要為難本禦史這八品小官?”
若是在這朱雀大街上如此針對下去,即便林盡染未曾去告發陳若棠,這般情狀也逃不過父皇的耳目,三皇子眉頭擰得更緊,如是想到。一番權衡下,隻得先將此事暫且攬在自己身上,“來人!將···”
“聖旨到!”
人群外飄來一道尖聲高唿。
‘聖旨’二字比任何的言辭都得重上幾分,人群自覺的分開一條寬敞大道,孫蓮英高舉著聖旨,踱步至林盡染麵前,恭聲道,“林禦史,接旨罷!”
既是迎聖旨,在場之人皆紛紛跪迎,連三皇子也不得不俯身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監察禦史林盡染淑慎性成,勤勉柔順,克嫻內則,淑德含章,屢破江寧貪腐案,清池觀術士案,恪盡職守,忠貞清廉,深得朕心,著即冊封為治書侍禦史,兼領內閣大學士,著正五品軼。
欽此!”
孫蓮英將聖旨合上後,雙手遞予林盡染,笑言道,“林禦史,恭賀右遷。”
林盡染聞言,甚是恭謹地俯身一拜,遂接過聖旨,緩緩起身,“孫公公,若是得閑,至寒舍小酌幾杯,聊表謝意。”
“哎喲!如此,老奴隻得改日叨擾侍禦史。”孫蓮英微微躬身,言辭聽來雖頗為客氣,可倒真是應承下來。
朱雀大街上宣旨倒也不算鮮有,可適才開罪三皇子之人,還能擢升至治書侍禦史倒真是頭一遭聽聞。且聽二人對話,這楚帝身旁的近侍太監對其還甚是謙和恭謹。如此說來,林禦史,哦不,侍禦史這恃寵而驕一詞若是這般說來,也並非是信口雌黃。
孫公公轉過身去,向將將起身的三皇子說道,“陛下口諭,責令譙國公府陳若棠即日起禁足府內。譙國公一日未迴,則一日不得出府。”
三皇子聞言,臉色倏然一變,即便心有怨憤,可仍是強顏一笑道,“兒臣遵旨。”
“孫公公,敢問陛下還有其他口諭?林···”林明德拱手一禮,方才險些喊出林盡染的名字,頓覺不妥,稍稍平息片刻,又盡可能地溫聲道,“侍禦史這般行徑,陛下可知曉?”
“林公子,陛下隻令老奴宣旨,旁的一概未提。”孫公公一麵說著,一麵搖著頭,稍頓了頓語音,又溫聲提醒道,“陛下本是命老奴予殿下帶句話,可適才已在府上提起,望殿下好自為之。”
此言一出,驚得他瞳孔一震,半晌都未曾緩過神來,便是林明德在一旁連連喚著‘殿下’,這才堪堪令他恢複神智,可彼時,孫蓮英一眾人等皆已趁他怔神間告辭離去,圍觀百姓也帶著震驚四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