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陛下定不知方才朱雀大街上發生何事,否則哪能擢升他為侍禦史。”林明德在側屈身拱手道。
三皇子嘴唇囁嚅著,頗感無奈,眸色深深的迴首望向皇城,良久喃喃感慨道,“染之下江南前本就是從五品的科考郎中,雖是個臨時的差事,可父皇的的確確為他開了先河。縱使被貶江南,染之也將錢塘和江寧的兩樁案子辦得風生水起。
空置已久的禦史大夫既予了沈灝,如此則騰出侍禦史的位子。吾早該意會到父皇的深意,日後這禦史大夫之位,恐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這句恃寵而驕,確非妄言。”
今日之局麵,三皇子定然不願見到,可終究與林盡染的爭論僅限於如何處置陳若棠,尚有挽迴的餘地。
隻不過,適才孫蓮英已將此事明晃晃的攤在自己眼前,僅當是父皇‘過於抬舉’,可如今看來,這份恩德當真是耐人尋味,三皇子想到此處,不禁一聲喟歎。
“小公爺雖說有過,可侍禦史就無過錯嗎?這般的懲罰,未免重了些,明德委實替小公爺感到不公。”
“明德!”三皇子的語調倏地一沉,負手提醒道,“你雖癡長吾幾歲,可莫要當吾是若棠那般好糊弄。與其在這搬口弄舌,不若好生應對九月吏部銓選,莫要像今日這般落人話柄。”
林明德頓覺惶然,連忙屈身拱手道,“明德不敢。殿下教誨定當謹記於心。”
三皇子冷哼一聲,遂拂袖離去。
陳若棠與林盡染間的矛盾緣起攬月樓的元瑤姑娘,可若無林明德慫恿他去聆音閣,哪能有後來之事?先前林韋兩家相交甚密,林、韋兩兄弟同進同出,但聽聞自林明德唆使韋晟去一遭攬月樓,上演一出競價贖身的戲碼,而後則有林盡染查出韋儼貪墨案,雖已葉作舟投案伏罪以還禦史大夫清白收尾,但眾人都心照不宣,究竟是何真相。
林明德慣會借他人之勢以全自己目的,韋晟如此,陳若棠亦是如此。三皇子心如明鏡,方才那般說辭,顯然是要挑唆自己這個皇子與林盡染之間的爭鬥。雙林之間,本有宿怨,隻是不知林明德的舉動,可有尚書令的授意。
無論如何,且看次日楚帝有無再行處置林盡染之意,但新任的治書侍禦史這‘囂張跋扈’之名已然坐實,可無人敢多言,因其背後不僅僅有上柱國,如今還有陛下撐腰。
“妾身即便身在明園,也已聽聞方才大街上的趣事。”
元瑤見房門未關,施施然踏進書房,欠身一禮,隨即調侃道,“莫不是仗著上柱國作主,竟有膽當街開罪三皇子?”
“時安適才還說起此事,怕仗得不是父親的勢。可如此乖張之舉,當真無礙?”
李時安蹙著秀眉,心中甚是惶然。畢竟當眾開罪三皇子,也有損皇室顏麵,縱使有不介黨爭之意,但難保陛下不會秋後算賬。
林盡染邀著元瑤坐下,寬慰二女道,“今日這一鬧,一來有劃清界限之意;二是有震懾宵小之輩,莫要無故招惹,這陳若棠還算有些分量,今後耳根子也能清靜些;再者小公爺飛揚跋扈,三皇子既不願處置,我今日舉措算是替皇室挽留顏麵;其四,若寵臣未授人以柄,陛下如何能安心?故而,即便今日陳若棠未尋上我,這等乖張之舉終究還是要做。”
李時安搖頭歎息道,“無怪夫君定要興這座藏書閣,看來已為日後留有退路。”
適才聽聞林盡染當街笞打陳若棠,眾目睽睽下開罪三皇子,狂言‘的確恃寵而驕’之時,李時安的心髒不免驟停片刻。可細細想來,他自進長安伊始,一直是沉穩內斂的性子,今日此舉定有打算。隻是未曾想,還未真正步入朝堂,波雲詭譎的形勢,已令他早早做足準備。
“今日倒還有件好事。”
元瑤輕聲笑道,“夫君可是說擢升治書侍禦史一事?早在迴府途中,妾身就已聽百姓說起。”
林盡染朗聲一笑,朝元瑤稍稍抬了抬下頜,笑言道,“此事倒與你有些關係。”
“可是元瑤身份一事已有眉目?”李時安比元瑤更顯急迫,搶先問道,“若是如此,時安可著手準備納妾一事。”
元瑤聞言,唿吸都急促幾分,雖未言,可杏眼卻是直勾勾地盯著林盡染,希望如李時安方才所說。
“怎納妾之事,時安比我還急上許多?”
李時安沒好氣地白了一眼,道,“夫君以為元瑤能這般長久待在林府?既她贖了身,已成良人,且在外又有二夫人之稱。夫君若久久未納元瑤,該令她如何自處?”
雖心中多是不願與人分享夫君,可下江南前已有約定,這陣子也瞧得出元瑤的真心,當下許她名分是理所應當之事。
元瑤聽聞李時安這般說來,心中頗為感動,紅著眼,微點螓首以示謝意。
林盡染訕然一笑,細細品茗後說道,“元瑤身份一事,的確有些眉目,可當下還急不得。今日已向陛下求來恩典,準允我等釀酒,畢竟酒得用於製配香水,加之早前江寧時又與富商提到一同共事美酒生意。可當下我已然不便出麵,陛下遂將這釀酒的恩典賞予二夫人,故而元瑤的身份還得緩上一陣。”
如此聽來倒是喜訊,畢竟已有金口玉言,隻是眼下時機未到。可酒當下還是官營之物,早前李時安竭力促成香水官營,其原因就是酒為香水的重要原料之一,這般說來,這香水豈非是林府獨有之物?
“既香水生意,自江南時就已由元瑤出麵,現下又未入林府,就暫且與我無關,落不下口實。隻是往後香水生意中的兩成利,得送予陛下。”
元瑤緩緩起身一禮,輕聲笑道,“是,一切聽從夫君的安排。”
隻是李時安坐於一旁,輕咬著上唇,神色黯然,雙手交疊在身前,有些不知所措。
元瑤眉眼間瞥到李時安的失落之色,當即心領神會,寬慰道,“時安莫要多思,眼下你與夫君身份特殊,的確不便出麵。”
林盡染聽元瑤所言,才緩過神來,興許是李時安自覺未能幫上忙而神傷,當即接過話茬道,“確如元瑤所言。且她所事生意,還有楊湜綰於旁側相助。可今日之事畢,幾位皇子定會想法設法令皇子妃日後與時安多多親近,這等費神之事並不比元瑤的生意輕鬆。”
方才與李時安也僅說起陳若棠與聖旨之事,但還未提及他可自由出入文英殿。畢竟誰也未能揣摩楚帝的這層用意。且聽來實在駭人聽聞些,倒不必徒添憂思。可此事若為兩位皇子所知,怕他二人的招攬之意更甚。
李時安秀眉舒展,淡然一笑,道,“隻是辛苦元瑤在外奔波,時安也僅能盡些綿力。”
元瑤聞言捂嘴輕笑,打趣道,“時安倒不知妾身每日作甚,隻動動嘴皮子罷了,多也是楊湜綰與她的掌櫃做事。說起綿力,怕是時安比妾身還出的多些。”
經元瑤這般玩笑,書房中倒真是一番融洽。
伏月炎炎,暑氣最盛。還未至辰時,日頭已如烈火般炙烤著大地,即便清晨間剛下完一場小雨,地上的水窪早已幹涸,路邊的樹葉無精打采的低垂著,偶有風吹過,也早已為熱浪吞噬,幾是熏得睜不開眼。
坊間的行人步履匆匆,皆頗為默契地從屋簷下的陰影走過,可即便如此酷熱,崇賢坊的藏書閣依舊人滿為患。理由無他,就因二皇子與三皇子在此間讀書。
自楚帝令兩位皇子得了閑暇,就得去藏書閣。他二人若無事,就必會至此小坐。本還算是清靜的藏書閣,一時間門庭若市。
若說學子住於聚賢館周遭的客舍,是為得崔大家青眼;現下每日花上五十文,就是企盼著二位皇子能夠賞識,入府做幕僚,好博個前程。
可縱使先前還抱著如此心思,但閱完書架上的一兩份手書後,早已沉浸其中,無法自拔。自然仍有‘不軌’之心的學子,妄圖一步登天,可終究不敢坐於兩位皇子身旁。
旁側的侍衛持著折扇,扇風降暑,可一旁的學子倒未有這般福分,隻手中拿著帕子,時不時地停下,擦拭著額上的大汗,又微躬身子埋頭苦書。
彼時門外進來一豐神俊朗的男子,六尺有餘,頭戴玉冠,一身白衣,手中微微晃著折扇,頗為有禮的輕聲問詢道,“小兄弟,可還有位置。”
“有。”
藏書閣門口的小廝對其並不陌生,這位公子謙和恭謹,待人有禮,相貌出眾,頗有謫仙之姿。一旁緊跟的書童,白皙如玉,文質彬彬,倘若換上公子著裝,安能分辨出他僅是個書童?
小廝緩過神來,指著二皇子和三皇子身旁的空位,低聲道,“公子今日來的晚些,僅有那兩處空位。”
公子順著小子指得方向看去,先是一怔神,而後緩過神來淡然一笑,轉過身去吩咐書童付下百文錢,遂輕手輕腳地走向兩位皇子。
但見他收攏折扇,長揖深拜,恭謹且放低語音道,“林明禮拜見二殿下,三殿下。”
二皇子似是未聽得林明禮的輕喚,仍在讀那本詩集,一時沉迷其中。
三皇子抬起頭,頗為驚詫的模樣,旋即展顏一笑,邀請道,“是明禮呐,於吾一旁坐下罷。”
“深謝三殿下。”
說罷,林明禮並未從二皇子身後走過,而是從外繞了一圈,坐定於三皇子側旁。
可林明禮才將將坐下,左手邊的學子蹙著眉頭,不著痕跡地將椅子往左邊一挪,身子和手書皆往左邊稍稍一側,隻留個林明禮看得半個身影。
可林明禮仿佛早已見怪不怪,左手扥著長袖,右手背拂過筆掛上的毛筆,挑選出一支,又從懷中摸出一本詩集,甚是愛惜之色。
三皇子自是看在眼中,見林明禮翻開第一頁就瞧見‘共勉書’三個字,頗為驚詫道,“明禮竟有這冊詩集?可瞧著不像是藏書閣的珍本。”
林明禮眉眼彎彎,甚是恭謙有禮地說道,“藏書閣的規矩,林某省的。除謄本外,珍本概不外借,概不售賣。這冊謄本是與崔先生相借謄抄而來,今日不過是想看看藏書閣內可還有此人的詩集。若還未有,隻得改日再來。”
說罷,林明禮小心翼翼地翻過幾頁,用手隔著袖子,拿起謄本,正襟危坐,一字一句地細細抄錄詩文,再將心中體會感悟落在紙上。
“公子,清風未尋到新的書籍。”那名叫清風的書童在林明禮的身旁輕聲說道。
可話音還未落地,一旁的學子已是麵露豬肝色,敢怒卻不敢言,隻得頗為氣憤地踢開椅子,抱著手書謄本快步離開此位。不知因為這書童還是林明禮,如瞧見瘟神一般避之不及。
林明禮並未在意,隻微微頷首,示意書童坐下。
可方才的巨大聲響,終究是驚醒藏書閣內的其他人。隻見學子們抬首間看到這二人,皆紛紛挪了挪位置,又是訕然低下頭埋頭苦書。
“是林公子呐!適才吾還未曾察覺,倒真是許久未見。”
二皇子闔上手中的詩集,閉上眼眸凝思片刻,稍稍揉捏鼻根的穴位,又溫聲道,“何時迴的長安,怎未聽人說起?”
林明禮方想起身行禮,二皇子遂抬抬手令他坐下,可他並未理會,依舊是甚為恭敬的長揖,淺笑道,“蒙二殿下掛念。明禮前陣子在外遊曆,前幾日才到長安。剛拜見完崔先生,聽他說起藏書閣,未曾想今日有幸能同時見到二殿下和三殿下。”
林明禮這般區別對待,倒是真令三皇子感到不快,莫不是老二早早就將林明禮收入麾下?可三皇子縱使心中頗為不滿,這迴倒也學了聰明,未有掛在臉上。
二皇子抬手令身旁的侍衛不必再扇風,遂站起身來,舒展舒展身子,笑言道,“早聽聞林公子尊師重道,才思敏捷,頗得崔先生歡喜。來年可有科考的打算?”
林明禮微微搖頭,迴道,“胞弟已入翰林,前程錦繡。且礙於禮製,明禮委實不便。”
林明禮深諳大體,若是科考高中,總有一日兄弟定得因父親致仕後,為一份‘京職’爭鬥不休,與其彼時反目,不若早早放手。與弟弟林明德不同,他早前是以禮儀嚴謹,顧全大局,博聞強識而聞名長安。
“林公子有心,方才聽聞是要尋冊書籍,倒不知是哪本?”
“正是,不知二殿下可識得林盡染林公子?”
三皇子嘴唇囁嚅著,頗感無奈,眸色深深的迴首望向皇城,良久喃喃感慨道,“染之下江南前本就是從五品的科考郎中,雖是個臨時的差事,可父皇的的確確為他開了先河。縱使被貶江南,染之也將錢塘和江寧的兩樁案子辦得風生水起。
空置已久的禦史大夫既予了沈灝,如此則騰出侍禦史的位子。吾早該意會到父皇的深意,日後這禦史大夫之位,恐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他這句恃寵而驕,確非妄言。”
今日之局麵,三皇子定然不願見到,可終究與林盡染的爭論僅限於如何處置陳若棠,尚有挽迴的餘地。
隻不過,適才孫蓮英已將此事明晃晃的攤在自己眼前,僅當是父皇‘過於抬舉’,可如今看來,這份恩德當真是耐人尋味,三皇子想到此處,不禁一聲喟歎。
“小公爺雖說有過,可侍禦史就無過錯嗎?這般的懲罰,未免重了些,明德委實替小公爺感到不公。”
“明德!”三皇子的語調倏地一沉,負手提醒道,“你雖癡長吾幾歲,可莫要當吾是若棠那般好糊弄。與其在這搬口弄舌,不若好生應對九月吏部銓選,莫要像今日這般落人話柄。”
林明德頓覺惶然,連忙屈身拱手道,“明德不敢。殿下教誨定當謹記於心。”
三皇子冷哼一聲,遂拂袖離去。
陳若棠與林盡染間的矛盾緣起攬月樓的元瑤姑娘,可若無林明德慫恿他去聆音閣,哪能有後來之事?先前林韋兩家相交甚密,林、韋兩兄弟同進同出,但聽聞自林明德唆使韋晟去一遭攬月樓,上演一出競價贖身的戲碼,而後則有林盡染查出韋儼貪墨案,雖已葉作舟投案伏罪以還禦史大夫清白收尾,但眾人都心照不宣,究竟是何真相。
林明德慣會借他人之勢以全自己目的,韋晟如此,陳若棠亦是如此。三皇子心如明鏡,方才那般說辭,顯然是要挑唆自己這個皇子與林盡染之間的爭鬥。雙林之間,本有宿怨,隻是不知林明德的舉動,可有尚書令的授意。
無論如何,且看次日楚帝有無再行處置林盡染之意,但新任的治書侍禦史這‘囂張跋扈’之名已然坐實,可無人敢多言,因其背後不僅僅有上柱國,如今還有陛下撐腰。
“妾身即便身在明園,也已聽聞方才大街上的趣事。”
元瑤見房門未關,施施然踏進書房,欠身一禮,隨即調侃道,“莫不是仗著上柱國作主,竟有膽當街開罪三皇子?”
“時安適才還說起此事,怕仗得不是父親的勢。可如此乖張之舉,當真無礙?”
李時安蹙著秀眉,心中甚是惶然。畢竟當眾開罪三皇子,也有損皇室顏麵,縱使有不介黨爭之意,但難保陛下不會秋後算賬。
林盡染邀著元瑤坐下,寬慰二女道,“今日這一鬧,一來有劃清界限之意;二是有震懾宵小之輩,莫要無故招惹,這陳若棠還算有些分量,今後耳根子也能清靜些;再者小公爺飛揚跋扈,三皇子既不願處置,我今日舉措算是替皇室挽留顏麵;其四,若寵臣未授人以柄,陛下如何能安心?故而,即便今日陳若棠未尋上我,這等乖張之舉終究還是要做。”
李時安搖頭歎息道,“無怪夫君定要興這座藏書閣,看來已為日後留有退路。”
適才聽聞林盡染當街笞打陳若棠,眾目睽睽下開罪三皇子,狂言‘的確恃寵而驕’之時,李時安的心髒不免驟停片刻。可細細想來,他自進長安伊始,一直是沉穩內斂的性子,今日此舉定有打算。隻是未曾想,還未真正步入朝堂,波雲詭譎的形勢,已令他早早做足準備。
“今日倒還有件好事。”
元瑤輕聲笑道,“夫君可是說擢升治書侍禦史一事?早在迴府途中,妾身就已聽百姓說起。”
林盡染朗聲一笑,朝元瑤稍稍抬了抬下頜,笑言道,“此事倒與你有些關係。”
“可是元瑤身份一事已有眉目?”李時安比元瑤更顯急迫,搶先問道,“若是如此,時安可著手準備納妾一事。”
元瑤聞言,唿吸都急促幾分,雖未言,可杏眼卻是直勾勾地盯著林盡染,希望如李時安方才所說。
“怎納妾之事,時安比我還急上許多?”
李時安沒好氣地白了一眼,道,“夫君以為元瑤能這般長久待在林府?既她贖了身,已成良人,且在外又有二夫人之稱。夫君若久久未納元瑤,該令她如何自處?”
雖心中多是不願與人分享夫君,可下江南前已有約定,這陣子也瞧得出元瑤的真心,當下許她名分是理所應當之事。
元瑤聽聞李時安這般說來,心中頗為感動,紅著眼,微點螓首以示謝意。
林盡染訕然一笑,細細品茗後說道,“元瑤身份一事,的確有些眉目,可當下還急不得。今日已向陛下求來恩典,準允我等釀酒,畢竟酒得用於製配香水,加之早前江寧時又與富商提到一同共事美酒生意。可當下我已然不便出麵,陛下遂將這釀酒的恩典賞予二夫人,故而元瑤的身份還得緩上一陣。”
如此聽來倒是喜訊,畢竟已有金口玉言,隻是眼下時機未到。可酒當下還是官營之物,早前李時安竭力促成香水官營,其原因就是酒為香水的重要原料之一,這般說來,這香水豈非是林府獨有之物?
“既香水生意,自江南時就已由元瑤出麵,現下又未入林府,就暫且與我無關,落不下口實。隻是往後香水生意中的兩成利,得送予陛下。”
元瑤緩緩起身一禮,輕聲笑道,“是,一切聽從夫君的安排。”
隻是李時安坐於一旁,輕咬著上唇,神色黯然,雙手交疊在身前,有些不知所措。
元瑤眉眼間瞥到李時安的失落之色,當即心領神會,寬慰道,“時安莫要多思,眼下你與夫君身份特殊,的確不便出麵。”
林盡染聽元瑤所言,才緩過神來,興許是李時安自覺未能幫上忙而神傷,當即接過話茬道,“確如元瑤所言。且她所事生意,還有楊湜綰於旁側相助。可今日之事畢,幾位皇子定會想法設法令皇子妃日後與時安多多親近,這等費神之事並不比元瑤的生意輕鬆。”
方才與李時安也僅說起陳若棠與聖旨之事,但還未提及他可自由出入文英殿。畢竟誰也未能揣摩楚帝的這層用意。且聽來實在駭人聽聞些,倒不必徒添憂思。可此事若為兩位皇子所知,怕他二人的招攬之意更甚。
李時安秀眉舒展,淡然一笑,道,“隻是辛苦元瑤在外奔波,時安也僅能盡些綿力。”
元瑤聞言捂嘴輕笑,打趣道,“時安倒不知妾身每日作甚,隻動動嘴皮子罷了,多也是楊湜綰與她的掌櫃做事。說起綿力,怕是時安比妾身還出的多些。”
經元瑤這般玩笑,書房中倒真是一番融洽。
伏月炎炎,暑氣最盛。還未至辰時,日頭已如烈火般炙烤著大地,即便清晨間剛下完一場小雨,地上的水窪早已幹涸,路邊的樹葉無精打采的低垂著,偶有風吹過,也早已為熱浪吞噬,幾是熏得睜不開眼。
坊間的行人步履匆匆,皆頗為默契地從屋簷下的陰影走過,可即便如此酷熱,崇賢坊的藏書閣依舊人滿為患。理由無他,就因二皇子與三皇子在此間讀書。
自楚帝令兩位皇子得了閑暇,就得去藏書閣。他二人若無事,就必會至此小坐。本還算是清靜的藏書閣,一時間門庭若市。
若說學子住於聚賢館周遭的客舍,是為得崔大家青眼;現下每日花上五十文,就是企盼著二位皇子能夠賞識,入府做幕僚,好博個前程。
可縱使先前還抱著如此心思,但閱完書架上的一兩份手書後,早已沉浸其中,無法自拔。自然仍有‘不軌’之心的學子,妄圖一步登天,可終究不敢坐於兩位皇子身旁。
旁側的侍衛持著折扇,扇風降暑,可一旁的學子倒未有這般福分,隻手中拿著帕子,時不時地停下,擦拭著額上的大汗,又微躬身子埋頭苦書。
彼時門外進來一豐神俊朗的男子,六尺有餘,頭戴玉冠,一身白衣,手中微微晃著折扇,頗為有禮的輕聲問詢道,“小兄弟,可還有位置。”
“有。”
藏書閣門口的小廝對其並不陌生,這位公子謙和恭謹,待人有禮,相貌出眾,頗有謫仙之姿。一旁緊跟的書童,白皙如玉,文質彬彬,倘若換上公子著裝,安能分辨出他僅是個書童?
小廝緩過神來,指著二皇子和三皇子身旁的空位,低聲道,“公子今日來的晚些,僅有那兩處空位。”
公子順著小子指得方向看去,先是一怔神,而後緩過神來淡然一笑,轉過身去吩咐書童付下百文錢,遂輕手輕腳地走向兩位皇子。
但見他收攏折扇,長揖深拜,恭謹且放低語音道,“林明禮拜見二殿下,三殿下。”
二皇子似是未聽得林明禮的輕喚,仍在讀那本詩集,一時沉迷其中。
三皇子抬起頭,頗為驚詫的模樣,旋即展顏一笑,邀請道,“是明禮呐,於吾一旁坐下罷。”
“深謝三殿下。”
說罷,林明禮並未從二皇子身後走過,而是從外繞了一圈,坐定於三皇子側旁。
可林明禮才將將坐下,左手邊的學子蹙著眉頭,不著痕跡地將椅子往左邊一挪,身子和手書皆往左邊稍稍一側,隻留個林明禮看得半個身影。
可林明禮仿佛早已見怪不怪,左手扥著長袖,右手背拂過筆掛上的毛筆,挑選出一支,又從懷中摸出一本詩集,甚是愛惜之色。
三皇子自是看在眼中,見林明禮翻開第一頁就瞧見‘共勉書’三個字,頗為驚詫道,“明禮竟有這冊詩集?可瞧著不像是藏書閣的珍本。”
林明禮眉眼彎彎,甚是恭謙有禮地說道,“藏書閣的規矩,林某省的。除謄本外,珍本概不外借,概不售賣。這冊謄本是與崔先生相借謄抄而來,今日不過是想看看藏書閣內可還有此人的詩集。若還未有,隻得改日再來。”
說罷,林明禮小心翼翼地翻過幾頁,用手隔著袖子,拿起謄本,正襟危坐,一字一句地細細抄錄詩文,再將心中體會感悟落在紙上。
“公子,清風未尋到新的書籍。”那名叫清風的書童在林明禮的身旁輕聲說道。
可話音還未落地,一旁的學子已是麵露豬肝色,敢怒卻不敢言,隻得頗為氣憤地踢開椅子,抱著手書謄本快步離開此位。不知因為這書童還是林明禮,如瞧見瘟神一般避之不及。
林明禮並未在意,隻微微頷首,示意書童坐下。
可方才的巨大聲響,終究是驚醒藏書閣內的其他人。隻見學子們抬首間看到這二人,皆紛紛挪了挪位置,又是訕然低下頭埋頭苦書。
“是林公子呐!適才吾還未曾察覺,倒真是許久未見。”
二皇子闔上手中的詩集,閉上眼眸凝思片刻,稍稍揉捏鼻根的穴位,又溫聲道,“何時迴的長安,怎未聽人說起?”
林明禮方想起身行禮,二皇子遂抬抬手令他坐下,可他並未理會,依舊是甚為恭敬的長揖,淺笑道,“蒙二殿下掛念。明禮前陣子在外遊曆,前幾日才到長安。剛拜見完崔先生,聽他說起藏書閣,未曾想今日有幸能同時見到二殿下和三殿下。”
林明禮這般區別對待,倒是真令三皇子感到不快,莫不是老二早早就將林明禮收入麾下?可三皇子縱使心中頗為不滿,這迴倒也學了聰明,未有掛在臉上。
二皇子抬手令身旁的侍衛不必再扇風,遂站起身來,舒展舒展身子,笑言道,“早聽聞林公子尊師重道,才思敏捷,頗得崔先生歡喜。來年可有科考的打算?”
林明禮微微搖頭,迴道,“胞弟已入翰林,前程錦繡。且礙於禮製,明禮委實不便。”
林明禮深諳大體,若是科考高中,總有一日兄弟定得因父親致仕後,為一份‘京職’爭鬥不休,與其彼時反目,不若早早放手。與弟弟林明德不同,他早前是以禮儀嚴謹,顧全大局,博聞強識而聞名長安。
“林公子有心,方才聽聞是要尋冊書籍,倒不知是哪本?”
“正是,不知二殿下可識得林盡染林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