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泰山上築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
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東巡郡縣,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秦德,自此有封禪泰山一說。雖先秦時期亦有此說,但終歸是秦完成天下一統。而皇帝既受命於天,向天禱告太平,對護佑之功表示答謝,更是要展現皇帝政績的顯赫。封禪泰山,亦是後世帝王內心最深處的欲望。
良久,楚帝端起玉盞,一飲而盡,竭力抑製心中的洶湧,笑言道,“僅憑此事,怕是遠遠不夠。”
可略微顫抖的手已足以道盡楚帝心中的野心,旋即將手負於身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可安天下。倘若民生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即便有心之人心懷叵測,百姓又何止千千萬,安能令他如意?故而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管荀之學,就有所言,治國之道,在富藏於民。而臣以為富足,不僅僅在於錢財,還在富裕精神,提升學識涵養。陛下素有雄心,廣開言路。科舉為陛下選拔天下有才之士,隻需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若國富而民強,陛下又何愁不能封禪泰山?”
楚帝闔眼沉思,嘴角不禁彎起一抹苦笑,默然良久,旋即長歎一聲,“染之啊染之,不過是允你釀酒罷了,何須策論。”
林盡染又是沒個正形的一笑,拱手迴道,“臣求這道恩賜,並非隻為自己。陛下明察秋毫,當知曉臣的心意。”
“這道恩典,朕不能賜予你。”
林盡染笑容一滯,神色微微有些黯然,楚帝語音一轉,笑言道,“既擢升你為治書侍禦史,則不便從商。釀酒的這道恩典,就賞予你那日後的二夫人罷,可該予朕那兩成分利,一文都少不得。”
林盡染霎時眸色一亮,生怕陛下反悔,趕忙拱手道,“謝陛下。臣迴府後就將江南那兩成利送來。”
楚帝麵容含笑,稍稍頷首,又接著說道,“至於你方才所說的法子,且先在弘農郡一試,若成效顯著,再推行全國。”
“陛下聖明。”
“方才故事中那臣子可有姓名?”
這沒來由的一問,倒是令林盡染一頭霧水,可仍是坦誠迴道,“迴陛下,名喚和珅。”
楚帝眼底帶笑,拍了拍林盡染的胳膊,道,“若你是和珅,朕未必不會偏愛袒護。既如此,將內閣大學士之職一並兼去罷,享正五品俸祿。”
林盡染聞言不禁蹙眉,當即迴道,“陛下,恐···”
內閣僅設兩個職位,一為閣臣,二為大學士。前者僅有上表建議的權利,及處理些文書、隨侍、經筵、修書等瑣事,然則並無實權;而大學士則是協助處理政務,但無決策。相較於閣臣而言,無論是品階,還是權力,都高上一級。
而依先前楚帝所言,大學士往後幾是形同虛設,協助政務的意思幾是可幹涉六部事宜。如今尚書令林靖澄統領六部,可林盡染若領治書侍禦史,又兼領內閣大學士。那方才楚帝口中那句‘偏袒寵愛’可當真不是虛言,但同時也意味著,林靖澄與林盡染間的‘雙林之戰’即將拉開序幕。
楚帝抬手令其止言,笑得頗有深意道,“若無二心,縱使新君即位,當也要不了你的腦袋。”
“臣不明白!”林盡染躬身一禮,神色惶然,頗感疑惑。
楚帝眼底透露出一絲黯然,卻又一閃而過,雙手將林盡染扶起,柔聲寬慰道,“往後,你自會知曉。”
語調又倏然一變,冷肅道,“孫蓮英,染之日後若有所問,當如實迴答。再吩咐下去,他若要進出文英殿,無須通稟,宮門的侍衛也不得阻攔。”
“臣惶恐。”林盡染聞言,神色更是驚怖。
這道口諭,幾是又將林盡染抬上一個高度。進出文英殿無須通稟,宮門侍衛不得阻攔,雖僅限於文英殿,可此處是天子的書房,幾是半生皆在此處理政事,楚帝的這份恩典委實重了些。
孫蓮英遲滯片刻,良久才緩過神來,急匆匆地應諾道,“奴才遵旨。”
“去老二老三府上傳話時,令他二人以‘富藏於民’策論,後日申時前送至文英殿。若無他事,你二人先退下罷。”楚帝抬抬手,令二人先行退去。
“臣(奴才)告退。”
林盡染與孫蓮英二人拱手一禮,不疾不徐地退出文英殿。
興許是瞧見林盡染在陛下麵前的分量,即便是身為近侍的孫蓮英,行進時也稍稍慢去半個身位,神色更是恭敬幾分。
若要前去安福門坐馬車,還得走上一陣。路途漫漫,林盡染迴憶起方才在文英殿中楚帝的言行舉止,眸色深深,諸般疑惑恐得這孫蓮英方能給個答案。
可瞧這孫蓮英還頗為拘謹的模樣,林盡染輕聲笑道,“孫公公怎出了文英殿,還如此心神不寧?不若染之請公公去府上暢飲?”
“哎喲,我的親祖宗,您可莫要再打趣。老奴侍奉陛下二十餘載,今日可算是開了眼。您真是將諸般忌諱皆說個遍。自打您進殿,老奴這背上的冷汗滋滋冒地就沒停過。”
孫蓮英這臉苦得跟吃了黃連似的,這手擺得一直未曾停下,可語音一頓,稍稍緘默片刻,又換上一副笑臉,言語甚是豔羨且恭謹,“陛下對您真真沒得說,連您的丈人、上柱國都未有這般恩典,往後老奴還得靠您多多幫襯。”
孫蓮英自是說這自由進出文英殿一事,官至上柱國、太師、尚書令等,已然位極人臣,可都未有這般恩賜。
可這幫襯一說,倒真言重了。皇帝身邊有兩類人不能招惹,其一便是身邊的太監,其二則是枕邊之人。林盡染自是難以接觸到後宮之人,可太監卻少不得來往。
“孫公公言之過甚。”林盡染抱拳說道,又學著方才孫晏如的模樣,四處張望一番,佯是掉了荷包,問詢道,“欸?孫公公,你瞧瞧可是你掉的荷包?”
‘哎喲,這位爺。您好歹出了宮塞也行呐,非得在此處···’孫蓮英暗暗說道,可見四下無人,又將荷包撿起,仔細打量一番,塞迴袖子中,頗為感激地說道,“多謝林禦史提醒。”
“陛下為何不令孫公公去東宮傳話?”林盡染低聲問道。
“哎喲!林禦史,您可饒了老奴的性命罷。”孫蓮英一個趔趄,險些摔過去,苦喪著臉,低聲道,“您就是打死老奴,老奴也不敢妄議太子和皇子的事呐。”
林盡染甚是不在意地說道,“方才陛下可有口諭,但凡染之有所問,孫公公可是知無不言。”
‘啪嗒’
孫蓮英方才拾起的荷包應聲落地,又甚是恭謹地拾起,問道,“林禦史,這可是您的荷包?”
這銀錢拿的可真是燙手,孫蓮英被嚇得隻想還迴去。見林盡染努了努嘴,提醒一旁有禁軍經過,他嚇得又趕忙收迴去。
“孫公公何必慌張。”
孫蓮英抬袖擦了擦一腦門子的冷汗,低聲道,“改日,改日,若得陛下的允準,老奴定會登門叨擾林禦史,與您暢飲一番。”
“孫公公可真是妙人,染之隨時恭候。”
一路出了皇宮,孫蓮英於延喜門出,前往永福坊,而林盡染則是由安福門出,坐馬車迴林府。孫蓮英特意將林盡染送至城門,再折返向東而去。
“林···林禦史,可···可是要迴林府?”
既是宮裏遣人來請,那定也是宮中的馬車,隻是這馬夫似是有些結巴。林盡染倒未在意,上了馬車後,遂令他徑直往林府去。
馬車起初還有些平穩,許是近一炷香的功夫,卻是愈發的有些顛簸搖晃,林盡染掀起側簾,迴首看去才發覺已從開遠門駛至城外。
“倒不知是哪位請林某出城一敘?”
林盡染心中暗忖,幕後之人倒還有些本事,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令開光門的守城兵放行。
正問話間,前方已有‘唏律律’的馬鳴聲,馬車也漸漸緩速下來。
“喲,林禦史,許久未見,近來可好?”
馬車外驟然響起一陣熟悉的語音,林盡染掀開車簾,就瞧見陳若棠前傾著身子,滿臉笑意,身旁站著許有十餘名府兵。
林盡染一個縱身下了馬車,可還未等說話,馬夫已駕著馬車匆匆離去,片刻也未曾停留。
“不過邀林禦史前來敘舊。”
陳若棠稍稍抬手,遂令府兵將林盡染圍在中心,手中長棍‘哢’地往地上一杵,直勾勾地盯著正中間的林盡染。
“聽聞林禦史在江寧重創南海的任將軍,果真武藝了得。”陳若棠的笑意更甚,“老子還聽說,元瑤姑娘住在林府···”
林盡染挑了挑眉,問道,“瞧小公爺的意思,是想將本禦史這二夫人帶走?”
“什麽二夫人不二夫人的。”陳若棠臉色倏然一變,直起身來,語音高了幾分,“你這田舍漢,娶得上柱國之女,老子管不著。這元瑤姑娘必須得給老子交出來。”
“嘖嘖嘖!”林盡染輕輕搖頭,揶揄道,“未曾想,小公爺還是這般的癡心人兒,這般場景若被戲子知曉,定予你編得一出好戲。”
話裏話外,都有一股子嘲諷的意味,陳若棠可受不得這般侮辱,當即威脅道,“老子已給你臉麵,莫要不識好歹。再問一遍,元瑤姑娘,你交還是不交。”
區區一個美人,倒也算不得甚。可偏偏陳若棠因此事栽下兩次跟頭,若未將元瑤帶迴譙國公府,如何洗刷往日的恥辱?至於她是否入了林府的門,成他林盡染的妾,皆無關緊要。人活一世,不過是為這張臉麵!
林盡染將身上外袍脫下,甩到一旁,揚起塵土。又踱著不疾不徐的步子向陳若棠走去。
府兵見狀紛紛嚴陣以待,雙手持棍,直指林盡染。
陳若棠見他未發一言,擰著眉頭,拔出鞍旁的寶劍,光芒一閃,劍鋒指著林盡染問道,“怎的,林禦史莫不是以為我在予你玩笑?”
“倒是並無此意。”
林盡染一麵說著,一麵卻未曾停下腳步。
便因如此,府兵持棍,愈發的圍攏,將林盡染圍在當中。
一步,兩步,三步···
直至已近駿馬僅有兩三步,林盡染倏然蹲下身子,雙手抓起地上的塵土,往上一揚。府兵及陳若棠皆反應不及,紛紛捂住口鼻,手揮舞著,欲扇去眼前的飛塵。
林盡染趁機奪走一長棍,猛然向馬上揮去。
‘喝阿~’陳若棠吃痛下,應聲摔下馬。
林盡染又俯下身子,隱約瞧見他手中之劍,趁機奪去,架在他的脖頸上,電光火石之間,林盡染已將小公爺擒在手中。
陳若棠腦袋微微往後一揚,盡可能不被劍鋒所傷,可神情卻並未有半分懼色,嗤笑道,“你這田舍漢倒會使些卑鄙手段。”
“小公爺過獎。”林盡染持劍架著他的脖頸,令他緩緩起身。
“你不怕老子令府兵不必顧及安危,強行杖殺你嗎?”
林盡染將劍鋒又往陳若棠的脖頸處一靠,已見有一絲血痕,笑言道,“怕是小公爺才有所顧忌,否則今日府兵應是所持劍戈才對。”
陳若棠被道破心思,麵色訕然一紅,若非是姊夫多番告誡,今日哪能隻是個教訓就能糊弄過去。
“老···老子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小公爺仍是一番嘴硬,不過第一次吃癟的的確確是挨了棍打。
林盡染神色一凜,語音倏然有些冰冷,肅聲道,“小公爺,若是束手束腳,可殺不死本禦史。”
說罷,便猛捶陳若棠的頸部,將他敲暈過去,隨後將他提起,扔上馬背,又是一個翻身上馬,持著韁繩,朗聲說道,“爾等若是阻攔,本禦史不介意當眾手刃惡徒,盡可去尋三皇子。本禦史在朱雀大街上等候諸位。”
周遭府兵持著棍子,也未敢再上前,隻得左右互視。那林禦史的劍鋒可是直直地架在小公爺的身上。
思忖一番,為首的隻能下令讓出道來。
林盡染一甩韁繩,縱馬奔馳,徑直往城內而去,譙國公府的府兵隻得迎著飛揚的塵土,一路尾隨。
秦始皇二十八年,始皇東巡郡縣,借用原來秦國祭祀雍上帝的禮封泰山、禪梁父,刻石頌秦德,自此有封禪泰山一說。雖先秦時期亦有此說,但終歸是秦完成天下一統。而皇帝既受命於天,向天禱告太平,對護佑之功表示答謝,更是要展現皇帝政績的顯赫。封禪泰山,亦是後世帝王內心最深處的欲望。
良久,楚帝端起玉盞,一飲而盡,竭力抑製心中的洶湧,笑言道,“僅憑此事,怕是遠遠不夠。”
可略微顫抖的手已足以道盡楚帝心中的野心,旋即將手負於身後。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安民心者可安天下。倘若民生富足,百姓安居樂業,即便有心之人心懷叵測,百姓又何止千千萬,安能令他如意?故而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管荀之學,就有所言,治國之道,在富藏於民。而臣以為富足,不僅僅在於錢財,還在富裕精神,提升學識涵養。陛下素有雄心,廣開言路。科舉為陛下選拔天下有才之士,隻需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若國富而民強,陛下又何愁不能封禪泰山?”
楚帝闔眼沉思,嘴角不禁彎起一抹苦笑,默然良久,旋即長歎一聲,“染之啊染之,不過是允你釀酒罷了,何須策論。”
林盡染又是沒個正形的一笑,拱手迴道,“臣求這道恩賜,並非隻為自己。陛下明察秋毫,當知曉臣的心意。”
“這道恩典,朕不能賜予你。”
林盡染笑容一滯,神色微微有些黯然,楚帝語音一轉,笑言道,“既擢升你為治書侍禦史,則不便從商。釀酒的這道恩典,就賞予你那日後的二夫人罷,可該予朕那兩成分利,一文都少不得。”
林盡染霎時眸色一亮,生怕陛下反悔,趕忙拱手道,“謝陛下。臣迴府後就將江南那兩成利送來。”
楚帝麵容含笑,稍稍頷首,又接著說道,“至於你方才所說的法子,且先在弘農郡一試,若成效顯著,再推行全國。”
“陛下聖明。”
“方才故事中那臣子可有姓名?”
這沒來由的一問,倒是令林盡染一頭霧水,可仍是坦誠迴道,“迴陛下,名喚和珅。”
楚帝眼底帶笑,拍了拍林盡染的胳膊,道,“若你是和珅,朕未必不會偏愛袒護。既如此,將內閣大學士之職一並兼去罷,享正五品俸祿。”
林盡染聞言不禁蹙眉,當即迴道,“陛下,恐···”
內閣僅設兩個職位,一為閣臣,二為大學士。前者僅有上表建議的權利,及處理些文書、隨侍、經筵、修書等瑣事,然則並無實權;而大學士則是協助處理政務,但無決策。相較於閣臣而言,無論是品階,還是權力,都高上一級。
而依先前楚帝所言,大學士往後幾是形同虛設,協助政務的意思幾是可幹涉六部事宜。如今尚書令林靖澄統領六部,可林盡染若領治書侍禦史,又兼領內閣大學士。那方才楚帝口中那句‘偏袒寵愛’可當真不是虛言,但同時也意味著,林靖澄與林盡染間的‘雙林之戰’即將拉開序幕。
楚帝抬手令其止言,笑得頗有深意道,“若無二心,縱使新君即位,當也要不了你的腦袋。”
“臣不明白!”林盡染躬身一禮,神色惶然,頗感疑惑。
楚帝眼底透露出一絲黯然,卻又一閃而過,雙手將林盡染扶起,柔聲寬慰道,“往後,你自會知曉。”
語調又倏然一變,冷肅道,“孫蓮英,染之日後若有所問,當如實迴答。再吩咐下去,他若要進出文英殿,無須通稟,宮門的侍衛也不得阻攔。”
“臣惶恐。”林盡染聞言,神色更是驚怖。
這道口諭,幾是又將林盡染抬上一個高度。進出文英殿無須通稟,宮門侍衛不得阻攔,雖僅限於文英殿,可此處是天子的書房,幾是半生皆在此處理政事,楚帝的這份恩典委實重了些。
孫蓮英遲滯片刻,良久才緩過神來,急匆匆地應諾道,“奴才遵旨。”
“去老二老三府上傳話時,令他二人以‘富藏於民’策論,後日申時前送至文英殿。若無他事,你二人先退下罷。”楚帝抬抬手,令二人先行退去。
“臣(奴才)告退。”
林盡染與孫蓮英二人拱手一禮,不疾不徐地退出文英殿。
興許是瞧見林盡染在陛下麵前的分量,即便是身為近侍的孫蓮英,行進時也稍稍慢去半個身位,神色更是恭敬幾分。
若要前去安福門坐馬車,還得走上一陣。路途漫漫,林盡染迴憶起方才在文英殿中楚帝的言行舉止,眸色深深,諸般疑惑恐得這孫蓮英方能給個答案。
可瞧這孫蓮英還頗為拘謹的模樣,林盡染輕聲笑道,“孫公公怎出了文英殿,還如此心神不寧?不若染之請公公去府上暢飲?”
“哎喲,我的親祖宗,您可莫要再打趣。老奴侍奉陛下二十餘載,今日可算是開了眼。您真是將諸般忌諱皆說個遍。自打您進殿,老奴這背上的冷汗滋滋冒地就沒停過。”
孫蓮英這臉苦得跟吃了黃連似的,這手擺得一直未曾停下,可語音一頓,稍稍緘默片刻,又換上一副笑臉,言語甚是豔羨且恭謹,“陛下對您真真沒得說,連您的丈人、上柱國都未有這般恩典,往後老奴還得靠您多多幫襯。”
孫蓮英自是說這自由進出文英殿一事,官至上柱國、太師、尚書令等,已然位極人臣,可都未有這般恩賜。
可這幫襯一說,倒真言重了。皇帝身邊有兩類人不能招惹,其一便是身邊的太監,其二則是枕邊之人。林盡染自是難以接觸到後宮之人,可太監卻少不得來往。
“孫公公言之過甚。”林盡染抱拳說道,又學著方才孫晏如的模樣,四處張望一番,佯是掉了荷包,問詢道,“欸?孫公公,你瞧瞧可是你掉的荷包?”
‘哎喲,這位爺。您好歹出了宮塞也行呐,非得在此處···’孫蓮英暗暗說道,可見四下無人,又將荷包撿起,仔細打量一番,塞迴袖子中,頗為感激地說道,“多謝林禦史提醒。”
“陛下為何不令孫公公去東宮傳話?”林盡染低聲問道。
“哎喲!林禦史,您可饒了老奴的性命罷。”孫蓮英一個趔趄,險些摔過去,苦喪著臉,低聲道,“您就是打死老奴,老奴也不敢妄議太子和皇子的事呐。”
林盡染甚是不在意地說道,“方才陛下可有口諭,但凡染之有所問,孫公公可是知無不言。”
‘啪嗒’
孫蓮英方才拾起的荷包應聲落地,又甚是恭謹地拾起,問道,“林禦史,這可是您的荷包?”
這銀錢拿的可真是燙手,孫蓮英被嚇得隻想還迴去。見林盡染努了努嘴,提醒一旁有禁軍經過,他嚇得又趕忙收迴去。
“孫公公何必慌張。”
孫蓮英抬袖擦了擦一腦門子的冷汗,低聲道,“改日,改日,若得陛下的允準,老奴定會登門叨擾林禦史,與您暢飲一番。”
“孫公公可真是妙人,染之隨時恭候。”
一路出了皇宮,孫蓮英於延喜門出,前往永福坊,而林盡染則是由安福門出,坐馬車迴林府。孫蓮英特意將林盡染送至城門,再折返向東而去。
“林···林禦史,可···可是要迴林府?”
既是宮裏遣人來請,那定也是宮中的馬車,隻是這馬夫似是有些結巴。林盡染倒未在意,上了馬車後,遂令他徑直往林府去。
馬車起初還有些平穩,許是近一炷香的功夫,卻是愈發的有些顛簸搖晃,林盡染掀起側簾,迴首看去才發覺已從開遠門駛至城外。
“倒不知是哪位請林某出城一敘?”
林盡染心中暗忖,幕後之人倒還有些本事,竟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令開光門的守城兵放行。
正問話間,前方已有‘唏律律’的馬鳴聲,馬車也漸漸緩速下來。
“喲,林禦史,許久未見,近來可好?”
馬車外驟然響起一陣熟悉的語音,林盡染掀開車簾,就瞧見陳若棠前傾著身子,滿臉笑意,身旁站著許有十餘名府兵。
林盡染一個縱身下了馬車,可還未等說話,馬夫已駕著馬車匆匆離去,片刻也未曾停留。
“不過邀林禦史前來敘舊。”
陳若棠稍稍抬手,遂令府兵將林盡染圍在中心,手中長棍‘哢’地往地上一杵,直勾勾地盯著正中間的林盡染。
“聽聞林禦史在江寧重創南海的任將軍,果真武藝了得。”陳若棠的笑意更甚,“老子還聽說,元瑤姑娘住在林府···”
林盡染挑了挑眉,問道,“瞧小公爺的意思,是想將本禦史這二夫人帶走?”
“什麽二夫人不二夫人的。”陳若棠臉色倏然一變,直起身來,語音高了幾分,“你這田舍漢,娶得上柱國之女,老子管不著。這元瑤姑娘必須得給老子交出來。”
“嘖嘖嘖!”林盡染輕輕搖頭,揶揄道,“未曾想,小公爺還是這般的癡心人兒,這般場景若被戲子知曉,定予你編得一出好戲。”
話裏話外,都有一股子嘲諷的意味,陳若棠可受不得這般侮辱,當即威脅道,“老子已給你臉麵,莫要不識好歹。再問一遍,元瑤姑娘,你交還是不交。”
區區一個美人,倒也算不得甚。可偏偏陳若棠因此事栽下兩次跟頭,若未將元瑤帶迴譙國公府,如何洗刷往日的恥辱?至於她是否入了林府的門,成他林盡染的妾,皆無關緊要。人活一世,不過是為這張臉麵!
林盡染將身上外袍脫下,甩到一旁,揚起塵土。又踱著不疾不徐的步子向陳若棠走去。
府兵見狀紛紛嚴陣以待,雙手持棍,直指林盡染。
陳若棠見他未發一言,擰著眉頭,拔出鞍旁的寶劍,光芒一閃,劍鋒指著林盡染問道,“怎的,林禦史莫不是以為我在予你玩笑?”
“倒是並無此意。”
林盡染一麵說著,一麵卻未曾停下腳步。
便因如此,府兵持棍,愈發的圍攏,將林盡染圍在當中。
一步,兩步,三步···
直至已近駿馬僅有兩三步,林盡染倏然蹲下身子,雙手抓起地上的塵土,往上一揚。府兵及陳若棠皆反應不及,紛紛捂住口鼻,手揮舞著,欲扇去眼前的飛塵。
林盡染趁機奪走一長棍,猛然向馬上揮去。
‘喝阿~’陳若棠吃痛下,應聲摔下馬。
林盡染又俯下身子,隱約瞧見他手中之劍,趁機奪去,架在他的脖頸上,電光火石之間,林盡染已將小公爺擒在手中。
陳若棠腦袋微微往後一揚,盡可能不被劍鋒所傷,可神情卻並未有半分懼色,嗤笑道,“你這田舍漢倒會使些卑鄙手段。”
“小公爺過獎。”林盡染持劍架著他的脖頸,令他緩緩起身。
“你不怕老子令府兵不必顧及安危,強行杖殺你嗎?”
林盡染將劍鋒又往陳若棠的脖頸處一靠,已見有一絲血痕,笑言道,“怕是小公爺才有所顧忌,否則今日府兵應是所持劍戈才對。”
陳若棠被道破心思,麵色訕然一紅,若非是姊夫多番告誡,今日哪能隻是個教訓就能糊弄過去。
“老···老子不過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小公爺仍是一番嘴硬,不過第一次吃癟的的確確是挨了棍打。
林盡染神色一凜,語音倏然有些冰冷,肅聲道,“小公爺,若是束手束腳,可殺不死本禦史。”
說罷,便猛捶陳若棠的頸部,將他敲暈過去,隨後將他提起,扔上馬背,又是一個翻身上馬,持著韁繩,朗聲說道,“爾等若是阻攔,本禦史不介意當眾手刃惡徒,盡可去尋三皇子。本禦史在朱雀大街上等候諸位。”
周遭府兵持著棍子,也未敢再上前,隻得左右互視。那林禦史的劍鋒可是直直地架在小公爺的身上。
思忖一番,為首的隻能下令讓出道來。
林盡染一甩韁繩,縱馬奔馳,徑直往城內而去,譙國公府的府兵隻得迎著飛揚的塵土,一路尾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