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書閣實則是由鋪子改造而成,隻將先前的物什騰空,又遣木匠打了幾組書架,於屋中放置些桌椅,瞧著與前世的圖書館一般無二。可能僅差在木架上的書籍隻裝得半數,這已是令向成林與曹意清竭力謄錄手書,才有如此規模。
為何不放些古書典籍?正如先前所說,將這些書放置於此,若為世族所知,終會招惹是非。這些手書既無落款,又非崔秉誌的筆跡,即便頗有微詞,終究落不下甚話柄。
若學子願在藏書閣內分享書籍,且又有抄書可換銀錢這一說,何愁木架上的書堆不滿呢。不過早期的藏書閣僅有手書,稍顯單調,林盡染這才想著多添一冊詩集。
崔秉誌知曉藏書閣前期不易,遂帶著翰林院的學子走一遭,也莫說是翰林院的,聚賢館周遭的學子也都趨之若鶩,緊緊跟來。
“僅是進屋便需五十文?”
屋外的學子議論紛紛,這予家境貧寒些的學子而言,已夠一日的飯錢,若是再節儉些,也可頂上兩日,畢竟還要在長安生活和賃居。若是天天至此,即便是翰林學子有俸祿,也得去掉半數。
一時間,不少學子已在屋外略顯躊躇。
向成林與曹意清見崔先生已進屋,這幾日謄寫的手書已攢下不少銀錢,當即付了五十文跟了進去。
隻見崔秉誌正捧著一冊書怔怔出神,良久都未動的半分,嘴唇囁嚅著,呢喃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向、曹二人本不必進來,畢竟這些手書皆是他二人謄錄,雖仍有些不解之處,但足矣再迴味一陣。可聽方才崔先生所念,倒並非是前幾日所謄寫過的內容,不由地欲挪步至先生一旁同閱。
“向成林,我予你交代幾句。”
林盡染同樣是在看崔秉誌的手書,見他二人進屋,便將他先喚來。
“林禦史。”向成林甚是恭謹地屈身行禮。
林盡染微微躬身,淡然一笑,心中暗暗稱道,雖說向成林仍是那副穿著,可較先前,言行舉止已有不卑不亢之意,崔先生當真是在他身上花費不少心思。
“你將抄書可換銀錢一事,散播給那些學子。且予他們出出主意,幾個人可結伴,抄完書後可暫不換取銀錢,將謄寫的書籍暫且帶迴客舍,閱完後再至藏書閣換錢。這豈非省下許多?且不光是可抄藏書閣的書籍,《易經》、《詩經》等典籍皆可換取。”
“當真如此?”向成林眼前一亮,急聲問道。於他而言,如此一來,自是省下許多銀錢,臉上的欣喜之狀溢於言表。
許是覺著語音大了些,急忙捂住嘴,又是深深一拜,輕聲迴應,“林禦史所言,學生自當轉述。”
向成林這近一年時間,幾是在聚賢館隨崔先生學習,又至周遭的酒樓、客舍做些臨工,補貼生活。若非此次抄書賺得一些銀錢,這五十文當真不舍得花。剛剛已是狠狠咬定牙根才做了決定。
“還有一事,不知你是否願意。”
“林禦史但講無妨。”
“這謄抄書籍畢竟是個細致活,即便是爾等科考時,卷子皆有專人負責對讀、驗卷。藏書閣也需這般的專人,校驗謄寫是否有差錯,以便及時訂正,故而,你可願意?工錢就按每月一貫如何,往後你進出藏書閣不必交那五十文。”
向成林的眼睛瞪得更大,驚唿道,“當真?”
這聲倒是驚醒不遠處正看書的崔秉誌和杜子騰,趕忙至一旁問道,“何事當不當真?”
林盡染將方才所言又敘述一遍,又問曹意清可否願意。
向、曹二人身世差不太多,且都漂泊在長安,能否生存僅靠著周遭的臨時活計,若是遇著此等好事,自然不會拒絕,紛紛表示不用給工錢,靠著抄書已能賺得許多。
“都收下罷。染之在外還有其他生意,並不缺銀錢,若是真想迴報,當辦好差事。藏書閣平日裏有人照看,你們僅需晚些時候來取謄抄的書籍,拿迴去校對便是。”
林盡染微微頷首,算是認同崔秉誌方才所說。
既是有崔先生的開解,向曹二人皆紛紛應下。
“你二人現下謄抄此書,再將其送至聚賢館,莫要有錯漏。”崔秉誌將手中詩集遞予向成林,吩咐道。
後又向林盡染躬身一拜,正色道,“老朽先迴一趟聚賢館,遣人走一遭鮮虞,將族人與家中的手書悉數送至藏書閣來。”
還不容林盡染反應,就已匆匆離開藏書閣。
這鮮虞是博陵郡的治縣,崔秉誌的這番舉動可是要將崔氏百年來的心血都送進藏書閣,這是何等的胸襟。
杜子騰在一旁聽得不可置信,一臉驚詫的模樣,嘴唇囁嚅著,“染···染之,這···崔大家的意思,是要將崔氏的手書···都送予你?”
藏書閣內現下也僅有向、曹兩名學子,其餘的見崔先生步履匆匆地離開後,也當即一哄而散。
良久,林盡染微微搖頭,沉聲道,“崔伯伯不是將手書送予我,而是送予天下文人觀摩。”
杜子騰何嚐不知曉其中的分量,僅是剛剛手中的書籍細細翻閱而來,雖不是崔先生的筆跡,可標注也好,心得也罷,若說不是大家的隨筆感悟,說來何人肯信。方才這般聽來,這些謄抄的書竟都出自崔先生,如何不令人瞠目結舌。
曹意清臉上頓時浮現一片苦澀,這可是整個崔氏的手書,得抄到何時去。相反向成林倒是頗為興奮,那可是數不盡的‘財富’。
既無來人,林盡染遂令申越在此看守,又將杜子騰引進後院。
天氣燥熱,連微風都未起,二人便行至廊下密談。
林盡染神色肅然,道,“杜兄,染之本欲登門拜訪,求一答案,既今日我二人有此機會,可否予我一句實話?”
“染之這是怎的了?”杜子騰輕聲一笑,可見林盡染依舊神情冷肅,未有半分玩笑之意,旋即笑言道,“說罷,你若有所問,杜某自當是推誠置腹。”
“攬月樓的賬簿可在你手中?” 林盡染眼簾稍垂,緊緊盯著杜子騰的眼神,企圖從中獲取言辭的真偽。
杜子騰甚是疑惑地模樣,不解道,“什麽攬月樓賬簿?”
可林盡染既然有此問,當也有依據。
攬月樓的價錢高於市價數十倍,錢櫃處可有明碼標價,可那幾次杜子騰卻都未曾結過銀錢。且他的俸祿幾何,怎能有餘錢去攬月樓聽曲?若說攬月樓予他實惠,這與受賄何異?身為京都府尹,與青樓女子有染,且又有受賄之嫌,這可是在天子腳下,膽子是否忒大了些?
再者,林盡染迴憶起當初陛下提醒自己‘江寧的攬月樓恐有貓膩’,楚帝的出行皆有人護衛,若是進出青樓,怕是多有不便。憑那本賬簿上的信息,定然是攬月樓有明顯破綻,這才能如是提醒。這般說來,與攬月樓頗有淵源,且即便是有受賄之嫌,又遲遲未曾處置的,似僅有杜子騰。
“杜兄當真不知?”
林盡染眉頭緊蹙,方才心中所想,也算牽強,若道是巧合,倒也說得過去。可若南海那兩位貴人要動搖朝綱,那兩冊賬簿定得交到能呈予陛下之人手中,杜子騰便是其中之一。而早前猜測元瑤留予自己的後路,會將賬簿藏於何處時,就又懷疑,是否就在清雪姑娘手中,再由她交予杜子騰。
“攬月樓的元瑤姑娘不就在染之府中,何不問問她?”
杜子騰語音甚是誠懇,對元瑤身在林府一事也早有耳聞,既是想知曉攬月樓之事,自然是去問她更為合適。
見林盡染怔怔出神,緘默不語,杜子騰遂問道,“染之怎問起杜某攬月樓之事?莫不是懷疑杜某···”
林盡染將將緩過神來,打斷道,“倒並無此意,隻想從杜兄這裏尋些線索,染之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杜子騰臉上並無一絲慍色,拍了拍他的胳膊,笑言道,“皆是效忠楚國,效忠陛下,何來的冒犯一說。”
“杜兄與清雪姑娘現下如何?可有想為其贖身?”林盡染長舒一口氣,又問起清雪姑娘之事,不過現下倒隻是閑敘,未有打探之意。
杜子騰老臉一紅,神色羞赧,身形扭捏,支支吾吾地答道,“還···還能如何,清雪哪能如元瑤姑娘這般好命,得遇染之,現下身契贖迴,早已是良家女子。”
可提及此事,又似是戳到傷心處,杜子騰霎時轉羞為憂,語調也更為低沉些,“不知清雪何時得以自由。”
“不若杜兄將贖金打聽來,染之先借些銀錢予你,不算···”
可還未等林盡染說罷,杜子騰微微搖頭打斷道,“賤內尚不知此事,即便贖出清雪,杜某也無處安頓。染之的好意心領了。”
“不過是落腳之處,並不是···”
“姑爺,宮裏來人陛下口諭,宣姑爺至文英殿迴話。”申越步履匆匆而來,躬身說道。
林盡染臉色不由的變了幾分,楚帝數日前早已說過,旨意會送至林府,可當下卻遲遲未到,莫非是有變故?倒是未戀棧權位,可楚帝一向甚有主意,難以動搖,既是言明要將自己放到治書侍禦史的位子上,又怎會反複。
“是哪位公公來傳話?”
申越倒也見過,如實迴道,“是錢塘有過一麵之緣的孫晏如,孫公公。”
林盡染不禁蹙眉,心中暗道,若是孫蓮英來尋,倒還心裏有個底,可孫晏如與其雖說是一家人,可終究有些差別。
“可帶了其他話?”
“孫公公說,大人侍候陛下不得空,特意遣他來請。”
林盡染聞言,默然未再問話,旋即向杜子騰拱手歉意道,“恕染之失陪,改日再與杜兄閑敘。”
杜子騰稍稍頷首,迴禮道,“染之既有要事,請自便。”
待林盡染轉過身去,將將踏足前屋,杜子騰猶疑片刻,遂朗聲說道,“染之!那兩本賬簿當真不在杜某手中。”
林盡染聞言倏然止步,身形一頓,可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意,“染之相信杜兄!”說罷,便起步離去。
杜子騰剛剛所言已然將信息透露予林盡染,方才所問,並無談及多少本賬簿,而他卻將數目脫口而出。然則即便未有這說辭,方才那句‘冠冕堂皇’的言語,已讓林盡染有所思量。
這更加印證林盡染心中猜想,杜子騰是看似被攬月樓腐蝕的官員,可於攬月樓看來,他隻是極為謹慎。這不由地令林盡染懷疑,先前與其接觸中,是否有存在些端倪。
馬車‘闥闥闥’地向皇城駛去,林盡染的眼眸眯得狹長,細數與杜子騰的接觸,第一次於攬月樓相見?調查韋儼貪墨一案?還有後頭塞予自己需要關照的學子?
若說第一次約見攬月樓是意外。可韋儼貪墨案後,元瑤設計令自己成為明麵上攬月樓的靠山,這其中他可否有參與?畢竟積善寺的賬簿似是查得過於順遂,而後又與元瑤的謀算無縫銜接。看似並無關聯,可若是細細琢磨來,是否過於巧合。
再想當初科考時,眾人皆顧著塞條子,多番懇求關照學子。可獨獨二皇子從始至終似未有此意,莫非杜子騰手中的紙條便是攬月樓交予他的?而這紙條實則是二皇子所要關照的學子?
這般想來,自然並非是懷疑杜子騰與二皇子、與攬月樓勾結,而應是楚帝遣他混入其中,而方才杜子騰所說的兩本賬簿,應是從攬月樓中打聽到的,亦或是陛下已知,遂命他前去探聽下落。
“林禦史,已至安福門。”孫晏如恭謹地在車外提醒。
馬車自然是不能駛入皇宮,這安福門外立有一塊下馬碑,過往車馬遇此皆須下馬,當然除楚帝的輿輦外。
孫晏如小步快走,在前引路。
“孫···孫公公,可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林盡染緊隨其後,輕聲問道。
孫晏如充耳不聞,隻自顧自的低頭引路。
皇宮之中,隔上一陣便能瞧見三五成群的太監或內侍從旁匆匆飄過,又或一隊侍衛佩刀梭巡。
良久,興許是無人瞧見,孫晏如稍稍放慢些腳步,細若蚊蠅道,“陛下已令大人擬旨,興許是為此事。”
為何不放些古書典籍?正如先前所說,將這些書放置於此,若為世族所知,終會招惹是非。這些手書既無落款,又非崔秉誌的筆跡,即便頗有微詞,終究落不下甚話柄。
若學子願在藏書閣內分享書籍,且又有抄書可換銀錢這一說,何愁木架上的書堆不滿呢。不過早期的藏書閣僅有手書,稍顯單調,林盡染這才想著多添一冊詩集。
崔秉誌知曉藏書閣前期不易,遂帶著翰林院的學子走一遭,也莫說是翰林院的,聚賢館周遭的學子也都趨之若鶩,緊緊跟來。
“僅是進屋便需五十文?”
屋外的學子議論紛紛,這予家境貧寒些的學子而言,已夠一日的飯錢,若是再節儉些,也可頂上兩日,畢竟還要在長安生活和賃居。若是天天至此,即便是翰林學子有俸祿,也得去掉半數。
一時間,不少學子已在屋外略顯躊躇。
向成林與曹意清見崔先生已進屋,這幾日謄寫的手書已攢下不少銀錢,當即付了五十文跟了進去。
隻見崔秉誌正捧著一冊書怔怔出神,良久都未動的半分,嘴唇囁嚅著,呢喃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向、曹二人本不必進來,畢竟這些手書皆是他二人謄錄,雖仍有些不解之處,但足矣再迴味一陣。可聽方才崔先生所念,倒並非是前幾日所謄寫過的內容,不由地欲挪步至先生一旁同閱。
“向成林,我予你交代幾句。”
林盡染同樣是在看崔秉誌的手書,見他二人進屋,便將他先喚來。
“林禦史。”向成林甚是恭謹地屈身行禮。
林盡染微微躬身,淡然一笑,心中暗暗稱道,雖說向成林仍是那副穿著,可較先前,言行舉止已有不卑不亢之意,崔先生當真是在他身上花費不少心思。
“你將抄書可換銀錢一事,散播給那些學子。且予他們出出主意,幾個人可結伴,抄完書後可暫不換取銀錢,將謄寫的書籍暫且帶迴客舍,閱完後再至藏書閣換錢。這豈非省下許多?且不光是可抄藏書閣的書籍,《易經》、《詩經》等典籍皆可換取。”
“當真如此?”向成林眼前一亮,急聲問道。於他而言,如此一來,自是省下許多銀錢,臉上的欣喜之狀溢於言表。
許是覺著語音大了些,急忙捂住嘴,又是深深一拜,輕聲迴應,“林禦史所言,學生自當轉述。”
向成林這近一年時間,幾是在聚賢館隨崔先生學習,又至周遭的酒樓、客舍做些臨工,補貼生活。若非此次抄書賺得一些銀錢,這五十文當真不舍得花。剛剛已是狠狠咬定牙根才做了決定。
“還有一事,不知你是否願意。”
“林禦史但講無妨。”
“這謄抄書籍畢竟是個細致活,即便是爾等科考時,卷子皆有專人負責對讀、驗卷。藏書閣也需這般的專人,校驗謄寫是否有差錯,以便及時訂正,故而,你可願意?工錢就按每月一貫如何,往後你進出藏書閣不必交那五十文。”
向成林的眼睛瞪得更大,驚唿道,“當真?”
這聲倒是驚醒不遠處正看書的崔秉誌和杜子騰,趕忙至一旁問道,“何事當不當真?”
林盡染將方才所言又敘述一遍,又問曹意清可否願意。
向、曹二人身世差不太多,且都漂泊在長安,能否生存僅靠著周遭的臨時活計,若是遇著此等好事,自然不會拒絕,紛紛表示不用給工錢,靠著抄書已能賺得許多。
“都收下罷。染之在外還有其他生意,並不缺銀錢,若是真想迴報,當辦好差事。藏書閣平日裏有人照看,你們僅需晚些時候來取謄抄的書籍,拿迴去校對便是。”
林盡染微微頷首,算是認同崔秉誌方才所說。
既是有崔先生的開解,向曹二人皆紛紛應下。
“你二人現下謄抄此書,再將其送至聚賢館,莫要有錯漏。”崔秉誌將手中詩集遞予向成林,吩咐道。
後又向林盡染躬身一拜,正色道,“老朽先迴一趟聚賢館,遣人走一遭鮮虞,將族人與家中的手書悉數送至藏書閣來。”
還不容林盡染反應,就已匆匆離開藏書閣。
這鮮虞是博陵郡的治縣,崔秉誌的這番舉動可是要將崔氏百年來的心血都送進藏書閣,這是何等的胸襟。
杜子騰在一旁聽得不可置信,一臉驚詫的模樣,嘴唇囁嚅著,“染···染之,這···崔大家的意思,是要將崔氏的手書···都送予你?”
藏書閣內現下也僅有向、曹兩名學子,其餘的見崔先生步履匆匆地離開後,也當即一哄而散。
良久,林盡染微微搖頭,沉聲道,“崔伯伯不是將手書送予我,而是送予天下文人觀摩。”
杜子騰何嚐不知曉其中的分量,僅是剛剛手中的書籍細細翻閱而來,雖不是崔先生的筆跡,可標注也好,心得也罷,若說不是大家的隨筆感悟,說來何人肯信。方才這般聽來,這些謄抄的書竟都出自崔先生,如何不令人瞠目結舌。
曹意清臉上頓時浮現一片苦澀,這可是整個崔氏的手書,得抄到何時去。相反向成林倒是頗為興奮,那可是數不盡的‘財富’。
既無來人,林盡染遂令申越在此看守,又將杜子騰引進後院。
天氣燥熱,連微風都未起,二人便行至廊下密談。
林盡染神色肅然,道,“杜兄,染之本欲登門拜訪,求一答案,既今日我二人有此機會,可否予我一句實話?”
“染之這是怎的了?”杜子騰輕聲一笑,可見林盡染依舊神情冷肅,未有半分玩笑之意,旋即笑言道,“說罷,你若有所問,杜某自當是推誠置腹。”
“攬月樓的賬簿可在你手中?” 林盡染眼簾稍垂,緊緊盯著杜子騰的眼神,企圖從中獲取言辭的真偽。
杜子騰甚是疑惑地模樣,不解道,“什麽攬月樓賬簿?”
可林盡染既然有此問,當也有依據。
攬月樓的價錢高於市價數十倍,錢櫃處可有明碼標價,可那幾次杜子騰卻都未曾結過銀錢。且他的俸祿幾何,怎能有餘錢去攬月樓聽曲?若說攬月樓予他實惠,這與受賄何異?身為京都府尹,與青樓女子有染,且又有受賄之嫌,這可是在天子腳下,膽子是否忒大了些?
再者,林盡染迴憶起當初陛下提醒自己‘江寧的攬月樓恐有貓膩’,楚帝的出行皆有人護衛,若是進出青樓,怕是多有不便。憑那本賬簿上的信息,定然是攬月樓有明顯破綻,這才能如是提醒。這般說來,與攬月樓頗有淵源,且即便是有受賄之嫌,又遲遲未曾處置的,似僅有杜子騰。
“杜兄當真不知?”
林盡染眉頭緊蹙,方才心中所想,也算牽強,若道是巧合,倒也說得過去。可若南海那兩位貴人要動搖朝綱,那兩冊賬簿定得交到能呈予陛下之人手中,杜子騰便是其中之一。而早前猜測元瑤留予自己的後路,會將賬簿藏於何處時,就又懷疑,是否就在清雪姑娘手中,再由她交予杜子騰。
“攬月樓的元瑤姑娘不就在染之府中,何不問問她?”
杜子騰語音甚是誠懇,對元瑤身在林府一事也早有耳聞,既是想知曉攬月樓之事,自然是去問她更為合適。
見林盡染怔怔出神,緘默不語,杜子騰遂問道,“染之怎問起杜某攬月樓之事?莫不是懷疑杜某···”
林盡染將將緩過神來,打斷道,“倒並無此意,隻想從杜兄這裏尋些線索,染之若有冒犯,還請見諒。”
杜子騰臉上並無一絲慍色,拍了拍他的胳膊,笑言道,“皆是效忠楚國,效忠陛下,何來的冒犯一說。”
“杜兄與清雪姑娘現下如何?可有想為其贖身?”林盡染長舒一口氣,又問起清雪姑娘之事,不過現下倒隻是閑敘,未有打探之意。
杜子騰老臉一紅,神色羞赧,身形扭捏,支支吾吾地答道,“還···還能如何,清雪哪能如元瑤姑娘這般好命,得遇染之,現下身契贖迴,早已是良家女子。”
可提及此事,又似是戳到傷心處,杜子騰霎時轉羞為憂,語調也更為低沉些,“不知清雪何時得以自由。”
“不若杜兄將贖金打聽來,染之先借些銀錢予你,不算···”
可還未等林盡染說罷,杜子騰微微搖頭打斷道,“賤內尚不知此事,即便贖出清雪,杜某也無處安頓。染之的好意心領了。”
“不過是落腳之處,並不是···”
“姑爺,宮裏來人陛下口諭,宣姑爺至文英殿迴話。”申越步履匆匆而來,躬身說道。
林盡染臉色不由的變了幾分,楚帝數日前早已說過,旨意會送至林府,可當下卻遲遲未到,莫非是有變故?倒是未戀棧權位,可楚帝一向甚有主意,難以動搖,既是言明要將自己放到治書侍禦史的位子上,又怎會反複。
“是哪位公公來傳話?”
申越倒也見過,如實迴道,“是錢塘有過一麵之緣的孫晏如,孫公公。”
林盡染不禁蹙眉,心中暗道,若是孫蓮英來尋,倒還心裏有個底,可孫晏如與其雖說是一家人,可終究有些差別。
“可帶了其他話?”
“孫公公說,大人侍候陛下不得空,特意遣他來請。”
林盡染聞言,默然未再問話,旋即向杜子騰拱手歉意道,“恕染之失陪,改日再與杜兄閑敘。”
杜子騰稍稍頷首,迴禮道,“染之既有要事,請自便。”
待林盡染轉過身去,將將踏足前屋,杜子騰猶疑片刻,遂朗聲說道,“染之!那兩本賬簿當真不在杜某手中。”
林盡染聞言倏然止步,身形一頓,可嘴角勾起一抹莫名的笑意,“染之相信杜兄!”說罷,便起步離去。
杜子騰剛剛所言已然將信息透露予林盡染,方才所問,並無談及多少本賬簿,而他卻將數目脫口而出。然則即便未有這說辭,方才那句‘冠冕堂皇’的言語,已讓林盡染有所思量。
這更加印證林盡染心中猜想,杜子騰是看似被攬月樓腐蝕的官員,可於攬月樓看來,他隻是極為謹慎。這不由地令林盡染懷疑,先前與其接觸中,是否有存在些端倪。
馬車‘闥闥闥’地向皇城駛去,林盡染的眼眸眯得狹長,細數與杜子騰的接觸,第一次於攬月樓相見?調查韋儼貪墨一案?還有後頭塞予自己需要關照的學子?
若說第一次約見攬月樓是意外。可韋儼貪墨案後,元瑤設計令自己成為明麵上攬月樓的靠山,這其中他可否有參與?畢竟積善寺的賬簿似是查得過於順遂,而後又與元瑤的謀算無縫銜接。看似並無關聯,可若是細細琢磨來,是否過於巧合。
再想當初科考時,眾人皆顧著塞條子,多番懇求關照學子。可獨獨二皇子從始至終似未有此意,莫非杜子騰手中的紙條便是攬月樓交予他的?而這紙條實則是二皇子所要關照的學子?
這般想來,自然並非是懷疑杜子騰與二皇子、與攬月樓勾結,而應是楚帝遣他混入其中,而方才杜子騰所說的兩本賬簿,應是從攬月樓中打聽到的,亦或是陛下已知,遂命他前去探聽下落。
“林禦史,已至安福門。”孫晏如恭謹地在車外提醒。
馬車自然是不能駛入皇宮,這安福門外立有一塊下馬碑,過往車馬遇此皆須下馬,當然除楚帝的輿輦外。
孫晏如小步快走,在前引路。
“孫···孫公公,可知陛下召見,所為何事?”林盡染緊隨其後,輕聲問道。
孫晏如充耳不聞,隻自顧自的低頭引路。
皇宮之中,隔上一陣便能瞧見三五成群的太監或內侍從旁匆匆飄過,又或一隊侍衛佩刀梭巡。
良久,興許是無人瞧見,孫晏如稍稍放慢些腳步,細若蚊蠅道,“陛下已令大人擬旨,興許是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