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意清剛剛至聚賢館時,崔秉誌就已聽他提起江寧之事,後又有宋慈手書一封敘說詳盡。
近幾日林盡染的聲名更甚,街頭巷尾不僅傳著當街夜審丹陽郡守一事,還提到將清池觀的江湖術士一網打盡。
錢塘與長安相隔數千裏,即便是事實,也早已傳得有如神話故事一般。
可崔秉誌終歸是受宋慈委托,勸林盡染先走一遭江寧,聽曹意清提起曾傷害過他,本是帶著些怨憤不願收下,可又念及是老友故交之後,這才不得已留在身邊。
所幸還算有些天資,倒真未曾枉費林盡染不計前嫌的心意,可崔秉誌仍是帶了幾分愧疚,予林盡染倒盞茶,訕訕道,“終究是老朽害染之以身犯險,所幸無性命之虞。彼時莫說你嶽丈與時安不肯原諒,老朽恐也要懊悔終生。”
林盡染雙手接過茶盞,一飲而盡,佯是怨憤道,“你個老匹夫,還知曉這趟江寧之行,我得遭罪。”
旋即又放下手中茶盞,擺擺手,大方道,“罷了,不與你這老頭計較。監察禦史之職本就易遭攻訐,此事與你、與曹意清皆無甚幹係。”
崔秉誌知曉林盡染方才所言看似埋怨,又是以‘老匹夫’相稱,看似無禮,實則是為減輕心中負罪。即便心知其意,可仍有餘悸,又不忍拂他的一片好心,登時強顏一笑,“你這夯貨!昨日聽聞你方迴長安,可吏部銓選在即,課業繁重,老朽本欲過幾日再去林府尋你,未曾想今日倒是染之先來此。”
林盡染淡然一笑,詢問道,“向成林和曹意清的學業如何?未曾予崔伯伯添些麻煩罷?”
既是說起這兩位學生,崔秉誌臉上頗有些欣慰之色,可嘴上並未留情,“這兩個夯貨,也算有點天份。這居德坊的貢院還未興完,且九月還有吏部銓選。這下屆科考就定在明年的八月,鄉試後次年的三月再進行會試,如此老朽便再教他們一年,未免他二人學業中斷。”
林盡染聞言,心中暗笑,這崔大家明明覺著二人天資上佳,若是個不中用的學生,哪還有心思再帶他們一年。
興許是瞧見林盡染猜透他的心思,崔秉誌老臉一紅,旋即輕咳一聲,以掩飾尷尬,遂又問道,“今日染之到這聚賢館有何要事?”
林盡染隻淡然一笑,又予他和崔秉誌的杯盞中注茶,端坐身子,正色道,“染之確有一事相求,還望崔伯伯應允。”
“且先說來聽聽。”
雖說是欠著林盡染一個人情,又有故交的關係在,崔秉誌卻也不敢悉數都能應承下來。
“方才授課時,院外坐著不少學子,隻因未能金榜題名,故而隻能在外聽課。崔伯伯向來秉持著有教無類之說,何不開辦學堂?博陵崔氏其餘族人亦可在學堂授業。”
“這···”崔秉誌聞言,眉頭倏然緊蹙。
孔聖人的有教無類自是為師者推崇,可興辦學堂卻是兩說。
崔秉誌稍稍斟酌一番言辭,迴道,“染之,辦學堂一事非老朽不願。崔氏族人雖說多是私塾先生,可終歸予權貴人家授課。既是要辦學堂,一來,這些人家的子弟多有基礎,先生隻需拾遺補缺,夯實基礎,再以針對教學,而學堂子弟先不論天資,底子多也良莠不齊,崔氏族人即便願意,恐也難以勝任。”
這番言辭已然是推心置腹,家教私塾與學堂先生的確有所不同,既是開辦學堂,僅憑著博陵崔氏的名頭自然能招攬不少學子,可終究眾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先前崔氏族人是以‘小班化’,針對性教學為主,這等‘大班’教學,崔秉誌有此擔憂也是常情,林盡染如是想到。
見林盡染若有所思,崔秉誌緘默片刻後又有些為難道,“其二,非老朽矯情,崔氏族人皆以授學為生,且多為權貴子弟。崔氏雖說不上聲名遠揚,可終究若入學堂予寒門子弟授學,恐會惹來爭議。非是老朽在意這些虛名,可崔氏族人定有分歧。老朽即便願意入學堂授業,可也分身乏術。”
林盡染稍稍點頭,畢竟知識在當下可謂是奢侈品。如他所言,當下興辦學堂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階級性、專製性。莫看方才這些學子在院外席地而坐,家中若無富餘的銀錢,怕是連本書都買不起,遑論能在聚賢館附近住下,常常至此聽課。何況聞道有先後,並非人人都能學富五車,故而方才這番言論亦是難免讓林盡染多加思忖。
崔秉誌端起茶盞,細呷一口,眉頭蹙得更緊,語音中又多了幾分憂心忡忡的意味,“其三,崔家畢竟隻在私塾授課,未有科考前,若有學生得蒙聖寵,得個一官半職,崔家終歸僅是撈個名聲,旁人皆心知肚明,崔家並未獲得甚好處。可現下,倘若是寒門子弟···”
稍頓一頓語音,又歎息道,“僅是向成林與曹意清,老朽還有說辭,可若是崔氏族人皆在學堂內授業,彼時說我崔氏若無異心,怕是無人肯信。若老朽僅是個普通的崔氏族人,染之說興辦學堂這等利民之事,老朽決計不會推諉。可身為崔氏家主,一言一行當得以宗族為先。”
若不是瞧在林盡染在江寧險些喪命,崔秉誌話語當中應會有所保留,可心中愧疚,加上推卻興辦學堂之事的無奈,這等思緒糅雜在一塊,不得不令其多言幾句,道明個中緣由。
林盡染聞言皺著眉頭,兩指輕點著桌案,心中腹誹,今時不同往日,科考已然令寒門子弟有機會再上一個台階,可這也觸及諸多世族的利益。即便博陵崔氏有著授業恩德,也難以抑製群情激奮,如何破局才是重中之重。
正如林盡染所想,科考若予天下學子而言是開啟一扇門,那開辦書堂可是又多破出一扇窗。教育,是權貴區別於寒門的物什,這便是崔秉誌未敢開辦學堂的理由。至於在聚賢館,隻道是院外學子偷聽,又非特意予他們授課,即便這般行徑,已然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既是不便直接開設學堂,那就迂迴曲折一番。
林盡染打定主意,眼神倏然堅定些,溫聲道,“染之倒是有個法子,隻是得與崔伯伯借些物什。若此法行得通,日後世族也未多有阻撓,還請崔伯伯替染之做個說客,令崔氏族人至學堂做先生,酬金自然不會少。”
“是何物什?”
崔秉誌聽聞林盡染有法子,一時被勾起興致,眸子霎時一亮。
“書!”林盡染淡然一笑,遂補充道,“此書非典籍一類,而是崔伯伯的讀書心得、隨筆感悟,亦或是早前親手編撰的書籍。如此一來,崔伯伯既未在世族前顯露授業天下學子,暫時也未令族人因學堂一事為難。待此事已定,再商議開辦學堂如何?”
“這···”
崔秉誌聞言陷入沉思,細細琢磨來自然是一舉數得,且僅是借些手書,也並無甚幹係。可仍有些顧慮,支吾地問道,“可老朽的手書,終究···”
林盡染一時明了他的擔憂,笑言道,“崔伯伯勿憂。染之已有打算,可令曹意清與向成林將崔伯伯的手書謄寫下來,備有兩份,這般辛苦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屆時補貼些銀兩予他二人。
待手書謄寫完,再搬進書堂。若有學子願意謄寫手書,亦可補貼銀錢。彼時這些學子既能賺得些銀錢,又能學到知識,豈不皆大歡喜?”
這般說來倒也無甚不妥,至於謄寫書籍的落款寫個崔氏或是其它,以免將來有爭議。
這陣子天已是愈發的熱,再過幾日,彼時崔秉誌饒有心思授課,可這副身子卻經不住暴曬,夏至前後定是要迴翰林院。若是這般說來,僅需謄寫下這些課業手書,置於學堂書閣,豈不是人人皆可學習?
崔秉誌眼底透露出一絲火熱,語調也稍稍快了些,“依染之所見,這學堂的學費幾何?”
若是價錢過高,倒是有違背初衷,可若過低,心中反而有些不痛快,這畢竟是數十年之心血。
“每日五十文!”林盡染伸出一掌,略微一晃,緊跟著解釋道,“這價錢算來許是一日的飯錢,但若願謄寫一本書,可依據書的字數許以不同價錢買下。而此書又可以同樣的價錢賣出。如此一來,各方都得了實惠,崔伯伯覺得如何?”
崔秉誌稍稍搖頭,林盡染原以為他不情願,方想再問詢建議,又聽聞:
“商賈之道,老朽並不通曉。若染之算來能維續學堂日常,老朽並無異議。”
“學堂即便虧損,染之也能辦下去。既是借去崔伯伯的心血,當許以報酬,迴頭染之遣人送來。”
林盡染施施然起身,拱手一拜,這般的結果已著實令人滿意,至於學堂授課之事,再緩上一陣也無妨,畢竟楊永信在錢塘縣興建學堂定得還需些時日。
“報酬就不必了。”崔秉誌笑盈盈地起身,迴敬一禮,甚是欣慰,“你有這般的心胸已著實不易。若學堂能辦下去,老朽定傾力相助。”
二人又是一番寒暄,本是崔秉誌極力挽留用飯後再迴林府,林盡染以時安在家等候用膳為由,便先行告辭離去。
近些時日,林盡染幾是皆在林府,隻偶有在院裏製配酒精和花香精油,交予元瑤,再上架至分鋪售賣。江南一帶共事香水生意的客商聽聞林盡染已迴長安,早已在他從錢塘動身時就已啟程,這幾日也將將才到,故而與他們的買賣就皆交由楊湜綰與元瑤去處置。
此次製配香水倒是未心疼許多,畢竟明園的酒窖中還有不少佳釀,隻是‘酒’一事還得予陛下求道旨意。
其餘時間皆是鎖在書房內,由李時安在一旁研墨,他則在書案上默寫詩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首篇即默下諸葛亮的《誡子書》,可又不敢這般寫,遂改成《共勉書》。又是補全先前未曾默全的《洛神賦》,及增添些共勉的詩文,以作填充,終是譜成一冊略顯單薄的‘典籍’。
李時安可是生生地瞧見林盡染寫下如此多的大作,這才幾日?立於一側不由地驚歎,卻又擔憂出聲擾了他的思緒。
自林盡染住筆,李時安顫著雙手捧起桌案上的書冊,小心翼翼地翻閱著,生怕破了紙。薄唇囁嚅,止不住喃喃道,“當世奇書!當世奇書呐!”
隨即不容置喙道,“夫君這冊手書定然得留在府中。時安與元瑤再謄寫一冊便是。”
也不容林盡染多番勸解,李時安待元瑤迴府後,約定二人交替抄錄。
夏至過後,天是愈發的炎熱。林盡染這幾日托牙行尋了幾處帶院的鋪子,終選定在崇賢坊。挑選吉日,便將這陣子曹意清與向成林謄寫的手書,一齊搬進“藏書閣”。
林盡染正旁觀申越與府中下人在屋內忙活,驟然聽聞一聲,“染之,藏書閣開張怎先不予杜某說一聲,現下隻得不請自來。”
“喲!”林盡染聞言趕忙迴過身去,與杜子騰互敬一禮,笑言道,“杜兄公務繁忙,這等小事怎敢叨擾。改日還是去林府小坐閑敘。”
杜子騰朗聲一笑,“那杜某記下了。”
可還未等二人多言語,門外又傳來一聲,“染之,老朽將曹意清和向成林予你送來。”
崔秉誌還未踏進屋內,便瞧見門口左側立有一塊木牌,上書道,‘寅時至酉時末開門,進屋需交五十文。’
還真別說,單押!
杜子騰直直進了屋,卻未曾注意。
隻見崔秉誌進屋後,摸出五十文錢遞予林盡染。
“崔伯伯,這是作甚?”林盡染這一舉止整的摸不著頭腦。
“規矩不能壞。既是進了屋子,當給五十文。”崔秉誌笑言道,遂拽過林盡染的手,將這五十文錢塞到他手上。
林盡染頓時哭笑不得,隻叫了聲“崔伯伯”,可又說不出個駁斥的理來。
杜子騰見狀,麵露尷尬之色,旋即也摸出五十文遞予他。
畢竟外頭還有崔秉誌帶來的學子,若是不收下,倒顯得真壞了規矩,林盡染遂將這百文錢放至錢櫃入賬。
近幾日林盡染的聲名更甚,街頭巷尾不僅傳著當街夜審丹陽郡守一事,還提到將清池觀的江湖術士一網打盡。
錢塘與長安相隔數千裏,即便是事實,也早已傳得有如神話故事一般。
可崔秉誌終歸是受宋慈委托,勸林盡染先走一遭江寧,聽曹意清提起曾傷害過他,本是帶著些怨憤不願收下,可又念及是老友故交之後,這才不得已留在身邊。
所幸還算有些天資,倒真未曾枉費林盡染不計前嫌的心意,可崔秉誌仍是帶了幾分愧疚,予林盡染倒盞茶,訕訕道,“終究是老朽害染之以身犯險,所幸無性命之虞。彼時莫說你嶽丈與時安不肯原諒,老朽恐也要懊悔終生。”
林盡染雙手接過茶盞,一飲而盡,佯是怨憤道,“你個老匹夫,還知曉這趟江寧之行,我得遭罪。”
旋即又放下手中茶盞,擺擺手,大方道,“罷了,不與你這老頭計較。監察禦史之職本就易遭攻訐,此事與你、與曹意清皆無甚幹係。”
崔秉誌知曉林盡染方才所言看似埋怨,又是以‘老匹夫’相稱,看似無禮,實則是為減輕心中負罪。即便心知其意,可仍有餘悸,又不忍拂他的一片好心,登時強顏一笑,“你這夯貨!昨日聽聞你方迴長安,可吏部銓選在即,課業繁重,老朽本欲過幾日再去林府尋你,未曾想今日倒是染之先來此。”
林盡染淡然一笑,詢問道,“向成林和曹意清的學業如何?未曾予崔伯伯添些麻煩罷?”
既是說起這兩位學生,崔秉誌臉上頗有些欣慰之色,可嘴上並未留情,“這兩個夯貨,也算有點天份。這居德坊的貢院還未興完,且九月還有吏部銓選。這下屆科考就定在明年的八月,鄉試後次年的三月再進行會試,如此老朽便再教他們一年,未免他二人學業中斷。”
林盡染聞言,心中暗笑,這崔大家明明覺著二人天資上佳,若是個不中用的學生,哪還有心思再帶他們一年。
興許是瞧見林盡染猜透他的心思,崔秉誌老臉一紅,旋即輕咳一聲,以掩飾尷尬,遂又問道,“今日染之到這聚賢館有何要事?”
林盡染隻淡然一笑,又予他和崔秉誌的杯盞中注茶,端坐身子,正色道,“染之確有一事相求,還望崔伯伯應允。”
“且先說來聽聽。”
雖說是欠著林盡染一個人情,又有故交的關係在,崔秉誌卻也不敢悉數都能應承下來。
“方才授課時,院外坐著不少學子,隻因未能金榜題名,故而隻能在外聽課。崔伯伯向來秉持著有教無類之說,何不開辦學堂?博陵崔氏其餘族人亦可在學堂授業。”
“這···”崔秉誌聞言,眉頭倏然緊蹙。
孔聖人的有教無類自是為師者推崇,可興辦學堂卻是兩說。
崔秉誌稍稍斟酌一番言辭,迴道,“染之,辦學堂一事非老朽不願。崔氏族人雖說多是私塾先生,可終歸予權貴人家授課。既是要辦學堂,一來,這些人家的子弟多有基礎,先生隻需拾遺補缺,夯實基礎,再以針對教學,而學堂子弟先不論天資,底子多也良莠不齊,崔氏族人即便願意,恐也難以勝任。”
這番言辭已然是推心置腹,家教私塾與學堂先生的確有所不同,既是開辦學堂,僅憑著博陵崔氏的名頭自然能招攬不少學子,可終究眾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而先前崔氏族人是以‘小班化’,針對性教學為主,這等‘大班’教學,崔秉誌有此擔憂也是常情,林盡染如是想到。
見林盡染若有所思,崔秉誌緘默片刻後又有些為難道,“其二,非老朽矯情,崔氏族人皆以授學為生,且多為權貴子弟。崔氏雖說不上聲名遠揚,可終究若入學堂予寒門子弟授學,恐會惹來爭議。非是老朽在意這些虛名,可崔氏族人定有分歧。老朽即便願意入學堂授業,可也分身乏術。”
林盡染稍稍點頭,畢竟知識在當下可謂是奢侈品。如他所言,當下興辦學堂最為突出的一點便是階級性、專製性。莫看方才這些學子在院外席地而坐,家中若無富餘的銀錢,怕是連本書都買不起,遑論能在聚賢館附近住下,常常至此聽課。何況聞道有先後,並非人人都能學富五車,故而方才這番言論亦是難免讓林盡染多加思忖。
崔秉誌端起茶盞,細呷一口,眉頭蹙得更緊,語音中又多了幾分憂心忡忡的意味,“其三,崔家畢竟隻在私塾授課,未有科考前,若有學生得蒙聖寵,得個一官半職,崔家終歸僅是撈個名聲,旁人皆心知肚明,崔家並未獲得甚好處。可現下,倘若是寒門子弟···”
稍頓一頓語音,又歎息道,“僅是向成林與曹意清,老朽還有說辭,可若是崔氏族人皆在學堂內授業,彼時說我崔氏若無異心,怕是無人肯信。若老朽僅是個普通的崔氏族人,染之說興辦學堂這等利民之事,老朽決計不會推諉。可身為崔氏家主,一言一行當得以宗族為先。”
若不是瞧在林盡染在江寧險些喪命,崔秉誌話語當中應會有所保留,可心中愧疚,加上推卻興辦學堂之事的無奈,這等思緒糅雜在一塊,不得不令其多言幾句,道明個中緣由。
林盡染聞言皺著眉頭,兩指輕點著桌案,心中腹誹,今時不同往日,科考已然令寒門子弟有機會再上一個台階,可這也觸及諸多世族的利益。即便博陵崔氏有著授業恩德,也難以抑製群情激奮,如何破局才是重中之重。
正如林盡染所想,科考若予天下學子而言是開啟一扇門,那開辦書堂可是又多破出一扇窗。教育,是權貴區別於寒門的物什,這便是崔秉誌未敢開辦學堂的理由。至於在聚賢館,隻道是院外學子偷聽,又非特意予他們授課,即便這般行徑,已然是冒著極大的風險。
既是不便直接開設學堂,那就迂迴曲折一番。
林盡染打定主意,眼神倏然堅定些,溫聲道,“染之倒是有個法子,隻是得與崔伯伯借些物什。若此法行得通,日後世族也未多有阻撓,還請崔伯伯替染之做個說客,令崔氏族人至學堂做先生,酬金自然不會少。”
“是何物什?”
崔秉誌聽聞林盡染有法子,一時被勾起興致,眸子霎時一亮。
“書!”林盡染淡然一笑,遂補充道,“此書非典籍一類,而是崔伯伯的讀書心得、隨筆感悟,亦或是早前親手編撰的書籍。如此一來,崔伯伯既未在世族前顯露授業天下學子,暫時也未令族人因學堂一事為難。待此事已定,再商議開辦學堂如何?”
“這···”
崔秉誌聞言陷入沉思,細細琢磨來自然是一舉數得,且僅是借些手書,也並無甚幹係。可仍有些顧慮,支吾地問道,“可老朽的手書,終究···”
林盡染一時明了他的擔憂,笑言道,“崔伯伯勿憂。染之已有打算,可令曹意清與向成林將崔伯伯的手書謄寫下來,備有兩份,這般辛苦自然不會虧待他們,屆時補貼些銀兩予他二人。
待手書謄寫完,再搬進書堂。若有學子願意謄寫手書,亦可補貼銀錢。彼時這些學子既能賺得些銀錢,又能學到知識,豈不皆大歡喜?”
這般說來倒也無甚不妥,至於謄寫書籍的落款寫個崔氏或是其它,以免將來有爭議。
這陣子天已是愈發的熱,再過幾日,彼時崔秉誌饒有心思授課,可這副身子卻經不住暴曬,夏至前後定是要迴翰林院。若是這般說來,僅需謄寫下這些課業手書,置於學堂書閣,豈不是人人皆可學習?
崔秉誌眼底透露出一絲火熱,語調也稍稍快了些,“依染之所見,這學堂的學費幾何?”
若是價錢過高,倒是有違背初衷,可若過低,心中反而有些不痛快,這畢竟是數十年之心血。
“每日五十文!”林盡染伸出一掌,略微一晃,緊跟著解釋道,“這價錢算來許是一日的飯錢,但若願謄寫一本書,可依據書的字數許以不同價錢買下。而此書又可以同樣的價錢賣出。如此一來,各方都得了實惠,崔伯伯覺得如何?”
崔秉誌稍稍搖頭,林盡染原以為他不情願,方想再問詢建議,又聽聞:
“商賈之道,老朽並不通曉。若染之算來能維續學堂日常,老朽並無異議。”
“學堂即便虧損,染之也能辦下去。既是借去崔伯伯的心血,當許以報酬,迴頭染之遣人送來。”
林盡染施施然起身,拱手一拜,這般的結果已著實令人滿意,至於學堂授課之事,再緩上一陣也無妨,畢竟楊永信在錢塘縣興建學堂定得還需些時日。
“報酬就不必了。”崔秉誌笑盈盈地起身,迴敬一禮,甚是欣慰,“你有這般的心胸已著實不易。若學堂能辦下去,老朽定傾力相助。”
二人又是一番寒暄,本是崔秉誌極力挽留用飯後再迴林府,林盡染以時安在家等候用膳為由,便先行告辭離去。
近些時日,林盡染幾是皆在林府,隻偶有在院裏製配酒精和花香精油,交予元瑤,再上架至分鋪售賣。江南一帶共事香水生意的客商聽聞林盡染已迴長安,早已在他從錢塘動身時就已啟程,這幾日也將將才到,故而與他們的買賣就皆交由楊湜綰與元瑤去處置。
此次製配香水倒是未心疼許多,畢竟明園的酒窖中還有不少佳釀,隻是‘酒’一事還得予陛下求道旨意。
其餘時間皆是鎖在書房內,由李時安在一旁研墨,他則在書案上默寫詩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首篇即默下諸葛亮的《誡子書》,可又不敢這般寫,遂改成《共勉書》。又是補全先前未曾默全的《洛神賦》,及增添些共勉的詩文,以作填充,終是譜成一冊略顯單薄的‘典籍’。
李時安可是生生地瞧見林盡染寫下如此多的大作,這才幾日?立於一側不由地驚歎,卻又擔憂出聲擾了他的思緒。
自林盡染住筆,李時安顫著雙手捧起桌案上的書冊,小心翼翼地翻閱著,生怕破了紙。薄唇囁嚅,止不住喃喃道,“當世奇書!當世奇書呐!”
隨即不容置喙道,“夫君這冊手書定然得留在府中。時安與元瑤再謄寫一冊便是。”
也不容林盡染多番勸解,李時安待元瑤迴府後,約定二人交替抄錄。
夏至過後,天是愈發的炎熱。林盡染這幾日托牙行尋了幾處帶院的鋪子,終選定在崇賢坊。挑選吉日,便將這陣子曹意清與向成林謄寫的手書,一齊搬進“藏書閣”。
林盡染正旁觀申越與府中下人在屋內忙活,驟然聽聞一聲,“染之,藏書閣開張怎先不予杜某說一聲,現下隻得不請自來。”
“喲!”林盡染聞言趕忙迴過身去,與杜子騰互敬一禮,笑言道,“杜兄公務繁忙,這等小事怎敢叨擾。改日還是去林府小坐閑敘。”
杜子騰朗聲一笑,“那杜某記下了。”
可還未等二人多言語,門外又傳來一聲,“染之,老朽將曹意清和向成林予你送來。”
崔秉誌還未踏進屋內,便瞧見門口左側立有一塊木牌,上書道,‘寅時至酉時末開門,進屋需交五十文。’
還真別說,單押!
杜子騰直直進了屋,卻未曾注意。
隻見崔秉誌進屋後,摸出五十文錢遞予林盡染。
“崔伯伯,這是作甚?”林盡染這一舉止整的摸不著頭腦。
“規矩不能壞。既是進了屋子,當給五十文。”崔秉誌笑言道,遂拽過林盡染的手,將這五十文錢塞到他手上。
林盡染頓時哭笑不得,隻叫了聲“崔伯伯”,可又說不出個駁斥的理來。
杜子騰見狀,麵露尷尬之色,旋即也摸出五十文遞予他。
畢竟外頭還有崔秉誌帶來的學子,若是不收下,倒顯得真壞了規矩,林盡染遂將這百文錢放至錢櫃入賬。